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下册数学早读资料.doc

二年级下册数学早读资料.doc

二年级数学下册早读资料

一、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将统计后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

2、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数据时,“正”字的每一笔都代表一个数据,每个“正”字代三、图形的运动

1、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2、物体或图形沿直线运动,而本身的大小、形状和方向不发生改变时,这种运动现象就是

平移。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只要在折好的纸上画出图形的一半,就会剪出多一个一模

表五个数据。

3、收集记录数据的方法不唯一,可以采用画“正”字、画“√”、画“〇”等方法,其中

采用画“正”字的方法既方便又快捷。1、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想“除数×()=被除数”,再根据乘法口诀计算出商。

2、计算时首先要把数字和运算符号看清楚,乘法口诀也要记准,然后正确的进行计算。

3、单价×数量=总价,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

五、混合运算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

法。

4、统计数据时,一定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5、在解答与统计有关的问题时,一些数据需要根据所给的条件经过计算才能获得。

二、表内除法一

1、把一些物品分成若干份,每份分得同样多,才叫平均分。

2、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时,可以实际圈一圈、分一分、数一数。

3、判断是不是平均分要看每一份中的数量是不是一样多。

4、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除数不能为0),所得

的结果叫商。

5、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或者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4、计算混合运算题,先乘除后加减,同级相见按顺序,遇到括号要优先。

成几份,都应该用除法计算。

6、平均分物品时,分的份数不同,每份的数量也不相同。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根据一道5、混合运算有顺序,同级计算左边起。加减乘除混算题,先算乘除要牢记。如果要是有括

号,先算括号里面题。

乘法算式可以写出一或两道除法算式。当乘法算式中的两个乘数相同时,根据这道乘法算

6、计算混合运算时,有些题可以利用添加小括号或者去掉小括号的方法,把两个数凑成整

式只能写出一道除法算式。

7、解决有关平均分的问题的方法: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8、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是:看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商就是几。十或整百数,使计算简捷。如:20-6-4= (),我们可以这样算:20-

(6+4)=()。

7、连续减去两个数,相当于减去两个数的和,也可以把减去两个数的和当做连续减去这两

个数。

9、28÷4=7,口诀:四七二十八;读作:28 除以4 等于7。表示把28 平均分成 4 份,每份

是7;还表示28 里面有7 个4。

10、被除数和除数相等且不为0,商是1。

11、解决问题时,应根据题意首先判断是否属于平均分,然后在找出总数与份数(每份数)8、在列综合算式解答实际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小括号的使用。

9、如果一个问题需要多个步骤才能解决,要想好先解答什么,再解答什么。

六、有余数的除法

1、分物品,有剩余,剩余多少余数几,余数总比除数小。

的基础上进行计算。

12、背熟大九九乘法口诀表是算好除法的关键,大家一起背吧!2、有余数的除法的求商方法:利用和除数有关的乘法口诀求商,想除数和几相乘的积最接

近被除数,而且小于被除数,商就是几。

3、用竖式计算商是一位数的除法时,商应该写在被除数的个位上面。

4、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时,商的单位是第一个问题的单位,余数的单位是被除数的单位。

5、在排列规律问题中,用总数除以每组的个数,余数是几就是几,没有余数是最后那个。15、整百整千加减法,相同位数要对齐。0 前数字先加减,再给末尾添上0。

6、在解决“租船”、“租车”、装载等问题时,计算后如果有余数,最后的结果是:商+1。16、解决“付钱够不够”这一实际问题时,一般要把所付的钱估算多一些。

7、用“除数-1 ”求出最大余数,用“余数+1”求出最小除数。17、口算整百数加减几百几十数时,要注意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才能相加减。

8、解决钉扣子等选取材料的问题,如果计算后有余数,要把余数舍去,把商作为最后的答18、用几张数字卡片组数,要想一个零也不读,就把所有的0 都放倒数的末尾;要想只读

案。

一个零,至少要把一个0 放到数的中间。

9、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商。

八、克和千克

10、余数除法竖式里,被除数除号里面站,除数居左在站岗,商在上面往下看。1、物品称重秤来称,克和千克是单位。 1 千克=1000 克,1 公斤=1 千克。实际应用要牢记。

七、万以内数的认识

2、用以“千克”为单位的秤称物体时,指针指着几,就表示所称的物体有几千克。

1、个、十、百、千都是计数单位,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3、选择质量单位时,1个2 分硬币约重 1 克,2 袋盐重1 千克。我们要选取合适的单位。

2、“千”是比“百”大的计数单位,数数时,可以根据数目的多少用不同的计数单位来数。4、比较质量的大小时,如果单位相同,可以直接比较;如果单位不同,应先统一单位,再

3、10 个一是十,10 个十是百,10 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比较大小。

4、简便方法:560里面有()个10。我们将560 里面的一个0 划掉,所以560 里面有(56 )

5、计算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g)”作单位;计算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kg)”

