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 压强 第3节 大气压强作业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 压强 第3节 大气压强作业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 压强 第3节 大气压强作业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 压强 第3节 大气压强作业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第3节大气压强

一、选择题

1.做托里拆利实验时,测得大气压强是760mm汞柱,再向水银槽里注入水银,使水银面上升了2cm,那么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是()

A. 780mm

B. 760mm

C. 740mm

D. 无法确定

2.能够测出大气压强数值的实验是()

A. 托里拆利实验

B. 马德堡半球实验

C. 阿基米德原理实验

D. 帕斯卡实验

3.做托里拆利实验测大气压强时,如果玻璃管倾斜了则()

A. 管中水银柱的长度不变

B. 管中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改变

C. 管中水银柱的高度不变

D. 水银槽中水银的多少不变

4.做托里拆利实验时,测得水银柱高度是742mm,而当时的大气压实际是750mm水银柱,其原因可能是()

A. 玻璃管太粗

B. 玻璃管倾斜

C. 玻璃管弯曲

D. 玻璃管内混进了少许空气

5.把玻璃杯盛满水,用硬纸盖住,再倒过来,如下图(a),纸片能将杯中的水托住,之后,若将杯子慢慢转动,如图(b)(c),则()

A. 杯子刚一转动,纸片就不能将水托住

B. 杯子转动到图b所示位置时,纸片才不能将水托住

C. 杯子转动到图c所示位置时,纸片才不能将水托住

D. 杯子转到任何位置,纸片都能将水托住

6.在学习大气压强时,发现大气与液体有相似的性质,因此对照液体压强知识来学习大气压强,这种学习方法叫()

A. 比较法

B. 模型法

C. 控制变量法

D. 类比法

7.登山运动员徒手攀登海拔较高的山峰,在继续攀登海拔4 000m以上高度时,尽管经过充足的休息后再爬,

但是越往上爬越感觉到乏力,出现头晕、耳鸣和恶心等现象,其主要原因()

A. 山峰陡峭,人体能量消耗大

B. 高处气温太低

C. 高山上空气稀薄,气压偏低

D. 该运动员体质太差

8.下列不是利用大气压强工作的是()

A. 用吸管喝天友酸奶

B. 用针筒吸青霉素药水

C. 传统的中医理疗拔火罐

D. 热气球升空

9.大气压强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以下事实属于大气压强应用的是()

A. 用吸管很容易从瓶中吸取饮料

B. 载重量较大的汽车有许多车轮

C. 人能轻松地浮在死海的海面上

D. 拦河坝的截面上窄下宽呈梯形

10.以下工具中,利用大气压强工作的是()

A. 电饭锅

B. 连通器

C. 救生圈

D. 活塞式抽水机

11.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大气压的是()

A. 把吸盘式挂衣钩紧贴到墙上后可挂衣服

B. 用胶头滴管吸取药液

C. 茶壶的盖上留一小孔,水才容易倒出

D. 用力下压打气筒的活塞,把气充进轮胎中

12.将托里拆利实验中的玻璃管倾斜30o,则玻璃管中水银柱的长度变化情况是 ,玻璃管中水银柱的高度

变化情况是()

A. 不变

B. 变长

C. 变短

D. 无法确定

13.在冬天,装有一定量水的热水瓶过了一段时间后,软木塞不易拔出,这主要是由于()

A. 瓶内气压小于大气压

B. 瓶内气压大于大气压

C. 瓶塞遇冷收缩

D. 塞子与瓶口间的摩擦力增大

14.关于大气压的值随高度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大

B. 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C. 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D. 大气压与高度无关

15.用吸管从瓶子里吸饮料时,使饮料上升到嘴里的力是()

A. 嘴的吸力

B. 大气的压力

C. 瓶底的压力

D. 瓶壁的吸力

16.在大气压为760mm水银柱的房间里做托里拆利实验,测出管内水银柱的高度为755mm,可能的因为是()

A. 玻璃管太长了

B. 玻璃管放斜了

C. 管内水银面上方进入少量空气

D. 玻璃管比较粗

17.如图所示现象中与大气压强无关的是()

A. 吸盘上挂毛巾,吸盘不掉

B. 用滴管吸药液

C. 覆杯实验

D. 帕斯卡“裂桶实验”

18.在托里拆利实验中,如果将玻璃管由竖直变为倾斜,则()

A. 水银柱长度增大,高度升高

B. 水银柱长度不变,高度降低

C. 水银柱长度减小,高度减小

D. 水银柱长度增加,高度不变

19.关于托里拆利实验,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玻璃管内径越大,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越小

B. 往水银槽内多倒些水银,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增大

C. 玻璃管倾斜,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不变,水银柱变长

D. 玻璃管内顶端进入一些空气,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不变

20.下列现象中与大气压无关的是()

A. 把药液注射进肌肉里

B. 用手拍掉衣服上的灰尘

C. 用打气筒给车胎打气

D. 用抽水机抽水

21.某人用嘴将小空瓶内的空气吸出,小瓶马上挂在嘴唇上,原因是()

A. 嘴把瓶子吸住

B. 瓶内所剩的空气作用的结果

C. 嘴边的唾液把瓶粘住

D. 大气压把小瓶压在嘴唇上

22.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A. 堵上茶壶盖上的小孔,茶壶里的水就不容易被倒出来

B. 用吸管能把饮料吸入口中

C. 生产灯泡时,抽气机抽出灯泡内的空气

D. 两块玻璃合在一起,中间有水时,很难将它们分开

23.某同学估测大气对0.3m2的课桌上表面的压力大约是()

A. 3×102N

B. 3×103N

C. 3×104N

D. 3×105N

24.在瓶内点燃浸过酒精的棉花,然后用剥了壳的熟鸡蛋堵住瓶口,鸡蛋就会进入瓶内,这是因为()

A. 瓶内由于热胀,使鸡蛋掉入瓶中

B. 瓶内气体将鸡蛋吸入瓶中

C. 瓶内气体压强变小,大气压将鸡蛋压入瓶中

D. 鸡蛋受重力作用而掉入瓶中

25.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当胸部容积扩大时,其内压强与大气压的关系是()

A. 大于大气压

B. 等于大气压

C. 小于大气压

D. 先大于大气压,后小于大气压

26.关于大气压的变化,以下错误的是()

A. 在不同的地方,大气压可能不同

B. 在同一地方,不同时间的大气压可能不同

C. 离海平面越高大气压越大

D. 1标准大气压=76cm水银柱,这个关系不随时间,地点改变

27.一位小朋友的氢气球不小心脱手升到了空中,当气球升到高空时发生了破裂,以下关于气球升到高空破例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 高空大气压增大,气球体积减小,将气球压破

B. 高空大气压增大,气球体积增大,将气球胀破

C. 高空大气压减小,气球体积增大,将气球胀破

D. 高空大气压减小,气球体积减小,将气球压破

28.水在88℃时就沸腾了,由此可知水面上方的气压()

A. 一定等于1标准大气压

B. 一定小于1标准大气压

C. 一定大于1标准大气压

D. 可能等于2标准大气压

二、填空题

29.在海拔2000m范围内,可近似地认为每升高12m,大气压减小1mm水银柱,用水银气压计在山脚下测量地结果是758mm水银柱,在山顶测量的结果是648mm水银柱,则山的高度大约是_________m.

