诗歌鉴赏三步走
- 格式:pptx
- 大小:1.22 MB
- 文档页数:74
诗歌鉴赏三步走能读懂会鉴赏精表达读懂是知识的综合运用。
读懂是鉴赏和表述的基础【怎样才算读懂?】1. 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2. 领会深层意思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品标题——解读诗歌的一把钥匙古人作诗,于题目不轻下一字。
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
因为标题富含着诸多信息。
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
标题可以帮助解读:一、内容二、思想情感三、表达技巧四、诗歌体裁五、呈送对象六、时间(事件发生的时间或景物出现的时间)七、地点(事件发生的地点或题写地点)诗歌内容猜猜猜?《自沙县抵龙溪县,值泉州军过后,村落皆空,因有一绝》 (唐韩偓)《山亭夏日》《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湖口送友人》《秋寄从兄贾岛》《书院二小松》《咸阳值雨》《淮上喜会梁州故人》《邯郸冬至夜思家》《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春日登楼怀归》《春行即兴》《雨后池上》《孤雁》《孤桐》《独坐敬亭山》《逢入京使》《题乌江亭》《临洞庭赠张丞相》《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给下列两首诗选择恰当的标题,并说明理由。
(宋)李觏gòu渐老多忧百事忙,天寒日短更心伤。
数分红色上黄叶,一瞬曙光成夕阳。
春水别来应到海,小松生命合经霜。
壶中若逐仙翁去,待看年华几许长。
(宋)道潜雨暗苍江晚未晴,井梧翻叶动秋声。
楼头夜半风吹断,月在浮云浅处明。
1.江上秋夜2.秋晚悲怀3.夜宿田家秋晚悲怀(宋)李觏渐老多忧百事忙,天寒日短更心伤。
数分红色上黄叶,一瞬曙光成夕阳。
春水别来应到海,小松生命合经霜。
壶中若逐仙翁去,待看年华几许长。
江上秋夜(宋)道潜雨暗苍江晚未晴,井梧翻叶动秋声。
楼头夜半风吹断,月在浮云浅处明。
懂你——古典诗歌诗意探究一、品诗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1、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闺意》近试上张水部昨夜洞房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译文】:洞房里昨夜花烛彻夜通明,等待拂晓拜公婆讨个好评。
诗歌鉴赏“三步走”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尤其在唐代,诗歌的发展更是达到了顶峰,不仅在内容上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艺术手法也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这成为国人的骄傲,也成为教师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师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在语文教学中,对于诗歌的学习和考查,也是历年来高考的一个重点内容。
因此,无论是着眼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增强其知识的逻辑性,还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素质品质,塑造完美人格,诗歌鉴赏都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掌握诗歌特点,挖掘潜在信息“文贵隐,诗贵藏”,一首诗歌要在有限的篇幅内容纳大量的形象要素和情感要素,就要通过其外显的信息最大限度地蕴含深层的潜信息,越是卓越的诗人就越注重其诗歌的内涵。
就诗歌而言,内在信息一般不外两种:形象和情感。
我们首先谈一谈潜在形象信息的捕捉。
潜在形象信息主要包括景物特征和抒情主体。
进行诗歌鉴赏时,景物是我们的必然着眼点,诗人所写的景物是我们捕捉潜信息的关键。
在鉴赏“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时,我让学生大胆想象,学生七嘴八舌得说出了想象中有初升的明月、鸣叫的山鸟,我告诉他们这些都是外在的显信息,但透过这些,我们可以捕捉到春山涧溪中倾泻而下的皎洁的月光,想象到在声声鸟鸣中愈发显得寂寥的山林景象,至此,诗人内心闲静的情感和诗中反衬的就不言而喻了。
其次,情感信息的捕捉。
诗人大多情感丰富,或多愁善感,或激情满怀。
诗歌创作在某种角度上是情感的抒写,但诗歌的情感有其隐含的特点,也属潜信息,捕捉潜在情感信息应以其形象信息为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围绕两个问题1:情感缘何而发?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个人因素,而这几类原因往往有交织现象,我们要多角度考虑。
问题2:情感由何表现的?诗人往往通过景物表达主观情感,学生们对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较为熟悉,理解起来也容易得多。
如“大海中的落日/悲壮得像英雄的感叹/一颗星追过去/向遥远的天边?”“落日”被赋予了悲壮的情感,“星”则被赋予了追求人生理想的审美特征,从而表现了诗人追求人生高远目标的渴望。
诗歌鉴赏的五个步骤诗歌鉴赏的五个步骤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诗歌了吧,诗歌以强烈的节奏、美妙的韵律、精炼的语言、奇特的想象,丰富的感情展现其语言的艺术。
什么样的诗歌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诗歌鉴赏的五个步骤,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步】先看一下诗歌是哪一类(按表现手法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按内容分为田园诗、边塞诗等)古诗一般选择唐诗宋词,以抒情诗居多,抒情诗可分写景抒情,借古感怀,托物言志。