个10。又如8900 里面有()个100。我们将8900 里面的两个0 划掉,所以8900 里面有

作单位。选择质量单位要结合实际情况,不能只考虑数的大小。

(89 )个100。67 个10 是()。我们就在67 后面加一个0,即67 个10 是(670 )。

九、数学广角

又如34 个100 是(),我们就在34 后面加两个0,即34 个100 是(3400 )。1、进行简单推理时,要根据已知条件去认真分析,作出判断。

5、算盘的一个上珠表示5,一个下珠表示1,空挡表示0。用算盘计数时,要先定好个位,2、简单数独的填写方法:根据某个格所在的行和列出现的数字,判断某个格填几。然后从最高位拨珠。

3、三个事物之间的推理可以借助连线的方法进行分析与判断。

6、在数位顺序中,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

第五位是万位。不同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不同。

7、中间或末尾有0 的万以内数的读法:读数时,中间有一个0 或有两个0,只读一个“零”;

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读整数时,不可能出现连续读两个“零”的情况。

8、读数、写数都要从高位读起。如:2807 读作:二千八百零七(用汉字写),写作:2807

(用阿拉伯数字写)。

9、写万以内的数,都要从高位写起,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中间

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10、读万以内的数,都要从高位读起,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中

间有一个0 或两个0,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11、写数要从高位起,哪位是几就写几。哪一位上没单位,用0 占位要牢记。

12、比较大小并不难,位数少的小边站。位数相同比大小,数字大的开口笑。

13、与准确数很接近的整千、整百或整十的数以及几千几百、几百几十的数,称为近似数。

14、万以内的整数的近似数一般是整千、整百或整十的数,也可以是几千几百、几百几十

的数。

一年级下数学早读

一年级下早读单 一单元姓名: 1 、10个十是一百。100里面有(10)个十。100里面有(100)个一。 2、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3、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4、最小的一位数是1,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5、最小两位数和最大两位数相差(),最大一位数和最大两位数相差(),最大一位数和最小两位数的和是(),最小的一位数与最大的两位数的和是()。 6、100以内的数: 单数有: 双数有: 整十数有: 像11这样的个位和十位一样的数有( )个,------------------------------------------------------------------------------------- 五个五个的顺着数:5 、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100 五个五个的倒着数:100、95、90、85、80、75、70、65、60、55、50、45、40、35、30、25、20、15、10、5 个位上是5的数有:

十位上是8的数有: 7、47是一个()位数,最高位上的数是(),表示()个(),7在()位上,表示()个()。47读作()。 8、一个两位数,个位上是3,十位上是5,这个数是(),读作()。 9、8个一和6个十组成的数是(),这个数读作()。 10、99十位上的数字是()表示9个(),个位上的数字是() 表示()。个位和十位上的9表示的意义(不一样)11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98 95 92 ( ) ( ) 83 ( ) 11 22 33 ( ) ( ) ( ) 77 12、一个一个的数,60前面一个数是(),后面一个数是()。 两个两个的数,60前面的数是(),后面的数是()。13、从()到()是一位数;从()到()是两位数;100是()位数 14、如何比较两位数的大小? 比较两位数的大小可以先看( 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那 么这个数就大; 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再看( 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的这 个数就大。 二三单元位置和认识图形 12 (1)4根同样的小棒可以拼出一个正方形. 6根同样的小棒可以拼出一个长方形.

二年级数学(下册)早读卷_4

二年级数学(下册)早读卷 班级: 姓名:

第一周 周一:竖式计算。 ①12÷4 = ② 18÷4= 填空 ①在有余数的除法中,除数是6,余数是(),最大是()。 ②8是2的()倍,8的2倍是() 周二:竖式计算。 ① 43 ÷ 8 = ②27÷9= 填空。 ①除数是9,被除数是75,余数是() ②学校有46本课外书,要分给二年级5个班,平均每班分几本?还剩几本? 周三:竖式计算。 ①80÷9 = ②61÷7 =

①一个数除以8的余数最大是(),最小是()。 ②有17米,每套衣服用3米布,可以做几套衣服? 周四:竖式计算。 ① 55÷6= ②42÷6= ①□÷7= 3……○,○最大是(),□是() ②有23名同学去野外春游,每5人坐一辆车,至少需要多少辆车? 第二周 周一:竖式计算。 ①47÷8 = ② 19÷9= 填空 ①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一定要比( )小。 ②9÷4=2……1,读作()除以()等于()余()。

周二:竖式计算。 ① 70÷ 8 = ②56÷7= 填空。 ③除数是6,被除数是57,余数是() ④教室里有44张桌子,要分成6个组,平均每组分几张?还剩几张? 周三:竖式计算。 ①30÷9 = ②16÷7 = ①在()÷7=5……□中,余数□可以是(),其中最大的是()。 ②有17米布,每3米布可做1条连衣裙,最多可以做几条连衣裙? 周四:竖式计算。 ① 58÷7= ②51÷8= ①□÷8= 4……○,○最大是(),□最大是() ②有45名同学去划船,每4人租一条船,至少需要多少条船? 第三周 周一:脱式计算: 6×7 + 29 100-4×9 2+7×6