30.新疆是个美丽的地方,新疆的天池更是以它高山湖泊的特点著称,天池湖面海拔约1900m,面积约

5×106m2,最深处约120m.若海平面处的大气压强是105 Pa,在海拔3000m范围内,每升高10m,大气压强减小100Pa,那么,湖水表面的大气压强是__________Pa,大气对湖面的压力是__________N.

31.大气压强虽然很大,但是平常我们并没有感受到大气压强的存在,___________实验强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意大利科学家___________首先用实验的方法测出了大气压强的数值,该数值为

_________Pa.

32.如图所示是在标准大气压下做的托里折利实验,玻璃管中的液体是_______,图中液柱的高度

h=_______mm,1标准大气压=__________Pa.

33.如图所示,小兰做托里拆利实验时,准确测得水银柱的高度为750mm,此时的大气压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若她把玻璃管向右倾斜一些,管内水银柱的液面高度将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4.在高山上饭菜不易煮熟,是因为高山比平原地区大气压强______(填“高”“低”或“保持不变”),使得水的沸点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5.历史上第一次准确测量出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如图所示.若在海拔为2033m的金佛山最高峰做这个实验,会让测得的水银高度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76cm汞柱.同时,大气压强的降低也使得液体的沸点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所以在高原地区大气压强_____(填“高” 或“低”),要使用_________煮饭.

36.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高山上某处做的托里拆利实验如右图所示,此处的大气压强是_____mm高水银柱,该处水的沸点______100℃(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37.如图,在A地点用托里拆利测量大气压值实验图,管上方真空,当时的大气压强等于_______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当将整个装置移到另一B地点,发现里面的水银柱变短了,说明B地点的大气压相比A地点的大气压要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A地点水的沸点是100℃,则B地点水的沸点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0℃

38.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最早准确测出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_________ 2.1标准大气压=________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__________Pa.

参考答案

一、1.B 2.A 3.C 4.D 5.D 6.D 7.C 8.D 9.A 10.D 11.D 12.BA 13.A

14.B 15.B 16.C 17.D 18.D 19.C 20.ABC 21.D 22.CD 23.C 24.C 25.C

26.C 27.C 28.B

二、29.1320 30.8.1×104 4.05×1011 31.马德堡半球托里拆利 1.013105Pa

32.水银 760 1.01×105Pa 33.低于不变

34.低降低 35.小于降低低高压锅 36.740 低于

37.760 减小小于 38.马德堡半球托里拆利 760 1.013×105Pa.

八年级物理下册9.3大气压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大气压强》 由液体压强的产生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大气是否有压强,并由生活中的例子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然后说明一下历史上最著名的证明大起大的存在的实验: 马德堡半球实验。然后让学生思考如何测大气压,并说明曾经出现的水管只能抽水只能抽到十米左右,可以知道大气压大约可以支撑十米的水柱,算一下支撑水柱的压强。P=ρgh,为了方便测量减少高度,可以增大密度,以为液体中汞的密度最大,所以选汞做实验。这个是物理学家托里拆利发现的,所以叫托里拆利实验。实验操作如幻灯片所示。然后根据公式分析上拉下按,改变粗细等因素,会不会改变支撑的高度。然后进行下面的课程。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大气压强及大气压强的应用。 2、了解大气压强的大小及测量方法。 3、了解抽水机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 过程与方法: 1、观察与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它的存在。 2、观察托里拆利实验,弄清标准大气压的大小。 3、探究人类生活和生产如何利用大气压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大气压强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1、验证大气压的存在 、理解托里拆里测量大气压的原理 2 吸盘一对、玻璃杯、硬纸片、水、约 1米长的玻璃管、水银、米尺、水银槽 一、引入: 通过介绍或演示吸盘、用吸管吸饮料、钢笔吸墨水、注射器吸药水、拔火罐等,引导学生对这些现象的思考。并提示已经学过的液体压强,在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这是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空气也能流动,那我们周围是否存在大气的压强? 二、新课学习 分析前面所说的例子(一定分析到位)这现象都说明大气压是存在的,历史上也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证明大气压的存在——马德保半球实验 一、大气压的存在 介绍马德保半球实验的过程,并用吸盘模拟这个实验,让学生感受大气压。这个实验说明大气是有力量的,我们把这种力量叫做大气压强从而说出定义:大气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板书) 原因:空气有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初二物理 8.4 大气压所有知识点及例题

第八章第三节大气压强 一、必背知识点 ◆大气压强的定义:大气对浸入其中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例1:用嘴吸装矿泉水的空塑料瓶的瓶口,瓶会变塌.空塑料瓶变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2:下列现象中没有利用大气压强的是() A.把药液注射进肌肉里B.用吸管吸瓶中的饮料 C.茶壶上留有小孔D.利用离心水泵抽水 ◆大气压的利用:吸管吸水,水泵抽水,吸盘 ◆马德堡半球实验的意义: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其他实验:①瓶吞鸡蛋②纸片托水等等。 ◆托里拆利实验: (1)现象:玻璃试管内的水银高出液面760mm (2)结论:此时的大气压强等于760mm水银产生的压强 (3)意义:托里拆利实验既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又测出了大气压的值 注意:①玻璃管的粗细与测量结果无关 ②在实验中应竖直放置,如果玻璃管倾斜,则管内水银柱长度将,水银柱竖直高度将。 ③将玻璃管向上提或者向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_________。 ④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的玻璃试管长度为10.336m。解释 例3:在托里拆利实验中,玻璃管内液柱的高度取决于() A 外界的大气压强 B 外界大气压强和管粗细 C 外界大气压强和液体密度 D 外界大气压强和玻璃管的倾斜度 ◆标准大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相当于760mm水银产生的压强,为1.013×105 Pa。 ◆大气压的变化:空气越稀薄,大气压强越小。海拔越高,大气压强越小。 注意:①大气的密度不是均匀的,所以大气压的值是不固定的。我们只能用托里拆利实验测出某个地点在某个时刻的压强 ②大气压与天气有密切的关系 ◆大气压与液体沸点的关系:大气压强与液体的沸点成正比 例4:下列说法正确的事() A 大气压随高度的减小而均匀减小 B 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升高 C 高度越高,大气压越小D高山上做不熟饭,是因为高山上的温度太低 二、经典试题 1、____ 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_____ 实验第一次测出了大气压强的数值。 2、下列现象中,不是利用大气压强的是:() A.钢笔吸墨水B.用吸管吸饮料 C.抽水机把水从低处抽往高处D.用高压锅煮食物 3、登山运动员徒手攀登海拔较高的山峰,在继续攀登海拔4 000m以上高度时,尽管经过充足的休息后再爬, 但是越往上爬越感觉到乏力,出现头晕、耳鸣和恶心等现象,其主要原因() A.山峰陡峭,人体能量消耗大B.高处气温太低

