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五单元 第二章《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第2节《人类的进化》教案 济南版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五单元 第二章《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第2节《人类的进化》教案 济南版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五单元 第二章《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第2节《人类的进化》教案 济南版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五单元 第二章《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第2节《人类的进化》教案 济南版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五单元第二章《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第2节《人类的进化》教案济南版

教学目标:

1、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

2、对比观察人类进化的四个阶段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发面的变化。

3、知道现代人种的分化是人类在一定的地域内经过自然选择作用逐渐形成的,从而认识到自然选择在人类起源和进化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人类进化的四个阶段示意图;认识到自然选择在人类起源和进化中所起的作用。教学过程

预习导航

1、观察图5.2-10,发现“露西”少女的盆骨的髋骨,下肢骨的股骨,这些与人相似。请猜测她的运动方式是。她的脑容量,较大,臂长腿长,这些与猿相似。

2、在发现能人化石的地层中,同时发现了简单的石器和使用过的兽骨。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北京猿人住在天然洞穴里,以为生。他们能和现代人一样;

并且能打制。另外,在北京猿人居住过的山洞里发现了灰烬的遗迹,这说明北京猿人。

4、,是人类进化最关键的一个阶段。

5、人类的进化通常分为、、和四个阶段。

6、阅读课本32-33页,了解人类进化的四个阶段有哪些不同:

南方古猿:

能人:

直立人:

智人:

7、生活在世界各地的人,虽然有所不同,但从生物分类学上来说,他们同属于一个物种。按一般的分类方法,现代人可分为四个种族:、、和。

8、人类的不同种族在上的差异,是人类在一定的地域内经过作用逐渐形成的。

研讨·探究:自学→小组内交流、讨论→全班交流→得出结论

夯实基础

1、下列哪一种古人类化石是出现较晚的﹝﹞

A、“露西”少女

B、东非人

C、北京猿人

D、山顶洞人

2、我们称东非古人类遗体“露西”为化石,古代蕨类植物的印痕为化石,远古时代动物的粪便等也是化石,那么对化石比较准确的描述是﹝﹞

A、石化了的古生物遗体

B、石化了的古生物痕迹

C、石化了的古生物遗体、遗物

D、石化了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及印痕等

3、决定生物的进化内在因素是()。

A、环境因素

B、适者生存

C、遗传和变异 D生存斗争

4、下列对自然选择学说论点的概括,不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B、生存竞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C、不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D、微小有利变异可通过遗传得到积累

7、人类进化史中关键的一个阶段是()。

A.南方古猿

B.直立人

C.智人

D.能人

8、距今300万年前的“露西”时代的古人类()。

A.能使用工具

B.能制造简单工具

C.能用火烧烤食物

D.产生了语言

9、森林古猿进化到人的历程中,最关键的是()。

A.制造工具

B.使用火

C.产生语言

D.使用工具

拓展提高

1、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发生的显著变化是()。

A.后肢粗壮

B.奔跑如飞

C.脑容量增加

D.群居生活

2、关于人类的进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具有动物的基本特征,所以与动物没有本质区别

B.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C.语言是人与动物的唯一的本质的区别

D.与人类亲缘关系越近的动物,与人类的共同祖先就出现得越早

3、分析说明题

达尔文在《人与动物的情感》中记载了人与类人猿情感方面的类似之处,如类人猿在笑时,口角稍向后缩,这与人非常相似,他们高兴时,眼睛光彩焕发,有时也会发出“吱”的笑声,在盛怒时也会像人一样脸突然变红。

1、达尔文从这些资料里得出个结论,你知道是什么吗?

2、现代类人猿还能进化成人吗?为什么?

中考链接

1、说明人是从有尾动物进化而来的胚胎学证据是﹝﹞

A、胚胎发育初期有鳃裂

B、胚胎发育后期有鳃裂

C、胚胎发育的初期有尾

D、胚胎发育的后期有尾

2、多数情况下,某些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遗传物质的改变

B、食物缺乏

C、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

D、冰川的作用

3、在西伯利亚冻土层中曾挖掘出保存完好的猛犸象,解冻后,它的皮肤和肌肉还具有弹性。这种猛犸象在生物进化的研究中,应称为()。

A、原始生命

B、标本

C、活化石

D、化石

4、在我国北京周口店发现的北京猿人属于()。

A.能人 B.直立人 C.智人 D.新人

(八年级生物教案)人类的起源教案

人类的起源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一、预习检测: 1、英国博物学家赫胥黎利用,首次提出""的理论。 2 人类起源于古猿最直接的证据是,例如在埃及发现 、 的,被认为是人猿同祖的证据之一,我国也发现了许多古猿化石显示,,与人相似。 3 ,例 、四足行走的古猿身体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如、、、等,逐渐转变成了两足直立行走的早期人类。 4、人类出现的标志是 二、学习目标 1、概述人类起源于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2、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三、学习过程 1、观察26页和27页两个图,并思考问题