二年级下册数学早读资料

二年级数学下册早读资料 一、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将统计后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 2、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数据时,“正”字的每一笔都代表一个数据,每个“正”字代表五个数据。 3、收集记录数据的方法不唯一,可以采用画“正”字、画“√”、画“〇”等方法,其中采用画“正”字的方法既方便又快捷。 4、统计数据时,一定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5、在解答与统计有关的问题时,一些数据需要根据所给的条件经过计算才能获得。 二、表内除法一 1、把一些物品分成若干份,每份分得同样多,才叫平均分。 2、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时,可以实际圈一圈、分一分、数一数。 3、判断是不是平均分要看每一份中的数量是不是一样多。 4、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除数不能为0),所得的结果叫商。 5、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或者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几份,都应该用除法计算。 6、平均分物品时,分的份数不同,每份的数量也不相同。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根据一道乘法算式可以写出一或两道除法算式。当乘法算式中的两个乘数相同时,根据这道乘法算式只能写出一道除法算式。 7、解决有关平均分的问题的方法: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8、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是:看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商就是几。 9、28÷4=7,口诀:四七二十八;读作:28除以4等于7。表示把28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7;还表示28里面有7个4。 10、被除数和除数相等且不为0,商是1。 11、解决问题时,应根据题意首先判断是否属于平均分,然后在找出总数与份数(每份数)的基础上进行计算。 12、背熟大九九乘法口诀表是算好除法的关键,大家一起背吧! 三、图形的运动 1、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2、物体或图形沿直线运动,而本身的大小、形状和方向不发生改变时,这种运动现象就是平移。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只要在折好的纸上画出图形的一半,就会剪出多一个一模一样的图形。 3、只有形状、大小、方向完全相同的图形通过平移才能够互相重合。 四、表内除法二 1、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想“除数×()=被除数”,再根据乘法口诀计算出商。 2、计算时首先要把数字和运算符号看清楚,乘法口诀也要记准,然后正确的进行计算。 3、单价×数量=总价,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 五、混合运算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4、计算混合运算题,先乘除后加减,同级相见按顺序,遇到括号要优先。 5、混合运算有顺序,同级计算左边起。加减乘除混算题,先算乘除要牢记。如果要是有括

一年级上册数学早读

1. 单数:1、3、5、7、9、11、13、15、17、19 (19、17、15、13、11、9、7、5、3、1) 双数:2、4、6、8、10、12、14、16、18、20 (20、18、16、14、12、10、8、6、4、2) 五个五个地数:0、5、10、15、20(20、15、10、5、0) 2. 大于号> 小于号< 大于号小于号,比较大小要用到,开口向左是大于号,开口向右是小于号,大口总是向大数,尖尖总是指小数。 3.第几表示事物的位置,只有一个;几个表示事物的数量 4.分与合 10 9 8 7 6 5 4 3 2 1 9 1 8 1 7 1 6 1 5 1 4 1 3 1 2 1 1 2 8 2 7 2 6 2 5 2 4 2 3 2 2 2 1 3 7 3 6 3 5 3 4 3 3 3 2 3 1 4 6 4 5 4 4 5 5 10的分与合(凑十歌) 1和9是朋友,2和8是一家,3和 7亲兄弟, 4和6手拉手,5和5来跳舞 5.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两位数是10 6.大括号新朋友,表示总数记清楚; 问号标在大括号下,要求总数用加法; 问号标在左或右,减法计算总没错 7.数位表从右边数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如:(1)数字18,1在十位上,表示1个十;8在个位上,表示8个一 (2)个位上是7,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17 (3)20里面2个十 (4)15里面有( 1)个十,(5 )个一 (5)15里面有( 15)个一 8 9,小宇排第15,小丽和小雨之间有几人关键字:之间(画图需要去掉一头一尾)答案:四人今天星期一有雨,运动会推迟3天再开,推迟后,运动会星期几开? 关键字:推迟(画图需去掉头上第一天)星期一 二三四 答案:星期四 ∧ ∧ ∧ ∧ ∧ ∧ ∧

一年级下数学早读

一年级下早读单 一单元姓名: 1、io个十是一百。loo里面有(10)个十。loo里面有(100) 个一 2、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仝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3、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4、最小的一位数是1,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两位数是10, 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5、最小两位数和最大两位数相差(),最大一位数和最大两位数 相差(),最大一位数和最小两位数的和是(),最小的一位数与最大的两位数的和是()。 6、100以内的数: 单数有: 双数有: 整十数有: 像11这样的个位和十位一样的数有()个, 五个五个的顺着数:5、10、15、20、25、30、35、40、45、50、55、 60、65、70、75、80、85、90、95、100

五个五个的倒着数:100、95. 90、85. 80、75、70. 65. 60、55. 50. 45、40、35、30. 25、20、15. 10、5 个位上是5的数有: 十位上是8的数有: 7、47是一个()位数,最高位上的数是(),表示()个(), 7在 ()位上,表示()个()。47读作()。 8、一个两位数,个位上是3,十位上是5,这个数是(),读作()。 9、8个一和6个十组成的数是(),这个数读作()o 10、99十位上的数字是()表示9个(),个位上的数字是()表示()。个位和十位上的9表示的意义(不~"样) 1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98 95 92 )83 () 11 22 33() )77 12、一个一个的数, 60前面一个数是(),后而一个数是()o 两个两个的数, 60前而的数是(后而的数是()o 13、从()至IJ ()是一位数;从)至9 ()是两位数; 100是()位数14、如何比较两位数的大小? 比较两位数的大小可以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 大,那么这个数就大; 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再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的 这个数就大。

