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免疫调节第1课时
- 格式:pptx
- 大小:692.83 KB
- 文档页数:11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第4节免疫调节”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及“免疫学的应用”四部分容。
分2课时学习:第1课时,免疫系统及免疫的类型;第2课时,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及免疫学的应用。
教材将免疫系统列为调节系统之一,突出免疫系统对于机体稳态维持的作用,意在从更深层次上揭示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对于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也揭示了机体各个系统之间联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说明了生命现象在联系之间的普遍性。
另外,免疫学知识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多,将其放在必修模块对于全体高中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不可或缺的。
(二)教学对象分析教师的任务是要结合学生已有的认识,让学生从生物学角度作科学的了解,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三)对教学目标的阐述1.知识与技能目标:(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讨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了解艾滋病的病因和预防,认识到艾滋病患者是HIV的受害者,需要得到我们的关爱。
(2)倡导关爱健康、珍爱生命的生活理念。
(四)教学重点(1)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2)特异性免疫的分类和过程及区别;(3)免疫系统失调引起的疾病。
(五)教学难点特异性免疫的分类和过程及区别。
(六)、教具准备幻灯片(七)、教学过程与设计1.导入新课师: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对维持环境的稳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并不能直接消灭入侵的病原体;也不能直接清除体出现的衰老、破损或异常的细胞。
对付病原体和体出现的异常细胞,要靠什么调节呢?学生:免疫调节。
板书:第4节免疫调节2.交流与讨论PPT展示HIV病毒师:HIV病毒引起什么疾病?生:AIDS。
《免疫调节》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次《免疫调节》的作业设计旨在使学生掌握基本免疫概念、了解免疫系统结构,通过动手实践深化理解免疫调节机制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将通过本次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升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理论学习:学生需认真阅读《免疫调节》相关章节内容,掌握免疫系统的基本组成、免疫反应的分类及作用机制等知识点。
2. 案例分析:选取实际生活中的免疫相关案例(如疫苗接种、过敏反应等),分析其背后的免疫学原理,并撰写简短的案例分析报告。
3. 实验操作:设计并完成一个简单的实验,如利用实验器材模拟体液免疫中的抗体与抗原结合过程,或通过制作细胞模型来理解细胞免疫的机制。
4. 互动讨论:学生需与同学或家长进行一次关于免疫调节的讨论,并记录讨论内容,包括对免疫系统重要性的认识、日常生活中如何维护免疫系统健康等话题。
三、作业要求1. 理论学习部分要求学生对知识点有全面理解,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相关概念。
2. 案例分析报告需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深入,逻辑清晰,字数不少于500字。
3. 实验操作部分要求学生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实验,并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附上必要的图片或视频作为佐证。
4. 互动讨论部分要求记录完整,体现讨论的深度和广度,能够反映出学生对免疫调节的全面认识。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内容、格式和正确性进行评价。
2. 评价标准包括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案例分析的深度和逻辑性、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及讨论的全面性。
3. 作业将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包括自评、互评和师评,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逐一反馈,指出优点和不足,并提供改进建议。
2. 对于优秀作业,将在班级内进行展示和分享,以激励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 针对学生在作业中反映出的共性问题,教师将在课堂上进行重点讲解和答疑,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免疫调节(第一课时)(优秀版)word资料2.4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第4节免疫调节”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及“免疫学的应用”四部分内容。
分2课时学习:第1课时,免疫系统及免疫的类型;第2课时,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及免疫学的应用。
教材将免疫系统列为调节系统之一,突出免疫系统对于机体稳态维持的作用,意在从更深层次上揭示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对于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也揭示了机体内各个系统之间联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说明了生命现象内在联系之间的普遍性。
另外,免疫学知识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多,将其放在必修模块对于全体高中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不可或缺的。
(二)教学对象分析免疫调节内容在义务教育教材中就已经涉及,艾滋病、过敏反应以及免疫学的应用的相关知识,学生已经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体有所了解。
教师的任务是要结合学生已有的认识,让学生从生物学角度作科学的了解,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三)教学目标(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通过探讨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制。
(4)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5)培养从报刊杂志、互联网中直接获取资料或数据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为本课的;教学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为本课的。
落实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1、“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是理解水平的内容,其中的“三道防线”的组成学生初中就已经涉及,所以学生通过自学就可以达到学习目的。
2、本节的重点是第三道防线,即特异性免疫所起的作用。
3、首先通过资料分析活动,即以艾滋病为例,说明人体内主要的免疫细胞——T细胞在免疫中的重要作用,进而说明第三道防线的重要性,提出问题:第三道防线是怎样起作用的?然后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学习来解决之前的问题。
《免疫调节》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节课的作业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免疫调节的基础知识,理解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阅读理解:学生需仔细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理解免疫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免疫调节的过程。
2. 知识总结:学生以小组形式,总结免疫调节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列出关键知识点,形成知识框架。
3. 实验设计:根据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设计一个模拟人体免疫过程的实验,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和设备、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
