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米契斯生平经历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1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爱的教育》读书笔记一、爱的教育作者简介埃迪蒙托·德·亚米契斯,意大利因佩里亚人,著名儿童的文学作家。
亚米契斯少年时于都灵就学,十五岁加入摩德纳军事学院,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亚米契斯的著名作品有《爱的教育》,是一部日记体小说,情感丰富且文笔优美。
全书共一百篇文章,主要由三部分构成:意大利四年级小学生安利柯的十个月日记;他的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以及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十则小故事,其中《少年笔耕》(《小抄写员》)、《寻母三千里》等篇目尤为知名。
-------------------------------------------------------------------------------------------------二、爱的教育主要内容《爱的教育》主要介绍了恩里科的生活与学习。
写了发生在恩里科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的文章,及老师在课堂读的“每月故事”。
每张每节都把“爱”表现的精髓深入,淋漓尽致,大致国家,社会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的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三、爱的教育读书笔记范文50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爱的教育读书笔记范文50篇,希望能够帮到您,欢迎阅读与借鉴!爱的教育读书笔记第1篇“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是啊,爱在我们之间无所不在:父母亲对你的爱;亲朋好友对你的关怀……可当我读了《爱的教育》后,对它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爱的教育》采用了日记体的形式,讲述一个名叫安利柯的小男孩的成长的故事,详细地记录了他一年之内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的真挚的爱,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
爱的教育主要内容简短50字《爱的教育》主要内容是一个意大利四年级学生在学校十个月期间写的日记。
这本书共有一百篇文章,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这项工作花了将近十年才由意大利作家完成。
无论哪一章、哪一节,都要把“爱”的本质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对大民族、大社会、大民族的自爱,对小父母、师长、朋友的小自爱,处处抓住心弦、人心。
《爱的教育》内容简介全书采用日记体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叫安利柯的四年级小男孩的成长故事,因此书名又叫《一个意大利四年级小学生的日记》。
内容主要包括发生在安利柯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以及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故事”。
《爱的教育》创作背景亚米契斯出生于意大利,那时的意大利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爱国情绪高涨,这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就作家而言,他童年的种种遭遇……社会的、时代的、民族的、地域的、自然的条件对他幼小生命的折射,这一切以整合的方式,在作家的心灵里形成了最初的却又是最深刻的先在意向结构核心。
”叫他看到,尽管意大利在1870年实现了民族统一,但人民生活的处境并没有得到改善,他希望借助学校教育,借助博爱、宽容的精神,传播现代文明。
他写作的初衷是心向社会,心系国家的。
《爱的教育》作者简介埃迪蒙托·德·亚米契斯(Edemondo De Amicis),意大利19世纪作家。
