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3
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责任心是孩子成长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品质,它能够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主动地承担自己的责任,培养孩子的责任心需要父母从平日的言行举止开始,下面将从父母的角度出发,分享一些培养孩子责任心的方法。
1.树立榜样作为父母,我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会通过模仿来学习,因此,我们应该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父母应该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家庭责任感,展现给孩子一个正确的行为示范。
当孩子看到父母勤奋工作、守信守约、关心家庭成员等行为时,他们会对这种责任心的价值有更深的认识。
2.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与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小,我们就应该教导孩子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事情,例如整理自己的书包、刷洗衣物等。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可以适当地扩大他们的责任范围,让他们参与家务劳动,如清洁自己的房间、收拾桌子等。
通过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孩子会进一步认识到责任的重要性。
3.设定适当的任务和目标给孩子设定适当的任务和目标是培养责任心的一种有效方法。
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给他们一些家务任务,要求他们按时完成。
重要的是,父母要在任务完成后给予合适的表扬和奖励,让孩子感受到责任带来的成就感和快乐。
同时,也要给孩子设定一些个人目标,如坚持做运动、学习等,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和责任感。
4.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是培养责任心的关键。
要倾听孩子的想法和问题,与他们进行积极的互动,帮助他们理解责任的重要性。
在与孩子沟通时,父母可以通过举例、讲故事等方式,向孩子传递责任心的正面价值观。
同时,也要经常表达对孩子的信任,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家庭的一份子,有责任去维护和贡献。
5.引导孩子反思和承担后果在培养孩子责任心的过程中,父母需要给孩子提供一些错误决定和行为后果的机会。
当孩子犯错或做出不负责任的决定时,父母可以引导他们进行反思,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影响。
同时,父母也要让孩子承担相应的后果,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意识到责任的重要性和自己行为的影响。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责任心培养小学生的责任心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责任心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和任务感到责任,并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的品质。
养成良好的责任心不仅有益于小学生的个人成长,还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社交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以帮助培养小学生的责任心。
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要培养小学生的责任心,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教育者应该教导他们明辨是非,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懂得负责任的行为是一种积极的价值观。
可以通过讨论真实的案例和事例,引导他们思考和判断,明确责任和义务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二、培养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是培养责任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小学生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事务入手,如自己的学习、个人卫生和时间管理等。
父母和老师可以给予适度的自主权,让他们学会自己制定计划、安排时间和完成任务。
同时,要为他们提供正确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习惯和责任意识。
三、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小学生的责任心还需要注重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通过集体活动、合作游戏和团队项目等,让孩子们感受到团体的力量和责任的重要性。
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可以鼓励他们相互帮助、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使他们体会到责任心对于团队的成就和成功的重要性。
四、设立目标和奖惩机制设立明确的目标和奖惩机制可以激发小学生的责任心。