(1) 你知道类人猿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2) 比较黑猩猩与人的全身骨骼,类人猿的明显长于。而人类 的上肢比较,较粗长,具有粗壮的股骨。的手更灵巧,这 对人类有什么意义? (3 )你认为类人猿的生活方式有什么特点? (4)类人猿与人类有哪些相似之处?能得出什么结论? (阅读课本28-29将主要知识点划出,回答一下几个问题) 2、人类和类人猿的祖先是。什么是类人猿? 3、远古时候,森林减少了,一些下到地面上来的那部分森林古猿逐渐变成了 ;而那些一直生活在森林中的森林古猿,就逐渐进化成了。 四、当堂训练 1、人类与类人猿的共同的原始祖先是() A、古猿 B、黑猩猩 C、猴 D、大猩猩 2、下列与人类关系最近的是()

A、长臂猿 B、黑猩猩 C、猩猩 D、大猩猩

3、科学家确定南方古猿化石是最早的人类化石,而不是最早的原始类人猿化石,其重要依据是() A、语言的产生 B、能够制造工具 C、脑容量发达 D、能够直立行走 4、下列变化过程中属于生物进化的是() A、恐龙蛋变成恐龙 B、海洋变成陆地 C、古猿变成人 D、蝌蚪变成青蛙 5、下列对进化顺序描述中,正确的是() A、鱼类-节肢动物B类人猿-人类C、森林古猿-类人猿D、鸟类-哺乳类 6、研究结果表明,人和猿的骨骼在结构上几乎相同;人和猿的盲肠都有突起: 在胚胎发育的5个月以前也完全相同,这些事实说明了() A、人和猿有共同的原始祖先 B、人是由进化而来的 C、人比猿高等 D、现在的猿也能进化成人 7、人与猩猩的染色体分别是()。 A.32对和22对 B.23对和22对 C. 23对和24对 D. 48对和46对 &森林古猿能演化为人类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五、本节课你的收获

2019七年级生物下册 4.1.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习题1 (新版)新人教版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一、选择题 1. 研究发现,黑猩猩与人类在基因上的相似程度达到96%以上.这个事例可以说明() A. 人类和黑猩猩的共同祖先是类人猿 B. 人类是由黑猩猩经过漫长的年代进化而来的 C. 人类和黑猩猩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D. 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2. 下列有关人类起源与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不同种族的差异是不同地域地理和气候环境对其定向选择的结果 B. 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是说明人类起源于古猿的最直接证据之一 C. 类人猿与现代人某些器官的形态结构上的深化趋势是人猿同祖的解剖学证据 D. 在人类进化过程的四个阶段中,最早学会用火的是能人 3. 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是() A. 使用工具 B. 直立行走 C. 学会用火 D. 产生语言 4. 人类和类人猿所共有的特征是() A. 发达的大脑 B. 复杂的语言 C. 会制造工具 D. 会使用天然工具 5. 迫使一部分原本生活在丛林中的森林古猿从树栖下到地面上生活,从而进化成人类

的直接原因是() A. 食物不够吃 B. 气候变化 C. 森林大量消失 D. 争夺领地 6. 下列关于现代类人猿与人类区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祖先不同 B. 运动方式不同 C. 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 D. 脑发育程度不同 7. 下列关于现代类人猿与人类区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运动方式不同 B. 祖先不同 C. 制造工具能力不同 D. 脑发育程度不同 8. 下列生物中,和人类亲缘关系较远的是() A. 大猩猩 B. 金丝猴 C. 长臂猿 D. 黑猩猩 9. 下列关于现代类人猿与人类区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生活环境不同 B. 运动方式不同 C. 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 D. 脑发育程度不同 10. 一般认为,从古猿到人的进化进程中,人类在地球上出现的标志是() A. 直立行走 B. 使用天然火 C. 制造工具 D. 用语言进行交流 11. 在人类进化过程中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 A. 能使用工具和制造工

