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描写的技巧
- 格式:doc
- 大小:72.50 KB
- 文档页数:19
描绘动作场景的技巧生动写出紧张刺激的场面动作场景是许多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为读者营造出紧张刺激的氛围。
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巧妙运用的技巧,我们可以将动作场景写得更加真实、有张力,让读者沉浸其中。
本文将介绍一些描绘动作场景的技巧,帮助你写出更加生动的紧张场面。
一、运用动词和形容词的力量在描绘动作场景时,使用具有情感色彩的动词和形容词能够增强场景的紧张感。
例如,在描述一场火灾时,可以用强烈的动词和形容词来表达场景的紧迫感和恐怖感,如火焰熊熊、浓烟滚滚、尖叫声不绝于耳等。
这些形容词和动词能够让读者感受到场景的紧张气氛,使他们身临其境,情绪紧张起来。
二、刻画人物的动作和表情人物在动作场景中的表现极为重要,他们的动作和表情直接影响着场景的紧张度。
因此,在描写动作场景时,应注意细致刻画人物的动作和表情。
例如,在描述一场追逐战时,可以描述主人公的呼吸急促、汗水湿透的衣服,或者反派的阴险笑容、挥舞着的武器等,这样可以让读者更加清晰地感受到场景的紧张与刺激。
三、运用短句和省略短句和省略是在动作场景中创造紧张感的重要手法之一。
通过使用简短的句子和省略掉一些无关紧要的细节,可以给予读者更加紧凑的阅读体验。
例如,在描述一场激烈的格斗时,可以使用简短的句子来表达战斗过程中的动作,如“踢、打、拳、腿、躲避”,这样能够更好地展现出快节奏的动作场面,给读者带来紧张的感觉。
四、运用对比和反差在动作场景的描写中,运用对比和反差可以产生冲击力,增强场景的紧张感。
通过对比来凸显动作场景中的差异,可以让读者感受到截然不同的氛围。
例如,在描述一次追逐战中,可以交替描写追逐者和逃跑者之间的不同,如紧张刺激的追捕和绝望无助的逃亡,这种对比能够让读者更加明显地感受到紧张场景中不同人物的心态和行动。
五、注意场景的细节和背景描写在描绘动作场景时,不仅要注重人物的动作,还要通过细节和背景描写来增强场景的真实感和张力。
例如,在描写一场战斗时,可以通过描写血迹、破碎的墙壁、断裂的兵器等细节来营造出紧张刺激的氛围。
动作描写五大技巧1.动作与情感的相互作用在动作描写中,角色的行为动作可以表现出他们的情感状态。
例如,当一个角色生气时,他可能会用力关上门或砸东西。
而当他伤心时,他可能会蹲在角落里哭泣。
通过将角色的情感与动作相结合,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
2.夸张与细节通过夸张手法和详细描写,可以使动作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当一个角色惊讶时,可以写道:“他的眼睛瞪得像铜铃一样大,下巴一直垂到了胸前。
”这样的描写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感受,让人更加容易投入到故事中去。
3.动作与环境的互动人物的动作往往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将角色的动作与环境的描述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展示角色的特点和情感。
例如,当角色在冰雪覆盖的草原上奔跑时,可以描述他踩在冰上滑行的感觉,以及呼出的白色气息。
这样的描写不仅可以刻画出角色的动作,还能够让读者感受到寒冷的气氛。
4.动作的连贯性在描写动作时,要注意将角色的动作与前后情节进行连贯衔接。
动作描写不仅要有前因后果,还要有逻辑性。
例如,如果一个角色从悬崖上跳下来,然后在下方抓住一个树枝,接着他会用力挥动身体,试图摆脱困境。
这样的连续性描写可以使读者更加清晰地理解角色的动作。
5.动作的隐含意义动作描写不仅可以展示角色的行为动作,还可以通过细微的动作细节来显示他们的内心世界和人物关系。
例如,当一个角色轻轻摸着另一个角色的手时,可以表达出他们的亲密感情;当一个角色流露出愤怒的表情时,可以显示出他对人或事的不满。
这样的隐含意义描写可以增强故事的表达力和吸引力。
综上所述,动作描写是文学作品中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通过角色的行为动作来展现情节和人物的情感。
通过运用以上的五大技巧,可以使动作描写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作品的吸引力。
