涎腺疾病超声诊断
- 格式:pptx
- 大小:27.63 MB
- 文档页数:76
腮腺腺淋巴瘤的超声诊断体会目的通过研究腮腺腺淋巴瘤在超声声像图中的表现,提高该疾病的诊断准确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41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声像图表现,综合分析其肿瘤的各项指标。
结果超声诊断为腮腺腺淋巴瘤32例,腮腺混合瘤6例,肿大淋巴结2例,混合性包块1例,超声诊断符合率78%,结论超声对于腮腺腺淋巴瘤的准确诊断为临床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标签:腮腺腺淋巴瘤;超声诊断腮腺腺淋巴瘤是涎腺疾病中一种良性肿瘤,不典型者常易与腮腺混合瘤混淆,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及在临床方面的广泛应用,超声对于腮腺腺淋巴瘤的诊断有了其独特的优势。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选择2010年3月—2011年3月经我院彩超检查,后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腮腺腺淋巴瘤患者41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2例,年龄46-81岁(平均年龄61岁),患者多以颈部一侧少数双侧发现肿块就诊,肿块大小不一,临床表现各不相同,就诊患者在肿瘤较小时常无明显体征,多数因肿瘤瘤体增大压迫周围组织而产生压迫症状就诊。
1.2仪器与方法仪器使用PHILIPSH EnviSor和GE LOGIQ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8—10MHZ.1.3检查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头偏向检测,或者取侧卧位患侧在上充分暴露患处,两侧均有肿块时,应轮流检查,要求对腮腺及周围组织结构均能进行认真检查,并与健侧进行对比,要求探头置于肿块处进行连续性滑行扫查,扫查切面采取纵切、横切、斜切多切面相结合的方法,重点观察肿块的大小、形态、边界、包膜、内部回声、周围及内部彩色血流等各项指标。
2结果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腮腺腺淋巴瘤的41例患者中,超声诊断腮腺腺淋巴瘤者32例,准确率78%,误诊9例,占22%(其中误诊为腮腺混合瘤者6例占14%,误诊为肿大淋巴结者2例,占4%,不确定诊断者2例,占4%),在41例被选患者中,39例男性患者均有不同长短的吸烟史,平均烟龄30年,20支/天,其中32例超声明确诊断为腮腺腺淋巴瘤,另外7例男性患者被分别诊断为腮腺混合瘤4例,肿大淋巴结1例,不确定性质包块1例。
涎腺涎腺由三对腺体组成:腮腺、颌下腺、舌下腺一、腮腺腮腺是涎腺中最大的腺体,位于外耳的前下方、下颌骨升支与胸锁乳突肌之间的下颌后窝内,前达咬肌后方的前面,分浅、深两叶,长度为6cm,宽3~4cm,厚度约1cm。
二、颌下腺颌下腺位于颌下三角内,椭圆形,核桃大小;分浅、深两叶,以分泌浆液为主。
三、舌下腺最小位于口底粘膜下,舌系带的两侧,是分泌唾液的混合腺体,以粘液为主。
正常声像图涎腺正常声像图为一低回声区,非常表浅,位于皮下方。
其边界不甚清楚,但结构与周围组织不同,偶见内部呈点状回声或似网状回声。
横切时,可见一增强的管状结构影,为腮腺管。
正常腮腺超声扫查时,厚度约1cm。
颌下腺及舌下腺用同法进行。
常见疾病混合瘤【临床概述】又称多形性腺瘤,是涎腺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占全部涎腺良性肿瘤90%,85%发生在腮腺内。
肿瘤由肌上皮细胞、软骨样组织和粘液样物质组成故名,肿瘤大小不一,从蚕豆样~儿头样大小。
除因肿瘤过大影响咀嚼或吞咽及呼吸外多无自觉症状。
【超声表现】肿瘤的声像图表现为腮腺内见圆形、椭圆形或分叶形低回声肿块,内部回声均匀~欠均匀,如粘液成份较多也可见液性暗区,液性暗区呈散在分布为多,晚期可有钙化光点出现,包膜反射光带呈间断型即不完整为主,也可缺如,以呈逐渐移行变化为其特点,后方回声稍增强。
CDFI大部分见中等量血流信号,频谱多普勒的收缩期峰值速度一般〈50CM/S,阻力指数为0.61~1.0。
腺淋巴瘤【临床概述】又称淋巴乳头状囊腺瘤或Warthin 氏瘤,几乎全发生在腮腺,其中90%位于浅叶或下极,男性好发,男:女之比为5:1,多见于中年男性。
一般生长缓慢,通常直径<3cm。
质软可活动。
【超声表现】声像图表现为于腮腺下极见一圆形或卵圆形的肿块,周界清晰,包膜光带薄而大多完整,内部因充盈稠厚粘液大部回声极低,回声强度低于混合瘤,其间可被强回声带分割成“网格状”,大部分后方增强。
CDFI的表现的血流极为丰富,多为内部分支状血流型。
唾液腺疾病唾液腺疾病唾液腺又称涎腺,有大小两种。
大的有3对: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各有导管开口于口腔;小的分布于唇、舌、颊、腭、磨牙后等部位的粘膜固有层和粘膜下层内。
1简介salivary gland diseases常见的唾液腺疾病有以下几种:①涎腺结石病。
最常见颌下腺导管结石。
主要症状:进食时疼痛及颌下腺肿胀。
可扪到导管结石。
X 线照片可显阳性结石。
治疗:手术摘除结石。
②唾液腺炎。
主要是涎腺结石及化脓菌、病毒、结核菌等感染所致。
临床表现:涎腺红肿、胀痛,全身发热。
化脓性者涎腺导管口红,可挤出脓;病毒性者导管口唾液清亮;涎腺淋巴结炎者其导管口正常。
治疗:抗菌消炎。
③米古利兹氏病、舍格林氏综合征(口干综合征)。
唾液腺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淋巴细胞浸润并取代腺泡。
临床表现:口干、眼干、唾液腺肿大、关节病等。
涎腺造影、同位素扫描、活检病理检查有诊断价值。
尚无根治方法,可用中、西药对症治疗,改善唾液分泌。
④唾液腺良性肥大。
涎腺的代偿性或退行性病变。
营养不良、肝炎、糖尿病等在涎腺的反应。
临床表现:涎腺软性肿大,无不适。
涎腺造影为良性肥大。
一般不需治疗。
⑤唾液腺肿瘤(见颌面部肿瘤)。
2因素涎石病可以发生在任何唾液腺,因颌下腺导管长,导管口位于口底,颌下腺涎石最为常见,腮腺次之。
可以发生在一个或多个腺体,涎石也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有时还伴有其他脏器的结石。
病因不十分明确,但与以下因素有关:①涎液滞留、浓缩、化学成分改变,无机盐沉积于导管而形成;②异物如牙刷毛、麦穗芒、脱落上皮细胞、蛋白分解产物或细菌等,可形成钙盐沉积的核心;③全身因素,如与无机盐的新陈代谢和涎液的胶体状态有密切关系。
3主要表现因涎腺排出受阻引起的症状,唾液腺肿大、疼痛,进食时,尤其是进酸食时,发生剧烈胀痛,称为涎石绞痛,进食后逐渐消退。
还常伴有唾液腺的慢性炎症,表现腺体变大、变硬,轻压痛,导管口红肿,导管内能压出少许脓液。
