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方法指导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5
《⽂⾔⽂翻译》教案⽂⾔⽂翻译【学习⽬标】1、明确⽂⾔⽂翻译的原则2、掌握⽂⾔⽂翻译的常⽤⽅法并能在具体语境中灵活运⽤。
3、让学⽣逐步体验成功的愉悦,以此激发学⽣学习⽂⾔⽂的热情。
【学习过程】⼀、导⼊翻译:⽲引上⾐,请毕其说。
⾐裾落,上⽈:“正⾔碎朕⾐矣”。
(注:选⾃《宋史·陈⽲传》,陈⽲时任左正⾔)(建议:先让学⽣翻译,⼀起分享,找⼀些不同的典型)⼆、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所谓直译,是指⽤现代汉语的词对原⽂进⾏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意相对。
要求原⽂字字在译⽂中有着落,译⽂字字在原⽂中有根据。
句式特点、风格⼒求和原⽂⼀致。
所谓意译,是指根据语句的意思进⾏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的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词义。
意译有⼀定的灵活性,⽂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三、⽂⾔⽂翻译的两⼤招式:1、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意思,不遗漏,不多余。
2、⽂从句顺明⽩通顺,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四、探究⽂⾔句⼦的翻译⽅法(⼀)第⼀组1、赵惠⽂王⼗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闻于诸侯。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赵惠⽂王⼗六年,廉颇作为赵国的将领征讨齐国,⼤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封为上卿,他凭借勇⽓闻名于诸侯各国。
2、得楚和⽒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得到了楚国的和⽒璧。
⼩结:字字落实第⼀式——留凡国名、朝代、年号、⼈名、地名、书名、官职名、器物名、数量词、度量衡单位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的词,皆保留不动。
练习:1、读⽂⾔句⼦,找翻译不够准确的地⽅晋侯、秦伯围郑,以其⽆礼于晋。
《烛之武退秦师》译⽂:晋国侯王和秦国霸主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礼。
分析:晋侯:对晋国国君的称呼,秦伯:秦国国君。
“晋侯”“秦伯”是专有名词,翻译时保留不动。
2、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阴之兰亭。
文言文翻译教案与学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词义。
2.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
2. 文言文词汇: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
3. 文言文翻译方法:直译、意译、对译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文言文句式和词汇的识别与运用。
2. 难点:文言文翻译方法的运用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文句式和词汇的识别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文言文翻译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翻译方法。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翻译文言文,提高翻译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文言文翻译的重要性和方法。
2. 讲解:讲解文言文句式和词汇的识别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文言文翻译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翻译方法。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翻译文言文,教师点评指导。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评价学生对文言文翻译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关注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六、教学案例案例一:判断句的翻译文言文:孔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现代汉语:孔子说:“君子心胸开阔,小人则斤斤计较。
”案例二:被动句的翻译文言文: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现代汉语:韩信点兵,越多越好。
七、课后作业A.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B. 荀子曰:“不食人间烟火者,谓之仙人。
”A. 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B. 司马迁《报任安书》:“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文言文句式和词汇的识别方法,分析了典型文言文翻译案例,让学生掌握了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技巧。
但在实践操作环节,部分学生对文言文翻译仍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九、拓展阅读1. 《世说新语》:东晋时期的一部文言文小说集,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物性格。
《高考文言文翻译》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1.1 忠实原文:准确传达作者的原意,不添加个人理解,不改变原文的表达方式。
1.2 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使翻译后的文言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便于学生理解。
1.3 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体现文言文的特点。
第二章:文言文词汇翻译技巧2.1 词义辨析:通过对原文词语的上下文分析,准确理解词语的古代意义,并找到恰当的现代汉语对应词。
2.2 词类活用: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如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等,并准确翻译。
2.3 一词多义:对于原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根据上下文选择合适的义项进行翻译。
第三章:文言文句式翻译技巧3.1 省略句:在翻译时,根据上下文补全省略的成分,使句子完整。
3.2 倒装句:按照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将倒装句调整为正常语序,便于学生理解。
3.3 被动句:在翻译时,将被动句调整为主动句,使句子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第四章:文言文翻译实践4.1 选取一段高考真题的文言文,让学生现场进行翻译练习。
