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资料
- 格式:docx
- 大小:25.84 KB
- 文档页数:8
高血压宣传教育资料高血压(hypertension)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都存在着高发和快速增长的趋势。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有10亿人患有高血压,每年因高血压导致的死亡人数超过900万。
高血压不仅会导致心血管疾病,还与肾脏疾病、脑卒中和糖尿病等其他疾病密切相关。
为提高大众对高血压的认识和预防意识,以下是一些关于高血压的宣传教育资料。
一、什么是高血压?高血压是指持续性的动脉血压升高,即大于或等于140/90 mmHg的血压水平。
血压是指心脏收缩时(收缩压)和心脏舒张时(舒张压)对血管壁的压力。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是最常见的类型,大约占高血压患者的90%,其病因尚不明确。
二、高血压的危害高血压是一种潜伏性的疾病,常被称为“无声的杀手”,因为大多数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但却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
长期不控制高血压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脑卒中、心脏病、心力衰竭、冠心病、肾脏疾病、视力减退等疾病的发生风险明显增加。
三、高血压的预防和控制1.均衡饮食:减少盐分摄入、增加蔬菜水果摄入,并限制高能量、高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
2.适量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骑自行车、游泳等,有助于降低血压水平。
3.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应尽量戒烟并限制饮酒。
4.控制体重:减轻超重和肥胖有助于降低血压水平。
5.定期测量血压:建立测量血压的良好习惯,及早发现血压异常,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6.减少精神压力:学会有效应对压力,避免焦虑、紧张和压力长期积累引发高血压。
四、高血压的治疗对于确诊为高血压的人群,预防和控制仍然是最有效的措施。
对于一些有高血压并伴有其他相关疾病或症状的患者,医生可能会考虑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降压药物合理控制血压。
总结:高血压是一种常见但危害巨大的慢性疾病,宣传教育对于提高大众的认识和预防意识至关重要。
健康教育高血压资料
《控制高血压,远离疾病》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也被称为动脉性高血压,是指在血液循环时,动脉管壁对流经其中的血液有所阻力,造成血压升高。
高血压是一种潜在的危险因素,长期未被治疗可能导致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和肾脏疾病等严重的并发症。
因此,对高血压进行健康教育对个人和社区健康至关重要。
首先,了解高血压的风险因素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风险因素包括饮食、体重、运动、饮酒、吸烟、年龄和家族史等。
有意识地控制这些风险因素可以有效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例如,减少食用高脂肪和高盐食品,保持适当的体重,适度运动,戒烟限酒等都是预防高血压的有效措施。
其次,及时、正确地治疗高血压也至关重要。
对于已经患有高血压的人群,定期测量血压,按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非常重要。
通常情况下,治疗高血压会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
而且,生活方式干预有助于药物治疗的效果,并且有助于减少药物的剂量和副作用。
最后,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至关重要。
这包括养成好的饮食习惯,保持适当的体重,适度的运动,戒烟限酒等。
这些都有助于保持血压在正常范围内,降低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此外,定期体检,及时治疗可能患病的疾病,也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关键。
在健康教育中,了解高血压的风险因素和预防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提供有关高血压的知识和信息,人们可以更好地保持健康,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发生,远离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的威胁。
只有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及时的治疗,才能有效控制高血压,远离疾病的困扰。
高血压健康教育资料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是指在动脉血管内血压持续增高的一种情况。
高血压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十分普遍,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下面是一些高血压的健康教育资料,供您参考:
1. 什么是高血压?