根据病史和X射线检查,阳性涎石(钙化好,能吸收X射线)不难诊断。
口腔医学中唾液腺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唾液腺疾病是指影响唾液腺功能或结构的各种疾病,包括感染、肿瘤、结石等。
准确的影像学诊断对于唾液腺疾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口腔医学中唾液腺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一、唾液腺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在唾液腺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中,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1.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一种简便、无创伤、无辐射的检查方法,常用于唾液腺疾病的初步筛查和定性诊断。
超声可明确唾液腺的大小、形态及内部结构,对于肿瘤、囊肿、结石等病变的初步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
2. 口腔摄影:口腔摄影是通过摄影技术直接观察唾液腺的表面形态和颜色变化,对于唾液腺疾病的早期筛查和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口腔摄影可通过照片对比分析,观察唾液腺表面的异常病理变化,如溃疡、肿块等。
3. X线摄影:X线摄影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唾液腺疾病的检测和定性诊断有重要作用。
常用的X线摄影方法包括普通放射线摄影和计算机断层摄影(CT)。
4. 核磁共振成像(MRI):MRI是一种无创伤、无辐射的高分辨率影像技术,对于唾液腺疾病的检查和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MRI可以清晰地显示唾液腺的解剖结构和病理变化,对于肿瘤的定性和定位具有重要意义。
二、唾液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不同类型的唾液腺疾病在影像学上有各自特征性的表现,下面将介绍常见的几种唾液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1. 唾液腺肿瘤:唾液腺肿瘤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常见的有腺瘤、腺癌等。
超声检查可见肿瘤呈团块状或结节状,边界清晰,常有血流信号。
CT和MRI可进一步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内部结构和有无侵犯周围组织的情况。
2. 唾液腺囊肿:囊肿是由于唾液腺导管阻塞或损伤引起的腺泡扩张而形成的。
超声检查可见囊肿呈无回声或低回声区,边界清晰,常伴有点状或线状强回声。
CT和MRI可显示囊肿的大小、形态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3. 唾液腺结石:结石的形成是由于唾液中的钙盐过饱和而沉积在唾液腺导管内。
超声检查可见结石呈强回声,常伴有声影和后方未影。
涎腺超声操作流程涎腺超声是一种常用的医学影像技术,用于检测涎腺的结构和功能。
下面将介绍涎腺超声的操作流程。
一、准备工作1. 确认患者的身份和病史,了解涎腺相关疾病的症状和体征。
2. 准备好超声仪器和相应的探头,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3. 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检查环境,告知患者检查的目的和过程。
二、操作流程1. 患者取仰卧位,将头稍微后仰,以使涎腺更容易检查。
2. 首先进行外观检查,包括观察面部、颈部和下颌区域的肿胀、红斑或其他异常。
3. 使用超声凝胶涂抹在探头上,然后将探头轻轻放置在涎腺检查区域上。
4. 开始进行B超模式的超声检查,通过探头的移动和调整,观察涎腺的形态、大小和结构。
5. 在观察涎腺的同时,可以通过调整超声仪器的参数来获取更清晰的图像。
6. 注意观察涎腺的血流情况,可以利用彩色多普勒技术来评估涎腺的血液供应情况。
7. 若需要评估涎腺的功能,可以进行涎腺刺激试验,如口服柠檬酸试验或咀嚼口香糖试验,观察涎腺的反应和分泌情况。
8. 完成检查后,将超声凝胶清洗干净,整理好设备和记录。
三、注意事项1. 操作过程中要保持与患者的良好沟通,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让患者感到舒适和放松。
2. 操作时要注意卫生和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3. 针对不同的涎腺部位进行检查时,要了解各个涎腺的解剖位置和特点,调整探头的角度和位置。
4. 涎腺超声是一种无创伤的检查方法,不会对患者造成疼痛或不适,但操作时要注意不要过度压迫患者的涎腺区域。
5. 结合患者的病史和其他检查结果,对涎腺超声图像进行综合分析和诊断。
涎腺超声作为一种无创伤的检查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涎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
通过正确的操作流程和准确的解读结果,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涎腺状况,为疾病的治疗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增加大家对涎腺超声操作流程的了解和认识。
538涎腺常见良性肿瘤的超声造影特点孙艺华1,王宏桥2*,贾暮云3,周涵霄1,周茂平2,杨舜舜21.青岛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院,山东青岛 266000;2.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腹部超声科,山东青岛 266000;3.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山东青岛 266000; *通讯作者 王宏桥 qyfywhq@【摘要】目的 分析包括多形性腺瘤、Warthin 瘤、基底细胞腺瘤等在内涎腺常见良性肿瘤超声造影血流灌注特点,探讨超声造影对涎腺良性肿瘤的鉴别能力及临床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对67例涎腺肿瘤(多形性腺瘤32例、Warthin 瘤24例、基底细胞腺瘤11例)患者行超声造影。
对造影动态过程进行定性分析,包括增强强度、增强后边界与体积、增强环以及增强区情况等。