4.2 针对学生的翻译,进行点评和指导,指出其中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并给出正确的翻译示例。
第五章:高考文言文翻译策略5.1 熟悉高考文言文的命题规律和题型,了解高考文言文翻译的考查重点和难点。
5.2 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技巧和策略,提高翻译速度和准确性。
5.3 进行系统的文言文翻译训练,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第六章:文言文翻译中的特殊现象6.1 古今异义词:识别古今异义词,根据上下文选择合适的现代汉语词汇进行翻译。
6.2 通假字:识别通假字,并根据上下文找出其本字进行翻译。
6.3 特殊句式:分析判断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如判断句、疑问句等,并准确翻译。
第七章:文言文翻译中的文化因素7.1 古代文化常识:介绍古代文化常识,如官职、礼仪、天文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内容。
7.2 成语典故:讲解文言文中涉及到的成语典故,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
语文教案文言文的翻译技巧【教案】主题:语文教案-文言文的翻译技巧导言: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翻译文言文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翻译文言文的技巧,提高其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语文水平。
第一节:理解文言文的特点1.1 文言文的背景和特征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文学语言,主要流传于古代。
它的语言形式、用词习惯和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
1.2 理解文言文的语法结构文言文的语法结构以典型的主谓宾结构为基础,但在使用时需要掌握一些特殊的语法规则。
第二节:翻译文言文的基本技巧2.1 词义翻译掌握古代词汇的意义,注重上下文的理解,辨析词义的多义性。
2.2 语序转换文言文的语序和现代汉语有所不同,需要将其转换为现代汉语的语序,保持语言的连贯性和流畅性。
2.3 修辞手法的翻译学会理解和翻译文言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反问等,使翻译更富有表现力。
2.4 上下文推测通过理解上下文,推测句子的具体含义,避免翻译的生硬和不准确。
第三节:案例分析与练习3.1 句子翻译练习给学生提供一些典型的文言文句子,要求他们将其翻译为现代汉语,并解释其中的翻译技巧。
3.2 短文翻译练习给学生分发一篇文言文短文,要求他们将其用现代汉语翻译出来,并将翻译的过程与技巧进行总结。
第四节:文本理解与创作4.1 古文阅读理解给学生提供一些古代文学作品的片段或诗词,要求他们阅读并理解其中的意思,进一步了解古代文化。
4.2 短文创作鼓励学生通过理解古代文言文的特点和风格,创作一篇以文言文为基础的现代散文或诗歌。
总结: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技巧,提高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同时,通过阅读和创作文言文,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此外,学生还应注重跨文化交流和思维的培养,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和包容。
【教案结束】。
文言文翻译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翻译方法和技巧,提高翻译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规则和技巧。
2. 学习文言文翻译中常见的句式和表达方法。
三、教学难点学会运用文言文翻译的规则和技巧,准确理解和翻译句子意思。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一段文言文原文,并简要介绍文言文的特点和重要性。
2. 讲解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规则和技巧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文言文翻译中常见的规则和技巧,如词义的转换、文言文句式的转换等,并提示学生在翻译时要注意动词、名词和修饰成分的翻译等问题。
3.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几个文言文句子,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翻译,并互相讨论和比较翻译结果,分析不同的翻译方法和技巧。
4. 练习题教师布置一些文言文翻译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完成,并在下节课上进行讲解和解析。
练习题可以包括句子的翻译、段落的翻译等不同难度的内容。
5. 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要继续加强文言文翻译的练习和应用。
五、教学评价通过对学生课堂表现、练习题成绩和作业完成情况的评价,了解学生对文言文翻译的掌握程度和翻译能力的提高情况,并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帮助。
六、教学反思通过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反思,发现不足之处,并做出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七、教学延伸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言文翻译的比赛或小组讨论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和应用能力。
以上是本节文言文翻译教案设计的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和技巧,提高翻译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学生们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探索,能够在文言文翻译中有更多的收获和成果。
文言文翻译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帮助学生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翻译技巧。
3、培养学生准确翻译文言文语句的能力,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文言文翻译的“信、达、雅”原则。
(2)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及用法。
(3)常见文言句式的特点及翻译方法。
2、难点(1)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实词的准确翻译。
(2)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特殊句式的正确转换。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文言文翻译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使学生对翻译有初步的认识。