人类的起源与发展史

人类的起源与发展史 人类起源与发展 从生物学的意义上讲,人是一种动物,人属于哺乳动物纲,灵长目,人科,人属。类人猿与人在进化上有亲缘关系,因此可以说它是人的祖先。大约在20万~300万年以前,人类就已经出现在地球上了。人类是从古猿变来的。但是类人猿和人,在进化 史上都很年轻,如果以地球现在的年龄为12小时,那么人的寿命还不到半分钟。 科学的人类起源理论是从18世纪的拉马克开始的,并经过达尔文开始形成。在古代和18世纪以前,关于人类起源的问题只能做一些猜测。古代生物学家虽然指出了人类与动物在结构上的相似现象,但还不能提出什么系统的理论来阐述人类起源的奥秘。 18世纪著名瑞典生物学家林耐,在他创立的生物分类学的基础上,特别是在研究 动物分类时,把人和猿做了比较。他不仅发现了人和猿都有二心耳、二心室,都是胎生,而且发现人、猿、猴都有两对门齿,胸前都有一对乳房。由于这种惊人的相似, 所以他在进行动物分类时,就把人、猿、猴归入一类,名曰灵长类,即都是灵敏的高 等哺乳动物。 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提出了由猿变人的理论,这是拉马克在研究了现代猿的身体 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基础上第一次提出来的。他假设,由于生活条件改变,下到地面生 活的类人猿必须用后肢行走,促使手足分工,使前肢发展得更加灵巧有力。这种在发 展变化中的猿人渐渐进化成新的物种,最后变成了原始人。由猿变人论,比起林耐的 人与猿同类论,大大地前进了一步,揭示了猿和人之间前后相继的发展联系。 法国生物学家居维叶首先从比较解剖学方面证明,所有脊椎动物。从最低等的鱼 类到最高等的人类,其主要特征都基本相同。从而说明人起源于猿。他通过解剖学证明,从两栖动物到人的四肢骨骼原来都是由一定数目的骨片在同一格式上构成的,并 指出“两条腿的鸟和人本来都是四肢动物”。由此,居维叶进而证明猿是人的直接祖先,并初步阐述了人类起源的机制。 赫胥黎从达尔文的启示中得到启发,他用达尔文的进化论作为说明从猿到人的武器。他研究了前人发现的人类头骨化石,找到了古猿到人类的桥梁。他曾指出了鱼类、两栖类、爬虫类、鸟类、哺乳类和人类早期胚胎的相似性是它们共同祖先的证明。这 就从胚胎学上揭示了人类与猿类的亲缘关系。他的结论是:人类“是和猿类由同一祖先 分支而来”。人与猿同祖理论首次被赫胥黎提出来了,这比拉马克的猿变人论又前进了

人类的起源与发展史

人类的起源与发展史 关于人类起源的理论,经过了人与猿同类论、猿变人论、人与猿同祖论这三个历史上不同发展阶段。下面是本站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内容,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人类起源与发展 从生物学的意义上讲,人是一种动物,人属于哺乳动物纲,灵长目,人科,人属。类人猿与人在进化上有亲缘关系,因此可以说它是人的祖先。大约在20万?300万年以前,人类就已经出现在地球上了。人类是从古猿变来的。但是类人猿和人,在进化史上都很年轻,如果以地球现在的年龄为12小时,那么人的寿命还不到半分钟。 科学的人类起源理论是从18世纪的拉马克开始的,并经过达尔文开始形成。在古代和18世纪以前,关于人类起源的问题只能做一些猜测。古代生物学家虽然指出了人类与动物在结构上的相似现象,但还不能提出什么系统的理论来阐述人类起源的奥秘。 18世纪著名瑞典生物学家林耐,在他创立的生物分类学的基础上,特别是在研究动物分类时,把人和猿做了比较。他不仅发现了人和猿都有二心耳、二心室,都是胎生,而且发现人、猿、猴都有两对门齿,胸前都有一对乳房。由于这种惊人的相似,所以他在进行动物分类时,就把人、猿、猴归入一类,名曰灵长类,即都是灵敬的高等哺乳动物。 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提出了山猿变人的理论,这是拉马克在研究了现代猿的身体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基础上第一次提出来的。他假设,山于生活条件改变,下到地面生活的类人猿必须用后肢行走,促使手足分工,使前肢发展得更加灵巧有力。这种在发展变化中的猿人渐渐进化成新的物种,最后变成了原始人。山猿变人论,比起林耐的人与猿同类论,大大地前进了一步,揭示了猿和人之间前后相继的发展联系。 法国生物学家居维叶首先从比较解剖学方面证明,所有脊椎动物。从最低等的鱼类到最高等的人类,其主要特征都基本相同。从而说明人起源于猿。他通过解剖学证明,从两栖动物到人的四肢骨骼原来都是山一定数LI的骨片在同一格式上构成的,并指出两条腿的鸟和人本来都是四肢动物。山此,居维叶进而证明猿是人的直接祖先,并初步阐述了人类起源的机制。 赫胥黎从达尔文的启示中得到启发,他用达尔文的进化论作为说明从猿到人的武器。他研究了前人发现的人类头骨化石,找到了古猿到人类的桥梁。他曾指出了鱼类、两栖类、爬虫类、鸟类、哺乳类和人类早期胚胎的相似性是它们共同祖先的证明。这就从胚胎学上揭示了人类与猿类的亲缘关系。他的结论是:人类是和猿类III同一祖先分支而来。人与

1.1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上善中学七年级生物学科第1课时教案课题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教学目标 1.描述一下人类的起源是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的进化而来的。 2.明白古人类化石以及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1.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异同点。 2.了解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1授课 日期 授课 教师 刘水滔 教具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各抒已见,提出自己的想法、观点。教师总结关于人类起源的争论有数百年的历史,现在仍有许多问题是悬而未解的。在这方面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呢?想了解些什么呢? 二、新课教学 (一)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森林古猿。 学生叙述课前搜集的有关人类起源的相关资料和内容,小组之间相互交流。倾听教师有关生物进化论与神创论的简单介绍。 教师:说到人类的起源,就不得不提到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和他的《物种起源》。请各小组同学交流一下课前搜集的这方面材料。

