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社会学理论的构架和基本范式
- 格式:ppt
- 大小:343.51 KB
- 文档页数:100
西方社会学理论的研究范式任何一门学科都是一个在一定的范式指导下观察对象、收集并分析资料、检验假设、发展知识的过程。
按照库恩的论述,范式是从事某种特定学科的科学家们在这一学科领域内所达到的共识及其基本观点,是一个学科的共同体在研究准则、概念体系等方面的某些共同约定,尤其是通过研究实践中的范例即“一组标准事例”来理解的共同约定。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范式是一种世界观,是最高层次的方法论。
不管在实际生活里,还是在认知逻辑上,范式都意味着共同体成员围绕着特定学科或专业领域所建立起来的共同信念、共同取向和共同的研究范围。
没有范式,科学研究的语言游戏也就无从进行,我们只有依靠范式,才能确定各种事物或社会现象之间的共通或类似之处,并对循此而行的日常活动做出规定。
在社会学理论研究上,从一开始就有三种截然不同的研究范式:一种是以孔德、斯宾塞等社会学创始者为代表,并经古典社会学的代表人物涂尔干发展后日趋成熟。
他们认为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之间并无本质的区别,它们遵循着同样的方法论准则,都可以用普遍的因果律加以说明。
“社会学这门学科只有在认识到把社会事实当作实在的物来研究时才能诞生。
”因此,在方法论取向上,社会科学应以自然科学为标准模式,建立统一的知识体系。
他们由此开创了实证主义社会学研究传统,且在很长时期里成为社会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主流。
另一种是以韦伯等古典社会学家为代表,认为社会现象有其独特的性质和规律,绝不能盲目效仿自然科学来研究社会科学,而应确立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
“社会学是一门科学,其意图在于对社会行动进行诊释性的理解,并从而对社会行动的过程及结果予以因果性的解释。
”因此,韦伯将社会学的任务规定为试图对社会行动做出解释性理解,并由此形成了人文的、理解的社会学研究传统,它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实证主义社会学的批评与抨击。
第三种则是由马克思开创的批判主义社会学研究传统,认为社会学理论知识的主要任务和作用就在于对现实社会的批判性检视,在于“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其基本特征就是不断强调社会学理论批判的、革命的性质,强调理论和理论家在改造、变革现实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反对那种旨在维护、修补现存社会结构的单纯解释性的“科学”研究和把现代工业社会的既定现实当作合法的做法。
欧美社会学的理论体系与研究方法欧美社会学是西方社会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其研究对象是社会现象及其变化规律。
欧美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包括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问题等各个方面。
本文将就欧美社会学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进行探讨。
I. 理论体系1. 功能主义功能主义是欧美社会学的一种重要理论支流,它起源于19世纪末的欧美,最早得到了德国社会学家吉斯林的阐发。
功能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部分的存在都是为了整体的运行和维持,各个部分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
在社会中存在一些机制和规则来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这些机制和规则是社会存在的必要条件。
2. 社会构造主义社会构造主义是近现代欧美社会学的另一种重要理论支流,它主张社会并非客观存在的,而是由人类自己创造和塑造的。
社会构造主义强调社会现象是由人类行为所创造的,而不是自然界的产物。
在社会构造主义的观点中,人们的观念、语言和文化构成了社会现实的重要因素。
3. 符号互动主义符号互动主义是欧美社会学的另一种重要理论支流,它强调人类行为的意义和符号的重要性。
