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教案)八年级生物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 格式:docx
- 大小:10.41 KB
- 文档页数:7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概述人类起源于古猿。
2. 了解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相似的表现及原因。
3. 说出人类进化经历的几个主要阶段。
能力目标通过比较猿与人的相似特征,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法找出事物的异同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人类的起源和进化问题,认同人类进化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知道人猿同祖,能说出人与猿的相似点。
2. 说出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
教学难点1. 说出人与猿的相似点。
教学方法新授教学辅助手段讨论教学过程复备一、导入新课教师播放电影《金刚》片段以问题导入。
问题:影片中的“金刚”是哪种动物?他与人类的关系如何?二、新课教学(一)人猿同祖活动一:探究人与猿的关系1、学生以小组方式阅读和分析教材中的图241。
2、教师展示学生课前搜集的几种现代类人猿的图片,请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及所收集的资料回答:(1)这些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地球的哪些地方?它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共同点?(2)人类与类人猿为什么这么相似?生:有共同的祖先。
(3)共同的祖先是谁?生:森林古猿(树栖)。
活动二:列举人、猿同祖的证据师:大屏幕展示古生物家挖掘的不同时期的古人类化石图片。
生:观看讨论得出化石是人、猿同祖的证据之一。
(二)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1、学生分小组阅读、讨论,用表格形式完成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表。
2、劳动创造了人类,我们该怎么做?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设计思想通过学习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授课时间:。
八年级生物下册《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下册《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教案苏科版教学课题第二十二章生命进化的长河第4节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教学目的知识目标1、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2、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能力目标1、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远古人类的资料,了解古人类从低级到高级的进化过程,培养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2、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情感目标1、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2、了解人类从低级到高级不断进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难点: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教学方法启发教学自主学习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森林古猿认识观察现代类人猿、推测森林古猿当时的生活状况介绍有关生物进化论观点与神创论观点的争论,引导学生认识到在科学发展的历史中,存在着唯物观和唯心观点的斗争。
指导学生阅读图书和观看录像,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思索、回答,并补充。
鼓励和引导学生从运动方式、捕食等方面大胆进行想像,并进行适当的补充叙述课前搜集的有关人类起源的相关资料,小组交流。
倾听教师有关生物进化论与神创论的介绍,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观看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
通过对比找出现代类人猿与人的异同点。
通过观察图片和录像片,小组以合作的方式尝试性地描述森林古猿的生活情况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的原因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的原因环境的变化(地壳的运动导致)分析课本中的资料,小组之间互相质疑、讨论,达成共识:地壳的剧烈运动,使自然环境发生变化,迫使一部分森林古猿下地生活。
古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证据及历程指导学生观察图中要点(骨骼的长短、粗细,骨盆的形态等)并进行分析,引导答疑,树立进化的观点。
《人类的的起源和发展》教学设计(5篇可选)第一篇:《人类的的起源和发展》教学设计《人类的的起源和发展》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类的的起源和发展》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类的的起源和发展》教学设计1一、课程资源分析人类的的起源和发展,自古以来就一是个被人们关注的问题,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通过电视节目或其他途径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所以可以从学生的记忆中挖掘课程资源,用于课堂教学。
神创论和进化论的观点,是可开发利用的有效课程资源。
两种观点的争论至今还在延续,有效开发利用学生知道的相关内容,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最佳途径。
一些关于类人猿的图片资料也是可开发和利用的良好的课程资源,学生对类人猿的形态、生活习性等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挖掘学生的猜想潜能,让学生通过对类人猿和人的比较总结猜想,类人猿是怎样进化成人的。
早期人类的化石做为一种重要证据,可以让学生分析早期人类的化石证明自己的分析与猜想。
二、教材分析本节是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开篇内容。
人的由来与人的发展情况,会使学生感受到人类历史的渊远与进步。
会设想今后人灯将怎样发展。
想到了人类的发展,就会想到与人类发展相关的生物圈中的各种问题:首先要了解人类自己,如人类自身的结构与生理功能,人类的健康问题等等;人类的发展要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环境的质量与人类的发展密切相关。
所以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对把把学生引入对本单元的学习起着领航作用。
三、学情分析人类的的起源中,关于神创论学生通过电视节目或其他途径也多少知道一点。
只要教师适当的引导,学生都能说出一些。
关于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学生也知道一些,为学生准备一些相关的图片,会引起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看一看,这些类人猿的形态,会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概述人类起源于古猿。
2. 了解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相似的表现及原因。
3. 说出人类进化经历的几个主要阶段。
能力目标通过比较猿与人的相似特征,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法找出事物的异同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以学的态度认识人类的起源和进化问题,认同人类进化与开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以及学是不断开展的观点。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知道人猿同祖,能说出人与猿的相似点。
2. 说出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
教学难点1. 说出人与猿的相似点。
教学方法新授教学辅助手段讨论教学过程复备一、导入新课教师播放电影《金刚》片段以问题导入。
问题:影片中的“金刚〞是哪种动物?他与人类的关系如何?二、新课教学〔一〕人猿同祖活动一:探究人与猿的关系1、学生以小组方式阅读和分析教材中的图241。
2、教师展示学生课前搜集的几种现代类人猿的图片,请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及所收集的资料答复:〔1〕这些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地球的哪些地方?它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共同点?〔2〕人类与类人猿为什么这么相似?生:有共同的祖先。
