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离皮瓣移植术后血管危象的早期观察及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190.66 KB
- 文档页数:2
皮瓣移植修复口腔癌根治术后血管危象抢救的护理配合【摘要】口腔癌根治术后的血管危象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可能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和康复进程。
本文旨在探讨皮瓣移植修复口腔癌根治术后血管危象抢救的护理配合。
文章从血管危象的危害、抢救的重要性、护理配合措施、注意事项和实施步骤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
护理配合在抢救血管危象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需要细致入微地配合医护团队进行。
结论部分强调了护理配合在血管危象抢救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建议,以期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通过本文的研究与探讨,可以为口腔癌根治术后血管危象的抢救提供一定的指导与借鉴。
【关键词】口腔癌、皮瓣移植、血管危象、抢救、护理、配合、危害、注意事项、实施步骤、重要性、研究、改进、结论、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口腔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等。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皮瓣移植修复成为口腔癌根治术后的重要治疗手段。
皮瓣移植手术后可能会发生血管危象,严重影响手术效果和患者康复。
抢救血管危象并进行有效的护理配合显得尤为重要。
血管危象是指在手术或术后出现的血管狭窄或闭塞等临床情况,可能导致皮瓣移植物坏死、感染等严重后果。
一旦发生血管危象,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将对患者的康复和生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抢救血管危象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本文旨在探讨皮瓣移植修复口腔癌根治术后血管危象抢救的护理配合措施,希望通过对相关内容的深入研究和讨论,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提高对口腔癌患者的护理水平,促进患者的康复与治疗效果。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皮瓣移植修复口腔癌根治术后血管危象抢救的护理配合方法,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患者生存率。
通过深入了解血管危象的危害和抢救的重要性,以及护理配合措施和注意事项,我们可以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更全面的指导,确保抢救行动的顺利开展和患者的安全。
本研究旨在总结护理配合的重要性,提出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建议,并对护理配合的实施步骤进行详细描述,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更为完善的支持和指导。
手部皮瓣转移修复术后血管危象的早期观察及护理分析摘要:目的早期观察手部皮瓣转移修复术后血管危象,并了解应用护理措施后的效果。
方法调查选择对象主要为54名患者,均在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我院接受手部皮瓣转移修复术治疗,并了解应用护理对策前后的效果。
结果患者应用临床护理对策后能够显著提升护理效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早期观察患者手部皮瓣转移修复术后血管危象,并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能够具备减少术后血管危象发生概率、维护患者生活质量、加速患者康复等诸多优势,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手部皮瓣转移修复术;术后;血管危象;护理手部皮肤极有可能因为烧伤、皮肤撕脱伤、电击伤等问题而发生缺损,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导致深层组织肌腱、神经、血管的损伤[1]。
目前,主要以手部皮瓣转移修复术治疗为主,但是,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患者极有可能在术后出现血管危象的问题[2]。
因此,必须要在患者术后早期观察并且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从而监测皮瓣血,并且降低血管危象的发生概率。
基于此,本文将重点围绕早期观察手部皮瓣转移修复术后血管危象,并采取护理措施后取得的效果做出细致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之间接受手部皮瓣转移修复术治疗的54名患者。
男性26名,女性28名,年龄25-41岁,平均年龄(16.97±4.29)岁。
纳入标准为知情、签署同意书、符合诊断标准;排除标准为:合并其他器官疾病、处于妊娠期或有精神障碍。
1.2方法1.2.1早期观察第一,皮瓣温度。
