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讲 中国花鸟画的工具与材料

第二讲 中国花鸟画的工具与材料

第二讲 中国花鸟画的工具与材料
第二讲 中国花鸟画的工具与材料

第二讲中国花鸟画的工具与材料

[任课教师]原陇军

[职称]讲师

[教学对象]学前教育专业班学生

[教学时数]总学时 :6 4课时

[本讲学时]2学时

[教学内容]中国画的工具与材料

[教学目的]通过中国画工具材料的讲授,使学生了解工笔花鸟画工具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示范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重点是工具材料的介绍,难点是工具材料的掌握[讲授内容]:

由于工笔画有着自身的表现要求,因而工笔花鸟画有其着其特用的工具与材料要求。当然,目前工笔画家已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工具与材料,而是拓宽了使用范围,许多画家并对此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尤其是颜料的使用上,大量矿物性颜色(岩彩)的使用,使工笔画在走向现代化方面趋于成熟,并使工笔画风格出现多元化。

(一)、版面材料

传统工笔画的版面多使用绢或熟宣纸,现代工笔画还使用其他版面材料,如水彩纸、高丽纸、皮纸等。一幅工笔画在立意、构图并完成底稿后,首先是要选择好作画的版面材料.版面材料是指所使用的各类纸、绢、布等材料。选择何种版面材料主要由作者根据画面效果

的构想而定。下面分别叙述各类版面材料的特点及用法。

1、绢

绢作为一种传统的绘画版面材料,中国画家已使用了两千多年。因其质地光泽细润,易于敷色,很适合画工细严整的工笔画表现特点,故至今仍在被广泛地使用。

绢分生绢和熟绢两种。生绢指末上胶矾水的绢(包括圆丝和扁丝),其渗化性能强,效果接近近皮纸类,可作写意花鸟。熟绢上色后不会渗开,适合工笔画的细线勾勒、多层渲染等技法的发挥,尤其适宜于表现虚幻和朦胧的效果。绢是适合画淡彩法的,画浓淡相间法的亦佳。既选用绢做版面材料,就要发挥绢的细润有光泽的特点,如覆盖大面积厚重颜料,掩盖住绢的光泽,就失去使用绢的意义了。用绢做版面材料,一定要将绢裱在画板上,裱时注意伸平绢的横竖纹,因绢丝极易歪斜,尤其是画人物画,如果绢丝歪斜,画完后再正式拖裱时人物的面部身姿会受影响而无法补救。

2、熟宣纸

生宣纸经过胶矾水刷制或浸泡就会成为熟宣纸。其性能是不渗水,俗话就说是不洇,故适合于画工整细腻的工笔花鸟和人物画。熟宣纸目前有不少品种,如清水书画宣、冰雪宣、书画笺、蝉翼笺、云母笺等。以上熟宣纸中有薄有淡,一般说来薄者适宜画淡彩,厚者适宜画重彩。以蝉翼笺最薄,冰雪笺最厚,清水书画宣为不薄不厚型。云母笺的特点是纸上有微小的云母点,对光看有小亮点,一般用于画花卉或山水,如画神话传说可增加画面的神秘感和丰富感。

其他熟宣纸还有泥金纸,目前已少见,系用真金粉涂制。清末任伯年的巨幅条屏作品《群仙祝寿图》即用金纸绘制而成,其效果金碧辉煌,华贵而不失雅丽。

3、水彩纸

水彩纸的性能与熟宣纸近似,古亦可选用来画工笔画,但应选用水彩纸中质地较细密、比较薄的种类为好。

目前部分工笔画家才刚刚开始用布来做版面材料,如何进一步发挥布类版面材料的作用,尚待进一步实践与研究。

4、生宣

就是没有经过胶矾水刷制或浸泡的宣纸,其性能是渗水、渗墨性强,笔触感强。适合协写意花鸟画的表现。安徽和四川夹江等地都生产宣纸,目前上好的生宣是安徽宣城所出的红星宣等。

(二)、笔砚颜料

1、勾线笔类

工笔画基本上用中锋勾勒细而匀的线条,故多选用狼毫这类细而尖的笔,常用的笔有衣纹笔、叶筋笔、大红毛、小红毛、蟹爪、拖线笔、勾线笔等。

2、染色笔

常用的染色笔为大中小白云和其他软毛羊羔笔。纯羊毛笔过于软,一般不用。白云笔较好用,因为它外层是羊毫而中间部分是稍硬而挺的毛,属于兼毫,因此既能含水分又有弹性。一般笔杆上会标有“加健”或“兼毫”字样。

3、写意画根据画家的喜好,自由选用各种毛笔,或长锋,或短毫;或软毫,或加健,或硬毫。等等。

4、墨汁

一般常用一得阁、曹素功。也有其他各种书画墨汁等,或者用砚台和墨块磨墨。一般而言,较好的墨磨出来的墨色有些偏青,而现成的墨汁大多墨色较为灰暗。

5、颜料

工笔画是以色彩为主的画种,目前美术用品店所售颜料大部分为锡管装中国画颜料,共12色,使用比较方便。也有单支大管的,但质量皆一般,可以作为练习用,比较好的颜料为块状或膏状,如苏州姜思序堂所出的,最好的应当为日本产的膏状颜料,色彩鲜明而纯净,不过价格昂贵。

根据工笔画用色的特点,将目前经常使用的颜料分为两大类讲述其特性。

(1)矿物性颜料(不透明颜料类)

有矿物质颜料和粉质颜料之分。特点是覆盖力强,特别是适合于画重彩,如人物的衣服、个别花瓣、青绿山水等,表现效果比较厚重。

朱砂:朱砂为矿物色,色相是一种不十分明显的美丽的红色,这种红色是很难调配出来的,无其他红颜色可替代。

石青:色相呈鲜明的蓝色。石青制好后分头青、二青、三青、四青数种不同深浅的色相。

石绿:色相呈冷绿色,亦产于赤铜色。石绿也分头绿、二绿、三

绿、四绿等不同深浅的色相。色质稳定不变色,但不能与油类溶剂合用。

朱膘:色相呈红色,比较鲜明。

赭石:色相呈浅褐色,原料为赤铁矿石。

(2)植物性颜料(不透明颜料类)