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讽今;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借何物显何志,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到诗词的后半部分去找诗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的志)。
【第三步】看诗词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什么画面,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对诗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这实际是景情相融,就是把握意境)。
【第四步】做到五必看:①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②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③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④必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
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⑤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
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可谓重中之重)。
【第五步】看一看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这样古诗鉴赏就很容易做了。
组织成文时一般可用这样的表达程式: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诗人摄取了哪些景物组成了怎样一幅画卷(或通过什么形象的描写刻画),从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在艺术特色上,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或这样表述: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英语阅读理解题主要是由阅读短文和短文后的试题组成的。
诗歌鉴赏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体察古典诗歌语言、表达技巧和意境的鉴赏诗歌鉴赏三步走能读懂----会鉴赏-----精表达鉴赏诗歌第一步能读懂题目---通向诗歌主旨的第一条快速通道作者----明确风格了解时代注释--每个都有用,每个都要用意象----作者情感的载体(一)看题目——题目定内容1、表达作者写作缘由2、表达作者写作目的。
《山中留客》“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不看题目,就可能错误地理解为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为了赞扬山中的美景,只有看了诗歌的题目——《山行留客》,才能明白写作用意是留客,是让朋友留下来,欣赏美景只是个理由罢了。
3、表达作者的情感。
二、看作者——作者定诗风1、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
北朝战乱尚武精神、南朝安定男女情思、盛唐建功立业的豪歌、晚唐王朝衰败的挽歌北宋的哲理思考入诗、南宋的爱国情怀入诗例1(2007·江西卷)金陵晚望高蟾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
金陵图韦庄谁谓伤心画不成? 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
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答:诗人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
2、了解作者的气质、风格。
陶渊明——归园之乐、李白——愤世嫉俗、清新飘逸、杜甫——沉郁顿挫、王维——含蓄生动、雄浑奇拔(边塞诗) 、白居易——雅俗共赏、李贺——奇诡变幻、李商隐——含蓄绰约、杜牧——清丽俊逸、李清照——闲适与愁苦。
3、了解作者的际遇。
不同经历和遭遇,呈现的内容和风格会有极大差异。
如:陶渊明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决定他超尘脱俗。
李白的诗人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酒徒等类人的气质或行径,决定他是一个追求绝对自由,蔑视世间一切的浪漫主义诗人。
杜甫草堂生活为界,之前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又经安史之乱;到了成都后,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
这样的经历决定了他前后作品内容、风格的差异。
语文诗歌鉴赏全方位解题思路及技巧诗歌鉴赏题主要包括分析意象类、分析意境类、分析主旨型、表达技巧类、语言炼字类、分析诗眼类等六种题型,诗歌鉴赏答题时要分三步走,一是读懂诗歌,二是审读问题,三是科学答题。
1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步骤1、读懂诗歌(1)用关注“标题、意象、注释、情思语、即时诗人”的办法读诗歌,并快速判明诗歌类别一一写景或者写物或者写人,根据相应类别诗歌的特点进行解读。
(2)关注诗歌的艺术手法(内容上的描写手法、主题上的抒情手法、语言上的修辞手法和结构上的结构手法)2、审读问题(1)勾画题干(问题要求的——概括、分析、简析、赏析,问题范围——全诗、第几联、上片等等,问题对象一一情感、意境、形象、艺术手法等等),明确问题要求。
(2)根据问题要求和对象,弄清楚题型,按照题型的基本模式与步骤组织答3、科学答题(1)按照题型与相应步骤答题。
(2)—般,题目问什么先答什么,先问什么先答什么。
(3)注意使用术语,每一点均先观点后阐释。
(4)分点作答,分条陈述。
合并相同点。
(5)语言简洁明了,不写可有可无的字词句。
特别提醒:答题中请随时保持对诗歌类别意识的重视与运用,随时关注诗歌中的即时诗人。
2语文诗歌鉴赏类别A、借景抒情类景即画面是主要内容,由一组意象构成画面。
