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地层中超大面积深基坑“环岛法”设计施工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925.41 KB
- 文档页数:5
软土地基中深基坑设计与处理简析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建筑工程需要在软土地基上进行施工。
软土地基的特点是地层较松软,承载能力较低,容易发生沉陷和变形,给建筑物的地基设计和施工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在软土地基中进行深基坑的设计和处理尤为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稳定和安全。
本文将对软土地基中深基坑设计与处理进行简要分析。
软土地基一般是指黏性土、淤泥、湿陷性黏土等地层,其特点是地层较松软,具有较大的变形性和沉陷性。
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低,易于发生地基沉陷、变形和侧向挤压等问题。
在软土地基中进行深基坑设计和施工时,需要充分考虑软土地基的特点,采取合适的处理措施,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深基坑设计的原则在软土地基中进行深基坑设计时,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包括:1. 充分调查地质情况:在软土地基中进行深基坑设计前,需要充分了解地质情况,包括软土地基的地层结构、地下水情况、土质特性等,以便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案和处理措施。
2. 合理确定基坑尺寸:根据建筑物的需求和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合理确定深基坑的尺寸,避免因基坑尺寸过大造成地基沉陷和变形问题。
3. 采取有效支护措施:针对软土地基的特点,采取合适的支护措施,包括挡土墙、支撑桩、加固土体等,确保深基坑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4. 合理排水和降水:软土地基容易受地下水影响,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排水和降水措施,避免因地下水位变化引起的地基沉陷和失稳问题。
四、深基坑施工的注意事项在软土地基中进行深基坑施工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安全防护:严格遵守施工安全规定,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确保施工安全。
2. 监测监控:对深基坑的支护结构、地基沉陷、地下水位等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3. 施工工艺: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工艺和方法,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保证施工质量。
4. 环境保护:加强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合理处理施工废弃物和污水,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008 NO.34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工 程 技 术1 软土地基基坑工程特点⑴深基坑工程施工环境条件比较差。
由于高层、超高层建筑都集中在城市中心区及主要街道的两旁,建筑密度大,人口密集,交通拥挤,施工场地狭小,束缚了工程施工的手脚。
⑵基坑开挖越来越深。
业主为节约土地,充分利用原有基地面积和地下空间,设置车站、人防、机房及消防设施,故基坑工程的深度和层数相应增加。
⑶深基坑工程周围地下的煤气、上水、下水、电讯、电缆等管线分布密集,一旦出现损坏,造成的环境影响及经济损失巨大。
⑷随着竞争机制的增加,业主对造价、工程进度、工程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相应增加了施工难度。
⑸每个深基坑工程具有相当的个性,体现在涉及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的不同,周边环境要求不同,基坑围护体型及施工方法设计的不同。
