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学案新人教版
- 格式:docx
- 大小:21.85 KB
- 文档页数:4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是人教2011课标版(部编)八年级下册(2017年12月第1版)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的第6课。
本课展现了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历程,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文化大革命”和建设成就。
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的情况下,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确定了主要任务,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但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脱离中国实际,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导致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过程中出现严重失误。
“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很短,中国共产党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估计不足,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走了弯路。
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始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许多建设成就,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如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等。
二.学生分析通过近两年的历史学习,八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也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初步具备了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和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生也能对历史作出一定的思考,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中共八大、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培养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了解“文化大革命”,认识“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提高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知道这一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体会英雄模范人物的艰苦创业精神与建设成就之间的关系,提高理解历史的能力,以及表达、交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文字资料、列表整理等方式,学会从不同类型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通过分析、综合、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历史概念,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总结归纳这一时期的主要建设成就,学会归纳问题的方法。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的第六课,主要讲述我国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
本课内容涉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背景、主要成就和经验教训,旨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过程,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新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但是,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和取得的成就,以及其中的艰辛和曲折,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理解和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背景、主要成就和经验教训,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背景、主要成就和经验教训。
2.难点: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教材和资料,自主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背景和主要成就。
2.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过程和经验教训。
3.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人物和事件,让学生分析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
4.情感教育:通过讲述感人至深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第六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2.资料:与本课相关的历史事件、人物事迹的资料。
3.课件:制作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回顾新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过程,为学生学习本课奠定基础。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听课记录一、导入(1.1)1、教师行为:教师简要介绍《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这一单元的主题,说明其在当代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提问学生:“你们认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在你们的理解中,社会主义制度是如何在中国建立的?”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的意义和过程。
2、学生活动:聆听教师的介绍,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产生兴趣。
思考并回答教师关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问题,分享自己的理解。
思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之间的关系,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3、过程点评:导入环节通过介绍单元主题和提出问题,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过程(1.2)1、讲解课文:教师详细讲解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的内容,包括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过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引导学生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意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的过程。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之间的异同点。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汇报讨论成果。
3、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具体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如“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让学生从中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
4、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主义建设中继续探索和创新,以实现更加公正、和谐的社会。
分享相关的历史故事或现实案例,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的理解。
5、学生活动:认真聆听教师的讲解,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主义建设中继续探索和创新,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6、过程点评: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通过讲解、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环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的意义和过程。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 在探索中曲折前进1.中共八大(1)召开: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内容: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结果: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2.探索中的失误(1)表现:1958 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接着,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原因: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
(3)结果: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3.调整: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
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
知识点2 “文化大革命”4.原因: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为此,他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5.时间:1966年夏至1976年10月。
6.动乱表现(1)陈伯达、江青、康生、张春桥等人组成的中央文革小组,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实际指挥部。
