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备课
- 格式:doc
- 大小:68.50 KB
- 文档页数:9
苏少版音乐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多么好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听《春之歌》2、唱《快乐的嚓嚓嚓》3、认:升记号;二拍子指挥图式教学目标:1、了解波尔卡乐曲的特点,感受波尔卡的节拍和情绪。
2、结合身体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结合歌曲演唱认识“升记号”;学会二拍子指挥图式。
教学难点:唱准半音的音高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教学过程:一、欣赏门德尔松的《春之歌》1、跟琴轻唱A段主旋律。
认识还原记号:表示将已升高或降低的音恢复到原音高。
2、初听乐曲问:A、在听到主题旋律的时候作出表示B、乐曲表现了怎样的情绪?3、再次欣赏。
要求学生用色彩表示听不同段落时的感受,并说明理由。
4、揭题、简单介绍乐曲创作背景及作者。
二、学唱歌曲1、导入2、初听歌曲,感受临时变化音。
3、一起唱一唱如:sol—--#fa、la—#sol、#fa—mi4、师讲解升记号,“#”是比原音升高了半个音。
5、再听歌曲,跟师边听边指挥。
6、学习二拍子的指挥图式7、让学生跟唱前半部分。
8、跟师唱后半部分。
(注意变化音和附点节奏的唱法)9、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指导用轻巧、有弹性的掌声为歌曲伴奏,师指挥)10、让学生随歌曲节奏律动,感受歌曲情绪。
三、小结师:今天我们学唱了《快乐的嚓嚓嚓》还欣赏了波尔卡乐曲。
请同学们回去,再找一找适合跳集体舞的歌曲或一些波尔卡乐曲,给他们配上合适的舞蹈,下次有机会一起分享。
教后札记: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听歌曲《赤足走在田埂上》2、唱歌曲《校园的早晨》3、认:认识“D.C.”、“”、“Fine”等记号。
4、拓展:了解台湾校园歌曲,唱唱学校的校歌。
教学目标:1、能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校园的早晨》,知道“从头反复记号”和“省略跨越记号”在歌曲中的用法以及正确的演唱顺序。
2、欣赏歌曲《赤足走在田埂上》,感受无伴奏合唱的意境。
3、了解更多的校园歌曲,领略校园歌曲的魅力。
教学难点:学唱歌曲时,歌曲中“直到长成参天大树”乐句中切分节奏的掌握;“和我共享阳光雨露”乐句和上句的衔接。
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备课单元第一单元快乐嚓嚓嚓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授课时间教学内容1.听《祝你快乐》2. 认:管乐器3.律动《祝你快乐》4. 成长的足迹(二)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祝你快乐》,感受乐曲情绪、音色、形式和风格特点,感受各种铜管乐器的音色。
2.通过对管乐器的认知,提高生对音乐的兴趣及求知的欲望。
3.能根据音乐旋律的变化设计不同的队形和动作,随音乐进行表演。
4.试着听辨乐曲的演奏乐器。
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感受、表现音乐形象和情绪。
难点:听辨乐曲的演奏乐器和演奏的结构。
教具钢琴、多媒体课件、欣赏曲的主题ABC的卡片、各种铜管乐器和木管乐器的图片教学过程主备复备一、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
2.新期的常规教育。
二、新课教学(一).认一认:铜管乐器与木管乐器。
出示图片:师:你认识其中哪种乐器?(长号、单簧管、小号、圆号、长教学过程师:现在同学们听听老师是怎么读得:师按节奏范读,出示以下的词:快乐的嚓嚓嚓跳起欢乐︳舞 - ︳快乐嚓嚓︳嚓 - ︳校园春来︳早 - ︳春歌美如︳画 - ‖师:老师是按节奏读得,是什么拍的呢?四二拍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四二拍子的指挥图示:带领生一起数1、2划一划,注意强弱的变化。
师:下面我们就来学一首四二拍的歌曲:板书:快乐的嚓嚓嚓2.欣赏歌曲,生试着用四二拍图式进行划拍,感受歌曲的节奏。
3.再听歌曲:思考歌曲该用什么样的情绪演唱?欢快、活泼的4.学唱歌曲:用整体听唱法学唱2—3遍后师用钢琴伴奏带领生演唱,找出难点加以指导a.歌曲的前四个乐句完全相同吗?多媒体出示乐曲前四个乐句师范唱生区别后带领生唱一唱b.歌曲的第五和第六乐句的音符下面的小点是什么?师弹琴范唱,让生说一说有什么感受,引出断音记号板书:断音记号(音要唱得干净、短促、有弹跳力大概占原音二分之一)C.再找一找:歌曲中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引出升记号升记号(#):表示将本位音升高半音师在钢琴上弹奏几个音,让生有初步的感受,在唱一唱中的升fa 和升sol。
小学音乐苏少版(简谱)五年级上册《乡音多喜乐唱:抓妈荷采莲谣》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抓妈荷》
教学目标:
1、能有表情地演唱《抓妈荷》,表现好三拍子的韵律。
2、了解沭阳地区的风土人情和民俗气息,能用沭阳方言演唱歌曲。
3、能运用多种演唱形式演唱歌曲。
教学重难点: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能用沭阳方言唱歌
教学用具:音乐课本、沙包、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沙包”游戏导入
1、同学们,今天的音乐课周老师让你们每人都带了一只沙包,那么谁能告诉老师平时你们都怎么玩这个沙包的呢?谁来玩给大家看看?
