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2第二单元丝竹流韵》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9.18 MB
- 文档页数:51
第二单元丝竹流韵第一课时教学准备:PPT听:《欢乐歌》、《卜算子.咏梅》动:露一手——认识“江南丝竹”中的演奏乐器教材分析:《欢乐歌》:江南八大曲之一,旋律明快流畅,起伏多姿,表达人们在喜庆节日中的欢乐情绪。
《卜算子.咏梅》:这是一首由毛泽东诗词谱写的歌曲,旋律中融入了昆曲的元素,全曲舒展激昂,既有江南音乐的甜美、婉约的风格,又不失迎风奥霜的刚劲气势。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欢乐歌》、《卜算子.咏梅》,领略江南风情,感受江南丝竹的音乐风格,初步了解江南丝竹的知识。
感受民间戏曲与歌曲的完美结合,初步了解昆曲和苏州评弹这两种地方曲艺,激发学生对家乡江南悠久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学生能够学会自己欣赏歌曲。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欣赏、感受“江南丝竹”:1.欣赏《紫竹调》欣赏乐曲,说出乐曲的情绪风格、主要演奏乐器。
揭示曲名,简介“紫竹调”2.介绍“江南丝竹”:流传于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以及上海一带的丝竹音乐。
主要乐器有笛、箫、笙、二胡、琵琶、三弦、扬琴等。
3.师:下面我们来欣赏江南丝竹八大曲之一的《欢乐歌》。
欣赏《欢乐歌》,留心听以上几种乐器的音色。
三.欣赏、拓展“昆曲”、“评弹”1.师:江南的地方戏曲有很多,你们知道哪些?生回答(黄梅戏、越剧、昆曲等)师: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昆曲。
2.简介昆曲:起始于元末明初的昆山腔,迄今已有600年的历史,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是一种融诗、歌、舞、戏于一体的艺术形式。
3.听赏昆曲《牡丹亭》选段【皂罗袍】4.欣赏《卜算子.咏梅》4.简介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与弹词的总称,产生于苏州,流行于江浙沪一带,用苏州方言演唱。
5.听赏苏州评弹《笑中缘》6.欣赏《小巷风韵》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唱:《水乡外婆桥》教学目标:用欢快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水乡外婆桥》,了解赞美江南水乡的歌曲,激发学生对江南水乡音乐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学生真正能够感受到歌曲所表达的韵味。
第二单元丝竹流韵教学内容:唱:《姑苏风光》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吴音乐文化的兴趣;2、在欣赏、体验、表现等音乐活动中学习歌曲;3、用吴方言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重、难点:1、委婉地用吴方言演唱歌曲;2、用方言演唱歌曲;3、体会吴音的特点。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等。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用方言演唱的歌曲师:同学们啊歌我们是听得多了,有些歌啊是用方言来演唱的,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呢?生:四年级的《采茶舞曲》五年级的《杨柳青》师:嗯,真不错都记住了,那你知道这两首歌曲是用哪的方言来唱的吗?生:师:这杨柳青啊是扬州方言来演唱的,今天老师呀也带来了一首,我们来听一听,你能听出是哪儿的方言吗?教师范唱《姑苏风光》师:同学们你们听出是哪的方言了吗?生:苏州师:对了这就是我们的江南水乡——苏州。
苏州话呀说起来就像在唱歌一样,特别的好听。
请随老师一起走进这古都苏州,走进苏州的大街小巷,穿梭在如诗一般如画一般的苏州。
二、教唱部分1、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首《姑苏风光》,听完之后告诉老师歌曲是用哪的方言来演唱的?是哪的民歌呢?演唱形式是怎样的?情绪是怎样的?初听音乐回答问题生:苏州方言女声独唱抒情优美的江苏民歌师:大家听的非常准确将这些问题在第一遍收听的时候就解决了。
那它是属于民歌中的哪一种呢?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民歌的种类:山歌劳动号子小调师:这首歌听起来非常的动听,很委婉,充分展现了我们江南的美。
江南有渔米乡之称,使用方言为吴语,民歌以小调为主.因此江苏民歌呀听起来是特别的柔美。
这首《姑苏风光》是民歌套曲《大九连环》中的一段,整个套曲是由五首江南流行的时调联结而成的民歌套曲。
今天学唱的这首《姑苏风光.码头调》是整个套曲的序引,码头调又称剪靓花。
下面请同学们跟着歌曲的旋律来轻声的哼一下,注意尽可能的将江苏民歌的这种柔美哼出来,哼唱的时候考虑一下为什么这首歌唱起来能像江南曲水清流顺畅又轻游慢转?1、跟音乐哼旋律师:有谁能告诉老师为什么这首歌会给我们一种如同行云流水般的感觉生:师:因为这首歌里大量的运用了一字多音的方法,一个字对应了好几个音,这样就使得歌曲听起来像潺潺的流水一般,委婉动听。
苏少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第2单元《丝竹流韵》教案一. 教材分析《丝竹流韵》是苏少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第2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乐器,感受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材中包含了二胡、笛子、琵琶等民族乐器的演奏曲目,以及相关的音乐知识和技巧。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民族乐器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乐器的演奏技巧和音乐理论知识掌握不扎实。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乐器,感受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2.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3.学习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
4.加强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为学生的音乐成长奠定基础。
四. 教学重难点1.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2.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3.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民族乐器的基本知识、演奏技巧和音乐理论知识。
2.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演示民族乐器的演奏。
3.练习法:学生自主练习乐器演奏,教师个别指导。
4.欣赏法:聆听、分析、讨论民族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民族乐器:二胡、笛子、琵琶等。
2.准备音响设备:音响、耳机等。
3.准备教学课件:民族乐器的图片、音乐作品等。
4.准备练习曲目:民族乐器练习曲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民族音乐,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民族乐器,介绍乐器的名称、特点和演奏方法。
同时,示范演奏乐器,让学生初步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民族乐器,教师巡回指导。
针对学生的演奏情况进行点评,纠正错误,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练习乐器演奏,教师个别指导。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巧。