1846年12月出生于意大利里格拉州一个小镇上,在他的青少年时期,意大利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正酝酿着爱国主义,这股风潮在亚米契斯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1865年,他参加统一意大利的复兴运动的战役,退伍后,亚米契斯致力于文学创作,他以明快、清新的笔触,记叙各国的风土人情,其中代表作品有《西班牙》《摩洛哥》《君士坦丁堡》等。
亚米契斯最重要的作品,当属1886年创作的《爱的教育》,这部作品为他赢得世界声誉,使他的创作生涯达到顶峰。
《爱的教育》文学常识知识点附练习答案【作者简介】埃迪蒙托·德·亚米契斯(1846年—1908年),意大利因佩里亚人,儿童文学作家。
亚米契斯少年时在都灵就学,十五岁加入摩德纳军事学院,开始了军旅生涯。
【主要内容】全书采用日记体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叫安利柯的四年级小男孩的成长故事,因此书名又叫《一个意大利四年级小学生的日记》。
包括三个部分:安利柯的日记、父母的教子篇、老师讲的几个故事。
【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安利柯:本书主人公,纯真善良,学习勤奋,待人诚恳、友善。
卡伦:安利柯的同学、好友。
一个高个子的男孩,是非分明,敢于和邪恶抗争,常常保护弱小的同学。
代洛西:品学兼优,担任级长。
他待人和气、活泼、可爱。
泼来可西:铁匠的儿子身体瘦弱,学习十分用功。
原来常遭受酗酒的父亲的打骂,但只是忍气吞声,不愿让同学知道。
后通过努力获得过赏牌,也使得父亲发生改变。
柯莱谛:柴店主人的儿子,很小便为父母做家务。
学习刻苦,就连干活时也在默记功课。
他性格活泼,很懂礼貌,曾是一个光荣的战士。
克洛西:身世悲惨,略有残疾。
斯带地:长相不太好看,有坚忍心,学习刻苦,爱读书,自己买了很多书,在家设了个小小的图书馆,曾带安利柯去参观过。
【艺术特色】《爱的教育》一书原意大利文直译为《心》,是一部以一个意大利小学生日记形式为主的小说。
小说记述了主人公安利柯在整整一学年中所经历、观察和感受到的一切,其间穿插了他的父母、姐姐写给他的话及老师给学生抄写的每月故事。
亚米契斯大量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通过他们来颂扬爱的美德和高尚的心灵,教诲青少年爱祖国,爱人民,爱大自然,爱学习,爱劳动,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保护弱者,同情不幸的人。
作者力图在每一篇日记中都充分反映和展示人性的善良与纯洁。
【相关章节】帕多瓦的爱国少年一位帕多瓦的少年被父母卖给了戏法班子,饱受困苦。
又辗转法国、西班牙,后来逃出来,得到意大利领事馆的帮助,登上回家的船,船上的一些旅客给了他一些铜币,少年起初很高兴,后来他听到那些人辱骂他的祖国,他毫不犹豫地将钱砸还给他们,捍卫了祖国的尊严。
《爱的教育》文学常识知识点附练习答案【作者简介】埃迪蒙托·德·亚米契斯(1846年—1908年),意大利因佩里亚人,儿童文学作家。
亚米契斯少年时在都灵就学,十五岁加入摩德纳军事学院,开始了军旅生涯。
【主要内容】全书采用日记体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叫安利柯的四年级小男孩的成长故事,因此书名又叫《一个意大利四年级小学生的日记》。
包括三个部分:安利柯的日记、父母的教子篇、老师讲的几个故事。
【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安利柯:本书主人公,纯真善良,学习勤奋,待人诚恳、友善。
卡伦:安利柯的同学、好友。
一个高个子的男孩,是非分明,敢于和邪恶抗争,常常保护弱小的同学。
代洛西:品学兼优,担任级长。
他待人和气、活泼、可爱。
泼来可西:铁匠的儿子身体瘦弱,学习十分用功。
原来常遭受酗酒的父亲的打骂,但只是忍气吞声,不愿让同学知道。
后通过努力获得过赏牌,也使得父亲发生改变。
柯莱谛:柴店主人的儿子,很小便为父母做家务。
学习刻苦,就连干活时也在默记功课。
他性格活泼,很懂礼貌,曾是一个光荣的战士。
克洛西:身世悲惨,略有残疾。
斯带地:长相不太好看,有坚忍心,学习刻苦,爱读书,自己买了很多书,在家设了个小小的图书馆,曾带安利柯去参观过。
【艺术特色】《爱的教育》一书原意大利文直译为《心》,是一部以一个意大利小学生日记形式为主的小说。
小说记述了主人公安利柯在整整一学年中所经历、观察和感受到的一切,其间穿插了他的父母、姐姐写给他的话及老师给学生抄写的每月故事。