指名学生表现玩沙包,(男生1,2女生结伴玩)师结:看着你们玩沙包老师想起了自己的学生时代,真想和你们一起玩一玩沙包,你们想吗?
2、在我们的音乐课上玩沙包就要跟着音乐走,想不想一起来看看别的学校的孩子们是如何玩沙包的呢?放视频生观察他们怎么玩?有几个动作?
师结:这里面有两个动作,每个动作有3拍来完成。
师示范:把沙包抛来抛去,但是要在音乐的强拍上抛出去----生跟师学抛---扔—接
请同学们全体起立边听音乐边玩沙包,同时你的动作又能和音乐相吻合。
生跟着视频学玩沙包
3、揭题
音乐声中玩沙包真有意思!同学们,那你们知道无锡人把沙包叫作什么吗?周老师呀土生土长的无锡人,猜一猜周老师小时候叫它什么:示地图子子—布头子子—跟着老师学一学无锡方言
我们一起来看这张地图,从我们无锡出发一直到宿迁沭阳,人们对沙包的叫法也发生了变化,同学们,沙包用沭阳话要怎么说呢?。
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第六单元教案第一篇: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第六单元教案小学五年级音乐第六单元《新年音乐会》1课题:《平安夜》课型:唱歌综合课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用优美、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平安夜》,并从中感受宁静、祥和的气氛。
2.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分组用不同的形式演唱歌曲。
3.欣赏不同形式的《平安夜》。
教学重、难点:1.演唱歌曲时,二声部的演唱要做到和谐统一。
2.分组用不同的形式演唱歌曲。
教材分析:《平安夜》这首歌曲的词作者是奥地利一个小乡村教会的神父约瑟夫·莫尔,曲作者是当地一位默默无闻的音乐教师弗朗兹·格鲁伯。
这首歌曲的旋律优美动听、节奏舒缓、音乐语言朴实无华,充满了安详、宁静的感觉。
歌曲为降B大调,八六拍,是由三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
第一乐句先抑后扬,形成一个大的起伏,歌唱性极强。
第二乐句由两个完全相同的分句组成,带有叙述性。
第三句是歌曲的高潮乐句,旋律在较高音区进行,格外明朗,似心潮澎湃激荡。
结尾处采用高潮后的后转,旋律一路下行平稳地落在主音do上,舒展平和地结束了全曲。
歌曲的旋律完美地抒发了作者内心对和平与幸福的追求,带给人们祥和与安宁的感受。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欣赏《铃儿响叮当》动画。
提问:谁知道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在什么节日会听到这首歌曲?学生回答:这首歌曲的名字叫《铃儿响叮当》,在圣诞节时常听到这首歌曲。
师:每年的12月25日是圣诞节,它是西方国家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圣诞节的前一天晚上被称为平安夜,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西方国家的人们是怎样过平安夜的? 2.欣赏《平安夜》动画。
师:平安夜这天,商场、街上和家里就摆起了圣诞树,圣诞树呈塔形,身上挂着一个个小铃铛,轻轻一碰,叮当、叮当发出动听的声音。
金色的小灯,好像天上眨眼的星星。
五颜六色的小灯笼,一闪一闪的,美丽极了!这时,人们在教堂里虔诚的祈祷,真心地祝福,欢乐祥和的气氛充满千家万户。
学科教学工作计划学年度第一学期小学音乐学科五年级 3—6 班实施者:第一单元《快乐嚓嚓嚓》一、单元目标:1、体验热爱生活的情趣,享受祖国母亲怀抱里幸福童年的快乐。
2、能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演唱《校园的早晨》、《快乐嚓嚓嚓》欣赏歌曲《赤足走在田埂上》、,领略校园歌曲的生活气息和艺术魅力。
3、结合身体动作跟手音乐的节拍和情绪;结合歌曲演唱,认识“升记号”、“还原记号”和“从头反复记号”等音乐符号;学习二拍子指挥图式;感受无伴奏合唱的表现力。
通过欣赏《祝你快乐》,感受各种铜管乐器的音色。
4、以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尝试音乐情境小品的设计和表演。
通过唱好校歌等活动分享身边的课程资源。
二、单元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快乐的嚓嚓嚓》《露一手》(1);人:升记号、二拍子指挥图式第二课时《赤足走在田埂上》《校园的早晨》认识“从头反复记号”和“省略记号”《露一手》(2)了解台湾校园歌曲、唱唱学校的校歌第三课时《春之歌》《把心儿种在春天里》采集与分享:我们的校歌;认:还原记号;《露一手》(3)第四课时《祝你快乐》机动复习我的创造《露一手》(5)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1、唱《快乐的嚓嚓嚓》2、认:升记号;二拍子指挥图式二、教学目标:1、了解波尔卡乐曲的特点,感受波尔卡的节拍和情绪。