三年级数学下早读资料

三年级数学下早读资料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三年级数学下早读资料 班别姓名学号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再根据这个方向辨认其他三个方向。2.地图通常是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3.东北与西南相对,东南与西北相对。 4.在描述行走路线时,一般用“先向……再向……最后向……”等词语。 5.面东背西,左北右南;面西背东,左南右北;面南背北,左东右西;面北背南,左西右东。 6. 位置是相对的,观测点不同,看到物体的方向也会不同。 7.“四面八方”的“四面”是指东、南、西、北;“八方”是指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8.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以出发点为基准,先确定要到达的地点所处的位置,再看哪一条路通向目的地,最后把行走路线描述出来。行走路线可能不是唯一的。 9.早晨,当你面向太阳时,你的后面是西方,左面是北方,右面是南方。 10.晚上,当你面对北极星时,你的前面是北方,后面是南方,左面是西方,右面是东方。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口算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时,先把被除数看成几个十或几个百 或几个千。再用表内除法口算。 2.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先把两位数分成几个十和几个一分别除以一位 数,再把除得的商加起来。 3.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先除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如果有余 数,一定要把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并后继续除。 4.除法的验算:(1)没有余数:商×除数=被除数。(2)有余数:商× 除数+余数=被除数。 5.除数若是一位数,首先来看第一位;首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位商哪 位。 6.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方法:一商、二乘、三减、四比、五落。 7.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百位上的数比除数大,商是三位数;被除数 百位上的数比除数小,商是两位数。

一年级数学下册早读1-5单元

一年级数学下册早读1-5单元 1.(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都是平面图形。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都是立体图形有。 2.用(2)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3.至少要用( 2 )个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4.至少要用( 4 )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 5.至少要用( 8 )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体。 6.一套七巧板有(7)块,由( 3 )种图形组成,其中三角形有( 5 )个,正方形有( 1 )个,平行四边形有 ( 1 )个。 7.用(8)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 8.长方形相对的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平行四边形相对的边(平行且相等)。 9.在数图形时,有”拼成”两个字只需要数小的,没有拼成两个字大的小的都要数。

10.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差+减数=被减数 和-加数=加数被减数-差=减数 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表 11-9=2 11-8=3 11-7=4 11-6=5 11-5=6 11-4=7 11-3=8 11-2=9 12-9=3 12-8=4 12-7=5 12-6=6 12-5=7 12-4=8 12-3=9 13-9=4 13-8=5 13-7=6 13-6=7 13-5=8 13-4=9 14-9=5 14-8=6 14-7=7 14-6=8 14-5=9 15-9=6 15-8=7 15-7=8 15-6=9 16-9=7 16-8=8 16-7=9 17-9=8 17-8=9 18-9=9 1、已知总数和总数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要用减法计 算。 例:小红一共要做15朵花,还要做6朵就完成了,小红已经做了几 总数其中的部分 朵花? 列式为:15-6=9(朵) 答:小红已经做了9朵花。 2、求谁比谁多多少?或谁比谁少多少?要用减法计算, 用大的那个数减小的那个数。 例1:小明擦了8张桌子,小东擦了11张桌子

一年级数学下册早读1—5单元

一年级数学下册早读1—5单元 杨灵芝 1.(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都是平面图形。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都是立体图形有。 2.用(2)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3.至少要用( 2 )个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4.至少要用( 4 )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 5.至少要用( 8 )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体。 6.一套七巧板有(7)块,由( 3 )种图形组成,其中三角形有( 5 )个,正方形有( 1 )个,平行四边形有( 1 )个。 7.用(8)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 8.长方形相对的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平行四边形相对的边(平行且相等)。 9.在数图形时,有”拼成”两个字只需要数小的,没有拼成两个字大的小的都要数。 10.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差+减数=被减数和-加数=加数被减数-差=减数 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表 11-9=2 11-8=3 11-7=4 11-6=5 11-5=6 11-4=7 11-3=8 11-2=9 12-9=3 12-8=4 12-7=5 12-6=6 12-5=7 12-4=8 12-3=9 13-9=4 13-8=5 13-7=6 13-6=7 13-5=8 13-4=9 14-9=5 14-8=6 14-7=7 14-6=8 14-5=9 15-9=6 15-8=7 15-7=8 15-6=9 16-9=7 16-8=8 16-7=9 17-9=8 17-8=9 18-9=9 1、已知总数和总数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要用减法计算。 例:小红一共要做15朵花,还要做6朵就完成了,小红已经做了几 总数其中的部分 朵花? 列式为:15-6=9(朵) 答:小红已经做了9朵花。

