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疗后食管鳞癌术前CT
- 格式:ppt
- 大小:75.50 KB
- 文档页数:22
EUS联合PET-CT检查对食管癌术前T、N分期诊断的临床价值刘晓妮;贺利霞;蒋洁【摘要】目的探究超声内镜(EUS)联合PET-CT检查对食管癌术前T、N分期诊断的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7月至2018年2月间收治的72例食管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EUS及PET-CT检查,术后经病理确诊,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EUS、PET-CT及两者联合诊断食管癌T、N分期的诊断效能。
结果 EUS诊断食管癌T、N分期的总体正确率为75.00%、80.56%;PET-CT诊断食管癌T、N分期的总体正确率为79.16%、88.88%;两者联合诊断食管癌T、N分期的总体正确率为95.83%、98.61%,诊断准确性大于单一EUS及PETCT诊断,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EUS联合PET-CT检查对食管癌术前T、N分期诊断准确性较好,诊断效能优于单一EUS及PET-CT检查。
【期刊名称】《《中国CT和MRI杂志》》【年(卷),期】2018(16)12【总页数】3页(P78-80)【关键词】超声内镜;PET-CT;食管癌;T、N分期【作者】刘晓妮;贺利霞;蒋洁【作者单位】陕西省榆林市第二医院超声诊断科;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超声医学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7.4食管癌是消化道肿瘤中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临床报道其5年生存率仅15~20%,我国作为食管癌高发地区,其诊断及治疗是临床研究重点内容[1]。
食管癌的预后效果与临床分期息息相关,早期对患者进行准确的术前分期对手术方式及预后评估意义重大[2]。
目前食管癌术前分期常用方法为食管钡餐造影、胸部CT、磁共振扫描(MRI)、PET-CT及超声内镜(EUS)等,各方法均有其优缺点。
CT是食管癌诊断常用手段,食管癌分期诊断价值有限,PET-CT是将PET与CT同机结合,利用组织代谢异常状态诊断肿瘤,临床研究证实对食管癌转移灶诊断特异性高于增强CT[3]。
食管癌治疗前分期方法的应用现状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位于全球肿瘤发病的第8位,肿瘤死亡的第4位。
我国系食管癌高发地区,每年新发病例占全世界总发病例数的50%左右。
早期诊断与治疗对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其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前临床分期是选择最佳治疗方案的前提。
食管癌患者的预后主要因素在于癌肿对食管壁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的范围。
早期食管癌单纯手术治疗5年生存率高,可达90%,而局部晚期食管癌手术治疗预后欠佳,可见正确的术前分期,对估计病情、判断预后、选择治疗方案及手术方式有着重要临床意义。
传统的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和X线检查在估计肿瘤长度、了解病变部位等方面具有一定作用,但是对于食管癌的治疗前分期无明显作用。
如今临床医师可以选择多种检查手段对食管癌患者进行精确的治疗前分期。
食管癌治疗前分期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CT检查、超声内镜检查(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以及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检查(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等。
CT能够发现局部肿瘤浸润深度并且同时提供远处转移信息。
EUS能够很好地区分早期食管癌和中晚期食管癌,与细针穿刺活检术结合使用时,EUS是评估局部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检查方法。