希望这些技巧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中考作文动作描写的技巧
动作描写是作文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可以让作品更加生动、具有感染力。
以下是一
些中考作文动作描写的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用动词丰富描述:动词是动作描写中最为关键的部分,选择准确的动词可以让读
者清晰地感受到人物的动作。
不要用“走”,而是用“跑、踱步、飞奔”等形象生动的词
语来描述。
2. 利用形容词描绘细节:在描述动作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形容词来描绘动作的细节。
可以用“轻盈地跳过”、“沉重地踏入”等来使动作更加具体、生动。
3. 注意节奏和速度的描写:在动作描写中,要注意描述人物的动作节奏和速度,比
如“迅速地”、“缓慢地”等,可以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人物的动作状态。
4. 注意人物情绪的描绘:动作描写不仅仅是简单的描述人物动作,还需要考虑人物
的情绪在动作中的影响。
可以描述人物的紧张、兴奋、疲惫等情绪,以增加动作描写的真
实感。
5. 多维度的描写:在描述动作时,可以从多个维度入手,比如描写人物的动作、情感、环境等,这样可以使动作描写更加丰富多彩。
动作描写技巧口诀
动作描写技巧口诀是:一个动作,三个细节。
意思就是要把你要描写的动作向前延伸,向后延伸,分解成三个以上的细节,把这些细节全部写出来。
因为一个人的动作是由一系列的动作构成的,所以把一个大动作分解成几个小动作,抓住人物最有特征的动作进行“慢镜头”似的描写,就能把人物动作写具体。
除此之外,还有以下口诀可以帮助描写动作:
1.连贯性:即动作之间应该有明显的连贯性,让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动作的流程。
2.精确性:使用准确、具体的动词来描述动作,可以让读者更生动地理解当前发生的情景或情境。
3.情感性:在描写动作时,可以适当加入人物的情感色彩,以更好地体现人物的性格和心理。
4.描述性:除了动词外,还可以使用形容词、副词等来描述动作的方式、程度等,增强描写的形象感。
这些口诀可以帮助你更好地描写动作,使你的描写更生动、具体、形象。
需要注意的是,好的动作描写需要平时的观察和积累,因此在描写动作时,要注重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要想作文好,动作描写不可少,人物描写动作5大技巧+例文作家老舍先生说:“唯有动作描写,人物才能立起来!”可见,动作描写在写人记事的作文里,同样是举足轻重的。
当然,我们都知道动作描写,我们也知道有哪些动作,可怎么写才能把短时间发生的动作,写得具体生动呢?我们今天就来解决这个问题,只要你认真阅读本文,配合布置的练习,你就不是一般的你啦!一个个就会成为动作描写的大师啦!1给动作“化功大发”所谓“化功大法”,就是要把一个很笼统的大动作,分解成若干个连贯的小动作,给大动作一个“过程”。
我们还看刚才的例子:李老师喝茶。
请看一个同学把这一个大动作写成小动作的例子,我们一起来读读。
李老师停止了讲课,目光一瞟,伸过右手凑近杯子,然后轻松地拿起杯子,拧开杯盖,把杯子举到嘴边,嘬起嘴唇,轻轻歪斜杯身,让水滋润了一下嘴唇,大概是在试探杯子中的水烫不烫吧。
然后,就大口大口地狂喝起来,只听到“咕嘟咕嘟”的声音,他的喉结也上下不停地抽动。
眨眼功夫,一杯水就见底了。
他砸巴砸巴着嘴唇,好像还很不解渴呢。
这一段描写,把李老师喝水这一过程,分解成“拿起杯子——试探温度——大口猛喝——砸巴嘴唇”这样一连贯的小动作,是不是把“大动作”写成“小动作”了?有的同学经常抱怨自己的作文写不具体,在写动作的时候,采用把“大动作”写成“小动作”就是一个可以使用的方法。
在我们的课文里,也有类似的“化功大法”,课文《凡卡》一课中,写凡卡写信的动作,就是大动作,其中一个细节:他想了一想,蘸一蘸墨水,写上地址:“乡下爷爷收。
”然后他抓抓脑袋,再想一想,添上几个字:“康司坦丁•玛卡里奇。
”这里的想、蘸、写、抓、添等一系列动作,把不会写信的凡卡渴望爷爷收到信,救他出火坑的复杂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
学了就要用,刚才同学们在纸上写的“妈妈打我”或“爸爸打我”,你能把这个大动作,分解成若干个连贯的小动作吗?试试?2给动作“涂脂抹粉”写好人物的动作,选用表示动作的词语,是不是就很美呢?《燕子专列》这篇课文里有这么一句话:小贝蒂伸出双手,捧起燕子,送到嘴边用呵气为小燕子取暖。