判断患者毛细血管床内血液循环是否良好的关键指标便是皮肤温度,同侧肢体相比,皮瓣皮温通常要低2℃,在结束手术时,患者皮温普遍较低,在2-3个小时内可以回复正常。
健侧组织与皮瓣的皮温差应该在2±0.5℃,0℃中代表静脉、动脉的吻合口通畅,皮瓣血运循环状态良好。
如果皮温相差交叉,在24-48小时内相差超过3℃,证明是由于静脉栓塞造成,需要及时通知主治医师并配合处理。
游离组织瓣移植并发血管危象的原因探讨及护理作者单位:226001 江苏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通讯作者:黄春霞目的探讨游离皮瓣修复创面手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的原因以及采取的预防护理措施。
方法术后密切观察皮瓣色泽、温度、毛细血管反应及饱满度,病房室温保持23 ℃~25 ℃,保证环境清洁、舒适、禁烟,做好充分的临床及心理护理等措施。
结果120例游离组织瓣,成活119例,成活率99%。
结论排除伤情及手术质量,良好的术后护理以及及时发现并处理血管危象是游离组织瓣存活的关键。
标签:游离组织瓣移植;血管危象;护理血管危象作为游离组织瓣移植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果血管危象持久性的存在将直接威胁到游离组织瓣的存活。
血管危象多数会发生在术后72 h 之内,其中尤以术后24 h内多见。
手术后密切观察、及早发现、及时正确的处理是预防和解除血管危象的重要措施。
笔者所在科室自2007年3月~2009年3月,为肢体软组织缺损及手指缺损的患者施行了包括游离皮瓣、复合组织瓣及足趾再造手术,术后通过仔细地观察、及时正确的处理,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率下降至1%,现将有关护理及观察重点总结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20例,男88例,女32例。
年龄18~62岁,平均41岁。
其中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修复56例,足趾移植再造手指6例。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28例,游离足背皮瓣18例(包括带肌腱的复合组织瓣、双叶皮瓣等),游离足趾再造12例(包括游离第一、二足趾、拇甲瓣、拇趾趾腹皮瓣、带趾骨的复合组织瓣等),成功119例,成活率99%。
2 护理方法2.1 术前护理2.1.1 心理护理手外伤后造成的局部缺损和肢体残缺,不仅在外观上造成了缺陷,而且在患者的心理上造成了重大的创伤,影响到了日常的工作与生活[1]。
患者及家属迫切希望重建手功能的愿望强烈,但对术后手功能的恢复,手术所造成的创伤以及手术风险的顾虑或多或少影响着患者的心理。
部分患者对手术后外观和功能的期望值过高。
游离穿支皮瓣移植术后血管危象的观察及护理【摘要】目的总结游离穿支皮瓣移植术后血管危象的观察及护理措施,提高皮瓣成活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游离穿支皮瓣移植术后发生血管危象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患者皮瓣全部成活,随访1~2年皮瓣外观及功能良好。
结论加强游离穿支皮瓣移植术后血管危象的早期观察及护理,可提高皮瓣成活率,降低手术风险。
【关键词】游离穿支皮瓣;血管危象;观察;护理穿支皮瓣的出现,大大减轻了皮瓣切取对供区功能的影响和畸形发生,提高了修复效果,使皮瓣移植走向了“自由王国”,实现了皮瓣由“粗制”向“精制”的转变[1]。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游离穿支皮瓣移植修复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已广泛用于临床。
由于穿支皮瓣血管细,解剖困难,容易发生血管危象导致皮瓣坏死。
早期发现血管危象,及时采取护理和治疗措施,可提高皮瓣成活率,减少皮瓣坏死,广东东莞塘厦医院对15例游离穿支皮瓣移植术后发生血管危象患者给予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穿支皮瓣移植术后发生血管危象患者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28~49岁,平均年龄32.5岁。
皮瓣类型: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3例,腓动脉穿支皮瓣3例,尺动脉穿支皮瓣5例,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4例。
血管危象类型:动脉危象10例,静脉危象5例,经手术探查解除血管危象4例,其余11例作者早期发现,及时采用各种处理措施,解除血管危象。
结果皮瓣全部成活。
2 术后护理2. 1 皮瓣血运的观察观察皮瓣有无动、静脉血危象发生是术后护理的重点,尤其是术后48 h内,通过看、摸、触、测4种方法观察移植皮瓣的皮色、皮温、张力和毛细血管充盈反应情况来判断皮瓣血运[2]。
2. 1. 1 皮瓣颜色的观察观察皮瓣颜色变化时要避免干扰因素,在自然光线下观察皮瓣颜色,在正常皮瓣色泽红润,皮瓣色泽红润表明血运良好;皮瓣颜色变淡或苍白,应怀疑动脉发生痉挛或栓塞;皮瓣颜色青紫或暗红表示静脉回流受阻。
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术后血管危象的观察及护理探讨摘要】目的:探讨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术后血管危象的观察及处置,探讨如何完善该类病人的术后护理规范。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1例行穿支皮瓣游离移植病例病人的术后护理及发生血管危象病例的处置方法,分析发生危象的原因及处置措施。
结果:术后仍有21例出现血管危象,经相关处理后皮瓣全部成活;经随访1-2年后显示,患者皮瓣外观及功能均良好。
