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课 早期的西学东渐
- 格式:pptx
- 大小:6.20 MB
- 文档页数:15
第28课早期的西学东渐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利玛窦来华的基本情况;2、了解早期西学东渐的内容和特点;3、阅读、归纳、整理史实;4、认识、分析问题实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利玛窦来华的有关史实,学会认识中西不同文化差异下相互融洽的方法。
2、通过归纳整理早期西学东渐的有关内容,学会分析早期西学东渐实质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异质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世界同一的发展趋势。
二、重点难点西学东渐的实质三、教学过程导入:唐朝时期中国文化如何西传?略。
破题:“西学东渐”的含义是什么?西学东渐是指近代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
西学东渐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明末清初(即书上说的早期);第二个时期是鸦片战争以后。
在明末清初的一波西学东渐中,传教士扮演著相当重要的角色,当时主要以天主教耶稣会为主的传教士们(较晚亦有方济各会、多明我会等的教士),在试图将天主教传入中国的同时,引介了西方的科技学术思想,译著了大量的西方学术相关书籍。
(一)、传教士来华1、背景(1)、新航路开辟后,随着欧洲传教士东来,我国与西方思想文化进行了大规模的直接接触和交流;(2)、16世纪中期的宗教改革,天主教在西欧、北美势力缩小,为了扩张势力,天主教建立了耶稣会,向东方发展,一种新颖的异质文化由此导入中国传统的文化系统,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揭开新的一页。
(相对马克.波罗来华而言)解读《大三巴》P522、在中国传教的奠基人——利玛窦解读《利玛窦》P52,《利玛窦墓碑》P53(1)、利玛窦简介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年10月6日—1610年5月11日),意大利的耶稣会传教士,学者。
明朝万历年间来到中国居住。
其原名中文直译为玛提欧·利奇,利玛窦是他的中文名字,号西泰,又号清泰、西江。
在中国颇受士大夫的敬重,尊称为“泰西儒士”。
他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开拓者之一,也是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并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
第28课早期的西学东渐早期的西学东渐是指从16世纪到19世纪初,欧洲的科学、哲学、文化和技术开始向东方(亚洲)传播和影响的过程。
这一时期,西方的知识和思想在东方的传播,不仅加深了两地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也为东方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西学东渐的起始可以追溯到葡萄牙航海家达·伽玛发现航海之路,成功抵达印度的喀拉拉海岸。
这一事件不仅开启了欧洲人到达印度及东南亚的航海时代,也为西方国家的航海探险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动力。
随后,葡萄牙和其他欧洲国家纷纷建立贸易站点和殖民地,向东方传播着西方的知识和文化。
西学东渐最为明显的体现在科学和技术领域。
由于欧洲在科学和技术上的领先地位,西方国家的科学家、技术专家和学者开始涌入亚洲,为当地国家带来了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构造,推动了东方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例如,荷兰商人和科学家安东尼·凡·莱文霍克在17世纪发明了显微镜,将其带入亚洲,这不仅使当地科学家能够观察微小物体,发现许多新的生物种类,也为医药学、生物学和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西方的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等学科的知识也逐渐传入亚洲,对当地的科学研究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哲学和文化方面,西学东渐也为东方国家带来了新的思想和观念。
西方的启蒙思想和理性主义的思维方式开始渗透到东方社会中,影响了东方人的价值观和思考方式。
例如,欧洲的启蒙运动及其强调个体自由和民主的思想为亚洲国家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推动了东方国家的社会变革和民主化进程。
此外,西方文化的其他方面,如音乐、艺术和建筑等也逐渐传入亚洲,拓宽了东方国家的文化视野和表达方式。
然而,西学东渐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技术和资源的不对等,西方传入的知识和技术有时对东方国家的传统文化和经济体系产生了冲击,导致社会不稳定和文化失衡。
其次,西学东渐的传播并非完全无偏的,一些西方的偏见和歧视也被带入到东方国家,导致了文化的冲突和分化。
第28课早期的西学东渐北虹高级中学付文治[教学目标]1. 知道利玛窦来华的基本情况;了解早期西学传入在自然科学和人文学术方面的内容;掌握早期“西学东渐”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积极意义。
2. 通过对传教士的代表人物利玛窦来华传教历史的学习,掌握早期西学东渐的背景和状况;通过对利玛窦和徐光启、李之藻合作的史实探察,感知早期西学东渐的特点和意义;通过大量历史信息的冲击,基本归纳整理早期西学东渐的历史,能够正确分析早期西学东渐的相关评价。
3. 通过传教士来华和西学的传入历史的学习,认识交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特性,是人类历史活动的重要内容,树立平等对话是人类交往的正确方式。
理解异质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民族发展的趋势,推动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克服固步自封,夜郎自大的意识,抛弃妄自菲薄、崇洋媚外的意识,形成正确的中外交往意识和世界意识。
[重点与难点]重点:西学的传入难点:评价西学东渐说明:1. 传教士来华始自唐朝以前,但超出宗教内容,进行科学文化传播是在明末。
因此,从历史意义上讲,西学传入是鲜明的特征。
从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看,对明末知识分子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
从对以后历史发展和对今天现实的警示意义上讲,早期西学东渐也是具有突出的时代意义。
2. 从知识积累上看,学生还没有东西方文化交往的历史储备。
从历史的复杂性来看,一是涉及到精神文化领域的交往,层次较高,其次是新航路发现、殖民、基督教传播、科学文化交流等内容交叉在一起,头绪比较多。
从西学东渐这件事情来看,发生在真正的世界历史出现的时代交叉口,纵横理解和评价的难度自然增加。
[教学设计]1.悠久历史联接东西双方---导入新课:回顾历史引导解决什么是西学东渐,不仅导入新课,而且提醒学生关注西学东渐的内容突破了古代东西方交往的传统和藩篱,上升到一个新高度。
同时运用马可波罗这样已经学过的内容又可直接导入传教士来华背景的学习,培养学生通过时间线索来把握历史的能力。
2.搭建西学东渐平台---把基督介绍给中国:通过以上学习总结传教士来华的国际国内背景,同时鼓励和引导同学从东西方角度回顾最近所学的知识解释历史现象,然后以利玛窦为代表通过叙事的方法去理解传教士来华后的传教活动,掌握他们的活动特征,对他们的活动目的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