⑹深基坑工程难度大、风险高,它一般涉及围护工程,降水工程,土方开挖及支撑工程,监测和结构工程等五大内容,涉及的理论多样,计算方法不统一,经验公式居多,由于基础理论的局限,设计、施工单位在计算和经验上的不同,易导致错漏,而一旦发生险情,影响面巨大,损失十分惨重。
2 深基坑支护技术深基坑开挖后,围护结构两侧的水土压力失去平衡,而发生向坑内的墙体变形位移,易引起坑外土体的沉降位移和邻近构筑物的破坏。
因此,确保基坑施工安全和环境安全受坑外水土压作用的主要技术措施是控制围护结构变形的支护技术。
支护技术有内支撑技术、锚杆技术、无支撑锚锭技术。
内支撑技术。
在基坑内设置钢支撑体系、一般有型钢支撑和钢管支撑,具有抗翘曲变形性能好,支撑设置方便的特点。
钢支撑形式有单向支撑和双向支撑两种。
长条形基坑以单向支撑为主,长和宽小于40m的深基坑一般采用双向钢撑。
钢筋混凝土现浇支撑体系。
当基坑跨度较大,而钢支撑的刚度不能满足支护要求时,钢筋混凝土现浇支撑应运而生。
钢筋混凝土支撑体系往往形成一个平面刚性框架,形成对围护墙的支护作用,具有刚度大、稳定性好的优点。
浙江建筑,第27卷,第1期,2010年1月Zhejiang Constructi on,Vol .27,No.1,Jan .2010收稿日期作者简介顾机伦(66—),男,浙江象山人,工程师,从事建筑施工管理工作。
带有超深坑中坑的复杂软土基坑挖土施工技术Excava ti o n Techno l o gy i n Comp lex Soft So il P itFounda ti o n w ith U ltra 2Deep Medi um P it顾机伦,陈 勇,倪伟波GU J i 2lun,CHEN Yong,N I W ei 2bo(华丰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宁波315040)摘 要:通过基坑工程实例,介绍带有超深坑中坑的复杂软土基坑的挖土施工技术。
根据该基坑的特点,叙述了挖土的顺序、方法和原则,还介绍了施工工艺流程及施工机械选择,最后说明挖土施工要点及经验教训。
关键词:超深坑中坑;复杂软土基坑;挖土施工技术中图分类号:TU9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3707(2010)01-0034-04 软土深基坑挖土是基坑工程施工的重要部分,对于土方工程量大的基坑,挖土施工技术不但关系到基坑工程施工的速度,同时关系到基坑支护结构的安全承载,以及工程桩的安危,尤其是带有超深坑中坑的情况。
下面通过基坑工程实例,从挖土的顺序、方法、原则,施工机械的选择,挖土施工要点,基坑变形的监控等方面说明带有超深坑中坑的复杂软土深基坑的挖土施工技术。
1 复杂基坑的工程概况1.1 工程概述某市地下停车库带地铁车站的基坑工程,大基坑即地下停车库(以下称车库)为2层结构,平面尺寸为东西向长252m ,南北向宽104m ,挖深9m 。
大基坑的南部布置有坑中坑,即地铁车站(以下称车站),落差即坑中坑比大基坑底深8.9m ,南北向宽为21.9m 。
工程桩为<600、<700的钻孔灌注桩,车库为框架结构,顶板覆土后为道路和绿化广场。
软土地基中深基坑设计与处理简析软土地基是工程建设中常见的地基类型之一,它具有土质松软、水分含量高、抗力较低等特点,因此在深基坑设计与处理中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证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对软土地基中深基坑的设计与处理进行简要分析,以期为相关工程人员提供参考。
一、软土地基特点软土地基是指土质松软、含水量高、抗力较低的土层,其主要特点包括自重应力小、孔隙水压力大、易发生沉陷和变形、抗剪强度低等。
软土地基广泛分布于我国的东部地区,尤其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等地,因此软土地基的处理成为了工程建设中的重要问题。
二、深基坑设计与处理原则1. 地基勘察:在进行深基坑设计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充分的地质勘察,了解软土地基的地质特征、地下水情况、土体性质等,以便为后续的处理和设计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2.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软土地基中的深基坑往往需要采用支护结构来保证基坑周边的稳定性。
传统的支护结构包括钢支撑、混凝土桩墙、搅拌桩等,但在软土地基中,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适合的支护方式,以保证基坑周边土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土体处理方式:软土地基需要采取相应的土体处理措施,以提高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常见的土体处理方式包括加固土体、土体固结、土体加密、土体加固等,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4. 地下水处理:软土地基中的地下水是影响基坑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设计与处理过程中需要对地下水进行合理的处理。