苏少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第2单元《丝竹流韵》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丝竹流韵》是苏少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第2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中国民族音乐的丝竹乐器及其代表作品。
教材通过丰富的乐曲,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既有经典的丝竹乐曲,也有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音乐。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有一定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但是,对于丝竹乐器及其代表作品,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丝竹音乐的特点,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丝竹乐器的特点和代表作品,感受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引导学生运用音乐欣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感受丝竹乐器的特点和音乐风格。
2.难点:对于地方特色的民间音乐,学生可能较为陌生,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和接受。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播放乐曲,让学生感受和理解丝竹乐器的特点和音乐风格。
2.讲解法:教师对丝竹乐器及其代表作品进行详细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
3.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乐曲的感受和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丝竹乐器及其代表作品。
2.音响设备:准备音响设备,播放乐曲。
3.乐器道具:准备一些丝竹乐器,让学生实地观察和体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丝竹乐器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丝竹乐器。
教师简要介绍丝竹乐器的历史和特点,激发学生对丝竹乐器的兴趣。
2.呈现(15分钟)播放经典丝竹乐曲,如《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等。
让学生在聆听过程中,感受丝竹乐器的音色和音乐风格。
3.操练(10分钟)教师演奏丝竹乐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乐器特点。
同时,引导学生尝试跟随教师演奏,体验丝竹音乐的魅力。
第二单元丝竹流韵一、教材简析:本单元的“丝竹流韵”把我们带到了烟雨朦胧、清秀明丽的江南水乡,在富有江南风情的音乐声中,以听、唱、动、奏等多种音乐活动,感受并体会水乡之地所孕育出的委婉、清丽的音乐文化特点,感受其特有的韵味。
听丝竹声声的民乐合奏《欢乐歌》,哼唱江苏民歌《姑苏风光》,与同学合作进行《水乡外婆桥》的合唱,品味富有昆曲风味的《卜算子·咏梅》特有的韵律,并运用竖笛吹奏江苏民歌《无锡景》。
在享受音乐的同时,也激发出对民间音乐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主动参与音乐活动,能从音乐中江南风情,感受江南音乐的风格特点,知道音乐来源于生活。
2在演唱歌曲《水乡外婆桥》《姑苏风光》时能教准确地表现出八三拍、四二拍等节拍的特点。
在演唱过程中准确把握歌曲休止符、一字多音、附点节奏等难点。
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3、能积极、有序地参与音乐表演,表演大胆投入。
三、教学重难点:感受江南音乐的风格特点。
四、课前准备:教学光盘、欣赏资料五、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听:欢乐歌动:露一手教学目标1、认真聆听民乐合奏《欢乐歌》,对“江南丝竹”这一常见乐器表演形式有初步的了解。
2、能主动地参与露一手活动,准确地辨认与“江南丝竹”演奏的各种民族乐器。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基本情绪,感知江南音乐的风格特征。
教学过程一、情景定向导入学习1、动一动学生随着《水乡歌儿多》伴奏音乐,与教师一起律动进教室。
2、看一看播放江南水乡风光片,学生边听歌曲《太湖美》边看图画。
3、猜一猜师:片中的画面你熟悉吗?4、议一议师:你能描述片中的城市的风光特点吗?师:诗人就曾这样赞美江南美景: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二、欣赏乐曲体验风格师:在山清水秀的江南,还回荡着如绵绵江南雨的丝竹音乐,它轻巧、明朗、欢快、活泼,表现了江南人民崇尚和乐的性格。
完整播放民乐合奏《欢乐歌》。
师:你能用颜色来表现乐曲的情绪吗?学生讨论后各抒己见。
苏少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第2单元《丝竹流韵》教案一. 教材分析《丝竹流韵》是苏少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以中国传统音乐为主要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民间丝竹乐、宫廷丝竹乐、古典丝竹乐等,旨在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热爱和传承。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有一定的鉴赏能力。
但中国传统音乐的知识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了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听、唱、奏、舞等多种形式,感受和体验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味。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知识,知道丝竹乐的起源、分类及其特点。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3.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知识,感受和体验丝竹乐的魅力。
2.教学难点: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点的理解和把握。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聆听、欣赏各种丝竹乐,让学生感受和体验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味。
2.讲授法:教师讲解丝竹乐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丝竹乐的特点。
3.实践法:让学生通过演奏、合唱等形式,亲身体验和感受丝竹乐的魅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丝竹乐的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
2.乐器:准备各种丝竹乐器,如二胡、笛子、琵琶等。
3.音乐资料:准备相关的音乐CD、MP3等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丝竹乐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丝竹乐的美。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丝竹乐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一段丝竹乐,让学生聆听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接着,教师展示相关的音乐资料,让学生了解丝竹乐的分类及其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用手势、动作等模仿丝竹乐的演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丝竹乐的魅力。
然后,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丝竹乐器,进行简单的演奏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