亚米契斯大量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通过他们来颂扬爱的美德和高尚的心灵,教诲青少年爱祖国,爱人民,爱大自然,爱学习,爱劳动,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保护弱者,同情不幸的人。
作者力图在每一篇日记中都充分反映和展示人性的善良与纯洁。
【相关章节】帕多瓦的爱国少年一位帕多瓦的少年被父母卖给了戏法班子,饱受困苦。
又辗转法国、西班牙,后来逃出来,得到意大利领事馆的帮助,登上回家的船,船上的一些旅客给了他一些铜币,少年起初很高兴,后来他听到那些人辱骂他的祖国,他毫不犹豫地将钱砸还给他们,捍卫了祖国的尊严。
爱的教育作者阅读精选(1):简介亚米契斯(EdmondoDeAmicis,1846-1908),意大利著名作家,自幼酷爱学习和写作,1868年发表处妇作《军营生活》,并由此出名。
1886年《爱的教育》出版,使他的创作生涯到达顶峰。
《爱的教育》是亚米契斯的代表作品,全书采用日记体形式,贴近孩子的内心,具有强烈的真实感,是每个孩子和大人都值得一读的美育经典。
书中一些耳熟能详的名篇,如《佛罗伦萨的小抄写员》、《六千里寻母记》等,更是给青少年读者以深刻的阅读体验。
它引导我们永远持续一颗进取而善良的心,爱祖国,爱每一个善良勤劳的人,同情他人的不幸与苦难。
阅读精选(2):亚米契斯,1846年出生于意大利。
那时的意大利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国内正酝酿着爱国主义,这股风潮自然也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人物简介亚米契斯,1846年10月31日出生于意大利。
那时的意大利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国内正酝酿着爱国主义,这股风潮自然也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1908年3月12日因心脏病死于博尔迪盖拉。
意大利小说家。
民族复兴运动时期的爱国志士,二十岁时他从军校毕业,加入军队,开始写一些具有爱国风味的短篇故事,并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意大利军旅生活》。
退役后担任军事刊物的记者,发表特写、报道、短篇小说,1866年汇集为《军营生活》出版。
曾周游世界各国,撰写了许多游记,其中著名的有:《西班牙》、《伦敦游记》、《摩洛哥》、《巴黎游记》,以明快、新颖的笔触,记叙各国的风土人情,同时贯串了作者向意大利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宗旨。
他是博爱主义者。
他的许多作品,如:《朋友们》、《在海洋上》,个性是描述少年生活的特写集《心》(旧译《爱的教育》,1886),以真挚、火热的心,反映了中下层人民穷困的生活和淳厚、朴直、友爱的品德,同时提倡谅解、博爱的精神,以实现各阶级感情的融合,地位的平等。
他接近社会主义运动后,把社会主义思想同博爱精神融为一体,写了长篇小说《一个教师的小说》、短篇小说集:《学校和家庭之间》,提倡平民教育,企图以此协调不同社会阶级之间的关系。
亚米契斯生平经历埃得蒙多·德·亚米契斯,1846年10月31日生于意大利的一个小镇,自幼酷爱学习和写作,是一位多产作家,是意大利民族复兴运动时期的爱国志士。
青年时代,他夭志从军,力争取祖国的独立、自由和民主而战斗,曾参加一八六六年解放意大利的战斗。
后来,他担任军事刊物《战斗的意大利》的特派记者。
他写了不少通讯、报道和短篇小说,把民族复兴运动时期的意大利军队,作为祖国解放和复兴的重要力量予以热情的颂扬。
二十二岁那年,他发表处女作《军营生活》,就是这段难忘的生活的结晶,而脍炙人口的小说《卡尔美拉》就是其中的一篇佳作。
1886年,《爱的教育》出版,为他赢得世界声誉,使他的创作生涯达到顶峰。
意大利小说家。
民族复兴运动时期的爱国志士,1866年参加解放意大利的战斗。
退役后担任军事刊物的记者,发表特写、报道、短篇小说,1866年汇集为《军营生活》出版。
曾周游世界各国,撰写了许多游记,其中著名的有《西班牙》、《伦敦游记》、《摩洛哥》、《巴黎游记》,以明快、新颖的笔触,记叙各国的风土人情,同时贯串了作者向意大利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宗旨。
他是博爱主义者。
他的许多作品,如《朋友们》、《在海洋上》,特别是描写少年生活的特写集《心》(旧译《爱的教育》,1886),以真挚、火热的心,反映了中下层人民穷困的生活和淳厚、朴直、友爱的品德,同时提倡谅解、博爱的精神,以实现各阶级感情的融合,地位的平等。
他接近社会主义运动后,把社会主义思想同博爱精神融为一体,写了长篇小说《一个教师的小说》、短篇小说集《学校和家庭之间》,提倡平民教育,企图以此协调不同社会阶级之间的关系。
他的另一部长篇小说《五月一日》作于1889年,生前一直不愿公开发表,直到1980年始出版。
