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之一
- 格式:ppt
- 大小:1.84 MB
- 文档页数:28
古代诗歌鉴赏(一)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玉楼春欧阳修洛阳正值芳菲节,秾艳清香相间发。
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
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
今宵谁肯远相随,唯有寂寥孤馆月。
(1)上片一、二句,所写之景有何特点?作者写景的目的是什么?答:(2)“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杜牧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日见范蠡①,参差烟树五湖东。
注①范蠡:春秋时越国大夫,曾助越王勾践灭吴复国,功成身退,泛游五湖。
(1)“六朝文物草连空”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首联寄遇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答:(2)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
答: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安夜雨薛逢①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
心关桂玉②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
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
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注①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
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
②桂玉:喻昂贵的柴米。
(1)本诗以“忧”贯穿全诗,作者的忧愁具体包含了哪些内容?答:(2)作者在首联中运用了哪些方法来表现自己的百忧缠心?答: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风雨中诵潘邠老诗韩淲满城风雨近重阳①,独上吴山看大江。
老眼昏花忘远近,壮心轩豁任行藏。
从来野色供吟兴,是处秋光合断肠。
今古骚人乃如许,暮潮声卷入苍茫。
注①“满城风雨近重阳”原为江西派诗人潘邠老的名句。
(1)全诗是通过哪些内容表现“是处秋光合断肠”中“断肠”之感的?答:(2)细读全诗,诗人的情感有怎样的变化?答: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①黄庭坚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
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戏马台南追两谢②,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专题限时集训(六) 古代诗歌鉴赏(一)(限时70分钟)1.(2019·新乡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琴歌李颀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馀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写友人饯别宴,“欢”字写出了宾主推杯换盏、其乐融融的热闹气氛。
B.诗中写琴歌效果和白居易《琵琶行》写琵琶女演奏效果有异曲同工之妙。
C.第五句写铜炉熏染,华烛闪烁生辉,扣合首句,表明酒宴已经进入高潮。
D.诗人离京还乡,别宴上缕缕琴音使他想到千里外的清淮,暗自潸然泪下。
D[“离京还乡”表述不当,“暗自潸然泪下”于诗无据。
](2)这首诗采用衬托的手法写琴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解析]解答本题,注意主体是“琴声”,“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营造凄冷肃杀的意境,衬托之后的琴歌之美;“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从听者反应的角度渲染气氛,衬托演奏者的高超技巧;“清淮奉使千馀里,敢告云山从此始”写别宴上缕缕琴音触动诗人情感,进一步衬托琴歌效果。
[答案]①三、四句营造凄冷肃杀的意境,衬托之后的琴歌之美;②七、八句从听者反应的角度渲染气氛,衬托演奏者的高超技巧;③末尾句写别宴上缕缕琴音触动诗人情感,进一步衬托琴歌效果。
(每点2分)2.(2019·遂宁三模)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贯休水香塘黑蒲①森森,鸳鸯鸂鶒②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③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注】①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
根茎长在泥里,可食。
叶长而尖,可编席、制扇。
②鸂鶒(xīchì):一种像鸳鸯的水鸟。
③柘(zhè):一种树。
古代诗歌鉴赏(一)(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古代诗歌鉴赏(一)(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古代诗歌鉴赏(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艺术魅力。
2.培养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领悟古诗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感悟古代文化,提高学生审美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前预习文章《古代诗歌鉴赏》。
2. 课中讲解古代诗歌的历史背景,文学特点,诗人思想和创作风格。
3. 鉴赏李白的诗歌《将进酒》。
4. 学生诵读和欣赏几首古代诗歌,品味其中的文学形式、意境和思想感情。
5. 了解几位著名的古代诗人及其代表作,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三、教学过程设计1. 阅读文章《古代诗歌鉴赏》。
2. 了解古代诗歌的历史背景,文学特点及其重要意义。
3. 学生诵读和欣赏李白的《将进酒》。
4. 分析《将进酒》的文学形式、意境和思想感情。
5. 学生分组进行古代诗歌朗诵比赛,比赛结束后,老师点评,鼓励学生积极表现。
6. 了解几位著名的古代诗人及其代表作,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7. 学生在课后自学和朗诵古代诗歌,并在下节课上展示自己的成果。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学生需要了解古代诗歌的历史背景,文学特点及其重要意义。
2. 学生需要学会评析李白的《将进酒》,领悟其中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式:1. 讲授课堂教学2. 学生发言和互动3. 分组进行古代诗歌朗诵比赛四、教学反馈:1. 学生在上课时积极发言,参与学生组织的古代诗歌朗诵比赛。