抓画面的命名与特点,注重景的描写(描写的角度、顺序、描写手法[直接与间接]、修辞手法),景表现出的情感。
B、托物言志类物,一个或者诗歌中的主要的核心的意象,以象征手法来借物表达人的志趣精神等。
抓物的特点(外在与内在——内在由外在特点、环境特点共同作用产生),注重物的描写(描写的角度、描写手法一一直接与间接尤其是间接、修辞手法),物象征的人的志趣精神与品质C、写人抒情类人,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作者着力塑造的形象。
抓人的即时处境、即时身份地位(如主人还是客人、送别者还是离别者)和人物关系,注重对人的描写(描写的手法一一直接如动作、心理、细节等等,间接如衬托等),人物的追求与情思即作者要表达的主题。
古诗的鉴赏步骤
古诗鉴赏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细究诗题,探寻主旨。
古诗的题目经常能够概括诗的主题,暗示诗的类型,透露诗的感情基调。
认真分析诗题,就能大致了解诗的主要内容。
抓住诗眼,理解诗意。
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
它通常是一首诗或一句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能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抓住诗眼,有助于理解诗意,深入诗的意境。
分析意象,体味诗的意境。
意象是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分析意象,有助于深入诗的意境,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在鉴赏古诗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了解诗人和时代背景。
诗人的生平经历、思想情感、艺术风格等都会影响他们的创作。
同时,时代背景也是理解古诗的重要参考。
注意诗歌的语言特点。
古诗的语言往往精炼、含蓄、形象、生动,具有独特的表现力。
要注意诗歌的押韵、平仄、对仗等语言特点。
重视诗歌的抒情性和意境性。
诗歌是一种抒情的艺术形式,要注重体验诗人的情感世界,领略诗歌的意境美。
多角度鉴赏诗歌。
可以从主题、情感、艺术手法等方面鉴赏诗歌,也可以从文化背景、历史背景等方面进行分析。
赏析诗歌的流程
一、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 通读全诗。
2. 确定诗歌类型。
二、研读诗歌内容。
1. 理解字词含义。
- 有些字词可能是比较生僻或者有特殊含义的。
这时候就像侦探破案一样,要根据上下文和自己的知识储备去推断。
比如在古诗中,“床前明月光”里的“床”,有人认为是井栏,这就需要我们去探究一番。
在现代诗里,像顾城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里的“黑色的眼睛”就不只是单纯描述眼睛的颜色,而是有着更深层次的象征意义,可能代表着在黑暗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的特质。
2. 分析意象。
3. 把握诗歌主题。
三、探究诗歌的艺术特色。
1. 分析诗歌的结构。
2. 体会诗歌的语言风格。
- 诗歌的语言风格多种多样。
有质朴的,像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简单直白地描绘了草原上草的生长规律;有华丽的,像李商隐的诗,“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用词华丽,充满了奇幻的想象;还有幽默诙谐的,像打油诗之类的。
现代诗中,北岛的诗语言冷峻,充满了对现实的批判;而汪国真的诗语言清新,充满了积极向上的力量。
3. 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
四、结合作者和创作背景深入理解。
1. 了解作者生平。
2. 探究创作背景。
高考诗歌鉴赏之一:如何分析诗歌中的思想感情:一、分析思想感情三步走:第一步、明确表达情感的手法技巧:1、修辞手法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对比、象征、通感、双关、修辞手法: 手法用典、叠词、互文、列锦等。
2、描写手法: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虚实结合、点面结合。
照应、倒装、铺垫、铺排、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化动为静(以动衬静)、以小见大、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卒章显志、言此意彼、意在言外、寓褒于贬、明褒实贬、欲擒故纵、画龙点睛、重章叠句、意象组合、白描与工笔、以乐景写哀情、借古讽今、运用典故、以小见大、开门见山、含蓄蕴藉等。
总论情与景关系:3、抒情手法:(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景、以景结情、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借古讽今(借典故抒情),借事抒情。
第二步、仔细审视诗歌中的景物行为或典故的特点。
典故所表达的情感一般是固定的。
如:闻鸡起舞表达的事报效国家的愿望;燕然勒功表达的是对建功立业的渴望;黍离之悲表达的是对故国的思念,持节云中,表达的是对朝廷重用的盼望……景物常常与感情间有相似性。
另外,景物的描写角度及色彩的变化常常体现情感的变化。
第三步、读懂诗歌。
(一)读懂诗歌内容:1、懂得诗词的结构特点。
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
绝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律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
词。
上片:首句渲染气氛,主句写景,尾句过渡;下片:抒情为主2、读懂诗家语(1)以词语错综颠倒的方式组句;以词语超常搭配的方式组句;以词语省略压缩的方式组句;句子的反常组合。
(2)、抓住关键词句品情态(3)、抓住景事情。
(4)、看标题、作者及注释内容。
3、读懂诗词的表现手法。
二、理解诗词中的人物及作者的情感1、对人、对事、对景、对物的情感;2、具体情感体现: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