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丘脑-神经垂体分泌的激素.
- 格式:pdf
- 大小:262.80 KB
- 文档页数:3
高考知识能力提升专题27 主要内分泌腺的分泌(二)下丘脑-神经垂体内分泌1.神经垂体为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等部位的神经内分泌大细胞延伸结构,不含腺细胞,不能合成激素。
这些神经内分泌大细胞可合成抗利尿激素(ADH)和缩宫素(OT)。
ADH和OT 都是由六肽环和三肽侧链构成的九肽,两者区别只是第3与第8位的氨基酸残基不同。
VP和OT是由前激素原裂解而产生,经囊泡运送至神经垂体。
当视上核和室旁核神经元将兴奋传至位于神经垂体的轴突末梢时,引起Ca2+内流,囊泡以出胞的方式将其中的ADH或者OT 与其运载蛋白一并释放入血。
下丘脑-神经垂体结构示意图2. 抗利尿激素(ADH)(1)生理作用①降低渗透压当机体脱水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时,ADH含量增加,通过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加强原尿中水分的重吸收,从而降低渗透压至平衡状态,导致尿量减少。
ADH是调节机体水平衡作用的激素之一。
②升高血压当机体失血导致血压下降时,ADH的释放量明显增加,其血中浓度可增至1ng/dL以上,可使皮肤、肌肉、内脏等处的血管广泛收缩,这对于维持动脉血压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因此ADH又称为血管升压素(VP)。
③其他作用在神经系统,VP还具有增强记忆、加强镇痛等效应。
(2)作用机制ADH通过受体-G蛋白-第二信使通路转导其调节信号,ADH受体分为V1(或V1A)、V2和V3(或V1B)受体三种。
ADH作用于分布在肝、平滑肌、脑及肾上腺等的V1受体,经Ca2+介导产生效应,如升高血压;生理状态下,ADH与肾脏集合管上皮细胞膜上的V2受体结合,通过Gs蛋白激活AC-cAMP-PKA信号通路,促进水通道蛋白合成分泌到细胞膜上,促进上皮细胞对水的重吸收。
ADH可直接通过作用于腺垂体ACTH分泌细胞的V3受体刺激ACTH分泌。
(3)分泌调节 ADH的分泌主要受血浆晶体渗透压、循环血量和血压变化的调节(下图)以血浆晶体渗透压改变的调节作用最强且最早。
血浆渗透压仅1%的变化就可引起位于下丘脑室周器的渗透压感受性神经元兴奋,经轴突支配视上核与室旁核的大细胞神经元分泌ADH。
职业教育现代宠物技术教课资源库下丘脑 - 神经垂体分泌的激素下丘脑-神经垂体合成和分泌的激素总称为神经垂体激素,主要有两种:加压素( VP,抗利尿激素 ADH)和催产素( OXT)。
(一)神经垂体激素的合成、运输和分泌VP 和 OXT均为九肽,二者的氨基酸序列仅在第三和第八位不一样。
加压素则因第八位氨基酸不一样又分为精氨酸加压素(AVP)和赖氨酸加压素( LVP)。
催产素如第八位的亮氨酸为精氨酸代替则称为精氨酸催产素。
现已清楚VP 和 OXT的合成部位在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此中视上核主要合成VP,室旁核主要合成OXT。
二者合成后立刻与各自的运载蛋白联合,沿轴突运输并在神经垂体的轴突末梢储存,在中枢和外周双方面的刺激下 VP和 OXT与运载蛋白分别而开释。
(二)神经垂体激素的生理功能1.加压素加压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调理血浆浸透压、血容量和血压。
因为其促进肾远曲小管和会合管对水的重汲取,因此减少尿量,拥有抗利尿效应,所以又称为抗利尿激素。
正常时加压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抗利尿效应,而对保持血压其实不起明显作用,只有其为药理剂量时,经过促进血管光滑肌缩短,惹起升血压效应。
因为催产素与抗利尿激素的化学构造相像,它们的生理作用有必定程度的交叉。
升压素还可以促进子宫和乳腺肌上皮缩短,但活性只有催产素的3%左右;同样,催产素也有升压和抗利尿效应,活性大概分别为升压素的1%和 0.5%。
2.催产素催产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子宫肌缩短,促进胎儿、胎衣排出及产后止血。
但此种作用与子宫的功能状态有关,催产素对非孕子宫的作用较弱,而对妊娠子宫的作用较强。
雌激素能增添子宫对催产素的敏感性,而孕激素则相反。
此外,催产素还促进乳腺腺泡四周的肌上皮缩短,起促进排乳的作用。
也有报导以为,中枢内开释的催产素与学习、记忆、母性行为有关,可提升学习和记忆能力,产生母性行为。
(三)神经垂体激素分泌的调理神经垂体激素的分泌受中枢和外周双方面的调理。
人体解剖学知识:人体内主要腺体构成解析人体内主要腺体构成解析人类身体内部的生理机制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腺体所控制,它们分布在身体的各个部分,通过分泌激素或其他化学物质来控制身体的机能和代谢过程。
本文将对人类身体内主要腺体的构成和作用进行解析。
一、下丘脑-垂体腺下丘脑-垂体腺被称为“主宰腺”,位于颅腔底部,由下丘脑和垂体两部分组成,控制体内的生理机能和代谢过程。
下丘脑主要负责调节体温、内分泌和神经系统,其中包括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成人生长激素(GH)、甲状腺刺激素(TSH)、促黄体生成素和促卵泡生成素等。
垂体腺主要分成两个部分:前叶和后叶。
前叶主要分泌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后叶则即将储存和释放催产素和抗利尿激素等物质。
下丘脑-垂体腺对于全身的代谢、生长和发育等过程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二、甲状腺人体内的甲状腺是一种位于喉部和气管前方的内分泌腺体,主要分泌甲状腺激素(T3/T4)控制人类的代谢过程,其作用较为广泛。
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机理是通过TSH的刺激来释放甲状腺素,来调节体内代谢的速率及其它生理过程。
同时,它还有预防心血管疾病、肥胖症等疾病的作用。
甲状腺还分泌钙调素,可以调节血液中的钙离子负责肠道和骨骼中钙的吸收和释放。
