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天灸疗法
- 格式:docx
- 大小:41.85 KB
- 文档页数:2
天灸疗法
何谓天灸?
又称发泡疗法,它是用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敷贴于穴位或患部,使局部皮肤充血、发泡,甚至化脓,有如灸疮。
天灸作用
天灸疗法使用的药物大多具有较强的刺激性,对局部产生强烈刺激,使血流加快,发挥行气活血、消肿散结的作用;同时药物贴敷于体表产生的热效应可起到温经通络、祛寒除湿、通痹止痛的作用,并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
天灸法的时间
天灸的“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三个庚日,属金,与肺相配,此时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日子,人体皮肤腠理完全开泄,选取特定的穴位进行敷贴,所贴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对相应的脏腑起到扶正去邪的效果,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和预防疾病在冬天发作次数,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天灸法适应症
天灸疗法主要适用于:
1过敏性呼吸系统疾病:过敏性鼻炎、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如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常年性感冒等宿疾。
2脏腑功能不足所致虚寒性病症:虚寒性胃痛、慢性结肠炎。
天灸法的特点
高效、安全、经济、副作用小
天灸常用的药物
∙大蒜
∙毛茛
∙斑蝥
∙白芥子
天灸法的临床应用
∙治疗哮喘
∙治疗过敏性鼻炎
∙治疗关节疼痛
∙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顽固性呼吸系统疾病
∙痛经及月经不调
天灸法的反应
常见反应:
3发红、灼热、瘙痒
4疼痛
5起泡
6色素沉着
那些人不适合用
∙过敏体质者
∙孕妇、严重心脏病、严重精神病∙皮肤溃烂者等。
天灸疗法一、概念天灸疗法是指借助药物(主要是药性:如寒热温凉,药)对穴位的刺激,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甚至起泡,以激发经络、调整气血而防治疾病的一种治法.又称发泡疗法。
二、适应证鼻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肝炎、慢性胆囊炎、胃肠功能紊乱、溃疡病等、妇科有:痛经、月经不调等、五官科有:梅核气(咽之不下吐之不出)痹证(包括骨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三、禁忌证(1)对天灸药物过敏者、支气管扩张咯血者、肺结核活动期禁用。
(2)皮肤破溃后难愈者、糖尿病患者慎用(3)孕妇慎用四、注意事项(1)贴药前应皮肤清洁,贴药后不家剧烈活动,如贴药后感觉不适(痒、灼热感过甚者)难以忍受应即时取下(2) 治疗后局部皮肤出现红晕、轻度红肿、水泡、轻度热痛属正常反应,若局部皮肤起小水泡不用处理,大水泡应按烫伤处理。
(3)极少数患者贴药后会留下永久性的黑色印迹,(问病人有无疤痕皮肤)(4)贴药当日戒烟酒、辛辣、海鲜、蘑茹、牛肉、韭菜等,避免进食生冷食品及进行冷水浴。
五、常见疾病的应用(一)、过敏性鼻炎1:选穴:天突、大椎、风门、肺俞、脾俞、肾俞、足三里穴。
(二)、支气管哮喘1:选穴:大椎、风门、肺俞、定喘、膏肓、脾俞、肾俞、足三里、膻中等穴(三)、咳嗽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咯吐痰液而言,为肺系疾病的主要症候之一1:选穴:大椎、风门、肺俞、定喘、膏肓、脾俞、肾俞、足三里、天突等穴(四)胃痛又称胃脘痛(上中下脘),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1:选穴:上脘、中脘、天枢、染门、关元、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等穴(五)体质虚弱脏腑亏损,气血阴阳虚衰,久虚不复成劳为主要病机,以五脏六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慢性虚弱证候的总称,属“虚劳”范畴1:大椎、风门、肺俞、脾俞、关元、中脘、足三里等穴以上疾病,每次辨证选取4至6穴按上述方法进行药饼贴敷中医医药学有数千年的历史,是老祖宗同疾病作斗争过程总结下来的经验总结。
天灸就属中医学中针灸范畴的一部份。
天灸,是中医灸治疗法中非火热灸法中的主要方法,又称发泡疗法。
天灸疗法是中医传统的外治疗法,是借助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甚至起泡,以激发经络、调整气血而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具体天灸的功效与作用请往下看:
1、局部组织的刺激作用:天灸所采用的药物大都带有较强的刺激性,有使皮肤发泡的作用,可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从而起到清热解毒、消炎退肿的作用,甚者发泡化脓,使渗出液增加,能发挥消炎退肿的效果。
2、经络穴位的调衡作用:根据中医脏腑经络相关理论,穴位通过经络与脏腑密切相关,不仅能反映各脏腑生理或病理机能,同时也是治疗五脏六腑疾病的有效刺激点。