PET能提供功能性信息,是一种有效的食管癌诊断方式,并且可以用于评价食管癌患者对新辅助治疗后的反应。
食管癌治疗前分期的各种检查方法各有优缺点,要想获得准确的术前分期结果,需综合实际检查方法进行判断。
1 CT检查在CT影像学检查图像上,正常食管扩张时食管壁厚约3mm。
食管壁厚度在任何情况下>5mm均可认为异常表现。
食管癌主要的CT影像学表现为食管壁非对称性增厚,但此种表现不是食管癌特异的。
对于判断肿瘤浸润食管壁的准确深度方面,CT检查作用相当有限。
国外Wakelin[1]等通过对比CT检查和EUS在食管癌术前T分期的作用发现,在T分期的准确度判断方面CT较EUS差。
食道癌的检查食道癌确诊要做哪些检查病人在怀疑自己可能患上食道癌的时候,是应该马上到医院做检查,才能明确确诊的。
一般情况下,对于食道癌的诊断需要进行两个方面的检查,第一步是需要进行定性诊断,第二步就是要做一个分期检查。
在临床上常说的定性诊断,其实就是活检。
食道癌病人需要确诊的第一步需要进行活检,就是做胃镜,胃镜是目前检查食道癌的一个比较重要的检查方法之一。
胃镜检查,其实就是一个镜子从嘴里伸入食管,观察食管是否发生病变,如果发现食管内长出肿物,即需取一块活检,就能通过病理学分析,进行初步的病理诊断。
通过定性检测确诊后,则需要进行第二步的分期检查。
因为对于食道癌的治疗,需要区分早中晚期,才能方便主治医生决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一般来讲,食道癌的分期检查首选CT,也就是食管CT扫描检查。
因为人体食管与心脏、器官、血管、脊柱、肺部等多种脏器以及组织相连,健康情况下食管与邻近器官的分界清楚。
但是,一旦食管壁厚度增加,则会导致食管与邻近器官的分期模糊。
在这个时候,使用食管CT扫描检查,可以清晰显示出食管与邻近器官的关系。
不过,病人刚开始就诊的时候,如果病人症状不明显,只是怀疑可能患有食道癌的话,可以先通过食管功能检查,来判断食管是否发生一些病变。
首先,可以做一下食管运动功能试验:1.食管压力测定:主要适用于怀疑有食管运动时常的病人;2.酸清除试验:主要是为了测定食管体部排除酸的蠕动效率。
还可以通过胃食管返流测定来判断食管功能:1.食管的酸灌注试验;2.24小时食管pH监测;3.食管下括约肌测压试验。
对于食道癌的检查,主治医生会根据病人的相关症状,决定比较合适的检查方案,并不需要每一个检查都需要进行一次。
不过,如果病人确诊了食道癌之后,为了确定食道癌有没有发生转移,还需要进行B超检查以及造影,来确定食道癌是否已经发生了转移,以及转移不问的病变情况,才能更好的方便决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食道癌的检查食管癌是原发于食管的癌瘤,主要包括鳞癌、腺癌、未分化小细胞癌、癌肉瘤等。
但在实际诊治中,凡发生于食管胃粘膜交界部的癌如属鳞癌则归入食管癌,如属腺癌则归入贲门癌。
中国食管癌死亡率居世界首位,其次是美洲的波多黎各,还有新加坡、智利。
罗马尼亚死亡率最低。
本文介绍食管癌的诊断要点1临床表现1)进行性咽下困难是本病最典型的症状,表现为进食不顺或困难,一般为经常性,但时轻时重。
至病发侵及食管全周时,则常为进行性吞咽困难,甚至滴水不入。
2)咽下疼痛,进食后出现咽下困难的同时,可有胸骨后灼痛,钝痛,特别在摄入过热或酸性食物后为明显,片刻后自行缓解。
3)食管反流多出现在晚期。
4)消瘦、脱水、恶液质、声哑及食管癌穿孔引起的并发症均为晚期症状。
2实验窒检查(1)x线食管钡餐捡查:食管粘膜紊乱、断裂,局部管腔狭窄或充盈缺损,食管管壁僵直,蠕动消失,或见软组织阴影。
(2)食管脱落细胞学捡查:咽下困难的患者应列为常规检查,对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阳性率可达90%以上。
(3)食管镜捡查及活组织病理证实:食管镜检查总是放在x线钡餐检查和食管脱落细胞学检查之后仍不能定性或定位的时候方才进行。
(4)颈部淋巴结活检阳性。
总之,凡年龄在40岁以上,出现进食后胸后停滞感或咽下困难者,应及时作有关检查。
如果实验室检查三项中任何一项阳性即可明确诊断。
食管癌的检查诊断需按部就班(一)钡餐、拉网均阴性1 无吞咽不适症状,但年龄在40岁以上,来自食管癌高发区或家族史阳性者,每半年复查1次拉网细胞学检查。
2 有吞咽不适症状,并伴有上述高危因素者,每3个月复查拉网1次,并可应用隐血珠检查及吞水音图法(详见后述)。
3 若吞咽不适症状持续或隐血珠、吞水音图阳性,应进行纤维食管镜检查,如仍不能肯定诊断时应紧密观察病情,每1~2个月复查1次。
(二)钡餐阴性,拉网阳性1 行胸部CT或胸片检查,排除上呼吸道的肿瘤。
2 行气钡双重造影,多方位观察食道,注意有无粘膜改变。
食管癌的X线钡餐造影与CT影像诊断效果对比食管癌是指恶性肿瘤发生在食管上皮细胞中的一种疾病,其中九成以上为鳞状细胞癌,且多发生在食管中下段。