三、胰岛胰岛是人体内分泌系统的一部分,其主要功能是产生胰岛素和葡萄糖素等激素来调节血糖水平。
胰岛素可以通过促进肌肉和脂肪组织的葡萄糖吸收,从而将血糖降低到正常水平。
相反,葡萄糖素则可以通过刺激肝脏释放更多的葡萄糖,增加血糖水平。
胰岛的功能对于调节糖尿病和一些代谢性疾病的好转十分具有重要意义。
四、肾上腺人体中的肾上腺是一种内分泌腺,位于肾脏上方,由皮质和髓质两部分组成,它们分泌的激素对于身体的代谢和应激反应以及免疫系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皮质主要分泌脱氢表雄酮、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孕酮等激素,它们可以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调节水和电解质平衡。
髓质主要分泌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激素,可以促进心脏的收缩和心跳的加快。
下丘脑分泌哪些激素,各有什么功能?*导读:垂体又名脑下垂体,分泌的激素除直接调节某些靶器官的功能活动外,还有几种促激素作用于相应的靶腺(如甲状腺、性腺、肾上腺皮质等),调节靶腺的分泌功能,并经靶腺激素间接调节某些器官的生理功能。
……下丘脑分泌的激素主要有:(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是最早从下丘脑分离出来的一种三肽释放激素。
它能刺激腺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2)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是第二个从下丘脑中分离与纯化的调节性多肽。
它可以持续的激活垂体-性腺轴,对腺垂体促性腺激素的释放与合成都有作用。
(3)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GHIH)又称生长抑素(ss):是一种十四肽释放抑制激素,不但能抑制垂体生长激素(GH)的分泌,还能抑制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分泌。
除下丘脑外,胰腺D细胞、胃肠道的内分泌细胞也能分泌GHIH,并通过旁分泌作用影响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4)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GHRH):能刺激腺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对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释放具有促进作用。
(5)生长激素释-拔激素(CnBH):是最近几年才被发现、确定的一种新的促垂体激素,对生长激素(CH)的释放具有促进作用。
下丘脑与脑下垂体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神经内分泌功能系统。
此系统可分为两部分:①下丘脑-腺垂体系统。
二者间是神经、体液性联系,即下丘脑促垂体区的肽能神经元通过所分泌的肽类神经激素(释放激素和释放抑制激素),经垂体门脉系统转运到腺垂体,调节相应的腺垂体激素的分泌。
②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
有直接神经联系,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肽类神经激素可以通过轴浆流动方式,经轴突直接到达神经垂体,并贮存于此。
下丘脑是间脑的一部分,左右对称,形成第三脑室下部的侧壁和底部。
下丘脑具有许多细胞核团和纤维束,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其他部位具有密切的相互联系。
垂体又名脑下垂体,分泌的激素除直接调节某些靶器官的功能活动外,还有几种促激素作用于相应的靶腺(如甲状腺、性腺、肾上腺皮质等),调节靶腺的分泌功能,并经靶腺激素间接调节某些器官的生理功能。
根据生理学知识点整理:内分泌系统的激
素分泌和调节
内分泌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调节体系,由多个腺体和组织负责检测和调节体内激素水平。
以下是内分泌系统中常见激素和它们的分泌和调节机制。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
GnRH由下丘脑指挥腺体释放,它刺激促性腺激素(LH和FSH)的合成和分泌。
GnRH释放的频率和幅度对性激素分泌有重要影响。
甲状腺刺激素释放激素(TRH)
TRH由下丘脑合成并释放到垂体前叶,它促进甲状腺刺激素(TSH)的分泌和合成。
TSH随后增加甲状腺素合成和分泌。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
下丘脑合成并释放CRH,它主要作用于垂体前叶的肾上腺皮质区以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如糖皮质激素和皮质醇)的分泌和合成。
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和生长抑素(GHIH)
这两个激素由下丘脑产生,GHRH促进生长激素(GH)的合成和释放,而GHIH则抑制GH的合成和释放。
催产素和催乳素
催产素由产生于垂体后叶,可促进子宫收缩,刺激乳房腺泡收缩,有助于乳汁排出。
催乳素则促进母乳的分泌和流出。
卵巢激素
卵巢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
雌激素促进卵泡成熟、子宫内膜增生,而孕激素则促进子宫内膜变厚和对胎儿的维护。
总之,内分泌系统中的激素的分泌和调节是非常复杂的,不同的激素对身体的调节作用也是千差万别。
了解这些激素的作用和调节机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身体的复杂运作。
2021年6月7日。
神经垂体神经垂体不含腺体细胞,不能合成激素。
所谓的神经垂体激素是指在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产生而贮存于神经垂体的升压素(抗利尿激素)与催产素,在适宜的刺激作用下,这两种激素由神经垂体释放进入血液循环。
