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 格式:doc
- 大小:127.55 KB
- 文档页数:8
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责任心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品质之一。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不仅有助于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还能够帮助他们在学习、工作和人际关系中更好地发展。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以下是一些方法,可帮助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一、树立榜样身为父母,我们应该成为孩子的榜样。
孩子们常常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
如果我们自己缺乏责任心,那么很难期待孩子们具备这种品质。
因此,我们需要展现出自律、诚信和对家庭、工作和社会负责的态度。
父母要尽量遵守自己制定的规则和承诺,这样孩子们能够看到我们的行动与言语是一致的。
同时,我们也要教育孩子们分辨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如何承担自己的责任。
二、制定家庭规则制定家庭规则可以帮助孩子们理解责任的重要性。
这些规则应该包括各个方面,如家务分担、学习时间、娱乐时间的控制等。
规则应当明确、具体,而且有积极的激励机制。
当孩子们遵守规定时,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如鼓励他们去参加感兴趣的活动或者给予奖励金。
另一方面,如果他们故意违反规定,也需要有相应的惩罚措施,以此教育他们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三、让孩子参与家务分担家务是培养孩子责任心的一种有效途径。
家务事对于孩子来说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无私奉献的意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家庭责任心和生活能力。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情况,给予合适的家务任务。
这些任务包括但不限于帮助打扫房间、洗碗、做饭等。
通过让孩子参与家务,家长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培养自主能力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也是培养责任心的关键。
孩子在自主完成一项任务之后会更加有责任感,因为他们会意识到自己的努力与成果息息相关。
家长应该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给予他们适当的自主空间。
可以通过让孩子自己安排学习时间、完成作业、处理与同伴的冲突等方式来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
五、培养孩子的宽容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责任心不仅表现在对自己的责任中,还要体现在对他人的关爱和帮助上。
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责任心是一个人成长中至关重要的品质,对于孩子的发展也非常重要。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不仅有助于他们的个人成长,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自律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方法,帮助家长们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1. 以身作则作为父母,我们首先需要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
如果我们自己都不具备责任心,那么很难要求孩子去培养这一品质。
我们可以通过遵守规则、按时完成工作、对待他人负责等方式来展示责任心,鼓励孩子模仿。
2. 提供适当的责任给予孩子适当的责任是培养责任心的一种有效方法。
我们可以让孩子承担一些家务,如整理自己的房间、洗碗、倒垃圾等。
这样不仅能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还能让他们学会关注周围环境的整洁。
3. 建立日常规划帮助孩子建立日常规划,让他们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和任务。
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每天的任务清单,让他们逐步完成。
当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时,要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肯定,这将激励他们更好地履行责任。
4. 培养独立性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父母不应该为孩子包办一切,而是要鼓励他们主动承担起一些任务和决策。
适当地给予孩子自主权,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责任和能力。
5. 提供积极的反馈和支持当孩子表现出责任心时,我们要及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要让孩子知道他们的努力和付出是被认可和珍视的。
当孩子犯错或未履行责任时,我们也应该以鼓励和理解为出发点,帮助他们从错误中学习,并补救错误。
6. 培养合作意识让孩子参与到团队合作中,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责任心。
可以鼓励孩子参加班级或社区的志愿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
同时,还能够增强孩子的社会责任感。
7. 提供适当的挑战给予孩子适当的挑战,帮助他们发展责任心。
我们可以鼓励孩子参加一些竞赛或社团活动,让他们学会为自己的目标付出努力,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通过这样的经历,孩子们将学会如何在承担责任的同时成长和进步。
总结起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需要父母的榜样引领、适当的责任安排、规划和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支持、培养合作意识、提供适当的挑战等方法。
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以下是一些
方法:
1. 给孩子适当的责任:让孩子承担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的责任,如整
理自己的房间、照顾宠物、帮助家人做家务等。
这样可以让他们学会
照顾自己和他人的责任。
2. 培养自律能力:鼓励孩子制定计划、设定目标,并且培养他们按
照计划行动的习惯。
这样可以让他们养成自律、坚持和完成任务的责
任感。