常见的地下水处理措施包括降低地下水位、抽水降压、地下水隔离等,以保证基坑周边地下水的稳定性。
5. 监测与管理:在软土地基中进行深基坑设计与处理时,需要进行实时的监测与管理工作,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保证工程的稳定与安全。
四、软土地基中深基坑设计与处理实例以某软土地基中的深基坑设计与处理为例,该工程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地基土层为红色粘土和夹层砂层,地下水位较高。
该工程采用了搅拌桩支护、土体加固和地下水降压等技术,最终取得了成功的设计与处理效果。
软土地区超大深基坑中心岛支护方案设计与施工论文
《软土地区超大深基坑中心岛支护方案设计与施工论文》
一、针对的背景及研究对象
深基坑是典型的软土地区施工难题,包含超大规模的软土岩柱墙支护,由于软土地区的土体状况复杂,存在着较大的抗流性和抗剪力不足的问题。
此外,针对软土地区深基坑中岛处,因为软土岩柱墙既需要承重又要防水,以及软土处理,使得总体支护设计更加复杂。
本文主要就软土地区超大深基坑中心岛支护方案设计与施工提出改进方案并提出实施意见。
二、支护方案设计
1.岩柱墙支护:采用软土岩柱墙支护,针对软土岩柱墙墙支护,采用应变剪切支护,采用地基处理技术,如:振动或喷射沉降法、模量剪刀剪切支护与注入技术等。
2.水平支护:针对超大深基坑中心岛处,采用合理分离技术,
采用复合支护以达到抗水重复荷载的效果。
3.软土处理:根据
不同地层的土质状况,采用不同的软土处理技术,如:灌注沉降、片状负荷强化等。
三、施工组织
1.站点组织:主要采用多点施工组织,将工程分别施工,从而
减轻中心岛处的施工压力。
2.安全组织:针对超大深基坑的施工危险,采用行政审批、设
备安装检查、施工规程定义、安全措施实施等组织施工保证安全。
四、总结
软土地区超大深基坑中心岛支护方案主要有岩柱墙支护、水平支护及软土处理三个部分。
施工组织上,通过站点组织与安全组织可有效减轻施工压力以及保障施工安全。
通过本文的调研与分析,可为软土地区超大深基坑中心岛支护的设计与施工提供适当的参考。
软土地区创新型超深沉井施工工法软土地区是指土壤中含有较高含水量和较低强度的地区。
在这种地区进行工程施工往往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和挑战。
为了解决软土地区在超深施工过程中的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创新型超深沉井施工工法。
本文将依次介绍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和工程实例。
一、前言软土地区在工程施工中存在着地基沉降、侧滑、液化等问题,传统工法往往难以满足要求。
因此,创新型超深沉井施工工法应运而生。
二、工法特点该工法使用超深沉井技术,在地面上部分开挖并注入浆液,通过提供额外的侧向支撑来辅助深沉井施工,并在地下深入软土层中,以达到稳定地基的目的。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施工周期短、结构稳定、成本低廉且容易操作。
三、适应范围创新型超深沉井施工工法适用于软土地区的各类工程,如道路、桥梁、地铁隧道等。
四、工艺原理该工法依据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采取各种技术措施。
其中,最主要的是地基改良措施、井身施工和注浆等技术。
通过对软土层进行地基改良,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同时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注浆技术加固软土层,以增加地下部分的稳定性。
五、施工工艺施工工法的各个施工阶段分为准备工作、井身施工、注浆和完成工作。
在准备工作阶段,需要进行现场勘察、设计施工方案、准备施工材料和机具设备等工作。
在井身施工阶段,施工人员将井筒沉入软土层,通过注入浆液提供侧向支撑。
在注浆阶段,将浆液注入到井筒中,加固软土层。
最后,完成工作阶段进行收尾工作,例如清理现场,恢复地表等。
六、劳动组织为了保证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需要合理组织劳动力。
包括施工队伍的组织、施工人员的分工和专业培训等。
七、机具设备该工法所需的机具设备包括井身施工设备、注浆设备、浆液搅拌设备等。
这些机具设备具有高效、稳定和可靠的特点。