他们趁机煽动“打倒一切,全面内战”,许多地方出现造反派组织打、砸、抢事件,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
(2)一些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大批各级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批判和揪斗,民主与法制受到践踏,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
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迫害,成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
7.抵制与抗争(1)老一辈革命家对江青等人的倒行逆施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但遭到了压制和打击。
(2)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周恩来和许多干部坚持党和国家的日常工作,尽量减少“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损失。
(3)毛泽东、周恩来机智地粉碎了林彪反革命集团的阴谋。
8.结束: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采取断然措施,将“四人帮”隔离审查,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
9.影响:“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知识点3 建设成就10.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时间:1956—1966年。
(2)成就①工业方面:工业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大大提高,建成一大批大中型项目。
如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
到1965年,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
工业布局有了明显改善,原有的沿海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广大内地也新建了不同规模的现代工业。
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
②交通方面: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
③生物工程方面: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这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④其他方面:水利建设取得很大成绩,国防尖端技术取得了巨大进展。
(3)影响: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4)模范人物:大庆石油工人“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11.“文化大革命”期间(1)1967年6月,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2)1970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3)1973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课堂基础达标知识点1 在探索中曲折前进1.三大改造完成以后,为解决中国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应该怎样建设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召开了(C)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C.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2.右图宣传画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是(A)A.“大跃进”时期B.三大改造时期C.解放战争时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知识点2 “文化大革命”3.“在世界经济蓬勃发展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却把大量的精力浪费在内乱上,搞自我封闭。
”这里的“内乱”是指(D) A.三大改造B.“大跃进”C.人民公社化运动D.“文化大革命”4.下图“入场证”见证了(D)A.抗美援朝战争爆发B.三大改造基本完成C.“大跃进”运动开展的情况D.“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5.下列材料有3处知识性错误,请找出并改正。
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强调“以经济建设为纲”,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周恩来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到残酷迫害,成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
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采取断然措施,一举粉碎了林彪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1)错误:经济建设改正:阶级斗争(2)错误:周恩来改正:刘少奇(3)错误:林彪改正:江青知识点3 建设成就6.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国有些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
下列哪一项不是这一时期创立的(B) A.电子工业 B.钢铁工业C.航天工业D.原子能工业7.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被称为“党的好干部”的县委书记是(C) A.王进喜 B.邓稼先 C.焦裕禄 D.雷锋课后巩固提升1.下图展现的场景是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致开幕词。
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有(A)A.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B.作出了三大改造的决定C.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D.宣布开展“大跃进”运动2.以下图片反映的历史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分析图片,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有(D)①经济高速发展②人民生活困难③自然环境受到破坏④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下图反映的是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发展状况,出现图中C点到D点变化的主要原因是(D)A.生产工具的改进B.苏联对中国的援助C.“左”的错误完全消失D.党和政府对国民经济的调整【解析】观察图表可知,从C点到D点农业逐渐恢复和发展。
联系史实可知,1961年初,党和政府对国民经济开始实施调整,使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
4.我国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既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出现了一些严重失误。
其中,严重的失误有(C)①土地改革②三大改造③“大跃进”运动④人民公社化运动⑤“文化大革命”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④⑤5.邓小平曾经很沉痛地说:“中国60年代初期同世界上有差距,但不太大。
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这十一二年,我们同世界的差距拉得太大了。
”造成差距拉大的最重要原因是(D) A.帝国主义的封锁B.“大跃进”的影响C.人民公社化的影响D.“文化大革命”的破坏6.雷锋、焦裕禄、王进喜的先进事迹共同体现的,需要我们发扬光大的时代精神是(C)A.解放思想,改革创新B.保家卫国,革命英雄主义C.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D.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7.党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既有辉煌成就和成功经验,也有严重失误和沉痛教训。
让我们结合一名与共和国同龄的张建国老人的四则日记,走进这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中共八大绘蓝图】日记一在我7岁那年,作为党员的爸爸去北京参加了一个会议,回来时说:“这个会议开得好,为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描绘出了宏伟蓝图。
”(1)结合日记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共八大的召开有何意义。
中共八大指出了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在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指明了方向,是个良好的开端。
【激情岁月酿失误】日记二我对于9岁这一年格外难忘,村里先是出现了一些稀奇古怪的宣传画。
没过多久村里又把我家煮饭的铁锅都拿去炼钢了,说是实行人民公社,吃饭都不要钱了……(2)日记二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在经济建设中出现了什么失误?给我们什么启示?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启示:经济建设要符合客观规律,要符合本国国情。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日记三在我17岁那年我加入红卫兵,开始“破四旧”,写大字报,打倒“资产阶级当权派”……(3)结合日记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文化大革命”带来的危害。
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科学文化、教育事业被严重摧残,社会生产大幅度下降,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拉大了。
【艰苦创业铸辉煌】日记四在我成长过程中有很多英雄模范人物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像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等,他们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4)结合日记四和所学知识,列举中共八大后的十年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哪些显著成就?工业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大大提高;实现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我国首先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任举两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