目标可以是个人的学习成绩、行为规范或特定任务的完成等。
教育者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制定目标,并设立相应的奖励措施,以鼓励他们对目标的努力和责任的承担。
同时,对于未能完成任务或违反规定的行为,也需要进行适当的惩罚和引导,让他们认识到责任与后果之间的关系。
五、鼓励并认可鼓励和认可是培养小学生责任心的重要手段。
教育者应该积极关注孩子的努力和进步,对他们积极参与、承担责任的行为给予肯定和赞扬。
这种正面的激励和认可不仅能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也能促使他们形成更积极的责任心。
六、提供榜样和引导提供榜样和引导也是培养小学生责任心的重要方法。
责任心培养孩子的小任务责任心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品质,它能够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从小开始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责任感。
下面是一些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责任心的小任务。
1. 照顾宠物宠物是培养孩子责任心的好助手。
让孩子参与宠物的照顾工作,如喂食、清洁宠物窝、遛狗等。
通过这些小任务,孩子能够学会关心他人的需求,培养爱心和责任感。
2. 整理房间让孩子每天负责自己的房间整理工作。
可以教他们如何将玩具分类整理、摆放衣物、清理书桌等。
通过这些小任务,孩子能够学会整理和管理自己的物品,培养整洁和有序的生活习惯。
3. 帮助家人鼓励孩子主动帮助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帮忙洗碗、扫地、倒垃圾等。
通过这些小任务,孩子能够学会关心他人的需要,培养乐于助人的品质。
4. 完成作业要求孩子按时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并且自觉检查和改正错误。
通过这些小任务,孩子能够学会按时完成任务,培养自律和坚持的能力。
5. 照顾自己鼓励孩子自己洗漱、穿衣、整理书包等。
通过这些小任务,孩子能够学会照顾自己,培养自理能力和自信心。
6. 参与公益活动带孩子参与一些公益活动,如义务植树、志愿者活动等。
通过这些小任务,孩子能够学会关心社会,培养公益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7. 管理时间教导孩子合理安排时间,制定学习计划和生活规律。
通过这些小任务,孩子能够学会管理时间,培养自我管理和计划能力。
8. 维护环境教育孩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等。
通过这些小任务,孩子能够学会保护环境,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9. 坚持锻炼鼓励孩子每天坚持锻炼身体,如晨跑、太极、游泳等。
通过这些小任务,孩子能够学会坚持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0. 照顾弟弟妹妹如果家中有弟弟妹妹,可以让孩子负责照顾他们的一些小事,如陪他们玩耍、帮助他们穿衣等。
通过这些小任务,孩子能够学会关心和照顾他人,培养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如何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心在当今社会中,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心是每个父母的重要任务。
孩子的社会责任心不仅对他们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而且对整个社会的繁荣与和谐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心。
1. 以身作则孩子从小就会模仿父母的行为,因此,作为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展示出诚实、宽容、关爱和公正的品质。
只有在家长的言行中体现出对他人的尊重和关怀,孩子才能从中学到正确的价值观与行为准则。
2. 培养关爱之心家庭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可以通过组织家庭活动,例如志愿者活动、捐助活动等,来培养孩子的关爱之心。
通过亲身参与这些活动,孩子将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明白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从而培养起对社会的责任感。
3. 规划家庭义务给孩子一些适当的家务任务,让他们承担起家庭中的一份责任。
例如,可以要求他们每天帮忙收拾房间、洗碗、清理桌子等简单的家务。
通过家务的分担,孩子能够了解到自己在家庭中的重要性,培养起对家庭的责任感。
4. 鼓励参与公益活动鼓励孩子主动参与公益活动,例如帮助邻居、参加社区清洁活动等。
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增加孩子对他人需求的敏感度,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可以为社会作出贡献,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心。
5. 提供教育资源除了家庭的影响外,孩子还需要接受一定的教育来培养社会责任心。
父母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些相关的教育资源,例如阅读关于社会责任的书籍、参加相关的培训课程等。
通过增加孩子对于社会责任的认知,可以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6. 引导积极行动激励孩子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并鼓励他们主动参与解决社会问题的行动。
可以借助学校或社区的平台,组织孩子们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参观社会公益项目、开展环保行动等。