特点是透明,覆盖力差,特别是适合于画花瓣和人物的面部。

曙红:色相为冷红色,但比胭脂色鲜艳。

胭脂:色相呈深红色,系植物颜料,化学上称为有机类颜料。

藤黄:色相呈柠檬黄色,远产地为越南,故又名月黄。

花青:色相呈深兰色偏冷,为植物色。

钛青蓝:色相呈较鲜明的深兰色,接近水彩普蓝色,是一种化学合成颜料,色相较稳定,如加入一些墨色与花青比较接近。

(三)、其它工具

调色用瓷盘:一般有大、小两种型号,或者用各种小碟子,纯白色瓷盘为好。

笔洗:有专门用于画画用的笔洗,或用各种大口瓶子或小桶代替。

毛毡:有专门用于画画的毛毡,或用各种绵织的布代替。

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赏析

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赏析 教材分析 本课是学生在初中阶段进行美术学习的第一课,属于“欣赏·评述”单元。该单元由中华博览和世界之旅两部分组成,本册介绍的是中国花鸟画和外国静物画。对于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如何分析美术作品,他们还没有系统的认识。教师应利用多方面资源,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中外经典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学会欣赏并评述相关作品,为培养学生对艺术品形成全面的鉴赏能力奠定基础。 一、教学路径 在中国画中,花鸟画是与人物、山水画鼎足而立的画科。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社会影响,其不仅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而且在世界美术领域亦自成体系,独树一帜。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花鸟画千年不衰,为广大的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 从黄筌的《写生珍禽图》、赵佶的《芙蓉锦鸡图》到文同的《墨竹图》、朱耷的《游鱼》,再到齐白石的《蟹篓图》……中国花鸟画的画家们在看似寻常的花鸟虫鱼中发现自然之美,运用笔墨色彩的技巧去表现大自然中的丰富和生动。他们通过富于情感和生命的花鸟形象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界的认识,反映社会现实。在画家的笔下,花鸟画不仅仅表现花鸟之美,更是把花鸟作为表达特殊情感的重要媒介,这远远超出了花鸟本身。 本课以名家画作为切入口,围绕花鸟画家如何描绘自然,又如何表达情意而展开。让学生通过欣赏和评析,逐步理解中国花鸟画的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 二、课时建议 2~3课时 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名家名作的欣赏,让学生们了解花鸟画用笔、用墨、用色的技巧和花鸟画家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

技能目标:让学生们学习多角度欣赏花鸟画作品,并能在审美感受的基础上运用语言、文字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情感目标:通过作品赏析,让学生们体味中国花鸟画的艺术美,感受花鸟画的独特魅力,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怀和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花鸟画家怎样写形,如何表意。 教学难点:理解花鸟画抒情写意的独特表现形式。 三、教学准备 教师:教材、教学多媒体课件。 学生:教材,通过美术馆、博物馆、网络、书刊等多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赏析要点 本课知识点、结构

高中美术_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导入前奏: 1 课间十分钟播放搞笑动画,吸引学生尽快安静下来。 2 师生寒暄,增进师生情分,让紧张的课堂变得轻松愉快。 3 正式导入:活动一看一看想一想 利用多媒体播放与本课联系密切的水墨动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教师进行点评,导入新课。 ? 1 初探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 ?活动二挑挑拣拣 ?同学分组上台挑选、感受、介绍中西绘画工具、材料的不同特点,教师引导点评并结合中国花鸟画的简要发展史引申出中西方绘画理念的不同。 活动目的:通过了解中西绘画工具的不同,理解中西方绘画理念的不同。 ? 2 再探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 ?活动三比一比找一找 ?提供中西画家作画方式的图片及中西经典作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对比找他们的不同。 活动目的:认识中西绘画因素的不同:“写生” 观的不同?中:写物之生意 ?西:是对静止形象的深入观察。 活动四拼拼贴贴

?任务要求:1组的同学根据提供的物品和要求,摆放实物; 4组的同学根据提供的物品和要求,拼贴画面;2、3组同学根据《果熟来禽图》题目要求完成一幅绘画构图布局。?活动目的:认识中西绘画因素的不同:构图不同。体会中国画鸟画构图的独特方式:局部表现留白的含蓄?(3)画面表现手法(难点) ?用多媒体展示作品,学生观看后分组自主探究谈感受。?师生共同总结: ? 1 色彩的不同:西方色彩感丰富,花鸟画追求墨色的丰富变化 ? 2 造型手法上:西方注重光影造型法体积感强,花鸟画对物体是重神似大于形似,追求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 3 绘画技巧上:花鸟画:注重情感的表达所以更讲究的是诗书画印 ?师生通过总结中西绘画因素的不同总结出中西方画家不同的审美追求,它的根源在于中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继而学生进一步讨论体会中国画家的思想境界及处理情感的独特方式。 ?课堂总结与检测 ?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使学生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最后播放一段舒缓的音乐结合本课出现的作品,让学生再

历届全国美展中国画(金奖)作品欣赏

历届全国美展中国画(金奖)作品欣赏 中国历届美展第一届《参军》王式廓(素描)王式廓(1911—1973) 字子容。山东掖县(今莱州市)西由村人。当代革命现实主义画家和人民美术教育家。早年学习美术,1930年入济南爱美高中艺师科学习西画,,开始学习西画,并关心革命。“九一八”事变后,担任爱美中学南下请愿团二大队队长,赴南京参加全国学生的联合示威游行,要求蒋介石政府抗日。第二届《红杏枝头春意闹》于非闇(彩墨画)于非闇:1889.3-1959.7,字非厂、名照,别号闲人。出生于北京,原籍山东蓬莱。擅长中国画。自幼得书画家传。1912年入师范学校学习,后任教于私立师范校、私立华北大学美术系。兼任古物陈列所附设国画研究馆导师。1935年起专攻工笔花鸟画。1949年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北京画院副院长。作品有《玉兰黄鹂》、《丹柿图》、《牡丹鸽子》等。著有《非闇漫墨》、《艺兰记》、《中国画颜料研究》、《我怎样画花鸟画》。出版有《于非闇工笔花鸟画选》等。第三届《平型关颂》姚天沐李玉滋姚天沐:,1930年出生于福建省莆田市。1951年考入东北鲁迅美术学院绘画系,1955年毕业分配到山西工作,历任山西省美术家协会秘书长、副主席、主席等职。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版画家协会常务理事、山西

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李耕画院名誉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李玉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一级美术师,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中 国美术家协会山西分会常务理事、山西壁画雕塑艺术研究院院长。第四届《搬运图》罗德安(搬运工人)年画罗德安:一九四二年生。湖南株洲人。擅国画。株洲市搬运站。自 学美术,在株洲市第二汽车运输公司工作,业余创作。作品入选全国美展。作品有《搬运图》、《普通劳动者》、《母亲的忧虑》等。第五届《人民和总理》周思聪151x217cm周思聪(1939~1996),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中国著名女画家。天津市宁河县人1955 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附属中学,1958 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曾得到李可染、蒋兆和、叶浅予、刘凌仓、李苦禅、郭味蕖等诸位名师指点,1963年毕业后分配到北京中国画院(今北京画院),为北京画院 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第六届《太行铁壁》杨力舟王迎春(北京)190x178cm 杨力舟1942年生于山西临猗。画家。兼擅油画、中国画、书法、美术评论。先后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曾参与筹建中国画研究院。中国美协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国家画院顾问、院委、研究员。历任中国美协常务理事、副主席。文化部艺术局美术处处长,文化部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馆馆长。王迎春女,