在符号互动主义的观点中,人类行为和符号是相互作用的,人们会根据符号意义来进行行动和互动,也会根据符号的意义来判断自己和别人的行为。
II. 研究方法1. 质性研究法质性研究法是欧美社会学中极为重要的一种研究方法。
它主要通过深入访谈、观察和资料分析等方式,对社会群体和社会现象进行全面、深入和系统的分析,关注群体行为和现象背后的意义和思想。
2. 统计研究法统计研究法是欧美社会学中另一种经典的研究方法。
它以科学的方法和数学统计学为支撑,通过大量的样本收集和数据分析来研究社会现象,可以帮助研究者发现社会现象中的规律和趋势,并得出客观的结论。
3. 实验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是欧美社会学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
在实验研究中,研究者通过设计实验和控制变量的方法,来观察社会现象和群体行为的变化,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同时,探讨某个变量对社会现象产生的影响。
西社复习资料第一章西方社会学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与基本问题第一节1.“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1838年孔德提出来的。
2.澳大利亚社会学者马尔科夫•沃特斯指出,社会学宣称是一门独立学科的原因有二:一是它具有一个被广泛公认的理论传统,二是它在方法论上有一种严肃的态度,即以精密的方法论来指导研究。
真正确认这门学科的是理论。
3.理论的特质及其构成(1)经验主义:对社会事实或实践作理论归纳[美]亚历山大:理论就是脱离个别事物的一般化,脱离具体事例的抽象。
[美]乔纳森•特纳:科学理论总是力求超越具体事件和时间的局限。
理论是一般的、基本的、永恒的、普遍的。
总之,都强调理论对社会事实的“一般化”、“抽象”、“概括”、和“总结”功能,认为理论是一种假设、观点、学说、取向、视角、命题或结论。
(2)理性主义理论不能反映真理。
理论的主要作用是解释和预测,判断理论的标准是其解释力和应用范围。
[美]默顿:逻辑上相关联并能推导出实验一致性的命题就是理论。
(探索性研究)沃德:理论就是概念、定义和命题的逻辑演绎—归纳体系,它陈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经过选择的现象之间的关系,并可由此得出可检验的假设。
(验证性研究)4.“社会学理论”的含义及其构成★(1)社会学理论是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一种客观、系统性的总结,是一种高度专业化的科学活动形式,其有别于形而上的思辨和日常知识的推理。
(2)社会学理论的类型,分类:★①一般理论与中层理论:一般理论主张从概括性观念的一般理论到特殊社会事实之研究的理论,又称“巨型理论”,以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为代表;中层理论主张社会学的研究应该从特定社会事实出发去建立正确而有效的的特定理论,在慢慢地结合许多具有相关性质的特定理论而成概括性的一般理论,又称“微型理论”,以美国社会学家默顿为代表②宏观理论、中观理论和微观理论:宏观理论以整体性的社会现象为解释对象;微观理论关注行动个体之间的互动层面的现象与问题(符号互动论、常人方法学)③描述性理论与解释性理论④正式理论与非正式理论⑤理念性理论与科学性理论⑥直觉性理论与客观性理论就社会学理论的性质和功能而言,其最具代表性的分类是把社会学理论划分为“实质理论”与“工具理论”。
社会学的基础范式社会学的基础范式是社会学的理论体系和学术研究的基础,它们为社会学的研究提供了基本的方法论和认识论。
以下是社会学中的几个主要基础范式:实证主义范式:实证主义范式强调社会学研究应该基于对客观现象的观察和实验,通过科学方法来验证假设和理论。
它认为社会学应该采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手段获取数据,然后运用统计分析等手段对数据进行解释和推理,以揭示社会现象的规律和本质。
诠释主义范式:诠释主义范式强调社会学研究应该关注社会现象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文化、历史、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背景进行深入探讨,理解社会现象背后的意义和价值。
它认为社会学研究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对客观现象的描述和解释上,更应该深入探讨社会现象背后的文化和价值观念。