2、结合身体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结合歌曲演唱认识“升记号”;学会二拍子指挥图式。
三、教学难点:唱准半音的音高四、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五、教学过程:(一)欣赏《微笑波尔卡》1、师播放《微笑波尔卡》手风琴曲师:刚才我们听了手风琴版的《微笑波尔卡》,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下管弦乐版的《微笑波尔卡》(请学生讨论一下两种版本的波尔卡的不同风格)2、师介绍波尔卡的有关知识师:这是一种轻快活泼的舞蹈,舞者面对面站立,男伴的右手抱着女伴的腰部,左手向旁伸开握住女伴的右手,按这种姿势,成对的沿着舞厅周围逆时针方向旋转行进。
是19世纪欧洲流行的一种2/4拍的对舞。
(师教学生简单的波尔卡舞步)3、再次欣赏让学生分辨两个主题的不同情绪。
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第六单元新年音乐会教学教案第一课时学习歌曲《平安夜》核心素养:1、用优美、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宁静,祥和的气氛,了解歌曲的创作经历。
2、欣赏不同形式的《平安夜》。
教学过程:一、导入。
1、播放歌曲《铃儿响叮当》设问:什么节日能听到这首歌?2、与圣诞节有关的音乐你们还知道哪些?二、学习歌曲。
1、教师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学习高声部旋律,学习用口琴吹奏歌曲《平安夜》3、学习低声部的旋律,学习用口琴吹奏歌曲《平安夜》。
4、练习合奏三、分组用各种形式演唱歌曲四、各组汇报展示五、欣赏吉他演奏《平安夜》和电子琴演奏《平安夜》。
第2课时:祝愿歌核心素养:1.能够自信地独唱或他人一起表演,用歌声表达自己真挚的感情.2.能够针对不同的节日选择与之相适应的不同内容与风格的音乐,并为节日设计节日单或歌单.教学方法:练习法、欣赏法演示法、交流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课前播放《祝愿歌》2、提问引入节日话题二、我们的节日1、节日名游戏接龙比赛。
提问:我们一年里常过的节日有哪些?宣布竞赛规则并主持比赛,及时评分反馈。
2、节日的分类与节日民俗。
用提问等方式引导交流话题,学生自由回答,交流互动。
三、节日里的歌1、听赏歌曲,说出歌名及适合演唱的节日。
A《祝福祖国》国庆节B《每当我走过老师得窗前》教师节C《母亲》母亲节D《一二三四歌》建军节2.小结:歌曲的主题与节日的主题一致的类型是节日歌曲的首选。
四、歌声里的祝福1、听赏《祝愿歌》(1)听赏全曲提问:A本歌适合在什么节日演唱?B除祝福类歌曲外,还在哪些类型的歌曲适合在大多数节日演唱?(2)感受旋律特点。
(前半拍休止)(3)体会歌词意义。
2、学唱《祝愿歌》(1)初听歌曲:用M或LA模唱全曲(2)学生跟原声带唱一遍(3)饱含热情地演唱(男女声先合后分,互送祝福)五、1、分组设计歌单(1).国庆组(2).八一组(3).春节组2、分组以个人或小组代表本组表演节目六.小结音乐活动“新年音乐会”核心素养:1、用满怀深情的歌声表达祝福祖国的心愿,激发学生对美好幸福生活的热爱之情。
《牧场上的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牧场上的家》是苏少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蓝天白云”的唱歌课。
这是一首流传于美国牧人中间的牧歌,也是今日堪萨斯州的州歌。
歌曲为三拍子,弱起拍,速度中等,节奏匀称,曲调抒情优美。
歌曲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由4个乐句组成,其中有3个乐句材料相同,教材选用了二声部合唱,仿佛在向大家诉说着牧场的美,抒发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热爱。
从横向上看,本单元选材的视野较宽,《牧场上的家》引导学生走进音乐,理解自然、生活与音乐的紧密融合;从纵向上看,通过《牧场上的家》的学习,学生可以巩固弱起拍的音乐体验以及二声部合唱能力的提升。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演唱能力和欣赏能力、分析表现音乐的能力,但要继续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要让他们从心底里喜爱音乐,特别是演唱和聆听音乐的习惯,要形成良好的持续发展的态势。