怎样上好一年级早读课

怎样上好一年级早读课 这学期继续教一年级语文,每天早上都有早读,怎么上才能高效又轻松,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孩子们对于听学生领读比听我领读更容易上心。 于是我从以下个方面开始培养小小领读员。 首先,定内容。 学期初,我们语文组就把本学期要求背诵的古诗做成了PPT,配上画面和拼音,直观,特别能吸引孩子。把要求读的拼音练习材料印发下去。结合一年级学生特点,拼音练习材料用实物展台展示,古诗用大屏幕展示出来。 其次,定人员。 班上有几个教师子女,每天比我来的还早。其他孩子没有进校园,他们就坐在了教室,并且无事可干。我就利用课间教他们开班班通机器,教他们如何打开放映PPT。并把这学期需要背诵的全部古诗的PPT发给了他们的妈妈——我的同事。要求孩子在我进教室前领读。而在学习课文后,以一个单元课文为一组,我要求孩子提前预习课文,每天早上把学过的课文读三遍后,把该学的课文每篇再领读五遍。 第三,评价。 刚开始领读,上面孩子领读,下面有一个负责任的女生巡视,发现坐姿端正,读书时声音吐字清楚,发音正确的孩子给予奖励——一朵小红花。得到小红花多的孩子可以根据个数换取奖状、作业本等奖品。以此激发孩子读的积极性。 检测孩子能否专心读书。 第四,其他。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我一直秉承的课堂管理就是先严后松。从学生入校,我一直是以非常严厉的态度对待学生。而对于上台领读的孩子,每次他们读完,或者读得特别流利,有节奏的时候,我会在他们结束领读的时候,默默他的头发,拍拍他们的肩膀,有时甚至忍不住会抱抱他们。大约是我的这种特别亲昵的态度,引起了其他孩子的羡慕,班上有很多孩子在语文课上我提出找人领读的时候特别的积极,争着上台领读。为了给更多孩子机会,在大课间孩子们喝完奶的时候,也会找几个孩子上台领着大家背书。而我则会在班上巡视,聆听,及时发现哪些孩子背错,哪些孩子不会背,再给予单独指导。 总之,早读想要上好,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根据学生的特点及时改变策略,才能让早读高效又轻松。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早读内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早读内容 (北师大版) 第一单元除法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第五单元测量 第六单元 第七单元 第八单元 第九单元统计

第一单元除法 一、概念、定义 1、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把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或每几个分成一份后,还有剩下的数,并且这个剩下的数不够在分,这个剩下的数就叫做余数,这种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2、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商是一位数时,商应写在被除数的个位上面,和被除数的个位数字对齐;除数和几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并且小于被除数,商就是几;余下的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商和余数后面单位名称的写法。商表示每份数时,与被除数的单位名称相同;商表示分成的份数时,与被除数的单位名称不同。余数的单位名称总是与被除数的单位名称相同。 二、口算 7×8= 5×6= 9×2= 3×4= 35-21= 50-48= 73-68= 8×3= 5×9= 47-45= 7×4= 35-32= 30÷5= 42÷6= 40÷8= 35÷5= 48÷6= 64÷8= 81÷9= 36÷4= 34÷5= 27÷6= 50÷9= 17÷5= 13÷4= 26÷8= 27÷3= 50÷7= 19÷2= 74÷9= 三、填空

1、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要比除数()。 2、38个苹果,平均放在6个盘子里,每盘放()个,还剩()个。 3、八月份有31天,共有()个星期零()天。 4、40÷7=?……?,余数是( ). 5、?÷8=4……5,?里应填()。 6、一个数除以3有余数,余数可能是()、()。 四、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7<22 3×()<25 9×()<61 ()×6<43 ()×4<38 ()×8<62 2×()<13 5×()<33 ()×9<42 五、趣味数学 1、有一串珠子,按“一黑二白三红”的顺序串起来,那么第30颗是什么颜色的珠子? 2、今天是星期三,聪明的你算一算,再过30天是星期几? 3、一辆小汽车只能坐5个人,二年级一班38人要到公园看灯展,派几辆车才能将他们一次运走? 4、一根绳子对折,再对折,从中间剪一刀,绳子会分成几段? 第二单元混合运算 一、概念、定义 1、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二年级下册早读课资料

二年级下册早读资料 第一单元除法 1、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商是一位数时,商应写在被除数的个位上面,和被除数的个位数字对齐;除数和几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并且小于被除数,商就是几;余下的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第二单元方向与位置 3、辨认方向 辨认地图上的方向的诀窍在于,先熟记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的位置,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然后想如果在西方和北方的交汇处,即左上方向就是西北;在东方和北方的交汇处,即右上方向就是东北;在西方和南方的交汇处,即左下方向就是西南;在东方和南方的交汇处,即右下方向就是东南。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大数 4、认识计数单位“千”和“万” 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一百。 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5、万以内的数位顺序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6、万以内数的读法。 (1)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 (2)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

(3)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零”。 (4)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7、万以内数的写法。 (1)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写。 (2)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 (3)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8、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1)比较数的大小时,先看这些数分别是几位数。如果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小。 (2)如果位数相同,就比较它们最高位上的数,最高位上数大的那个数就大。(3)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下一位上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第四单元测量 1、认识分米、毫米 10厘米就是1分米。1厘米中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是1毫米。 米用字母m表示,分米用dm表示,厘米用cm表示,毫米用mm表示。2、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米=1000毫米 1厘米=10毫米 3、认识千米 在表示较远的距离时,用“千米”作单位。千米用字母km表示。 4、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1千米=1000米。 5、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一般把物体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线,看物体的另一端对准尺子上的什么刻度,物体的长度就是多少。如果物体的一端不是对准尺子的0刻度线,可以用物体的另一端对准的尺子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所得