中国古代花鸟画教案

中国古代花鸟画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古代花鸟画独特的艺术传统。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古代花鸟画的主要特点。 教学过程:课前投影:美术欣赏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在世界美术领域之中,中国古代绘画独树一帜,自成为一个体系。这里说到这个古代绘画,它按传统的分类方法可分为三大系科。在座的同学们是否知道可分为哪三大系科?(让学生集体回答。)出示画面:人物、山水、花鸟画。我们这节课就来欣赏其中的一个系科。出示:中国古代花鸟画。 二、讲授新课: 首先,我们来看一幅作品。出示:《五牛图》。提问:这幅作品是不是中国画?(是)。是不是人物画?那是不是山水画?那它是什么画?(花鸟画)。是花还是鸟?(都不是)。由此可见,中国古代花鸟画所描绘的对象并非仅仅局限于花于鸟,而是泛指各种动植物。 1、花鸟画可分为哪几个类别? 中国花鸟画能够说具有相当悠久的历史。 《五牛图》。[这里一共画了五头牛的形象,有的独立、有的回首、有的昂首嘶鸣、还有的做擦痒之状,能够说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牛的生活形态和习性。尤其是把牛的强健有力、沉稳而又行动迟缓的形体特征描绘的十分传神。]同学们,看一下这幅作品是属于花鸟画中的哪一类绘画?(畜兽类)说明此时的畜兽画已相当成熟,由此开始,经五代至明清,中国古代花鸟画如同中国古代山水画一样,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主流,并在长期的发展中,也形成了多种的画法和艺术风格, A、画法和艺术风格: 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工笔画、一类是写意画。(这种结构严谨、用笔工整细腻、设色艳丽、渲染精到的为工笔画;这种简练概括、粗放洒脱的画法为写意画。)下面我们来看两幅作品,哪一幅为工笔画,哪一幅为写意画?这是从技法的不同分为工笔和写意。 B、色彩的差异上给以划分: 我们再从色彩的差异上给以划分,可分为:出示:色彩划分的种类。(设色花鸟画、水墨花鸟画、泼墨花鸟画、白描花鸟画和没骨花鸟画。)[设色花鸟画是相对“白描”来说的着色中国画;水墨花鸟画是指以墨色或以墨色为主加少许颜色的花鸟画;泼墨花鸟画是指纯以水、墨来表现水墨淋漓的那种花鸟画;白描花鸟画指纯以线条勾勒而不着色的花鸟画;没骨花鸟画是相对勾勒着色视线条形象为骨来说的,是不采用勾勒,全依靠晕染和色彩对比来实行造型。] 我们由上面所欣赏的作品能够看出,中国古代花鸟画自有它自己的艺术体系,但更重要的是与这体系相适合的是它独特的艺术传统,那么(出示:艺术传统)这就是以写生为基础,借物抒情,拖物言志为目的的传统。[中国古代的花鸟画并不是仅仅为了准确的描绘现实中的花卉禽鸟,而是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与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借此抒发自己的情感,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体现一定的时代精神。]所以,这里所说的写生,也并不是简单地模仿客观的花鸟,而是要求在真实地描绘客观对象的同时能表现出花鸟的生命力。那么,所谓借物抒情、拖物言志:原指什么的基本性能和特点?(学生回答)[原指中国古代诗歌的基本性能和特点。例如我国唐代伟大诗人杜莆,当他处于国破家亡之时,写出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名句,事实上作者这就是在?(借物抒情)(学生回答)。再如李白身处逆境之时,写下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名句,表明他远大的抱负,这实际上作者是在?(托物言志)(学生回答)。]当然,中国花鸟画的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并不是硬加在作品上的,就是要抓住动植物与人们的生活遭遇、思想感情的某种联系而给以突出的夸张、强调。例如中国古代花鸟画家喜欢表现的被称为“四君子”的梅、兰、竹、菊。出示:梅、兰、竹、菊作品。这里说

中国花鸟画各种知识素材

中国花鸟画教案 [教学内容]:中国花鸟画技法及中国花鸟画传统与现代材料与技法 [教学目的]:通过中国画概况的讲授,使学生能系统的了解中国画的发展历史和基本概况。 并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中国花鸟画的造型特点、艺术特点和基本至画法步 骤,领会中国花鸟画独特的审美特点,提高欣赏水平和表现水平,了解中国花鸟 画的教学特点和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观摩、示范、个别辅导、集体讲评。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本课教学对象为四年制本科学生、教学重点在于工笔花鸟,特别是现代工笔花鸟画的基本技法学习。教学方式采用临摹、个别辅导相结合。在学生掌 握技法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领会能力,掌握中国花鸟画独特的审 美表现特点。 一、中国画概述及中国花鸟画的发展流变 中国画的历史悠久,深深涵泳于中国传统哲学文化之间,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段和艺术表现形式。中国画历史虽然悠久,发展也很成熟,但其“中国画”之得名并不早,大致在清末民初“西学东渐”之时,国人面对西方艺术为了树立中国艺术的独立品格才提出了这个概念。 学习中国画,首先要从总体上对中国画有一个概括的认识,诸如中国画的风格特点、艺术规律、美学思想等,树立一些基本的概念,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逐步的掌握中国画的艺术表现技巧。而要在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方面取得相应的成就,必须努力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的各种修养,包括吸收西方文化的精粹,融会贯通,才可能会有进一步的发展。 中国传统绘画,受着中国传统哲学的深深涵养,扎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中,数经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思维方式、美学思想和哲学观念等完整的艺术体系。中国画的发展历程就是中国画的立意、意境、经营、笔墨、程式、风格等一系列艺术创造的经验和理论不断成熟的过程。这些经验和理论,既符合艺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又独具鲜明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质,有着明显的中国文化的传承与精神阐发,与世界各国的艺术相比较,更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点,不仅为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而且得到了