天灸疗法,刺激和作用于体表腧穴相应的皮部,通过经络的传导和调整,纠正脏腑阴阳的偏盛或偏衰,改善经络气血的运行,对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产生良好的治疗和调整作用,使其趋于平衡,达到消除疾病的目的。
3、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天灸药物透过特异腧穴的皮肤,其有效成分通过血液循环直达病变部位,发挥其药理效应。
更重要的是药物通过经络腧穴吸收、传输、利用的同时,经络腧穴对药物刺激做出较强反应,将药物作用放大,其疗效是经络腧穴与药物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们之间相互激发、相互协同,作用叠加。
4、神经调节作用:天灸主要通过药物使作用部位的皮肤上的各种神经末梢进入活动状态,从而改善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5、免疫机能作用:通过神经反射作用,激发机体的调节功能,从而调整和增强人体免疫功能。
来源39蜂疗网。
天灸定义的名词解释天灸是中医疗法中的一种疗法,也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利用艾草的燃烧热量,并结合特定穴位来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
天灸能够有效改善人体的气血循环,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预防和治疗疾病。
天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早在上古时代,天灸就已经开始使用了。
根据文献记载,天灸最早起源于对火的崇拜,人们相信火具有神秘的力量。
随着时代的演变和医学的进步,天灸逐渐成为一种独特的疗法,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天灸的原理是通过燃烧艾草产生的热量和烟雾,刺激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循环。
艾草是一种具有温热性质的草本植物,它内含有丰富的挥发油和活性成分,燃烧后可以产生温热的效果。
艾灸时,艾绒会冒出缕缕香烟,这些烟雾中的活性成分能够通过穴位进入人体内部,起到调理身体的作用。
天灸的操作方法较为简单,主要是将艾绒点燃后,将艾灸罐或艾灸条直接放在特定的穴位上,使热量和烟雾渗透到穴位中。
在接受天灸治疗时,患者会感到一种热烘烘的感觉,但不会觉得疼痛或不适。
天灸的疗程一般为数次,每次持续数分钟至十数分钟。
患者在接受天灸治疗时需要放松身体,保持心情愉悦,以增强治疗效果。
天灸能够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尤其对于慢性病和脏腑功能失调有明显的疗效。
根据中医理论,天灸能够通过调理气血,平衡阴阳,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提高身体的自愈能力。
天灸还能够舒筋活络,消除疲劳,缓解压力,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
天灸在临床应用中被广泛运用,不管是颈椎病、腰腿痛,还是神经衰弱、失眠等症状,天灸都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天灸还常常被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如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
天灸的疗效通常会在几次治疗后显现,所以患者需要保持耐心和坚持。
尽管天灸在中医医学中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但是在现代医学中,对于天灸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仍存在争议。
一些专家认为,天灸疗法的疗效可能是心理作用、安慰剂作用或者是自然恢复的结果。
然而,在临床实践中,许多患者纷纷表示他们的症状在天灸治疗后明显改善,这使得天灸的疗效备受关注。
中医天灸疗法中医天灸疗法天灸疗法是祖国医学中一种独特的外治疗法,它是用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敷贴于穴位或患部,使局部皮肤充血、发泡,甚至化脓,有如灸疮。
天灸的分类按其操作方法的不同可分为直接发泡法和间接发泡法。
直接发泡法对皮肤的刺激作用较强,发泡程度较重,间接发泡法次之。
临床多用于治疗哮喘,关节疼痛,过敏性鼻炎等难治疾病。
有学者开展了天灸防治骨质疏松大鼠的实验研究和天灸抗肿瘤的实验研究,取得了肯定的疗效。
本文还讨论了天灸可能的作用机理,一方面是对穴位皮肤的刺激作用,另一方面是药物有效成份经皮吸收至体内而发挥药理作用。
并且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天灸疗法是祖国医学中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
历经千百年的临床实践,沿用至今。
具有适应症广,疗效快捷,节省药源,毒副作用少等优点。
在传统医学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该疗法理应得到深入研究并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灸疗法的源流天灸,又称发泡疗法,它是用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敷贴于穴位或患部,使局部皮肤充血、发泡,甚至化脓,有如灸疮。
