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谣歌词
- 格式:docx
- 大小:10.86 KB
- 文档页数:1
《现代诗两首》(精选9篇)《现代诗两首》篇1第6课(长城谣、一片槐树叶)课题:《现代诗两首》一、教学目标(三维):1. 体会诗人对故乡、祖国的眷恋之情。
培养学生爱国的情操。
2. 掌握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
培养读诗、写诗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反复朗读,把握两首诗的中心思想和内容。
2.体会诗人的情感。
3.理解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
三、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长城谣》(一)导入请同学们说出中国的象征物,如长城等。
(游子思乡的载体)(二)检查预习正音正字:焉支隘口蹲踞荒莽山巅焚起敕(注音略)三学海拾贝1.作者简介席慕容(略)2.听录音,整体感知3. 讲授第一节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悲欢、恩怨、无情、冷眼)明确:写一部浩浩荡荡的长城史,两千多年的争战和杀伐。
长城作为历史的证人历尽沧桑,见证了千古的悲欢离合。
使诗歌的气势一下子显得大气磅礴。
4.讲析第二节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总、一……就……)明确:抒发作者对长城的依恋之情和赞美。
(唱、写)追问:诗人如何抒情?“总”字写出诗人日夜牵挂故乡;“一……就……”写出诗人心系长城以及长城在诗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
诗人把长城当成自己的根基和灵魂的寄托之所,所以才有魂牵梦绕、挥之不去的情结。
5.讲析第三节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不眠)明确:梦回长城思考:为何以地名“敕勒”、“阴山”、“黄河”抒情?“敕勒”、“阴山”是作者的故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由此可见诗人身居他乡,心系故园。
诗人希望有梦,好梦回故乡。
但好梦难成,因为浓浓的思乡情使诗人夜不能寐!6.老师小结:诗人从小生长在长城脚下、黄河岸边,而且对于故乡,她是“少小离家老大难回”。
因此,在诗人的心中,长城除了是民族的象征,还是诗人寄托乡愁乡思的意象.。
这是一首咏物抒情,反观历史的抒情诗,具有民歌风味,意境悠远,感情真挚.。
(四)当场成诵!(五)布置预习《一片槐树叶》,思考两篇诗歌之间共同点。
关于长城的儿歌篇一:长城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建筑工程之一,也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它连接了中国北部和南部的山脉,横跨了干旱和潮湿的地区,保护了中国免受外部侵略。
长城的建造历时数千年,经历了无数次的自然灾害和战争。
因此,长城不仅是中国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份子。
有许多关于长城的儿歌,这些歌曲以生动的方式描绘了长城的历史和景观。
以下是一些经典的长城儿歌,它们可能会引起你的兴趣:1.《万里长城》:这首歌是由著名的儿童诗人王洛宾创作的。
歌词描述了中国古代建筑长城的故事,歌曲节奏欢快,旋律优美,非常适合儿童听。
2.《我爱长城》:这首歌由著名歌手范玮琪演唱。
歌词简单明了,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热爱之情,歌曲旋律优美,也很适合儿童听。
3.《长城谣》:这首歌是由著名儿童音乐制作人李健创作的。
歌词描绘了长城的历史和景观,歌曲节奏欢快,旋律动听,非常适合儿童听。
除了以上几首儿歌外,还有许多其他关于长城的儿歌,这些歌曲都通过生动的方式,向孩子们介绍了长城的历史和景观。
这些歌曲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们了解长城的历史和文化,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长城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美丽景观的文化遗产,儿歌是孩子们了解和学习长城文化的重要途径。
通过听儿歌,孩子们可以了解长城的历史和景观,加深对长城的认识和热爱之情,同时也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篇二:长城是中国最著名的古代建筑之一,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墙之一。
长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它是由数千座城墙和防线组成的庞大工程,以保护中国免受外敌入侵和统治。
许多儿歌都描绘了长城的历史和特点,其中一些歌曲还讲述了有关长城的有趣故事。
以下是几首关于长城的儿歌和它们的内容拓展:1.《我爱长城》这首歌是由著名的儿童音乐制作人郑明锋创作的,歌词简单易懂,旋律欢快动听。
这首歌的歌词描述了长城的历史和特点,例如“万里长城高峻挺,千年岁月不曾移”和“长城是我们的保卫者,让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长城谣》声乐教学教案篇一:长城谣教学设计(共7篇)篇一:长城谣教案席慕容班级:八(2)班时间:2014/04/03星期四上午第二节地点:多媒体课室授课人:张丽芬教学目标:1、把握诗歌表现的主题,体会诗歌抒发的情感。
2、学习朗读诗歌,在反复朗读中感悟诗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把握诗歌的基本思想。
难点:学习诗歌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导入播放音乐,长城图片提问: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长城呢?过渡:长城,对我们每个中国人来说最熟悉不过了,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无论是身在祖国还是异乡,它始终连着华夏儿女的心房。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席慕容的,再次谛听游子的乡音。
