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症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2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ASXLl基因突变的临床意义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患者ASXLl基因突变情况,比较与JAK2V617F、CALR、MPL515W突变患者及突变阴性临床参数的差异。
方法:检测41例PMF患者ASXLlexon12、CALRexon9、MPLexon10和JAK2V617F基因突变。
结果:41例患者总基因突变检出率为87.8%(36/41),ASXL1、CALR、JAK2V617F及MPL基因突变发生率分别为17.1%(7/41)、19.5%(8/41)、56.1%(23/41)及2.4%(1/41);7.3%(3/41)的患者为双基因突变,包括ASXLl/CALR(n=2)、ASXLl/JAK2V617F(n=1)。
与单基因CALR、JAK2V617F、MPL突变相比,ASXLl突变组的患者有较低的血红蛋白(P<0.05),但在中位年龄和外周白细胞计数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ASXLl突变组与突变阴性组相比具有较低的血小板数及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ASXLl基因突变在PMF患者中有较高的检出率,与其他单基因及突变阴性组相比,具有较低的血红蛋白水平。
【关键词】ASXLl;原发性骨髓纤维化;骨髓增殖性肿瘤【中图分类号】R7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04-0046-03Detection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ASXL1 Mutation existance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myelofibrosis neoplasm andWang Yanli,Wang Zheng,Yan Shibin, Xia Jingqing .The Center Hospital of Linyi,Linyi,Shandong 276000,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xistence of ASXLl gene mutations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myelofibrosis(PMF),and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of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betweenPMF patients carrying ASXLl mutations, and patients carrying other solitary gene mutation,and patients without any mutations. Methods The mutations of ASXL1 gene at exon 12, CALRgene at exon 9and MPL gene at exon 10 and JAK2V617F mutations in 41 essential PMF patients were detected Results 87.8%of patients harbored at least one mutation.The incidencesof ASXL1and CALR mutations were17.1%and 19.5%;respectively.The frequencies of JAK2V617Vand MPL mutations were 56.1%and 2.4%,respectively.7.3%of patients had double mutations,including ASXLl and CALR(n=2).ASXLl and JAK2V617F(n=1).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on hemoglobin levels between ASXL1 mutations and other single mutation(P<0.05).however,the difference on leukocyte counts and median age was not pared with negative patients.the presence of ASXL1 mutations was found to be significantly correlative with lower hemoglobin level and platelet counts,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Conclusion.The frequency of concurrent ASXLl mutations is higher in PMF patients.The existence of ASXL1 gene mutation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lower hemoglobin level.【Key words】ASXLl; Primary myelofibrosis;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 MPN)是一组起源于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克隆恶性血液系统疾病。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症状,尤其是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早期症状,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有什么表现?得了原发性骨髓纤维化会怎样?以及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有哪些并发病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常见症状:腹痛、消瘦、乏力、截瘫、蛋白尿、淋巴结肿大*一、症状一、症状PMF起病隐袭、进展缓慢,在确诊前往往有一段很长时间的无症状期,有的长达数年,甚至10余年。