一年级数学下册早读1—5单元教学教材

一年级数学下册早读 1—5单元

一年级数学下册背诵清单1—5 杨灵芝 1.(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都是平面图形。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都是立体图形有。2.用(2)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3.至少要用( 2 )个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4.至少要用( 4 )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5.至少要用( 8 )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体。 6.一套七巧板有(7)块,由( 3 )种图形组成,其中三角形有( 5 )个,正方形有( 1 )个,平行四边形有 ( 1 )个。 7.用(8)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 8.长方形相对的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平行四边形相对的边(平行且相等)。 9.在数图形时,有”拼成”两个字只需要数小的,没有拼成两个字大的小的都要数。 10.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差+减数=被减数

和-加数=加数被减数-差=减数 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表 11-9=2 11-8=3 11-7=4 11-6=5 11-5=6 11-4=7 11-3=8 11-2=9 12-9=3 12-8=4 12-7=5 12-6=6 12-5=7 12-4=8 12-3=9 13-9=4 13-8=5 13-7=6 13-6=7 13-5=8 13-4=9 14-9=5 14-8=6 14-7=7 14-6=8 14-5=9 15-9=6 15-8=7 15-7=8 15-6=9 16-9=7 16-8=8 16-7=9 17-9=8 17-8=9 18-9=9 1、已知总数和总数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要用减法计算。例:小红一共要做15朵花,还要做6朵就完成了,小红已经做了几总数其中的部分 朵花? 列式为:15-6=9(朵) 答:小红已经做了9朵花。 2、求谁比谁多多少?或谁比谁少多少?要用减法计算,用大的那 个数减小的那个数。 例1:小明擦了8张桌子,小东擦了11张桌子 (1)小东比小明多擦了几张桌子? 11-8=3(张) 答:小东比小明多擦了3张桌子。 (2)小明比小东少擦几张桌子? 11-8=3(张) 答:小明比小东少擦3张桌子。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基础知识早读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基础知识 第二单元 1、把一些物品分成若干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12÷6=2,表示把(12)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2); 也可以表示(12)里面有(2)个(6);被除数是(12),除数是(6),商是(2);读作:(12除以6等于2)。 3、40÷8=5这个算式中,除数是(8),商是(5),被除数是(40)。第三单元 1、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那能够完全重合, 这样的图形就叫(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2、长方形、正方形、圆形都是(轴对称图形),长方形有(2 )条对称 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3、观光缆车、推拉门、电梯、拉抽屉时,抽屉的运动、国旗升降,国旗的运动都是(平移)现象,电风扇扇叶的运动、开教室门时,门的运动、把瓶子拧紧,瓶盖的运动都是(旋转)现象。 4、平移运动中物体的(形状)、(大小)、(方向)没有改变。 5、旋转运动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不变,但(方向)改变。 6、物体绕着一个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就是(旋转) 第四单元 1、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除数=被除数÷商 2、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3、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 =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4、单价=总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单价×数量=总价 5、0乘任何数都得( 0),0除以任何不等于0的数都得( 0 )。 6、被除数和除数同样多,商是( 1 )。 第五单元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3、在计算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小括号具有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 4、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都用除法计算。 5、70-6×7应该先算(),再算()。 8、20+20÷8应该先算()法,再算()法。

一年级数学下册早读1—5单元

一年级数学下册背诵清单1—5 杨灵芝 1.(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都是平面图形。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都是立体图形有。2.用(2)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3.至少要用( 2 )个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4.至少要用( 4 )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5.至少要用( 8 )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体。 6.一套七巧板有(7)块,由( 3 )种图形组成,其中三角形有( 5 )个,正方形有( 1 )个,平行四边形有( 1 )个。 7.用(8)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 8.长方形相对的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平行四边形相对的边(平行且相等)。 9.在数图形时,有”拼成”两个字只需要数小的,没有拼成两个字大的小的都要数。 10.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差+减数=被减数和-加数=加数被减数-差=减数

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表 11-9=2 11-8=3 11-7=4 11-6=5 11-5=6 11-4=7 11-3=8 11-2=9 12-9=3 12-8=4 12-7=5 12-6=6 12-5=7 12-4=8 12-3=9 13-9=4 13-8=5 13-7=6 13-6=7 13-5=8 13-4=9 14-9=5 14-8=6 14-7=7 14-6=8 14-5=9 15-9=6 15-8=7 15-7=8 15-6=9 16-9=7 16-8=8 16-7=9 17-9=8 17-8=9 18-9=9 1、已知总数和总数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要用减法计算。例:小红一共要做15朵花,还要做6朵就完成了,小红已经做了几总数其中的部分 朵花? 列式为:15-6=9(朵) 答:小红已经做了9朵花。 2、求谁比谁多多少?或谁比谁少多少?要用减法计算,用大的 那个数减小的那个数。 例1:小明擦了8张桌子,小东擦了11张桌子 (1)小东比小明多擦了几张桌子? 11-8=3(张) 答:小东比小明多擦了3张桌子。 (2)小明比小东少擦几张桌子? 11-8=3(张) 答:小明比小东少擦3张桌子。 例2:8比14少(6)。 14-8=6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早读用)