高血压是指在动脉血管内血压持续升高的一种疾病。
正常情况下,人的血压在120/80mmHg左右,但如果持续超过
140/90mmHg,则被诊断为高血压。
2. 高血压的危害
高血压会导致心脏、脑血管、肾脏等器官受损。
如果不及时治疗和控制高血压,可能会引发心脏病、脑卒中、肾功能衰竭等严重疾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3. 高血压的原因
高血压有多种原因,包括遗传因素、不良生活习惯、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运动等。
控制和改善这些因素可以有效预防和管理高血压。
4. 高血压的预防和控制
- 合理饮食:减少盐分摄入,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低脂低糖的食物。
-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适度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
- 压力管理:学会有效的应对压力和放松身心。
- 规律检测和治疗:定期测量血压,如有高血压的风险,定期
就医并按医生指导进行治疗。
5.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通常包括降压药物的使用,例如钙通道阻滞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
但药物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以上仅为高血压健康教育资料的简要内容,不包含标题。
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若需要更详细的信息,请咨询医生或专业机构。
高血压培训资料高血压培训资料一、什么是高血压高血压,又称为高血压病,是指动脉血压长期超过正常范围的一种疾病。
通常情况下,正常血压范围为收缩压120毫米汞柱(mmHg)和舒张压80毫米汞柱(mmHg)。
而高血压的定义是: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或正在服用降压药物的患者。
1.1 高血压的危害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长时间的不治疗或不控制会给身体带来许多危害,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心血管系统:高血压会增加心脏负担,容易导致心脏肥大、心血管疾病等。
2.脑血管系统:高血压是导致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会增加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的风险。
3.肾脏:高血压会损害肾脏功能,导致肾小球硬化、肾衰竭等疾病。
4.视力:长期高血压可引起眼底出血、视网膜病变等,严重时可能导致失明。
1.2 高血压的分类根据血压水平和病因,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类。
1.2.1 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也称为高血压的原发性病因,约占所有高血压病例的90-95%。
其病因复杂,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饮食因素等。
1.2.2 继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是由于某些特定病因导致的高血压,约占所有高血压病例的5-10%。
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病因包括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等。
二、高血压的预防与控制高血压的预防与控制非常重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2.1 饮食调整合理饮食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重要一环。
建议降低钠盐摄入,减少盐的使用量,多摄入含钾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等。
2.2 控制体重过重和肥胖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
通过控制体重,保持适当的体重范围,有助于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2.3 增加体力活动适量的体力活动有助于降低血压、增强心肺功能。
建议每天坚持适度的运动,比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2.4 管理压力长期的精神压力会增加血压,因此,良好的压力管理对预防和控制高血压非常重要。
可以尝试一些放松的方法,如瑜伽、冥想等。
高血压培训资料第一部分:高血压概述高血压,也被称为高血压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都有相当高的患病率。
高血压是指在动脉血管中的血液压力持续升高,可导致心脏、脑血管和其他器官的损害。
高血压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需及时采取控制措施以减少相关的健康风险。
第二部分:高血压的病因高血压的病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等。
一些人具有家族遗传高血压的倾向,而环境因素如饮食偏好、体重、酗酒、不良的心理压力等也会对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另外,年龄、性别、种族和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肾脏疾病等也会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
第三部分:高血压的症状与并发症高血压的早期阶段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但随着血压的升高,可能出现头痛、头晕、乏力、视力模糊等症状。
长期高血压会对心脏、脑血管、肾脏、眼睛等器官造成损害,增加心脏病、中风、肾衰竭、视力损害等并发症风险。
第四部分: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高血压的诊断通常基于多次测量的血压值。
正常的血压范围为120/80mmHg,而高血压的定义是持续的收缩压高于140mmHg或舒张压高于90mmHg。
治疗高血压的方法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包括改变生活方式,如控制饮食、增加体育锻炼、戒烟、减少酒精摄入等。