交流: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科学家赫胥黎与威尔伯福斯主教关于人类起源的辩论;人类和类人猿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观看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 通过对比找出现代类人猿与人的异同点。 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确实与人类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和人有根本的区别。学生观察、讨论、交流后回答。 1.运动方式不同:类人猿主要是四肢行走;而人类则是直立行走。 2.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类人猿可使用自然工具但不会制造工具;人类可制造并使用各种简单和复杂的工具。 3.脑发育的程度不同:类人猿脑的容量约为400mL,无语言能力;人脑的容量约为1200mL,具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 (二)从猿到人的进化 通过观察图片和录像片,小组以合作的方式尝试性地描述森林古猿的生活情况:森林古猿在茂密的森林里,主要过着树上生活,以群居生活为主,以树上的果实等为食物。 阅读:东非大裂谷两侧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部分热带雨林变成了稀树草原,使得一部分森林古猿被迫到地面上生活。 分析教材中的资料,小组之间互相质疑、讨论,达成共识:地壳的剧烈运动,使自然环境发生变化,促使一部分森林古猿下地生活。 讨论回答:可以说明人类的始祖在非洲。 观察下面这几幅古生物学家挖掘出的不同时期古人类化石的图片。你们能发现什么问题?

八年级生物下册6.3.3人类的起源教案(新版)冀教版

第三节人类的起源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分析比较得出人与类人猿的本质区别 2.根据图片、资料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3.根据课文中的观点澄清一些科学上的误解。 过程方法 1.能够区分科学事实、观点和假说 2.收集信息并尝试判断整理信息 3.在讨论交流中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价值观 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概述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教学难点: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讲述:我们已经了解了动植物的进化过程,人是由什么生物进化而来的呢?这是一个困扰我们的问题,人们一直都在试图寻找问题的答案。 (二)学习新课 模仿科学家的研究 1、那么人们寻找答案会顺着怎样的思路,怎样的方法进行呢? 2、小组讨论 3、交流,并整理研究思路和方法:先在动物中寻找和人类长得相似的动物,然后借助已发现的相关化石了解人类的进化过程。 4、模仿科学家的研究方法,着手分析与整理。

师提出问题:有哪些动物与人相像?(学生回答后适时出示猩猩、黑猩猩、大猩猩、长臂猿图)请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动物有哪些地方与人相像?教师最后讲述称它们为类人猿的原因。 5、讨论并提出假设,思考研究方法。 请依据上面的现象,请提出自己的看法:你觉得人类的祖先是谁?如果要进一步验证自己的假设,下一步需要怎么做?(借助已发现的化石进行研究) 假设1:人类是类人猿进化来的。 假设2:类人猿和人类可能有共同的祖先。 6、课件提供化石的记录,并告知学生现代人的脑容量平均为1200ml,然后要求学生用流程图进行整理分析和讨论:这些已发现的化石能说明什么问题?还有什么疑惑? 7、组织学生的交流 注:只要有道理的观点都可以允许学生保留 8、教师进行必要讲解和补充: 介绍现在被大多数人接受的认识:类人猿与人类有着共同的祖先,是怎么分成了两支——类人猿与人类。 主要是介绍因为在有些时间段还缺少化石证据,所以关于人类起源与进化的问题仍在继续研究中。 三、鼓励学生继续查找资料,以求对人类的起源与进化有更多更全面的认识。 (三)课堂小结 1.人类社会的形成过程: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森林消失→古猿转到地上生活,学会使用树枝、石块等物体→两足直立行走→学会制造工具,大脑逐渐发达,产生语言,形成人类社会(即人类是由森林古猿进化而来的)。37、人与类人猿(如猩猩、长臂猿等)本质区别:①人能劳动,能在劳动中制造和使用工具;②人有语言,有思维。 2.人类的发展大约经历了四个阶段: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如北京人)→智人。 五、板书设计 1.人类的起源:森林古猿 2.类人猿:猩猩、大猩猩、黑猩猩和长臂猿 3.人类的进化(1)直立行走(2)使用和制造工具(3)脑量增加(4)产生语言和意识 六、作业布置 1.完成本节课的《同步练习》 2. 预习第4章《现代生物技术》

(八年级生物教案)八年级生物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八年级生物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八年级生物教案 第22章生命进化的长河 第4节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说出人类与现代类人猿共同起源于森林古猿。 2、知道人类是由于环境的变化,在与自然环境的艰苦斗争过程中逐渐进化来的。 3、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2、能力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课前收集有关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等,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2、对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的探究,打开学生思路,使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比较问题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人类的起源和进化问题,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2、培养学生树立珍爱生命、热爱劳动、爱惜我们的家园一一生物圈及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课前准备: 教师:查阅、搜集有关生物进化论和神创论观点的资料等。 学生: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现代类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状态的资料。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2、难点: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教学过程: 师:猜一猜:什么动物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用三条腿走路?” 生:人