第二单元购物 1、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2、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3、元、角、分的加法计算:元和元相加,角和角相加,分和分相加,满十分进一角,满十角进一元。例如 8角+ 1元5角=2元5角 4、元、角、分的减法计算:元和元相减,角和角相减,分和分相减,单位不同时,要统一单位后计算。 3、计算人民币时,单位名称相同时直接加减;单位名称不相同时,要先进行换算成相同的再计算。 1元=10角 10角=1元 1角=10分 10分=1角 1元=100分 100分=1元 4、人民币比大小,先看元,元谁大,它就大:元相同在看角,角谁大,它就大:角相同再看分,分谁大它就大。 5最后的结果,要满10分进1角,满10角进1元。 6、元加元,角加角,元减元,角减角。(相同单位相加减) 7、单位名称相同时,可以直接计算:单位名称不同时,要先转化相同单位名称,再计算。 8、1元=100分几个100分就是几元。 9、1角=10分几个10分就是几角。

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 3 × 4 = 12 乘数乘号乘数积 读作:3乘4等于12。 1、认识:乘数╳乘数=积 意义: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和。一定要加数相同才能写成乘法形式【例】6+6+6+6,是4个6相加,可以改写成4×6或者6×4 2、加数不同的,先化成相同加数再改写。 8+8+8+8+4+4改成乘法算式:8╳5 或5╳8 或10╳4或 4╳10 【例】5+5+5+4,加数不相同,不能直接改写,如果要改,只能把“5+5+5”的部分改写:5×3+4 3、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如3╳4=12写成加法算式是:3+3+3+3=12或4+4+4=12; 3+3+3+3=12写成乘法算式是:3╳4=12或4╳3=12。 4、在加法算式8+8+8+8+8+8中,相同的加数是8。相同的加数的个数是6,写成乘法算式是6╳8或8╳6

三年级数学下册早读资料

一. 1、两个相同的数相除得1(都不为0); 2、0除以任何不是0 的数得0, 3、0乘以任何数都得0。 4、任何数乘以1都等于这个数。 5、任何数除以1都等于被除数。 6、除数不能为0 7、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二.1.笔算除法: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一位不够看两位。 2. 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3.如果被除数的哪一位除后有余数,就把余数与被除数的下一位合起来继续除,不够商1的就商0。 4、当被除数的最高位大于或等于除数时,被除数是几位数商就是几位数,如:665÷5 被除数最高位是6,6比除数5大,则商是3位数。 当被除数的最高位小于除数时,被除数是几位数,商就比被除数小一位数,比如665÷7 被除数最高位是6,6小于被除数7,则商是2位数。 5、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将商乘以除数,看结果是不是等于被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将商乘以除数,再加上余数,看是不是等于被除数。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

11、运算法则: (1)如果只有加法或乘法其中的一种,可以按任意顺序计算;(2)只含加减法或乘除法,一般按从左至右的顺序计算; (3)加减乘除都有,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4)如果有小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12、把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而中间的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成为对称轴。 13、 1000克=1千克 1000千克=1吨 14、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cm2) 边长为 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dm2) 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米(m2) 15、一个长方形的长扩大到原来的2倍,宽不变,它的面积也扩大到 原来的2倍。 16、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扩大到原来的2倍,它的面积也扩大到原来的4倍。 17、周长相等的正方形,面积也一定相等。 18、周长是4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19、用两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与两 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相等。 一张邮票的面积是16(平方厘米)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早读)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 册(早读)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一、米和厘米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比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比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厘米可以用“cm”表示,米可以用“m”表示。 3、把尺的刻度0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4、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二、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 1.笔算加法: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法,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2、笔算减法: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 三、角的初步认识 1、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2、角的画法:先画一个点,再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就可以画成一个角。

3、一张纸,先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就可以得到4个直角。 4、三角板上的3个角中,有1个是直角。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个角,都是直角。 5、判断直角的方法: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6、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7、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 8、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 9、钝角>直角>锐角 四、乘法的初步认识 1.几个相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乘法表示。用乘法表示更加简捷。 2.相同加数相加写成乘法时,用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或相同加数的个数×相同加数。 如:5+5+5+5 表示: 5 × 4 或 4 × 5 3.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4.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5.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 乘法:乘数×乘数 =积因数×因数=积 加法:加数+加数=和和—加数 = 另一个加数 减法: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

一年级数学早读任务

星期一:数的组成 1、个位上的数字表示“几个一” 十位上的数字表示“几个十” 2、在91中,1在(个)位上,表示1个(一), 9在(十)位上,表示9个(十). 3、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最大的一位数是(9),它们相差(90) 星期二:●摆在不同的数位上就表示(不同)的数。 3个●可以摆出4个数:30、21、12、3.十位加个位和是3 4个●可以摆出5个数:40、31、22、13、4.十位加个位和是4 5个●可以摆出6个数:50、41、32、23、14、5.十位加个位和是5 6个●可以摆出7个数:60、51、42、33、24、15、6.十位加个位和是6 7个●可以摆出8个数:70、61、52、43、34、25、16、7.十位加个位和是7 8个●可以摆出9个数:80、71、62、53、44、35、26、17、8.十位加个位和是8 9个●可以摆出10个数:90、81、72、63、54、45、36、27、18、9.十位加个位和是9 我发现:摆出的数的个数比●的个数(多1个) 星期三:鸡74只鸭32只鹅34只 鸡比鸭(多得多)鸡比鹅(多得多) 鸭比鹅(少一些)鹅比鸭(多一些) 鹅比鸡(少得多)鸭比鸡(少得多)