九年级物理:压强(教学参考)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教材 物理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物理教案 / 初中物理 / 九年级物理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压强(教学参考)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可以让学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事物的理解认识也会有一定的帮助,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九年级物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了解改变压强大小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 重点:压强的概念和压强的公式。难点:压强公式的应用。 学习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在前面我们相继学习了一些力的知识,今天老师想找一位男同学,一位女同学来讲台上比比力气,谁愿意上来呢?(比赛规则是每人一枚图钉,一块木板,看谁先钉进去谁为胜。女生拿的图钉有尖,男生的则无尖)(比赛结果是女同学先钉进去,全班学生都很吃惊) 请同学们观察并讨论一下为什么会是女生获得胜利呢?然后每个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发表你们的观点。(教师补充:结合上面的事例点出什么是压力和受力面积) 问题: 其实上面的问题就是关于压力的作用效果的问题?老师和你们现在就共同探讨一下这些问题,好吗? 二、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什么因素有关?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什么因素有关? 2.小组展示 3.小结: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和_____有关 三、压强 既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压力的大小以及受力面积的大小都有关系,那么如何来表示这一

八年级下册物理大气压强教案

9.3.1大气压及其测量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大气压,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存在的例子。 2.知道大气压产生的原因,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知道大气压的测量,记住大气压的值。 重点难点: 1.大气压的应用实例分析 2.托里拆利实验相关现象分析 学习内容一:大气压的存在 学习指导:阅读课本P39文字内容和插图,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做上记号,熟记三种运用大气压的实例。 【自学检测】 1.大气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2.哪些现象说明大气压存在?(说出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1、解释图9.3.1甲图吸盘的工作原理:将吸盘内的空气压出,制造一个真空的环境,内部就没有空气压力了(也没有压强),外部__有__(填“有”或“无”)大气压力,这样外部大气压强将吸盘压在墙上。 2、将玻璃杯装满水,用纸片盖住杯口,一手压纸片,把玻璃倒过来,小纸片为什么不掉下来?(__手__压着纸片,所以不掉)将手移开,纸片掉下来吗?慢慢将杯口向各个方向转一圈,纸片掉下来吗? 图9.3.1乙图覆杯实验除了说明大气压的存在外,还能说明大气压一个什么特点? 【展示交流】教师掌握情况 【精讲点拨】 大气压是怎样产生的呢? 原来我们生活的地球被空气包围着,空气跟液体固体一样,受到重力作用,而且具有流动性,因而空气也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压强,并且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即时练习】 1.下列现象不是应用了大气压的是(D) A.塑料挂衣钩能贴在墙上挂衣服 B.纸片能托住倒过来的满杯水而不洒 C.用吸管吸饮料 D.用注射器将药液注入肌肉里 2.甲型H1Nl流感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都要被送到专业医院的“负压病房”进行医学隔离观察和治疗,以防止病毒扩散。同学们对“负压”两字的含义有如下四种猜想,正确的是(B) A.病房内大气的压强大于病房外大气的压强 B.病房内大气的压强小于病房外大气的压强 C.因为病房是封闭的,所以病房内大气的压强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病房外大气的压强D.与普通病房无区别,病房内大气的压强等于病房外大气的压强 学习内容二:大气压的测量 学习指导:阅读课本P40文字内容和插图,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做上记号,细读P40“大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3大气压强》教案

《9.3 大气压强》教案 (一)教学目的 1.认识大气压强的存在。 2.了解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 (二)教学重点 大气压强的确定。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学习了压强,固体能产生压强,液体能产生压强,那么气体能不能产生压强呢? 1.实验。我们居住的地球周周被空气层包围,空气层的厚度有几千千米。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叫大气层,我们生活在大气层的底层。我们通过实验来观察大气层里的空气所产生的压强。这是一个茶杯,装满水,杯子里还有空气吗?用一个硬纸片盖住杯口,轻轻的把茶杯倒过来,大家看,硬纸片为什么不落下去?(配合板图)小纸片一定受到了来自大气层中的空气对它的压强。 2.实验。这是一个中医针灸科用的小瓷罐。这是一个煮熟的去皮鸡蛋。把鸡蛋放在罐口,将将落不下去。现在把一块棉花用水粘在罐的内壁用火柴将棉花点燃后立即把鸡蛋放在罐口,注意观警有什么现象?(配合板图)鸡蛋进入罐内。鸡蛋一定受到很大的压强才被压进去。这个压强是大气中的空气的压强。 二、大气压强 以上的几个实验说明了大气层中存在着压强。再做一个着名的实验——马德堡半球的实验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1.马德堡半球实验。这是两个金属半球,合拢后很容易拉开。现在把阀门打开,把两半球内的空气抽出去一部分(抽气),再将阀门关闭,现在请两位大力士来拉拉看(学生操作)这个实验就是着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它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在公元1654年的最初实验时,用十六匹马才把半球拉开。我们这个实验由于半球小,真空度不高,拉开它不必用十六匹马,但是已经足以证明了大气中存在着压强。 2.大气层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地球周周的万物无不在大气层之中,它们都受到大气压强。诸如马德堡半球拉不开,鸡蛋进入罐内,小试管的上升,小纸片的不落都是大气压强的作用。 三、大气压强的大小 1.实验。试管内装满水,用食指堵住开口,倒立在水银槽内(配合板图),水不流出。请大家考虑水为什么不流出?(提问,学生回答)水不流出是因为大气压强的缘故。但是试管内的水也产生压强,水不流出不仅是由于存在大气压强,而且大气压强大于管内水柱产生的压强。那么大气压强到底有多大?这个问题早在着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之前就由伽利略的学生托里拆利解决了。 2.托里拆利实验。取一根大约一米长、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玻璃管,灌满水银。(边讲边做)管内没有空气。用食指堵在开口,倒立在水银槽内,注意观察现象。我们先看到管内水银下降,继而又静止