这样的经历将使孩子真正感受到自己对社会的影响力,从而激发起他们的社会责任心。
7. 探讨伦理道德问题在家庭中,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探讨一些伦理道德问题,例如关于友善、公正、诚实等的讨论。
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以下是一些
方法:
1. 给孩子适当的责任:让孩子承担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的责任,如整
理自己的房间、照顾宠物、帮助家人做家务等。
这样可以让他们学会
照顾自己和他人的责任。
2. 培养自律能力:鼓励孩子制定计划、设定目标,并且培养他们按
照计划行动的习惯。
这样可以让他们养成自律、坚持和完成任务的责
任感。
3. 培养强健的价值观:教育孩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如诚实、正直、尊重他人等。
这样可以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产生影响,并且明白自己对社会、家庭和个人的责任。
4. 给孩子正面的反馈和奖励:当孩子表现出责任心时,给予他们肯
定和奖励,这样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和动力,进一步培养责任心。
5. 培养合作精神:鼓励孩子参与集体活动,如团队运动、义工活动等。
这样可以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承担责任,并且培养彼此关心
和帮助他人的责任感。
6. 榜样的力量:作为父母或教育者,要以身作则,成为孩子学习责
任心的榜样。
孩子会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如果看到父母或教育者
具备责任心,他们也会学会如何负责任。
总的来说,培养孩子的责任心需要长期耐心的教育和引导。
不断提醒和引导孩子,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承担责任,同时也要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认可。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五个简单方法育儿无疑是每个父母的重要任务之一。
而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责任心的培养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自律、自立的品质,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成就感。
下面将介绍五个简单的方法,帮助父母们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1. 树立榜样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榜样。
要想培养孩子的责任心,首先要做好自己的表率。
父母应该展现出负责任、勤劳努力的态度,让孩子从小学会承担责任。
例如,在家庭中分配一些简单的任务,如收拾玩具、整理书包等。
父母可以先示范一遍,然后逐渐引导孩子自己完成,这样孩子会从中获得成就感,并逐渐形成自觉承担责任的习惯。
2. 培养日常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对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至关重要。
父母可以灵活运用一些小技巧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例如,定期建立起洗漱、作业、睡觉等固定的时间安排,让孩子自觉按时完成相应的任务。
同时,父母还可以鼓励孩子主动参与家务活动,如帮忙洗碗、扫地等,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家庭意识。
3.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逐渐发展独立性是培养责任心的关键步骤之一。
父母应该给孩子适当的自主权,在孩子自己能够承担的范围内自由选择,自己负责。
比如,购买学习用品时,可以让孩子参与决策,并告诉他们预算限额,让他们自己负责如何合理使用资金。
这样一来,孩子会逐渐意识到自己的选择和决策对自己负责的重要性。
4. 分享家庭责任家庭是孩子第一个社会化的场所,所以分享家庭责任是培养孩子责任心的有效方法之一。
父母可以把家庭的责任和义务让孩子承担起来,例如每周负责一次家庭聚餐的筹备工作,或者带领弟弟妹妹做作业等。
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将会逐渐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重要性,并明白自己应该为家庭做出贡献。
5. 关注孩子的情商培养责任心的培养不仅仅体现在行动上,还体现在孩子对自己行为的情感反应上。
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感受,倾听他们的心声。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可以与他们一起探讨解决办法,鼓励他们勇敢面对挑战,并提醒他们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责任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个有责任心的孩子不仅能够自律,主动承担自己的义务,还能够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权益。
因此,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是每位家长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方法,帮助孩子培养责任心。
1. 树立榜样身教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之一。