结论: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术后加强护理干预可降低血管危象发生率;术后严密观察、早期发现、及时处置对降低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术后坏死至关重要。
【关键词】穿支皮瓣;血管危象;皮瓣成活相较于传统肌皮瓣、轴型皮瓣而言,穿支皮瓣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皮瓣切取对于供区功能以及外观所造成的影响,提高了修复效果,已逐渐成为创面在修复缺损组织时的首选方法。
然而,由于穿支皮瓣血管的管腔较为细小,更容易出现血管危象[1]。
因此,强化围手术期护理,早期发现血管危象,及时采取有效、合理的处置措施,对挽救皮瓣坏死,提示穿支皮瓣治疗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主要探讨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术后的观察及护理措施,具体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我院2015.06-2019.06行穿支皮瓣游离移植病例121例病人进行术后护理及处置经过进行分析。
移植术后出现血管危象患者共有21例,男性12例,女性9例,年龄范围在27-37.5岁内。
血管危象类型:动脉危象15例,静脉危象6例。
2.术后护理、危象及处置2.1术后护理及观察所有病例术后都置于安静、保暖、无烟的环境中。
病人采取舒适的平卧或半卧体位,避免皮瓣受压,尤其蒂部。
利用止痛泵、口服或肌注止痛药物进行镇痛处置,以达到围手术期的无痛管理,常规给予“三抗”处置,并应用润肠通便及物理方法保持消化道通常,避免便秘发生。
术后14天内,密切观察皮瓣颜色、张力、温度、充盈等指标,并注意患者舒适度、情绪、心理、食欲等主观感受变化;在手术过后,应调整患者体位处于平卧位,让肢体处在功能位,略微抬高患肢,高于患者心脏水平即可,促进患者静脉血液得到回流,从而降低组织出现水肿现象。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年第19卷第48期 243投稿邮箱:sjzxyx88@手部皮瓣转移修复术后血管危象的早期观察及护理分析孙莹莹,尹亚奇,方植(吉林省通化市中心医院,吉林 通化)摘要:目的 对手部皮瓣转移修复术后血管危象的进行观察,探讨其护理措施。
方法 选择我院行手部皮瓣转移修复手术病人,进行术后观察、心理护理、功能锻炼,并对血管危象进行护理,探讨其护理疗效。
结果 患者术后发生血管危象15例,经及时对症处理,10例成活,术后随访1年皮瓣外观及功能良好。
结论 对手部皮瓣转移修复术病人进行个性化护理,能够明显减轻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提升预后疗效,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手部皮瓣转移修复术;个性化护理;血管危象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48.166本文引用格式:孙莹莹,尹亚奇,方植.手部皮瓣转移修复术后血管危象的早期观察及护理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48):243-244.0 引言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皮瓣及复合组织瓣的移植手术已广泛应用于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血管危象指皮瓣移植术后因吻合的动静脉循环障碍所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包括动脉、静脉危象,好发于术后72h 内。
有必要对此类手术病人进行手术全程的护理干预,从而减少手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提升皮瓣成活率,减少皮瓣坏死[1]。
而在这过程中,监测皮瓣血运情况对于避免危象的出现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次试验选择2018年全年来我院手部皮肤缺损行皮瓣移植术的40例病人进行预见性监测护理,疗效显著,详细内容如下。
1 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18年全年收治的40例进行手部皮瓣转移修复手术的病人,其中包括31例男,9例女;年龄在30~60岁。
全部病人中。
进行局部皮瓣,腹部、胸部带蒂皮瓣,食指背侧岛状皮瓣,指动脉岛状皮瓣等皮瓣移植修复术,并对其进行手术全程的护理,具体如下。
游离皮瓣移植术后血管危象的治疗体会引言游离皮瓣移植术是修复大面积组织缺损的重要手段,但术后血管危象是其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皮瓣的存活率。
本文旨在分享在处理游离皮瓣移植术后血管危象的临床治疗体会。
血管危象的定义和分类定义:血管危象是指游离皮瓣移植术后血管发生痉挛、栓塞或血流不足,导致皮瓣缺血的病理状态。
分类:根据血流障碍的程度和性质,血管危象可分为动脉危象、静脉危象和混合危象。
血管危象的诊断临床表现:皮瓣颜色改变、温度下降、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等。
多普勒超声:评估皮瓣血流情况,确定血管危象的类型。
术中观察:直接观察皮瓣的血管吻合口,评估血流情况。
血管危象的治疗原则及时性:一旦发现血管危象,应立即采取措施,防止皮瓣坏死。
个体化:根据血管危象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综合治疗:结合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多种手段。