药物治疗通常使用抗高血压药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血压控制目标,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第五部分:预防高血压的重要性预防高血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高血压一旦发生,将给患者带来许多健康问题。
预防高血压的方法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减少心理压力等。
定期测量血压,及早发现高血压的征兆,也是预防高血压的重要手段。
结论。
高血压求助编辑百科名片高血压高血压病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140/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
临床上很多高血压病人特别是肥胖型常伴有糖尿病,而糖尿病也较多的伴有高血压。
高血压(hypertensive disease)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并出现相应的后果。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是:凡正常成人收缩压应小于或等于140mmHg(18.6kPa),舒张压小于或等于90mmHg(12kPa)。
亦即收缩压在141-159mmHg(18.9-21.2kPa)之间,舒张压在91-94mmHg(12.1-12.5kPa)之间,为临界高血压。
诊断高血压时,必须多次测量血压,至少有连续两次舒张压的平均值在90mmHg(12.0kPa)或以上才能确诊为高血压。
仅一次血压升高者尚不能确诊,但需随访观察。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2004年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超过1.6亿。
与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31%,患病人数增加约7 000多万人。
1998年,我国脑血管病居城市居民死亡原因的第二位,在农村居首位。
全国每年死亡超过100万,存活的患者约500万~600万,其中75%以上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而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
同时,血压升高还是多种疾病的导火索,会使冠心病、心力衰竭及肾脏疾患等疾病的发病风险增高。
由于部分高血压患者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高血压又被称为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
因此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对早期预防、及时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国各级政府对于高血压病的防治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自20世纪50年代起,卫生部及中国医学科学院曾组织了三次全国性高血压普查。
引言概述:高血压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慢性疾病,不仅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影响,而且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为了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本文将从疾病的定义、病因、症状、危害、预防和治疗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正文内容:1.高血压的定义与分类1.1定义:高血压是指血压持续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一种疾病。
1.2分类:根据血压水平分为正常血压、高正常血压、1级高血压、2级高血压和3级高血压。
2.高血压的病因2.1遗传因素:家族史是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2.2饮食因素:高盐饮食、高脂饮食、低纤维饮食等均与高血压相关。
2.3生活方式:缺乏运动、长期不良的工作生活习惯等也会增加高血压的风险。
2.4精神因素:长期的紧张、焦虑、抑郁等会对血压产生不良影响。
3.高血压的症状与危害3.1早期症状:早期高血压症状不明显,常见的有头痛、头晕、乏力等。
3.2长期危害:高血压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如冠心病、心肌梗塞、中风等。
4.高血压的预防4.1保持适当的体重:过重或过轻都与高血压相关,要保持健康的体重。
4.2控制盐摄入:减少盐的摄入可以帮助降低血压。
4.3健康饮食:多摄入蔬果、全谷类食品,限制糖分和脂肪的摄入。
4.4增加体力活动: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降低血压。
4.5应对压力:学会应对压力,避免长期紧张和焦虑的情绪。
5.高血压的治疗5.1药物治疗:常见的降压药包括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
5.2生活干预: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戒烟限酒等。
5.3定期监测:定期测量血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结:高血压是一种严重影响人们健康的慢性疾病,但通过合理的预防和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血压,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公众应提高对高血压的认识,积极采取生活方式的改变,如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等,以维护自己的健康。
同时,个体需定期检测血压,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以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内,预防并减少高血压带来的危害。
