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七年级数学下册 6.2 解一元一次方程(第4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华东师大版
- 格式:doc
- 大小:92.00 KB
- 文档页数:2
学习目标1.掌握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尤其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
2.能运用不等式的三条性质熟练地将不等式变形。
重点:掌握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并熟练地将不等式变形。
难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的正确运用。
一、新知准备与自学:(学生自学教材44—46页并完成填空后互评)时间:10-15分钟1提问:在解一元一次方程时,我们主要是对方程进行变形。
那么方程变形的依据是?▲不等式性质1 如果a>b,那么a+c b+c,a-c b-c。
即: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或同一个,不等号不变;2、提问: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不等号的方向是否也不变呢?将不等式7>4两边都乘以同一数,比较所得的数的大小,用“>”或“<”填空:7×3 4×3 7×1 4×17×2 4×2 7×0 4×07×(-1) 4×(-1)7×(-2) 4×(-2)7×(-3) 4×(-3)从中你发现了什么?▲不等式性质2 如果a>b,并且c>0,那么ac b c.▲不等式性质3 如果a>b,并且c<0,那么ac bc.即: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号不变;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号改变。
二、探究、合作、展示:(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师根据情况点拨)时间:10-15分钟例1、指出下列各题中不等式变形的依据:2.依据:不等式的两边同不等号的方向;(1)由3a>2,得a>3(2)由a+3>0,得a>-3. 依据:不等式的两边同不等号的方向;1.依据:不等式的两边同不等号的方向;(3)由-5a<1,得a>-5(4)由4a>3a+1,得a>1. 依据:不等式的两边同不等号的方向;(5)、不等式y+3>4变形为y>1,这是根据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的两边。
一、新知准备自学:(学生自学教材,独立完成互评)时间:10分钟1、添括号法则是 。
2、求3、6、4的最小公倍数是: 。
3、在方程1153x 的两边都 ,得x= 。
4、解方程:32x -213x =1 分析 :只要把 去掉,就可将方程化为上节课的类型.分母为2和3,最小公倍数是 ,方程两边都乘以 ,则可去 .解:二、探究、发现(学生分组讨论,展示小组结果)时间:20分钟1、解方程:x + 832434212x x --+=.(抽学生展示、互评) 思考(1)如何确定方程两边乘以的数?(2)在去分母时,你认为哪些地方要注意呢? (各小组确定一人说一说思考的结果)注意:方程中含有分母,解方程时,一般宜先去分母,再做其它变形.去分母时应注意:(1)所选的乘数是方程中所有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不应遗漏;(2)用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乘方程的两边时,不要遗漏方程中不含分母的项;(3)去掉分母后,分数线也同时去掉,分子上的多项式要用括号括起来,(4)带分数化为假分数。
2、 列方程去分母后,所得结果对不对?若不对,错在哪里?应怎样改正?(各小组确定一人说一说讨论的结果)(1)由方程16110312=+-+x x ,得:2(2x+1)-10x-1=6 (2)由方程2)73(73=+x ,得:14)73(21=+x (3)由方程1415612=+--x x ,得:1)15(3)12(2=+--x x (4)由方程0859232=+-+x x ,得:8)59()32(4=+-+x x2、指出下列解方程过程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各小组确定一人说一说讨论的结果)(1)1524213-+=-x x (2)246231xx x -=+--解:148515-+=-x x 解:x x x 312222-=+-- 514815+-=-x x 221232++=+-x x x 7x=8 4x=16 78=x 4=x三、知识巩固运用(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诊断)时间:15分钟1、当=a 时,关于x 的方程01214=+-a x 是一元一次方程。
第4课时解一元一次方程(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含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能力目标:能用去括号、移项,化系数为一来解一元一次方程。
情感目标:通过解方程,能体会到“转化”思想在数学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含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利用分配律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口答)解下列方程:(1)-2x=4 (2)-x=-2 (3)4x=-21 (4)21x=42、(演板)解下列方程:(1)-3x+7=7 (2)9x=6x-6(3)8z=4z+1 (4)10y+5=11y-5-2y3、观察上述方程,他们有什么共同点?二、学生自学,解决问题。
自学指导:阅读课本P6 2、解一元一次方程完成下列问题:1、什么样的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2、对于例4的解题方法,运用了什么法则?你是如何理解的?对于本题还有其他的解法吗?三、运用知识,训练技能1、下列方程中,一元一次方程的个数是( ) ①3x+4z=2 ②2x+3=0 ③-31x+53=2.7 ④x 2-2=1A .1 B. 2 C. 3 D. 42、完成课后练习1(演板)3、完成课后练习2、3四、拓展深化,巩固提高1、下列方程的求解过程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指出错误的一步,并加以改正。