2. 通过学生报告和展示,了解到学生对于古代诗歌的感悟和理解程度。
3. 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后考试和作业的统计和评分。
五、教学材料:1. 《古代诗歌鉴赏》一文2. 李白的《将进酒》3. 几首古代诗歌的文本4. 学生自学的古代诗歌文本六、教学总结与展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古代诗歌的历史背景、特点和思想,提高了诗歌鉴赏能力,感悟了古代文化,培养了审美意识,增强了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综合素质。
诗经作品鉴赏《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承先启后之作,由上古至春秋时期的约311篇民间诗歌组成。
这些诗歌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入人心的内容,表达了古人对于生活、爱情、社会和自然等各种主题的感悟和思考,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世界。
《诗经》的作品鉴赏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鉴赏角度和方法:1. 音韵格律:《诗经》中的诗歌大多采用五言古体诗,诗歌的格律和音韵是其重要的艺术特色之一。
通过分析诗歌的韵律、押韵和音节等,可以理解诗歌的音韵美和节奏感,并进一步揭示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情感表达:《诗经》是古代民间诗歌的集大成者,其中的诗歌内容丰富多样,以爱情、离别、哀思、感恩等一系列情感为主题。
通过读懂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可以了解古代人民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观念,并从中感受到共通的人类情感。
3. 社会风貌:《诗经》的诗歌描写了古代中国的社会风貌和民俗习惯,如婚嫁礼仪、田园生活、朝廷政治等。
通过分析诗歌中的社会细节和场景,可以了解古代中国的社会制度、人际关系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内容。
4. 自然描写:《诗经》的诗歌中融入了大量关于自然环境和自然景观的描写,如风、雨、雪、山、水、花等。
通过细读诗歌中的自然描写,可以领略到古代中国人民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5. 修辞手法和意象:《诗经》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如比喻、夸张、对偶等,这些手法使诗歌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通过解读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可以揭示诗歌的深层意义和表达方式。
总之,《诗经》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其诗歌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类智慧,通过鉴赏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人民精神世界。
诗经中的古代诗歌鉴赏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自古以来备受人们的推崇和喜爱。
作为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记录了西周至春秋时期的各类古代诗歌,反映了当时社会、历史和文化的状况。
本文将以《诗经》为切入点,对其中的古代诗歌进行鉴赏和探讨。
一、《卫风》——真实记录生活的诗歌《卫风》是《诗经》中的一个篇目,它以写实的方式描绘了古代人们的生活场景和情感体验,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直观的了解古代社会的窗口。
比如《丘中有麻》这首诗,它以描写麻田中的景象为主题,向读者展示了古代农耕社会的生产场景。
诗中描述了农民们勤劳劳作的情景,以及他们期望丰收的心情。
诗人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古人生活的热闹与真实。
另一首著名的《采薇》则以描绘女子采摘薇草的形象,表达了女子思念自己心上人的情感,呈现了充满柔美与怀念的意境。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文字描写和巧妙的抒情手法,使读者感受到了古代女性的感情世界。
二、《国风》——表达国家和民族情感的诗歌《国风》是《诗经》中表达国家和民族情感的一部分,代表了古代诗歌的高度。
其中的《秦风·蒹葭》以蒹葭这种植物为象征,以诗人对大国衰败的忧虑为背景,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深思。
诗中的“蒹葭苍苍”一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悲凉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国家富强繁荣的期望。
《国风·周南·桃夭》则是一首表达爱情和闺怨的诗歌。
诗中以桃花为象征,描述了恋人之间的深情和相思之苦。
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抒情描写,这首诗唤起了读者对古人爱情和相思的共鸣。
三、《周南》——婉约风格的代表作《周南》是《诗经》中的一部分,也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
它主要描写了爱情和婚姻的主题,以婉约细腻的表达方式成为了中国古代婉转诗意的代表。
例如《关雎》一首,以描述男女离别的情景为主题,通过婉约的语言和抒情的笔墨,表现了古人对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这首诗结构独特,语言简练,富有音韵美感,给人以优美动听的感觉。
清平调其一诗歌鉴赏
《清平调其一》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故国的思念之情,展现了他豪迈奔放的个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以其清新的意境和雄浑的气势著称,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诗中的“清平”一词,表明了李白对平和安宁生活的向往。
诗的开头就用“云想衣裳花想容”这样浪漫的语言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接下来,诗人又描述了自己在异国他乡面对风霜雪雨,身处险恶环境时对故国的眷恋之情。
这样的情感,深深触动了读者的内心。
在诗的结尾,李白表达了对自己现状的不满,对忠诚爱国的热爱之情。
他希望能够化茧成蝶,展翅高飞,回到故国。
这种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无疑也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渴望。
《清平调其一》以其清新的意境和雄浑的气势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它表达了对故国的深情眷恋、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
往,展现了李白豪迈奔放的个性。