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

第5课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作品,了解中国花鸟画在表现大自然景物方面的独特艺术思维特点。比较理解中西的差异。 主要知识点 1、认知理解中西艺术中写生的不同内涵 2、认知书法与中国画“书画同源”和中国画的“墨分五色” 3、体验评价花鸟画与静物画在观察自然与表现手法的异同 教学过程 一、导入:展示作品,让学生欣赏,并说出下列作品中哪些属于中国花鸟画?哪些属于西方静物画?让学生分清什么是中国花鸟画和西方静物画,引出课题。 二、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的发展史 中国花鸟画的发展史 介绍什么是中国花鸟画:“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个画科,它是对以植物和动物为主要描绘对象的绘画的总称。根据描绘的内容,又可细分为花卉、翎毛、蔬果、草虫、畜兽等支科。比起人物画和山水画来说,花鸟画是一个晚熟的生命,至唐代,她才以一个完整的生命体诞生于画坛。 中国花鸟画集中体现了中国人与作为审美客体的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具有较强的抒情性。它的发展史:原始社会,中国花鸟画已萌芽,作品:《人面鱼尾纹画》; 发展到两汉六朝则粗具规模,作品《双鸦栖树图》是已知最早的独幅花鸟画;经唐、五代北宋,花鸟画完全发展成熟,作品《锦鸡图》; 南宋、元代持续发展,并出现以水墨为主的写意花鸟,作品《竹子和兰花》、《墨竹》; 明末实现了草书入画,至清初达到史无前例的高水平。作品《墨葡萄图》、《荷花水鸟图》; 近现代名家辈出,继承祖先优秀传统,形成了自立于民族之林的独特艺术传统。《墨蟹图》、《虾》。 西方静物画的发展史 西方的静物画,大约在古希腊的古典时期就已经产生了,若以动物画来看,则爱琴美术中已有独立的壁画作品,如《海豚图》; 古罗马时期,静物画比较普遍,技法成熟,作品《鸠》; 欧洲中世纪时,基督教美术的兴起使作为独立绘画门类的静物画、动物画基本绝迹; 文艺复兴运动使静物画重新兴起并在17世纪成为重要的绘画形式,作品《花》; 18-19世纪静物画持续发展,风格日趋多样,作品《铜水罐》; 19世纪末进入新的探索阶段,开启了现代主义之门,作品《向日葵》、《水果盘玻璃杯和苹果》。 三、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的比较 欣赏作品《兔子》和《双喜图》,区别二者的不同,得出结论: 写生手法不同 西方静物画:以实物为对象的绘画方式,画家通过直接面对静物的深入观察完成对形象的刻画。它突出“静”,是对静止形象的深入观察。 中国花鸟画:它不是指绘画方式和过程,而是画面形象的生动效果。追求“神似大于形似”,它突出“动”,是对花鸟形象的生动感觉和作者审美联想的表达。 如作品《春天的花、苹果和梨》和《松鹤延年图》。 欣赏作品《蓝色花瓶里的花束》和《果熟来禽图》,区别二者的不同,得出结论: 构图方法不同 西方静物画:采用组合法,有目的的组合摆放,注重画面的完整性和对象的前后空间主次关系、层次

论中国花鸟画的发展

论中国花鸟画的发展 中国工笔花鸟有着优秀的现实主义传统,以及丰富多彩的风格流派,综观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历史,可以概括的说:它形成于唐成熟于五代,而兴盛于两宋。 中国花鸟画源远流长,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殷周的青铜器,汉代的画像转画像石,以及古代大量的工艺品上经常出现的花木、鸟兽、鱼虫、龙凤等纹样。这些都是审美意识作用下产生的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先在创造物质的同时,也创造了文化艺术。但这还不能称之为花鸟画,因为它不是独立的绘画艺术品。当绘画艺术经过与实用的分离,并逐渐发展成熟,在魏晋南北朝时出现了以禽鸟和山水、花园、蔬果为题材的作品,此时的花鸟画多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的带有一定的装饰性,这是花鸟画的萌芽时期。 花鸟画发展到唐代,由于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空前活跃,诗歌、书法都出现了一代高峰使花鸟画继山水之后也逐渐独立起来,成为专门的一种画科。这时花鸟画已成和人物画,山水画三分天下之势。到唐代中晚期花鸟画已经逐步成熟,根据历史上记载薛稷、边鸾、刁光胤等画家高手辈出,到黄筌父子手里获得了进一步发展,作风艳丽丰富,被世人称之为“黄家富贵”。南唐的画坛,则以徐熙为代表,意境清淡,被世人称为“徐熙野逸”。 花鸟画发展到唐代,由于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空前活跃,诗歌、书法都出现了一代高峰使花鸟画继山水之后也逐渐独立起来,成为专门的一种画科。这时花鸟画已成和人物画,山水画三分天下之势。到唐代中晚期花鸟画已经逐步成熟,根据历史上记载薛稷、边鸾、刁光胤等画家高手辈出,到黄筌父子手里获得了进一步发展,作风艳丽丰富,被世人称之为“黄家富贵”。南唐的画坛,则以徐熙为代表,意境清淡,被世人称为“徐熙野逸”。 花鸟画的独立是中国画的发展,是中国画内涵和主题的深化。唐朝末年农民起义,打垮了唐朝的统治机构,由于战争频繁,生产遭受严重破坏,绘画发展也受到影响。但这一时期唯西蜀与南唐战争事较少,北方的一批贵族,士大夫纷纷来到江南和西蜀,又由于两地郡主喜爱绘画,从而创办了“翰林图画院”。 五代时期虽不长,但却对宋代的院体花鸟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宋太祖扫荡唐末五代之乱统一全国后,偃武修文革新图治,文艺也有新的复兴。相继扩建规模庞大的“翰林图画院”对绘画艺术在当时的繁荣是有推动作用的。同时还罗致了四散的画家,实行画家考试录取制度,按其绘画能力授予不同的官职。至宋徽宗时画院盛至顶峰。 黄氏父子其画风技法,大体而言先用细淡的墨勾出物象的轮廓,然后再根据对象的不同质感在相应的轮廓内渲染色彩所达到高度的真实性和生动性。北宋初年,由于二黄垄断了宫廷画院的权利,“黄家富贵”的画体遂得以成为画院中评定优劣去取的标准。因此约一百年的时间,宫廷内外的不少画家都以黄体为格,以求得画院中的一席立足之地。甚至连徐熙的孙子徐崇嗣,也不得不放弃家传的落墨法。另创不用墨笔直以色彩图之的没骨法。 随着审美观念的发展,花鸟画逐渐转变画风。在文人士大夫之间,对徐熙画派流连赞叹者大有人在,并从北宋中期开始一股水墨写意而以枯木,竹石,梅兰为题材的文人画涌起,后又加菊花合称“四君子”用笔劲健,俊雅文秀,以属文人画笔墨淡墨一路。开后世墨兰法门,注重书法结合。工笔花鸟画各种流派无论意境、构图、勾染都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两宋时期的花鸟画空前繁荣,使工笔花鸟画技不但成熟,而且又创造出勾填

名家人物绘画作品欣赏

名家人物绘画作品欣赏 魏延滨,男,1942年出生在山东济南,副教授,现任山东泰山书画院副院长。水墨肖像,水墨肖像画,水墨肖像画家。 孔仲起,名庆福,字仲起,原籍浙江慈溪。孔子七十三世孙。1934年出生于上海。1955年入学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1960年毕业并留校任教。历任教研主任,学位委员,东方博雅社执行社长,联合国国际美育学会理事。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理事、浙江当代中国画研究院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黄少强(1901-1942年)原名宜仕,字少强,号止庐,晚号止翁。广东南海人,曾先后师事高奇峰、高剑父昆仲,兼修中西画学,20年代中期毕业于广州“博文美术学校”。1926年开始,历任佛山市立美术学校、南海县立师范和广州市立美术专科学校。