使用SonoLiver 软件获得时间强度曲线(TIC )并进行定量分析,包括上升时间(RT )、达峰时间(TTP )、平均渡越时间(mTT )、峰值强度、上升支斜率及下降支斜率绝对值。
结果 定性分析结果提示,3种肿瘤仅增强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定量分析结果提示,多形性腺瘤的峰值强度、上升支斜率、下降支斜率绝对值分别与Warthin 瘤和基底细胞腺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Warthin 瘤与基底细胞腺瘤间上述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超声造影对多形性腺瘤、Warthin 瘤的鉴别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对Warthin 瘤、基底细胞腺瘤的鉴别能力相对较弱。
【关键词】涎腺肿瘤;腺瘤,多形性;腺淋巴瘤;超声检查;造影剂;血液灌注;病理学,外科;诊断,鉴别 【中图分类号】R739.91;R445.1 【DOI 】10.3969/j.issn.1005-5185.2019.07.014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ic Features of Common Benign Tumors in Salivary GlandsSUN Yihua 1, WANG Hongqiao 2*, JIA Muyun 3, ZHOU Hanxiao 1, ZHOU Maoping 2, YANG Shunshun 2Department of Abdominal Ultrasou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266000, China; *Address Correspondenceto: WANG Hongqiao; E-mail: qyfywhq@ 【Abstract 】Purpose To analyze the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ic blood perfusion features of common benign tumors in salivary glands, including pleomorphic adenomas, Warthin tumors and basal cell adenomas and to explore the differential ability as well as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CEUS) to benign tumors in salivary glands. Materials and Methods CEUS was performed to 67 salivary gland tumors (32 pleomorphic adenomas, 24 Warthin tumors and 11 basal cell adenomas). Meanwhile, qualitative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to dynamic imaging process, including enhanced intensity, boundary of post-enhancement, enhanced ring, volume of post-enhancement and area of non-enhancement. SonoLiver software was used to obtain the time intensity curves (TIC) as well as for quantitative analysis, including parameters of rise time (RT), time to peak (TTP), mean transit time (mTT) and maximum intensity, and slope rates of ascending curve and absolute values of descending slop rates. Results Qualitative analytical results showed that among the three tumors, only difference of enhanced intensity was of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0.05). Quantitative analytic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difference between maximum intensity, slope rates of ascending curve and absolute values of descending slop rates of pleomorphic adenomas and Warthin tumors and basal cell adenomas was of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0.05). However, difference of the above mentioned parameters between Warthin tumors and basal cell adenomas was of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0.05). Conclusion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is of good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pleomorphic adenomas and Warthin tumors, but is of relative poor identification ability to Warthin tumors and basal cell adenomas.【Key words 】Salivary gland neoplasms; Adenoma, pleomorphic; Adenolymphoma; Ultrasonography; Contrast media; Hemoperfusion; Pathology, surgical; Diagnosis, differential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2019, 27 (7): 538-542涎腺肿瘤约占头颈部肿瘤的3%,约80%位于腮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