当然对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也不能松懈。
设计理念:1.抓住“音乐”主线,以学生情感体验为源,让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
2.以生为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通过多种体验渠道为学生发展音乐才能提供空间。
3.强调音乐实践,引导学生对歌曲表现形式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增进音乐素养。
设计思路: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的一切实践活动也都依赖于“听”。
本节课我在引导学生“听演唱形式”“听节拍”“听旋律”等听觉活动中,通过体态律动、师生合作等方式感受歌曲的节拍、旋律、力度等音乐要素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
学生能够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获得音乐审美体验。
一、扣“双基”,揭示学习内容。
二、抓歌唱,体验感受歌曲。
三、有创造,综合表现歌曲。
教学目标:1.能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富有韵律感演唱《牧场上的家》,唱准弱起拍,初步尝试合唱。
2.能用歌声表现歌曲的美好意境,抒发内心对牧场、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3.积极参与体态律动、师生合作等音乐活动,感受节拍、旋律、力度等音乐要素在歌曲中的作用。
苏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备课一、单元重点、难点:重点:音乐情感的感受与表达;从音乐中感受爱的困难:利用\环境感\,引发情感共鸣,加深音乐的情感体验。
二、课堂安排:听唱歌,在课堂上背诵第一课时《妈妈的红头巾》《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露一手(1)我的创造(2)第二课时《甜甜的秘密》采集与分享(1)露一手(2)四拍子图式第三课爱的浪漫与爱的梦想我的创造(1)将标志着第四课时《爱的祝愿》《长成一座山》露一手(3)采集与分享(2)第五课时《萤火虫》我的创造(3)第六课时竖笛吹奏练习《铃儿响丁当》三、教具准备: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如录音机、光盘、磁带、单簧管、卡片等:1.听:《妈妈的红头巾》2.唱:“世界上所有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动作:举手(1)我的创作(2)教学目标:1.用自豪、敬佩的情绪演唱歌曲,表达对妈妈的无限爱意。
2.能够跨小节准确地唱切分音;在听音乐和欣赏音乐时,可以感受到音乐元素的变化,对音乐元素的变化引起的音乐情感和风格的变化形成初步的理性认识。
3.根据情感的的需要选择演唱方式,能选择适当的音乐为朗诵配乐。
教学重点、难点:音乐情绪的感受与表现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询问学生是否知道母亲的生日,是否知道母亲的工作以及母亲每天的开销。
2、学会唱“世界上所有的母亲都是一样的”1.聆听歌曲范唱,感受妈妈的辛苦与不容易,感受妈妈对孩子的爱。
2.再听歌曲,听出歌曲中相同的段落。
3.学唱歌曲(1)这首歌的相同部分会被试听,而中间部分则是通过听和唱来学习的。
(2)注意引导学生唱好跨小节的切分音,唱准\wwwwww\这样含有休止符的节奏。
4.完整、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5.音乐活动:采集与分享(1)(1)妈妈为我们工作很努力。
我们能为妈妈做什么?(2)课后或母亲生日那天,给母亲唱首深情的歌。
6.巩固歌曲的演唱。
(1)现在就请同学们为妈妈献上一首歌曲,相信妈妈一定能感受到我们的信息。
(齐唱歌曲)(2)请同学们相互讨论还能用怎样的形式来表现歌曲?(3)我的创作:在色块的开头设计合适的动作或节奏来伴奏歌曲。
苏少版音乐五上第六单元蓝天白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蓝天白云》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歌曲,选自苏少版音乐五上第六单元。
