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灸疗法
- 格式:ppt
- 大小:316.50 KB
- 文档页数:48
天灸疗法
何谓天灸?
又称发泡疗法,它是用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敷贴于穴位或患部,使局部皮肤充血、发泡,甚至化脓,有如灸疮。
天灸作用
天灸疗法使用的药物大多具有较强的刺激性,对局部产生强烈刺激,使血流加快,发挥行气活血、消肿散结的作用;同时药物贴敷于体表产生的热效应可起到温经通络、祛寒除湿、通痹止痛的作用,并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
天灸法的时间
天灸的“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三个庚日,属金,与肺相配,此时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日子,人体皮肤腠理完全开泄,选取特定的穴位进行敷贴,所贴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对相应的脏腑起到扶正去邪的效果,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和预防疾病在冬天发作次数,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天灸法适应症
天灸疗法主要适用于:
1过敏性呼吸系统疾病:过敏性鼻炎、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如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常年性感冒等宿疾。
2脏腑功能不足所致虚寒性病症:虚寒性胃痛、慢性结肠炎。
天灸法的特点
高效、安全、经济、副作用小
天灸常用的药物
∙大蒜
∙毛茛
∙斑蝥
∙白芥子
天灸法的临床应用
∙治疗哮喘
∙治疗过敏性鼻炎
∙治疗关节疼痛
∙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顽固性呼吸系统疾病
∙痛经及月经不调
天灸法的反应
常见反应:
3发红、灼热、瘙痒
4疼痛
5起泡
6色素沉着
那些人不适合用
∙过敏体质者
∙孕妇、严重心脏病、严重精神病∙皮肤溃烂者等。
中药发泡疗法(天灸疗法)及运用一、中药发泡疗法(天灸疗法)以药代针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药发泡疗法,或叫天灸疗法。
是流传在民间的一种有效疗法,它历尽千年而不衰,临床应用效验非常,现整理出来以供大家参考。
中药发泡疗法是祖国医学的一种独特疗法,它是利用对皮肤有刺激性的中药贴于穴位或患部,使局部充血起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有明显效果的一种方法。
现介绍几种常用的中药发泡治病验方,患者不妨一试,该法只要掌握得当,就可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临床上常用的有如下几种:1、斑蝥发泡法:临床用于治疗神经性皮炎、关节疼痛等症。
2、白芥子发泡法:贴大椎、身柱、肺俞主治寒哮;贴下关、颊车主治口眼歪斜。
3、白降丹发泡法:用白降丹极少许点于适宜的穴位,外贴黑膏药,24小时取下,肤起水泡即可,主要用于坐骨神经痛、肩周炎。
4、大蒜发泡法:用于治疗喉肿痛合谷、涌泉治疗扁桃体炎、鼻衄等症。
5、巴豆发泡法:12小时起泡后取下。
临床上用于治疗便秘、积滞。
6、吴茱萸发泡法:外敷于百会、涌泉穴,治疗脱肛、子宫脱垂、小儿水肿等。
7、威灵仙发泡法:取鲜嫩威灵仙叶加少量红糖捣成糊状,贴穴位上,覆盖油纸,胶布固定,如贴足三里穴可治痔疮下血;贴太阳穴治疗急性结膜炎;贴身柱穴治疗顿咳等。
8、毛茛发泡法:取鲜嫩的毛茛草药切碎、捣拦,捏成直径约1cm 的药饼,将制好的药饼敷于需要的部位,如痹证敷于关节肿胀处;哮喘敷于天突或膻中穴;急性黄疸、高血压敷于内关穴等。
一、历史渊源:发泡疗法,包括鲜中药发泡疗法,古代称为“天灸”,现代称为“药物发泡灸”,是指采用对皮肤具有刺激性的药物涂抹或贴敷在穴位、病处,使局部皮肤充血、起泡,有如火燎之状,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治疗法。
(1) 发泡灸源流:战国时期和晋代:发泡治病,历史悠久。
早在战国时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以“蓟” (芥子泥 ) 敷“中颠” ( 百会 ) 发泡,以治疗毒蛇咬伤的记载。
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所载以药物贴敷穴位使之发泡以治病的验方很多,可谓“发泡灸”的奠基时期。
天灸定义的名词解释天灸是中医疗法中的一种疗法,也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利用艾草的燃烧热量,并结合特定穴位来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
天灸能够有效改善人体的气血循环,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预防和治疗疾病。
天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早在上古时代,天灸就已经开始使用了。
根据文献记载,天灸最早起源于对火的崇拜,人们相信火具有神秘的力量。
随着时代的演变和医学的进步,天灸逐渐成为一种独特的疗法,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天灸的原理是通过燃烧艾草产生的热量和烟雾,刺激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循环。
艾草是一种具有温热性质的草本植物,它内含有丰富的挥发油和活性成分,燃烧后可以产生温热的效果。
艾灸时,艾绒会冒出缕缕香烟,这些烟雾中的活性成分能够通过穴位进入人体内部,起到调理身体的作用。
天灸的操作方法较为简单,主要是将艾绒点燃后,将艾灸罐或艾灸条直接放在特定的穴位上,使热量和烟雾渗透到穴位中。