升压素(vasopressin, VP或antidiuretic hormone,ADH)与催产素(oxytocin,OXT)在下丘脑的视上核与室旁核均可产生,但前者主要在视上核产生,而后者主要在室旁核产生。
它们的化学结构都是九肽,催产素与升压素只是第3位与第8位的氨基酸残基有所不同(图11-7)。
人升压素的第8位氨基酸为精氨酸,故称为精氨酸升压不比(arginine vasopressin,AVP)。
这两种激素已能人工合成。
图 11-7 催产素与升压素的化学结构实验证明,升压素与催产素是在视上核和室旁核神经元的核蛋白体上先形成激素有前身物质(激素原),再裂解成神经垂体激素的,并与同时合成的神经垂体激素运载蛋白(neurophysin)形成复合物,包装于囊泡中,呈小颗粒状。
在轴突内,囊泡以每天2-3mm的速度运送至神经垂体。
在适宜刺激的作用下,视上核或室旁核发生兴奋,神经冲动将沿着下丘脑-垂体束传导至神经垂体中的神经末梢,使其发生去极化,导致Ca2+内流进入末梢内,促进末梢的分泌囊泡经出泡作用而将神经垂体激素与其运载蛋白一并释放进入血液。
神经垂体激素运载蛋白有两种:一种与催产素结合释放入血液的,称为运载蛋白I,由92个氨基酸组成;另一种与升压素结合的称为运载蛋白Ⅱ,由97个氨基酸组成,烟碱可使血浆中运载蛋白Ⅱ和升压素浓度同时升高,而雌激素可使血浆中运载蛋白I含量增加,而催产素浓度并不随之增加。
有资料表明,神经垂体激素不仅存在于下丘脑-垂体束系统内,而且在下丘脑正中隆起与第三脑室附近的神经元轴突中也有神经垂体激素。
在大鼠和猴的垂体门脉血液中,检测出大量的升压素,其浓度远远主于外周血液中的浓度,而且注射大量的升压素能引起腺垂体ACTH分泌增加,提示神经垂体激素可能影响垂体的分泌活动。
垂体后叶素垂体后叶素是一种由垂体后叶分泌的荷尔蒙,在人体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本文将介绍垂体后叶素的功能、生理作用、调节机制以及相关研究进展。
功能和生理作用垂体后叶素主要由垂体后叶分泌,是一种多肽荷尔蒙。
它主要由两个成分组成: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
抗利尿激素主要起着调节体液平衡的作用,它能够增加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液的产生,从而维持体内水分的平衡。
催产素则主要参与分娩过程的调节,它能够促进子宫的收缩和乳汁的分泌。
除了调节体液平衡和分娩过程,垂体后叶素还参与了一系列其他生理过程。
例如,垂体后叶素对于血压的调节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通过收缩血管和增加心脏收缩力的方式,使得血压得以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此外,垂体后叶素还参与了抵抗炎症和免疫反应的过程,起到了免疫调节的作用。
调节机制垂体后叶素的分泌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
其中最主要的是体液渗透压和血容量的变化。
当体内的渗透压增加或者血容量减少时,垂体后叶素的分泌会增加,以帮助恢复体液平衡。
相反,当体内的渗透压降低或者血容量增加时,垂体后叶素的分泌会减少。
此外,垂体后叶素的分泌还受到神经调节的影响。
垂体后叶素的合成和分泌主要由神经垂体后叶素释放激素(neurohypophysial releasing hormones)调节。
这些激素由下丘脑神经元合成并通过下丘脑-垂体神经系统传递到垂体后叶。
当神经垂体后叶素释放激素释放时,垂体后叶素的分泌会增加。
相关研究进展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对于垂体后叶素的研究得到了长足的进展。
研究人员发现,垂体后叶素的异常分泌与一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例如,垂体后叶素的过度分泌会导致多尿症,即尿液排出的过多和尿液浓度的降低。
而垂体后叶素的分泌减少则与抗利尿激素缺乏症和尿崩症等疾病有关。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垂体后叶素在一些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例如,研究表明垂体后叶素能够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改善心脏功能。
这些发现为垂体后叶素的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基础科目(动物生理学)模拟试卷16(总分:6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25,分数:50.00)1.动物维持体温相对恒定的基本调节方式是( )(分数:2.00)A.体液调节B.自身调节C.自分泌调节D.旁分泌调节E.神经体液调节√解析:解析:在环境温度改变的情况下,动物通过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温度感受器、效应器等构成的神经反射机制,以及通过甲状腺激素、肾上腺激素、去甲肾上腺激素等的分泌改变机体代谢率,同时调节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之达到动态平衡,维持体温恒定。
因此,动物维持体温相对恒定的基本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
2.肾脏重吸收原尿中葡萄糖的主要部位是( )(分数:2.00)A.集合管B.近球小管√C.远球小管D.髓袢升支细段E.髓袢降支细段解析:解析:肾小管液体中100%的葡萄糖都在近球小管被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其他各段均无重吸收葡萄糖的能力。
因此,肾脏重吸收原尿中葡萄糖的主要部位在近球小管。
3.急性肾小球肾炎时,动物出现少尿或无尿的主要原因是( )(分数:2.00)A.肾小囊内压降低B.肾小球滤过率降低√C.毛细血管血压下降D.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E.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解析:解析:正常情况下,滤过膜的通透性是比较稳定的,对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不大。