动作描写技巧在小女孩绑扎马腿的场景中,以下是一些动作描写技巧,可以帮助增强情节的紧凑感和生动性:1.使用动词和副词:选择具有力量和冲击力的动词来描述小女孩的动作,例如"拼命拔边鼓大哥的毛"、"腾空而起"、"重复刚才的动作"。
添加适当的副词来增强动作的程度,例如"果断地抽取"、"无声无息地安全跑出营地"。
2.利用形容词和比喻:使用形容词和比喻来描绘小女孩的情绪和动作的特征。
例如,描述小女孩失去控制时,可以使用形容词如"愤怒"、"无力承受",并通过比喻比如"手不受控制地动了起来"来展现她的情感状态。
3.引入感官细节:通过感官细节使场景更加生动。
描述小女孩拔边鼓大哥的毛时,可以描写拔毛的声音和感觉,比如"一根根毛被她用力拔下,发出刺耳的撕扯声"、"细长的毛触碰到她的手,带来刺痛的触感"。
4.利用对比和对话:通过边谷大哥的反应和可能的对话来增添情节的张力。
描述他痛苦流泪时,可以对比他之前的形象和态度,如"之前威风凛凛的边谷大哥此刻眼中泪水涌动"。
如果他能说话,可以插入他对小女孩的咒骂或恳求,进一步凸显小女孩的行为的荒谬性。
5.使用动作的时序和节奏:通过描述动作的顺序和节奏来增加紧张感。
使用动作的连贯性和间断性,描述小女孩连续绑扎马腿的动作,同时强调她的疲惫和坚持不懈。
这些技巧可以帮助你以生动的方式描绘小女孩绑扎马腿的场景,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情节的紧张和情感的变化。
记住要根据情节的需要和文风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描写方式。
写作中的动作描写如何指导小学生在写作中生动地描绘动作动作描写是写作中的重要技巧之一,它可以使文章更加丰富生动,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人物的动作和情节的发展。
对于小学生来说,动作描写是培养他们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的关键之一。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指导小学生在写作中生动地描绘动作的方法和技巧。
1. 观察周围的世界要写好动作描写,首先需要培养小学生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力。
鼓励他们仔细观察人物、自然景物和日常活动中的各种动作,例如走路、跑步、吃饭、写字等等。
通过观察,他们可以抓住动作的细微变化和特点,更好地将其描写出来。
2. 使用形象生动的词语在动作描写中,词语的选择十分关键。
引导小学生使用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绘动作,可以让读者感受到动作的力度、速度和节奏。
例如,用诸如跳跃、奔跑、翩翩起舞等词语来描绘动作,可以让读者更好地想象出人物的姿态和动作轨迹。
3. 结合感官描述除了纯粹描写动作,还可以借助感官描述来增加动作描写的色彩。
鼓励小学生运用感官描述,如触摸、听觉、味觉、嗅觉等,来丰富动作描写。
例如,描述一个人跑步时的感受,可以加入他的心跳声、大口喘息的呼吸和汗水的滴落,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他的奔跑状态。
4. 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比喻和拟人是描绘动作的常用修辞手法,可以让动作更加生动有趣。
引导小学生尝试使用比喻和拟人来描绘动作,例如,用“他像一只脱缰的野马一样奔跑”来形容一个人的奔跑姿态,或者用“翅膀一样轻飘飘地跳舞”来形容一个舞蹈者的动作,可以使动作描写更加形象生动。
5. 注重动作顺序和细节写动作描写时,要注意动作的顺序和细节描写。
帮助小学生按照动作发生的顺序描述人物的举止和表情变化,例如,一个人慌张地四处张望、抓头发、踉跄前行,可以通过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描述这些动作,增强描写的连贯性。
同时,也要注重描写动作的细节,如人物的眼神、手势、面部表情等,能够使读者更好地体验到人物的情感和动作的真实性。
通过以上几点指导,可以帮助小学生在写作中生动地描绘动作。
动作描写技巧和方法
以下是 6 条关于动作描写技巧和方法:
1. 要细致观察呀!就像看一场精彩的电影,捕捉每个细微动作。
比如看到一个人紧张地搓手,那手指的蜷缩和摩擦不就是最生动的表现嘛!
