涎腺疾病超声诊断
- 格式:pptx
- 大小:27.63 MB
- 文档页数:76
腮腺腺淋巴瘤的超声诊断体会目的通过研究腮腺腺淋巴瘤在超声声像图中的表现,提高该疾病的诊断准确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41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声像图表现,综合分析其肿瘤的各项指标。
结果超声诊断为腮腺腺淋巴瘤32例,腮腺混合瘤6例,肿大淋巴结2例,混合性包块1例,超声诊断符合率78%,结论超声对于腮腺腺淋巴瘤的准确诊断为临床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标签:腮腺腺淋巴瘤;超声诊断腮腺腺淋巴瘤是涎腺疾病中一种良性肿瘤,不典型者常易与腮腺混合瘤混淆,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及在临床方面的广泛应用,超声对于腮腺腺淋巴瘤的诊断有了其独特的优势。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选择2010年3月—2011年3月经我院彩超检查,后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腮腺腺淋巴瘤患者41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2例,年龄46-81岁(平均年龄61岁),患者多以颈部一侧少数双侧发现肿块就诊,肿块大小不一,临床表现各不相同,就诊患者在肿瘤较小时常无明显体征,多数因肿瘤瘤体增大压迫周围组织而产生压迫症状就诊。
1.2仪器与方法仪器使用PHILIPSH EnviSor和GE LOGIQ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8—10MHZ.1.3检查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头偏向检测,或者取侧卧位患侧在上充分暴露患处,两侧均有肿块时,应轮流检查,要求对腮腺及周围组织结构均能进行认真检查,并与健侧进行对比,要求探头置于肿块处进行连续性滑行扫查,扫查切面采取纵切、横切、斜切多切面相结合的方法,重点观察肿块的大小、形态、边界、包膜、内部回声、周围及内部彩色血流等各项指标。
2结果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腮腺腺淋巴瘤的41例患者中,超声诊断腮腺腺淋巴瘤者32例,准确率78%,误诊9例,占22%(其中误诊为腮腺混合瘤者6例占14%,误诊为肿大淋巴结者2例,占4%,不确定诊断者2例,占4%),在41例被选患者中,39例男性患者均有不同长短的吸烟史,平均烟龄30年,20支/天,其中32例超声明确诊断为腮腺腺淋巴瘤,另外7例男性患者被分别诊断为腮腺混合瘤4例,肿大淋巴结1例,不确定性质包块1例。
涎腺涎腺由三对腺体组成:腮腺、颌下腺、舌下腺一、腮腺腮腺是涎腺中最大的腺体,位于外耳的前下方、下颌骨升支与胸锁乳突肌之间的下颌后窝内,前达咬肌后方的前面,分浅、深两叶,长度为6cm,宽3~4cm,厚度约1cm。
二、颌下腺颌下腺位于颌下三角内,椭圆形,核桃大小;分浅、深两叶,以分泌浆液为主。
三、舌下腺最小位于口底粘膜下,舌系带的两侧,是分泌唾液的混合腺体,以粘液为主。
正常声像图涎腺正常声像图为一低回声区,非常表浅,位于皮下方。
其边界不甚清楚,但结构与周围组织不同,偶见内部呈点状回声或似网状回声。
横切时,可见一增强的管状结构影,为腮腺管。
正常腮腺超声扫查时,厚度约1cm。
颌下腺及舌下腺用同法进行。
常见疾病混合瘤【临床概述】又称多形性腺瘤,是涎腺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占全部涎腺良性肿瘤90%,85%发生在腮腺内。
肿瘤由肌上皮细胞、软骨样组织和粘液样物质组成故名,肿瘤大小不一,从蚕豆样~儿头样大小。
除因肿瘤过大影响咀嚼或吞咽及呼吸外多无自觉症状。
【超声表现】肿瘤的声像图表现为腮腺内见圆形、椭圆形或分叶形低回声肿块,内部回声均匀~欠均匀,如粘液成份较多也可见液性暗区,液性暗区呈散在分布为多,晚期可有钙化光点出现,包膜反射光带呈间断型即不完整为主,也可缺如,以呈逐渐移行变化为其特点,后方回声稍增强。
CDFI大部分见中等量血流信号,频谱多普勒的收缩期峰值速度一般〈50CM/S,阻力指数为0.61~1.0。
腺淋巴瘤【临床概述】又称淋巴乳头状囊腺瘤或Warthin 氏瘤,几乎全发生在腮腺,其中90%位于浅叶或下极,男性好发,男:女之比为5:1,多见于中年男性。
一般生长缓慢,通常直径<3cm。
质软可活动。
【超声表现】声像图表现为于腮腺下极见一圆形或卵圆形的肿块,周界清晰,包膜光带薄而大多完整,内部因充盈稠厚粘液大部回声极低,回声强度低于混合瘤,其间可被强回声带分割成“网格状”,大部分后方增强。
CDFI的表现的血流极为丰富,多为内部分支状血流型。
唾液腺疾病唾液腺疾病唾液腺又称涎腺,有大小两种。
大的有3对: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各有导管开口于口腔;小的分布于唇、舌、颊、腭、磨牙后等部位的粘膜固有层和粘膜下层内。
1简介salivary gland diseases常见的唾液腺疾病有以下几种:①涎腺结石病。
最常见颌下腺导管结石。
主要症状:进食时疼痛及颌下腺肿胀。
可扪到导管结石。
X 线照片可显阳性结石。
治疗:手术摘除结石。
②唾液腺炎。
主要是涎腺结石及化脓菌、病毒、结核菌等感染所致。
临床表现:涎腺红肿、胀痛,全身发热。
化脓性者涎腺导管口红,可挤出脓;病毒性者导管口唾液清亮;涎腺淋巴结炎者其导管口正常。
治疗:抗菌消炎。
③米古利兹氏病、舍格林氏综合征(口干综合征)。
唾液腺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淋巴细胞浸润并取代腺泡。
临床表现:口干、眼干、唾液腺肿大、关节病等。
涎腺造影、同位素扫描、活检病理检查有诊断价值。
尚无根治方法,可用中、西药对症治疗,改善唾液分泌。
④唾液腺良性肥大。
涎腺的代偿性或退行性病变。
营养不良、肝炎、糖尿病等在涎腺的反应。
临床表现:涎腺软性肿大,无不适。
涎腺造影为良性肥大。
一般不需治疗。
⑤唾液腺肿瘤(见颌面部肿瘤)。
2因素涎石病可以发生在任何唾液腺,因颌下腺导管长,导管口位于口底,颌下腺涎石最为常见,腮腺次之。
可以发生在一个或多个腺体,涎石也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有时还伴有其他脏器的结石。
病因不十分明确,但与以下因素有关:①涎液滞留、浓缩、化学成分改变,无机盐沉积于导管而形成;②异物如牙刷毛、麦穗芒、脱落上皮细胞、蛋白分解产物或细菌等,可形成钙盐沉积的核心;③全身因素,如与无机盐的新陈代谢和涎液的胶体状态有密切关系。
3主要表现因涎腺排出受阻引起的症状,唾液腺肿大、疼痛,进食时,尤其是进酸食时,发生剧烈胀痛,称为涎石绞痛,进食后逐渐消退。
还常伴有唾液腺的慢性炎症,表现腺体变大、变硬,轻压痛,导管口红肿,导管内能压出少许脓液。
根据病史和X射线检查,阳性涎石(钙化好,能吸收X射线)不难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