〔3〕共同的祖先是谁?生:森林古猿〔树栖〕。
活动二:列举人、猿同祖的证据师:大屏幕展示古生物家挖掘的不同时期的古人类化石图片。
生:观看讨论得出化石是人、猿同祖的证据之一。
〔二〕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1、学生分小组阅读、讨论,用表格形式完成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表。
2、劳动创造了人类,我们该怎么做?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设计思想通过学习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授课时间: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生物分类的必要性、生物分类概念及依据。
2、尝试对植物和动物根据其结构特征进行分类;列举生物的主要类群。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判断能力。
2、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
3、通过探究生物分类方法、分类活动,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类的起和开展生物教案5篇人类的起和开展生物教案5篇人类的起和开展生物教案1 教学目的:知识目的:1、说出人类起于森林古猿;分析^p 比拟得出人与类人猿的本质区别2、根据图片、资料概述人类在起和开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3、根据课文中的观点澄清一些科学上的误解才能目的:1、可以区分科学事实、观点和假说2、搜集信息并尝试判断整理信息3、在讨论交流中培养观察才能、分析^p 才能和语言表达才能情感和价值观目的:认同人类起与开展的辨证唯物的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开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开展的观点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概述人类的起和开展难点:1、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的重要性2、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课前准备:老师:查阅有关生物进化的观点、学说、证据;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象片;实物投影仪等。
学生:搜集有关人类起和进化的资料、现代类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状态的图片资料。
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设计:学习内容老师活动学生活动人类的起1、观察与考虑:四种现代类人猿2、看录象:人类和现代类人猿共同祖先—森林古猿3、推测森林古猿当时的生活状况引言、组织交流、评价并补充放录象投影展示:森林古猿及其生活的想象图小组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人类起的资料观看、分析^p看图、展开想象并描绘人类的进化1、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的原因2、进化的主要证据—化石3、人类进化过程中逐渐变化的几个方面先让在这方面有准备的同学讲;投影展示课本中的“资料分析^p ”展开讨论实物投影展示化石图片,指导观察展示人类起与开展的示意图;强调人类进化过程中几个方面的重要变化,语言产生及运用语言的重要作用。
有专长的同学讲;看资料分析^p 讨论,得出初步结论。
观察早期古人类化石图片,发现并提出问题,根据提示分析^p “露西”、“东非人”所生活的时期及进化状况。
人类的起和开展生物教案2 教学目的①概述人类起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的起源与进化的基本知识;
2.掌握人类进化的基本原理;
3.了解人类进化的历史;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精神。
2. 教学重难点
1.人类起源的认识;
2.智人的进化历程;
3.理解人类进化的基本原理。
3. 教学过程
3.1 导入
1.观看有关人类进化的视频;
2.回答导入问题:你知道人类的起源吗?人类是如何进化到现在的?
3.2 人类起源的认识
1.讲解人类起源的历史;
2.探究早期人类的化石;
3.分析人类的进化地理过程;
4.解释人类大脑的进化过程;
5.总结人类起源的认识。
3.3 智人的进化历程
1.介绍智人的进化历程;
2.通过多种手段了解智人的生活方式;
3.分析智人文化的迁移和变化;
4.总结智人进化史的认识。
3.4 人类进化的基本原理
1.讲解达尔文进化论的基本原理;
2.通过实验或案例讲解自然选择、基因突变、基因漂变的原理;
3.总结人类进化的基本原理。
3.5 小结
1.回顾人类起源与进化的内容;
2.总结人类起源与进化的意义。
4. 教学评价
1.学生课堂表现;
2.课堂小测验;
3.开设课外读物或其他学习方式来拓展学生关于人类起源与进化的知识。
2023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生物教案5篇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生物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②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2、能力目标: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3、情感目标: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重点和难点:①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②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③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教学方法:讲解、查资料、分析、问答教学过程:一、讲授新课:生:(阅读、分组讨论)东非大裂谷两侧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部分热带雨林变成了稀树草原,使得一部分森林古猿被迫到地面上生活。
师:在东非大裂谷地带,古人类学家发现了世界上最多的早期古人类化石,也就是石化了的遗体、遗物等。
想一想,为什么在这里会有这么多的早期古人类化石呢?生:可以说明人类的.始祖在非洲。
师:化石是最好的证据。
请同学们观察下面这几幅古生物学家挖掘出的不同时期古人类化石的图片。
你们能发现什么问题?生:(观察、思索)师:我们来分析一下:(1)就"露西"少女的骨骼来看,她的上肢和下肢是否有区别?根据四肢和骨盆的形态,想像一下她的运动方式是怎样的?(2)"东非人" 用图中所示石块做什么?从石块的形状来推测,"东非人"在使用工具方面已经具有什么能力?生:从"露西"少女的骨骼来看,她的上肢比较细短,下肢比较粗长,具有粗长的下肢骨,骨盆上下扁,左右阔,说明她很可能采取直立行走的运动方式;"东非人" 所用的石器明显经过加工,分别呈斧状和凿状,可当作工具来砍砸和削刮物体,由此推测"东非人"在逐渐适应直立行走的过程中,已具有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了。
八年级生物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八年级生物教案
第22章生命进化的长河
第4节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说出人类与现代类人猿共同起源于森林古猿。
2、知道人类是由于环境的变化,在与自然环境的艰苦斗争过程中逐渐进化来的。
3、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2、能力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课前收集有关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等,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2、对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的探究,打开学生思路,使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比较问题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人类的起源和进化问题,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2、培养学生树立珍爱生命、热爱劳动、爱惜我们的家园一一生物圈及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课前准备:
教师:查阅、搜集有关生物进化论和神创论观点的资料等。
学生: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现代类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状态的资料。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2、难点: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教学过程:
师:猜一猜:什么动物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用三条腿走路?”