血管危象的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血管扩张剂:使用罂粟碱等药物,缓解血管痉挛。
抗凝药物:使用肝素等药物,预防血栓形成。
抗炎药物:使用激素类药物,减轻炎症反应。
2. 物理治疗局部热敷:提高皮瓣温度,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电刺激:通过电刺激促进血管扩张,改善血流。
负压治疗:通过负压吸引,减轻皮瓣水肿。
3. 手术治疗探查术:对疑似血管危象的皮瓣进行手术探查,明确诊断。
血管修复:对吻合口狭窄或栓塞的血管进行修复或重建。
皮瓣修剪:对部分坏死的皮瓣进行修剪,减轻负担。
治疗体会早期识别:血管危象的早期识别对治疗至关重要,可以显著提高皮瓣存活率。
多学科协作:血管外科、整形外科、麻醉科等多学科团队的协作,有助于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个体化治疗:每个患者的血管危象情况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预防措施:术前评估、术中精细操作和术后密切监测,有助于预防血管危象的发生。
结语游离皮瓣移植术后血管危象的治疗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关键在于早期识别、及时干预和个体化治疗。
通过多学科团队的协作和精细化管理,可以显著提高皮瓣的存活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手部皮瓣转移修复术后血管危象的早期观察及护理方法研究摘要:目的讨论于手部皮瓣转移修复术后,实行早期观察及护理干预的效果,将此作为参考依据。
方法把在2019年3月到2020年4月之间,40例进院诊疗行手部皮瓣转移修复术的患者,作为实验患者。
将其所有人员,划分成对照组、研究组(依照随机单盲法)。
此次研究中,对照组人员,对其实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人员,对其实行早期观察及对症护理干预,其试验数据,进行比对与统计、分析。
结果研究组在实行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如上数据,可以总结出,在行手部皮瓣转移修复术的患者的护理中,实行早期观察及对症护理干预,其临床效果更好,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更加适合被推广、应用。
关键词:手部皮瓣转移修复术;血管危象;早期观察;护理近几年,伴随显微外科技术的快速发展,临床上多种皮瓣及复合组织瓣的移植手术,逐渐广泛应用到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当中[1]。
而血管危象主要指的是患者在皮瓣移植术之后,由于吻合的动静脉循环障碍所引发的相关的生理病理的改变,主要有静脉危象、动脉危象,多发生于患者手术后的72小时之间,为此需要及时对患者展开相应的护理干预,确保有效提升其皮瓣成活率,进一步减少皮瓣出现坏死的情况[2]。
所以,此次研究探行手部皮瓣转移修复术的护理措施,选用早期观察及对症护理干预,对比其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把在2019年3月到2020年4月之间,40例进院诊疗行手部皮瓣转移修复术的患者,作为实验患者。
将其所有人员,划分成对照组、研究组(依照随机单盲法)。
对照组实验患者:20例,其年龄:31岁-60岁,均值为:(48.64±6.59)岁,10例为女患者,10例为男患者。
研究组实验患者:20例,其年龄:30岁-62岁,其均值:(47.58±6.34)岁,9例为女患者,11例为男患者。
游离皮瓣移植术后血管危象的早期观察及护理摘要】目的:探究游离皮瓣移植术后血管危象的早期观察及护理措施。
方法:选择某院收治的58例游离皮瓣移植术后发生血管危象患者,根据随机抽取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性的观察和护理,给予观察组早期的观察和护理。
结果:观察组的早期观察方法较常规性观察效果突出。
观察组总满意例数为28例,占比96.55%;对照组总满意例数为17例,占比58.62%。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总有效例数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游离皮瓣移植手血管危象,进行早期观察和护理,具有一定的效果,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中。
【关键词】游离皮瓣移植术;血管危象;早期观察【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6-0304-02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与医疗卫生事业的迅猛发展,在现代化医疗临床中,游离皮瓣移植手术逐渐被广泛应用于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手术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1]。
当前游离皮瓣移植手术后容易出现血管危象的现象,由此致使移植后的皮瓣缺血、缺氧甚至是坏死,对人的身体具有一定的危害。
本文为了研究早期观察和护理对游离皮瓣移植术后的影响,选择58例患者进行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某院于2013年4月~2015年4月之间收治的58例游离皮瓣移植术后发生血管危象患者,年龄在12~53岁,平均年龄为(37.7±12.1)岁,病程为3~10个月,平均病程为(2.2±7.9)月。
根据随机抽取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游离皮瓣移植后发生血管危象,其中单纯动脉危象的患者为23例,单纯静脉危象的患者25例,其中动、静脉均出现危象的患者为10例,所有患者均在手术后15天出院。