2. 使用生动的动词可是关键呢!不要总是用那些平淡无奇的词。
好比说“他跑了过去”,多无趣呀,改成“他箭一般地冲了过去”,是不是感觉完全不一样啦!例如“她笑嘻嘻地蹦跳着走来”。
3. 把动作分解开来写呀,就像拆礼物一样,一点点展现。
比如写一个人投篮,从他的助跑、起跳、出手,详细地描写出来。
就像“他先小步助跑,接着高高跃起,然后用力地将球抛出”。
4. 加入一些感受和情绪呀,让动作有温度。
就如同一个人悲伤地哭泣,那泪水的流淌和身体的颤抖都带着深深的哀愁啊!像“他愤怒地挥拳,每一下都带着满满的怒火”。
5. 别忘了和环境融合呀,动作不是孤立存在的。
好比在狂风中走路,那身体的摇摆和艰难的步伐就与风息息相关。
例如“他在雨中艰难地前行,雨水打得他眼睛都快睁不开了”。
6. 让动作有节奏感呀,快慢结合才有意思。
像跳舞一样,有快节奏的旋转,也有慢节奏的停顿。
比如“她先是快速地奔跑,然后突然停下,静静地看着远方”。
总之,掌握好这些动作描写的技巧和方法,你的文章就能活起来啦!。
动作描写方法动作描写是文学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生动的动作描写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故事情节和人物的情感,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在创作过程中,如何运用恰当的语言来描绘各种动作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动作描写方法,希望能够对文学创作者有所帮助。
首先,动作描写要注重细节。
细节是动作描写的灵魂所在,只有通过细腻的描写才能让读者身临其境。
比如,不要简单地写“她走路”,而是可以写成“她轻盈地踱步”,这样读者就能够感受到主人公的轻盈和优雅。
再比如,不要简单地写“他笑了”,而是可以写成“他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眼中闪烁着温暖的光芒”,这样读者就能够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喜悦和温暖。
其次,动作描写要注重动作与情感的结合。
动作是人物情感的外在表现,通过动作描写可以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比如,当主人公感到愤怒时,可以写成“他猛地拍在桌子上,怒火中烧”,这样读者就能够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愤怒和激动。
再比如,当主人公感到悲伤时,可以写成“她泪流满面,抱着孩子放声大哭”,这样读者就能够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悲伤和无助。
另外,动作描写要注重动作与环境的融合。
环境是动作发生的背景,通过环境的描写可以更好地展现动作的情境和氛围。
比如,当主人公行走在春日的田野上时,可以写成“她踩着嫩绿的青草,微风拂过,花香扑鼻”,这样读者就能够感受到春日田野的清新和宁静。
再比如,当主人公在狂风暴雨中奔跑时,可以写成“他奋力奔跑,雨水如注,雷声隆隆”,这样读者就能够感受到狂风暴雨中的惊险和紧张。
最后,动作描写要注重动作与节奏的把握。
节奏是动作描写的节奏感,通过节奏的把握可以更好地展现动作的速度和力度。
比如,当主人公迎着风奔跑时,可以写成“他疾风骤雨般地奔跑”,这样读者就能够感受到主人公奔跑的迅猛和激烈。
再比如,当主人公在慢慢行走时,可以写成“她慢条斯理地踱步”,这样读者就能够感受到主人公行走的从容和优雅。
总之,动作描写是文学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细节、情感、环境和节奏的描写,可以让作品更加生动和具有感染力。
动作描写方法动作描写是文学创作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可以帮助读者更加生动地感受到故事中人物的情绪和行为。
在进行动作描写时,需要注意一些技巧和方法,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些动作描写的方法。