这首诗的艺术魅力,不仅在于其意境清新,还在于其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总的来说,《清平调其一》是一首感情真挚、意境优美的诗歌,它展现了诗人的热爱故国、渴望自由的情感,吸引了无数读者的共鸣。
这首诗也因其深刻的内涵和优美的表达,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
(一)古代诗歌中6大类意象集释
1.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2.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3.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4.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
5.闲适类意象(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6.抒怀类意象(或托物言志,或抒发感慨)
(二)古代诗歌中14类语言特色精讲
(三)唐宋主要诗人的语言风格特点
(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1.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2.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方式
3.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4.诗歌中常见的结构手法。
古代诗歌鉴赏大全精选1.古代诗歌鉴赏大全精选风李峤〔唐代〕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译文风能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美丽的鲜花。
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注释解落:吹落,散落。
解:解开,这里指吹。
三秋:秋季。
一说指农历九月。
能:能够。
二月:农历二月,指春季。
过:经过。
斜:倾斜。
赏析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这是一首描写风的小诗,它是从动态上对风的一种诠释和理解。
风无形,空气流动形成风。
但它又是有形的,一阵微风掠过,小草含笑向人们点头,花儿在风中摇曳着,变着法儿撒欢儿,炊烟随着风的节奏跳起直上重霄的舞蹈,纤细的柳枝轻拂着树下游人的脸庞。
风也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当它欢欣的时候,往往伴着细雨洋洋洒洒飘落,春天来临的时候,风过千山秀、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拂拂,像“飞天”的裙裾在梳理着,春风吹醒冬眠的柳绦,春风送来翩飞的燕子,春风吹绿了千沟万壑,春风摇醒了小草的青春,也在人们心中播下了盎然的春意。
当它发怒的时候,过江卷起漫天狂澜,有苏轼的《赤壁怀古》来证明: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它引发海啸,将参天大树连根拨起,用掌击碎轿车甩向路沟,用衣袖挥断成片树木,狂笑着,轻蔑地看着对它束手无策的人们,视自己为一列战车,而世上万物如螳臂。
当它悲哀的时候,会发出呜呜咽咽的声音,似在诉说心中的悲怨与委屈,似小孩在哭泣,听之也不得不为之动容。
风是神奇的,风是千变万化的,风是柔弱的,风又是强悍的。
敏感的风,多情的风,凄婉的风,千姿百态的风,你是人类的朋友,却也给人类带来无尽的灾难,风,你让人不得不爱,同时也让人惧之三分。
2.古代诗歌鉴赏大全精选静夜思李白〔唐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
我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赏析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古代诗歌鉴赏(一)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顾炎武【注】十日静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
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
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
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1)分析“江山阅鬓华”中“阅”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表达沉着蕴藉,感情严肃深挚。
请结合诗歌多重主题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乔吉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
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
露华凉人怯衣单。
似白虹饥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
(1)请简析本诗中瀑布在形状、色彩、动态上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是元曲中绘景的压卷,请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浪淘沙欧阳修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
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1)这首词上片叙事,下片抒情。
试问上片叙述了什么事?下片抒发了怎样的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人认为“今年花胜去年红。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是篇中的绝妙之笔,试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专题一鉴赏诗歌形象(人教版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专题一鉴赏诗歌形象(人教版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1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一:鉴赏诗歌形象导言:文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诗歌作为文学的重要体裁之一,是人类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古代诗歌不仅有着优美的音韵、独特的意象,更是反映了当时的历史和文化。
本专题旨在通过学习古代诗歌,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并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诗歌中的意象及其作用,分析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2. 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欣赏古诗词的过程中,提高朗读和理解能力。