家长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
如果孩子看到父母在家庭和社区中承担责任、完成义务,他们会模仿并学习父母的行为。
示范出色的责任心行为,如按时完成家务、准时到达约定地点、信守承诺等,将激励孩子跟随其后。
2. 分配家务家务是培养责任心的绝佳机会。
从小事做起,逐渐增加孩子的责任。
家长可以给孩子一些简单的家务任务,如整理书桌、铺床、洗碗等。
帮助孩子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责任来维持整个家庭的运作。
同时,家长要给予孩子适当的指导和肯定,以激发他们对家务的兴趣和动力。
3. 培养计划性计划性是责任心的重要表现之一。
家长可以通过帮助孩子制定学习计划、时间管理和任务安排,培养他们的计划性和责任心。
鼓励孩子设定目标,并帮助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步骤,以完成目标。
同时,家长应该对孩子的计划和进展进行监督和支持,及时给予鼓励和反馈,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计划习惯。
4. 培养诚信诚信是责任心的重要体现之一。
家长应该教育孩子诚实守信,遵守游戏规则和交往准则。
讲述真实的故事和鼓励孩子分享自己的经历,帮助他们理解诚信的重要性。
当孩子表现出诚信时,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
同时,在遇到错误和失误时,家长也要引导孩子勇于承担责任,学会道歉和修正错误。
5. 鼓励主动承担义务培养孩子主动承担义务的意识,可以通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来实现。
例如,参与社区志愿者活动、参加学校社团或俱乐部,或者定期组织家庭义工活动等。
这些活动将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动可以对他人和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激发他们的责任心。
6. 培养独立性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可以促进责任心的发展。
鼓励孩子独立完成一些日常生活的任务,如穿衣、洗漱、整理书包等。
1、提供正确的引导:要教会孩子该做什么,而不是告诉他不可以做什么。
比如,尊重他人,分享东西,完成自己的任务等。
2、培养自立能力:孩子要学会如
何独立解决问题,当遇到困难时,能够主动想出解决方案,而不是被动等待帮助。
3、奖励有责任心的行为:当孩子表现出责任心时,应该给予肯定,这样
能够让他们更加明白,责任心是一种好的行为。
4、严格执行规则:保持规则
的一致性,保持家庭的秩序,使孩子明白,只有遵守规则,才能获得良好的结果。
5、鼓励孩子负责他的事情:在家里,可以让孩子负责一些家务活,如洗碗,打扫卫生等,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6、让孩子做决定:可以让孩子在家
里作出一些小决定,比如选择晚餐、服装等,让他们习惯担负起责任,同时也
能培养他们的独立性。
7、培养孩子的耐心:要教会孩子耐心等待,让他们在
不断的实践中,去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更多的责任心。
8、多花时
间陪伴孩子: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和他们一起讨论问题,让他们能够更好的理
解责任心的重要性。
孩子缺乏责任心家长该如何培养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责任心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品质。
然而,不少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缺乏责任心,做事敷衍、不认真,对自己的行为后果缺乏考虑。
面对这种情况,家长们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呢?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
孩子是通过观察和模仿家长的行为来学习的。
如果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高度的责任心,孩子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比如,家长认真对待工作,按时完成任务,遵守承诺,对家庭的事务积极负责,孩子就会从中学到责任的重要性。
相反,如果家长自己经常推卸责任、敷衍了事,孩子也很难养成负责任的习惯。
为孩子创造承担责任的机会也是必不可少的。
家长不能过度包办孩子的一切,而是要让他们在适当的年龄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
比如,让孩子帮忙整理自己的房间、书包,参与家务劳动,如洗碗、扫地等。
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孩子会逐渐明白自己的行为对环境和他人产生的影响,从而增强责任心。
当孩子完成任务时,家长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肯定孩子的努力和付出,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行为是有价值的。
即使孩子做得不够好,也不要过分批评指责,而是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建议,鼓励他们下次做得更好。
比如,孩子第一次洗碗可能洗得不干净,家长可以说:“宝贝,你能主动帮忙洗碗已经很棒了,不过下次可以多冲几遍水,这样会更干净。
”这种鼓励会让孩子更有信心和动力去承担责任。
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错误负责也是培养责任心的重要环节。
当孩子犯错时,家长不要急于替他们解决问题,而是要引导他们思考错误的原因和后果,并让他们承担相应的责任。
比如,孩子不小心打碎了花瓶,家长可以让孩子一起打扫碎片,并从零花钱中拿出一部分来赔偿。
这样,孩子就会明白自己的行为需要承担后果,从而在今后更加谨慎地行事。