二、介绍作者:席慕容;写作背景三、字词快餐焉( yān)支隘(ài)口蹲(dūn)踞荒莽(mǎng)焚(fén)起敕(chì)勒川四、朗读节奏训练(听录音,说说朗读诗歌应注意什么?)?尽管/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尽管/夺了焉支/又还了焉支?多少个隘口/有多少次悲欢啊?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蹲踞在/荒莽的山巅?冷眼/看人间恩怨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写你/不能成篇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火中/有你万里的躯体有你千年的面容有你的云??你的树??你的风敕勒川阴山下今宵月色/应如水而黄河/今夜仍然要从你身旁流过流进我/不眠的梦中五、整体感知全班同学朗读全诗,思考并回答问题1、这首诗的主题意象是?2、抒情主线是?六、诗歌赏析(一)理清结构,分析每小节讲了什么内容?(二)学习第一节1、你从简洁质朴的文字里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找出修饰“长城”这个抒情意象的词语。
为什么说长城是”无情“、”冷眼“的?(三)学习第二节1、长城为什么会使诗人唱不成声,写不成篇,一提起便烈火焚起呢?2、第二节表达了诗人对长城的什么情感?3、”万里的躯体“,”千年的面容“分别指什么?(四)学习第三节1、“敕勒川,阴山下”是出自哪首诗的?它和作者有何关系?与长城、黄河又有何关系?2、这首诗的主题意象是长城,为什么又写到了黄河?3、诗歌结尾写黄河“流进我不眠的梦中”,既然”不眠”,又何来的“梦”呢?说说你的理解(五)合作探究(讨论)这首诗的意象最重要的是长城,作者为什么要用第二人称来写长城?(六)小结(七)作业1、背诵2、完成练习册的相关内容板书设计长城谣席慕容第一节,审视历史,凸现长城的沧桑第二节,借助长城,倾诉满腔的热忱思乡之情第三节,依托梦境,流露深沉的乡思2篇二:长城谣初中音乐教案学校北潞园学校姓名李雅鹤日期一、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体验抗日战争时期我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爱国情感;感受并领悟歌曲中对家乡和亲人的眷恋之情,在潜移默化中建立对家乡、对亲人的热爱之情。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6课《长城谣-范唱》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长城谣-范唱》是人教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的第6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一首富有爱国主义精神的歌曲。
歌曲以长城为题材,描绘了长城的雄伟壮观,表达了中国人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歌曲的旋律优美,节奏坚定,词曲作者巧妙地运用了长城的形象,传递出对祖国的赞美和敬仰。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能力逐渐提高。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听、唱、动、奏等多种方式体验音乐的美妙。
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创新精神,对于富有爱国主义精神的歌曲,他们能够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积极参与学习。
三. 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歌曲《长城谣-范唱》的背景、作者及创作年代,理解歌曲的爱国主义精神。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能够独立演唱歌曲。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歌曲《长城谣-范唱》的旋律和节奏。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较高音区的演唱,以及富有感情的歌唱。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分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钢琴、音响等设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歌曲《长城谣-范唱》,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激发学习兴趣。
2.新课教学:教师讲解歌曲的背景、作者及创作年代,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的爱国主义精神。
然后教授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分组进行练习。
3.唱歌练习:教师指导学生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进行集体唱歌练习。
4.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受歌曲中长城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5.分组展示:学生分组进行演唱,展示学习成果。
6.课堂小结: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总结课堂教学。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歌曲:《长城谣-范唱》背景:以长城为题材,描绘长城的雄伟壮观作者:XXX创作年代:XXXX年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对歌曲《长城谣-范唱》的认知程度,包括歌曲背景、作者及创作年代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