此期可占整个病程的2/3左右,惟一的临床表现是脾大。
有人推算肿大的脾脏每1cm(肋下)约代表1年的病程。
诊断时约20%的患者无任何症状,往往因常规查体或因其他病症检查时发现本病。
PMF有下列几组病理生理改变所致的临床表现。
1、髓外造血绝大多数累及脾脏,常明显肿大,40%的病例以此为首发表现。
1/3~1/2患者脾大不超过脐水平,另2/3~1/2患者脾大达脐下,并向盆腔延伸,向右常超过中线。
脾质地坚硬,可清楚扪及切迹。
脾大可致左上腹牵拉感,压迫胃时出现饱胀感及食纳下降。
并发脾梗死或脾周围炎少见,表现为较剧烈的左上腹痛,甚至左肩痛,脾区压痛明显,可触及摩擦感和闻及摩擦音,并可伴左侧反应性胸膜炎。
少数患者诊断时体检无脾大,但B型超声检查或CT检查时脾已肿大。
肝大占50%~80%,大多为轻至中度肿大,仅20%患者肝大肋下6cm。
但脾切除术后有部分患者肝可进行性增大,超过脐平面,甚至进入盆腔。
淋巴结肿大较少见,10%~20%的病例呈轻度肿大。
髓外造血有时出现较特殊的临床表现:(1)纤维造血性髓外肿瘤(fibrohemopoietic extramedullary tumors):肿瘤由造血组织组成,可伴明显的纤维化。
见于皮肤、黏膜、呼吸道、胃肠道、肾上腺、肾、纵隔和胸腺、乳腺及前列腺。
少数可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
包括颅内或脊髓硬膜外间隙,产生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征象,如头痛、呕吐、视盘水肿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也可发生谵妄、昏迷等意识障碍。
骨髓纤维化护理常规骨髓纤维化(Myelofibrosis,MF)简称髓纤,是一种由于骨髓造血组织中胶原增生,其纤维组织严重地影响造血功能所引起的一种骨髓增生性疾病,原发性髓纤又称“骨髓硬化症”、“原因不明的髓样化生”。
本病具有不同程度的骨髓纤维组织增生,以及主要发生在脾、其次在肝和淋巴结内的髓外造血,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幼粒-幼红细胞性贫血,并有较多的泪滴状红细胞,骨髓穿刺常出现干抽,脾常明显肿大,并具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硬化。
【临床表现】1、脾、肝肿大:脾大是最重要的临床表现,发生率几乎100%。
偶尔病人自己发现左上腹有一肿块或体检时被发现。
有人认为脾大程度与病程有关,脾肋下每1CM代表一年病程。
由于脾大,常感觉腹部饱满或沉重压迫。
脾触之坚实,一般无压痛;但如脾增大太快,可因脾局部梗死而发生局部疼痛,甚至可以听到摩擦音。
2、全身性症状:中晚期病人大多有乏力、体重减轻、怕热、多汗等症状。
食欲一般或减退。
晚期消瘦尤为明显。
3、贫血:早期即有轻度贫血,随血红蛋白下降逐渐加重,晚期面色苍白、疲乏、无力、体力活动后气促、心悸等症状较明显。
4、出血症状:早期血小板计数增高或正常,无出血症状。
晚期血小板减少,皮肤常出现紫癜或瘀斑,可有鼻衄。
5、其他少数病人可有不明确的骨痛。
很少数病人因血尿酸增高而发生继发性痛风性关节炎。
【治疗原则】骨髓纤维化的治疗要根据病情、病程不同而选择。
1、雄性激素:可以加速骨髓中红细胞的成熟及释放,使贫血减轻,一般需3个月以上,常用药物:①康力龙2~4mg/次,每日3次,口服;②达那唑0.2mg/次,每日3次;③丙酸睾丸酮50~100mg/次,每日或隔日1次,肌肉注射。
2、肾上腺皮质激素:可抑制抗原抗体反应,使脾内的红细胞破坏减少或抑制免疫复合物激发的红细胞的免疫性破坏,并可改善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对合并溶血或出血的患者可以应用,一般选用泼尼松40~60mg/日,2~3周后逐渐减量,可使出血症状减轻或输血次数减少。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有什么症状*导读: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指一种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属于骨髓增殖性肿瘤。
患原发性骨髓纤维化会出现以下症状。
根据对临床病例的统计,90%患者会出现脾脏增大,大小的程度各不相同,35%患者会出现巨脾。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指一种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属于骨髓增殖性肿瘤。
患原发性骨髓纤维化会出现以下症状。
根据对临床病例的统计,90%患者会出现脾脏增大,大小的程度各不相同,35%患者会出现巨脾。
约60%患者出现肝脏肿大。
部分患者会出现面色苍白,约占全部患者的60%,皮肤出现瘀点和瘀斑,淋巴结肿大,门静脉高压症等。
1.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患者约四分之一是没有明显症状的,他们大多在常规的体检中发现脾脏增大而就诊。
因此脾脏肿大是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其中一个症状,如果发生脾脏肿大,会引起患者左上腹不适,早报,左上腹左肩疼痛,有的患者会出现腹泻。
2.贫血。
可能会出现无效造血,红细胞发育不良和脾功能亢进等情况。
出现贫血,患者会容易疲劳,身体虚弱,呼吸困难甚至心悸。
3.高代谢状态。
最主要表现为体重减轻、盗汗、低热。
可以出现痛风和尿酸肾结石等。
4.原发骨髓纤维化的髓外造血引起的症状是根据受累的器官而定的,受累的器官不同,出现的症状也会不同,比较常见的症状有消化道出血、脊髓压迫、癫痫发作、血尿、腹水、心包积液、胸腔积液、咯血、呼吸衰竭等。