初中八年级(初二)物理 《大气压强》教案

《大气压强》教案 课题:大气压强 课时:一节课 课型:新授课 教具:多媒体教室、《马德堡半球》课件 (1)教师教具:铁架台一个、圆底烧瓶一个(内充满氨气)、双孔胶塞、导管一根、滴管一个(内装满水)、烧杯一个(内装滴有酚肽的水)、矿泉水瓶2个、粗针1个、玻璃板2张、饮料瓶1个、鹌鹑蛋1个、透明杯子1个、硬纸1张、娃哈哈1瓶、吸管多根等,水气压计(自制),无液气压计。 (2)学生用具(按小组准备):矿泉水瓶2个、粗针1个、玻璃板2张、饮料瓶1个、鹌鹑蛋1个、透明杯子1个、硬纸1张、娃哈哈1瓶、吸管多根等。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大气压强 2.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了解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 3.认识生活中利用大气压的现象。 4.能运用大气压的知识解释化学、生物现象,构造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 过程与方法 1.观察跟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是一种客观存在。 2.观察演示实验现象,感知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 3.通过观察课件感知人类是如何利用大气压强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大气压强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 引入: 教师:同学们请看这里,老师给大家变一个魔术。 演示喷泉实验:将课前准备好的装置(在铁架台上倒置一个圆底烧瓶,烧瓶的胶塞上插有一根长的导管和一个装满水的滴管)放在讲台上,首先将导管插在装有水(滴有酚肽)的烧杯中,然后将滴管中的水挤入烧瓶,这时在烧瓶的内部会出现红色的喷泉。 学生观察奇妙的现象,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学生思维和探究欲望。 教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老师是怎样变的这个魔术呢?不要着急,通过这节课的探究,同学就会了哟。 教师:今天我们探究的课题是大气压强。 多媒体屏幕出示本课的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大气压的存在 想想议议:“”让学生用类比的方法猜想:既然液体有压强,那么与液体同样具有流动性、有重量的气体也应该有压强。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欲望。 教师演示: 1、在矿泉水瓶中装水,然后将瓶子的不同位置用粗针扎孔,水会流出。引导学生回答说明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器。 2、把瓶子内重新装入水,并快速的拧紧瓶盖,会出现水不再流出的现象,从受力的角度引导学生分析,猜想大气有压强,而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内部有压强,为什么水没有流出呢,说明水受到一个孔的外部给它的向内的力,而现在它只与大气接触,所以大气应该有压强。)

2018年上海初三物理上学期压强综合测试(含答案)

2018年初三物理上学期《压强》综合测试(秦雷威)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本题3分)如图所示A、B、C三个容器底面积相同,其中盛水的高度也相同,则它们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p与压力F之间的关系是( ) A. p A=p B=p C,F A=F B=F C B. p A>p B>p C,F A>F B>F C C. p A<p B<p C,F A<F B<F C D. p A=p B=p C,F A>F B>F C 2.(本题3分)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四个完全相同的圆柱体竖放在水平地面上,若把乙、丙中的阴影部分切除后,甲、乙、丙、丁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p丁<p甲=p乙<p丙 B.p甲=p乙<p丁<p丙 C.p甲>p乙>p丙>p丁 D.p丁<p甲<p乙=p丙 3.(本题3分)如图所示,盛有水的杯子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杯子重1N,高9cm,底面积30cm2;杯内水重2N,水深6cm,水的密度为1.0×103kg/m3,g取10N/kg。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水对杯底的压强为900Pa B.水对杯底的压力为2N C.水杯对桌面的压强为1000Pa D.水杯对桌面的压力为2.8N 4.(本题3分)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底面积和质量都相同的甲、乙两平底容器,分别装有深度相同、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 甲>F 乙 ②液体的密度:ρ甲=ρ乙 ③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 甲>p 乙 ④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 甲′=p 乙′ A . 只有①和③ B . 只有①和④ C . 只有②和③ D . 只有③和④ 5.(本题3分)【2016·重庆B 卷】甲、乙两个自重不计的薄壁圆柱形容器,盛有两种不同的液体,将两个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入液体中,小球静止时位置如图所示,此时液面相平。则( ) A . 甲中液体密度比乙中液体密度小 B . 小球在甲中所受浮力比乙中所受浮力大 C . 取出小球后容器底部压强变化量较小的是甲 D . 取出小球后甲容器和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相等 6.(本题3分)如图所示,均匀圆柱体甲和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现沿水平虚线切去部分后,使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均为h 。若此时甲、乙的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则甲、乙原先对地面的压强 的关系是( ) A .P P <甲乙,F F >甲乙 B . P P <甲乙,F F <甲乙 C .P P >甲乙, F F >甲乙 D . P P >甲乙,F F <甲乙 7.(本题3分)如图,水平桌面上放有一个装水的容器,一个木块漂浮在水面上,用一个力F 将木块匀速压入水中直至刚好浸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017-2018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 9.3大气压强测试 (新版)新人教版