只有在病理情况下,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时,由于内皮细胞肿胀、基膜增厚,致使肾小球毛细血管腔变得狭窄或阻塞不通,有效滤过面积明显减少,造成肾小球滤过率显著下降,结果出现少尿或无尿。
因此,急性肾小球肾炎时,动物出现少尿或无尿的主要原因是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4.决定尿液浓缩和稀释的重要因素是( )(分数:2.00)A.肾小球血流量B.肾小球滤过率C.肾小囊液渗透压D.肾小球滤过分数E.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解析:解析:尿渗透压的调节称为尿液的浓缩与稀释。
在正常情况下,尿液的浓缩和稀释是按照机体内盐水代谢情况,由抗利尿激素调控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而实现的。
第二节主要内分泌腺及其作用•一、下丘脑与垂体下丘脑下丘下丘脑N 垂体下丘脑垂体束腺垂体垂体门脉A-PDF OFFICE TO PDF DEMO: Purchase from to remove the watermark(一)腺垂体分泌的激素及其生理作用1. 1. 生长素生长素(1)促进生长发育分泌异常所致疾病分泌异常所致疾病::幼年时期缺乏幼年时期缺乏→→侏儒症侏儒症;;幼年时期过多幼年时期过多→→巨人症巨人症;;成年后过多成年后过多→→肢端肥大症大症。
(2)促进物质代谢①蛋白质蛋白质::促进氨基酸进入细胞促进氨基酸进入细胞,,并加速并加速DNA DNA 和RNA RNA的合成的合成的合成,,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促进蛋白质的合成。
②脂肪脂肪::促进脂肪分解促进脂肪分解,,增强脂肪酸氧化增强脂肪酸氧化,,减少组织的脂肪量少组织的脂肪量。
GH GH过量因脂肪酸氧化过量因脂肪酸氧化过量因脂肪酸氧化↑→↑→↑→抑抑糖氧化糖氧化。
③糖:GH GH生理量可刺激胰岛素分泌生理量可刺激胰岛素分泌生理量可刺激胰岛素分泌→→加强糖利用;GH GH过量则抑制糖的利用过量则抑制糖的利用过量则抑制糖的利用→→血糖血糖↑→↑→↑→垂体性垂体性糖尿病糖尿病。
2.催乳素蛋白质激素蛋白质激素。
催乳素的重要生理作用是促进妊娠期乳腺发育腺发育,,使乳腺开始并维持泌乳使乳腺开始并维持泌乳。
3.促甲状腺素一种糖蛋白一种糖蛋白。
其主要生理作用是促进甲状腺腺泡细胞的增生和甲状腺激素的合成的增生和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4.4.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含3939个氨基酸的多肽个氨基酸的多肽个氨基酸的多肽。
ACTH ACTH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促进肾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促进肾上腺皮质增生和糖皮质激素的合成与释放上腺皮质增生和糖皮质激素的合成与释放。
5.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包括促卵泡激素和黄体生成素促性腺激素包括促卵泡激素和黄体生成素。
前者能刺激卵泡的发育和卵子的成熟激卵泡的发育和卵子的成熟。
动物生理学习题(附答案)一、单选题(共90题,每题1分,共90分)1、胰岛素由何种细胞所分泌A、A细胞B、B细胞C、D细胞D、PP细胞E、D1细胞正确答案:B2、交互抑制的生理作用是A、保证反射活动的协调性B、及时中断反射活动C、使反射活动局限化D、使兴奋与不兴奋的界限更加明显正确答案:A3、小管液浓缩和稀释的过程主要发生于A、远曲小管B、集合管C、近曲小管D、髓袢升支E、髓袢降支正确答案:B4、在缺乏促甲状腺激素的情况下,甲状腺本身可适应碘的供应变化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释放。
这种调节方式称为A、神经调节B、反馈调节C、体液调节D、自身调节E、前馈调节正确答案:D5、催产素的分泌A、以神经调节为主B、受靶腺激素和下丘脑调节肽双重调节C、以代谢物反馈调节为主D、以激素调节为主E、以自身调节为主正确答案:A6、胰岛中分泌胰岛素的细胞是A、A细胞B、B细胞C、D细胞D、F细胞E、PP细胞正确答案:B7、肾的血液供应主要分布在A、外髓部B、肾盏C、内髓部D、肾皮质E、肾盂正确答案:D8、影响神经系统发育的最重要的激素是A、生长激素B、糖皮质激素C、胰岛素D、肾上腺素E、甲状腺激素正确答案:E9、生物活性最高的甲状腺激素是A、二碘甲腺原氨酸B、T3C、T4D、一碘甲腺原氨酸正确答案:B10、血中哪种激素出现高峰可作为排卵的标志A、催乳素释放因子B、催乳素C、孕激素D、黄体生成素E、卵泡刺激素正确答案:D11、单个骨骼肌细胞A、正常时可接受一个以上运动神经元支配B、具有膜内负于膜外的静息电位C、电兴奋可通过纵管系统传向肌细胞深部D、细胞内不储存Ca2+E、以上都正确正确答案:B12、神经肌肉接头中, 清除乙酰胆碱的酶是A、磷酸二脂酶B、ATP酶C、腺苷酸环化酶D、胆碱脂酶正确答案:D13、基础代谢率在哪种情况下可降低A、年龄增长B、情绪变化C、进食食物D、寒冷环境正确答案:A14、醛固酮促进Na+重吸收和K+分泌的部位是A、髓袢降支B、远曲小管和集合管C、输尿管D、髓袢升支E、近曲小管正确答案:B15、对能量代谢率影响最为显著的是因素A、高温B、进食C、寒冷D、精神活动E、肌肉运动正确答案:E16、卵泡内膜细胞主要分泌的激素是A、卵泡抑制素B、雌激素C、孕激素D、黄体生成素E、雄激素正确答案:E17、下列哪种物质属于第一信使A、CAMPB、CGMPC、ATPD、肾上腺素E、磷酸肌醇正确答案:D18、传入侧支性抑制产生的原因是A、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B、释放的兴奋递质少C、抑制兴奋性中间神经元D、突触后膜发生超极化正确答案:A19、下列哪种物质在正常情况下不能通过滤过膜?A、Na+、K+、Cl-等电解质B、血浆白蛋白C、氨基酸D、葡萄糖E、甘露醇正确答案:B20、对牵张反射