孙敬会(1940.1—) 字克齐,山东潍坊人。擅长中国画。1957 年入山东师范学院学习美术,1963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历任山东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教研室主任,教授。宗华,出生于1939年元月,山东龙口人,定居北京。现为中国美协会员,中央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央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北京湖社画会副会长兼艺委会主任,闾山画会会长。 刘大为,山东诸城人,1945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内蒙师大美术系,198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生班,受教于叶浅予、蒋兆和、李可染、吴作人、黄胄等中国著名画家。曾率中国美术团访问美国、日本、西班牙等国家。1998年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主持中国美术家协会工作。 张绍城1944年生,广西人。1963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附

中。现为广州画院院长、一级美术师、广东省美协副主席。1993年受聘为广东画院画家。 孙敬会(1940.1—) 字克齐,山东潍坊人。擅长中国画。1957 年入山东师范学院学习美术,1963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历任山东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教研室主任,教授。周宝军作品 李永文1956.1—)天津人。擅长中国画。1975年毕业于天津工艺美术学校绘画专业。1986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研究生班。天津美术学院教师。 刘大为,山东诸城人,1945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内蒙师大美术系,198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生班,受教于叶浅予、蒋兆和、李可染、吴作人、黄胄等中国著名画家。曾率中国美术团访问美国、日本、西班牙等国家。1998年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主持中国美术家协会工作。

赵跃鹏花鸟画作品浅析

赵跃鹏花鸟画作品浅析 赵跃鹏,1966年生于福建福州,号药朋,斋号甘棠馆。1990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2000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花鸟研究生班。现为浙江画院专职画家、浙江画院花鸟画工作室主任、浙江省美术家协会理事。 花鸟画发展到宋代就像诗歌发展到唐代一样,形成 了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即使是宋代佚名画家的花鸟画作品,也足以使后来的花鸟画家们汗颜和自叹弗如。但尽管如此,无论是诗歌还是花鸟画,也绝不可能因为有了高峰后人便望而止步,而不断变化、发展才是一切事物得以永远生存的规律。因此花鸟画发展自宋代以后(也可说是同时,如苏东坡、文同等的出现),就有了文人写意画法的创造。而格律诗的 发展变化,就出现了长短句——词的创作形式。另辟蹊径,成了借鉴高峰并绕过高峰继而再创高峰的惟一途径。虫草作品 赵跃鹏的工笔花鸟画作品,是对宋代工笔花鸟画的内在语言和外部表述风格作出深度研究探索所取得的属于当代的自 我的一种绘画风格。他的花鸟画作品在有意或无意间,成为了近五十年以来对宋代工笔花鸟画的最准确的继承者之一。

而在其前面,据我的立场来判断,仅有于非闇一人,我并不是说除了于非闇、赵跃鹏就没有人在继承宋代工笔花鸟画,事实正相反,学的人很多,但真正对宋代工笔花鸟画研究透彻的人却是寥寥无几。须要强调的是:宋代工笔花鸟画不仅仅只有工整、艳丽,而其中对线条勾勒律动的讲究,对描绘对象形象与色彩的适度夸张以及画面总体文化意义的把握,是无与伦比的。古人云:“山水取景、花鸟取情”。而这个“情”字在花鸟画创作之中就成为了一个最难解决的点!“一枝一叶总关情”,问题是怎么个关法。这与画家的整体文化素养是密不可分的。如果说“情”是宋代工笔花鸟画的文化、精神主旨,那么宋代工笔花鸟画技法层面上与宋以前及以后有什么明 显的区别呢?于非闇先生曾作出过总结性的分析:“工笔花鸟画唐、五代重瑰丽、宋人尚骨干、元人矜逸态。”也就是说宋代工笔花鸟画是崇尚和讲求骨法用笔和画面形象及画面整 体结构的。这说明宋代工笔花鸟画与唐、五代的工笔花鸟画相比较,除了富丽堂皇以外,更注重画面语言与技法的完整性,这不能不说是宋代工笔花鸟画的一个进步。我们把宋以前的工笔花鸟画与宋代的工笔花鸟画作一比较时,并不难发现其中的区别。尤其是宋代工笔花鸟画在线条的勾勒上起迄、转折、律动的书法性追求上,已经比宋以前的线条勾勒有了质的区别。虫草作品

花鸟画

花鸟画 中国画的一种。北宋《宣和画谱.花鸟叙论》云:“诗人六义,多识于鸟兽草本之名,而律历四时,亦记其荣枯语默之候,所以绘事之妙,多寓兴于此,与诗人相表里焉。”历代花鸟画家辈出,如唐代薛稷的鹤、边鸾的孔雀、刁光胤的花竹;五代郭乾晖的鹰,黄筌、徐熙的花鸟;北宋赵昌的花、崔白的雀、吴元瑜的花鸟;南宋吴炳的折枝、林椿的花果、李迪的禽;元代李衎的竹、张守中的鸳鸯、王冕的梅;明代林良的禽,陈淳、徐渭的墨花;清代朱耷的鱼、恽寿平的荷、华喦的鸟;近代吴昌硕的花卉等,皆一代名手,绵延不绝。参见“四君子”。 以动植物为主要描绘对象的中国画传统画科。又可细分为花卉、翎毛、蔬果、草虫、畜兽、鳞介等支科。中国花鸟画集中体现了中国人与作为审美客体的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具有较强的抒情性。它往往通过抒写作者的思想感情,体现时代精神,间接反映社会生活,在世界各民族同类题材的绘画中表现出十分鲜明的特点。其技法多样,曾以描写手法的精工或奔放,分为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又可分为大写意花鸟画和小写意花鸟画);又以使用水墨色彩上的差异,分为水墨花鸟画、泼墨花鸟画、设色花鸟画、白描花鸟画与没骨花鸟画。 早在工艺、雕刻与绘画尚无明确分工的原始社会,中国花鸟画已萌芽,发展到两汉六朝则粗具规模。美国纳尔逊、艾京斯艺术博物馆所藏东汉陶仓楼上的壁画《双鸦栖树图》,是已知最早的独幅花鸟画,南齐谢赫《画品》记载的东晋画家刘胤祖,是已知第一位花鸟画家。经唐、五代北宋,花鸟画完全发展成熟。五代出现的黄筌、徐熙两种风格流派,已能通过不同的选材和不同的手法,分别表达或富贵或野逸的志趣。北宋的《圣朝名画评》更列有花木翎毛门与走兽门,说明此前花鸟画已独立成科。北宋的《宣和画谱》在总结以往创作经验的基础上撰写了第一篇花鸟画论文——《花鸟叙论》,深入地论述了花鸟画作为人类精神产品的审美价值与社会意义,阐述了花鸟画创作“与诗人相表里”的思维特点。此后,画家辈出,流派纷呈,风格更趋多样。在风格精丽的工笔设色花鸟画继续发展的同时,风格简括奔放以水墨为主的写意花鸟画,水墨写意“四君子画”(梅、兰、菊、竹)相继出现于南宋及元代。

