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西方流行理论面临重大挑战
- 格式:pdf
- 大小:305.76 KB
- 文档页数:4
西方社会思潮对90后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分析及对策金玲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一些西方社会思潮传播进入中国,冲击和侵蚀着我国高校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
我们必须要正确认识西方社会思潮,把握其思想实质,分析正视西方社会思潮给90后青年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积极推进90后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世界诸多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人的流动、交流、沟通与互动在世界范围内展现出全方位的进程和趋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西方文化的相互碰撞、激荡,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不断渗透到中国,对我国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在我国高校,90后大学生群体思维活跃、开放意识强烈、容易接受外来文化,接受新鲜事物,但其自身的理论水平以及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有限,对鱼龙混杂的各类社会思潮无法理性辨识,在极具迷惑性的西方社会思潮的影响下最容易被误导和利用,产生价值观的扭曲。
因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抢占90后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积极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当代90后大学生的心智特点当代90后大学生是社会中最为敏感及冲动的群体,他们具有时代精神,拥有主流价值,具备国际视野。
然而,90后大学生的思想、心智等正处于成长阶段,无法完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影响。
如追求享乐、缺乏精神支柱与坚定的信念,有些甚至对中国政治一元化持怀疑态度等。
环境污染、生态危机、经济转型、贫富不均、学习不堪重负、就业创业压力等也现实问题给青年大学生带来了种种焦虑和恐惧。
在大学校园里,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偷偷地潜入,大学生的思想在一定的程度上受到冲击;部分学生思想意识混乱,政治信仰模糊,利己主义浓厚;有一些则价值取向产生扭曲,他们重索取回报轻付出奉献;有一些知行脱节,在认知上对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内容了解,但在实际生活中却与之相悖;更有一些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对社会发展很漠然,认为与己无关、缺乏社会责任感等等。
对流行病学面临机遇与挑战的几点思考一、引言随着全球化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传染病和慢性病的流行已成为全球卫生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
而流行病学作为一门关注人群健康和疾病预防控制的学科,也在面临着机遇与挑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流行病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二、机遇1. 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机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和处理数据的能力不断提高。
这为流行病学提供了一个新时代的机遇。
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帮助流行病学家更快速、更准确地识别出现有或新出现的疾病,并预测其传播趋势。
在COVID-19爆发期间,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快速定位患者,并对患者进行追踪管理,有效控制了疫情。
2. 健康促进政策推动下的机遇近年来,各国政府开始加强对公共卫生和健康促进政策的投入,这也为流行病学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疾病预防控制等政策,引导公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行为,减少慢性病和传染病的发生率。
同时,政府也可以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三、挑战1. 传染病与慢性病并存的挑战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s)如心血管疾病、癌症等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健康威胁之一。
而在一些地区,传染性疾病仍然是主要威胁之一。
如何平衡对两种类型疾病的关注与投入成为了流行病学家面临的重要挑战。
2. 数据质量问题带来的挑战虽然大数据技术为流行病学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是数据质量问题也给流行病学家带来了挑战。
数据的收集、存储和处理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标准,否则会影响到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由于数据隐私保护等问题,一些重要的数据可能无法获取或共享,这也给研究带来了困难。
3. 多学科协作不足的挑战流行病学研究需要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医学、统计学、社会学等。
而目前多数流行病学研究还是单一领域专家进行,缺乏多学科协作。
这将限制流行病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应用和推广。
四、结论流行病学面临机遇与挑战。
浅析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对我国大学生的消极影响【摘要】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对我国大学生产生了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消极的价值观、生活方式、人际关系、心态和行为上。