结构功能主义范式:结构功能主义范式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关联。
它强调社会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平衡和稳定,以及它们对社会整体所起的作用。
结构功能主义范式认为社会学应该研究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和作用,以揭示社会的整体结构和功能。
冲突范式:冲突范式认为社会中存在着不平等和冲突,这些不平等和冲突是由资源的稀缺性和权力的不均衡分配所引起的。
它强调社会中的利益冲突和社会不平等,认为社会学应该研究这些冲突和不平等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改革和革命来解决这些问题。
符号互动范式:符号互动范式认为人类社会的互动是由符号和语言所构成的,人们通过符号和语言来表达意义和交流思想。
它强调社会学应该研究人类社会的互动过程,以及符号和语言在互动中的作用。
符号互动范式认为社会学应该关注人们如何理解世界、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以及如何与他人进行交流等方面的问题。
总之,社会学的基础范式是社会学的理论体系和学术研究的基础,它们为社会学的研究提供了基本的方法论和认识论。
不同的基础范式在研究方法、理论构建和关注点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它们都是为了更好地揭示社会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社会学的理论框架
社会学的理论框架
导语:社会学是系统地研究社会行为与人类群体的学科,研究范围广泛。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社会学的理论框架主要指总体框架中理论社会学或普通社会学的体系。
美国社会学家A.英克尔斯依据美国社会学界比较一致的看法列出如下一种三分的框架:
1.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①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②个人的人格;③人群(包括民族和阶级);④社区,即城市的和农村的;⑤社团和组织;⑥人口;⑦社会。
2.社会基本制度:①家庭和亲属;②经济的;③政治的和法律的';④宗教的;⑤教育的和科学的;⑥娱乐和福利;⑦美学的和表现的。
3.基本的社会过程:①分化和分层;②合作,调解,同化;③社会冲突(包括革命和战争);④联络(包括意见的形成、表达和变化);⑤社会化和教育;⑥社会评价(价值的研究);⑦社会控制;⑧社会过失(犯罪、自杀等);⑨社会整合;⑩社会变迁。
英国社会学家T.B.博特莫尔将理论社会学分为:
1.人口和社会群体:①人口与社会;②社会群体的类型。
2.社会制度:①社会结构,社会和文明;②经济制度;③政治制度;④家庭和亲属;⑤社会分层。
3.行为规范:①社会生活中的势力;②习俗和舆论;③宗教和道德;④法律;⑤教育。
4.社会变迁:①变迁,发展,进步;②社会变迁的要素。
从上面可以看到,在社会学框架问题上,一种趋同的倾向正在发展,除了少数例外,多数的内容大同小异。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随着社会学研究的广泛开展和社会学知识的普及,人们对这门学科的理论范围和研究内容正在取得比较一致的看法。
西方社会学理论:经典传统与当代转向文军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版第一编西方社会学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第一章西方社会学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与基本问题第一节社会学理论的内涵及其建构1、澳大利亚社会学者马尔科夫.沃特斯指出,社会学理直气壮地宣称自己是一门独立科学的原因有二:一是它具有一个被广泛公认的理论传统,二是它在方法上有严肃的态度,即以精密的方法论来指导研究。
一、理论的特质及其构成5、理论构成要素(理性主义):既定的意图、一组可验性的相关概念、一种逻辑结构。