3. 熟悉古代诗歌的韵律、格律等基本要素,学会利用这些要素鉴赏古诗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使之达到“文化艺术素养培养”的目标。
3. 通过学习古代诗歌,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中国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并对其进行分析和鉴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使之能够从多方面观察和分析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① 导入: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一次课上学过的内容,与古代诗歌有关的内容,并请同学们尝试用一句话概括上一节课内容。
② 为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并告知学生将听一首名叫《七步诗》的古代诗歌,回答一些问题,了解其情感表达和人物形象。
2. 学习过程① 听课:学生合上书本,听课时着重注意理解每句话,思考每个词汇和句式的意义。
老师要停顿一些时候,引导学生理解古代汉语中的语法结构。
② 看文:让学生重新阅读这首诗歌,并结合教师的讲解,了解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鼓励同学们在书上划出一些关键词,并思考如何描述和解释这些词语表达的意思。
③ 分组探讨:请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和比较每个人所划的关键词。
并请他们尝试回答以下问题:作者通过强烈的意象表现了哪些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中有哪些情感元素?并请同学们就自己所了解到的内容,从多个层次进行论述,通过各自的观点去研究这部分的内容。
高中古代诗歌鉴赏 2019.111,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不题。
署先主孔明①刘秉忠智涉图深往事非,茅庐一论定真依。
风云龙虎随时有,鱼水君臣自古稀。
月照锦江翻月色,烟波玉垒动朝晖。
精英不死青天上,留得文昌②奉紫薇③。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北上觐见忽必烈,受其礼遇之后。
②文昌:文昌星,乃文魁之星,为智慧的化身。
③紫薇:即北极星,中国古代认为是众星之主,代指人间帝王。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交代了诸葛亮的事迹,他在茅庐之中和刘备分析、讨论“天下三分”的局势,并最终确定了自己的归宿。
B.颔联借“风云龙虎”表达出对社会动荡、战乱不断的时局的忧虑,感叹自古以来缺少鱼水般的君臣关系。
C.颈联写景,在月光之下,锦江翻起阵阵波浪;玉垒山在朝晖之中,涌起层层烟波。
“翻”字和“动”字赋予画面动态美。
D.本诗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借写先主和孔明的事迹,反映出诗人对历史的思索,表达了自己的情怀。
2.杜甫《蜀相》中也写到诸葛亮:“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请简要分析与本诗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1, 【答案】1.B2.相同点: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诸葛亮雄才伟略、鞠躬尽瘁,效忠蜀汉王朝的高度赞美和敬慕之情。
不同点:杜诗最后两句慨叹诸葛亮功业未竟而亡,充满了惋惜和遗憾。
刘诗通过对诸葛亮、刘备君臣关系的赞扬,暗示自己得遇明主,一定效仿孔明,为国效力,报答君主的知遇之恩。
【解析】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表达技巧和语言的能力。
B项,“借‘风云龙虎’表达出对社会动荡、战乱不断的时局的忧虑”理解有误,应是表达世上并不缺少呼风唤雨的明主、贤臣。
故选B。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了解两首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态度,再分析异同。
两首诗歌都对诸葛亮进行了描写,赞扬了他的雄才伟略,誓死效忠的高尚美德。
但杜甫的《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道出了作者的无尽感慨与忧伤;而本诗不但有对诸葛亮的赞美之情,还通过“鱼水君臣自古稀”句借用诸葛亮与刘备融洽的君臣关系,来暗示自己得遇明主,表达自己誓死追随的决心。
第十讲古代文学成就诗歌鉴赏四、中国古代各阶段的文学体例及主要成就时期体例主要成就秦代以前(源头) 诗歌诗经、楚辞散文左传、国语、战国策、诸子散文(学术著作)《论语》、《孟子》、《墨子》、《庄子》是先秦诸子散文的代表。
两汉魏晋南北朝(发展)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木兰诗散文史记文学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是曹操、曹丕、曹植父子,合称“三曹”。
陶渊明“田园诗人”唐代(发达)诗歌初唐四杰是卢照邻、骆宾王、王勃、杨炯。
盛唐有名的田园山水诗人是孟浩然和王维。
有名的边塞诗人是高适和岑参。
李白、杜甫、白居易(新乐府运动)晚唐著名的诗人是李商隐和杜牧。
人称“ 小李杜”散文韩愈、柳宗元(古文运动)小说传奇《柳毅传》(李朝威)宋代(发达)词豪放派:辛弃疾、苏轼婉约派:周邦彦、柳永散文唐宋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欧阳修、苏辙、王安石、曾巩”,前两位是唐代人,后六位是宋代人。
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三苏”小说平话(话本)元(新发展)杂剧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合称元曲四大家。
在元剧作家中,以关汉卿的创作数量最多,影响最大。
《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马致远:汉宫秋王实甫:西厢记明清(新发展)小说(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三言二拍”(短篇)(清):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清朝晚期)戏曲高则诚:琵琶记汤显祖:牡丹亭孔尚任:桃花扇洪升:长生殿五、外国文学国家作家著作英国莎士比亚(1564--616)著名戏剧家诗人。
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悲剧《罗密欧和朱丽叶》、《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佩斯》笛福(1660--1731)长篇小说《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1667—1745))幻想小说《格列佛游记》拜伦(1788--1824)浪漫主义诗人长篇政治讽刺诗《唐璜》雪莱(1792—1822)浪漫主义诗人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狄更斯(1812--1870)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重要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