浅析宋徽宗花鸟画艺术特点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e7266369.html, 浅析宋徽宗花鸟画艺术特点 作者:路瑶函 来源:《大东方》2015年第09期 摘要:宋朝时期对于中国书画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北宋。北宋 皇帝宋徽宗作为一位艺术超群的画家,对于中国书画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典雅绮丽的画、纤细清秀的书、柔美婉约的词都为历代艺术家所赞赏。花鸟画不仅显示了他高超的艺术水平更是对花鸟画的创作方法和审美情趣为后世的中国绘画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三个部分对宋徽宗赵佶花鸟画的特点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宋徽宗;花鸟画;艺术特点 一、宋徽宗绘画艺术特点的形成 大宋王朝皇权集中制的到了进一步加强,臣子权力分散,庶民地位得到了提升,平民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和昌盛。科举制度日趋完善,文人参政现象越来越普遍,权贵阶层集文人、高官、学者三种身份于一体,谈文论艺渐成风气。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和生产力的大力发展,宋代逐渐在书画上呈现出兴盛之势。 宋徽宗赵佶身为大宋皇帝这一特殊身份,权利和个人喜好促使宣和画院这一体制蓬勃发展。他不仅提倡而且身体力行积极参与绘画创作和教学,从客观上刺激了画院的绘画数量和质量,也促成了宣和画风的形成。 宋徽宗在书法、绘画、诗词等方面都体现出他过人的艺术才能,他在绘画上的才能,不论上水、人物、花鸟样样精通。北宋末期由于宋徽宗个人对花鸟题材的偏好,使花鸟画创作成为宫廷画院创作的主流。在宋徽宗授意编撰的《宣和画谱》中,对黄筌的作品评价认为:“凡山水野草,幽禽异兽,溪岸江鸟,钓艇古槎,莫不惊觉。”称赞黄筌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体现了宋徽宗赵佶的黄筌画派画风的推崇。从赵佶的很大一部分作品中可以看到黄筌的遗风,如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的《瑞鹤图卷》、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芙蓉锦鸡图》等,此类作品工细规整、纤细而不呆板,富贵而不低俗。 宋徽宗的花鸟画创作中也融合了众多画家绘画作品的优秀之处,吸收黄筌富贵画风注重写实、色彩艳丽典雅的特征。同时受到文人画家的影响,同时借鉴崔白等人的注重写生和意趣的特点,融徐黄二体于一身。另外,他还深受儒、道思想及自身文学上的深厚素养的影响,为中国花鸟画增添了诗情画意,使花鸟画呈现出新颖多变的风格。黄筌的法度严谨和崔白的野逸意趣[1]。 二、宋徽宗花鸟画的技法特点

中国花鸟画赏析

中国花鸟画赏析 花鸟画包括花卉、瓜果等植物和昆虫、鸟类、鱼类、走兽等动物题材。西洋画中画花卉、鸟雀的绘画称之为静物画,画家以写实的方法对着景物写生,甚至画僵死的猎物。与此相对应的中国绘画中的花鸟画,完全是凭借记忆默画花卉和动物,也称之为写生,与西方绘画的写生概念不同的是,中国绘画的写生是表现自然物像的生命活力。此外,中国花鸟画家借画花鸟表达了自己的许多寓意,如画家往往将动植物的自然属性赋予人的社会属性。如高大的松树不畏风寒,将它喻为英雄,而矮小的荆棘多刺,将之喻为小人,竹子、梅花、菊花都比较耐寒,故将它们比作君子。有的花鸟画表达了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也有的花鸟画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世事的感怀。 中国古代皇帝最喜欢画的就是花鸟画。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九百年前的宋朝皇帝赵佶画的《芙蓉锦鸡图》轴(绢本设色,纵81.5、横53.6厘米),在古代中国,皇帝是国家的所有者,也是道德的化身。这个皇帝画鸡、题诗的目的是借鸡的五种自然天性宣扬人的五个道德品性,一,鸡身上的花纹,表示有文化。二,雄鸡的模样很英武。三,雄鸡打架很勇猛。四,母鸡护小鸡很仁慈。五,雄鸡报晓很守时,表示守信用。这些都是他对大臣的要求。画家的表现手法十分生动,一只锦鸡纵身攀上木芙蓉枝上,锦鸡的重量压弯了芙蓉枝,表现了鸡的重量感。 五百七十年前的明代皇帝朱瞻基的《苦瓜老鼠图》卷(纸本墨笔,纵28。2、横38。5厘米)是一件很有意思的写意画,看到这只机敏可爱的老鼠,使人忘记了它可憎可怖的一面。朱瞻基最早将老鼠作为美好的艺术形象来描绘,也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老鼠美感的艺术家。由于老鼠一胎多子,苦瓜里面也有很多种子,因此将它们作为繁育能力最强的动物和植物。在这一年,即1427年,28岁的朱瞻基盼望生子多年了,终于生了第一个儿子名叫朱祁钰,后来成为明代第七个皇帝。朱瞻基画此图正是为了记录下他最幸福的一年。 四百多年前明末画家徐渭的没有前面的帝王那样的心态,更没有优裕的生活,他的一生非常坎坷。在古代中国,做官以前必须通过严格的考试,他多次参加科举考试,没有一次成功,徐渭很想为社会作出贡献,因为怀才不遇,最后得了疯病,他想起自己这一辈子,发出了癫狂般的感慨和愤怒,于是画了这件作品,比喻自己是个明珠,象野葡萄一样被抛在野藤里。人们说,这张画的墨点就如同他辛酸的泪珠。 比较不同身份、地位的画家,他们的花鸟画有着不同的情感,这就是中国古代绘画内在不同的精神所在。