师:关于人类起源的争论有数百年的历史,现在仍有许多问题是悬而未解 的。在这方面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呢?想了解些什么呢? 生:(简单的小组交流后,学生各抒已见,提出自己的想法、观点) 师:介绍古希腊司芬克斯的传说和狮身人面像的有关知识。 师:说到人类的起源,就不得不提到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和他的《物种 起源》。请各小组同学交流一下课前搜集的这方面材料。 生:(小组讨论交流) 生1: __ 年,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他在这本书中暗示了他的 观点将会给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重要的思路和线索。后来他在其他著作中,比较明确地指出,人类和其他动物一样是进化来的,并推测人类与大猩猩和黑猩猩有亲缘关系。当时许多科学家坚信神创论,因此,达尔文进化思想的支持者与神创论观点的支持者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生2:关于人类起源的辩论,是在科学家赫胥黎与威尔伯福斯兰教之间进行 的。事情发生在年6月牛津大学大不列颠学会的一次会议上,争论的焦点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达尔文的观点在这次辩论中最终取得了胜利。 后来,达尔文在比较了人类和类人猿的相似处之后提出,人类和类人猿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来的。 师(提问):你们知道人类和类人猿共同祖先是什么呢?

(八年级生物教案)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八年级生物教案 第一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分析比较得出人与类人猿的本质区别 2.根据图片、资料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3.根据课文中的观点澄清一些科学上的误解 能力目标: 1.能够区分科学事实、观点和假说 2.收集信息并尝试判断整理信息 3.在讨论交流中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概述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难点:1、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 2、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课前准备: 教师:查阅有关生物进化的观点、学说、证据;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象片;实物投影仪等。 学生: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现代类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状态的图片资料。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人类的起源 1.观察与思考:四种现代类人猿

2.看录象:人类和现代类人猿共同祖先—森林古猿 3.推测森林古猿当时的生活状况 引言、组织交流、评价并补充 放录象 投影展示:森林古猿及其生活的想象图 小组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人类起源的资料 观看、分析 看图、展开想象并描述 人类的进化 1.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的原因 2.进化的主要证据—化石 3.人类进化过程中逐渐变化的几个方面 先让在这方面有准备的同学讲;投影展示课本中的“资料分析”展开讨论 实物投影展示化石图片,指导观察 展示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强调人类进化过程中几个方面的重要变化,语言产生及运用语言的重要作用。

7.4.1.1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学科生物(人教版七下) 教师姓名授课班级 教学内容第四单元第一章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计划课时 2课时 教材分析 从回顾有关人类起源的争论引入,简要介绍了由森林古猿演化成人类以及人类的发展过程。在介绍人类的起源时,突出了环境变化与人类起源的关系,在介绍人类发展时,突出了工具的进化;这一节虽然课文篇幅不长,但其中隐含的内容及可开发的课程资源却极其丰富,我们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师生只有共同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才能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因为本节是学期的开篇。我们学校的做法是开学的第一节课不开新课程,而是利用第一节课总结上学期的学习情况:哪些方面是值得发扬的?哪些经验是值得借鉴的?哪些是做得不够的?哪些是需要改进的?第二方面可以向学生简单介绍一下我们本学期主要的学习内容,在学习方法及学习策略方面给予指导、点播;第三方面重点了解一下学生对第一章学习内容的需求,并布置学生查阅、收集与下节课(新课的学习)有关的学习资料。 学情分析 学生对本节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本节的不少问题又是悬而未决的,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从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一类古猿”开始,适当介绍有关生物进化观点与神创论观点的争论,引导学生认识到在科学发展的历史中,存在着唯物和唯心观点的斗争 教学策略选择与 设计 创设情景---表述交流----分析讨论---解决疑难----得出结论 教学资源与工具 设计教师:查阅、搜集有关生物进化的观点、学说、证据(重点是生物进化论和神创论的观点)的资料及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实物投影仪等。 学生: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现代类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状态的图片资料。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分析比较得出人与类人猿的本质区别。 2.根据图片、资料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 的变化,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3.根据课文中的观点澄清一些科学上的误解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区分科学事实、观点和假说 2.收集信息并尝试判断整理信息 3.在讨论交流中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教学重点概述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教学难点 1.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 2.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 3.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教学准备教师:查阅、搜集有关生物进化的观点、学说、证据(重点是生物进化论和神创论的观点)的资料及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实物投影仪等。

2019-2020年八年级生物下册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案 冀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生物下册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案冀教版 一、教学设计思路 学生对本节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本节的不少问题又是悬而未决的,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从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一类古猿”开始,适当介绍有关生物进化观点与神创论观点的争论,引导学生认识到在科学发展的历史中,存在着唯物和唯心观点的斗争。 “探究竟”部分的两个探究活动,正是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设计的。女娲造人、上帝造人等这些传说和宗教描述学生都有一些了解读起来比较亲切,达尔文的学说学生们会觉得新鲜,上课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阅读,并比较各种说法的科学性。 对于“探究竟2”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现代人脑容量与古猿和猿人脑容量的区别,以及人类与猿人等的智力上的差别。并分析劳动在人类进化中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在进行“知识链”教学时,教师先出示一幅古代猿人生活情景假想图。然后,教师大致讲述从森林古猿进化到人的过程,并渗透热爱劳动、民族平等方面的思想教育。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描述人类起源的过程。 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竟”的活动,培养辨别真伪和逻辑分析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人类起源的问题,树立世界人民平等的观点,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 三、重点难点 重点:1.简述人类进化发展的历程;2.阐明环境变化与人类进化的关系。 难点: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环境变化、劳动等因素的作用。教师可安排学生阅读课本的“知识链”从而体会劳动等各种因素在人类进化中的作用。 四、教学媒体 相关图片、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建议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1)身边事 教师活动: 课本首先从返祖现象入手引入本课,具有新鲜感,但是返祖现象并不是很常见,教师可以用幻灯片播放一些返祖现象的图片,验证这种现象的真实性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介绍返祖现象的概念。(返祖现象是指有的生物体偶然出现了祖先的某些性状的遗传现象)人的由来