歌曲以蓝天白云为主题,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让学生在欣赏歌曲的同时,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歌曲旋律简洁,歌词易懂,适合学生年龄特点,易于学生传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提高音乐素养,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较高的兴趣,他们喜欢通过歌唱、演奏、舞蹈等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热爱。
在音乐素养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乐理知识,如音高、节奏等,具备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
但在合唱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存在音准、节奏等方面的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纠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蓝天白云》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独立演唱。
2.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3.培养学生良好的合唱习惯,提高合唱水平。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蓝天白云》的音准、节奏把握。
2.合唱部分的协调性和音准。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练习,相互纠正、互相鼓励。
3.合唱训练法:针对合唱部分,进行专项训练,提高合唱水平。
4.情境教学法:创设大自然的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歌曲的美好。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蓝天白云》的曲谱、歌词、图片等。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伴奏。
3.合唱道具:如小云朵、小鸟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蓝天白云》的伴奏,让学生跟随节奏摇摆,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齐唱歌曲《蓝天白云》,熟悉旋律和歌词。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蓝天白云》的曲谱,让学生观察并认识五线谱、音符等基本乐理知识。
接着,教师逐句教唱歌曲,注意纠正学生的音准、节奏问题。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每组选出一个指挥,按照歌曲节奏挥拍。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指挥动作和演唱姿势。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合唱练习,注意协调性和音准。
苏少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备课单元第六单元《蓝天白云》计划课时4课时教学内容听:《空山鸟语》、《飞驰的雄鹰》唱:《牧场上的家》、《蓝天白云》认:G调常识评:成长的足迹(一)、(二)教学目标1、乐意参与本单元的听、唱、动、奏、评活动的学习,能感受到歌(乐)曲中活泼、轻松与富有韵律感的美,并从中引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热爱。
2、能用活泼富有节奏感的声音演唱歌曲《蓝天白云》,唱出在灿烂的阳光下自由自在、跃跃欲试的心情;能用连贯和富有韵律的声音演唱《牧场上的家》,唱准弱起拍及二声部。
3、欣赏排箫独奏《飞驰的雄鹰》、二胡独奏《空山鸟语》,感受乐器音色与表现特点,以及乐曲所表达的情绪、意境和风格。
可结合作品的旋律线条、演奏特点,尝试用图谱或画一画等其他方式来表现乐曲的速度、情绪和风格。
4、结合本单元演唱与欣赏的作品,尝试自己设计编创符合乐曲风格特点的动作,随乐律动,表达对歌乐曲情绪、内容、形式的感受。
能根据作品的结构和旋律特点,与同伴合作进行《蓝天白云》唱、动结合的表演。
单元第六单元《蓝天白云》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授课时间教学内容唱:《牧场上的家》教学目标通过歌曲的学习,学生能用平稳、悠长的气息和柔和、连惯的声音来歌唱,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重难点1、弱起小节的学习;长音的延长时值。