05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

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作品,了解中国花鸟画在表现大自然景物方面的独特艺术思维特点。比较理解中西的差异。 主要知识点 1、认知理解中西艺术中写生的不同内涵 2、认知书法与中国画“书画同源”和中国画的“墨分五色” 3、体验评价花鸟画与静物画在观察自然与表现手法的异同 教学过程 一.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如何对待“写生” 中西绘画中都有“写生”一词,但在各自的艺术审美理想和创作观中,“写生” 一词具有不同的内涵。 作品比较:《兔子》、《雪竹文禽图》 教师提问:结合中西文化的不同背景,分析两幅作品的不同,(视觉、心理) 学生讨论回答:(略) 《兔子》(油画法夏尔丹)在该作品中,作者运用细腻的笔触,真实再现了所描绘静物死亡兔子与四周的环境。是对静物形象的深入观察、刻画的结果,力求真实地再现其见到的静物形象。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一种亲切、朴实的审美情趣。突出一种视觉的真实之美。 雪竹文禽图(国画五代黄荃)图中水边数石叠起的岸上,所有景物上都布满积雪,皑皑一片,柳枝竹叶亦在积雪中努力伸展。池塘上,雾气一片,水天一色,一片清寒静寂的景致,在静寂中又寓有生机。画中笔法奇峭,精细而又简洁,石的画法简练含蓄,竹树则枝叶具体,而寒鸟和双鸭则更生动传神。画中用墨洁净,设色简淡,是一种与其精工富丽完全不同的另一种画风。突出的是一种静中带动的美感。是一种心理的真实。 小结:西方绘画中:写生是指直接以实物为对象的绘画方式,画家通过直接面对静物的深入观察,完成对形象的刻画。西方静物画突出的是“静”是对静物形象的深入观察刻画。 在中国传统画论中,写生是指描绘花果、草木、禽兽等的绘画,它指的不是绘画方式和过程,而是画面形象的生动效果。即画家不一定直接面对真花、真鸟去描绘,却要求作品不仅要描写花鸟的形,更要表现花鸟的神。中国花鸟画突出的是“动”,是对花鸟形象的生动感觉和作者审美联想的表达。 课件展示:动、静、形似、神似对应中西绘画各自的特点。 作品赏析:野兔(水彩·德·丢勒)、写生珍禽图局部(国画·五代·黄荃) 学生活动:在教室中,对自己认为美的静物进行写生。 要求:分为两部分(一方:以西方静物画的观察方式为代表,将见到的物体形象如实地还原;一方:为中国画为代表,将见到的物体形象认真观察后,默画下来) 体会:中国画,画的不是很象,但表达自由。不受光线,环境的限制。 西方画:画的较象,但表达不自由,受光线,环境的限制较大。

高中美术中国花鸟画教案

题:中国花鸟画 课时:二课时 目的和要求:引导学生欣赏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通过比较,了解两者各自的艺术特点,特别了解写意花鸟画“寄情寓意”的创作方法及“画 中有诗”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1、工笔及写意两种花鸟画形式,特点及其发展概况;2、中国画的“六法”;3、赏析作品、《岭南三月》、《孔雀图》、《墨葡萄图》、《竹石图》等。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结合电化教学。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环视教室一周,行礼坐下) 〈二〉欣赏中国花鸟画。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内容,首先,请同学们伴随优美的音乐到中国花鸟画的画廊走一趟,会有什么收获?请看屏幕……欣赏了中国花鸟画,我们了解中国花鸟画有两种不同的风格,一种是工笔,一种是写意,“工笔花鸟画”工整细致具有装饰性,富丽堂皇的艺术特点,写意花鸟画放纵、简练,重笔墨情趣,寄情寓意,画中有诗。那么什么是花鸟画?作为中国画三大科之一的花鸟画,顾名思义是表现花鸟的。实际上,花鸟画的题材内容是非常广泛的。1000多年以来,史书上记载着大量描绘鸟、虫、鱼、山花野蔬、鹅蛙蟹虾、谷虫桑麻的画家。在他们的作品中包括了与动植物生活、生长有关的一切环境,如坡石水口、林莽草地、池沼溪潭、篱落棚架、鲜苔葛藤、以及四季、日、月、阴、晴、雨、雪、晨、夕等等。可以说除人物之外,自然界的一切,几乎都可以作为花鸟画的表现对象。花鸟画还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假若只从题材内容上来认识中国花鸟画,尚不足以理解它的全部内涵。为什么花鸟画在中国能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科并千年不衰,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呢?自古以来,中国人对大自然有着深厚的感情,大量描写山川树木、花卉禽鸟的诗歌和绘画, 构成人们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画家笔下,花鸟画不仅表现花鸟外形美,更重要的是把花和鸟作为表达人的情感的形象媒介。在中国文化特有的审美理念陶冶下,花鸟画逐步发展出一种运用比、兴、喻、借等手法,通过自然界中的花鸟寄托人的主观情感的艺术创作形式。而那些单纯描绘花鸟自然美的绘画,并不是花鸟画家追求的最高境界。因此,花鸟画是通过富有生命力和象征性的花鸟形象,来表达画家对自然、对人生、对社会的生活体验和精神审美寄托。懂得花鸟画独特的表现形式,我们接着了解工笔花鸟画及写意花鸟画的发展概况,(工笔)中国花鸟画萌芽于工艺美术的纹样上。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周秦汉时期的青铜器,汉代的画像砖、画像石,以及古代大量工艺美术品上,都经常出现花木鸟兽、虫鱼、龙凤等纹样。到魏晋南北朝和初唐时期已出现了不少以描写鹰、鸡、雉、孔雀、鹦鹉以及山花蔬菜为题材的作品。经过历史的发展,到唐代,花鸟画最终摆脱了人物画的附