二、“社会学理论”的含义及其构成1、美国当代社会学理论家乔治.瑞泽尔指出社会学理论与日常生活中得出的理论的差异:(1)社会学者的理论更有组织,更自觉自己在做什么;(2)其提出的理论根基于过去社会学者所提出的理论之上;(3)依赖于自己/别人搜集所得资料,这些资料都是与研究主题相关的社会现实或社会关系(4)希望借自己论述的出版以获得批判性分析,并经传播成为实证研究的基础并为后来理论家所运用;(5)针对广泛的社会议题做总括性的思考;2、社会学实践角度的“社会学理论”定义:(1)瑞泽尔:社会学理论较为正式的定义是:一组相关联的观念,能对社会世界的知识加以系统化,能解释社会世界,并能预测社会世界的未来;(2)查尔斯.梯利:一个学科的知识发展取决于其产生好的解释的能力;(3)类型学:社会学研究是一项特殊的职业活动,其主要任务就是通过社会实践发现社会结构内在的规律性及其独特性,并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3、马尔科夫.沃特斯——社会学理论必须符合以下标准:抽象性/说明性/一般性/独立性/专题化/逻辑一致/实质上的有效;4、吉登斯:社会理论是关心人类行为并为一切学科所共享的一种覆盖和跨越所有社会科学的理论体。
5、“社会理论”三标准:以社会及其人类行为为研究对象;对社会的研究方法既是哲学的,又是科学的;理论目标往往是功能性的或批判性的。
6、社会学理论的类型:(1)一般理论 & 中层理论(2)宏观理论 & 中观理论 & 微观理论(3)描述性理论 & 解释性理论描述性理论:重点在详细描述一个事物或现象的形状性质;解释性理论:注重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并加以说明一个事物或现象存在或变迁的原因;(4)正式理论 & 非正式理论(5)理念性理论 & 科学性理论(6)直觉性理论 & 客观性理论实质理论:研究者依照既定工作计划与操作方式对经验事实进行研究后所得的一组相关概念,并通过理性与逻辑的运作与建构,来解释或说明被研究的社会事实的一种理论;工具理论:其理论构建是根据一般普遍性的概念,通过纯理智的逻辑运作而产生的理论;8、主流社会学采用假设——演绎法来构建理论,这类方法由四部分组成:(1)提出问题并形成理论观点;(2)依据理论观点作出假设;(3)对假设进行检验;(4)构建并形成理论;这是社会学主流研究模式与理论范式;第二节西方社会学理论产生的思想基础一、西方社会学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1、大背景:工业革命使得西方社会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社会矛盾与冲突空前扩大和激化;2、具体背景:3、其它阐释:(1)美国社会学者约翰逊:西方社会学理论的产生动力有二:一是西方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复杂的社会变迁”,二是这种变迁获得了来自知识界的有意关注,急剧的变迁有可能提高人们自觉的反复思考社会形式的程度。
社会学四大范式,你知道吗?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学长社会学四大范式满足学者多维研究旨趣社会学教科书通常将社会学的理论划分为三大流派(或体系、板块)——功能论、冲突论和互动论,或将社会学简化为宏观社会学与微观社会学两大部分;另一种比较流行的做法是将社会学划分为实证主义和非(反)实证主义两大类(或将其划分为定量社会学和定性社会学两块);而美国社会学家瑞泽尔认为社会学是一门多元范式的学科,主要包括旨在探索以社会事实、社会行为和社会释义为标志的三大范式。
实证主义、解释主义、批判主义三大范式已确立英国当代社会学家吉登斯在其早期代表作《资本主义与现代社会理论》中,重点考察了与现代资本主义密切相关的三大古典理论家——马克思、涂尔干、韦伯,并认为他们分别阐述了现代性(社会学的核心问题)的三个重要维度——资本主义、工业主义和理性化。
此后,越来越多的社会学家认同马克思、涂尔干、韦伯是现代社会学的奠基者。
一般认为,上述三大家提出的社会学理论与方法论,奠定了西方社会学的基本框架与走向,并形成三个相当具有号召力的社会学传统或范式:以涂尔干为代表的实证主义,以韦伯为代表的解释主义和以马克思为代表的批判主义。
事实上,当代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上述三大家所开创理论的不断批判与重建的过程。
德国当代社会理论大师哈贝马斯关于合法性知识划分的主张与三大范式是吻合的,他从认识旨趣的角度将合法性知识划分为三类——经验—分析型、历史—解释型和批判型,相应的三种认识旨趣分别是控制、实践与解放。
总之,三大范式的划分逐渐在社会学界较大范围内达成共识。
后现代主义范式有一定潜力后现代主义作为一股重要的文化思潮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的西方,逐渐流行后不断向全球扩散。