(晋朝葛洪《肘后备急方》载有“治疔、痈、肿毒,以斑蝥一枚,无足、翅,捻破,复以针画疮上作米字,以之封上,俟发赤起即揭去。
”)唐代孙思邈的《千金翼方》中有“治瘰疬未溃者,宜天灸,以毛茛鲜者捣泥,缚疬,帛束之。
俟发泡弃之。
”率先提出“天灸”一词。
《针灸资生经》第三中云:“用旱莲草椎碎,置手掌上一夫,当两筋中(间使穴),以古文钱压之,系之以故帛,未久即起泡,谓之天灸,尚能愈疟。
”《本草纲目》卷十七毛茛条中也记载:“山人截疟,采叶贴寸口,一夜作泡如火*,故呼之为天灸,自灸。
”古人认为该方法对皮肤的刺激要达到一定程度——产生灸疮,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针灸资生经》曰:“凡着艾得灸疮,所患即瘥,若不发(泡疮),其病不愈。
”《小品方》也说:“灸得脓坏,风寒乃出,不坏,则病不除也。
”故现代把天灸定义为:“本法又称自灸,因其敷贴药物后,发泡如灸疮而得名。
”(高等中医院校教材《针法灸法学》)天灸的分类按其操作方法不同可分为直接发泡法和间接发泡法。
天灸疗法的临床应用天灸疗法,又称为艾灸疗法,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早在古代就有记录。
它是利用罐、灸、拔罐等工具,结合熏蒸手段,通过燃烧艾草制成的条状物或短小物,置于特定的穴位上,进行理疗治疗各种疾病的方法。
天灸疗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一、天灸疗法的原理天灸疗法的原理主要是通过燃烧艾草,产生的热量和烟气对穴位进行刺激,通过皮肤、黏膜等途径,促进血液循环,调节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中医理论中,艾草具有温经散寒、疏通经络、祛风湿、调养气血、消毒杀菌等作用,可以帮助身体恢复和调整正常的生理功能。
因此,天灸疗法在中医理论上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二、1. 治疗风湿病:风湿病是一种慢性、常见的风寒湿邪入侵人体所致的疾病,表现为关节疼痛、僵硬等症状。
天灸疗法被广泛应用于风湿病的治疗中,通过热力刺激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关节疼痛,改善风湿病患者的症状。
2. 缓解肌肉疼痛:天灸疗法可以有效缓解肌肉疼痛,例如颈椎病、腰肌劳损等疾病。
通过热力的刺激,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恢复肌肉的功能。
3. 调节内分泌系统:天灸疗法对于一些内分泌失调引起的疾病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如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症等。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平衡体内的阴阳气血,缓解内分泌失调带来的不适。
4. 改善免疫力:天灸疗法可以刺激穴位,增强体内的免疫功能,提高人体的抵抗力,减少感冒、过敏等疾病的发病率。
5. 促进身体的康复:天灸疗法在古代就被广泛用于术后恢复、疗养保健等方面,可以帮助身体快速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三、天灸疗法的注意事项在接受天灸疗法治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接受治疗,避免在不正规的环境下接受治疗,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风险。
2. 在接受天灸疗法前,应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和过敏史,以便医生可以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3. 在治疗时应保持放松的状态,避免受到外界干扰,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天灸疗法简介:天灸疗法是人体特定穴位上贴敷有治疗作用药物的一种疗法。
“三九天”天灸是“三伏天”天灸的延续和补充。
早在《内经》就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病冬治”“冬病夏治”的记载。
三伏天灸在一年中最炎热的三伏天,通过穴位贴药防治冬天寒冷时容易复发的支气管哮喘等顽固性疾病;三九天灸则是在一年最寒冷的时候,通过穴位贴药来加强三伏天的作用,提前预防冬天容易复发的疾病。
夏养三伏、冬补三九,能够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力。
天灸疗法适应症:1.肺系疾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体虚感冒等。
2.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慢性消化不良等。
3.部分疼痛性疾病:颈椎病、肩周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膝骨性关节炎、慢性盆腔炎、痛经等。
4.亚健康人群:心慌、疲倦、失眠、消化功能下降、经常出虚汗、怕冷等。
天灸疗法禁忌症:1、合并严重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疾病者。
2.孕妇、血证、发热者;恶性肿瘤患者;患有感染性疾病者。
3.贴敷部位的皮肤有创伤、溃疡者;皮肤对药物特别敏感者。
