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19课:一周的天气
- 格式:ppt
- 大小:2.04 MB
- 文档页数:37
《19 一周的天气》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方法。
2、知道搞科学必须尊重事实。
(二)过程与方法汇总及分析一周天气的数据整理与分析中获得分析、整理数据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主动、善于与人合作的积极情感。
二、教学重点对一周天气情况的数据整理。
三、教学难点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解读数据。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准备观察天气情况的记录表,各种统计表格的投影片或课件天气预报的录像。
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师:关于天气情况大家已经做了一周的记录了。
你们都记录了那方面的内容?你们是怎样记录的?生将自己的记录进行汇报。
谈话:这样的记录拿给别人看能看明白吗?生:看不明白。
师:怎样将气温、风力、风向、降水、云量、等进行分类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它。
新课讲解:活动一:讨论整理方案。
1、分小组讨论整理资料的方法,师巡视并参与讨论。
利用表格和曲线图等方法进行整理。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整理资料的汇报。
3、同学们都整理的很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我们在整理时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
如整理风向时可采用表格的形式(出示例子)整理气温可采用曲线图的形式(出示例子折线统计图)整理降水量、云量风力等采取图表形式(出示例子条型统计图)4、师提示在整理表时,一定要在上面或下面注明整理的时间和整理人。
便于以后查找和使用。
5、学生整理资料: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得出结论。
活动二:总结一周的天气情况。
大家对一周的天气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分析、讲解。
你们发现一周的天气情况在各方面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
学生总结发言。
我们总结一周的天气情况有什么用呢?学生讨论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
三、自由活动进行天气的记录可以预测后面的天气情况。
但需要长期的艰苦的劳动才能预测出。
同学们先根据自己的记录情况对天气进行预测一下。
学生大胆发言。
四、拓展活动今天我们只是对一周的天气进行了统计。
科学】青岛版(六三制)科学三年级上册期末知识点-复习资料青岛版)青岛版(六三制)科学三年级上册期末知识点-复资料(青岛版)第一单元:动物与环境第1课:动物的四肢1.填空1.猫的爪子很锐利,能够收起来。
2.猫的爪子的作用有:爬树、搏斗、捕食、防御、清理毛发等。
3.猫足中间有肉垫,可以用来:消音、缓冲、防滑、感知、排汗等。
4.青蛙足上有蹼,主要用来游泳。
5.动物的四肢有各自的特点和用处,主要是为了适应环境。
2.简答1.举例说明动物的四肢是如何适应环境的?答:(1)猴子、猩猩的前肢发达,长而粗壮,有利于抓住树枝攀援。
2)青蛙后肢粗壮,有利于跳跃、捕食和逃跑;足上有蹼,有利于游泳。
3)鳄鱼四肢粗短有力,有蹼,有利于陆地爬行,划水游泳。
4)海龟四肢演变成鳍状,便于游泳划水。
5)马的四肢均匀健壮,有利于奔跑。
6)袋鼠的后肢粗壮,跳跃力强,有利于捕食、逃跑。
2.骆驼的脚掌在沙漠行走中的特点是什么?答:骆驼的脚掌扁平宽大,只有两趾,增大了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脚下有又厚又软的肉垫,使骆驼在沙地上行走自如,不易下陷。
第2课:动物的皮肤1.填空1.鱼身体表面的颜色上深下浅是鱼的保护色。
2.动物的皮肤表面覆盖着鳞、毛、甲等。
3.鱼身体表面的鳞片主要作用是保护身体。
4.鱼身体表面的黏液可以减小水的阻力。
5.通过模拟实验来验证哪种颜色的小鱼不容易被发现。
6.在通过模拟实验来验证鱼身体上的黏液的作用时,用来模拟鱼身体的是装水的气,用来模拟鱼身上黏液的是洗洁精。
7.侧线属于鱼皮肤的一部分,多生长在鱼的两侧。
8.变色龙会随着环境改变肤色,融入环境。
9.有些动物皮肤表面覆盖着鳞、毛或甲等。
2.简答1.举例说明你知道的动物皮肤是如何适应环境的?答:(1)鸭子的羽毛防水。
2)河马不能长时间离开水,因为皮肤会干裂。
3)海豚皮肤能减小水的阻力。
4)北极熊体表有厚厚的长毛,这些长毛是中空的,无色透明,能够减少身体热量的散失,抵御寒冷。
2.鱼身体表面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对它的生存有什么作用?答:(1)鱼的身体表面覆盖着鳞片,有保护身体的作用。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认识天气日期:2022年10月15日教案编写者:XXX教学科目:科学年级:小学三年级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认识不同的天气现象。