这些思潮造成了大学生对物质享受的过度追求,导致了浮躁、功利主义的风气;大学生的消极行为和人际关系也受到了影响,社交能力下降、孤独感加剧。
在未来,应当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他们正确看待西方社会思潮带来的消极影响,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自我认知,同时注重人文关怀和自我价值的塑造,以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的挑战。
【关键词】当代西方社会思潮、消极影响、我国大学生、价值观、生活方式、人际关系、心态、行为、总结、未来应对措施、人文关怀、自我价值塑造。
1. 引言1.1 介绍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当代西方社会思潮是指当今西方社会流行的一种思想潮流和价值取向。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信息科技的发展,西方社会的思潮也在不断演变和变化。
这些思潮包括但不限于自由主义、个人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等。
自由主义强调个体权利和自由,个人主义注重个人利益和发展,消费主义追求物质享受和追求。
这些价值观在当代西方社会影响深远,不仅影响着西方社会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也对其他国家和地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传播途径多样,通过媒体、教育、文化输出等渠道不断向外传播。
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进一步加速了西方社会思潮的传播速度和范围。
许多年轻人受到西方社会思潮的影响,接受了其中的一些观念和价值观。
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大学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影响,造成了一些消极影响和后果。
1.2 概述影响我国大学生的情况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其中不乏一些消极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这些思潮不仅影响了西方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也对我国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从价值观、生活方式、人际关系、心态以及行为等方面来看,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对我国大学生带来了一系列的消极影响。
在当代社会中,人们往往更加追求物质享受和个人利益,这种功利主义的价值观也影响到了我国大学生。
2013.2CONTEMPORARY WORLD27当代世界国外政党面临的社会思潮挑战趋于增大■ 石晓虎/文新世纪以来,伴随着国际形势的深刻复杂变化以及各国内部社会政治生态的持续变迁,各国社会思潮此起彼伏,相互激荡和影响增多,对不同类型政党产生了重大而现实的影响。
不同社会思潮对国外政党的冲击与影响其一,“要面包”“要工作”的诉求不断增强,牵引政党关注方向,也影响到政府的工作重点。
随着全球范围内“两制”斗争的弱化,各国民众趋向务实,各类政党开始更多的关注民生状况,同时更加倾向于直接地表达自身利益诉求。
美国民众发起“占领华尔街”运动,公开打出99%对抗1%的诉求,要求维护社会中下层利益。
奥巴马政府也注意借民意诉求之力,反击共和党的保守政策主张。
在欧债危机背景下,欧洲普通民众对就业、福利以及治安问题的关注显著增多,往往将遇到的问题归咎于执政党和政府的无能,求新求变的心态高涨,为在野党煽动社会抗议、抵制政府施政提供了有利的土壤。
在新兴国家中,当前印度民众对现状的不满上升,对执政党的质疑增多,使得国大党政府压力上升。
据印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的一项民调显示,有50%的民众认为通胀问题将恶化,有55%的民众认为联邦政府应对物价上涨负责,有24%的人认为应由地方政府负责,政府改善民生的压力剧增。
鉴于民生与政治问题结合越来越密切,不少国家政党在竞选中均提出了民本主义的口号,在执政之后也注意将民生问题纳入首要考虑。
其二,“要发言权”“要参政”的呼声持续高涨,促使不少国家执政党转变执政方式。
在发展中国家,普通民众已不再满足于经济的发展和民生的改善,而是公开反对传统的家长式统治方式,要求更多地参与政治乃至政府决策的形成过程。
在新加坡2011年大选中,不少年轻选民视人民行动党的历史功绩为理所当然,对其缺乏心理认同感,不断提出更高要求,主张更多的自由和话语权。
行动党在大选后决定,要因应社会变化,采取更加务实、灵活、民主、亲民的执政风格,改进执政方式。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形势与政策》问答题题库及答案盗传必究一、十九大以来,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我国外交方略有哪些丰富和发展?答:在新冠疫情冲击下,中国外交在法理上进入了非常规状态。概括起来说,疫情压力下的中国外交面临三大冲击:一是“大流行”(pandemic)的疫情压力。3月中下旬,疫情开始蔓延到欧美发达国家乃至整个世界,逐渐从一个地区问题转变为全球问题。如何为国内和国际疫情防控提供强大的外交支持、推动建立国际疫情防控统一战线,是中国外交的重要任务。二是恐慌(panic)的舆情压力。疫情暴发后,从部分西方媒体鼓吹“东亚病夫论”、“疫情不透明论”到后来部分政客刻意污名化的“中国病毒论”、“中国追责论”和所谓“中国赔偿论”,中国外交直面回应各种虚假消息,努力化解舆情压力,成为公共舆论的“风暴眼”。世卫组织将这一现象定义为“信息疫情”,指由于病毒特点和传播规律未被完全认清,在科学力有不逮时,由于全球情绪共振使得没有根据的猜测、流言和谎言有了传播温床的状况。三是悲观的(pessimistic)经济信心压力。受疫情打击,世界经济遭受双重压力,美国三大股指四次熔断,欧洲和整个世界金融市场激烈动荡,大宗商品价格急剧下跌,加之各国采取强力措施,国际生产链和供应链发生断裂和转移,社会失业急剧增加,这些都对中国经济造成了巨大压力。面对上述新冠疫情危机带来的外交挑战,中国在“突发事件一级响应”的法律框架内,直接领导下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应急外交。