2、练习法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的翻译技巧。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翻译中的难点和疑问,激发学生的思维,共同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段简单的文言文,如“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让学生尝试翻译,从而引出文言文翻译的话题。
2、讲解文言文翻译的原则(1)“信”强调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含义,不随意增减或改变。
举例:“沛公军霸上”,应翻译为“沛公的军队驻扎在霸上”,不能随意改变“军”的意思。
(2)“达”要求译文通顺流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比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翻译为“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语言表达要自然。
(3)“雅”注重译文的优美和文采,但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是较高的要求,先保证“信”和“达”。
3、文言实词的翻译(1)一词多义讲解常见的一词多义现象,如“兵”,有“兵器”“士兵”“军事”等意思,要根据上下文确定其具体含义。
例如:“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中“兵”指“兵器”;“赵亦盛设兵以待秦”中“兵”指“士兵”。
(2)词类活用介绍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动词的使动用法等词类活用情况。
如“沛公军霸上”中“军”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驻扎”;“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是形容词用作动词,意思是“使……变绿”。
(3)古今异义指出古今词义发生变化的词语,如“妻子”在古代指“妻子和儿女”,现在仅指“妻子”。
一、教学目标1. 理解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掌握“留、删、补、换、调、贯”六字翻译法。
3. 提高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增强阅读文言文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
2. “留、删、补、换、调、贯”六字翻译法。
3. 实例分析及练习。
三、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在学习文言文时,遇到翻译难题,你们通常如何解决?2. 引出主题: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种有效的文言文翻译方法——“留、删、补、换、调、贯”六字法。
二、讲授新课1.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 忠实原文,不随意增删。
- 译文通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 尊重原文风格,保持文言文特色。
2. “留、删、补、换、调、贯”六字翻译法:- 留: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地理名、人名等。
- 删:删除无实际意义的虚词。
- 补:补充省略的成分,使句子完整。
- 换: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替换文言文中的古汉语词汇。
- 调:调整句子结构,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 贯串:将文中的句子连贯起来,使译文通顺。
三、实例分析1. 分析典型文言文句子,引导学生运用六字法进行翻译。
2. 学生分组讨论,对句子进行翻译,教师点评。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文言文翻译的六字法吗?2. 引出主题:今天,我们将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二、课堂练习1. 教师出示文言文段落,要求学生运用六字法进行翻译。
2. 学生独立完成翻译,教师巡视指导。
3. 学生展示翻译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留、删、补、换、调、贯”六字法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多运用此方法,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
四、作业布置1. 预习课文,运用六字法翻译课文中的文言文句子。
2. 收集生活中常见的文言文,尝试运用六字法进行翻译。
五、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课堂表现,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掌握文言文翻译方法。
文言文翻译教案文言文翻译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 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言文的翻译。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概念;2.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技巧;3. 文言文翻译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学生对文言文的翻译有什么了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主题。
2. 理论讲解(1)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概念教师简单介绍文言文翻译的概念,即将古代汉语转换成现代汉语或外语的过程。
(2)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技巧教师介绍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技巧,如理解句子结构、掌握关键词、运用现代表达方式等。
(3)文言文翻译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教师讲解文言文翻译中常见的问题,如古代汉语词汇的多义性、修辞手法的翻译等,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
3. 案例分析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文言文的句子或段落,让学生尝试进行翻译,并让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找到不同的翻译方法和解释。
4. 练习训练教师出示一些文言文材料,要求学生进行翻译,并进行小组讨论和整理,最后互相展示。
5. 总结和拓展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给出拓展阅读材料,让学生继续深入了解和学习文言文翻译。