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人类的起源 名校学案

《人类的起源》 教学目标 ①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②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③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④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重点和难点 ①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 ②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 ③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课前准备 教师:查阅、搜集有关生物进化论和神创论观点的资料及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等。 学生: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现代类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状态的图片资料。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 关于人类起源的争论有数百年的历史,现在仍有许多问题是悬而未解的。在这方面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呢?想了解些什么呢? 各抒已见,提出自己的想法、观点。 人类的起源 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森林古猿 说到人类的起源,就不得不提到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和他的《物种起源》。请各小组同学交流一下课前搜集的这方面材料。 叙述课前搜集的有关人类起源的相关资料和内容,小组之间相互交流。 组织交流、评价,并补充。 介绍有关生物进化论观点与神创论观点的争论,引导学生认识到在科学发展的历史中,存在着唯物观和唯心观点的斗争。 你们知道人类和类人猿共同祖先是什么呢? 倾听教师有关生物进化论与神创论的介绍,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交流: 1、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 2、科学家赫胥黎与威尔伯福斯兰教关于人类起源的辩论 3、人类和类人猿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七年级生物: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教材 生物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生物教案 / 初中生物 / 七年级生物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生物这门课程,可以让学生打开对世界的认识,提高自身的见识,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七年级生物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分析比较得出人与类人猿的本质区别 2.根据图片、资料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3.根据课文中的观点澄清一些科学上的误解 能力目标: 1.能够区分科学事实、观点和假说 2.收集信息并尝试判断整理信息 3.在讨论交流中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概述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难点:1、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 2、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课前准备: 教师:查阅有关生物进化的观点、学说、证据;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象片;实物投影仪等。 学生: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现代类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状态的图片资料。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人类的起源 1.观察与思考:四种现代类人猿 2.看录象:人类和现代类人猿共同祖先—森林古猿 3.推测森林古猿当时的生活状况引言、组织交流、评价并补充 放录象

八年级生物下册 人类的起源教案 济南版

第一章第一节人类的起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重点)。 2.举例说出人类起源于古猿的证据。(难点) 3.概述古猿到人的演化。(重点) 能力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课前收集有关人类的起源的资料等,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2.对人类的起源的探究,打开学生思路,使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比较问题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得到锻炼。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同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本节课要用事实来说明人类起源于古猿、古猿演化成人类。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因此教师投影大量的图片,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加强教学的直观性。通过谈话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资料,思考、讨论、解决问题,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实现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 教师:查阅、搜集有关生物进化论和神创论观点的资料等。 学生: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现代类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状态的资料。 教学过程:

15分钟思考问题: 1.图中有几种动物? 2.为什么被称为类人猿呢?请看投影: :学生阅读教材P27图5.2-3,比较人和黑猩猩的某些特征。 思考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类人猿还有哪些与人类相似的地方? 2.类人猿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它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特点? 在很久以前,人们就注意到了类人猿与人类的这些相似性。1863年,英国博物学家赫胥黎利用比较解剖等方法,首次提出了“人猿同祖”的理论。1871年,达尔文在《人类的起源与性的选择》中,论述了人类起源于动物,明确指出了人类和现代类人猿有共同的祖先,人类由以灭绝的某些古猿进化来的。他们和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神创论”产 生了激烈的争论。 请各组同学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生1:有黑猩猩、猩猩、大 猩猩、长臂猿,它们统称为 类人猿。 生2:具有喜、怒、哀、愁 的表情,和人类的极为相 似。 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思考 并回答问题。 生1:类人猿与人类骨骼结 构基本相同;前肢的肢端都 分叉为五指;二者大脑的外 形及沟回的构造相似等。 生2:主要生活在非洲和东 南亚热带森林中。都依靠从 森林中获取果实、嫩芽、昆 虫等食物生存。不能制造工 具,也没有语言和文字。 甲组学生:英国博物学家赫 胥黎,通过比较解剖学的研 究,明确地指出:“在我看 来,人的构造和其他动物一 样,尤其和猿更接近,是毫 无疑问的”。所以,人类 直观感受类人 猿的表情与人 类的相似性 让学生在讨论 和交流中积极 主动获取知识, 提高语言表达 能力。 培养学生收集、 整理资料,提取 信息的能力。同 时,也培养学生 交流、表达能 力,使学生树立 进化论的思想。