在接受天灸治疗时,患者会感到一种热烘烘的感觉,但不会觉得疼痛或不适。
天灸的疗程一般为数次,每次持续数分钟至十数分钟。
患者在接受天灸治疗时需要放松身体,保持心情愉悦,以增强治疗效果。
天灸能够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尤其对于慢性病和脏腑功能失调有明显的疗效。
根据中医理论,天灸能够通过调理气血,平衡阴阳,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提高身体的自愈能力。
天灸还能够舒筋活络,消除疲劳,缓解压力,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
天灸在临床应用中被广泛运用,不管是颈椎病、腰腿痛,还是神经衰弱、失眠等症状,天灸都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天灸还常常被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如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
天灸的疗效通常会在几次治疗后显现,所以患者需要保持耐心和坚持。
尽管天灸在中医医学中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但是在现代医学中,对于天灸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仍存在争议。
一些专家认为,天灸疗法的疗效可能是心理作用、安慰剂作用或者是自然恢复的结果。
然而,在临床实践中,许多患者纷纷表示他们的症状在天灸治疗后明显改善,这使得天灸的疗效备受关注。
中医天灸疗法中医天灸疗法天灸疗法是祖国医学中一种独特的外治疗法,它是用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敷贴于穴位或患部,使局部皮肤充血、发泡,甚至化脓,有如灸疮。
天灸的分类按其操作方法的不同可分为直接发泡法和间接发泡法。
直接发泡法对皮肤的刺激作用较强,发泡程度较重,间接发泡法次之。
临床多用于治疗哮喘,关节疼痛,过敏性鼻炎等难治疾病。
有学者开展了天灸防治骨质疏松大鼠的实验研究和天灸抗肿瘤的实验研究,取得了肯定的疗效。
本文还讨论了天灸可能的作用机理,一方面是对穴位皮肤的刺激作用,另一方面是药物有效成份经皮吸收至体内而发挥药理作用。
并且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天灸疗法是祖国医学中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
历经千百年的临床实践,沿用至今。
具有适应症广,疗效快捷,节省药源,毒副作用少等优点。
在传统医学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该疗法理应得到深入研究并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灸疗法的源流天灸,又称发泡疗法,它是用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敷贴于穴位或患部,使局部皮肤充血、发泡,甚至化脓,有如灸疮。
(晋朝葛洪《肘后备急方》载有“治疔、痈、肿毒,以斑蝥一枚,无足、翅,捻破,复以针画疮上作米字,以之封上,俟发赤起即揭去。
”)唐代孙思邈的《千金翼方》中有“治瘰疬未溃者,宜天灸,以毛茛鲜者捣泥,缚疬,帛束之。
俟发泡弃之。
”率先提出“天灸”一词。
《针灸资生经》第三中云:“用旱莲草椎碎,置手掌上一夫,当两筋中(间使穴),以古文钱压之,系之以故帛,未久即起泡,谓之天灸,尚能愈疟。
”《本草纲目》卷十七毛茛条中也记载:“山人截疟,采叶贴寸口,一夜作泡如火*,故呼之为天灸,自灸。
”古人认为该方法对皮肤的刺激要达到一定程度——产生灸疮,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针灸资生经》曰:“凡着艾得灸疮,所患即瘥,若不发(泡疮),其病不愈。
”《小品方》也说:“灸得脓坏,风寒乃出,不坏,则病不除也。
”故现代把天灸定义为:“本法又称自灸,因其敷贴药物后,发泡如灸疮而得名。
”(高等中医院校教材《针法灸法学》)天灸的分类按其操作方法不同可分为直接发泡法和间接发泡法。
天灸疗法的临床应用天灸疗法,又称为艾灸疗法,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早在古代就有记录。
它是利用罐、灸、拔罐等工具,结合熏蒸手段,通过燃烧艾草制成的条状物或短小物,置于特定的穴位上,进行理疗治疗各种疾病的方法。
天灸疗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一、天灸疗法的原理天灸疗法的原理主要是通过燃烧艾草,产生的热量和烟气对穴位进行刺激,通过皮肤、黏膜等途径,促进血液循环,调节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中医理论中,艾草具有温经散寒、疏通经络、祛风湿、调养气血、消毒杀菌等作用,可以帮助身体恢复和调整正常的生理功能。
因此,天灸疗法在中医理论上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二、1. 治疗风湿病:风湿病是一种慢性、常见的风寒湿邪入侵人体所致的疾病,表现为关节疼痛、僵硬等症状。
天灸疗法被广泛应用于风湿病的治疗中,通过热力刺激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关节疼痛,改善风湿病患者的症状。
2. 缓解肌肉疼痛:天灸疗法可以有效缓解肌肉疼痛,例如颈椎病、腰肌劳损等疾病。
通过热力的刺激,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恢复肌肉的功能。
3. 调节内分泌系统:天灸疗法对于一些内分泌失调引起的疾病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如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症等。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平衡体内的阴阳气血,缓解内分泌失调带来的不适。
