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言文翻译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60.00 KB
- 文档页数:9
文言文翻译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文言文翻译应该遵循的标准和原那么。
2、通过练习归纳掌握相应的直译方法和翻译步骤。
3、在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那么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归纳掌握相应的直译方法和翻译步骤。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技巧方法进行文言文翻译。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讨[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从分析2011文言文阅卷情况导入。
二、出示学习目标〔投影〕1、了解文言文翻译应该遵循的标准和原那么。
2、通过练习归纳掌握相应的直译方法和翻译步骤。
3、在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那么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
三、翻译原那么标准〔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质疑有困惑地方。
〕1、文言文翻译原那么: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要求原文字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据。
句式特点、风格力求和原文一致。
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句也不够通顺。
意译:所谓意译,是指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的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2、文言文翻译标准:信、达、雅信:〔准确〕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出来。
不可随意地增减内容。
达:〔通达〕翻译出的现代文要通顺明白,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畅,语气不走样。
雅:〔有文采〕规X,典雅,得体。
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这一点是翻译的最高要求,对中学生来说是很困难的。
因此,中学生能做到“信〞、“达〞就可以了。
3、文言文翻译两大招式:第一招:字字落实。
忠实于原文意思,不遗漏,不多余。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3篇在平凡的学习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为了帮助更多人学习文言文,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1一、教学目标1、第二轮文言文复习以翻译为切入口,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
2、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二、教学重点难点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
以翻译为切入口,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方法技巧。
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步骤(一)复习巩固热身训练:翻译下列课内文言语句。
1、举天下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3、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我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
5、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二)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方法文言句子翻译,可以综合考察学生对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虚词用法判断、文言句式识别、文章大意理解等方面的能力,因而它成为高考文言文阅读中的重要题型,赋分常为8-10分,由于它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学生得分往往不高。
究其原因,我觉得学生对翻译文言的的要求不明白,方法不正确,解题随意性大,功夫做得不细,翻出的句子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小问题。
为此,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文言文行之有效的翻译方法,我建议学生在翻译文言句子时按以下步骤操作。
1、一种意识--踩分意识。
总结近几年高考文言文翻译题均是在关键词句上赋分,那么文言文翻译需要关注哪些得分之点呢?主要有以下:关键单音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固定句式、双音节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例如20xx年全国卷Ⅱ的文言文试题,要求翻译:"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
《高考文言文翻译》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1.1 忠实原文:准确传达作者的原意,不添加个人理解,不改变原文的表达方式。
1.2 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使翻译后的文言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便于学生理解。
1.3 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体现文言文的特点。
第二章:文言文词汇翻译技巧2.1 词义辨析:通过对原文词语的上下文分析,准确理解词语的古代意义,并找到恰当的现代汉语对应词。
2.2 词类活用: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如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等,并准确翻译。
2.3 一词多义:对于原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根据上下文选择合适的义项进行翻译。
第三章:文言文句式翻译技巧3.1 省略句:在翻译时,根据上下文补全省略的成分,使句子完整。
3.2 倒装句:按照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将倒装句调整为正常语序,便于学生理解。
3.3 被动句:在翻译时,将被动句调整为主动句,使句子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第四章:文言文翻译实践4.1 选取一段高考真题的文言文,让学生现场进行翻译练习。
4.2 针对学生的翻译,进行点评和指导,指出其中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并给出正确的翻译示例。
第五章:高考文言文翻译策略5.1 熟悉高考文言文的命题规律和题型,了解高考文言文翻译的考查重点和难点。
5.2 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技巧和策略,提高翻译速度和准确性。