(八年级生物教案)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八年级生物教案 第3节一.教学目标:1.列举和人类亲缘关系最密切的动物;2.说出现代类人猿和现代人类的相似性和区别;3.简述人类进化经历的几个主要阶段。二.教学重难点:1.类人猿和人类特征的比较;2.人类的进化阶段极其特点;3.由猿向人的过度和人缘分界的标志。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情景引入播放一段动物影视片(关于猩猩、黑猩猩生活行为的记录片)【学生活动】:对于影视片作自我的感想,自行发言。【引入新课】:刚才请同学们看的影视片中的猩猩和黑猩猩与我们人类有哪些相似之处呢?——学生回答像猩猩、大猩猩、黑猩猩和长臂猿这些与人类行为极为相似的动物称为类人猿。《二》类人猿与人类有极为相似的特征【学生讨论】:为什么类人猿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说明理由。人类具有哺乳动物的特征,属于哺乳动物。哺乳动物中人类与类人猿在许多方面非常相似。经过研究,证明人类和类人猿是近亲。二者有共同的祖先。但是人类又不同于类人猿。(1)人类与类人猿有哪些不同的特征?(2)人类与类人猿的不同特征是怎样形成的?【小结】:人类和类人猿都起源于森林古猿。最初的森林古猿是栖息在树上生活的。一些地区由于气候变化,森林减少,在树上生活的森林古猿被迫到地面上生活。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为现代的人类。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在与环境斗争的过程中双手变得越来越灵巧,大脑越来越发达,逐渐产生了语言和意识,并形成了社会。而一直生活在树上的森

林古猿,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步形成现代的类人猿。所以,两足直立行走是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活动】:探索在人类起源和进化中手进化的意义【总结】:手的进化有助于人类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而劳动能够促进大脑的发展和人类语言文化的产生。 第二课时《一》情景引入早在____年,达尔文就提出“人类的诞生地可能在非洲”的观点,____年—____年,科学家们先后在非洲发现了大量的原始人类化石,通过研究科学家认为人类的进化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有那四个阶段呢?《二》人类的进化阶段【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24页。找出四个阶段人种距今的年代、主要代表、体质特征、文化遗物等。(1)南方古猿的特征是什么?(2)能人或早期猿人的特征是什么?(3)直立人的特征是什么?(4)智人的特征是什么?【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找答案(1)南方古猿:脑容量与现代人类猿相当(2)能人:脑容量700ml,能制造使用工具(3)直立人:脑容量1088ml,能用火和工具(4)智人:脑容量和现代人相当,能从事农业和艺术活动《三》现代人种【教师活动】:人种或种族,是指在体质特征,如肤色、眼色、发型、发色等方面具有某些共同遗传性状的人群。在生物学上,现代人类都属于智人。不同的人种或种族实际上是智人的各地方性亚种,现代人根据肤色和鼻形可以分为4种:(1)蒙古利亚人:中国人、日本人(2)高加索人:俄罗斯人、德国人、法国人(3)尼格罗人:古巴人、印度人(4)澳大利亚人:美国人【总结】:总之,在漫长的地质历史

八年级生物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 on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 f biological human in grade eight

八年级生物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生物学又称生命科学、生物科学,是一门由经验主义出发,广泛的 研究生命的所有面向之自然科学,内容包括生命起源、演化、分布、构造、发育、功能、 行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以及生物分类学等。本教案根据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 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 打印。 第22章生命进化的长河 第4节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说出人类与现代类人猿共同起源于森林古猿。 2、知道人类是由于环境的变化,在与自然环境的艰苦斗争 过程中逐渐进化来的。 3、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使用工具等方 面的变化。 2、能力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课前收集有关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等,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2、对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的探究,打开学生思路,使他们的 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比较问题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人类的起源和进化问题,认 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 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2、培养学生树立珍爱生命、热爱劳动、爱惜我们的家园——生物圈及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课前准备: 教师:查阅、搜集有关生物进化论和神创论观点的资料等。 学生: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现代类人猿的分布 以及生活状态的资料。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2、难点: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教学过程: 师:猜一猜:“什么动物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 走路,晚上用三条腿走路?”

1.1人的起源和发展1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分析比较得出人与类人猿的本质区别 2.根据图片、资料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3.根据课文中的观点澄清一些科学上的误解 能力目标: 1.能够区分科学事实、观点和假说 2.收集信息并尝试判断整理信息 3.在讨论交流中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概述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难点:1、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 2、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课前准备: 教师:查阅、搜集有关生物进化论和神创论观点的资料及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等。 学生: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现代类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状态的图片资料。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导课 师:同学们,自从人类第一次冲出地球、飞向太空、登上月球,接连向火星、木星、土星发出探测器以来,至今仍未发现生命。这说明了什么呢? 生:只有地球是惟一适合人类生存的家园。 师:对,下面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郭沫若老先生在《女神》中对地球的赞美,从中去思考人与地球上生物圈的关系。 生:(一学生领读、全班齐读) 师:读完之后,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生:地球太伟大了,我们有责任关心、爱护它。 师:生命是否在地球上无处不在呢? 生:不是。生命只位于地球的表层,即生物圈。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生活的家园。 师:我们人类的各项生命活动都依赖于生物圈,同时人类的活动还影响和改变着生物圈。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学习人体的结构和生理,并进一步探究人与生物圈的关系。“我是从哪里来的?”这是孩提时代你向爸爸妈妈提出的问题。也许爸爸妈妈的回答给你幼小的心灵以暂时的安慰,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们又有了新的困惑。从这一节课开始,让我们共同解答你们的这些困惑。“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呢?”让我们追随科学家的足迹来探究人类起源的奥秘。 进行新课第一节人类的起源与发展 师:关于人类起源的争论有数百年的历史,现在仍有许多问题是悬而未解的。在这方面你