第3节大气压强 第1课时大气压强及其测量 1.如图所示,是物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或示例图片,用来说明大气压强存在的是( ) 2.小华想用空易拉罐来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下列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用手捏空易拉罐,易拉罐变瘪 B.将空易拉罐密封后置于深水中,易拉罐变瘪 C.让空易拉罐从高处下落撞击地面,易拉罐变瘪 D.用注射器抽取密封易拉罐中的空气,易拉罐变瘪 3.将一满罐纯净水(高约40 cm)开口朝下放在水中,如图所示,结果是( ) A.仍是满罐水 B.水将流出一部分 C.水将全部流出 D.以上都不对 4.关于托里拆利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玻璃管内径越大,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越小 B.往水银槽内多倒些水银,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增大 C.玻璃管倾斜,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不变,水银柱变长 D.玻璃管内顶部进入一些空气,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不变 5.如图所示,利用托里拆利实验装置测量大气压强时,当玻璃管内的水银柱稳定后,在玻璃管的顶部穿一小孔,那么管内的水银液面将( ) A.保持不变 B.逐渐下降,最终与管外液面相平 C.逐渐上升,最终从小孔中流出 D.稍微下降一些 6.某同学用嘴靠近小瓶瓶口吸了一口气,空瓶就“挂”在嘴唇上,原因是( ) A.唾液把瓶粘住了 B.瓶内气压变小了 C.瓶外气压减小了 D.瓶子重力减小 7.如图所示,小敏同学在喝牛奶时无意发现,喝牛奶的纸盒变瘪了.她疑惑不解:“自己并未用力捏纸盒,怎么会变瘪呢?”请你告诉她纸盒变瘪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如图所示的托里拆利实验中,测得的大气压强等于________mm高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已知水银密度ρ=13.6×103 kg/m3,g取10 N/kg,则100 mm高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为_________Pa. 9.用如图所示装置粗略测量大气压的值.把吸盘用力压在玻璃上排出吸盘内的空气,吸盘压在玻璃上的面积为4×10-4 m2.轻轻向挂在吸盘下的小桶内加沙子.吸盘刚好脱落时,测出吸盘、小桶和沙子的总质量为3.2 kg.则大气对吸盘的压力为_______N,大气压的测量值为_______Pa.若吸盘内的空气不能完全排出,则大气压的测量值比实际值偏______(g取10 N/kg). 10.如图所示为一种防滑拖鞋,鞋的底面有许多小吸盘,行走时吸盘被挤压到地面后排出部分空气,由于___________的存在产生了更大的压力,从而达到了防滑的效果. 11.如图所示,治病输液时,药水瓶口处常插着两根塑料管A和B,其中A插管是输液管.B插管的作用是利用___________使液体流入人体血管内. 12.小明买来一满桶仙鹤牌酱油,他用小铁钉在密闭口A处扎了一个小洞,发现酱油倒不出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效的解决措施是___________. 13.钢笔一甩,墨水就被甩出,这是由于墨水具有_______,钢笔吸墨水是利用__________作用,把墨水压进笔胆里. 14.如图所示是一种便携式“碘伏棉签”,塑料管内装有碘伏消毒液,它的上端封闭,这样消毒液就不会从下端流出;使用时将封盖掰开,消毒液会自动向下流入药棉中.请解释为什么在使用前消毒液不会流出塑料管,而使用时才会

八年级物理下册 9.3 大气压强教案2

9.3 大气压强 (一)教学目的 1.认识大气压强的存在。 2.了解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 (二)教学重点大气压强的确定。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我们学习了压强。固体能产生压强,液体能产生压强,那么气体能不能产生压强呢?请大家看书第121页(两分钟) 1.实验。我们居住的地球周周被空气层包围,空气层的厚度有几千千米。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叫大气层,我们生活在大气层的底层。我们通过实验来观察大气层里的空气所产生的压强。这是一个茶杯,装满水,杯子里还有空气吗?用一个硬纸片盖住杯口,轻轻的把茶杯倒过来,大家看,硬纸片为什么不落下去?(配合板图)小纸片一定受到了来自大气层中的空气对它的压强。 2.实验。这是一个中医针灸科用的小瓷罐。这是一个煮熟的去皮鸡蛋。把鸡蛋放在罐口,将将落不下去。现在把一块棉花用水粘在罐的内壁用火柴将棉花点燃后立即把鸡蛋放在罐口,注意观警有什么现象?(配合板图)鸡蛋进入罐内。鸡蛋一定受到很大的压强才被压进去。这个压强是大气中的空气的压强。 3.实验。一个大试管,管内装水。把这个小试管放在大试管的水中,小试管内没有水。用食指托住小试管,将大试管倒过来,注意观察小试管如何?小试管上升。(配合板图)。此实验说明大气层中存在着压强。 二、大气压强 以上的几个实验说明了大气层中存在着压强。再做一个著名的实验——马德堡半球的实验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1.马德堡半球实验。这是两个金属半球,合拢后很容易拉开。现在把阀门打开,把两半球内的空气抽出去一部分(抽气),再将阀门关闭,现在请两位大力士来拉拉看(学生操作)这个实验就是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它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在公元1654年的最初实验时,用十六匹马才把半球拉开。我们这个实验由于半球小,真空度不高,拉开它不必用十六匹马,但是已经足以证明了大气中存在着压强。 2.大气层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地球周周的万物无不在大气层之中,它们都受到大气压强。诸如马德堡半球拉不开,鸡蛋进入罐内,小试管的上升,小纸片的不落都是大气压强的作用。

新人教版九年级(初三)物理压强浮力经典习题(含答案)

九年级物理——压强和浮力 一、选择题:(每题2分,计26分) 1.站在地面上的小明想让自己对地面的压强变为最小,他应该() A.抬起一只脚 B.走动 C.坐在地面上 D.平躺在地面上 2.下列做法中,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A.菜刀的刀口做得很薄 B.铁路的钢轨铺在枕木上 C.注射器的针头做得很尖 D.饮料吸管的—端做成尖形 3.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利用大气压强的是() A.自来水笔吸墨水 B.用吸管吸饮料 C.活塞式抽水机抽水 D.高压锅煮饭 4.做托里拆利实验时,测量的大气压强值比真实值小,其原因可能是() A.玻璃管放得不竖直 B.玻璃管内混入少量空气 C.水银槽内的水银太多 D.玻璃管粗细不均匀 5.青藏铁路已全线贯通,即将投入运营的高原列车有完善的供氧系统和完备的医疗应急系统,这 样做是因为() A.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压强小 B.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压强大 C.高原空气稠密,大气压强小 D.高原空气稠密,大气压强大 6.很多动物为了适应自身生存的环境,进化出了符合一定物理规律的身体部位。对此,从物理学 的角度给出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骆驼的脚很大,可以减小压力,从而使其在沙漠中自如行走 B.啄木鸟的嘴很尖细,可以增大压强,从而凿开树干,捉到虫子 C.壁虎的脚掌上有许多“吸盘”,从而利用大气压使其在天花板上也不会掉下来 D.深水里的海鱼捕到岸上时会死掉,主要原因是水面上的压强比深水处小得多 7.小亮同学从超市买来一个玻璃瓶装的铁皮盖罐头,想把瓶盖打开,可是怎么也拧不动。小亮的 哥哥用螺丝刀沿瓶盖的边轻轻撬了几下,一拧就打开了,这主要是因为用螺丝刀撬瓶盖可以( ) A.增大瓶盖直径,减小瓶盖侧壁对瓶的压力 B.减小瓶盖与瓶口的接触面积 C.减小瓶内外气体的压力差 D.由于撬了盖的一边,而增大了盖的另一边的压力 8.一位小朋友的氢气球不小心脱手升到了空中,当气球升到高空时发生了破裂。以下关于气球升 到高空破裂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高空大气压增大,气球体积减小,将气球压破 B、高空大气压增大,气球体积增大,将气球胀破 C、高空大气压减小,气球体积增大,将气球胀破 D、高空大气压减小,气球体积减小,将气球压破 9.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 ( ) A.和物体本身的重力大小有关 B.和物体的体积大小有关 C.和物体的密度大小有关 D.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大小有关 10.下列属于利用浮力升空的是() A.飞机 B.热气球 C.风筝 D.火箭

