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西学东渐
- 格式:ppt
- 大小:1.24 MB
- 文档页数:23
第28课早期的西学东渐早期的西学东渐是指从16世纪到19世纪初,欧洲的科学、哲学、文化和技术开始向东方(亚洲)传播和影响的过程。
这一时期,西方的知识和思想在东方的传播,不仅加深了两地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也为东方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西学东渐的起始可以追溯到葡萄牙航海家达·伽玛发现航海之路,成功抵达印度的喀拉拉海岸。
这一事件不仅开启了欧洲人到达印度及东南亚的航海时代,也为西方国家的航海探险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动力。
随后,葡萄牙和其他欧洲国家纷纷建立贸易站点和殖民地,向东方传播着西方的知识和文化。
西学东渐最为明显的体现在科学和技术领域。
由于欧洲在科学和技术上的领先地位,西方国家的科学家、技术专家和学者开始涌入亚洲,为当地国家带来了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构造,推动了东方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例如,荷兰商人和科学家安东尼·凡·莱文霍克在17世纪发明了显微镜,将其带入亚洲,这不仅使当地科学家能够观察微小物体,发现许多新的生物种类,也为医药学、生物学和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西方的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等学科的知识也逐渐传入亚洲,对当地的科学研究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哲学和文化方面,西学东渐也为东方国家带来了新的思想和观念。
西方的启蒙思想和理性主义的思维方式开始渗透到东方社会中,影响了东方人的价值观和思考方式。
例如,欧洲的启蒙运动及其强调个体自由和民主的思想为亚洲国家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推动了东方国家的社会变革和民主化进程。
此外,西方文化的其他方面,如音乐、艺术和建筑等也逐渐传入亚洲,拓宽了东方国家的文化视野和表达方式。
然而,西学东渐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技术和资源的不对等,西方传入的知识和技术有时对东方国家的传统文化和经济体系产生了冲击,导致社会不稳定和文化失衡。
其次,西学东渐的传播并非完全无偏的,一些西方的偏见和歧视也被带入到东方国家,导致了文化的冲突和分化。
第28课早期的西学东渐北虹高级中学付文治[教学目标]1. 知道利玛窦来华的基本情况;了解早期西学传入在自然科学和人文学术方面的内容;掌握早期“西学东渐”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积极意义。
2. 通过对传教士的代表人物利玛窦来华传教历史的学习,掌握早期西学东渐的背景和状况;通过对利玛窦和徐光启、李之藻合作的史实探察,感知早期西学东渐的特点和意义;通过大量历史信息的冲击,基本归纳整理早期西学东渐的历史,能够正确分析早期西学东渐的相关评价。
3. 通过传教士来华和西学的传入历史的学习,认识交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特性,是人类历史活动的重要内容,树立平等对话是人类交往的正确方式。
理解异质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民族发展的趋势,推动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克服固步自封,夜郎自大的意识,抛弃妄自菲薄、崇洋媚外的意识,形成正确的中外交往意识和世界意识。
[重点与难点]重点:西学的传入难点:评价西学东渐说明:1. 传教士来华始自唐朝以前,但超出宗教内容,进行科学文化传播是在明末。
因此,从历史意义上讲,西学传入是鲜明的特征。
从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看,对明末知识分子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
从对以后历史发展和对今天现实的警示意义上讲,早期西学东渐也是具有突出的时代意义。
2. 从知识积累上看,学生还没有东西方文化交往的历史储备。
从历史的复杂性来看,一是涉及到精神文化领域的交往,层次较高,其次是新航路发现、殖民、基督教传播、科学文化交流等内容交叉在一起,头绪比较多。
从西学东渐这件事情来看,发生在真正的世界历史出现的时代交叉口,纵横理解和评价的难度自然增加。
[教学设计]1.悠久历史联接东西双方---导入新课:回顾历史引导解决什么是西学东渐,不仅导入新课,而且提醒学生关注西学东渐的内容突破了古代东西方交往的传统和藩篱,上升到一个新高度。
同时运用马可波罗这样已经学过的内容又可直接导入传教士来华背景的学习,培养学生通过时间线索来把握历史的能力。
2.搭建西学东渐平台---把基督介绍给中国:通过以上学习总结传教士来华的国际国内背景,同时鼓励和引导同学从东西方角度回顾最近所学的知识解释历史现象,然后以利玛窦为代表通过叙事的方法去理解传教士来华后的传教活动,掌握他们的活动特征,对他们的活动目的进行评价。
《第28课早期的西学东渐》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题干: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近代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中国?A. 《天工开物》的翻译B. 《几何原本》的翻译C. 《论语》的翻译D. 《红楼梦》的翻译2、题干:以下哪位学者被称为“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第一人”?A. 徐光启B. 李之藻C. 王韬D. 康有为3、《南京条约》附件中决定开放五口通商,其中最重要的是上海,因为上海地理位置优越,接近长江流域富庶地区,便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深入内地。
这一措施对中国的影响是()。
A、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B、使中国成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C、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D、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4、19世纪60年代,一批介绍近代西方科技的书籍如《博物新编》《地理全志》等,在江南士大夫中流行,这一现象反映出()。
A、西学东渐已经深入士大夫阶层B、江南地区已成为西方科技传播的主要基地C、士大夫阶层已经普遍接受了西方科技D、江南地区的士大夫阶层对西方科技有浓厚兴趣5、以下哪项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提出“西学东渐”概念的学者?A. 徐世昌B. 梁启超C. 康有为D. 谭嗣同6、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西学在中国近代社会的广泛传播?A. 洋务运动B. 戊戌变法C. 辛亥革命D. 五四运动7、题干:《马可波罗行纪》一书对当时中国的描述,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的是哪一项?A. 中国的地理概况B. 中国的经济状况C. 中国的社会制度D. 中国的文化成就8、题干:在明朝末年,西方传教士在中国传播基督教,以下哪一项不是他们传播基督教的方式?A. 建立教堂B. 翻译西方科技书籍C. 举办学校D. 进行政治干预9、明末清初,西学东渐指的是西方科技文化传入中国,这一过程中哪些西方科技文化传入中国并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A、指南针B、造纸术C、火药D、印刷术 10、在早期的西学东渐中,中国的哪些士人开始对西方的科学与文化表现出兴趣,并与传教士进行交流?( )A、李贽B、王夫之C、顾炎武D、黄宗羲11、以下哪项不是鸦片战争后中国西学东渐的主要表现?A. 《四洲志》的出版B. 徐继畬《瀛环志略》的介绍世界地理C. 徐光启《农政全书》的西方农业知识传播D. 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的倡导12、洋务运动中,以下哪位船舶设计师被誉为“中国近代造船之父”?A. 詹天佑B. 詹森C. 汤若望D. 陈启宇13、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西学东渐的开始?A. 明朝末年利玛窦来华B. 清朝初年耶稣会士进入中国C. 康熙帝下旨设立南书房D. 鸦片战争爆发14、以下哪位学者被称为“中国近代启蒙第一人”?A. 黄宗羲B. 顾炎武C. 王夫之D. 魏源15、明朝后期,来华传教士利玛窦通过《世界舆地图》将西方地图介绍给中国人,这引起了部分士大夫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