它以拒斥现代性为基本特征,其核心源自后结构主义,摈弃现代主义思想教条的哲学与理论立场。
它对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各个领域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引发了众多社会研究的新探索。
问题是,后现代主义能否称得上是一种与前面三大范式并列的社会研究或社会学范式?对此存在较大争议。
社会学的理论框架和范式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是描述、分析和解释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
社会学理论框架是研究社会现象和行为的基本构架,而范式则是一种解释社会现象和行为的思维模式和理论方法。
社会学的理论框架和范式是社会学研究的基础和核心。
社会学理论框架是指社会学研究所遵循的基本理论体系和理论框架。
社会学历史上出现过许多不同的理论框架和学派,如结构功能主义、符号互动主义、社会学习理论、现代化理论、社会制度论、结构主义、批判理论等。
这些理论框架和学派在各自的时代和背景下都有其独特的贡献和局限性。
其中,结构功能主义是最为著名的社会学理论框架之一,其主张社会是一个由各种不同的部分组成的整体,这些部分之间存在着一种互补和相互依赖的关系,从而确立了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而符号互动主义则认为社会行为是由意义交流和符号交换所构成的,从而强调个体在社会互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除了理论框架,范式也是社会学研究所依赖的基本思维模式和理论方法。
范式体现了一种广泛的共识和研究的共同惯例,能够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和行为。
社会学中的主要范式包括实证主义、正式模型、理论分析、批判理论、叙事研究等。
这些范式在研究社会现象和行为时各自具有其独特的优点和不足,需要根据具体研究对象和目的而灵活应用。
实证主义是范式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其主要特点是基于经验数据和实证证据进行科学研究。
利用实证方法可以对社会现象进行量化和测量,从而进行比较和分析,得出系统化的结论和规律。
但是实证主义也面临着数据获取难、数据处理复杂、结论推广的局限性。
理论分析范式则更多地强调理论思维的重要性。
该范式主要基于创造性思考和概念框架设计,通过对社会现象的理论解释和理解来提高学者对其深刻性的认识和理解。
这种范式尤其适用于多个层面和角度的深入探讨,从而加深我们对社会现象的理解。
批判理论范式则注重社会问题的分析和批判,通过反思社会现实与当下现象,是社会规划者与社会领袖等群体更有用的价值观。
周晓虹:西方社会学的理论构架和基本范式众所周知,在社会学以往16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无数的社会学家提出了难以计数的有关人性和社会秩序时各种假设。
正是在这些假设的基础上,形成了各式各样的相互对立和冲天的理论流派和观点。
我们甚至可以说,社会学的历史,起码是萨基所说的社会学思想史,是一部理论流派蜂拥迭出的历史。
1974年,社会学家曼奈尔就针对这种现象指出:“在社会学理论较为高深的领域里,不仅不存在一种公认的范式,而且社会学家们时常还表现得并不渴望去追求这样一种范式。
在有关社会学思想史的教科书中,以往时代如那些大思想家们被划分为彼此争斗不息的一个个流派。
......时至今日,各种新兴的社会学派别(哪怕它们还只是一些居于少数派地位的派别)还会不时冒将出来,指责对手的研究途径毫无可取之处,而自己获得了对社会学问题的最终解决之道。
”1为了更好地把握各种假设不同、观点各异的社会学理论,长期以来人们就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划分这些相互对立的观点和理论。
纵观以往出版的各类有关社会学理论或历史的著作,我们能够发现,按时间的先后,人们划分社会学理论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我们可以称之为“学派也纳”方法。
这是较早开始在社会学领域内流行的一种分类方法,也是一种相对较为外在的分类方法,它的分类依据是社会学家在阐释人性和社会秩序及相关问题时所持观点的相近性。
早在1928年,俄裔美国社会学家索罗金就在《当代社会学理论》一书中,将当时流行的各种社会学理论划分为机械论学派、地理学派、生物学学派、生物-社会学派、生物-心理学学派、社会学学派、心理学派和心理-社会学学派等诸种。