首先,要注重细节描写。
在描述人物的动作时,不仅要描述动作本身,还要注重人物的表情、神态、环境等细节,这样可以让读者更加身临其境,感受到人物所处的情境和心情。
比如,不要只是简单地写“他走路”,而是可以写成“他迈着沉稳的步伐,眉头微皱,仿佛在思考着什么重要的事情”。
其次,要注重动作与情感的结合。
人物的动作往往会反映出他们的情感状态,比如愤怒时可能会握紧拳头,忧虑时可能会捏紧嘴唇,这些细微的动作都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因此,在动作描写时,要注意动作与情感的结合,让动作成为情感的表达方式。
另外,要注重动作的节奏感。
动作描写不仅仅是在描述人物的动作,还要注意动作之间的顺序和节奏感,这样可以增加文笔的韵律感,让读者在阅读时感受到一种流畅而有力的节奏。
比如,可以通过使用短句或者长句来控制节奏,让动作描写更加生动有力。
此外,要注重动作的环境感。
人物的动作往往是在特定的环境中展开的,因此在进行动作描写时,要注意环境对动作的影响。
比如,在一个狭小的房间里,人物的动作可能会显得局促而不自在;而在广阔的原野上,人物的动作可能会显得自由而豪迈。
因此,要在动作描写中融入环境感,让动作更加贴近生活,更加真实。
最后,要注重动作的变化和对比。
在进行动作描写时,可以通过对比和变化来增加描写的层次感和丰富度。
比如,可以通过对比来突出人物的情感变化,或者通过变化来展示人物的成长和转变。
这样可以使动作描写更加生动有趣,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综上所述,动作描写是文学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物和故事。
在进行动作描写时,要注重细节描写、动作与情感的结合、节奏感、环境感以及对比和变化,这样可以使动作描写更加生动有力,让读者沉浸其中,感受到故事的魅力。
二、要写好动作的细节三、要写好“怎样做”四、用对动词五、多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1、小苗苗拿着满分的试卷飞回了家。
2、他有气无力的躺在拳击场上,就像一只斗败的公鸡。
3、他打了一个常常的哈欠,仿佛要把眼前的马路整个给吞咽了下去。
2.在下面括号里填上准确而恰当的动词。
我()起一张饺子皮,笨手笨脚地往里()着馅儿,然后把皮边儿往中间一(),又()了一下,再往两边一(),捏得又扁又平,往桌上一()。
嘿,还真像老手做出来的饺子呢!3.按下列要求练习描写人物动作。
①仔细观察妈妈炒菜的过程,把炒菜的动作具体地写下来。
②通过动作描写,反映出你熟悉的人的性格特点。
要尽量把文章主要情节中主要人物的的动作进行分解,细化,然后将这些动词组合成连贯的句子,达到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例:1、抽烟:老人颤巍巍地从口袋里掏出发黄的烟盒,小心地揭开烟盖,抽出半根香烟,用食指和中指夹住,勾着头,点燃火机,眯着双眼,深深地吸了一口,然后长长地吐出几个烟圈。
2、爸爸吃面:爸爸坐下来,端起碗,先闻了闻,然后舔了舔:“真香!”。
拿起筷子,挑起一绺,用舌尖勾住,“吱溜”一下,就进了五脏庙了。
3、我们不妨试一试将开门,打电话,跑步,射门,写毛笔字,洗衣服,玩电脑,洗碗筷的动作分解得更生动更具体。
修饰语能更好的丰富人物的内心世界。
小结:写好人物动作,首先要进行细致地观察,准确地运用动词,再适当地运用修饰语或修辞方法,更加生动地展现人物的内心。
擦玻璃别看张敏的个子矮,可是每次做扫除,她擦的玻璃最干净了!为了看看她到底有什么绝招儿,我仔细观察了她擦玻璃的动作。
她敏捷地踩着椅子上了桌子,又从桌子迈上窗台。
她先用一块干布掸了掸玻璃,然后再换一块潮湿的抹布,踮着脚,一只手抓住窗棂,一只手从上到下用抹布蹭玻璃。
接着,又自上而下从左到右蹭了一遍。
玻璃上有污点的地方,她就哈一口气,使劲蹭几下,还不干净,她又用手指抠几下,啊,污点终于被她消灭了。
她从窗台上下来,站在地上,端详着被她擦得一尘不染的玻璃,美滋滋地笑了。
原来她擦玻璃这样细致,还真有两下子呢!恰如其分地使用表示动作的词,能够把内容写得充实、具体,把人物刻画得活灵活现,能够再现人物的思想品质,避免内容空洞无物。