、天灸治疗每次贴敷时间儿童:30分钟内成人:30-90分钟为宜。
若自觉皮肤灼热难以忍受,可以提前揭除药贴,以防灼伤皮肤形成水泡。
揭除药贴后,宜以柔软的纸巾擦拭干净,忌用冷水清洗贴敷部位。
贴药地点和时间:地点:广宁县人民医院门诊三楼中医康复科时间:8:00-12:00,14:30-17:30天灸治疗的注意事项:1、衣着:天灸当天宜穿宽松,易于暴露贴药部位的深色衣物,不宜穿紧身衣服,连衣裙。
不宜穿颜色太淡的衣物,以防药物粘在衣物上,影响美观。
2、饮食:贴敷期间的饮食应清淡,忌食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易化脓食物(如牛肉、烧鹅、鸭、花生、芋头、豆类等),戒食鱼虾等易致过敏的食物。
3、其他:天灸当天忌洗凉水澡及游泳。
三伏天灸知识问答什么是天灸疗法天灸疗法属于中医传统治疗法之一,他灸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在天人相应的理论指导下,将药贴直接贴敷于穴位,通过腧穴经络影响所属脏腑,激发和调整机体内在的生理功能,起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作用。
天灸疗法是具有中医特色的子午流注时间治疗宇特定中药相结合,借助特定穴位专门治疗某些特定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
最早文字记载于南北朝(公元420-589年间),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盒清初张璐《张氏医通》均较为系统地介绍了运用天灸疗法治疗疟疾,哮喘等症,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为什么选择三伏天进行天灸贴药根据中医“冬病夏治,冬冰冬防”。
“子午流注/适时开穴”的传统理论,天灸的时间多选在每年的夏季“三伏”和”三九灸“。
根据中医《内经》的说法,天人是合一的,古人认为夏至日”阳气之至极,阴气之始生“。
自然界如此,人身也如此。
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界生物的阳气,生于春,旺于夏,收于秋,而藏于冬,由于自然界夏季阳气最旺,人体的阳气在夏天野达到最高,此时阴气萌生,就意味着阴气将一天天增强,阳气将一天天减弱。
对于冬季患病的人来说,本身为阳气虚弱,发展至冬天则灰出现阴寒内盛,从而产生疾病。
而三伏天往往又是夏季最热的时候,此时阳气最为活跃,人体皮肤松弛,毛孔扩张,这样药物更易渗透皮肤,刺激穴位,使药物直达患处,从而充分发挥强壮阳气,起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治病强身的功效,治愈或减轻了“冬病”,同时,伏天皆属庚日,庚日为金,属大肠,大肠与肺相表里,为温煦肺经阳气驱散内服寒邪的最佳时机。
加之精心选取有温经散寒、化痰平喘作用的膀胱经及督脉腧穴进行敷贴,相得益彰,共收扶正祛邪之功,故而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起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治病强身的功能。
因此伏天又是治疗各大系统疾病的最佳时机。
而在三九天,阳气收藏与人体内,此时却是各类呼吸系统疾病的好发之时,三九天灸可以借药物温热之性温阳益气,健脾补肾益气,健脾补肾益肺,祛风散寒,是人体阳气充沛,抗寒能力增强,减少疾病的发作。
什么是天灸疗法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天灸,是中医灸治疗法中非火热灸法中的主要方法,又称发泡疗法。
天灸疗法是中医传统的外治疗法,是借助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甚至起泡,以激发经络、调整气血而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具体天灸的功效与作用请往下看:
1、局部组织的刺激作用:天灸所采用的药物大都带有较强的刺激性,有使皮肤发泡的作用,可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从而起到清热解毒、消炎退肿的作用,甚者发泡化脓,使渗出液增加,能发挥消炎退肿的效果。
2、经络穴位的调衡作用:根据中医脏腑经络相关理论,穴位通过经络与脏腑密切相关,不仅能反映各脏腑生理或病理机能,同时也是治疗五脏六腑疾病的有效刺激点。
天灸疗法,刺激和作用于体表腧穴相应的皮部,通过经络的传导和调整,纠正脏腑阴阳的偏盛或偏衰,改善经络气血的运行,对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产生良好的治疗和调整作用,使其趋于平衡,达到消除疾病的目的。
3、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天灸药物透过特异腧穴的皮肤,其有效成分通过血液循环直达病变部位,发挥其药理效应。
更重要的是药物通过经络腧穴吸收、传输、利用的同时,经络腧穴对药物刺激做出较强反应,将药物作用放大,其疗效是经络腧穴与药物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们之间相互激发、相互协同,作用叠加。
4、神经调节作用:天灸主要通过药物使作用部位的皮肤上的各种神经末梢进入活动状态,从而改善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5、免疫机能作用:通过神经反射作用,激发机体的调节功能,从而调整和增强人体免疫功能。
来源39蜂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