初二物理大气压强练习和答案

1.做托里拆利实验时,用一根长约1米、一端开口的玻璃管,充满水银后,将开口堵住倒插于水银槽内,则管中的水银液面会下降,降到一定高度时水银柱将。如果将玻璃管倾斜,管中水银柱的长度将,但水银柱液面所在的高度将。若用粗一点或细一点的玻璃管作这个实验,水银柱的高度将,这是因为在一定条件下,同一地区的大气压强如果管顶破一小洞,管内水银将。 2. 2.5个标准大气压=帕斯卡,100帕斯卡=毫米汞柱高。1个标准大气压=厘米汞柱高。 3.大气压是由于而产生的,大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随着海拔的升高,大气压强将,随着海拔的降低,大气压强将。液体的沸点随大气压强的降低 而。 4.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能把低处的水抽到高处,它们都是利用来工作的。 5.在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装入一段长10厘米的水银,如果大气压强为75厘米水银柱高,在图所示的三种放置情况下,管中封闭气体的压强:甲是厘米汞柱高,乙是厘米汞柱高,丙 是厘米汞柱高。 6.用水把两块平行的玻璃板之间的空气排开后,沿垂直玻璃板方向把它们分开,必须沿垂直玻璃板方向作用很大的力,这是由于的作用,两块玻璃越大,分开它们时的作用力。 7.平原上生活的人在登山时,常会发生高山反应或叫高山病,在3千米以上会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呼吸加快。四肢麻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8.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减小时,体积增大时。 二、1.有关大气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压强等于760厘米水银柱高 B.大气压强的值在不同的地方是不同的 C.同一地方的大气压的值总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D.大气压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大 2.地球上大气压的存在是众人皆知的事实,但不是任何现象都能证实的,也不是各种运动都能证明大气压的存在。下面的几种说法中不能证明的是:[] A.活塞式抽水机的抽水过程 B.离心式水泵的抽水过程 C.钢笔吸墨水 D.车辆的行驶

初中八年级物理大气压强

大气压强 一、知识概述 1、了解大气压强存在的客观性和有关现象,了解测量大气压的方法; 2、了解抽水机的工作原理,了解生活中对大气压强的利用; 3、了解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了解生活中气体压强与流速相关的现象; 二、重难点知识讲解 1、大气压强及有关现象 a、原因:大气受到重力作用,且能够流动,故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b、历史上著名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托里拆利实验。 c、变化: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大气压还与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 d、对液体沸点的影响: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2、托里拆利实验的相关问题 a、托里拆利实验能精确地测出大气压强值。 原理:由于试管内水银面的上方是真空,管外水银面的上方是大气压,因此,大气压支撑着试管内水银柱不下落,即大气压的数值等于这段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b、试管内水银柱的高度反映了外界大气压值,管的粗细、弯曲、倾斜及插入的深度都不会影响高度值; c、若试管倾斜,试管内的水银柱长度增大,高度不变。 d、若试管内混有空气,则P气+ρgh=P大气。水银柱高度减小。 e、若试管高不足大气压能承受的液柱的高度,则试管内充满水银,且水银对管顶的压强p=ρg(h-h′)。

3、大气压强的应用 (1)高压锅 由于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减少而降低,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一般食物需100℃才能煮熟,高压锅煮食物是利用了高压锅内气压高、温度高的特点,使食物易烂且熟的快。 (2)活塞式抽水机及离心式水泵 它们都是利用托里拆利实验原理制成的,这两种抽水机的实际吸水扬程都不能超过10.34m,否则,水便上不去。 4、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问题 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进行解题时,关键是认清哪部分流速大,流速大的主要原因有三种:一是其他物体的运动带动气体或液体快速流动;二是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大的流体的流速较大;三是相同时间内,流体通过不同横截面时,通过横截面小的位置流速大。 三、典型例题讲解 例1、已知1标准大气压的值约为105Pa。小明同学想通过实验探究大气压究竟有多大,他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将蘸水的塑料挂钩的吸盘按在光滑水平玻璃板上,挤出里面的空气。用弹簧测力计钩着挂钩缓慢往上拉,直到吸盘脱离玻璃板。记录刚刚拉脱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这就是大气对吸盘的压力。再设法量出吸盘与玻璃板的接触面积,然后算出大气压(如图所示)。他选择的实验器材是;量程为5N的弹簧测力计,底面积为5cm2的吸盘。

浙教版九年级物理大气压专题

大气压的专题训练 1、把装满水的量筒,用手堵住口,并将口朝下浸入水中,然后抓住量筒底向上提,如图1所示。在量筒口离开水面前( ) A.量筒内是空的 B.量筒内有水,但不满 C.量筒内充满水 D.不能确定 2、如图2所示,容器中盛有一定量的水,容器底部、、三点压强、、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 3、如图3所示,将试管口朝下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加热3~5s ,立刻竖直插入盛水的容器中某深度处不动。 (1) 、你猜想可能产生的现象是: (2)、你猜想的依据是: 4、医学专家研究发现,青少年经常玩电子游戏,易患早期高血压病,某同学体检时,测得收缩压为150mm 水银柱,它相当于 m 高的水柱产生的压强(ρ水银=8.9×103kg /m 3,g=10N /kg ) 5、在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如用水银柱封闭一定质量的气体,如图所示,管内装有8cm 水银柱,当外界为1标准大气压时,在三种情况下封闭气体的压强分别是多少 6、用改装的连通器说明流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如图6所示,比较B 、C 两处水面高度情况,并加以分析。 7、简易热水器的工作情况如图7所示,当自来水流动时,T 型管交接处流速 , 压强 , 将 压入管内,混合成温水洒出。 图1 甲 乙 丙 图2 图3 图6