四、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听取学生的意见和答案,评价学生对文言文翻译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板书设计文言文翻译教案一、教学目标- 了解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言文的翻译二、教学内容-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概念-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技巧- 文言文翻译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三、教学过程- 导入- 理论讲解-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概念-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技巧- 文言文翻译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案例分析- 练习训练- 总结和拓展六、教学反思根据教学经验,教师可以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并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文言文翻译教案文言文翻译教案一、教材分析:本教案设计是以文言文翻译教学为主线,采用《文言文教程》作为教材。
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应根据学生对文言文的掌握程度进行相应的调整,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
二、教学目标:1.了解文言文的特点,学会运用文言文的常见句型;2.提升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3.通过翻译练习,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和运用文言文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1.使学生了解文言文的特点和常见句型;2.训练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
四、教学难点:1.使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句型,能够正确运用;2.提高学生对文言文词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文言文的特点和常见句型,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句式结构。
2.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翻译训练,让学生熟悉文言文的词汇和句型,提高翻译能力和运用文言文的能力。
3.互动法:通过师生互动、同学互动,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六、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介绍文言文的特点和意义,引起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2.讲解:教师通过讲解文言文的常见句型和句子结构,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3.练习:让学生用文言文翻译一些简单的句子,检验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讲解:针对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相应的讲解和指导。
5.巩固:让学生再次进行翻译练习,查漏补缺,提高对文言文的翻译能力。
6.拓展:让学生进行一些文言文的阅读理解题,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7.归纳:对本课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整理知识。
8.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
七、教学评价:通过对学生翻译练习的观察和听课记录,对学生的翻译能力、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对文言文句子结构的运用能力进行评价。
同时,可以给学生一些文言文的课外阅读材料,要求学生做相关的阅读练习,并定期进行总结和回顾。
解析古文:文言文翻译指导教案。
一、目标文言文翻译的目标是将古代语言和思维方式转化为现代人可以理解的文字表达,助学生深入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提高学对于汉语语言的把握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二、方法1、了解背景文言文翻译首先要了解背景,包括时代背景、作者背景、作品背景等,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和思想。
2、阅读理解在翻译文言文时,理解文本内容是非常关键的,因此,学生需要深入阅读,理解句子的意思,并将句子中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3、翻译词语在翻译过程中,古代语言使用的一些表达方式可能和现代语言不同,学生需要掌握古代汉语特有的用词和习惯,例如:「八百壮士」在现代汉语中可能翻译为「八百个勇士」,但在古代汉语中表达了特有的语气和意思。
4、记忆方法在学习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学生可以运用记忆法帮助自己更好地记忆词汇、用法、句式等知识点。
例如可以使用联想记忆法等方法,联想起句子中的关键词,以此记忆句子的含义。
三、策略1、注重实践文言文翻译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知识点外,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掌握和提高,例如:阅读古代文献、赏析古典诗词等。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并通过实践加深自己对于古代汉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灵活应用文言文翻译不仅需要学生掌握知识点,更需要学生运用知识点,并在运用中加深对于古代汉语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的理解。
因此学生需要在学习中灵活运用词汇、句式等,并结合翻译实践加强自己的技能。
3、学习交流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翻译时,可以与同学进行交流,互相讨论、交流学习心得和类似于任务翻译等翻译实践。
多方面的交流可以帮助学生丰富知识,拓宽眼界,并加深对于古代汉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在学习文言文翻译时,学生需要注重实践、灵活运用和学习交流,同时也要掌握好基本的翻译技巧和方法,才可以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翻译。
希望本文的阐述可以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帮助,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汉语水平。
《文言文翻译方法指导》教案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文言翻译的原则、程序
2、让学生学会文言文翻译的一般方法(留、删、调、补、换)
3、能够背诵文言文翻译口诀
导入:明确考纲要求: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的学生,对于浅易的文言文,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
本内容也就是说,初中生要通过四年的学习,具备独立阅读一篇文言文的能力,而要做到这—点,就必须在平时要注意积累一些优美句段,掌握一定的文化常识,了解常见文言句式,准确理解常用实词、虚词的含义,把握文言文阅读的习惯和特点,从整体上感知文章主旨。
不难看出,这些内容无疑就是中考文言文命题的“纲”,中考时要想在文言文阅读上拿到高分,就必须围绕以上知识点狠下功夫。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专项来学习一下究竟如何来翻译文