5.出现门静脉高压是原发骨髓纤维化的一个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此症的出现会引起患者发生腹水、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和肝性脑病。
6.此外,临床上有的患者会出现骨质硬化,引起严重的关节和骨骼疼痛。
7.约一半的原发骨髓纤维化患者出现体液免疫异常,由于免疫的缺陷,容易导致感染的发生,最常见的受感染部位是肺部。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一概述原发性骨髓纤维化(IMF)又称原发性慢性骨髓纤维化。
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异常所致的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
临床特征性表现是脾脏明显增大(多数为巨脾)和各器官的髓外造血;血液学特征表现外周血细胞涂片中出现畸形的红细胞及数量不一的幼稚粒、红细胞;组织病理学显示骨髓纤维组织增生;病程中可和其他骨髓增生性疾病相互转化;晚期出现骨髓衰竭。
发病率估计在0.3~1.5/10万人年。
多见于中老年人,中位发病年龄约在60岁。
男女发病情况基本相当。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IMF的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均还不清楚。
约半数的患者在确诊时都发现存在克隆性异常核型,因此目前认为是多能造血祖细胞发生染色体突变后引起的病变。
这些患者存在JAK2基因突变,突变造成JAK2/STAT5途径的持续激活以及巨核细胞过度表达其下游FKBP51蛋白,这可能是IMF的重要发病机制。
源自成纤维细胞的过量胶原的异常沉积是形成骨髓纤维化的基础。
同时一些细胞生长因子也涉及了骨髓纤维化的发生,如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β转化生长因子(β-T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
少数患者可能与暴露于电离子辐射或化学物质,如甲苯、苯、二氧化钍有关。
三临床表现IMF大多数患者病程进展缓慢。
部分患者在确诊时无任何临床症状,这部分人是因为偶尔发现脾大或血细胞异常到医院就诊而诊断。
1.脾大脾大是IMF最突出的体征,常表现为脾脏在腹部脐以下或者跨过腹部正中线的巨脾。
当巨脾出现脾梗死或者脾周围炎症时可出现左上腹痛。
50%可以伴有肝大或有腹水、上消化道出血、门静脉血栓等。
2.骨髓外造血灶几乎所有器官都可以出现骨髓外造血灶。
具体表现:肝大,占50%~80%;淋巴结肿大较少,占10%~20%;多浆膜腔积液等。
3.其他常见的症状高代谢状态: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等。
肝脾大引起的相关症状:腹胀、腹痛、食欲下降等。
血常规异常表现:乏力、瘀斑、出血点等。
骨髓纤维化(髓纤,骨髓硬化症,慢性特发性骨髓纤维化)什么是骨髓纤维化骨髓纤维化是一种骨髓疾病,也被称为髓纤或骨髓硬化症。
它是一种慢性骨髓疾病,其中骨髓的正常造血功能逐渐受损,被纤维组织替代。
这导致造血干细胞不能正常生长和分化,影响正常的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的产生。
病因骨髓纤维化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
有些情况下,骨髓纤维化可能是由于其他疾病或因素引起的继发性病变,但有时也可以是原发性的。
常见的病因包括:•遗传因素•暴露于有害化学物质或放射线•某些感染•自身免疫疾病症状骨髓纤维化的表现因人而异,但一般包括以下症状:•贫血•出血倾向•淋巴结肿大•脾脏肿大•骨痛•疲劳•立清高(红细胞增多症)这些症状会因个体病情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严重程度也会有所不同。
诊断要诊断骨髓纤维化,通常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包括:•血液检查:检查血液中各种细胞的数量和比例•骨髓穿刺检查:通过从骨髓中抽取样本来检查骨髓内的纤维组织程度•影像学检查:如骨骼X射线、CT扫描或核磁共振成像等医生还可能根据患者的详细病史和临床表现来做出诊断。
治疗骨髓纤维化的治疗旨在减轻症状、管理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包括铁剂、血液生成刺激因子、干细胞移植等•支持疗法:包括输血、抗生素治疗等•症状管理:如镇痛药、抗疲劳药等•骨髓移植:对于某些患者,骨髓移植可能是治疗的选择之一治疗方案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因此应该由医生根据个体化情况制定。
预后骨髓纤维化的预后因个体情况而异。
一些患者可能能够管理疾病并保持较高的生活质量,而另一些患者则可能需要长期治疗和监护。
重要的是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并定期进行复查和监测,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结语骨髓纤维化是一种罕见的骨髓疾病,虽然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但通过积极的治疗管理和支持,许多患者可以找到缓解和改善的机会。
对于患者来说,重要的是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并积极配合治疗,以尽可能减轻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骨髓形态及临床效果观察作者:张壮儒林楚怀杨永怀来源:《中国医药科学》2016年第09期[摘要] 目的探析沙利度胺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骨髓形态及临床效果观察。