星期四:2个2个数:2、4、6、8、10、12、14、16、18、20 1、3、5、7、9、11、13、15、17、19 5个5个数:5、10、15、20、25、30、35、40、45、50…… (个位上都是5和0) 10个10个数:10、20、30、40、50、60、70、80、90、100 (个位上都是0) 星期五: (5)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55 (7)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72 (9)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94 (6)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68 (7)个一和(4)个十合起来是47 (3)个一和(9)个十合起来是93 (5)个一和(7)个十合起来是75 (8)个一和(2)个十合起来是28 (按顺序写)29添上1是(3)个十, (3)个十是30 39添上1是(4)个十, (4)个十是40 49添上1是(5)个十, (5)个十是50 59添上1是(6)个十, (6)个十是60 69添上1是(7)个十, (7)个十是70 79添上1是(8)个十, (8)个十是80 89添上1是(9)个十, (9)个十是90 99添上1是(10)个十, (10)个十是100

一年级下数学早读doc资料

一年级下数学早读

一年级下早读单 一单元姓名: 1 、 10个十是一百。100里面有(10)个十。100里面有(100)个一。 2、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3、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4、最小的一位数是1,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5、最小两位数和最大两位数相差(),最大一位数和最大两位数相差(),最大一位数和最小两位数的和是(),最小的一位数与最大的两位数的和是()。 6、 100以内的数: 单数有: 双数有: 整十数有: 像11这样的个位和十位一样的数有( )个,------------------------------------------------------------------------------------- 五个五个的顺着数:5 、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100

五个五个的倒着数:100、95、90、85、80、75、70、65、60、55、50、45、40、35、30、25、20、15、10、5 个位上是5的数有: 十位上是8的数有: 7、 47是一个()位数,最高位上的数是(),表示()个(),7在()位上,表示()个()。47读作()。 8、一个两位数,个位上是3,十位上是5,这个数是(),读作()。 9、 8个一和6个十组成的数是(),这个数读作()。 10、 99十位上的数字是()表示9个(),个位上的数字是()表示()。个位和十位上的9表示的意义(不一样)11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98 95 92 ( ) ( ) 83 ( ) 11 22 33 ( ) ( ) ( ) 77 12、一个一个的数,60前面一个数是(),后面一个数是 ()。 两个两个的数,60前面的数是(),后面的数是()。13、从()到()是一位数;从()到()是两位数;100是()位数 14、如何比较两位数的大小? 比较两位数的大小可以先看( 十)位上的数,( 十 )位上的数大,那么这个数就大;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早读材料

二年级数学上册早读材料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和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认识厘米:认识厘米的长度,1厘米大于有多长,用字母cm表示;量比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用尺子上以厘米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认识米的长度,1米大于有多长,用字母m表示,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尺子以米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厘米和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4、认识线段:线段的特征: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会用尺子量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和米);根据图形数线段的数量;画线段:按给定长度画线段(限整厘米)。 5、解决问题:估测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长度单位(限厘米和米)。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注意个位进一后,在十位计算时不要加掉了。 1、不进位加法; 2、进位加法。 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十位借一作十。注意十位借一后,在十位计算时不要减掉了。 1、不退位减法: 2、退位减法。 两步计算:无括号,一个竖式来计算,有括号,分两步,先算括号再算外,注意进位和退位,别把进退给忘掉。 1、无括号: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2、有括号:括号在后面两个数上。 解决问题: 1、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的数。 通过连贯思考解决连续两问的问题。 第三单元、三角形的初步认识 一、认识角 1、角的特征:一个顶点,两条边(直的) 2、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3、角的画法:(1)、定顶点。(2)、由这一点引一条直线。(3)、画另一条边(直角时,用直角边对准画好的一条边后,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线) 二、角的分类:

二年级数学上册早读

二年级上册数学(早读资料) 一、米和厘米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用米作单位。厘米可以用“cm”表示,米可以用“m”表示。 3.测量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5.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二、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 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 2.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 ①相同数位对齐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②从个位减起 ③如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1。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 当10再减,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7.比直角小或小于直角的角是锐角。 9.钝角>直角>锐角 四、乘法的初步认识 1.几个相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乘法表示。用乘法表示更加简捷。 2.相同加数相加写成乘法时,用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或相同加数的个数×相同加数。 如:5+5+5+5 表示: 5 × 4 或 4 ×5

3.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4.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5.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 加法: 15 + 23 = 38 乘法:2 × 3 = 6加数加号加数和乘数乘号乘数积 减法: 39 - 13 = 26 (因数)(因数) 被减数减数差 6. 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 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 计算时,先算乘法,再算加减, 如: 五、时间的认识 1、钟面上有12个大个格,60个小格,分针又长又细,时针又短又粗。 2、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如: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8,就是8时。 3、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时针走1大格是1时。 4、1时=60分,分针走1圈是60分,也是1时。时针走1大格,分针走1圈;时针走2大格,分针走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