5.3 进行系统的文言文翻译训练,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第六章:文言文翻译中的特殊现象6.1 古今异义词:识别古今异义词,根据上下文选择合适的现代汉语词汇进行翻译。
6.2 通假字:识别通假字,并根据上下文找出其本字进行翻译。
6.3 特殊句式:分析判断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如判断句、疑问句等,并准确翻译。
第七章:文言文翻译中的文化因素7.1 古代文化常识:介绍古代文化常识,如官职、礼仪、天文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内容。
7.2 成语典故:讲解文言文中涉及到的成语典故,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
《高考文言文翻译》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词汇。
2. 培养学生准确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阅读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词汇。
2. 准确翻译文言文句子。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词汇。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并翻译典型文言文句子。
3. 采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翻译实践。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文言文教学PPT。
2. 学生准备文言文课本和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文言文的趣味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言文学习氛围。
2. 讲解(20分钟)教师讲解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词汇,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3. 案例分析(15分钟)教师展示典型文言文句子,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并翻译句子。
4. 互动教学(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翻译实践,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板书设计板书文言文基本句式和词汇,方便学生记忆和复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翻译作业,评估学生的翻译能力。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进行课堂测试,检验学生对文言文句式和词汇的掌握情况。
3.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提问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作业布置1. 请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翻译一段文言文文本,要求准确无误。
2.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文言文句式和词汇,准备课堂测试。
八、教学反思1. 课后教师应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翻译技巧。
2.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作业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课堂测试1. 测试内容:文言文句式和词汇的识别和运用。
2. 测试形式:选择题、填空题、翻译题。
3. 测试目的: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十、课后拓展1. 推荐学生阅读一些经典的文言文作品,提高阅读能力。
文言文翻译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帮助学生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翻译技巧。
3、培养学生准确翻译文言文语句的能力,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文言文翻译的“信、达、雅”原则。
(2)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及用法。
(3)常见文言句式的特点及翻译方法。
2、难点(1)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实词的准确翻译。
(2)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特殊句式的正确转换。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文言文翻译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使学生对翻译有初步的认识。
2、练习法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的翻译技巧。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翻译中的难点和疑问,激发学生的思维,共同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段简单的文言文,如“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让学生尝试翻译,从而引出文言文翻译的话题。
2、讲解文言文翻译的原则(1)“信”强调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含义,不随意增减或改变。
举例:“沛公军霸上”,应翻译为“沛公的军队驻扎在霸上”,不能随意改变“军”的意思。
(2)“达”要求译文通顺流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比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翻译为“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语言表达要自然。
(3)“雅”注重译文的优美和文采,但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是较高的要求,先保证“信”和“达”。
3、文言实词的翻译(1)一词多义讲解常见的一词多义现象,如“兵”,有“兵器”“士兵”“军事”等意思,要根据上下文确定其具体含义。
例如:“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中“兵”指“兵器”;“赵亦盛设兵以待秦”中“兵”指“士兵”。
(2)词类活用介绍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动词的使动用法等词类活用情况。
如“沛公军霸上”中“军”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驻扎”;“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是形容词用作动词,意思是“使……变绿”。
(3)古今异义指出古今词义发生变化的词语,如“妻子”在古代指“妻子和儿女”,现在仅指“妻子”。
高三文言文翻译教案【教学目标】1.以翻译为切入口,提高学生文言文得分率。
2.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
【教学设想】1.高考的文言文阅读是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的,作为高考的第一轮复习,要遵循由“已知”推出“未知”的认知规律,由课内拓展到课外,以课内文段阅读为材料进行复习,通过“积累——迁移——巩固”的复习原则,逐一落实考点内容。