它通过一个教授的坎坷际遇,反映19世纪末知识分子对社会前途的探索和意大利社会主义运动的诞生。
爱的教育作者是哪个国家的《爱的教育》作者埃迪蒙托·德·亚米契斯是意大利人,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爱的教育》是一部日记体小说,情感丰富且文笔优美。
爱的教育作者简介埃迪蒙托·德·亚米契斯,意大利因佩里亚人,著名儿童文学家。
亚米契斯少年时于都灵就学,十六岁加入摩德纳军事学院,开始他的军旅生涯。
亚米契斯,1846年生于意大利的奥内利亚。
在都灵上完中学以后,他进了摩德纳城的一所军事院校继续读书。
军事院校的训练方式对他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影响极大。
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一直都认为那是他步入社会之前,学习怎样自我约束以及如何与人相处的一条必经之路。
这一点在他的许多作品中都可窥豹一斑。
德·亚米契斯的写作生涯也和他的军旅情结密不可分。
他的第一本书,1868年出版的《军旅生活》(正是以他在库斯托扎战役中的亲身经历作为基础创作出来的。
当时,他在战争中的身份是一名中尉,在战争的间隙,他把他的见闻以故事的形式记载了下来,后来它们就成为了《军旅生活》这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是这本书的成功激起了他极大的创作热情,使他在文学和新闻报道这条路上继续走了下去,成为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一份刊物《国家》的专业撰稿人。
《爱的教育》主要内容这是一部以教育为目的的儿童文学作品。
它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歌颂人与人之间团结友爱的高尚情怀;它鼓励人们消除阶级观念,在日常生活的交往中,努力实现各阶级人民相互尊重和相互平等。
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爱的教育》都一直是整个意大利的青少年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小说是充满着童年情趣的,用通俗简短的语言讲述着一个个的小故事。
如《高尚的行为》中的卡罗内同情弱小的克罗西,主动承担责任,他的行为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正如日记中所写:“今天发生的事情,让我们真正了解卡罗内的为人”《全班第一名》的德罗西是全班同学学习的榜样,我有点嫉妒他,但他不仅成绩好,而且很热情有绅士风度,我更加佩服他了。
《爱的教育》导读一、作者简介埃德蒙多·德·亚米契斯(1846~1908),意大利著名作家,民族复兴运动时期的爱国志士,曾参加解放意大利的战斗。
1846年3月21日,亚米契斯出生于风光旖旎的意大利奥纳利亚镇,1908年3月12日,亚米契斯因心脏病在意大利的波迪吉拉病逝。
1888年,42岁的亚米契斯耗时近十年写出了他一生最著名的作品《爱的教育》,此书的出版立即轰动了意大利文坛,成为意大利无数家庭教育孩子的经典教材。
二、主要内容概括《爱的教育》原名为《Cuore》(《心》)。
副标题是《一个意大利四年级小学生的日记》。
《爱的教育》是一部献给九岁到十三岁小学生的书,它采用日记体的形式,讲述一个叫恩利科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记录了他一年之内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真挚的爱.全书共100篇文章,由三部分组成:主要公恩利科的日记、恩利科父母的教子篇以及老师讲的9篇杰出少年故事,这三部分都以青少年的情感教育和品德教育为中心。
《爱的教育》中,老师讲的故事,大致可以分为爱国故事和美德故事两类。
爱国故事包括《《少年爱国者》、《少年侦探》、《少年鼓手》》三篇.安利柯从小学三年级升上了四年级了,他从开学的第一天10月17日开始写这学年的日记,到次年的7月10日学年结束,共写了10个月的日记,每月的篇数不等,除7月份仅四篇以外,每个月大都在十篇左右。
三、人物形象分析1、恩里科一位意大利的四年级小学生,本书的主人公,就读于意大利北部的丘林市小学,十二岁,出生在一个充满爱与信任的知识分子家庭,秉性纯朴仁厚,极富同情心,乐于助人,观察敏锐,擅长模仿,是一个极富进取心、乐观豁达的好少年.2、恩里科的父亲一个充满爱心和耐心的长者,他对教育的意义和目的有深刻的理解.他知道知识并不是教育的全部意义,其中的行为教育也至为重要。