食管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多数患者在发病时已进入中晚期,因此对于食管癌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
食管癌的早期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而X线钡餐造影和CT影像是两种常用的诊断方法。
本文将对比食管癌的X线钡餐造影与CT影像诊断效果。
1. 显像时间短:X线钡餐造影是一种实时影像技术,能够实时观察钡剂通过食管的情况,可以及时发现异常。
而CT扫描需要一定的扫描时间,并非实时性影像。
2. 病变范围全面:X线钡餐造影可以直接观察到食管的形态、腔径、粘膜异常、梗阻、狭窄等情况,不仅可以发现病变部位,还可以观察到周围组织和淋巴结的情况。
3. 适应证广泛:X线钡餐造影适应于大多数食管癌患者,无论是初发病例还是复发病例均可应用。
而CT影像对于浅表型或早期食管癌的诊断效果相对较差。
4. 适应症明确:X线钡餐造影可以帮助鉴别食管癌以外的其他疾病,如贲门失迟缓、食管憩室、食管裂孔疝等,对于钡餐检查结果不明确的患者,可以减少漏诊和误诊。
二、CT影像诊断食管癌的优势1. 病变定位准确:CT影像可以对食管癌的位置、大小、浸润范围及脉管侵犯情况进行准确评估,能够帮助医生确定手术方案和术前评估。
2. 显像分辨率高:CT影像具有高分辨率的优势,可以更加清晰地显示食管癌的病理变化,包括血管和淋巴结的情况。
3. 易于与其他影像相结合:CT影像可以与其他分型技术(如造影、MRI等)相结合,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4. 无创检查:CT影像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患者不需要接受钡剂的摄入,避免了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的钡剂过敏反应。
由于食管癌的病程较长,且患者的临床表现不一致,因此单独应用X线钡餐造影或CT 影像可能会漏诊或误诊。
目前临床上常采用X线钡餐造影与CT影像的联合应用进行食管癌的诊断。
首先进行X线钡餐造影,观察食管的形态、腔径、粘膜异常、狭窄、梗阻等情况,确定是否有食管癌的存在。
食管癌的X线钡餐造影与CT影像诊断效果对比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常见于食管中、下段。
早期发现和诊断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至关重要。
而食管癌的X线钡餐造影和CT影像是常用的诊断方法之一。
X线钡餐造影是一种通过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的X线放射性物质检查,可以研究食管形态、功能和病理生理变化。
它是一种低成本、低辐射和广泛可用的检查方法。
在食管癌的诊断中,X线钡餐造影可以显示食管腔的狭窄、僵直,以及与食管癌相关的组织破坏、压迫和侵犯。
它还可以帮助确定食管癌的位置、范围、纵隔淋巴结是否肿大,以及有无转移病灶。
X线钡餐造影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它无法提供关于食管壁的微细结构信息,如黏膜下层浸润、肿瘤的深度侵犯和淋巴结转移的详细情况。
由于X线钡餐造影是二维图像,难以准确评估食管癌的立体形态和周围器官的关系。
X线钡餐造影对于食管癌早期病变的敏感性较低,易漏诊。
相比之下,CT影像具有一些明显的优势。
CT影像可以提供多方位、多角度的立体信息,可以清晰显示食管壁的肿块、狭窄和壁厚变化,以及食管癌的侵犯范围和转移情况。
通过增强扫描,还可以评估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病灶。
CT影像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可以发现微小的食管癌病变,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
CT影像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由于食管和邻近结构的运动问题,CT影像可能存在伪影,影响诊断的准确性。
CT影像的辐射剂量较高,可能对患者产生一定的辐射伤害。
CT影像设备昂贵,且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解读,限制了其广泛的应用。
食管癌的诊断中,X线钡餐造影和CT影像各有优势和局限性。
X线钡餐造影适用于初步筛查和常规检查,特别是对于局部晚期的食管癌。
而CT影像适用于全面评估食管癌的范围、侵犯情况和转移情况。