1960年,马丁代尔在《社会学理论的性质和类型》一书中,将此前流行的全部社会学理论分为实证主义的有机论、冲突理论、形式学派、社会行为主义和社会学功能主义五大学派;直到1986年,因为确信在社会学领域中,“没有任何理论在严密性、精确性和确定性上足够充分,以构造一个抽象概念和定律的范式……如果非要用这个概念,那么社会学充其量也不过处在前范式阶段”2,乔纳森·H.特纳也依旧采取的是我们所称的“学派归纳”方法,他将社会学领域的理论流派分为功能理论、冲突理论、交换理论、互动理论以及结构理论。
《西方社会学理论》宋林飞南京大学出版社上篇:稳定。
秩序论(共识),功能论(均衡),交换论(等价),互动论(沟通)。
共同关注社会稳定,是社会价值、利益与行动的一致性达到相当高的程度而出现的一种状况。
下篇:变迁。
冲突理论,批判理论,后现代理论,介入理论。
孔德:社会秩序的原则社会现象具有自然的合乎规律的性质,社会学的任务是发现那些社会现象之间经常的、重复出现的联系,即种种规律。
承认社会结构的超个人性、过程的规律性、可认识性。
整体性方法论(来自生物学):▲社会静学,研究社会存在状况,类似解剖学中的组织。
(秩序)▲社会动学,研究社会变迁过程,类似生物学中的生命定律。
(进步)孔德最基本的一个观点:秩序是基础,进步是目标。
(1)社会是一个整体。
它的一切方面都是相互联系的。
人类生活的诸多方面是一个整体。
(2)社会是人类生活的有机整体,即社会有机体。
这种整体结构同它的部分与要素之间具有一种“普遍的和谐”。
(3)社会学要从人类社会生活的整体入手展开研究。
社会有机体比在其中发生作用的现象来说,在更大程度上能通过直接研究来认识。
(4)人类历史也是一个整体。
只有研究社会整体的本身才能理解社会整体的一个部分,只有研究历史的全部变化才能理解某个时期的历史变化。
孔德把人类现实的统一性与历史的统一性作为社会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社会学独特思维方式的一个精髓。
社会秩序的原则:1,崇尚科学与自然法则。
主张社会学科学化,实证方法是其途径。
社会学科学研究的任务不是探讨形而上或神学等不可证实也不可证伪的问题,而是寻求有关社会诸现象之间相互联系与作用之自然法则的实证知识。
从方法论角度看,这种实证主义只承认科学的或自然主义的世界观。
从社会观的角度看,它主张进行社会改革的策略。
孔德实证主义的社会学探索是为了建立一门关于社会稳定与社会重建的学科。
2,扩大博爱倾向。
推崇爱与情感,试图在人性中找到社会秩序的根基。
家庭孕育和发展人类的博爱倾向。
3,增加信仰与道德的一致性。
★结构功能主义1结构功能主义结构功能主义,1945,塔尔科特•帕森斯提出。
基本特征:①研究层次上,通过强调“系统”范畴,将社会结构、社会整体,基本的分析单位,研究重点,社会。
②研究方向;与历史进化论和传统因果论不同的研究取向。
③研究主题上,社会系统为维持其存在,那些基本条件必须满足?如何满足?④基本特征:共有的功能分析方法。
2简述结构功能论的理论预设及研究主题T—272研究主题:核心问题是,一个社会系统的持续存在,必须满足哪些条件?这些条件又是如何满足的?回答:任何社会都有一些基本的制度模式(结构),它们之间具有相互支持的关系(功能),从而保证了社会系统的生存。
因而凡有利于系统生存的因素、机制、过程都得到强调。
具有维持现存体制的保守色彩。
理论预设:①早期社会学家的影响。
斯宾塞和孔德把社会视为具有独立生命的有机体。
斯宾塞:社会是一个由相互依存的各部分组成的系统。
杜尔克姆,对社会整体性质的强调,对社会团结和整合的重视,对功能分析法的阐述。
②英国文化人类学功能学派的影响:马林诺夫斯基、布朗。
马氏,文化现象根源于个人那些长期存在、经常出现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是人们为满足特定需求而创造的。
布朗,社会整体性,功能是文化活动在整个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韦伯在宗教社会学研究中出色的运用了比较方法,在该项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具体分析之前,根据历史上各大宗教特点进行了分类。
按照对待世界的方式,分为入世的和出世的;根据宗教行为的特点,分为禁欲的和神秘的。
①入世禁欲主义:尘世的劳动,人的天职,努力而勤勉的工作,获救和赎罪的手段。
信教。
②出世禁欲主义:把一切世俗生活看作不具有道德意义上善的代表。
天主教。
③入世神秘主义:遵从某种圣统,要求顺应世俗,但带有悲观论和宿命论的色彩。
儒教。
④出世神秘主义:弃世厌俗,沉于冥想。
佛教。
根据神秘和禁欲这两种不同形式,将欧洲和亚洲宗教的不同特征进行对照,建立各种宗教的理想类型。