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也有助于增强责任心。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计划和目标,并监督他们执行。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需要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这对责任心的培养是非常有益的。
比如,制定每天的学习计划,规定完成作业的时间,让孩子逐渐养成按时完成任务的习惯。
培养孩子责任心的8个技巧:1、认识责任感的重要性责任感是一个人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有着强烈责任感的人会勇敢地承担起自己对父母、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他们会尽最大努力把应该办的事情办好;而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则会逃避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容易随波逐流,无所事事,自己的行为就要自己负责,这个观念的树立,对成长中的孩子有重要影响,不要依赖家长,自己要对自己负责任。
为了强化责任感的重要性,可以让孩子适当品尝下做事情不负责任的苦果,孩子如果一再地受到自然后果的惩罚,在下次做事情时就会认真,谨慎。
2、不要简单地发号施令,鼓励孩子思考例如,对于贪玩的孩子,不要说: “去刷牙!把衣服挂起来! ”换一种方式进行询问: “上床睡觉前,你需要做什么?”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注意时间安排,每晚都坚持执行,直到他牢记在心,主动管理自己的日常生活。
3、学会夸奖孩子不要总是试着挑毛病、找缺点、说哪儿做得不够,要对孩子所完成的事情表现出你的欣喜。
比如拍拍孩子的肩膀,或者对他说:“真不错,这一周你已经是第三次自己刷牙,并且把小白牙刷得这么干净了!”如果孩子帮你倒垃圾,你可以把他搂到怀里说:“这些天你帮我倒垃圾,妈妈很高兴。
”4、选择适合孩子做的家务我们一定要避免犯这样的错误:如果我们打算收拾房间来训练孩子的责任感,那我们很可能会碰壁。
原因是如今的孩子都有太多的玩具,而通常都没有很合适的玩具箱。
晚上他们会疲劳,但是又不想上床睡觉。
这种情况下,我们最好不要免强孩子收拾自己的玩具。
我们可以这样说:“你先在厨房里帮我忙,晚一点我再帮你一起收拾玩具。
”5、父母要做好榜样作用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不仅是深刻的,而且是终身的。
父母在生活中所表现的责任感的强弱,是孩子最先获得的责任感体验。
父母自身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心如何,对孩子来说是一面镜子,父母的责任心水平可以折射出孩子的责任心。
一个对家庭、社会毫无责任感的父母,不可能培养出有责任心的孩子。
6、多给孩子实践的机会责任心的培养需要相应的能力和情感,而且必须在一定情境中通过亲身的活动来进行。
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1) 让孩子学会自我服务
许多父母把无限的爱都倾注到了孩子身上,对孩子的关怀可以说是无微不至,孩子衣服从来就没有自己洗过,吃完饭就把饭碗推到一边,玩过的玩具随手就扔,被子要让妈妈代叠,洗脚要让妈妈打好温水,写作业要让妈妈给念题目,上学时书包也要让妈妈给背……孩子们就这样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养尊处优的生活,本来是他们应该自己做的事情全都由家长代劳了,应该自己负的责任全都由家长承担了,难怪孩子们只懂得索取而不懂得付出,普遍缺乏责任心了!因此,培养孩子的责任心首先就要求家长放弃对孩子的溺爱,让孩子去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学会自我服务,让孩子去为自己多承担一些责任,比如玩完的玩具要自己收拾好,自己的房间要自己打扫,穿脏了袜子自己去洗干净,起床后要自己整理床铺,早晚洗漱要自己照顾自己,家庭作业要自己独立完成,自己说过的话不能食言,自己应当做的事情必须有始有终。
2) 要对孩子“从小抓起”
“从小抓起”有二个含义,一个是指要从孩子年龄较小的时候就注意责任心的培养,另一个是指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要从生活中的小事抓起。
孩子责任心的培养宜早不宜迟,其实孩子在幼儿时期所表现出的一些自主的意愿,如吃饭不让大人喂、鞋子要自己穿等等,都可以说是责任心的萌芽,家长这时要注意给孩子以积极的引导,不要因为怕孩子不会吃不会穿而随意剥夺了孩子为自己承担责任的机会,我们不能等到孩子长大以后的某一天突然要求孩子要对自己的事情负责任,这时孩子一定会觉得很茫然,因为一直以来所有的责任都是由大人承担的,他已经习惯成自然了,想改变也是很困难的了;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应该从小处着手,从孩子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开始,比如孩子做完作业后让他自己整理书桌,吃完饭后帮着收拾一下碗筷,家里的地面脏了拿拖把去给擦干净,所谓“勿以善小而不为”,孩子这些事情做的多了,做习惯了,他的责任心自然就培养起来了。
3) 让孩子品尝一下苦果
孩子尚处于成长之中,他对一些事情表现出没有责任感也是正常的,因为他许多时候的确不太清楚这样会有对他有什么不好的影响,所以为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家长可以适当地让孩子品尝一下办事情不负责任的苦果,孩子如果一而再地受到了自然后果的惩罚,他自然就会提高警惕,下次做事情的时候自然就不再会马马虎虎、草率了事。
比如孩子上体育课忘了穿运动鞋,他打电话央求你给他送去,这时家长就可以拒绝孩子的要求,尽管让他去挨老师的批评好了,孩子尝到了苦头之后就会多长点记性;孩子平时东西喜欢乱拿乱放,提醒他多次也不起作用,某天孩子的作业特别多,而且又急需一本参考书,可是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家长这时不要顾忌影响孩子的作业而帮他找,尽管让他去费时费力地去找好了,反正作业总归是要完成的,他耽误的时间越长他就只能休息的越晚,给他留的印象也就会越深刻。