2. 理解天气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3. 学会描述不同天气现象的特征。
教学重点:1. 认识不同的天气现象。
2. 描述不同天气现象的特征。
教学难点:1. 学会描述不同天气现象的特征。
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1. 介绍不同的天气现象:晴天、阴天、多云、雨天、雪天、风天等。
2. 分析不同天气现象带来的影响。
3. 学生观察和描述不同天气现象的特征。
教学方法:1. 归纳总结:通过图片、实物等教具,让学生观察和感受不同的天气现象。
2. 听说结合: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互动,了解天气现象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
3. 观察实验:设计一些简单的观察实验,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窗外的天气,激发学生对天气的兴趣,并询问学生常见的几种天气现象。
Step 2:新知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介绍不同的天气现象,包括晴天、阴天、多云、雨天、雪天、风天等。
同时,教师讲解每种天气现象的特点和常见表现。
Step 3:讨论与实践(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讨论,分析不同天气现象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例如,晴天适合户外活动,雨天需要带雨具等。
教师安排小组活动,每个小组观察一种天气现象,并描述其特点。
学生可以利用教室窗外的天气、图片等来辅助观察和描述。
Step 4: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讨论的结果,把不同的天气现象和它们的特点进行归纳。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记忆关键词,如“晴天、阴天、多云、雨天、雪天、风天”。
Step 5:小结(5分钟)教师向学生复习已学内容,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的变化。
课堂作业:观察并描述明天的天气现象,用自己的话写一句话表达明天的天气预报。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天气现象,并学会描述其特点。
上册三年级第19课海滨小城生字词理解及造句理解词语浩瀚:(星空、大海)广大,无边无际。
镀上:用电解或其他化学方法使一种金属附着到其他金属或物体表面上,形成薄层。
文中指太阳把机帆船等的表面涂上了金黄色。
理睬:对别人的言语行动表示态度;表示意见(多用于否定式)。
寂寞:孤单冷清。
喧闹:喧哗热闹。
笼罩: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整洁:整齐清洁。
密不透风:形容包围紧密或防卫严密,连风也透不进去。
浩瀚:浩瀚的大海,令人感到自己的渺小。
镀上:我从里到外都镀上了偏执面.理睬:我们不能不去理睬整个世界。
寂寞:没有挫折的人生是寂寞的。
喧闹:闹声喧闹声,一般指杂乱无章或不谐和的声音。
笼罩:夜幕笼罩着大地。
整洁:把教室打整洁了,老师才会满意。
密不透风:整堵墙的爬山虎长得密不透风.2、一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生字组词造句一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生字组词造句青蛙写诗儿童天生就对有着浓厚的兴趣,精彩的文本很容易就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动物世界的奇妙,激发他们今后对动物世界进行自主探究的学习热情。
青蛙写诗这首朗朗上口的小诗,巧妙地将几种标点符号镶嵌其中,这样通过生动。
具体、形象来认识逗号、句号、省略号,极富情趣,很适合孩子们学习语言认识事物。
①生字组词造句下下雨上下这几天一直在下雨。
个一个个别图片上画着一个小女孩。
雨雨点雨水豆大的雨点落下来了。
们你们我们我们都是好朋友。
写写字书写我们一起练习写字。
诗写诗诗歌多优美的诗歌啊!点点头要点爸爸满意地直点头。
要不要要好我不要别人帮忙。
过过来过年我们在一起过年。
给不给交给妈妈交给我一百块钱。
当当心当地过马路一定要当心。
串一串串联妈妈买了一串糖葫芦。
以以为可以我可以跟你一起玩吗?成成为变成我想成为一名教师。
②生字组词下xi(上下、下山、下面)个g(一个、个子、个人)雨yǔ(下雨、雨点、雨水)们men(我们、你们、它们)写xiě(写字、写诗、大写)诗shī(诗人、古诗、诗歌)点diǎn(一点、点开、几点)要yo(不要、主要、要好)过gu(过了、过去、过来)给gěi(送给、交给、给你)当dāng(当作、当今、当地)串chun(一串、串通、肉串)以yǐ(可以、以后、以前)成chng(成为、成立、成家)3、一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生字组词造句一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生字组词造句影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太阳光下有影子,灯光下有影子,皮影戏里也有影子,影子还会调皮的和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