浅谈中国花鸟画的构图

浅谈中国花鸟画的构图 发表时间:2013-12-25T10:42:34.43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3年12月总第104期供稿作者:崔小佩[导读] 花鸟画在长期的发展中,适应中国人的审美需要,形成以写生为基础的,以寓兴、写意为依托的传统。 ◆崔小佩山东省滨州实验学校256600 摘要:中国花鸟画的构图是国画中的重要内容。传统中国花鸟画的构图认识中,一幅画的笔墨组合,形与神的必然联系,以及来源自然、超越自然的精神享受,追求“天人合一”,把绘画和意境视为一个整体,以及落款在构图中的重要地位。关键词:构图形与神落款 一、引言 所谓构图,不仅仅是把画面内容简单地组合,它不但要表现自然物,传达意境,而且要体现艺术家的文化底蕴、道德内涵以及艺术造诣,所赋予艺术作品的生命力,表现力以及感染力。中国画的创作,画面的构成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深厚文化素养,哲学理念,审美观点,艺术家的思想、思维方式。中国花鸟画的构图透视因素很少,所注重的物象组合手段多位距离、叠压、疏密、布白来表现画面的节奏与层次,并巧妙地利用题款使整个画面更加完整,以求整体的和谐统一,意境传达。 二、中国花鸟画的发展 花鸟画在长期的发展中,适应中国人的审美需要,形成以写生为基础的,以寓兴、写意为依托的传统。六朝时期,已经出现了独立形态的花鸟绘画的艺术作品。如顾恺之的《凫雀图》、史道硕的《鹅图》等。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叙述绘画之源流,就是从理论上对花鸟画的概述,阐述了书画同源。而后的文人画兴起,又强调花鸟画的以书入画的形式趣味和审美意义,已经能够注意到动物的体态结构,形式技法上也比较完善。花鸟画业已独立成科,涌现出一批优秀艺术家,如薛稷画鹤、李逖画昆虫、张立画竹等等。 五代时,“黄筌富贵,徐熙野逸”确立了花鸟画的两种不同风格类型。宋代,花鸟画基本上用的是“勾勒填彩”法,旨趣浓艳,墨线不显。元代以后花鸟画强调笔墨趣味,增加书法符号语言的架构意味。明代五世贞《艺苑卮言》:“画竹干如篆,权如草,叶如真,节如隶。”徐渭将自己的书法技巧和笔墨融入画中,其用笔点画似草书飞动,布局潇洒纵恣,以如期树枝章法,开创似草书入画的写意花鸟画的新境界。清代花鸟画中,八大山人以其独特的绘画语言,独树一帜。而恽寿平的没骨花卉则在徐黄异体中得以综合与发展。清朝时的“三任”尤其是任颐,对花鸟画加以弘扬发展,使得花鸟画在清末出现了一次小的飞跃。现代画坛中,代表大家吴昌硕、齐白石,所创造的风格类型,及艺术造诣都是令人们敬佩称赞。而徐悲鸿的马、潘天寿的雁荡山花,李苦禅的鹰,李可染的牛,均在风格类型与笔墨的特点上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 三、中国花鸟画的构图 1.花鸟画构图的基本概述 构图也就是章法、布局,即六法中所讲的经营位置。花鸟画取材于自然物象,又要突破物象的自然属性约束。构图不是对自然的简单模仿,也不是闭门造车、凭空捏造。对于造型能力,齐白石先生话录中曾经说过:“凡大家作画,要胸中先有所见之物,然后下笔有神,故与可以烛光取灯影,大涤子长居清湘,方可空绝于千古。”古画论中也曾谈到,“意在笔先”,“胸有成竹”,都是讲的这个道理。 2.花鸟画的构图形式 在花鸟画的构图上,注意构图的一般规律,突出主体,符合主题思想要求。宾主明显,疏密错落,前后贯穿,交换掩饰等,通过宾体与主体的远近、繁简、疏密对比关系,予于适当的配列。善于剪裁,时画折枝,讲求布局中的虚实,对比与顾盼呼应。画面中巧妙的处理空白,运用空白表现空间距离。清人恽寿平云:“古人用心,在于无笔墨处。”无笔墨的空白才是画家博取象外之象,象外之意的广阔天地。 3.花鸟画构图中的题款 题款可以补充画面内容的不足,调节画面的均衡。要与整幅作品布局相统一,掌握画中景物和题款向开合的规律,疏密的节奏感,题款与黑白虚实的关系,调节画面重心,题款也要注重取势,有势才有灵气,才能生动感人。题款字体的大小粗细,一定要和画相协调风格相统一,与整幅画要表现的思想和谐统一,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出险奇,以提高作品的艺术效果。 四、结语 1.构图要突出主体,讲求布局中的虚实对比与顾盼呼应,讲求整体的和谐统一,又要富于变化生动,营造形式美感的特有意境。 2.中国花鸟画在造型上表现出,重视形式而不拘泥于形状,追求“不似之似”与“似与不似之间”,借以实现对象的神采与艺术家的思想表达、情意寄托。 3.题款是构图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题款与整幅画面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相互补充,交相辉映,构成画面的内容美和形式美的完美境界。 参考文献 [1]韩玮中国画构图艺术[M].山东美术出版社,2005。 [2]舒士俊水墨的诗情[M].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8。 [3]李方玉朱绪常中国画的题款艺术[M]. 知识出版社, 1991。 [4]《美术大观》[J].2007,(12)。 [5]《书画艺术》[J].2005,(4)。

中国古代绘画作品欣赏

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韩熙载为避免南唐后主李煜的猜疑,以声色为韬晦之所,每每夜宴宏开,与宾客纵情嬉游。此图绘写的就是一次韩府夜宴的全过程。这幅长卷线条准确流畅,工细灵动,充满表现力。设色工丽雅致,且富于层次感,神韵独出。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大画家顾闳中所作,这幅画卷不仅仅是一幅描写私人生活的图画,更重要的是它反映出那个特定时代的风情。由于作者的细微观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把韩熙载生活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画面里的所有人物的音容笑貌栩栩如生。在这幅巨作中,画有四十多个神态各异的人物,蒙太奇一样地重复出现,各个性格突出,神情描绘自然。《韩熙载夜宴图》从一个生活的侧面,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的生活场面。画家用惊人的观察力,和对主人公命运与思想的深刻理解,创作出的这幅精彩作品值得我们永久回味。 泼墨仙人图 梁楷,南宋人,生卒年不详,祖籍山东,南渡后流寓钱塘( 今杭州) 。他喜好饮酒,酒后的行为不拘礼法,人称是“梁风(疯)子”。 《泼墨仙人图》是现存最早的一幅泼墨写意人物画。可以说是梁楷与画院画风决绝后,自辟蹊径,独树一帜,在绘画创作中所创“减笔”画之杰作。画面上的仙人除面目、胸部用细笔勾出神态外,其他部位皆用阔笔横涂竖扫,笔笔酣畅,墨色淋漓,豪放不羁,如入无人之境。 作者在构造人物形象时,有意夸张其头额部分,几乎占去面部的多半,而把五官挤在下部很小的面积上,垂眉细眼,扁鼻撇嘴,既显得醉态可掬,却又诙谐滑稽,令人发笑,以生动的形象表现了作者的思想境界和生命态度,极尽嬉笑怒骂之态。据画史记载:梁楷为人不拘小节,好酒,自得其乐,狂放不羁,且任性高傲,在艺术上有自己的创见,不肯随波逐流,因而有“梁疯子”之称。应该说梁楷所画的不是“仙人”,而是他自己的写照。梁楷在他艺术生涯的前期,曾受画院“格律”的严格训练,人物画继承李公麟之画风,后因作者本人的素质和历史因素,梁楷凭着这股“疯”劲,反对因循守旧,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创造发展,因而他在中国画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秋江渔隐图 轴,绢本,墨笔,纵:37厘米,横:29厘米 此图画面单纯,一老渔翁怀抱木桨,蜷伏在船头酣睡。小舟停泊在芦苇丛中。这幅作品体现了马远人物画创作的造诣,画处于静态的人物,已达到妙化入境的地步。老渔翁头部处理很见功底,眉、发、胡须的画法用的是传统的线描法,但对脸颊、鼻尖、眉宇、下唇、眼窝的晕染,却富有体积感,这在古代传统绘画里是一个突出而少见的表现手法,即使在马远其它人物画作品里也没这幅画运用得这么成功。另外,他能娴熟地用线条表现物象的质感,如水的轻盈、布衣的皱褶和船板的木质等。几枝将枯未枯的芦苇轻轻摇摆,秋风萧索,细波粼粼,渲染出一片静谧的秋意,画面气氛烘托较为成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