(一)外交理念:从强调捍卫国家核心利益到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二)外交心态:从战略自信到战略主动(三)外交机制:从归口管理到应急管理(四)外交行动:从内外互动到立体联动展望未来,新冠疫情危机既是困难,也不乏机遇,若处理得当有力,化危为机,勉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则中国国力、国运都将更胜一筹。因此,中国需加强对疫情治理与对外工作体系和能力的研究,总结疫情防控各个阶段环节的外交挑战与应对经验,为应急治理制定应急预案,更要为后疫情时代的新常态外交未雨绸缪,明确外交工作实践中的问责制,加快制订相关涉外法律,加强制度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外交体系和能力,提升国际社会信任和国际影响力,使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行稳致远、不断前进。二、结合国际国内实际,如何理解我国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答:大国在重大国际和地区事务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大国关系规定了国际体系的基本特性和总体状况。
文军:论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基本特征与发展趋势2008-07-25 14:46内容提要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在各种思潮迭起,理论流派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中,表现出了八个不同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1)在理论分化的同时愈来愈呈现出多元综合的趋势;(2)不同理论与方法之间的对话日益频繁;(3)各种思潮在经历重构之后发生了一系列的“转向”;(4)对古典理论的重新阐释与批判性拓展;(5)理论及其建构方法的反思性不断加强;(6)理论的现实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功能不断强化;(7)理论发展的危机意识日益增加;(8)欧洲社会学理论的重新崛起及其中心地位的回归。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这些特征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社会学在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体系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社会学理论西方社会学基本特征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其不仅是各种思潮迭起,流派繁多,而且相互之间错综复杂,难以辨识。
其中有两个最为突出的表现:一是在社会学理论与社会理论的关系上,相对狭隘的社会学理论愈来愈融会在更为宽泛的社会理论之中,社会学理论无论在理论旨趣和思维方式,还是研究对象和表现形式上都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社会理论,以至于许多社会学家不再宣称自己从事的是社会学理论的研究而是社会理论的研究;二是在主流与非主流理论的问题上,两者之间的边界也变得越来越模糊。
这不仅是由于非主流社会学理论的影响日益扩大并逐步渗透到了各种主流社会学理论之中,从而形成彼此交错、相互交织的局面,而且也是由于主流社会学理论内部本身开始发生分化,其研究范式和理论形态再也很难维持长期以来的一贯统一的面相了。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无论是主流的实证主义社会学理论还是各种非主流的社会学理论流派,在当代理论境遇和社会脉络(contexture)中,都开始表现出了某些共同的特征和趋势。
具体来说,我们认为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至少表现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整体性特征和发展趋势:一、在理论分化的同时愈来愈呈现出多元综合的趋势西方社会学理论在当今社会科学中已是如此分化和多样,以至于这不仅破坏了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整体性,使理论研究变得支离破碎,而且也使主流社会学理论家难以对社会世界获得整体上的概念。
中国理论与西方理论的对比作者:来源:《人民论坛》2017年第12期许耀桐:一度在中国盛行的西方理论正在失色就政治理论领域而言,西方久负盛名的三大民主理论,即一人一票的普选理论、多党竞争的政党理论和议会决策制度,开始逐渐褪去了鲜艳的色彩、失掉了炫目的光环。
我们不妨具体地来看看。
例如,西方式的民主竞选,竞选人要胜出,主要靠吸引选民眼球的漂亮政纲。
竞选人是否真正具备治国能力并不重要,只要他口才好、能言善辩就行。
又如,西方式的两党制或多党制政党竞争,虽然各政党都声称要维护国家的利益,但彼此又因各自的特殊利益而争权夺利,为自己能够上台执政而相互对立倾轧,彼此之间极尽抹杀污蔑之能事,日益造成社会的分裂。
再如,西方式的议会决策制度中,不同的议会党团出于党派私利的考量,对本来有利于国家和民众的决策任意否决,造成了空转和久拖不决的僵局。
这些情况,即便在西方国家,也引起了深深的忧虑,有识之士开始思考如何走出困境。
西方思想理论出现了这样的状况,究竟为什么?这就需要先弄清楚,什么叫理论?理论是指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事物,形成了比较系统化的认识。
它运用语言文字的概念和逻辑形式,进行推理,得出结论。
通俗点说,理论就是讲道理,辨明是非曲直,使人们获得对某一事物和问题的阐释、理解。
既然理论有助于人们认识自然界和社会事物的内在关系和发展规律,所以理论是十分重要的。
当然,我们所需要的理论,必须是正确的理论,正确的理论是行动的先导,而错误的理论则是失败的前奏。
什么样的理论才是正确的理论呢?第一,正确的理论必须客观、真实地反映了事物的实际;第二,正确的理论必须经得起实践的检验;第三,正确的理论也要与时俱进,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修正和发展。
即使有了正确的理论,还要注重运用理论的科学方法,这里也要特别强调两点:首先,和世间任何的事物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一样,任何理论本身也都含有普遍性和特殊性,要区别什么是普遍性的认识,什么是特殊性的认识,不要混淆在一起;其次,一切理论都是以具体的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的,运用任何一种理论也都必须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决不能刻舟求剑、生搬硬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