2、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让他们热爱自己的家乡。
教具钢琴、课件、教学过程主备复备(一)、聆听歌曲。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歌唱家乡的歌曲。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牧场。
(我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片段,欣赏多媒体音乐和画面,感受牧场的美丽景色,体验歌曲的意境美。
)2.在美国的乡村的牧场上你都看见了什么?(多媒体出示多幅不同的美国乡村牧场的图片)3.说说这首歌曲是多少拍的?听听歌曲中唱到了什么?4.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3/4拍的歌曲。
强弱规律为:强弱弱。
我们一起用手拍打一下,重拍代表强轻拍代表弱。
(画出节拍图示)(二)、节奏难点1.听旋律,打拍子,掌握弱起拍。
巩固3/4拍。
2.学生情感读词。
读好弱起和一字多音。
(三)、学唱歌曲1.牧场上的家带给人无限的遐想,令人无限神往,谁来说说?在牧场上哪些景色给你带来最美的感觉?清新的空气扑鼻而来,动物们在这么美的环境中生活是多么快乐呀,让我们和大自然一起唱唱,用LU唱歌曲的旋律。
2.同学们的声音真美,能用这么美的声音来唱唱歌词吗?随伴奏轻声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3.你们来想象一下,假如你就是牧场上的小主人,我们坐在绿色的草地上,仰望着天空,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没有悲伤、令人无限神往。
你是一种什么感受呢?生:轻松、悠闲的感觉。
师:你们自由在地牧场放牛、嬉戏玩耍,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来演唱呢?生:轻柔、优美师:你们说得很准确!那我们一起来放松我们的心情,感觉一下在牧场上那轻松、悠闲的感觉。
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来演唱一次。
4.纠正不准确的音:两句“还有快乐的小鹿和羚羊”相同吗?哪儿不相同。
5.美国的牧场美吗?这首歌曲表达了作者得怎样的心情?表达了对家的赞美、依恋之情。
同学们一定很想生活在那儿吧?假如你就是牧场上的小主人,你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的声音来不断表达对这片美丽牧场的热爱呢?带着你想象的歌曲描绘的意境,有感情地齐唱《牧场上的家》。
(四)、创编歌词。
同桌同学合作创编一段热爱家乡、歌颂家乡的歌词。
附我自编歌词:我的家在双语,这里天空蔚蓝,还有漂亮的教室和宿舍,这有美丽老师,还有可爱伙伴,它们都是双语的一员。
家!双语——我的家!----(我这段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对学校的热爱。
)教学反思单元第六单元《蓝天白云》课时安排第二课时授课时间教学内容听赏《飞驰的雄鹰》、《空山鸟语》教学目标1、学生能分辨出乐曲中的主奏乐器,并且能简单了解该乐器。
2、感受不同乐器的音色,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让学生体验音乐美。
重难点1、丰富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2、分辨乐曲的主奏乐器教具钢琴、课件等教学过程主备复备(一)、欣赏〈空山鸟语〉1.引入。
“空山”是出自唐代王维的诗“空山不见人”的意思。
整个曲子的意境是幽静、深远,犹如山林的召唤,空谷回声。
2.先整体听一遍曲子,能说一说听完后的感觉。
A、是不是一直都很安静?还是有对比的?B、能否听到鸟的叫声,模仿一下。
3.再复听一遍,分段欣赏,能感受乐曲的引子部分表现空山的已经以及后面模仿鸟叫的部分和人的形象。
补充:(乐曲结构属于多段体,共五段,另有引子和尾声。
引子犹如山林召唤,空谷回声,简单几笔就描绘出题意幽邃、深远、静穆的意境,接着,以非常活跃的旋律进行,作为“人”的形象出现,在全曲贯穿始终,时而单独出现,时而与鸟鸣相结合,宛若自然景色给予“人”的清新愉悦心情,与自由自在的鸟语交融相织。
作者创造性地运用三弦拉戏式的模拟手法,将鸟语音乐化,使乐曲的造型性和抒情性有机结合,因而音乐优美生动,富有情趣。
)4.提问,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介绍二胡,(多媒体),包括二胡的构造、基本演奏方法、教学过程音色等。
5.介绍二胡演奏家刘天华。
(多媒体)(补充:刘天华(1895~1932)原名刘寿椿,江苏江阴人,民族器乐作曲家,二胡、琵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