8、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肺活量是身体素质的重要生理指标,如图8所示是一种测定肺活量的方法,图中A 为倒扣在水中的开口薄壁圆筒,测里前排尽其中的空气,测量时,被测者吸足空气,再通过B 尽量将空气呼出,呼出的空气经导管进入A 内,使A 浮起。测出圆筒质量为m ,横截面积为S ,筒浮出水面的高度为H ,大气压强为P 。,些时圆筒内气体的体积V ,压强P 各为多少? 8、V=m/ρ水+HS; P 气= (P 。S + mg)/S 9、如图所示,甲是一个深度很浅的皮碗,图乙将皮碗压向水平的开花板,挤出皮碗下的全部空气,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皮碗像吸盘一样“平贴”在天花板上,皮碗的吸附面积为10cm 2,皮碗中心引出的细线可悬挂一个物体在空中。(不计细线和皮碗的重力,大气压取105Pa ,g=10N /kg ) (1)、要想吸盘不脱落,所挂物体的重力不得超过多少? ( 2 )、设细线下挂一边长为10cm ,质量为500g 的正方形物块时吸盘没有脱落(物块底面保持水平),剪断细线物块落在水平地面上无反弹和翻滚,从触地时开始计时,物块对地面的压强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丙)(接触面积一直是正方体的义面积),压强减至Px 时便保持不变,求此时物块对地面的压力和时间为多少?( g=10N /kg ) 10、如图所示为火车车厢制动的示意图,已知储气筒中储有10个大气压的压缩空气,活塞直径为20cm 。在紧急情况下工作人员打开制动阀门,主气路与大气相通,储气筒中的压缩空气推动活塞向右动,闸瓦制动车轮,问利用这个装置闸瓦的最大制动力可达多少N ? 吸盘 物块 天花板 水平地面 细线 Px O 0.1 P/Pa t/s 1.5x103 甲 乙 丙 H A B 图8

大气压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册物理精讲精练

专题09.3 大气压强 1. 大气压强产生原因:气体具有____流动___性,受重力作用。 2. 大气压强变化特点:(1)随__高度____增加而减小。(2)同一位置大气压随天气变化而不断变化。 3.液体沸点与大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随气压减小时___降低____,气压增大时____升高____,同种液体的沸点不是固定不变的。我们通常说的沸点是指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 4.大气压的测量 (1)测量实验:______托里拆利_____实验。 (2)测量仪器:_______气压计_____。 (3)标准大气压值:P=1.013×105Pa,相当于___76____cm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知识点1:大气压的存在 1.大气和液体一样,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同一高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2.大气压产生的原因:由于重力的作用,并且空气具有流动性,因此发生挤压而产生的。 【例题1】如图所示的“吸引”现象中,由大气压强引起的是() 知识点解读与例题突破 课前预习

A.拔火罐时玻璃罐吸在皮肤上 B.塑料梳子吸引干燥的头发 C.条形磁铁吸引小磁针 D.两个铅块挤压在一起 【答案】A 【解析】大气压的应用大多是利用内外的气压差,所以要判断是否是大气压的应用,要注意有没有形成这个“气压差”。大气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有:吸管喝饮料、离心式水泵抽水、钢笔吸墨水等。A.拔火罐使用时,先把酒精在罐内烧一下,罐内空气受热排出,此时迅速把罐扣在皮肤上,使罐内气体温度升高,等到罐内的空气冷却后压强降低,小于外面的大气压,外面的大气压就将罐紧紧地压在皮肤上。因此这是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引起的,故A符合题意; B.塑料梳子和头发摩擦起电,头发和梳子带异种电荷,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不是大气压引起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条形磁铁吸引小磁针是利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不是大气压引起的,故C不符合题意; D.两个铅块挤压在一起是利用分子间的作用力,不是大气压引起的,故D不符合题意。 知识点2: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方法: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用手指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手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这时测出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约为76cm。 2.计算大气压的数值:P0=P水银=ρgh=1 3.6×103kg/m3×9.8N/kg×0.76m=1.01×105Pa。所以,标准大气压的数值为:P0=1.01×105Pa。 3.以下操作对实验没有影响:①玻璃管是否倾斜;②玻璃管的粗细;③在不离开水银槽面的前提下玻璃管口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大气压强练习题

八年级物理下册 大气压强练习题 新人教版 一.选择题(共11小题) 1.(2012?自贡)小华制成如图所示的“自动给水装置”,是用一 个装满水的塑料瓶子倒放在盆景中,瓶口刚好被水浸没.其瓶中水 面能高于盆内水面,主要是由于( ) A .瓶的支持力的作用 B .瓶的重力作用 C .水的浮力作用 D .大气压的作用 2.(2012?梧州)下列现象中与大气压无关的是( ) A .水往低处流 B 马德堡半球实验 C .用吸管吸饮料 D .塑料的吸盘贴在光滑的墙壁上能挂东西 3.(2012?茂名)如图所示是测量大气压强的装置,玻璃管长约1m ,槽内装有水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此装置是一个连通器 B .第一次利用此装置测出大气压强的科学家是帕斯卡 C .玻璃管竖直放置时测出的大气压强一定为76 厘米汞柱高 D .将此装置从山脚移到山顶,管内外汞液面高度差减小 4.(2012?乐山)由于长期的河道淤塞,黄河下游的河床已被抬高.沿河农民通常采用如图所示的方式,引黄河水来灌溉农田.有关这种引水灌溉方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这种取水灌溉方式是利用了大气压把水压入管内流向 B 处的 B . 使用时B 端管口必须低于A 处水面 C . 使用时先将管道中灌满水 D . 高度差H 越大,管道中的水流得就越快 5.(2012?嘉兴)某同学用嘴对一小空瓶吸一口气,空瓶就能“挂”在嘴唇上,原因是( ) A .唾液把瓶粘住了 B .瓶内气压减小了 第1题 第3题 第4题

C . 瓶外气压增大了 D .瓶子质量减小了 6.(2012?哈尔滨)同学们梳理了教材中与压强知识相关的实验,如图所示,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图实验,装有水的瓶子竖放在海绵上,瓶中水越少,海绵凹陷越明显 B 乙图实验,当微小压强计的探头在水中深度逐渐增大时.U 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不变 C 丙图实验,测出拉开吸盘时大气对吸盘的压力和吸盘的面积,可估测大气压强的值 D 丁图实验,向外拉活塞,试管内停止沸腾的水再次沸腾,可知气压减小,水的沸点升高 7.(2012?赤峰)如图所示是课本中展示的自制实验器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是气压计,乙是温度计 B .甲是气压计,乙是气压计 C .甲是温度计,乙是温度计 D .甲是温度计,乙是气压计 8.(2011?营口)下列现象中能用大气压解释的是( ) A . 用吸管吸饮料 B . 铁桶内放一些水,烧开后把开口堵住,再浇下冷水,铁桶扁了 C . 将两块铅柱的底面削平,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重物就不会落下来 D . 用注射器给人体注射药液 第6题 第7题