4) 给孩子一个好的榜样
孩子有对自己喜欢和崇拜的人进行模仿心理倾向,而父母在孩子心目中一般都具有绝对的权威,所以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和巨大的,很难想象,一个对孩子、对长辈、对爱人、对家庭、对社会毫无责任感的家长,能够培养出具有很强责任心的孩子。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家长为了自己的逍遥自在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抚养,一二个礼拜才与孩子见上一面;有的家长在工作单位吊儿郎当,抓到机会就跑回家做家务、上网、看电视等;有的家长不孝敬自己的父母,孩子的爷爷奶奶生病住院了也不在医院看护,依旧与牌友在一起豪赌;有的家长缺少爱心,一遇到捐款、献血等就退避三舍,寻找种种借口为自己开脱;有的家长对自己的爱人一点儿都不负责任,经常在外面沾花惹草,桃色新闻不断。
父母的这些所作所为,孩子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长期的耳渲目染不由得孩子不受影响,不由得孩子不去效仿,这样的父母即使想教育孩子做事要有责任心,孩子也会很不服气,也会很不以为然。
所以说,父母只有在生活中严以律己,给孩子做好表率,才能更好地去影响和教育孩子。
5) 让孩子参与家庭生活
家庭是孩子发育成长的最重要场所,是孩子日常生活的出发点和归宿所在,而且孩子每天在家里的时间要远多于他在学校和户外的时间,因此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可以从家庭这块阵地入手,家长要增强孩子对家庭的主体意识,提升孩子在家庭里的主体地位,让孩子积极地参与到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孩子感觉到他不是家里的客人而是主人,当孩子体会到了他在整个家庭里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他确实是被整个家庭所需要的时候,他对家庭的责任感便会油然而生。
要做到这一点,家长首先必须转变观念,要把孩子当做是与自己地位平等的人,而不能老把他当作什么事情都不懂的小孩子,家里的一些事情,无论是否与孩子直接有关,都可以让孩子发表一下意见,让孩子帮着出谋化策,对孩子提出的好建议好想法要积极采纳并加以表扬和鼓励;家里的家务活也要有一个明确的分工,每天爸爸应当做什么,妈妈应当做什么,孩子应当做什么都要事先规定好,当然孩子可以少承担一些,但决不能因为怕耽误孩子学习而大包大揽;家长也可以让孩子在家里充当检察官的角色,对家里每个成员的行为进行监督,看看大家做事是否都有责任心;家长还可以在孩子寒暑假期间让他当一段时间的家,这期间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只要不会给家庭带来巨大的损失,都可以由孩子来做主,都可以由孩子来安排,孩子从自己当家长的经历中能够学到许多,也能够提高许多。
6) 不要让孩子逃避推卸责任
美国总统里根小时候踢足球损坏了邻居家的玻璃,他父亲为了使小里根明白要对自己的过失负责,不惜让他打了半年的工才把赔给邻居玻璃的钱如数还给父亲,在中国的家长看来,里根父亲的做法似乎对孩子太残酷了,然而后来里根回忆说,正是父亲的这种做法才使得他他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因此,要想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家长应当要求孩子勇于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不论孩子有什么样的过失,只要他具备承担责任的能力,就要让他去勇敢地面对,就不能让他逃避和推卸,更不能由大人越厨代庖。
比如孩子损坏了别的孩子的玩具,家长就应要求孩子自己去帮人修理或照价赔偿;孩子一时冲动打伤了人家,家长就应要求孩子自己去登门道歉;孩子早晨磨磨蹭蹭上学要迟到了,家长也不用着急慌忙地送他,让孩子自己去面对老师的批评好了。
7) 要求孩子做事有始有终
良好的责任心是要靠坚强的意志力和持之以恒的态度来维持的,而这恰恰是许多孩子所缺失的,孩子往往好奇心很强,兴趣爱好也很广泛,但就是做起事情来却只有几分种的热度,
不是虎头蛇尾就是半途而废,稍稍遇到一点困难和挫折就打退堂鼓,不愿意再坚持下去,在别人看来就非常没有责任心。
因此,为了增强孩子的责任心,家长平时就应当注意培养孩子做事有始有终、负责到底的良好习惯,交给孩子去做的事情,不管是大是小,家长都要全程地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地纠正,决不允许孩子做到一半就随意放弃,要直到孩子从头至尾认认真真地把事情做完做好才能罢休。
另外,为了使孩子能够更好地坚持把一件事做完,家长可以给孩子选择一些比较容易的任务,如果一下子就把孩子给吓倒了,他就不会再有信心去努力了;交给孩子的任务可以经常换换花样,要给孩子一定的新鲜感,不要老让孩子总是重复地去做一件事,那样孩子迟早会失去兴趣的。
8) 对孩子要重过程轻结果
孩子毕竟是孩子,他的手或许很笨,他的动作或许很不麻利,他做事情时或许会经常出错,这些都是很正常的,要不然他就不是孩子了。
家长在让孩子做事的时候,一定要沉得住气,一定要学会等待,一定要能够容忍孩子的不完美,决不能因为孩子床铺叠的不整齐、收拾书桌不够利落、袜子没有洗干净、清扫地面丢三拉四而越俎代庖,要知道,孩子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体验才能逐渐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这里最重要的是孩子做事的过程,是孩子通过做事所得到的对“责任”的一种宝贵心里体验,只有这样的心里体验多了,孩子的责任意识才能不断地得到强化和提高。
如果家长过于看重结果,势必就会在孩子做的不够快不够好的时候,对孩子进行埋怨和责备,或者忍不住地去取而代之,这一方面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会给孩子留下逃避责任的可乘之机,因为有的孩子一旦发现自己事情做的不够快不够好的时候家长会及时出手,他就会故意表现得能力不足,以此来逃避本来该做的家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