1.要表现人物的品质在描写人物动作时,不仅要写出他在做什么,而更重要的是描写他是怎样做的。
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
2.写人叙事中穿插写人物的动作描写不是孤立的,要放在具体的事件中写人物的动作,也就是说在叙事过程中,需要表现人物某方面的特点或品质时,可进行一连串的动作描写,使人物通过典型的、细致的动作描写,更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3.要分步写清楚在对人物动作进行细致观察后,即要把人物做事情的全过程写清楚,又要把人物活动的每个步骤一步一步地写具体,这样才能够使得人物形象鲜明,文章层次清楚。
学游泳过程中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和动作特点,今年夏天,爸爸带我到南湖去学游泳,到了南湖,我从自行车上面跳下来,脱下衣服,下水后,就开始游泳。
刚开始我真不会,我使劲学。
吃力了,休息一会儿,再游。
过了一个小时,终于会游了。
我们就回家了。
游泳真开心。
——《学游泳》片段2.仿照例文的写法,从基础训练每段的第一句话起笔,接着叙述所见所感,结尾用一句话做结束。
推菜车(原文)放学后,小明看见一辆菜车正上坡……小明真是助人为乐的好同学啊!推菜车(例文)放学后,小明看见一辆菜车正上坡,急忙跑过去帮助推菜车。
那菜车上鲜灵灵的大白菜,堆得像小山一样。
老爷爷弓着背,弯着腰吃力地往上拉。
小明弯下腰去,双手推着车的后车帮,嘴里不住地喊着:“一二三!一二三!”那车轮慢慢地向前移动,走过了一段陡坡。
突然,车轮又陷进一个小土坑。
小明急中生智,找来碎石块垫在土坑里,双手推起车轮,猛地一使劲,菜车又平稳地行进了。
老爷爷放下车把,抹了一下脸上的汗水,说:“多亏了你的帮助,谢谢你!”小明摇摇头说:“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小明真是助人为乐的好同学啊!基础训练第一段:自习课上,小明专心做功课……他多么值得我学习啊!第二段:下班回来,妈妈就忙着做家务……她是多么辛苦啊!第三段:放学路上,小明看见一辆菜车正上陡坡……小明真是助人为乐的好同学啊!第四段:北风呼呼地吹着,王强仍然坚持早锻炼……他真不愧是“三好生”啊!第五段:王爷爷离休后,积极为居委会做工作……王爷爷真是好爷爷啊!第六段:放学后,小梅在校园的花坛里锄草、浇水……她真是美化校园的小标兵啊!3.阅读下面片段作文,把描写人物动作的词找出来,体会这些词对表现人物性格特点所起的作用。
然后选写一个体育比赛时的人物动作。
足球比赛片段足球比赛开始了。
双方队员在场地上穿插跑动,其中刘强非常活跃。
只见他一会儿从容自若地带球突破,一会儿和小伙伴配合起来来个二过一,一会儿一个倒地铲球,接着一个鲤鱼打挺,又带球前进了。
在行进中,他突然起脚,一记远射,球应声入网!顿时,他和小伙伴们一齐高兴地跳了起来。
4.依据训练内容提示的中心句,展开情节,刻画人物的动作,把内容写具体。
例如:中心句:小松开始爬竿啦。
写具体:小松开始爬竿啦。
只见他纵身一跃,用力抓住竹竿,像敏捷的猴子,迅速地爬了上去。
不一会儿,他就爬到了竿顶。
多高兴啊,他笑着向下张望。
训练内容:第一段:妈妈开始做饭啦。
第二段:弟弟在打乒乓球。
第三段:奶奶在给花浇水。
第四段:小明认真写作业。
第五段:小芳低头画图画。
5.修改下面短文,把空洞的地方写具体。
跳高跳高竿升到了1米60,我坐在草坪上远远望去,它仿佛横在半空中。
前三个都没跳过去,大家都为他们可惜。
第四个是六年级一班的张小强同学。
只见他活动了几下身子,一下子跳了过去。
哗——操场上响起了一片掌声。
6.学习《栽菊花》一文的写法,分步写出人物的一连串动作,把人物的活动写具体。
然后按照“写法提示”写一篇短文。
写法提示:1.学习原文,掌握写法。
《栽菊花》一文重点写了“我”栽花的过程。
作者并没有用“我一下子把花栽好了”一句进行概括,而是分几步描写,一步步叙述出来的。
先写从簸箕中“拿出”菊花,把根部“放”在窝里,再写左手“扶住”枝干,右手“刨”细土下坑,接着写双手把细土“压紧”,最后写“浇”上水等动作。
分解一系列动作,从而把事情写具体。
2.分步观察,仔细描写。
描写一个人的动作,既要看动作的全过程,也要看一个人的活动是分几步进行的,先做了什么,后做了什么,接着做了什么。