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脊髓被横断后,牵张反射增强B、基本中枢位于脊髓C、是维持姿势的基本反射D、感受器是肌梭正确答案:A21、肾血流量能适应于泌尿功能,主要靠A、神经调节B、反馈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D、自身调节E、体液调节正确答案:D22、保证胚泡着床,维持妊娠的激素是A、雌激素B、孕激素C、催产素D、催乳素E、生长激素正确答案:B23、排乳反射中枢的基本部位在A、中脑B、延髓C、视上核和室旁核D、大脑皮质E、脊髓正确答案:C24、糖皮质激素的分泌A、以自身调节为主B、以神经调节为主C、以激素调节为主D、受靶腺激素和下丘脑调节肽双重调节E、以代谢物反馈调节为主正确答案:C25、初乳中的维生素A和C的含量比常乳约多A、2倍B、3倍C、5倍D、6倍E、10倍正确答案:E26、妊娠期乳腺发育主要是由于A、催产素与催乳素的作用B、雌激素与生长激素的作用C、雌激素、孕激素与催产素的作用D、生长激素的作用E、雌激素的作用正确答案:B27、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分泌的激素是A、促甲状腺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B、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C、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D、生长激素和催乳素E、促性腺激素和促黑激素正确答案:B28、最基本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A、延髓B、大脑皮质C、下丘脑D、丘脑正确答案:C29、在乳腺回缩过程中,将有哪些组织代替乳腺组织A、腺泡B、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C、脂肪组织和导管系统D、结缔组织和导管系统正确答案:B30、体内储存量最多的激素是A、胰岛素B、甲状腺激素C、糖皮质激素D、生长激素E、盐皮质激素正确答案:B31、下列关于电突触的叙述,错误的是A、单向传播B、突触连接处的膜不增厚C、是由两个神经元的膜紧贴在一丐形成的缝隙连接D、电传递速度快正确答案:A32、甲状腺中甲状腺激素的储存形式是A、双碘酪氨酸残基B、单碘酪氨酸残基C、T4D、甲状腺球蛋白E、T3正确答案:D33、兴奋性递质与突触后膜相应受体结合后,引起突触后膜A、钾、钙离子通透性增加,出现去极化B、钠、钾离子通透性增加,出现去极化C、钾、氯离子通透性增加,出现超极化D、钠、钙离子通透性增加,出现超极化正确答案:B34、影响神经系统发育最重要的激素是A、生长激素B、醛固酮C、肾上腺素D、胰岛素E、甲状腺激素正确答案:E35、妊娠时维持黄体功能的主要激素是A、孕酮B、绒毛膜促性腺激素C、雌激素D、卵泡刺激素正确答案:B36、体内能源储存的主要形式是A、蛋白质B、肝糖元C、脂肪D、组织脂质E、肌糖元正确答案:C37、下列因素中,哪种不引起醛固酮分泌A、血Na+降低、血K+升高B、血管紧张素增加C、循环血量减少D、肾交感神经兴奋E、肾素分泌减少正确答案:E38、肾脏的排钾保钠作用完成者是A、甲状旁腺激素B、降钙素C、醛固酮D、抗利尿素正确答案:C39、下列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接头前膜通过易化扩散释放递质B、乙酰胆碱可使接头后膜爆发动作电位C、用新斯的明可解除骨骼剂痉挛收缩D、接头后膜上有胆碱酯酶可使乙酰胆碱灭活正确答案:D40、血管升压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A、降低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B、使血管收缩,产生升压作用C、促进肾的保钠排钾作用D、促进肾小管对Na+的重吸收E、增加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正确答案:E41、在肌肉强直收缩过程中,动作电位A、频率降低B、不发生重叠或总和C、幅度变大D、幅度变小正确答案:B42、肾产生NH3主要来源于A、谷氨酰胺B、谷氨酸C、γ-氨基丁酸D、甘氨酸E、尿酸正确答案:A43、具有ATP酶活性的是A、肌球蛋白B、肌动蛋白C、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D、肌钙蛋白E、肌钙蛋白和原肌球蛋白正确答案:A44、乳腺腺泡细胞合成的物质包括A、乳糖、酪蛋白和维生素B、乳糖、酪蛋白和乳脂C、葡萄糖、酪蛋白和维生素D、乳糖、酪蛋白、无机盐E、葡萄糖、酪蛋白和无机盐正确答案:B45、下列关于机体在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率,错误的是A、与性别有关B、始终随着外界温度的升高而减少C、与年龄有关D、随着使役强度的加大而增强E、与体表面积成正比正确答案:B46、γ-运动神经元的生理功能是A、引起梭外肌收缩B、引起梭内肌舒张C、直接兴奋α-神经元D、调节肌梭的敏感性正确答案:D47、幼年时生长素分泌过少会导致A、向心性肥胖B、侏儒症C、粘液性水肿D、肢端肥大症E、巨人症正确答案:B48、能激活胰蛋白酶原的物质是A、肠激酶B、HClC、内因子D、胆盐正确答案:A49、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使后膜对Na+的通透性提高,将引起后膜电位变化是A、静息电位不变B、兴奋性突触后电位C、产生动作电位D、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正确答案:B50、肌细胞中的三联管结构是指A、每个横管及其两侧的肌小节B、每个横管及其两侧的终末池C、横管、纵管和肌质网D、每个纵管及其两侧的横管正确答案:B51、下列哪种成分常乳中含量很少,应注意向哺乳仔畜补充A、蛋白质B、铁C、维生素A和CD、维生素B族E、乳糖正确答案:C52、下列哪种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最强A、脂肪B、蛋白质C、维生素D、糖正确答案:B53、属于第二信使的物质是A、DGB、肝素C、肾素D、ATP正确答案:A54、关于性激素分泌的叙述正确的是A、只有睾丸才能产生雄激素B、卵巢也能分泌少量雄激素C、胎盘能分泌大量雄激素D、只有