言文。
【温故而知新】——课件2
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译: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2、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译:况且秦国灭掉了韩国、魏国,而安陵君凭借着方圆五十里的地方能够保存下
来的原因,是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3、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译: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复兴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没有成效,就请治我的罪,来祭告贤弟的在天之灵。
)
学生完成翻译后教师小结:有没有同学能根据刚才的翻译告诉我翻译文言句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说的很好,的确是这样,文言文翻译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文言文翻译的原则】——课件3
一、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做到“信”、“达”,“雅”
信:信——不走样(译文要符合原意,不歪曲,不遗漏)
达:达——无语病(译文要合于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
雅:雅——有文采(译文要尽量做到美一些)
试一试——课件4
例1: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译: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
例2: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太守是谁呢?他就是庐陵郡的欧阳修。
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变。
(留)
试二——课件5
例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我唯独喜爱莲花,自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污秽,在清水中洗过却不显得
妖媚。
例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译:奖善罚恶,不应该不一样。
文言中有些虚词,译文时可删减。
这些词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
构倒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虚设成分等。
(删)
试三
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译:(他们)看到渔人,竟大为惊异,问(渔人)从哪里来。
(渔人)详细地回答了。
例2: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译:陈涉年轻时,曾经跟别人一道被雇佣耕田,(有一次)(他)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久。
原句中有省略或古今用词不同的地方,可根据现代汉语语法增加或补充一些成分,使译文显得通顺。
(补)
【试四】
例1:吾谁与归?
译:我和谁一起呢?
例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只想在动荡不安的乱世中姑且保全性命,不希求在诸侯那里显声扬名
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
(调)
【试五】
例1: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译:(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只有五百里呢?
例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译:率领妻子儿女来到这走投无路的地方。
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通假字换成本字(换)
教师:通过刚才的练习我们不难发现在翻译文言文的时候其实是有法可寻的
小结:(一)文言文翻译的一般方法
文言文倒装句应依据现代正常语序进行调整。
(调)
对句中省略成分,须据上下文文意,适当补充,使语意完整。
(补)
句中无实在意义的虚词,可舍去不译。
(删)
文言句中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比喻义,通假字,应用现代汉语的相应的词语加置换(换)
人名、地名、年代、官名、物品名等可直接用,不用翻译。
(留)
(二)背诵:文言文翻译口诀:(争取全班背诵)
通读全文,掌握大意;句不离段,词不离句;难解句子,前后联系;跳跃句子,补出本意;人名地名,不必翻译;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考查全局;领会语气,句子流畅;对照原文,务求直译。
【练习】一试身手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译:这个打鱼人就一一为他们说很多见闻,大家听了都叹息感慨(补)
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译: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
(删)
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怀民也没有睡,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调)
4、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译:先帝不因我地位低、见识浅,委屈了自己降低了身份前来拜访我。
(换)5、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译:至和元年七月某一日,临川王安石记。
(留)
做完以后我们可以自己检测自己是否能得满分,问自己两个问题:1、我是否做到了让原句中字字有着落?2、我译出来的句子是否语句通顺,符合现在的语法规范?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满分一定属于你!
(三)翻译的程序
1.先读懂原文的大意,再结合上下文翻译句子。
2.分析原文句式的特点。
3.进行初步的字字落实的翻译,特别注意键字词。
4.对文句中的一些特殊情况进行处理。
5.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文言句子准确表达出来。
大展拳脚(把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从分运用)
原句: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
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
”
译:应该相信眼睛(看见)的,但是眼睛也不一定可信;应该相信自己的心,自己的心也不可以相信。
你们记住,要了解人本来就不容易啊。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总结并演练了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一般方法、大致程序以及文言文翻译口诀。
中考中文言文试题确实有难度,我相信只要同学们在后期的复习中不放弃不抛弃,中考时记住:我易人亦易,我比别人不大意;我难人亦难,我比别人不畏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