分解出每一步的动作,再选用准确的词语,就能把人物的活动写具体。
3.选择材料,依序叙述。
描写人的活动,首先要选好材料。
在生活中人的活动是很多的:游戏、扫除、做饭、洗衣、写字……等等。
在动笔写的时候,要选择你自己最熟悉、印象最深的事情写。
有了材料以后,还要思考一下怎样按照顺序写出来,理清思路再动笔。
栽菊花暑假的一天,张老师教我们栽菊花。
他把我们带到花坛旁边,叫我们看他先栽一株,然后我们就照着栽起来。
我从簸箕中拿出一株菊花,把根部放在张老师挖好的窝里。
左手扶住枝干,不让花倒下去。
右手把旁边的细土刨下土坑,等刨下的细土装到土坑的一半时,便用两手用力把土压紧,再浇上水。
为了保持水分,浇过水后,再薄薄地盖上一层细土。
这样,一株菊花就栽好了。
7.按照下面的步骤,把下面颠倒的句子,按一定顺序重新排列好,整理成一篇短文。
第一步,看。
先看一看这篇短文有几句话,每句话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第二步,想。
要先想想这篇短文说的是什么事,想象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第三步,排。
按照想好的顺序,依照每句话的内容,依次把句子排列好。
第四步,验。
把排列好的句子读几遍,看看前后句子之间是不是连贯、通畅,如有问题需要进一步修改。
炒鸡蛋①这时,油锅腾起油烟子。
②就这样,炒鸡蛋做好了。
③只听嗞啦一声,他把鸡蛋倒在锅里。
④他往碗里打了三个鸡蛋,撒上盐,用筷子搅匀。
⑤很快,端起锅抖了两下,锅里的鸡蛋翻了两个过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团白纸①他想,这是谁丢的,真不讲卫生。
②他看见地上有一团白白的东西。
③忽然,他看见有几个小同学在打扫操场,争做好事。
④下课了,小庆在操场上玩。
⑤他连忙回头,不好意思地拾起了刚才看到的那一团白纸。
⑥想着,他就若无其事地走开了。
⑦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团废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阅读《捉老鼠》的短文,按照写法提示,描写一种小动物的动作。
写法提示:1.分解动作我们在观察小动物时,会发现它们无论做什么,都会有一连串的动作,如果概括叙述,文章就会空洞了。
所以我们要把这一连串的动作,分解出是由几个动作连成的。
我们如果能把每一个动作都写出来,那么,就会活画出动作的连贯性,把小动物写活。
2.准确用词描写小动物的动作,要学会准确地选用词语。
《捉老鼠》一文,在选用词语的时候,下了一番功夫。
运用了“望”、“选”、“收”、“伸”、“猛扑”、“捉住”等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使猫的形象跃然纸上。
我们在描写小动物动作时,要学习这种写法。
捉老鼠我家有一只可爱的小花猫,它机智灵活,特别是捉起老鼠来,更加精神焕发。
我不止一次地观察过它捉老鼠的情形。
它嗅觉灵,耳朵尖,只要老鼠发出一点轻微的声响,它就立刻警觉起来,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有动静的地方。
选好时机,双脚一收,身子一伸,猛扑过去,一把将老鼠捉住,用前爪顽皮地逗老鼠玩,直到把老鼠弄死。
9.描写人物动作往往穿插在写人叙事的过程中。
在叙事中写出人物做了什么,怎么做的,能够展现出人物的品质。
下面一段话,写的是李艳华同学收拾队鼓的事,在叙述中写了她的动作。
请你阅读后说说,在什么地方,是怎样写人物动作的?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码放队鼓那件事发生在去年的夏天,学校鼓号队要参加区里的比赛,每天同学们都利用课余时间紧张地排练。
一天排练完毕,同学们把大鼓、小鼓、鼓带、鼓槌散乱地堆放在大队部的桌子上、地上,赶忙跑回教室,休息去了。
我拖着疲惫的身体,到大队部找李艳华,准备到街上买冰棍吃,凉快凉快。
走进大队部一看,我的天哪!这里简直成了鼓的山,李艳华正在码放队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