卵巢才能产生雌激素E、只有前列腺分泌前列腺素正确答案:B55、大量饮水后尿量增多,下述哪个原因可能不存在A、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B、循环血量相对增大C、ADH释放减少D、酸碱失去平衡正确答案:D56、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血中下列哪种物质的浓度降低A、氨基酸B、尿酸C、葡萄糖D、胆固醇E、血钙正确答案:D57、促进乳腺腺泡发育的主要激素是A、睾酮B、甲状旁腺激素C、胸腺素D、孕酮E、松弛素正确答案:D58、机体安静时的能量代谢最为稳定的环境温度是A、小于20℃B、等于37℃C、大于30℃D、20~25℃正确答案:D59、精子的获能发生在A、雌性生殖道B、输精管C、曲细精管D、前列腺E、附睾正确答案:A60、下列哪种激素的分泌不受腺垂体的控制A、甲状腺激素B、甲状旁腺激素C、雌激素D、孕激素E、糖皮质激素正确答案:B61、关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正确的叙述是A、突触后膜对Ca2+、K+通透性增大B、突触后膜去极化C、突触后膜出现超极化D、突触后膜出现复极化正确答案:C62、吸收铁的主要部位A、回肠B、胃窦部C、胃底部D、结肠E、小肠上部正确答案:E63、下列有关甲状腺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碘是甲状腺激素合成的重要原料B、用药物抑制合成后,血中甲状腺激素水平在1~2天内即下降C、对婴幼儿脑的发育有促进作用D、可增加组织耗氧量,增加产热E、交感神经兴奋可使其合成分泌增加正确答案:B64、血中浓度很低,而生理效应十分明显是因为A、激素作用有靶细胞B、激素间有相互作用C、激素的特异性强D、激素有高效能放大作用E、激素的半衰期长正确答案:D65、下列哪项不利于铁的吸收A、胃酸B、高铁C、维生素CD、二价金属转运体E、铁转运蛋白1正确答案:B66、对水分容易通透而对Na+不容易通透的肾小管是A、髓袢降支细段B、近曲小管C、髓袢升支粗段D、远曲小管和集合管E、髓袢升支细段67、排卵前血液中卵泡刺激素突然减少的原因是A、黄体生成素的作用B、血中孕激素对腺垂体的正反馈作用C、血中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共同作用D、大量卵泡刺激素本身的短反馈作用E、血中高水平雌激素对腺垂体的负反馈作用正确答案:E68、条件反射的特点包括A、不必由大脑皮质参与的B、是种族进化先天具有的C、反射弧是固定的D、是后天获得的正确答案:D69、促进成熟卵泡排卵的是A、雌激素第二个高峰B、黄体生成素C、卵泡雌激素高峰D、孕激素高峰E、雌激素第一个高峰正确答案:B70、不影响糖代谢的激素是A、胰岛素B、甲状腺激素C、生长素D、皮质醇E、甲状旁腺激素正确答案:E71、血管升压素产生的主要部位是A、视上核B、腺垂体C、正中隆起D、神经垂体E、近球细胞72、促使远曲小管重吸收Na+和分泌K+的激素是A、血管紧张素B、抗利尿素C、醛固酮D、肾上腺素E、皮质醇正确答案:C73、关于甲状旁腺激素的作用,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升高血钙,降低血磷B、动员骨钙入血C、使尿钙减少D、促进1,25(OH)2维生素D3的生成E、升高血钙的作用缓慢、短暂正确答案:E74、影响骨骼肌和长骨生长发育最重要的激素是A、生长激素B、盐皮质激素C、糖皮质激素D、肾上腺素E、甲状腺激素正确答案:A75、机体的排泄途径不包括A、消化器官B、肾C、皮肤D、呼吸器官E、内分泌腺正确答案:E76、在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动物脑干,可出现A、去皮质僵直B、肢体痉挛性麻痹C、脊休克D、去大脑僵直77、雌激素和孕激素的相同点是A、减少宫颈粘液的分泌B、使子宫内膜增生变厚C、使子宫及输卵管平滑肌活动减弱D、促进阴道上皮细胞角化E、促进乳腺导管增生和延长正确答案:B78、肾交感神经兴奋不引起A、增加近端小管和髓袢重吸收Na+B、肾小球滤过率降低C、肾小球毛细血管收缩D、肾素分泌增加E、入球和出球小动脉收缩正确答案:C79、影响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的因素不包括A、肾小球旁细胞分泌增加B、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C、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下的基膜增厚D、肾小球毛细血管管腔狭窄E、囊内皮孔隙加大正确答案:A80、实现中枢内兴奋或抑制集中的神经元联系方式是A、环路式B、单线式C、辐散式D、聚合式正确答案:D81、当中枢温度升高时A、直肠温度升高B、冷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增加C、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增加D、皮肤温度下降正确答案:C82、关于抗利尿激素合成和释放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A、在下丘脑促垂体区合成,于神经垂体释放B、在下丘脑促垂体区合成,于腺垂体释放C、由肾上腺皮质球状带释放D、在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合成,于腺垂体释放E、在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合成,于神经垂体释放正确答案:E83、突触前抑制产生的机制是A、突触后膜超极化,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降低B、突触间隙加宽C、突触前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增多D、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增多正确答案:D84、交感神经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与心肌细胞膜上何种受体结合A、N受体B、α受体C、M受体D、β1受体正确答案:D85、可以偶联生产T4的是A、一碘甲腺原氨酸B、二碘甲腺原氨酸C、反三碘甲腺原氨酸D