(1)2(x-1)=5-x解:2x-2=5-x=2x+x=5+2=3x=7 x=37(2)2(x+3)-5(1-x )=3(x-1)解:2x-5x-3x=-3+5-3-6x=-1 x=612、解下列方程(1)3(x-2)+1=x-(2x-1)(2)2(x-2)-(4x-1)=3(1-x )3、若3x 2m-3+1=7是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求m 的值。
五、畅谈收获,分享成果: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用自己的话总结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六、布置作业:P12 习题. 1板书设计:解一元一次方程(1)1.一元一次方程:练习2.去括号:教学反思:。
会从实际问题中建立不等式的数学模型重点:理解不等式和不等式的解的概念。
难点:会从实际问题中建立不等式的数学模型一、新知准备与自学:(学生自学教材并完成填空后互评)时间:10-15分钟1、请你用上面的有关符号填空(填“>”“<”“≤”“≥”=)①若 a 是正数,则a 0 ;② 若a 是负数,则a 0 ;③若a 是非负数,则a 0; ④若a 是非正数,则a 0;⑤ 2a 0 ; ⑥ a 0 。
2、新知自学:(请同学们阅读课本40-42页,独立完成后,互相对正。
)①不等式的定义:表示 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②不等式的解:能使不等式成立的 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3、在数-3,-2,-1.2,-1,0,1,1.3,2,3,7,22中, 是方程2x-1=3的解;是不等式2x-1<3的解, 不是它的解。
4、不等式x ≥212 的负整数解是 。
三、探究合作、展示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师根据情况点拨)时间:15-20分钟例1、 用不等式表示:⑴ a 与1的和是正数 ; ⑵ x 的2倍与y 的3倍的差是非负数 ;⑶ x 的2倍与1的和大于—1 ⑷ y 与4的和不小于3 .⑸ x 的平方是非负数 ; ⑹ x 的一半小于-1 ;▲注:⑴不等式表示代数式之间的不相等关系,与方程表示相等关系相对应;⑵研究不等关系列不等式的重点是抓关键词,弄清不等关系。
例2、 ⑴当x=2时,不等式x-1<2成立吗?当x=3呢?当x=4呢?⑵、思考:不等式的解有多少个?说说你的理由。
例3:世纪公园的票价是:每人5元,一次购票满30张,每张可少收1元.某班有27名少先队员去世公园进行活动.当领队王小华准备好了零钱到售票处买了27张票时,爱动脑的李敏同纪学喊住了王小华,提议买30张票.但有的同学不明白.明明只有27个人,买30张票,岂不浪费吗?那么,究竟李敏的提议对不对呢?是不是真的浪费呢1、分析上面的问题完成填空:(1)买27张票,每张 元,付款: (元);(2)买30张票,每张 元,付款: (元);比较(1)、(2)则有 > ,可知买 张票比买 张票合算 2、假如:设有x 人要进世纪公园,根据1的分析你能列出下面所付的票款吗?①若x ≥30,按实际人数买x 张票,应该花 (元);②若x <30, 按实际人数买x 张票,应该花 (元);买30张票 花 (元);讨论:针对②至少要有多少人进公园时,买30张票才合算?若买30张票合算,则有120< ,满足上式成立的数值有 (请同学们完成41页表格,求出符合x 的值)结论:至少要有 人进公园时,买30张票才合算。
学习目标:1.会把比较复杂的方程组化简成一般形式的方程组,并能熟练地求解.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题能力.重点、难点:未知数的系数绝对值不等时,怎样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一、新知准备与自学:(学生自学教材并完成填空后互评)时间:5分钟1、方程组⎩⎨⎧-=+=-252132y x y x 中,x 的系数特点是______;方程组⎩⎨⎧=-=+437835y x y x 中,y 的系数特点是_______.这两个方程组用______法解比较方便。
2、解方程组3x -2y =11 ①2x +3y =16 ②解:①×3,得, ③②×2,得, ④把 ③( )④,得, 求得把求得的未知数代入①得二、 探究 合作展示(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根据情况点拨)时间:15-20分钟 问题1 观察方程组⎩⎨⎧=-=+33651643y x y x (1)根据方程组中各未知数系数的特点,能直接用加减法求解吗?(2)若要求未知数x 的系数相同,两个方程应分别作怎样变化?若要求未知数y 的系数互为相反数,又怎么办?(3)求出方程组的解问题2 用加减法解方程组1⎩⎨⎧=-=-525232b a b a . 2 ⎩⎨⎧-=-=+92312y x y x问题3(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根据情况点拨))原方程组的解.(的值;).试求:(写成了相反数,解得乙将一个方程中的;,解得甲解题时看错了)()(组甲、乙两位同学解方程2,1112325311b a y x b y x a by x by ax ⎩⎨⎧-==⎩⎨⎧==⎩⎨⎧=+=-三 、 知识与巩固应用。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师生评正)15-20分钟1 .用加减法解下列方程时,你认为先消哪个未知数较简单,填写消元的过程.(1) 32155423x y x y -=⎧⎨-=⎩ 消元方法_______. (2) 731232m n n m -=⎧⎨+=-⎩ 消元方法_________.3 用加减法解方程组⎩⎨⎧-=+=+92745y x y x )2()1(时,(1)⨯2―(2)得( )(A )13-=x (B )132=-x (C )117-=x (D )173=x4若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ky x ,k y x 95的解也是二元一次方程632=+y x 的解,则k 的值为 (A )43- (B )43(C )34(D )34-5 、 已知()x y x y +-+-+=223320,则x y -=________6、用加减法解方程组(1). 34194x y x y +=⎧⎨-=⎩; ( 2) 23123417x y x y +=⎧⎨+=⎩。