在实际应用中,结合两种检查方法进行综合分析,能够提高食管癌的诊断准确性,为患者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食道癌要做哪些检查文章目录*一、食道癌要做哪些检查*二、食道癌如何预防*三、食道癌怎么做放射治疗食道癌要做哪些检查1、食道癌要做哪些检查CT检查CT扫描是目前常见的食道癌诊断方式,该方法可以清晰显示食管与邻近纵隔器官的关系,但难以发现早期食道癌。
如果将CT 与X线检查。
结合,有助于食道癌的诊断和分期水平的提高,很容易分析出诱发疾病的病因及其了解到疾病的病情。
X线钡餐检查通过食管X线钡餐检查,可显示钡剂在癌肿点停滞,病变段钡流细窄;食管壁僵硬,蠕动减弱,粘膜纹变粗而紊乱,边缘毛糙;食管腔狭窄而不规则,梗阻上段轻度扩张,并可有溃疡壁龛及弃盈缺损等改变。
这也属于食道癌的诊断项目。
食管镜检查通过食管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肿瘤大小、形态和部位,为临床医生提供治疗的依据,为以后的预后和治疗方法提高了重要的诊断依据,有着重要的意义。
2、食道癌的病因化学病因亚硝胺。
这类化合物及其前体分布很广,可在体内、外形成,致癌性强。
在高发区的膳食、饮水、酸菜、甚至病人的唾液中,测亚硝酸盐含量均远较低发区为高。
生物性病因真菌。
在某些高发区的粮食中、食管癌病人的上消化道中或切除的食管癌标本上,均能分离出多种真菌,其中某些真菌有致癌作用。
有些真菌能促使亚硝胺及其前体的形成,更促进癌肿的发生。
缺乏某些微量元素钼、铁、锌、氟、硒等在粮食、蔬菜、饮水中含量偏低。
3、食道癌如何鉴别诊断早期无咽下困难时,应与食管炎、食管憩室和食管静脉曲张相鉴别。
已有咽下困难时,应与食管良性肿瘤、贲门失弛症和食管良性狭窄相鉴别。
鉴别诊断方法主要依靠吞钡X线食管摄片和纤维食管镜检查。
食道癌如何预防1、保护食管食管是全部饮食通过的器官,食物在食管内成团,有序进入胃内消化。
要细嚼慢咽。
唾液由三种腺体排泄,与食物充沛混合后,能推进消化,水解淀粉或麦芽糖等;稀释、溶解食物,增强味觉;粘蛋白能光滑食物,便于吞咽;中和有毒物质和灭菌。
饥不择食会使食管受损。
不吃过热、过硬和刺激性强的食物。
食管癌的X线钡餐造影与CT影像诊断效果对比食管癌是一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其早期诊断与预后有重要影响。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食管癌诊断方法主要包括X线钡餐造影和CT影像两种。
本文将对这两种诊断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其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
一、X线钡餐造影X线钡餐造影是一种传统的诊断方法,其流程为在患者口腔中注入含有钡的溶液,然后通过X光机观察钡溶液在食管内的流动情况,以此来诊断食管癌。
相比其他诊断方法,X 线钡餐造影具有以下特点:优点:1. 具有一定的实时性,医生可以观察患者的口腔、咽部和食管内部情况。
2. X线钡餐造影过程简单快捷,不需要较高的技术设备和专业技能。
3. 价格相对较低,普通患者易接受。
1. 钡溶液在进入食管后容易引起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给患者带来困扰。
2. 无法获得特异性较高的影像信息,诊断效果较差。
3. X线钡餐造影在对癌前病变如食管炎症、溃疡等的诊断方面有一定的限制。
二、CT影像CT影像是一种较新的诊断方法,能够搭载多种诊断模式,如螺旋CT、增强CT等。
医生可以通过CT影像观察患者的组织器官分布、结构和形态,以此实现对患者身体健康状况的全面评估。
相比X线钡餐造影,CT影像具有以下特点:1. CT影像可通过增强CT模式显示微小的病变,从而实现早期诊断。
2. CT影像可获得高分辨率的影像,有利于医生准确判断肿瘤的位置和大小。
3. CT影像对于食管癌的诊断效果较好,能够明确诊断食管癌的病程和分期。
1. CT设备价格较高,较普通群众难以承受。
2. CT检查需要穿着特殊的服装,且可能涉及对患者注射造影剂,而造影剂乃至使少部分患者引起过敏反应。
综上所述,X线钡餐造影和CT影像都有自身的优点和缺点。
对于患有食管癌的患者,CT影像的诊断效果较好,可以获得清晰的病变位置和分期信息;而对于癌前病变如食管炎症和溃疡等的诊断,目前仍需要借助X线钡餐造影方法。
因此,医生在选择诊断方法时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综合考虑,选取合适的诊断方法以达到更加准确的诊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