人类的起源与发展教案

人类的起源与发展教案 【篇一:《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学设计】 《人类的的起源和发展》教学设计 一、课程资源分析 神创论和进化论的观点,是可开发利用的有效课程资源。两种观点 的争论至今还在延续,有效开发利用学生知道的相关内容,是调动 学生的积极性的最佳途径。 人类的的起源和发展,自古以来就一是个被人们关注的问题,比较 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由于生活中学生关注这类问题,所以可以从 学生的记忆中挖掘课程资源,用于课堂教学。一些关于类人猿的图 片和影象资料是可开发和利用的良好的课程资源,学生对类人猿的 形态、生活习性、喜怒衰乐的表情等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挖掘学生 的猜想潜能,让学生通过对类人猿和人的比较总结猜想,类人猿是 怎样进化成人的。早期人类的化在图片做为一种证据,让学生分析,早期人类的化石能否证明学生自己的分析与猜想。 二、教材分析 三、学情分析 人的起源中,关于神创论学生通过电视节目或其他途径也多少知道 一点。只要教师适当的引导,学生都能说出一些。关于人类起源于 森林古猿,学生也知道一些,为学生准备一些相关的图片,会引起 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让学生看一看,这些类人猿的形态,会使学生 产生极大的兴趣。 四、教学策略 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各种类人猿的图片,比较现代人类与类人猿的根 本区别,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在分析比较的过 程中,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与陈述能力。 五、教学目标 1.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 进化来的。 2.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概述人 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 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3.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案 人教版)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教学目标 1. 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2. 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3.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4.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 2. 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 3. 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查阅、搜集有关生物进化论和神创论观点的资料及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等。 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现代类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状态的图片资料。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各抒已见,提出自己的想法、观点。教师总结关于人类起源的争论有数百年的历史,现在仍有许多问题是悬而未解的。在这方面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呢?想了解些什么呢? 二、新课教学 (一)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森林古猿。 学生叙述课前搜集的有关人类起源的相关资料和内容,小组之间相互交流。倾听教师有关生物进化论与神创论的简单介绍。 教师:说到人类的起源,就不得不提到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和他的《物种起源》。请各小组同学交流一下课前搜集的这方面材料。 交流: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科学家赫胥黎与威尔伯福斯主教关于人类起源的辩论;人类和类人猿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观看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 通过对比找出现代类人猿与人的异同点。 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确实与人类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和人有根本的区别。学生观察、讨论、交流后回答。 1

八年级生物下册6.3.3人类的起源教学设计(新版)冀教版

人类的起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列举和人类亲缘关系最密切的动物. 2.说出现代类人猿和现代人类的相似性和区别. 3.简述人类进化经历的几个主要阶段.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 2.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 3.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2.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教学重点】 1.类人猿和人类特征的比较. 2.人类的进化阶段及其特点. 3.由猿向人的过度和人猿分界的标志. 【教学难点】 1.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2.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人类是万物之灵,有特别发达的思维器官,能劳动,能制造工具……但是,人类与其他动物是否有关系呢?人类是怎样起源和进化呢? 一、类人猿与人类有极为相似的特征 简单介绍几种类人猿 引发学生开展活动: ——比较类人猿与人类的相似特征

1.现代类人猿包括哪些?是否包括猕猴.长尾猴和狒狒? 2.现代类人猿与人类有哪些相似之处? 3.这些相似之处说明了什么? 学生活动:展开讨论,各抒己见,相互借鉴. 教师活动:那么森林古猿又是如何进化成人类的呢? 出示灵长类世系图,利用达尔文的相关理论引导学生分析人与其他生物的联系. 那么在人类进化过程中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什么呢? 开展活动——探索在人类起源和进化中“手”进化的意义 学生活动:探索在人类起源和进化中“手”进化的意义;在活动中体验手对于直立行走的重要意义及时小结. 教师活动:早在1871年,达尔文就提出“人类的诞生地可能在非洲”的观点,1925年—1960年,科学家们先后在非洲发现了大量的原始人类化石,通过研究科学家认为人类的进化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有哪四个阶段呢? 二、人类进化阶段:出示各阶段图片及其生活想象图 学生活动: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利用学生所搜集的知识,联系已经学习的关于达尔文的进化观点.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学生比较感兴趣,在教学设计中时刻注意体现本学科的特点,紧紧围绕人的进化这一主线,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人类进化的几个重要阶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解释了学生在将来接触人类进化阶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高了学生学习本学科的兴趣,将课堂大部分时间交给了学生,学生能够在自学、阅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在教师的点拨下形成知识体系,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