学习目的1.使学生对整章的学习内容做一回顾,系统地把握全章的知识要点和基本技能。
2.通过例题和练习,使学生能较好地运用本章知识和技能解决有关问题。
重点、难点判断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及其应用是教学重点,而灵活运用上述性质解决问题、轴对称图案的设计是教学难点。
一、知识回顾(学生借助教材,独立完成互评)时间:10分钟1、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是。
2、怎样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找出轴对称图形的任一组,连结,画所连线段的,即得到该图形对称轴。
3、轴对称图形对称点的连线与对称轴的关系:轴对称图形对称点的连线被对称轴。
4、线段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具有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
5、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底边的、、顶角的互相重合(即三线),(2)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等于。
6、判断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如果一个三角形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 即:;有两个角是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的是等边三角形。
二、例题解析:(教师讲评并板书过程) 15分钟1、如图,∠MON内有一点P ,PP1、PP2分别被OM、ON垂直平分,P1P2与OM、ON分别交于点A、B. 若P1P2=10厘米,求△PAB的周长。
变式:∠MON内有一点P ,在OM,ON上确定点A,点B,使△PAB的周长最小?说明理由。
(让学生先思考,举手回答)2、在Rt△ABC中,∠C=900,BD平分∠ABC交AC于点D,DE垂直平分线段AB,(1)试找出图中相等的线段,并说明理由。
(教师讲评并板书过程)(2)若DE=1cm,BD=2cm,求AC的长。
3、如图所示,AB=AC,AD=AE,∠BDE=260,求∠CAD的大小三、知识巩固运用(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诊断师根据情况点评)时间:20分钟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1)轴对称图形只有一条对称轴,(2)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一条线段,(3)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两个图形一定能重合,(4)全等的两个图形一定成轴对称,(5)轴对称图形是指一个图形,而轴对称是指两个图形而言。
一、新知准备自学:(学生自学教材,独立完成互评)时间:10分钟
1、去括号法则是 。
2、“移项”要注意 。
3、解下列方程: (1)5x -2=8 (2)5+2x =4x
4、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只含有 个未知数,并且含有 的式子都是 式,未知数的次数是 ,这样的 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5、判断下列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1)4 + x = 7; (2) 3x + 5 = 7-2x ; (3)
2163
y y ; (4)x + y = 10; (5) x + y + z = 6; (6) x 2=3 (7)x 2 - 2x – 3 = 0; (8) x 3
-1 = 0.答: 。
6、解方程2(x -2)-3(4x -1)=9(1-x ).
分析:方程中有括号,设法先去括号.
解:2x - -12x = 9 …………去括号
-10x =9 ………方程两边分别合并同类项
-10x + = 9,……………… 移项
-x =10, ……………………( )
x = -10. ……………………( )
注意:(1)括号前边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 ;
(2)用分配律去括号时,不要 括号内的项;
(3) -x =10,不是方程的解,必须把系数化为1,得x = -10,才是结果.
从上面的解方程可知,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是:(1) ;(2)移项;
(3) ;(4)系数化为 。
二、探究、发现(学生分组讨论,展示小组结果)时间:15分钟
1、如果方程(m -1)x |m| + 2 =0是表示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求m 的值(学生演示诊断)
2、22
4131x x x (学生演示诊断)2、 解方程:3213(21)35x x .(选用)
3、已知23x 是方程333()542
m x x m 的解,求m 的值.(学生演示诊断) 三、知识巩固运用(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诊断)时间:20分钟 1 在解方程:3(1)2(23)
6x x 时,去括号正确的是( )。
A. 3143
6x x B. 33466x x C. 3143
6x x D. 31466x x
2、下列方程中,一元一次方程的有( )个。
(1)2x-3y=6 ②x 2-5x+6=0 ③3(x-2)=1-2x ④
310x
⑤3x-2(6-x) A 、1 B 、2 C 、3 D 、4
3、若代数式124x +与x 25-是互为相反数,则关于a 的方程3(31)6(32)x a x a ++=-+的解为
( ) A.1 B.-1 C. 4 D. 721
-
4、若2a 与1-a 互为相反数,则a=_______________。
5、x =_____时,代数式2(x -1)-3的值等于-9。
6、 当m =_______时,方程54
43x x 的解和方程2(1)2(2)x m m 的解相同。
7、解下列方程:
(1)2(31)4(1)x x
8、若规定一种新运算“△”即m △ n =m+2n ,例如3 △ 5=3+2×5=13, 则4 △ (2x+1)=x 中x 的值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