、四碘甲腺原氨酸E、三碘甲腺原氨酸正确答案:B86、机体进行功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最终不转化为体热的是A、神经传导B、胃液分泌C、肌肉作功D、血液流动E、激素分泌正确答案:C8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下丘脑调节肽A、生长抑素B、抗利尿激素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D、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正确答案:B88、睾丸内能够合成睾酮的细胞是A、间质细胞B、精细胞C、精原细胞D、精母细胞E、支持细胞正确答案:A89、对汗液的描述,错误的是A、汗液是高渗溶液B、汗液中有少量尿素和乳酸C、大量出汗时不但失水而且失NaclD、汗液流经汗腺时,部分氯化钠被吸收正确答案:A90、终尿中的K+主要来源于A、髓袢降支的分泌B、肾小球的滤过C、髓袢降支的分泌D、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E、近曲小管的分泌正确答案:D。
下丘脑-神经垂体分泌的激素下丘脑-神经垂体合成和分泌的激素总称为神经垂体激素,主要有两种:加压素(VP,抗利尿激素ADH)和催产素(OXT)。
(一)神经垂体激素的合成、运输和分泌VP和OXT均为九肽,两者的氨基酸序列仅在第三和第八位不同。
加压素则因第八位氨基酸不同又分为精氨酸加压素(AVP)和赖氨酸加压素(LVP)。
催产素如第八位的亮氨酸为精氨酸取代则称为精氨酸催产素。
现已清楚VP和OXT的合成部位在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其中视上核主要合成VP,室旁核主要合成OXT。
二者合成后立即与各自的运载蛋白结合,沿轴突运输并在神经垂体的轴突末梢贮存,在中枢和外周两方面的刺激下VP和OXT与运载蛋白分离而释放。
(二)神经垂体激素的生理功能1.加压素加压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调节血浆渗透压、血容量和血压。
由于其促使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因而减少尿量,具有抗利尿效应,因此又称为抗利尿激素。
正常时加压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抗利尿效应,而对维持血压并不起明显作用,只有其为药理剂量时,通过促使血管平滑肌收缩,引起升血压效应。
由于催产素与抗利尿激素的化学结构相似,它们的生理作用有一定程度的交叉。
升压素还能促进子宫和乳腺肌上皮收缩,但活性只有催产素的3%左右;同样,催产素也有升压和抗利尿效应,活性大约分别为升压素的1%和0.5%。
2.催产素催产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子宫肌收缩,促使胎儿、胎衣排出及产后止血。
但此种作用与子宫的功能状态有关,催产素对非孕子宫的作用较弱,而对妊娠子宫的作用较强。
雌激素能增加子宫对催产素的敏感性,而孕激素则相反。
另外,催产素还促使乳腺腺泡周围的肌上皮收缩,起促进排乳的作用。
也有报道认为,中枢内释放的催产素与学习、记忆、母性行为有关,可提高学习和记忆能力,产生母性行为。
(三)神经垂体激素分泌的调节神经垂体激素的分泌受中枢和外周两方面的调节。
中枢调节主要受神经递质和神经肽的影响,如乙酰胆碱刺激VP和OXT分泌,去甲肾上腺素经α-肾上腺能通路对VP和OXT分泌起兴奋作用,经β通路则起抑制作用。
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相互作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是人体重要的调节系统,它们密切相互作用,共同维持机体的正常功能。
神经系统负责传递电信号,快速调控机体的生理和行为反应;而内分泌系统则通过分泌激素来进行慢速调节,涉及到全身各个器官。
本文将探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相互作用。
一、神经系统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冲动传递信息,对内分泌系统的调节起到重要作用。
下丘脑是神经内分泌的控制中心,它通过与垂体之间的连接来调控垂体的激素分泌。
1. 下丘脑-垂体-靶器官轴下丘脑通过分泌促释放因子(CRF),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刺激垂体前叶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通过分泌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刺激垂体前叶分泌生长激素;通过分泌甲状腺释放激素(TRH),刺激垂体前叶分泌甲状腺激素等。
这些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影响相应的靶器官,调节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等过程。
2. 自主神经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内分泌系统的调节起到重要作用。
交感神经活动加强可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同时促进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从而增加能量代谢和应激反应。
副交感神经活动则促进肠道的蠕动和胰岛素分泌。
二、内分泌系统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内分泌系统通过激素的分泌调节神经系统的活动,影响神经元的兴奋性和突触传递,从而影响行为和认知功能。
1. 甲状腺激素的作用甲状腺激素对大脑的发育和功能发育至关重要。
甲状腺激素缺乏会影响神经细胞的分化和突触形成,导致智力发育迟滞。
甲状腺激素还能够影响神经元突触传递的效率,改变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