2.在学生掌握了“信、达、雅” 三字翻译目标和“六字翻译法”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在文言翻译中的盲点,力图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解决翻译疑难的技巧,并通过训练验证这些技巧的可操作性,使学生能举一反三,从而增强文言文翻译的信心。
3.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中,让学生变换角色,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完成教学内容,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教学步骤】一、课堂导入1.明确本课学习目标:利用高考题,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2.知识重温——翻译的原则与技巧:(1) 提问: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目的出发,文言文翻译要严格遵循的两个原则?第一: 忠于原文,力求做到___ ____ _____ (信达雅)第二: 字字落实,以_____为主,以_____为辅(直译意译)让学生用自己语言表述文言文翻译“信、达、雅”三字原则的理解(2)提问: 文言文翻译的“六字法”?①留:人名、地名、年号、国号、庙号、谥号、书名、物名都保留不译;与现代汉语表达一致的词语可保留。
②补:“补”即补出文句中省略了的内容,如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
③删:把无实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虚词、偏义复词中的衬字等删去。
④换:古代的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词;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字。
⑤调:“调”即调整语序。
高三文言文翻译复习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2、运用方法准确翻译课外文言文语段。
二、过程与方法课内例题与高考题相结合,掌握六种翻译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言文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教学重难点】重点:文言文翻译做到“信”“达”“雅”。
难点:要求学生按照“对”“留”“换”“调”“补”“删”的方法科学翻译文言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华夏文明,源远流长;中华典籍,更是浩如烟海。
传承优秀的文化典籍,需要我们拥有扎实的文言文基础,所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文言文的翻译。
课件展示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2、运用方法准确翻译课外文言文语段。
二、文言文翻译的原则1.“信”:真实、准确。
译文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例: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译: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战术不好,弊病在于贿赂秦国。
2. “达”:就是译文通顺流畅,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和习惯,无语病。
例:以勇气闻于诸侯。
凭借勇气闻名在诸侯国。
译:凭着勇气在诸侯中间闻名。
3. “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例:曹公,豺虎也。
曹操是豺狼猛虎。
译:曹操是像豺狼猛虎一样(凶狠残暴)的人。
明确:“信”、“达”是文言文翻译的基础要求,“雅”是较高的要求。
三、文言文翻译的方法(留、删、换、调、补、变)例1: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译文:永和九年,是癸丑年。
阴历三月初,(名士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
“留”:人名(名、字、号等)、地名、官职名、年号、国号等专门称谓;度量衡单位、数量词、器物名称;古今意义相同的词。
课堂训练: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2018年全国一卷《鲁芝传》)参考译文: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锋。
例2:夫晋,何厌之有?译文: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删”:删除没有实在意义也无须译出的文言词语。
高考文言文翻译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句式结构;2. 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准确翻译文言文句子;3.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翻译技巧,提高翻译准确性和流畅性。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句式结构;2. 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3. 文言文翻译技巧的讲解和练习。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句式结构;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文言文阅读理解题目,引导学生思考和解答;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翻译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巧。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文言文翻译的重要性和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讲解:讲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句式结构,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3. 案例分析:分析文言文阅读理解题目,引导学生思考和解答,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4. 翻译练习:让学生进行翻译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和技巧;5. 总结:总结课堂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课后复习和练习。
五、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翻译练习,检查学生的翻译能力和掌握程度;2.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3. 期中期末考试:设置文言文翻译题目,评估学生的翻译水平和进步情况。
教学资源:1. 文言文阅读材料;2. 文言文翻译练习题;3. 教学PPT或教案手册。
教学时间安排:1. 章节一:文言文基本语法和句式结构讲解(2课时);2. 章节二: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2课时);3. 章节三:文言文翻译技巧讲解(2课时);4. 章节四:翻译练习和解答(2课时);5. 章节五:总结和复习(1课时)。
六、教学内容:1. 文言文翻译常见问题分析;2. 针对高考文言文翻译题型的专项训练;3. 提高文言文翻译准确性的策略。
七、教学方法:1. 采用对比分析法,分析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常见的问题;2. 采用模拟测试法,进行高考文言文翻译题型的专项训练;3.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分享提高翻译准确性的策略。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高考文言文翻译的重要性和考查特点。