一、教学目标1.了解一周的天气情况;2.根据天气情况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适应能力。
二、教学重点1.听、说、认识一周的天气;2.天气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三、教学难点1.让学生能够根据天气情况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
四、教学准备课件、相应的图片、真实的天气预报。
五、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小明:同学们,今天我早上在家看了一下天气预报,发现这周的天气可是五花八门啊!小花:是啊,这周会有什么样的天气呢?小红:我们能不能先一起来猜猜看?2.呈现问题教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周的天气会是怎样的呢?请举手发言。
学生:……教师:好,我们来看看这周的天气预报。
3.呈现教学目标教师:同学们,这周的天气预报如何?我们能从中了解到什么?学生:……教师:我们今天就来一起学习关于天气的知识,看看天气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影响。
4.学习新知识(1) 复习介词 in、on、at的用法。
教师:同学们,请回忆一下in、on、at的用法。
学生:in + 季节,in + 月份,in + 上午/下午/晚上,on + 年、月、星期几,at + 时间点。
教师:很好。
下面我们来看看如何用in、on、at来表达天气情况。
(2)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讨论天气的表达方式。
教师:请你们看这些图片,先与你身边的同学小组内讨论,看看你会怎样描述这些图片中的天气情况。
学生:……5.学习中心活动(1)指导学生观察一个星期的天气预报。
教师:同学们,我再分发给每个人一份最近一周的青岛天气预报。
请你们看一下,有一分钟时间来观察并记住这周的天气情况。
(2)学生小组内相互交流。
教师:同学们,请你们和你们身边的同桌来看看你们在预报中都看到了些什么天气呢?学生:……6.练习巩固(1)学生小组之间表演天气预报。
教师:同学们,将预报的天气情况告诉你的另一组同学吧。
学生:组内表演。
(2)学生复述天气情况。
教师:同学们请你们各自回到座位上,试着用英语将这些天气情况复述一遍。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案一. 教材分析《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是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天气,了解天气的变化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记录能力,对于天气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天气的变化和特点,学生可能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天气,并通过分析天气数据,让学生了解天气的变化和特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天气,了解天气的变化和特点。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天气,了解天气的变化和特点。
2.难点:让学生能够通过分析天气数据,了解天气的变化和特点。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天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数据分析法:让学生分析天气数据,了解天气的变化和特点。
3.小组合作法: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天气日历的整理。
六. 教学准备1.天气日历:准备一份 weather calendar for students2.天气数据:准备一些天气数据,用于学生分析。
3.投影仪:用于展示天气数据和天气日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a.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天气是怎样变化的吗?b.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经验,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a.教师呈现准备好的天气数据,让学生观察和记录。
b.学生根据天气数据,完成天气日历的整理。
3.操练(10分钟)a.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天气日历的整理。
b.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
4.巩固(10分钟)a.教师提问:你们观察到天气有哪些变化和特点呢?b.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教师给予肯定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