60 第11卷第4期2009 年4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11 No. 4 Apr .,2009针灸治疗高血压临床研究述要黄丹,张立德(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110032 )摘要:介绍近5年来国内针灸及针药并举疗法治疗高血压方法、疗效以及多种降压方法。
资料表明,针灸治疗高血压有肯定的疗效。
关键词:高血压;针灸中图分类号:R2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09) 04- 0060- 03高血压病属中医“眩晕”、“头痛”等范畴,为气血阴阳失调,上实下虚,本虚标实之证。
其发展易导致心、脑、肾等脏器的器质性病变和功能损害,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
许多资料显示,针灸对高血压病具有一定的疗效,现将近5年来针灸治疗高血研究概述如下。
1 针灸对高血压的治疗1.1 针刺疗法1.1.1 与所选经脉穴位有关《针灸甲乙经》中记载:“风眩善呕,烦满,神庭主之。
风眩引颌痛,上星主之。
风眩目瞑,恶风寒,面赤肿,前顶主之”。
现代研究表明,针刺能解除外周血管痉挛,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并在血压下降同时,增加了心排血量和全身血液灌注量,改善脑血管弹性。
卫彦等[1]取临床120例高血压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传统针刺组40例和西药组40例。
治疗组取人迎, 传统针刺组取穴:百会、曲池、太冲、太溪;西药组卡托普利片,每日治疗1次,45天为1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结果治疗组38例(1例晕针,1例失防故剔除),有效率86.84%;传统针刺组36例(1例晕针,3例失仿故剔除),有效率66.67%;西药组39例(1例失防剔除),有效率64.10%。
表明针刺人迎穴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王文君[2]采用疾徐捻转泻法针刺足三里,取家兔16只,每组6只,给家兔恒速滴注去甲肾上腺素使其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均明显升高(P<0.05),针刺两侧足三里穴241min后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P<0.05);针刺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血压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
张为[3] 观察高血压患者40例针刺双侧悬钟穴,1个疗程后,显效20例,有效17例,无效3例。
总有效率92.5%。
刘月珍[4] 直刺双侧曲池穴,根据体质胖瘦,向少海穴透刺1.5~3寸,运针得气后,施以捻转提插手法.56例患者经1个疗程治疗,显效30例,有效16例。
冯国湘等[5]将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针刺四关穴即双侧合谷、太冲、百会;西药组常规服用卡托普利片,每组各30例。
治疗1个月。
降压疗效针灸组总有效率(80.0%)略高于西药组(73.3%),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症状疗效针灸组显效率较西药组高(53.3%,40.0%)无效率较西药组低(16.7%,33.3%),总有效率优于西药组(83.3%,66.7%),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0.05)。
结果表明针剌开“四关”加百会穴温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有效,尤其对改善头痛、眩晕、心悸等症状效果良好。
纪中等[6]通过针刺高血压大鼠的双侧水泉穴。
治疗15天后,正常组大鼠血压无明显变化;造模对照组血压变化无显著性差异;针刺组血压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黄晋芬等[7] 将6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针刺风池穴和口服美托洛尔(倍他乐克)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压、血清TXB2及6- Keto-PGF1α的变化。
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血压明显下降,血清TXB2水平降低,而6- Keto- PGF1α浓度升高,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
1.1.2 与高血压病症型不同有关朱广旗等[8]将高血压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肝火亢盛、痰湿壅盛、阴虚阳亢与阴阳两虚四组,均针刺曲池,太冲穴给予治疗。
用放免测定血浆ET含量和化学比色法测定血清ACE含量。
1个疗程后,痰湿壅盛组和肝火亢盛组降压疗效明显优于阴虚阳亢组和阴阳两虚组 (P<0.01),阴虚阳亢组和阴阳两虚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1)。
血浆中ET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下降的程度依次为痰湿壅盛组>肝火亢盛组>阴虚阳亢组>阴阳两虚组;阴虚阳亢组、肝火亢盛组、痰湿壅盛组3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0.01, P<0.05)。
血清ACE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依次为肝火亢盛组>痰湿壅盛组>阴虚阳亢组>阴阳两虚组。
阴虚阳亢、肝火亢盛、痰湿壅盛3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
表明高血压证型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针刺曲池,太冲可调节高血压病患者血中ACE、ET的含量。
1.2 耳穴疗法杨海霞[9]对19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针刺耳穴治疗。
随机分为治疗组162例,对照组30例。
治疗组中以耳迷根(双侧)、内分泌为主穴。
根据辨证分型的原则酌加以下耳穴:肝火亢盛型加肝、心;阴虚阳亢型加肝、肾、心、神门;痰浊壅盛型加脾、心、神门,予疏密波,每穴治疗10min。
1次/d,15次为1个疗程。
1个疗程后,休息5天,然后交替对侧耳穴进行下一疗程治疗。
对照组应用西药常规治疗,口服卡托普利。
疗程与治疗组相同。