当然,区分法不是绝对的。
西方社会学理论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第一章秩序论第一节社会秩序的原则●秩序论:1.亚里士多德,社会是一个有分化的结构,2.托马斯.霍布斯,社会是一个通过契约联系起来的结构,3.亚当.斯密,等级结构,4.奥古斯特.孔德,有规律的结构●论断:社会整体和谐性表现为社会秩序,不和谐性则表现为社会冲突●简论:孔德关于"重建秩序"的构想?1.崇尚科学与自然法则,2.扩大博爱倾向,3.增加信仰与道德的一致性,4.实行社会分工与合作,5.增强政府权威与调节,6.在私有制基础上进行"社会改造"●多项:社会学的四大法则 1.概念先后承继的法则,2.科学概念的分类法则,3.活动进化的法则,4.情感进化的法则,把社会学种合并为思想的法则●多项:孔德创造的实证方法:1.观察方法,2.实验方法,3.比较方法,4.历史方法第二节社会整合的机制●简:杜尔克姆对社会团结的分析:1.不同的社会结构产生不同的团结类型,2.竞争导致现在社会化分工的成长,3.集体意识是社会团结的精神基础,4.法律是保障社会团结的力量,5.消除社会团结的危险●简论:失范的原因是什么?1.个人欲望在现代社会结构中急剧滋长,2.现在社会不能满足所有个人的欲望,3.社会骤变会使个人欲望失去社会约束,杜尔克姆找到了经济危机的基本标志-破产●论断:在杜尔克姆看来,防止与解决失范与社会动乱最重要的措施,是建立新的道德秩序,即"道德化"第三节国际社会的秩序●武力冲突是国际社会的放社会特征之一●多:武力冲突中的国家动机:1.权利,2.光荣,3.理念●多:影响外交行为的道德要素有两个:1.智慧的道德,2.责任道德●简:"尚武和平"时代的来临,引起国际秩序上种种变革。
在意识形态对立的国际社会,如何追求长期和平?阿隆看来:1.法律管理,2.帝国控制,3.世界联邦,4.超国家第二章功能论第一节社会系统的功能理论●简:构造理论的方法:1.首先是从复杂的经验现实中抽象出某些要素,并使其范畴化,2.要揭示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使这种联系在概念中体现出来,3.是"整体论",即把种类繁多的现象连接在一起●简:帕森斯认为,社会行动的基本单位是"基本行动","基本行动"包括以下结构要素:1.行动者,2.目的,3.情境,4.规范●韦伯提出了社会行动的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具有主观意义,是一种行动,行为往往是非理性的、无个性的,而行动总是理性的、有个性的。
一、名词(5*6)1、范式:它指的是一个共同体成员所共享的信仰、价值、技术等等的集合。
(库恩)范式是一科学领域内获得最广泛共识的单位,我们可以用其来区分不同的科学家共同体或亚共同体。
它能够将存在于一科学中的不同范例、理论、方法和工具加以归纳、定义并相互联系起来。
2、社会事实:社会事实是由外在于个人但又具有控制个人的强制力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感觉方式构成。
这就是说,社会事实是这样的一种独立存在,尽管它们常常分布在个体身上或采取个体的形式,但绝不能把它们等同于纯粹的个体事实。
对迪来说,一种思想和一种行为,如果仅仅发现在单独的个人身上,不能算作是社会事实,只有通过某种方式或过程成为多数人的共同思想和行为时才获得社会事实的性质。
3、先赋性与自致性:这一抉择涉及到行动者之间作为相互对待基础的识别标准的性质。
先赋性的识别标准着眼于对方的先天身份;自致性标准则主要根据对方的表现和成就,来识别和评价对方。
(即行动者所关心的是个人的成就或表现,还是个人的先赋品性,如性别、阶级、种族等)4、社会团结:社会团结指的是把个体结合在一起的社会纽带,是一种建立在共同情感、道德、信仰或价值观基础上的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以结合或吸引为特征的联系状态。
尽管这种联系是无形的,但它却是一种非常实在的力量,所有社会成员无一例外地受到这股力量的牵引和控制。
正是靠着这种联系,社会才获得完整的存在和独立的生命。
迪认为社会团结的基础是社会成员的共同价值观念、共同道德规范。
一句话,一种被称为集体意识或集体良心的。
5、法理权威:基础是对所实施的规则的合法性,以及被推至权威位置上的人根据这些规则去发号施令的权力的深信无疑。
最大的特点是其统治的非人格化特征。
6、社区与社会:滕尼斯希望用社区-社会这对概念来描述两种不同类型的人类共同生活,或者说建立一种从社区到社会的以变迁为主题的社会学。
具体说来,社区是在情感、依恋、内心倾向等自然感情一致的基础上形成的、联系密切的有机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