两组患者在在年龄和病情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1.2.1给予对照组常规性的观察和护理,在游离皮瓣移植手术后进行正常观察,并及时记录病情,对游离皮瓣移植手术后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了解患者的需要,对患者病房进行及时的通风,保证空气的清新。
游离皮瓣移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研究进展摘要: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发生转变,这也导致当前各种意外事件的发生几率不断增加,严重的威胁到了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
针对一些意外事件,游离皮瓣移植术是最为常见的治疗措施,且游离皮瓣移植术已经成为了当前针对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的主要方式,但是在手术后有极大的几率会出现血管危象现象,对患者的游离皮瓣存活率和治疗效果造成影响。
本文就游离皮瓣移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因素和护理研究进展进行详细分析,内容如下。
关键词:游离皮瓣移植术;血管危象;原因分析;护理进展引言:医疗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我国显微治疗技术也随之不断提升,在外科治疗中,显微治疗方式已经成为了当前的主要治疗措施,在软组织修复的过程中,游离皮瓣移植术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治疗措施。
游离皮瓣移植术具有血运丰富已经抗感染力强等优势,在当前的软组织缺损修复过程中可以有效的发挥效果和作用,但是在手术后,患者有比较大的几率会出现术后血管危象情况,这一情况的出现,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游离皮瓣存活率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有相关研究表明,针对游离皮瓣移植术后血管危象,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显著提升治疗效果,本文就这一研究目的展开具体观察。
1.血管危象的发生原因在游离皮瓣移植术后血管危象是指患者的吻合动、静脉循环障碍导致的病理生理改变,其中在血管危象类型中,还分为动脉危象和静脉危象,一般会在患者手术后的24~48小时内比较常见。
下列均为会导致患者出现血管危象的危险因素。
1.1 术前患者自然情况有相关研究表明,在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术前放疗时,会导致其血管危象的发生几率直线上升,在手术前放疗可能会导致患者的血管壁出现纤维化的情况,从而影响到毛细血管的密度,导致其密度变小,也会影响到皮瓣的血供,最终引起血管危象[1]。
1.2 术中的处理情况在皮瓣移植手术过程中,需要对血管和皮瓣进行的操作比较多,因此在这一期间的影响因素比较多,有部分学者认为,手术设计不合理、手术中血管清创不彻底以及血管吻合技术不良等等都是会导致患者出现血管危象的主要因素。
游离皮瓣移植修复皮肤缺损围手术期的观察与护理一、术前护理1、术前供受区血管的保护不在供区和受区的肢体抽血或输液,以防引起静脉损伤和炎症,导致术后血栓的发生。
术前做好静脉充盈训练,具体做法是:每天早晚用温水浸泡四肢的供区和受区各20~30min,以利于静脉扩张,为手术创造良好的血管条件。
2、心理护理患者术前多有焦虑、紧张等心理反应。
护士应多巡视病房,向患者交待清楚手术方式、麻醉方法,使患者做到心中有数。
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发现负性情绪及时给予疏导、宣泄,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使患者认识到良好的情绪是一种自身防护和治疗,是手术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环节,从而使其积极主动地自我调节以达到最佳心理状态。
3、做好禁烟宣教病房内禁止吸烟,因为香烟中的尼古丁等物质既容易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又是血小板吸附剂,易造成血管痉挛与栓塞。
二、术后护理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移植手术较为复杂,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渗血较多,血运再通后有可能发生再灌注损伤,以及代谢毒素的吸收易导致心、脑、肾的损伤.血压过低易导致皮瓣供血不足,而影响成活。
所以必须严密观察病人全身情况,维持有效循环血量,收缩压不低于13。
3kPa,尿量每小时不少于30ml.2、术后皮瓣的观察与处理术后严密观察移植组织的血液循环,包括皮肤颜色、肿胀程度、皮温及毛细血管充盈情况,严防动静脉危象的发生。
术后24h内每30min观察并记录1次,24~48h内每1~2h记录1次,3~10d内可3~6h记录1次.1)、肤色静脉回流受阻时先呈暗红色,随着受阻加重,肤色可由开始时的暗红色变为红紫或青紫,动脉受阻时肤色由红润变淡或白.如移植皮瓣的颜色苍白,提示动脉供血不足,即动脉危象;如移植皮瓣的颜色暗紫,则提示静脉回流障碍,即静脉危象。
本组病例中,有1例动静脉同时发生危象,因护士仔细观察、正确分析,报告医师及时处理而得以缓解.2)、肿胀术后皮瓣均有水肿过程,3~4d后静脉逐渐疏通,皮瓣静脉回流即可迅速改善而消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