2. 性激素的作用性激素不仅参与生殖功能的调节,也对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雌激素可以促进神经元的生存和突触形成,改善学习和记忆能力。
而雄激素则与空间认知、行为和心理状态相关。
综上所述,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通过神经冲动和激素的相互作用,紧密协同调节机体的生理和行为。
神经系统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主要通过下丘脑-垂体-靶器官轴和自主神经调节实现;而内分泌系统通过激素的分泌对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突触传递等方面进行调节。
下丘脑是大脑皮层下调节内脏活动的高级中枢,其通过神经和血管途径调节脑垂体前、后叶激素的分泌和释放,参与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如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发出的纤维构成下丘脑-垂体束到达神经垂体,两核分泌的加压素(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沿着此束流到神经垂体内贮存,在神经调节下释放入血液循环。
此外,下丘脑分泌多种多肽类神经激素对腺垂体的分泌起特异性刺激作用或抑制作用,称为释放激素或抑制释放激素。
具体来说,下丘脑有以下功能:
1. 神经内分泌调节:下丘脑通过功能性轴系将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融为一体,包括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系,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系。
2. 自主神经的调节:下丘脑是调节交感与副交感活动的主要皮质下中枢,前区内侧兴奋副交感神经系统,后区外侧兴奋交感神经系统。
3. 体温调节:下丘脑前区有对热敏神经元,对体温升高敏感,后区有冷敏神经元,对体温降低敏感。
4. 摄食行为调节:下丘脑腹内侧部为机体的饱食中枢,外侧部为机体的摄食中枢。
5. 昼夜节律的调节:下丘脑上连视网膜的传入,向下通过脊髓交感神经节后纤维连松果体,通过控制褪黑素的分泌,调节机体昼夜
节律的变化。
综上,下丘脑的功能作用十分重要,是人体调节内脏活动和内分泌活动的关键中枢。
如需了解更多有关下丘脑功能作用的内容,建议咨询生物学专家或查阅相关书籍资料。
下丘脑-神经垂体分泌的激素
下丘脑-神经垂体合成和分泌的激素总称为神经垂体激素,主要有两种:加
压素(VP,抗利尿激素ADH)和催产素(OXT)。
(一)神经垂体激素的合成、运输和分泌
VP和OXT均为九肽,两者的氨基酸序列仅在第三和第八位不同。
加压素则
因第八位氨基酸不同又分为精氨酸加压素(AVP)和赖氨酸加压素(LVP)。
催产素如第八位的亮氨酸为精氨酸取代则称为精氨酸催产素。
现已清楚VP和OXT的合成部位在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其中视上核主要合成VP,室旁核主要合成OXT。
二者合成后立即与各自的运载蛋白结合,沿轴突运输并在神经垂体的轴突末梢贮存,在中枢和外周两方面的刺激下VP和OXT与运载蛋白分离而释放。
(二)神经垂体激素的生理功能
1.加压素
加压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调节血浆渗透压、血容量和血压。
由于其促使肾远
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因而减少尿量,具有抗利尿效应,因此又称为抗利尿激素。
正常时加压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抗利尿效应,而对维持血压并不起明显作用,只有其为药理剂量时,通过促使血管平滑肌收缩,引起升血压效应。
由于催产素与抗利尿激素的化学结构相似,它们的生理作用有一定程度的交叉。
升压素还能促进子宫和乳腺肌上皮收缩,但活性只有催产素的3%左右;同样,催产素也有升压和抗利尿效应,活性大约分别为升压素的1%和0.5%。
2.催产素
催产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子宫肌收缩,促使胎儿、胎衣排出及产后止血。
但
此种作用与子宫的功能状态有关,催产素对非孕子宫的作用较弱,而对妊娠子宫的作用较强。
雌激素能增加子宫对催产素的敏感性,而孕激素则相反。
另外,催
产素还促使乳腺腺泡周围的肌上皮收缩,起促进排乳的作用。
也有报道认为,中枢内释放的催产素与学习、记忆、母性行为有关,可提高学习和记忆能力,产生
母性行为。
(三)神经垂体激素分泌的调节
神经垂体激素的分泌受中枢和外周两方面的调节。
中枢调节主要受神经递质和神经肽的影响,如乙酰胆碱刺激VP和OXT分泌,去甲肾上腺素经α-肾上腺能通路对VP和OXT分泌起兴奋作用,经β通路则起抑制作用。
阿片肽显著抑制VP和OXT分泌,而来自中枢和外周的血管紧张素Ⅱ则是VP分泌的有效刺激物。
外周调节主要表现为外周感受器的反射性影响。
1.加压素分泌的调节
加压素的分泌与释放受血浆晶体渗透压和循环血量的双重调节。
在下丘脑的视上核及其附近有渗透压感受器,当血浆渗透压增加1~2%,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冲动沿下丘脑-垂体束传至神经垂体,引起升压素释放,发挥保水作用,以维持
渗透压平衡。
与此同时,在下丘脑视前区附近有另一渗透压感受器称为饮水中枢,饮水中枢与视上核的渗透压感受器共同作用,调节因脱水带来的渗透压变化。
当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则发生逆反应。
在心房、腔静脉与肺循环等处存在感受血量变化的容量感受器,当血量正常时,容量感受器的冲动传至下丘脑视上核及视前区,对升压素的分泌与摄水控制于正常水平;若循环血量明显减少,控制减弱或解除,加压素分泌增加。
2.催产素分泌的调节
催产素的释放主要依靠来自子宫颈,阴道和乳房的一些刺激,当交配、分娩或吮乳时,都可反射性地引起催产素的释放。
与此相关的各种条件刺激,如幼仔出现、喊叫、挤乳准备还可引起催产素的条件反射性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