2、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使其能够准确、流畅地翻译文言文句子。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信、达、雅。
(2)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留、删、换、调、补、贯。
2、难点(1)准确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句式等语法现象。
(2)根据语境灵活运用翻译方法,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文言文翻译的知识和技巧。
2、练习法: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翻译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翻译中的难点和问题,共同解决。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在高考语文中,文言文翻译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分值较高。
但很多同学在翻译文言文时感到困难,得分不高。
今天,我们就来系统地学习一下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大家提高翻译水平。
(二)高考文言文翻译考查特点1、选材特点高考文言文翻译的选材一般来自于古代经典文献,如史书、散文等。
所选文段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文学性,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文言词汇和语法现象。
2、命题特点(1)句子简短,一般在 10 20 个字左右。
(2)重点考查实词、虚词、句式等语法知识。
(3)要求翻译的句子往往是文中的关键语句,对理解文意有重要作用。
(三)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1、信“信”就是要忠实于原文,准确无误地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
例如:“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烛之武退秦师》)译文:我不能早任用您,现在情况危急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2、达“达”就是要通顺流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例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健的筋骨。
3、雅“雅”就是要语言优美,富有文采,能反映原文的语言风格。
例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高三文言文翻译教案【教学目标】1.以翻译为切入口,提高学生文言文得分率。
2.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
【教学设想】1.高考的文言文阅读是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的,作为高考的第一轮复习,要遵循由“已知”推出“未知”的认知规律,由课内拓展到课外,以课内文段阅读为材料进行复习,通过“积累——迁移——巩固”的复习原则,逐一落实考点内容。
2.在学生掌握了“信、达、雅” 三字翻译目标和“六字翻译法”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在文言翻译中的盲点,力图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解决翻译疑难的技巧,并通过训练验证这些技巧的可操作性,使学生能举一反三,从而增强文言文翻译的信心。
3.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中,让学生变换角色,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完成教学内容,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教学步骤】一、课堂导入1.明确本课学习目标:利用高考题,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2.知识重温——翻译的原则与技巧:(1) 提问: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目的出发,文言文翻译要严格遵循的两个原则?第一: 忠于原文,力求做到___ ____ _____ (信达雅)第二: 字字落实,以_____为主,以_____为辅(直译意译)让学生用自己语言表述文言文翻译“信、达、雅”三字原则的理解(2)提问: 文言文翻译的“六字法”?①留:人名、地名、年号、国号、庙号、谥号、书名、物名都保留不译;与现代汉语表达一致的词语可保留。
②补:“补”即补出文句中省略了的内容,如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
③删:把无实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虚词、偏义复词中的衬字等删去。
④换:古代的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词;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字。
⑤调:“调”即调整语序。
文言文中一些特殊句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要按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调整语序。
⑥选:根据文意选, 选用文言词恰当的意项3.明确本课要解决的问题: 掌握解决文言文翻译疑难的技巧。
二、请你当解题者从高考题看文言文翻译的命题规律,得出文言文翻译步骤一:抓关键词句,洞悉得分点(1)出示高考题,学生试翻译把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016年全国卷Ⅲ)傅珪,字邦瑞,清苑人。
今自去秋来,地震天鸣,雹降星殒,龙虎出见,地裂山崩,凡四十有二,而水旱不与焉,灾未有若是甚者。
”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
会户部尚书孙文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
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
珪归三年,御史卢雍称珪在位有古大臣风,家无储蓄,日给为累,乞颁月廪、岁隶,以示优礼。
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
吏部请如雍言,不报。
而珪适卒,年五十七。
嘉靖元年录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文毅。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
(2)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
吏部请如雍言,不报。
7.(1)极力奏陈其时社会弊病十件事,话语多指斥受宠的权贵,权贵愈加痛恨他。
(译出大意给3分,“权幸”“嫉”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又认为傅珪刚正忠实,敢于直言,应当起用,吏部按照卢雍的话上奏,没有回复(译出大意给3分,“忠谠”“报”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译文:现今从去年秋天以来,地震雷鸣,天降冰雹,辰星坠落,龙虎出现,地裂山崩,总共四十二次,加之水涝旱灾不断,灾害没有像这样严重的。
”极力奏陈其时社会弊病十件事,话语多指斥受宠的权贵,权贵愈加痛恨他。
恰逢户部尚书孙交也因为恪守正道被欺凌,阉党就假托帝王诏命令二人退休。
长安和洛阳监官和谏官交互向皇帝上书请求二人留任,皇帝不听。