方法临床选择2007年8月~2010年5月本院收治的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全部患者均予以羟基脲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沙利度胺疗法,两组均治疗半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脾脏大小、肝脏大小、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计数、白细胞计数等指标变化水平;评估观察组的入院时骨髓象、治疗1年后骨髓象、治疗3年后骨髓象、治疗5年后骨髓象变化。
结果两组治疗后的脾脏大小、肝脏大小、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计数、白细胞计数等指标变化水平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治疗后的脾脏大小、肝脏大小、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计数、白细胞计数等指标变化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 临床观察;沙利度胺;原发性骨髓纤维化;骨髓形态[中图分类号] R55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6)09-131-03[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bservation of thalidomide on treating the bone marrow morphology of primary myelofibrosis.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primary myelofibrosis in clinical from August 2007 to May 2010 in our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3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whole patients received hydroxyurea treatment,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lso received thalidomide therapy.After 6 months' treatment of the two groups,the index change levels of the size of spleen,size of liver, platelet count,hemoglobin count, white blood cell count etc i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among the two groups.In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myelogram changes of on admission, after 1 year's treatment,after 3 years' treatment and after 5 years' treatment were evaluat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in the two groups,the index change levels of the size of spleen,size of liver,platelet count,hemoglobin count,white blood cell count etc all improved,but those index change level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Key words] Clinical observation;Thalidomide;Primary myelofibrosis;Bone marrow morphology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属于骨髓增殖性肿瘤,是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并列[1]。
骨髓纤维化(特发性髓样化生)这是一种慢性的,通常是原发性的疾病。
其特点是骨髓纤维变性,脾肿大,同时有白红系原始细胞增多性贫血,伴有泪珠状红细胞。
病因学和发病机制本病原因不明。
可并发于慢性髓(粒)细胞性白血病(CML),亦可见于15%~30%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病人。
类似于特发性骨髓纤维化的综合征亦曾见于各种癌肿,感染和接触某些毒素以后(表130-5)。
恶性或急性骨髓纤维化(通常是一种变异型)呈迅速进行性恶化的病程,事实上这可能是真正的巨核细胞白血病。
典型的特发性骨髓纤维化的发病高峰在50~70岁,从估计的发病时起算中位存活期为10年。
根据G6PD同工酶和染色体异常的研究,提示本病发生了异常的髓系干细胞的克隆增生。
通过对骨髓移植后的骨髓成纤维细胞的研究分析,已证实骨髓成纤维细胞不是从同一造血细胞系中产生的,因而一般认为本病的主要特点是属于对原发病的反应性表现的一种并发症。
症状和体征疾病早期,病人可无症状。
在常规体检中可能发现脾肿大或血象异常。
随着时间的推移,可出现全身不适,体重减轻以及脾肿大或梗塞所造成的症状。
50%的病人可出现肝肿大。
淋巴结肿大虽可发生,但不典型。
诊断血细胞的改变是不一致的。
通常都有贫血,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重。
红细胞为正常大小,正色素性。
但有轻度的异型红细胞症,网织红细胞增多,以及多染性细胞增多,外周血中可发现有核红细胞。
晚期病人,红细胞严重畸形和呈泪珠状,这些异常表现足以提示本诊断。
白细胞计数通常增加,但极其多变。
在大多数病人可见未成熟粒细胞,原始白细胞的出现未必表明已转变成急性白血病。
血小板数开始阶段也可能增高,正常或降低,但是当疾病进展时往往出现血小板减少。
骨髓穿刺常干抽。
要作骨髓组织活检才能查出纤维化。
由于纤维化不是均匀分布的,如果第一次活检还不能作出诊断,对疑有特发性骨髓纤维化的病人应在不同部位重复作组织活检。
治疗尽管干扰素-α对本病有效,然而尚无一种疗法能使基本病程逆转或得到控制。
骨髓纤维化是什么病?