4. 免疫问题解答:针对课后练习题和补充资料中的免疫相关问题,学生进行解答,加深对免疫调节的理解。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作业内容需学生独立完成,不得照抄他人答案。
2. 小组合作:第二项作业需要以小组形式进行,每组5-6人,共同总结免疫调节知识,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实验设计:实验设计作业需充分考虑安全因素,遵守实验室规则,确保实验安全进行。
4. 提交时间:请学生在课后一周内提交所有作业,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或纸质形式提交。
四、作业评价1.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是否按照要求完成了所有作业,是否独立思考,是否积极寻求答案。
2. 知识总结:评价学生对免疫调节基本知识的总结是否准确、全面,能否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
3. 实验设计:评价学生的实验设计是否科学、合理,能否确保实验安全进行。
4. 问题解答:评价学生对于免疫相关问题的解答是否正确,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五、作业反馈对于学生的作业反馈,我们将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 直接反馈:在提交作业后,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给予直接反馈,指出学生的错误和不足之处。
2. 小组反馈:对于小组完成的第二项作业,教师将抽取部分小组的作品进行点评,鼓励优秀作品,提出改进建议。
3. 个别交流:对于在作业中遇到困难的学生,教师将给予个别指导,帮助其解决问题。
4. 集体讨论:教师将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就免疫调节的相关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互助。
免疫调节教案教案背景免疫学的应用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与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大到器官移植,小到免疫预防,再就是最基本的免疫防卫,学生对这些都有些体会,但是,在这节课中,很多内容都是抽象的,学生并不能很准确的把握。
此节的目的意在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体会科学、技术、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很复杂的,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而社会的进步又需要科学的发展,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免疫调节(第一课时)教材分析“第4节免疫调节”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及“免疫学的应用”四部分内容。
分2课时学习:第1课时,免疫系统及免疫的类型;第2课时,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及免疫学的应用。
教材将免疫系统列为调节系统之一,突出免疫系统对于机体稳态维持的作用,意在从更深层次上揭示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对于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也揭示了机体内各个系统之间联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说明了生命现象内在联系之间的普遍性。
另外,免疫学知识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多,将其放在必修模块对于全体高中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板书多媒体提问对话)先让学生按照预习学案自主预习,对本节课的知识有初步的了解然后上课借助多媒体完成课内探究案,最后再用课后拓展案来巩固练习教学过程【学习目标】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4、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2 教学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3 教学程序首先提问前面学过的知识点,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不能感知我们身边的病原体也不能将其消灭,况且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需要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由此来引出这节课的免疫调节。
其中神经调节借助于神经系统,提问神经系统的组成,体液调节主要内容是激素调节,借助于内分泌系统,而免疫调节也是需要借助于免疫系统来实现的,由此引出本节第一个知识点免疫系统的组成(借助课内探究案来进行)一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组成A 免疫器官有五种,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这些可以借助于课本的图来帮助完成B 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此处可以借助学案的图来完成淋巴细胞的起源与分化C 免疫活性物质让学生明确淋巴因子溶菌酶抗体的本质是什么各自在免疫中的作用有什么二免疫的三道防线明确三道防线的内容在处理这个知识点的时候要让学生明确第一道防线其实就是与外界接触的皮肤黏膜及其附属物,第二道防线明确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然后判断课内探究案中的问题加以巩固练习(也可以顺便回忆哪些属于内环境)前两道防线是人们生来就有的对大多数的病原体都发挥作用,而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因人而异三特异性免疫在给学生将这个知识点的时候可以运用恰切的比喻当病原体成功突破前两道防线后,第三道防线中的特种部队就会发挥作用,有一支部队是T细胞作战部队,用的专门武器是效应T细胞,还有一支部队是B细胞作战部队,用的专门的武器是抗体,引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掌握免疫系统的调节机制,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3. 理解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及其预防和治疗。
二、教学重难点1.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和机制。
2.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及其预防和治疗。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和案例,用于诠释和演示。
2. 准备免疫调节的实验材料,如抗原、抗体、细胞等。
3. 设计互动式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4. 制作PPT课件,包括图片、视频和案例等素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和调节机制,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和机制,并了解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及其预防和治疗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为《免疫调节》的第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实验探究法: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进一步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免疫调节的机制和原理。
3.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免疫调节与人体健康的干系。
一、导入新课:起首,我们会提出一些关于免疫系统的问题,例如:“免疫系统是如何工作的?”“免疫失调会导致哪些疾病?”等等。
这些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对新课的探索欲望。
二、讲授新课: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我们将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然后,我们会详细讲解免疫调节的机制和原理,包括抗原的识别、T细胞和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等过程。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观点,我们会应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
三、实验探究:学生将有机缘亲自观察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如淋巴细胞和脾脏等。