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明耳穴电冲击对高血压的治疗有其独特的疗效,可不同程度地改善临床症状,没有任何毒副作用 1.3 放血疗法杨选频等[10]对69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点刺放血耳后降压沟,主穴:耳后降压沟。
配穴:痰浊壅盛型,配丰隆、足三里、中脘、风池;阴虚阳亢型配肾俞、太溪、太冲、百会。
结果69例患者显效43例(62.3%),有效21例(30.4%),无效5例(7.3%),总有效率92.7%。
1.4 电针疗法周杰芳等[11]把60例高血压病人按虚实辨证的不同分为虚证组和实证组,以相同的电针波型、频率和高强度电流(4.2 mA)刺激曲池和太冲穴。
比较两组血压的变化。
结果电针后。
虚证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降低,而实证组收缩压不降反升(P<0.01),舒张压变化不明显(P>0.05)。
表明高强度电针较适宜高血压虚证病人的治疗,不适宜实证病人的治疗。
提示电针治病时有必要进行辨证施治。
顾蕴辉[12]根据西医生理学以证明低频(5Hz)刺激脊髓三义神经束及其核团引起明显的降压、降心率效应,中医“听宫”穴正位于三义神经支配范围内,用2Hz低频电针刺激“听宫”配“曲池”也产生明显降压、降心率反应,且证明其效果胜过传统所用“合谷”配“曲池”和“太冲”配“曲池”的降压效应。
2 穴位疗法王樟连等[13] 用当归注射液穴注足三里、曲池、肾俞,并根据不同的症状进行辨证治疗,水肿明显加水道穴,尿红细胞增高加血海穴,白细胞增高加中极穴。
5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个疗程后,肾性高血压有效率达93%,下肢水肿有效率为93%,尿蛋白的有效率为93%,尿红细胞有效率为100%,尿白细胞有效率为100%。
赵光[14] 取背部双侧足太阳膀胱经上的厥阴俞穴,以指代针,把握准穴位,用两手拇指指腹,用中等力度按压两穴,此治疗组2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另设西药对照组,口服吲达帕胺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药物对照组总有效率92%,差异不显著,但药物治疗组费用过高,很多病人停药后血压出现反弹,而治疗组费用较低,反弹率也较低,表明治疗组远期效果大于药物治疗组。
曹阳[15] 将5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鱼腥草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穴取肾俞、足三里;对照组27例采用口服心痛定治疗。
结果:治疗组显效率46.7%,总有效率86.7% ,明显高于对照组22.2%和51.8%。
经比较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两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尿β2微球蛋白(尿β2-MG)、尿N-乙酰-β-D 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比较,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
表明中药穴位注射治疗组疗效优于心痛定对照组,并具有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3 针药并举疗法王振国等[16]选高血压患者6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予针刺耳后降压沟、曲池穴结合中药天麻钩腾饮口服和西药拜新同治疗4周。
结果,血压疗效和症状疗效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
表明针药结合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确切。
宋玉梅[17]选高血压患者96例,治疗组64例与对照组32例同服降压西药,治疗组加服血府逐瘀汤合杞菊地黄汤加减,针刺取风池、曲池、太冲穴用泻法。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2%,对照组总有效率75%,(P<0.05)。
提示综合疗法疗效显著,且能减少并发症,有推广价值4 灸法王国明等[18]取准双侧足三里穴、艾灸以穴位处皮肤有灼伤为度灸2~4壮,178例高血压患者中显效66例,占37.O8%;有效91例,占51.12%;无效21例,占11.80%;总有效率为88.20%。
任宇丁等[19]将6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肝肾阴虚型(灸关元、涌泉、足三里、痰湿瘀阻型(灸百会、神阙、足三里),经过10天治疗后,肝肾阴虚型、痰湿瘀阻型其总体收缩压、舒张压在治疗前后有差异(P<0.05),但肝肾阴虚型与痰湿瘀阻型之间比较收缩压与舒张压无差异 (P>0.05),表明辨证施灸治疗高血压病有良好的降压作用。
任宇丁等[19]将6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肝肾阴虚型(灸关元、涌泉、足三里),痰湿瘀阻型(灸百会、神阙、足三里),经过10天治疗后,肝肾阴虚型、痰湿瘀阻型其总体收缩压、舒张压在治疗前后有差异 (P<0.05),但肝肾阴虚型与痰湿瘀阻型之间比较收缩压与舒张压无差异(P>0.05),表明辨证施灸治疗高血压病有良好的降压作用。
5 结语针灸治疗高血压病具有一定的疗效,且治疗安全,无毒副作用。
但临床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疗效标准, 时间效应关系, 中医辨证分型不一,临床观察不细,机理研究不透彻多停留在临床水平,实验研究较少,因而不利于对针灸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评估和总结,此外,我们还应加强对针灸降压的远期疗效的观察和穴位或穴位配伍的研究,这些都是针灸学临床研究面临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 卫彦,孙忠人.针刺人迎穴治疗高血压病120例临床观察[ J ] . 针灸临床杂志,2006,22 ( 20 ):4.[ 2 ] 王文君,张宝文.疾徐捻转泻法针刺足三里对高血压家兔的降压作用[ J ]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 ( 7 ): 116.高血压病针灸治疗【概述】高血压病,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收缩压160毫米汞柱或以上,即≥21.3Kpa;和/或舒张压95毫米汞柱或以上,即≥12.7Kpa)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症,临床表现为头痛、头胀、头晕、失眠、心悸、健忘等,晚期可导致心、脑等器官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