八、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对施工过程的监控、检测和分析,以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沿海软土地层中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前言】近年来,由于交通堵塞,空间有限等现代城市日益严重的问题,城市地下空间充分开发利用,建设了越来越多的公共设施,以缓解交通压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国内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地面可用空间日趋紧张,地铁建设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在地铁建设中,必将面临大跨深基坑的开挖难题。
尤其是在一些沿海地区,由于该地区土质松软,多淤泥质土,且地层十分复杂,建设难度剧增。
淤泥质土层的地基承载力低,在开挖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变形,且淤泥质土壤具有蠕变特性,在施工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依然会发生持续变形,稳定时间较长。
因此基坑变形控制是影响工程质量、费用和建设工期的关键问题之一。
关键词:淤泥质土基坑变形房屋沉降监测1工艺原理深基坑开挖施工技术就是通过在实际工程中分析基坑变形机理,深入研究基坑施工对建筑物的影响因素和规律,分析周边建筑物加固影响因素(宽度、深度、加固体位置、刚度)对周边建筑物沉降的影响程度,得出建筑物沉降的影响规律,从而制定相应合理的基坑开挖措施,降低深基坑建设施工难度,保证基坑安全开挖与既有建筑物的安全。
(1)基坑开挖前及施工过程中加强周边建筑物沉降及倾斜监测,及时进行跟踪注浆加固措施,减小基坑施工对既有建筑物的影响。
(2)围护结构施工前采用搅拌桩进行预处理,确保地连墙成槽安全。
同时对施工路面进行处理,确保地基承载力满足吊装施工要求。
地下连续墙采用工字钢接头,提高接头质量,确保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产生位移和混凝土绕流。
施工完毕后,在接头处施工进行高压旋喷深层注浆,避免地连墙接头处出现渗漏。
(3)基坑开挖前首先对基坑进行降排水处理,设置降水井、排水明沟以及辅助截排水系统,确保基坑开挖工作面干燥,基底承载力不受地下水破坏。
(4)基坑分层、分段开挖至基底,每段开挖中又分块、分小段,并限时完成每小段的开挖和支撑。
分层原则为混凝土支撑底面或钢支撑底部以下50cm。
严禁在坡顶堆土或行车,对暴露时间较长或可能受暴雨冲刷的纵坡采用坡面保护措施,防止纵向滑坡。
软土层超宽深大基坑施工技术摘要:近些年以来,各地都在着眼于建设高层建筑物,因而在客观上需要利用相对较多的地下空间。
从整体上来讲,高层建筑物是否能够符合最根本的稳固性以及安全性,其直接决定于深基坑的有关施工操作。
然而不应当忽视,某些超宽深大基坑本身处于软土层的特殊位置上,软土层并不具备优良的承载力性能,因此存在较大可能将会表现为基坑塌陷甚至威胁到整个建筑物应有的安全性。
对于超宽的深大基坑而言,应当全面明晰软土层施工涉及到的各项要点,因地制宜给出与之相适应的基坑施工措施。
关键词:软土层;超宽深大基坑;施工技术高层建筑物不能够缺少深基坑作为最基本的建筑物支撑,基坑施工因此构成了整个建筑施工的关键所在。
在目前状况下,基坑开挖涉及到的基坑深度以及开挖宽度都在全面增加,此种现状在根本上适用了利用以及开发城市地下区域的宗旨与目标。
通常情况下,超宽深大基坑应当能够达到相对更深的基坑挖掘深度以及更大的开挖面积,其中也蕴含了多种多样的基坑施工隐患与风险。
如果涉及到基坑变形,那么还将会显著增大软土层施工的整体难度。
因此可见,超宽深大基坑牵涉较多的基坑施工要点,对于上述要点应当全面予以关注。
一、软土层的基坑施工实例某基坑工程设有80米的总宽度以及750米的工程整体长度,基坑工程总共可达8500㎡的总面积。
具体而言,上述基坑工程总共包含3个现有的施工标段,通过设置分隔墙的方式来隔离各个标段。
在整个工程中,最深基坑可达90米的基坑宽度以及190米的基坑深度,其中涉及到三个层次的地下基坑结构。
对于上述工程设置的连续墙而言,总共可达35米的地下连续墙底部深度以及820米的连续墙厚度。
在此次施工中,针对软土层基坑选择了逆作法来实现全过程的基坑施工。
此外,针对基坑施工还需关注深大基坑给周边带来的某些施工影响,其中涉及到多层次的物理力学指标。
对于承压水而言,应当能够算出当前现有的水头埋深,确保将其控制于特定的埋深限度内。
在本次施工中,对于局部性的基坑承压水应当实现全面的连通处理,尤其是涉及到深三层的基坑承压水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