他们需要记录观察结果,并尝试诠释这些器官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
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免疫系统的运作方式。
四、小组讨论:在学生对免疫调节有了基本了解之后,我们会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免疫调节与人体健康的干系。
2.4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与反思(第1课时)本节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3必修稳态与环境》(人民教育出版社)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4节《免疫调节》的第一课时。
在课程标准中对本节内容有如下说明: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一、指导思想:1、课程理念:根据国家课程标准,落实课程的四条基本理念,即提高生物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本节课重点落实两个理念,即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三道防线,重点是第三道防线的两种作用方式、三种免疫细胞协同作用机制,艾滋病的死因与免疫系统的受损关系。
(2)培养学生能力: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正确看待强化麻疹疫苗接种问题,提升分析、判断能力;教学中出示相关配套的图片,培养学生识图、析图能力;采用图解法梳理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对比法梳理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培养学生获得信息和分析、概括、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引导学生理解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的过程中所涉及的三道防线的防御机制,逐步形成生命活动平衡协调的观点。
3、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学过人体三道防线的具体内容,知道一些诸如淋巴结、淋巴细胞、抗体、计划免疫、艾滋病等生物学术语,但由于上海学生是在八年级第一学期学习该内容的,因此对于以上知识点的认识可能会有些模糊。
本节课在重温免疫系统的组成和三道防线的防卫机制的基础上,重点学习第三道防线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理解免疫细胞在维持人体稳态中所发挥的协同作用,解释艾滋病的死因。
4、设计思路:(1)理清脉络,构建出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框架。
本节课重点是“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难点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按照“人体免疫系统的器官、细胞、活性物质等‘三维度’组成——三道防线——第三道防线中的两种免疫作用方式”的教学思路,层层深入,由表及里,帮助学生构建出比较完整的防御体系的知识框架,学会运用免疫学的原理解释免疫疾病的致病机理,形成“全面系统”的观念。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用教材为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 稳态与环境》第2章第4节。
第4节免疫调节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及免疫学的应用四部分内容。
分2课时学习,其中第1课时,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免疫的防卫功能。
生物体内各个器官、系统之间的协调统一,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以及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都是生物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功能密切相关,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教材力求与现代生物科学的观点相一致,将免疫也作为一种调节方式,突出它在稳态维持中的作用,从而引导学生从个体水平上来思考生命系统的整体性。
免疫所涉及的内容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都有体现如艾滋病、过敏和接种疫苗,教材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现实,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在注意人文精神的培养,及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学情分析:艾滋病、过敏反应以及免疫学的应用的相关知识,学生已经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体有所了解。
学生在义务教育教材中学生对免疫器官有一定认识,第一、二道防线的内容也已详细的介绍。
这些学过的知识都可以作为学习新知识的铺垫。
高二的学生在学习了2本生物必修课本后,对生物学研究的方法和思维方式也有很大的提高,在图文转换,阅读,分析问题内在联系等方面也具备一定的能力。
教师做好引导工作,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在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标准中,与本节内容相对应的条目是:“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防控”。
本节内容多而复杂,应先让学生有感性的认知。
通过学生收集泡泡男孩、艾滋病资料等一系列问题讨论展开,建立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出对免疫调节的学习,提出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在讲述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中,第一、二道防线内容只做简单的回顾。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四节免疫调节(第1课时)1.教材分析1.1 内容分析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稳态与环境》第二章第4节“免疫调节”,是在学生知道维持稳态的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基础上,掌握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知识后,进一步学习免疫调节,以让学生形成完整的调节网络知识。
内容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和“免疫学的应用”四部分。
本节将免疫系统列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系统之一,突出免疫调节对机体稳态维持的重要作用,从个体水平上阐述了稳态的维持。
因此,该节课不仅可为下节细胞免疫的学习,也可为后继学习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层次上阐述稳态及其维持的机制奠定基础,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此外,免疫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多,对于高中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不可或缺的。
其中,由于体液免疫的过程比较复杂、抽象,可作为教学的重点、难点。
1.2 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目标:说出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区分抗原与抗体;简述体液免疫的过程,阐明其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进行识图,分析归纳,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倡导关爱健康、珍爱生命的生活理念。
2 教学过程2.1 情景导入教师:为调节气氛,同学之间相互拥抱一下吧。
教师引入:我们这个动作虽然简单,但对于这个男孩(大屏幕展示“泡泡男孩”图片)大卫•飞利浦•威特却是一种奢望。
他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生活在一个无菌透明的塑料隔离罩中,在塑料泡泡里度过了12年的光阴,因为他没有抵御细菌、病毒的能力。
他非常渴望亲人深情的拥抱,却只能在临死的那一刻,第一次触摸到妈妈的手。
以此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探究心理。
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正常人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病原体的包围中,却能维持稳态而不生病?引出本节课题——免疫调节2.2 免疫系统的功能及人体的三道防线展示图片,围绕免疫系统的功能进行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