他常常采取一种设身处地的教育方式,让安利柯从日常生活点滴中体验到生活以外的许多宝贵知识和人情,及时纠正安利柯的生活、学习中不正确的思想倾向,是安利柯健康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3、加罗内他是班里最大个子的人,头大肩宽,笑起来很可爱,这是他的一大特点,因此,他特招人喜爱.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见义勇为,对人友善,帮助被欺负的小同学,这是他的过人之处,所以“正直”、“勇敢”,成了同学们对他的称赞,他还是大家公认的最有教养的人。
亚米契斯作者简介艾得蒙多·德·亚米契斯1846年10月31日生于意大利一个海滨城市。
他从小喜爱军旅生活,1866年积极参加了意大利第三次独立战争。
1868年发表处女作《军营生活》,并因此而成名。
亚米契斯早期曾周游世界,写下不少游记,如《西班牙》、《荷兰》、《伦敦记事》、《摩洛哥》、《君士坦丁堡》、《美国游记》、《西西里的回忆》等。
1879年至1889年的10年间是亚米契斯创作的繁荣时期,他写了许多有关社会题材的作品,有《散文集》、《朋友们》、《爱的教育》、《大西洋上》等。
1891年后,他先后出版了《一个教师的小说》、《工人的教师》和《公共电车》等作品。
《爱的教育》被公认为是一部人生成长中的“必读书”。
写作背景《爱的教育》是意大利著名儿童文学家亚米契斯写的一部日记体小说,最早发表与1886年,是一部成功之作,曾在世界上产生过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本书通过一个小学生记日记的形式,反映了社会各阶层的人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他们的生活状况以及他们对各种事物不同的态度、不同的情感与不同的处置方法。
书中每个人物皆栩栩如生,以高尚的情感联系在一起,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人生画卷。
本书没有任何虚伪的说教,没有骗人的宗教式宣传,也没有任何豪言壮语或标语口号。
它通过对生活的朴素描写,使人感受到人类多么需要相互关心,相互理解。
相互帮助!而这种关心、理解和帮助,都离不开一个最根本的东西——爱!中国的文文圣孔子有一句名言:人者爱人。
可见有仁者之心的人,首先必须具有一颗美好的爱心。
这本书,都是写的一些平凡的小事。
用朴素的语言,塑造了貌似渺小,却不平凡的人物,如老师、校长、卖柴人、母亲等,这些人都具有爱心。
这些平凡的人物,在读者心中激起了一阵阵强烈的感情,是一本对青少年以后的成长具有深远影响的好书。
写作意图作者的写作意图十分明确:他精心构思了一系列感人的情节,把他所希望感染小读者的美好感情和思想送进小读者的心灵:对父母的爱、对老师的警钟和终身不忘、对周围人的爱、对同学们的关心、对穷苦人的同情、对残疾人的尊重和帮助、对祖国的热爱、对英雄的景仰等等。
亚米契斯生平经历
埃得蒙多·德·亚米契斯,1846年10月31日生于意大利的一个小镇,自幼酷爱学习和写作,是一位多产作家,是意大利民族复兴运动时期的爱国志士。
青年时代,他夭志从军,力争取祖国的独立、自由和民主而战斗,曾参加一八六六年解放意大利的战斗。
后来,他担任军事刊物《战斗的意大利》的特派记者。
他写了不少通讯、报道和短篇小说,把民族复兴运动时期的意大利军队,作为祖国解放和复兴的重要力量予以热情的颂扬。
二十二岁那年,他发表处女作《军营生活》,就是这段难忘的生活的结晶,而脍炙人口的小说《卡尔美拉》就是其中的一篇佳作。
1886年,《爱的教育》出版,为他赢得世界声誉,使他的创作生涯达到顶峰。
意大利小说家。
民族复兴运动时期的爱国志士,1866年参加解放意大利的战斗。
退役后担任军事刊物的记者,发表特写、报道、短篇小说,1866年汇集为《军营生活》出版。
曾周游世界各国,撰写了许多游记,其中著名的有《西班牙》、《伦敦游记》、《摩洛哥》、《巴黎游记》,以明快、新颖的笔触,记叙各国的风土人情,同时贯串了作者向意大利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宗旨。
他是博爱主义者。
他的许多作品,如《朋友们》、《在海洋上》,特别是描写少年生活的特写集《心》(旧译《爱的教育》,1886),以真挚、火热的心,反映了中下层人民穷困的生活和淳厚、朴直、友爱的品德,同时提倡谅解、博爱的精神,以实现各阶级感情的融合,地位的平等。
他接近社会主义运动后,把社会主义思想同博爱精神融为一体,写了长篇小说《一个教师的小说》、短篇小说集《学校和家庭之间》,提倡平民教育,企图以此协调不同社会阶级之间的关系。
他的另一部长篇小说《五月一日》作于1889年,生前一直不愿公开发表,直到1980年始出版。
它通过一个教授的坎坷际遇,反映19世纪末知识分子对社会前途的探索和意大利社会主义运动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