傅珪归家三年,御史卢雍称赞傅珪在位有古大臣风范,家里没有积蓄,每天为吃饭发愁,乞求发放每月的禄米和仆人每年的食米,以表示朝廷对官员的优待。
又认为傅珪刚正忠实,敢于直言,应当起用,吏部按照卢雍的话上奏,没有回复。
傅珪去世,终年五十七岁。
嘉靖元年录入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号文毅。
(节选自《明史•傅(节选自《明史•傅珪传》)(2)思考:命题者为什么选择这些句子做翻译题?从中你得出了什么样的解题规律?明确:命题者往往选择含有与现代汉语用法差别较大的词语、句式的句子来作为翻译(3)出示以上题目的评分标准,思考:命题时是根据什么拟定评分细则的?7.(1)极力奏陈其时社会弊病十件事,话语多指斥受宠的权贵,权贵愈加痛恨他。
(译出大意给3分,“权幸”“嫉”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又认为傅珪刚正忠实,敢于直言,应当起用,吏部按照卢雍的话上奏,没有回复(译出大意给3分,“忠谠”“报”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明确: 评分细则的拟订往往会体现在句子的几个关键得分点处。
①句中的关键词语(包括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偏义复词、多义实词、常见虚词)②特殊句式的翻译(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判断句,包括固定句式)(4)得出规律:文言文翻译步骤一-----抓关键词句,洞悉得分点做翻译题的时候,应该有踩点得分的意识,要洞悉命题者关键想考查你哪些地方。
要抓住翻译的两个关键点:一是关键词,二是特殊句。
三、请你当命题者1.借鉴高考命题者的命题思路和评分依据,完成第五册文言文复习。
步骤:(1)做一做:试从第五册文言文单元《齐桓晋文之事》、《庄暴见孟子》、《孟子见梁襄王》、《齐人有一妻子一妾》、《弈秋》中各命三道翻译题(注意找包含有关键词、特殊句式等多种语法现象的句子),并定出评分标准(共8分。
每组负责一文,小组讨论,选出三句有代表性的句子写下来。
)例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惟弈秋之为听。
(2)评一评:①选择一些命题,投影出来,由学生介绍命题理由。
②学生交换做题,然后交回命题者批改。
③选择一些评改结果,投影出来, 由学生介绍评分理由。
(3)悟一悟:学生谈当命题者和评卷者的心得总结:文言文翻译步骤一:抓关键词句,洞悉得分点2.借鉴高考命题者的命题思路和评分依据,完成课外文段命题,进一步印证以上技巧举一反三。
(1)学以致用:试给下面文段命三道翻译题,附上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共8分)齐人伐燕,胜之。
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
不取,必有天殃。
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
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
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它哉?避水火也。
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 (2005年广州市一模)(2)投影出示学生的命题并由学生评价。
(3)对照2005年广州市一模的命题和评分标准①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
译:五十天就攻下它,光凭人力是做不到这样的。
(3分。
译出大意1分;“旬”1分;“举”1分)②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
译:古人有这样做的,武王就是这样。
(2分。
译出大意1分;“是”1分)③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译:用竹筐装着饭,用酒壶盛着酒浆,来迎接大王您的军队。
(3分。
译出大意1分;“箪”1分;“师”1分。
)(4)讨论:一些同学在拟参考答案时出现错误了,反映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好建议?如:要加强课本文言文知识的积累和梳理,夯实基础很重要遇到疑难的解决办法----要善于借助积累:①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
(3分)抓关键词语:旬、举要善于借助:旬——十月中旬(借助成语、词语判断);旬---五十岁?五月?五年?五个月?(借助上下语境推断);举——南取汉中,西举巴蜀(借助课内文言知识积累)②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
(2分)(抓关键词语、关键句式)③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3分)抓关键词语:箪、师要善于借助:如:箪(借助字形判断);箪食壶浆(借助语法结构推断)(5)总结规律: 文言文翻译步骤二——善于借助,巧解疑难。
借助字音、字形判断;借助成语(词语)判断;借助课内文言知识积累;借助上下语境推断;借助语法结构推断……四、课堂总结文言文翻译步骤一:抓关键词句,洞悉得分点文言文翻译步骤二:善于借助,巧解疑难依托:加强课本文言文知识的积累和梳理,夯实基础。
五、巩固练习1.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2002年北京高考试题)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参考答案:①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却使鲍叔更加困窘,但鲍叔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时运有好的时候,有不好的时候。
②人们不赞美管仲的贤明却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2.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画线的句子。
曾子衣敝衣以耕。
鲁君使人往致邑(给一座城)焉,曰:“请以此修衣。
”曾子不受。
反,复往,又不受。
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
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参考答案:①曾子穿着破旧的衣服从事耕作。
②先生不是向别人索求,而是人家主动送给你的,为什么不接受呢?③接受的别人的东西,就会害怕得罪他,给予了别人东西就会盛气凌人。
即使国君有所赏赐,而不傲视我,但是我能不畏惧吗?六、布置作业1.复习第五册的文言文,继续整理课文重要句子,并进一步归纳推断词义的方法。
2.完成第五册对应练习。
附:课堂训练材料1.把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005年福建高考试题)董叔将娶于范氏,叔向曰:“范氏富,盍已乎!”曰:“欲为系援焉。
”他日,董祁愬于范献子曰:“不吾敬也。
”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
叔向过之,曰“子盍为我请乎?”叔向曰:“求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
欲而得之,又何请焉?”【注】①系援:(作为)绳梯攀援(上去)。
这里指通过婚姻关系往上爬。
②董祁:范献子妹妹,嫁给董叔后,改称董祁。
③纺:系①范氏富,盍已乎!(2分)译:②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3分)译:③欲而得之,又何请焉?(3分)2.齐人伐燕,胜之。
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
不取,必有天殃。
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
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
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它哉?避水火也。
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