关于《骨髓纤维化是什么病?》,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骨髓纤维化这个疾病可能是很多朋友并没有听说过的,骨髓纤维化其实就是指骨髓的一些造血细胞被纤维组织替代了,才会造成这个疾病。
大家都知道骨髓细胞是用于造血的,如果出现这个疾病,对造血系统就会有些威胁的存在。
骨髓纤维化是指骨髓造血组织被纤维组织替代,影响造血功能,伴有脾、肝等器官髓外造血的病理状态。
本病发病机制尚未阐明,推测本病的成纤维细胞增殖是反应性和继发性病变并对细胞因子敏感性增高,而造血细胞发生克隆性或肿瘤性增生。
多数发病50-70岁,起病缓慢,早期多无症状或症状不典型;病情进展的主要症状为贫血和脾肿大引起的压迫症状;严重贫血和骨痛为本病晚期表现。
疾病分类
骨髓纤维化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primary myelofibrosis,chronic idiopathic myelofibrosis,CIMF)和继发性骨髓纤维化;按骨髓纤维化病变进展缓急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
原发性髓纤绝大多数为慢性型,临床特点是起病缓慢,脾脏显著肿大,外周血出现幼粒细胞,幼红细胞和泪滴样红细胞,骨髓穿刺呈干抽现象,骨髓涂片示巨核细胞较多,其它造血细胞较少,骨髓活检病理特征为出现成纤维细胞,纤维细胞,网状纤维,胶原纤维和骨质增生而造血细胞相对减少,脾、肝等骨髓外组织有髓外造血现象。
而继发性髓纤则伴有明确疾病,髓外造血的表现和造血功能异常较轻。
骨髓纤维化能活多久?从疾病症状来看,骨髓纤维化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病情,如果危险系数较低的话一般情况下能活15年左右,但是如果病情比较严重的话最多能存活3年左右,最后具体时间要根据患者自身的体质来确定。
专家表示发现病情之后最好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来治疗,效果不错。
★一、骨髓纤维化能活多久骨髓纤维化首先分为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和继发性骨髓纤维化,原发性骨髓纤维化一般低危组的中位生存期15年左右,高危组的中位生存期为3年左右。
但是,具体的情况要根据患者的个人体质和治疗效果而定。
一般积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延长生存期。
继发性骨髓纤维化的具体生存期要根据详细的原发病而定。
★二、骨髓纤维化临床表现多数发病50-70岁,起病缓慢,早期多无症状或症状不典型,约30%患者诊断仅表现有乏力,多汗,消瘦,体重减轻等高代谢表现,或脾肿大引起上腹闷胀感,左上腹疼痛,纳差等,部分患者偶然发现脾肿大;病情进展的主要症状为贫血和脾肿大引起的压迫症状,代谢增高所致低热、出汗、心动过速等表现加重;严重贫血和骨痛为本病晚期表现,严重患者有发热,出血,高尿酸血症,个别患者因耳骨硬化可导致听力减退。
发热多数由感染引起,可有原因不明腹泻。
由于髓外造血引起相应器官的症状,几乎所有患者均有脾肿大,约50%患者就诊时脾大已达盆腔,脾大与脾血流量增加,肝内血流阻力增高及脾髓外造血有关,质多坚硬,表面光滑,无触痛,少数患者无脾肿大。
约30%患者有肝大,多为轻到中度肿大,个别病例可达脐下,质坚而不痛,表面光滑,多为肝脏髓外造血的表现。
约有10%-20%并例合并肝硬化,可能由于肝窦周围血管血栓性阻塞及肝窦内髓外造血所致。
因肝静脉或门静脉血栓形成可导致Budd-Chari综合征,胸骨压痛少见。
无效性红细胞生成可有轻度黄疸,因为淋巴结极少有髓外造血,故肿大不明显。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症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症