八年级物理大气压强基础巩固练习题

《大气压强》检测题 【基础巩固题】 1.把一个烧瓶先放在开水中烫一会儿,然后立即固定在铁架台上,同时把一个剥了皮的熟鹌鹑蛋 迅速塞入瓶口,如图8-4-5所示。你会看到鹌 鹑蛋在_______作用下从瓶口进入烧瓶。 2.下列现象中没有利用大气压强的是()A.把药液注射进肌肉里B.用吸管吸瓶中的饮料C.茶壶上留有小孔D.利用离心水泵抽水3. 如图8-4-6所示,将量简倒扣水中,里面充满水,将量简向上提的过程中,保持简口不离开水面,则量筒内()。 图8—4—6 A.充满水 B.没有水 C.有水,但不满,水面上方是真空 D.有水,但不满,水面上方是空气 4.(2004年长沙)在冬天,装有一定量水的热水瓶过了一段时间后,软木塞不易拨出,这主要是由于() A .瓶内气压大于大气压 B.瓶内气压小于大气压 C.瓶塞遇冷收缩 D.塞子与瓶口间的摩擦力增大 5.如图8—4—7所示,用纸片把盛满水的杯子的 杯口盖上,再使杯口向下,水也不会流出来,主要是因为() A.纸片很轻 B.水粘住纸片 C.空气有浮力 D.大气对纸片有向上的压力 6.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若管顶打个洞,则管内液柱()。 A.从小洞喷出 B.保持不变 C.充满全管 D.与槽中液面相平 7.小明将托里拆利管内装满水后倒立于水槽中,则管内水面位置() A.下落至内外水面高度差为76cm B.下落至内外水面相平 C.不下落而且水充满全管 D。无法判断 8.(2004年广东)大气压强的值为105Pa,则大气压对你的一只大拇指指甲表面的压力大约是()A.1N B.10N C.100N D.1000N 9.如图8-4-8是自制的水气压计,把它由东宝山的山脚移至山顶,玻璃管中的水柱的高度变化情况是(假设瓶口密闭不漏气,移动过程中整个瓶子没有与外界发生热传递)() A.降低B.升高 C.先降低后升高D.先升高后降低 【探究提高题】 10.(2002年青岛)请你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小丽在研究一定质量的气体的压强时,想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这些气体的体积保持不变,它的压强会不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呢? 针对这一问题,她经过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1)这些气体在体积不变时,温度越高,压强越大;(2)这些气体在体积不变时,温度越高,压强越小。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丽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在烧瓶中封入一定质量的气体,烧瓶的一端连接在压强计上,将烧瓶移入水中,通过温度计可以测得水的温度,也就是瓶中气体的温度(如图8-4-9) 给水糟的水加热,通过不断调整压强计以保持烧瓶中气体体积不变,并通过温度计和压强计每隔一段时间记录下瓶中气体温度值和相应的气压值,经过一段时间,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小丽对上面的数据进行了归纳分析,看出了在这种情况下,气体的压强与温度的某种关系。 小丽经过进一步思考,得出了一个初步结论,并验证了自己其中的一种猜想是正确的。 根据你刚才的阅读,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小丽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答: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保持不变时,。 (2)在夏天,小雨将自行车车胎中气打的足足的,

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中考知识点汇总整理

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中考知识点汇总整理 第Ⅰ部分 初中物理常用公式 基本公式:①速度v = ②密度ρ= ③重力G = ④浮力F = ⑤压强P =固 P =液 ⑥功W = ⑦功率P = 几个效率:简单机械η= 电热水器 η= 内燃机η= 电吹风η= 1、计算质量:根据密度:m =________ 根据重力m =________ 根据热值m =________ 2、计算体积:根据密度:V =________, 根据浮力计算物体浸入体积V =浸________ 3、计算力的常见公式及导出式 重力:G =________ 浮力:F =________ 摩擦力:二力平衡f F =摩 导出式求力:根据压强计算压力F =________ 根据功计算力F =________ 根据功率计算力F =________ 4、计算距离:根据速度s =________ 根据功s =________ 5、计算速度:根据距离v =________ 根据功率v =________ 6、计算功率:根据功(定义式)P =________ 根据速度P =________(匀速运动) 7、计算功:根据力与距离W =________ 根据功率W =________ 根据机械效率η得:W =有________ W =总________ 8、计算电功:根据电压电流W =________ 根据功率W =________ 9、计算电功率:P =_______ (实验室测功率)________(并联电路)________(串联电路) 根据功P =________(家庭电路测功率) 10、计算电流:根据欧姆定律I =________ 根据电功率I =________ 11、计算电阻:根据欧姆定律R =________ 根据电功率R =________ 12、物体吸放热:Q =吸/放________ 燃料燃烧放热:Q =放________ 13、电磁波:c =________ 即_______与_______成_______。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9.3大气压强【教案设计】

大气压强 教学目标 (1)知道大气压强是存在的。 (2)知道活塞式抽水机的工作原理,并能描述其工作过程。 (3)经历探究推导大气压强大小的过程。 (4)在推导大气压强大小的过程中,体会逻辑思维与数学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5)在思考大气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的过程中,体会物理与社会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大气压的存在、大气压的测量、大气压的应用 教学难点:大气压的存在、大气压的测量 课的类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 教学器材 烧杯、水、硬纸片、玻璃、吸盘挂钩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演示纸片托水。先在玻璃杯中装满水,将硬纸片盖在玻璃杯上,然后缓慢地将玻璃杯倒置。

教师口述:水杯倒置时,水为什么没有流出来,硬纸片为什么没有掉下来? 教师口述:水之所以没有流出来,硬纸片没有掉下来,主要是因为大气压的作用。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讲授新课 一、大气压的存在 学生活动:学生之间讨论对硬纸片进行受力分析。 师生活动:学生发表自己的分析过程与结果,老师作必要评论。 硬纸片受到了水对它的压力的作用,受到了重力的作用,且这两个力的方向均向下。而硬纸片处于静止状态,由此可得,硬纸片还会受到一个向上的力。 教师活动:讲述马德堡半球实验。 1654年5月8日,德国马德堡市市长奥托·冯·格里克(O. von Guericke,1602—1686)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他把两个半径约为20 cm的中空铜质半球紧密地结合成一个大圆球,并抽去球内的空气。这时,许多人使劲也拉不开。后来,市长叫人拉来了16匹马,分成两队使劲拉,在一声巨响中,两个半球被拉开了。 教师设问:什么原因使两个半球结合在一起呢? 学生活动:学生之间讨论老师所提问题。 教师活动:播放视频《大气压现象1(塑料瓶).mp4》、《大气压现象2(易拉罐).mp4》、《大气压现象3(瓶吞蛋).mp4》、《大气压现象4(大小试管).mp4》、《大气压现象5(吸盘).mp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