生:人
师:关于人类起源的争论有数百年的历史,现在仍有许多问题是悬而未解
的。
在这方面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呢?想了解些什么呢?
生:(简单的小组交流后,学生各抒已见,提出自己的想法、观点)
师:介绍古希腊司芬克斯的传说和狮身人面像的有关知识。
师:说到人类的起源,就不得不提到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和他的《物种
起源》。
请各小组同学交流一下课前搜集的这方面材料。
生:(小组讨论交流)
生1: __ 年,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
他在这本书中暗示了他的
观点将会给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重要的思路和线索。
后来他在其他著作中,比较明确地指出,人类和其他动物一样是进化来的,并推测人类与大猩猩和黑猩猩有亲缘关系。
当时许多科学家坚信神创论,因此,达尔文进化思想的支持者与神创论观点的支持者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生2:关于人类起源的辩论,是在科学家赫胥黎与威尔伯福斯兰教之间进行
的。
事情发生在年6月牛津大学大不列颠学会的一次会议上,争论的焦点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
达尔文的观点在这次辩论中最终取得了胜利。
后来,达尔文在比较了人类和类人猿的相似处之后提出,人类和类人猿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来的。
师(提问):你们知道人类和类人猿共同祖先是什么呢?
生(回答):森林古猿。
师:对。
下面你们观察课本第33页几种现代类人猿图片,结合生活经验回答下列问题:这些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地球的哪些地方?它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共同点?
八年级生物教案
师(提出疑问):为什么人类的数量在急剧增加,而类人猿的数量却在日
益减少呢?请谈一下你们的观点。
生:(小组讨论、组间交流、补充)
生1人类具有发明和创造各种技术和工具的本领,使得人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改善生存条件以及利用医药卫生加强自身保健的能力不断加强,这些都使人口数量急剧增加。
相反,现代类人猿不具备这些能力。
生2:人类不断开发现代类人猿赖以生存的森林,人类对现代类人猿的乱捕乱杀和环境的严重污染等,都使现代类人猿的数量减少。
师(提出问题):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确实与人类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究
竟在哪些方面和人有根本的区别呢?
生:(观察、讨论、交流、回答)
生1运动方式不同:类人猿主要是四肢行走;而人类则是直立行走。
生2: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类人猿可使用自然工具但不会制造工具;人类可制造并使用各种简单和复杂的工具
生3:脑发育的程度不同:类人猿脑的容量约为400 ml,无语言能力;人脑的容量约为1200 ml,具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
师:由此可见,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是动物进化到最高阶段的产物,但人类已超出了动物界,人与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
在距今 1 200多万年前,森林
古猿广泛分布在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
请同学们观察森林古猿及其生活的图片,尝试着描述出它们的生活状况。
生:森林古猿在茂密的森林里,主要过着树上生活,以群居生活为主,以
树上的果实等为食物。
师: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森林古猿的一支逐渐进化成为人类呢?
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如:主要是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的影响。
师:下面我们先来讨论一下环境的变化与人的进化之间的关系?
生:(阅读、分组讨论:环境的变化)东非大裂谷两侧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部分热带雨林变成了稀树草原,使得一部分森林古猿被迫到地面上生活。
师:在东非大裂谷地带,古人类学家发现了世界上最多的早期古人类化石,也就是石化了的遗体、遗物等。
想一想,为什么在这里会有这么多的早期古人类化石呢?
生:可以说明人类的始祖在非洲。
师:请你们推测一下古人类当时的生活状况?
生:(阅读、回答)
生:要点:1:生活在裂谷东部高地的森林古猿,本来生活在茂密的森林中,后来由于环境的剧烈变化,森林面积的大量减少,一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
到地面上生活的那部分森林古猿,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结构的变化,一代一代地向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下肢用来支撑体重和行走,逐渐变得粗壮有力;而前肢则解放出来,能够使用树枝、石块等来获取食物、防御敌害,臂和手也逐渐变得灵巧。
生2:露西”时代的古人类就处于这个阶段。
他们能够使用工具,相当于使自己的四肢得以延伸,捕猎和御敌能力都大大增强了。
生3:东非人”时代的古人类,不仅能使用工具,还能制造简单的工具,提高了工具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