4. 改善免疫力:天灸疗法可以刺激穴位,增强体内的免疫功能,提高人体的抵抗力,减少感冒、过敏等疾病的发病率。
5. 促进身体的康复:天灸疗法在古代就被广泛用于术后恢复、疗养保健等方面,可以帮助身体快速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三、天灸疗法的注意事项在接受天灸疗法治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接受治疗,避免在不正规的环境下接受治疗,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风险。
2. 在接受天灸疗法前,应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和过敏史,以便医生可以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3. 在治疗时应保持放松的状态,避免受到外界干扰,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天灸疗法简介:天灸疗法是人体特定穴位上贴敷有治疗作用药物的一种疗法。
“三九天”天灸是“三伏天”天灸的延续和补充。
早在《内经》就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病冬治”“冬病夏治”的记载。
三伏天灸在一年中最炎热的三伏天,通过穴位贴药防治冬天寒冷时容易复发的支气管哮喘等顽固性疾病;三九天灸则是在一年最寒冷的时候,通过穴位贴药来加强三伏天的作用,提前预防冬天容易复发的疾病。
夏养三伏、冬补三九,能够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力。
天灸疗法适应症:1.肺系疾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体虚感冒等。
2.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慢性消化不良等。
3.部分疼痛性疾病:颈椎病、肩周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膝骨性关节炎、慢性盆腔炎、痛经等。
4.亚健康人群:心慌、疲倦、失眠、消化功能下降、经常出虚汗、怕冷等。
天灸疗法禁忌症:1、合并严重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疾病者。
2.孕妇、血证、发热者;恶性肿瘤患者;患有感染性疾病者。
3.贴敷部位的皮肤有创伤、溃疡者;皮肤对药物特别敏感者。
、天灸治疗每次贴敷时间儿童:30分钟内成人:30-90分钟为宜。
若自觉皮肤灼热难以忍受,可以提前揭除药贴,以防灼伤皮肤形成水泡。
揭除药贴后,宜以柔软的纸巾擦拭干净,忌用冷水清洗贴敷部位。
贴药地点和时间:地点:广宁县人民医院门诊三楼中医康复科时间:8:00-12:00,14:30-17:30天灸治疗的注意事项:1、衣着:天灸当天宜穿宽松,易于暴露贴药部位的深色衣物,不宜穿紧身衣服,连衣裙。
不宜穿颜色太淡的衣物,以防药物粘在衣物上,影响美观。
2、饮食:贴敷期间的饮食应清淡,忌食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易化脓食物(如牛肉、烧鹅、鸭、花生、芋头、豆类等),戒食鱼虾等易致过敏的食物。
3、其他:天灸当天忌洗凉水澡及游泳。
天灸疗法一、应用举例二、天灸疗法理论特点和方法1.理论特点1)理同内治病从外入、由表达里,既有外治以应之,故先取其外。
病从内生,形诸于外,由里达表,亦可以外治,非外治者不能治内。
内服汤药在体内通过经络的“内联脏腑、外络肢节”和“运行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到达五脏六腑、五官九窍和四肢百骸,发挥其治疗作用。
天灸疗法属于穴位贴敷疗法的一种,在体表通过药物对穴位的刺激,同样作用于经络直达病所,发挥其治疗作用。
因此,内服汤药与天灸有“殊途同归”之效,如《理瀹骈文》所言:“凡病多从外入,故医有外治法,经文内取外取并列,未尝教人专用内治也”,“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
”。
2)经络学说中医学认为,人体以五脏为中心,经脉“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将五脏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联系成有机的整体,并通过精、气、血、津液的作用,完成机体的机能活动。
《素问·皮部论》言:“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
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舍于皮毛。
”十二皮部与人体经络、脏腑联系密切,无论病从外入,或由内生,都离不开经络之十二皮部。
穴位是脏腑精气输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又是脏腑疾病反应于体表的特定部位。
因此,经络学说是天灸疗法的理论核心。
3)天人相应:《灵枢·邪客》载:“人与天地相应也”,人体脏腑气血随着节气变化出现周期性变化。
如春温、夏热、长夏湿、秋凉、冬寒,人体阳气随之有升、浮、沉、降节律,形成春生、夏长、长夏化、秋收、冬藏规律。
因此,人体应顺应自然界的节气变化进行调治,才能更好地进行预防和治疗。
4)春夏养阳:《内经·四气调神大论》载:“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春夏顺其生长之气即养阳,秋冬顺其收藏之气即养阴。
春夏养阳,即养生、养长;秋冬养阴,即养收、养藏。
一方面借助自然界夏季阳旺阳升,人体阳气有随之欲升欲旺之趋势,体内凝寒之气易解的状态,此时扶阳祛寒可以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
另一方面为秋冬储备阳气,阳气充足则冬季不易为严寒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