为著名文学家刘半农之弟,也是我国30年代的国乐大师,由于他在创作和演奏上的努力,使我国的国乐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为开拓和发展我国民族音乐做出了巨大贡献。
刘天华生活的时代,正值内忧外患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叫花子胡琴要饭的笛”一语道出了当时民族音乐的社会地位。
就在那样的环境里,刘天华抱定“改进国乐”的坚定信念,在崎岖坎坷的路上奋战了20年,培养造就了一批优秀的民族音乐演奏家,创作了几十首二胡、琵琶曲和练习曲。
人们所熟悉的二胡曲《病中吟》、《月夜》、《空山鸟语》、《光明行》、《苦闷之讴》、《独弦操》、《烛影摇红》等都是他创作的。
刘天华对我国民间音乐也作了许多整理工作,他就是因为在天桥收集“吵子会”锣鼓谱,在与民间艺人接触中,不幸染上猩红热病,于1932年6月8日因医治无效而病逝,时年仅37岁。
)6.对比欣赏,聆听笛子曲〈荫中鸟〉,感受不同的乐器模仿鸟叫的效果。
体验音乐与自然结合的效果。
能够加深对民族器乐的热爱。
补充:(欣赏曲目《荫中鸟》是一首笛子独奏曲,刘管乐作曲,创作于五十年代。
乐曲取材于河北民间音调,通过对一群在树荫中嬉戏逗乐的鸟儿的描写,表现出作者乐观豪放的情绪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加之运用了民间流行的滑音、吐音、花舌音等竹笛吹奏技巧,更加生动地表现了荫中百鸟争鸣的景象,借景抒情地表达了人民对新生活的热情赞颂。
)7.联系生活,发挥想象,自己模仿鸟叫声。
感受音乐模仿(二)、欣赏《飞驰的雄鹰》1.故事导入:秘鲁民族英雄阿达瓦尔帕抵抗外敌、宁死不屈的英雄事迹2.聆听乐曲:对比聆听A、B主题,感受异同(情绪、速度、节奏等)(1)分段聆听:A主题,学生可用双臂表现飞翔。
B主题,学生不仅用双臂表现飞翔,更可以加入步伐,随着音乐向前走,表现B音乐所蕴含的内在力量。
问:你能听出来是什么乐器吗?(排箫)学生感受排箫的音色3.教师介绍排箫4.完整聆听乐曲,请学生划旋律线5.拓展延伸;教学反思单元第六单元《蓝天白云》课时安排第三课时授课时间教学内容唱《蓝天白云》教学目标1.学唱《蓝天白云》,让学生在层层深入的音乐实践中自然地感受小鸟在蓝天自由自在的飞翔。
2.创设情境使学生浅显易懂的理解和学习歌曲,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重难点1.弱起小节的演唱2.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教具钢琴、多媒体等教学过程主备复备(一)、情境导入:教师指着窗外,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蓝天、白云、小鸟...)导入新课《蓝天白云》。
(二)、新课教学:1.聆听歌曲:(1)初听,感受歌曲情绪(2)复听,歌曲唱了些什么内容?找出歌曲中旋律相似或相同的乐句(3)教师范唱,找出歌曲中的音乐记号(重音记号、连线、反复跳跃记号)2.解决难点:(1)教师提醒学生弱起小节的演唱(2)学生跟琴哼唱(3)完整演唱(三)处理歌曲:教师从歌词上激发学生的情绪,促使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四)创编歌曲:小组讨论:你可以为歌曲加入哪些声势伴奏?单元第六单元《蓝天白云》课时安排第四课时授课时间教学内容1.奏:《竖笛练习》(六)2.单元评价:成长的足迹教学目标1.视唱《剪羊毛》的曲谱,掌握歌曲节奏、换气。
2.复习单元内容,留下成长的足迹,提高学生用各种形式综合表演的能力。
重难点重点:1.引导学生采用重复手法创编旋律。
2.加强歌曲的理解,增强合作意识和能力。
3.通过听辨发现速度与情绪的关系。
难点:竖笛曲《剪羊毛》的节奏、力度记号教具钢琴、多媒体、竖笛等教学过程主备复备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复习本单元歌曲1.有表情地演唱《牧场上的家》、《蓝天白云》2.以唱、奏、舞等形式分组合作表演歌曲《牧场上的家》引导学生表演设计时,注意各类人数比例,以唱为主,奏为辅,舞次之。
3.加入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三、对比听辨下面音乐作品《飞驰的雄鹰》《空山鸟语》的速度与情绪,并说说速度与音乐情绪表现之间的关系。
1.听辨两首乐曲片段。
2.说说速度与情绪之间的关系。
3.说说两个片段曲名、演奏乐器、音色、速度、情绪的特点。
四、竖笛练习(六):澳大利亚民歌《剪羊毛》片段1.听竖笛示范吹奏,生看歌谱2.分析歌曲,找出相同或相似旋律。
3.先教学视唱歌谱,把握歌曲节奏4.先学习相同相似旋律,再学习旋律不同的乐句。
教学过程5.随伴奏音乐演奏竖笛曲《剪羊毛》。
五、小结本单元学习情况,下课。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