本症病因不明,巨脾,幼粒幼红细胞性贫血,出现泪滴形红细胞。
骨髓常干抽,活检证实骨髓纤维组织增生,在脾、肝、淋巴结等部位有髓样化生。
【发病机制】
正常血细胞有的含G6PD同工酶A,有的含同工酶B。
但骨髓纤维化时血细胞只含有一种G6PD同工酶,提示来自一个干细胞克隆。
增生的血细胞释放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刺激原纤维细胞分裂和增殖。
骨髓纤维化是造血细胞克隆性增生的后果,肝、脾、淋巴结内的髓样化生也不是骨髓纤维化的代偿作用,而是本病特有的表现。
【临床表现】
中位发病年龄为60岁,起病隐匿,偶然发现脾大而就诊。
症状包括乏力、体重下降、食欲减退、左上腹疼痛、贫血、巨脾引起的压迫症状以及代谢增高所致的低热、出汗、心动过速等。
少数有骨骼疼痛和出血。
严重贫血和出血为本症的晚期表现。
少数病例可因高尿酸血症并发痛风及肾结石。
也有合并肝硬化,因肝及门静脉血栓形成,而致门静脉高压症。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一)血液
正常细胞贫血,外周血有少量幼红细胞。
成熟红细胞形态大小不一,常发现泪滴形红细胞,有辅助诊断价值。
白细胞数增多或正常,可见中幼及晚幼粒细胞,甚至出现少数原粒及早幼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增高。
血尿酸增高,无Ph染色体。
晚期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二)骨髓
穿刺常呈干抽。
疾病早期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特别是粒系和巨核细胞,但后期显示再生低下。
骨髓活检显示非均一的胶原纤维增生。
(三)脾穿刺
表现类似骨髓穿刺涂片,尤以巨核细胞增多最为明显。
(四)肝穿刺
有髓外造血象,肝窦中有巨核细胞及幼稚细胞增生。
(五)X线检查
部分患者盆骨、脊柱、长骨近端有骨质硬化征象,骨质密度增高,小梁变粗和模糊,并有不规则骨质疏松透亮区。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中老年,巨脾,外周血象有泪滴形红细胞及幼粒幼红细胞性贫血,Ph染色体阴性。
多次骨髓“于抽”。
骨髓活检发现胶原纤维增生,则可诊断。
肝、脾及淋巴结穿刺可发现造血灶,提示髓样化生。
本病必须与各种原因引起的脾大相鉴别。
此外,恶性肿瘤骨髓转移,以及血液系统肿瘤如慢性粒细胞白细胞、淋巴瘤、骨髓瘤等,均有可能引起继发性骨髓纤维组织局部增生,也应与本病鉴别。
【治疗】
1.小剂量反应停和激素治疗反应停50mg/d,泼尼松30mg/d,连用3个月,约60%的患者有脾缩小,血小板增加,白细胞减少的疗效。
2.纠正贫血严重贫血可输红细胞。
司坦唑醇等可加速幼红细胞的成熟及释
放,红细胞生成素也有一定疗效。
3.羟基脲和活性维生素D↓3(骨化三醇,calcitriol)当白细胞和血小板明显增多、有显著脾大而骨髓造血障碍不很明显时,可用小剂量羟基脲口服。
活性维生素D↓3,(骨化三醇,calcitriol)被认为有抑制巨核细胞增殖、诱导髓细胞向单核巨噬细胞转化的作用。
每日0.5~1.0μg口服,个别病例有效。
4.脾切除指征:①脾大引起压迫和(或)脾梗死疼痛难以忍受;②无法控制的溶血;③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但是,脾切除后可使肝迅速增大,肝功能衰竭或血小板增多,有形成血栓的可能,因而应慎重考虑。
5.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根治本病,但相关失败率高。
【预后】
肯定诊断后中位生存期为5年。
近20%的患者最后演变为急性白血病。
死因多为严重贫血、心力衰竭、出血或反复感染。
(谢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