3. 培养强健的价值观:教育孩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如诚实、正直、尊重他人等。
这样可以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产生影响,并且明白自己对社会、家庭和个人的责任。
4. 给孩子正面的反馈和奖励:当孩子表现出责任心时,给予他们肯
定和奖励,这样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和动力,进一步培养责任心。
5. 培养合作精神:鼓励孩子参与集体活动,如团队运动、义工活动等。
这样可以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承担责任,并且培养彼此关心
和帮助他人的责任感。
6. 榜样的力量:作为父母或教育者,要以身作则,成为孩子学习责
任心的榜样。
孩子会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如果看到父母或教育者
具备责任心,他们也会学会如何负责任。
总的来说,培养孩子的责任心需要长期耐心的教育和引导。
不断提醒和引导孩子,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承担责任,同时也要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认可。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五个简单方法育儿无疑是每个父母的重要任务之一。
而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责任心的培养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自律、自立的品质,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成就感。
下面将介绍五个简单的方法,帮助父母们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1. 树立榜样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榜样。
要想培养孩子的责任心,首先要做好自己的表率。
父母应该展现出负责任、勤劳努力的态度,让孩子从小学会承担责任。
例如,在家庭中分配一些简单的任务,如收拾玩具、整理书包等。
父母可以先示范一遍,然后逐渐引导孩子自己完成,这样孩子会从中获得成就感,并逐渐形成自觉承担责任的习惯。
2. 培养日常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对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至关重要。
父母可以灵活运用一些小技巧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例如,定期建立起洗漱、作业、睡觉等固定的时间安排,让孩子自觉按时完成相应的任务。
同时,父母还可以鼓励孩子主动参与家务活动,如帮忙洗碗、扫地等,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家庭意识。
3.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逐渐发展独立性是培养责任心的关键步骤之一。
父母应该给孩子适当的自主权,在孩子自己能够承担的范围内自由选择,自己负责。
比如,购买学习用品时,可以让孩子参与决策,并告诉他们预算限额,让他们自己负责如何合理使用资金。
这样一来,孩子会逐渐意识到自己的选择和决策对自己负责的重要性。
4. 分享家庭责任家庭是孩子第一个社会化的场所,所以分享家庭责任是培养孩子责任心的有效方法之一。
父母可以把家庭的责任和义务让孩子承担起来,例如每周负责一次家庭聚餐的筹备工作,或者带领弟弟妹妹做作业等。
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将会逐渐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重要性,并明白自己应该为家庭做出贡献。
5. 关注孩子的情商培养责任心的培养不仅仅体现在行动上,还体现在孩子对自己行为的情感反应上。
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感受,倾听他们的心声。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可以与他们一起探讨解决办法,鼓励他们勇敢面对挑战,并提醒他们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家庭教育: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责任心是一个人在履行自己义务和承担责任时所展现的态度和意识。
对于孩子来说,拥有良好的责任心是他们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品质之一。
家庭教育是孩子塑造品德和价值观的重要环境,下面将探讨一些方法和策略,帮助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1. 树立榜样作为家长,我们首先需要树立榜样,成为孩子学习的模范。
我们应该以身作则地展示出对事情负责、恪守承诺、主动参与和坚持完成任务等行为。
通过自己优秀的表现来影响孩子,并让他们从小就了解到责任行为带来的积极结果。
2. 给予适当责任我们可以逐步给予孩子一些合适的责任,例如照顾小宠物、整理自己的房间、帮助做家务等。
通过这样一些简单而具体的任务,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对家庭成员和周围环境的责任,并且在完成任务后给予相应的肯定和奖励。
3. 培养良好习惯良好的习惯是责任心的基础。
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养成一些好习惯,例如按时完成作业、保持整洁度、遵守规则和纪律等。
通过反复强调、引导和监督,逐步将这些好习惯转化为他们的自觉行动。
4. 鼓励独立思考和决策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也需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问题并做出决策。
我们可以给予他们一定程度上的自主权,例如让他们对自己的学习安排有所规划,并承担相应的结果。
这样能够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及承担后果的能力,进而促进责任感的形成。
5. 引导解决问题在孩子面临问题或挑战时,我们要引导他们发现问题的原因并积极寻找解决办法。
提供指导和支持,而不是代替他们去解决问题。
通过自己实际操作和体验,孩子能够学到承担责任的价值和重要性。
6. 建立家庭规则与奖惩机制明确的家庭规则和奖惩机制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简明扼要的规则,并告诉他们违反规则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同时,在他们遵守规则和完成任务时给予适当的表扬与奖励,以激发积极性和责任感。
以上是几个帮助父母培养孩子责任心的方法与策略。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所以在实施这些方法时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性格和兴趣进行合理调整。
1、提供正确的引导:要教会孩子该做什么,而不是告诉他不可以做什么。
比如,尊重他人,分享东西,完成自己的任务等。
2、培养自立能力:孩子要学会如
何独立解决问题,当遇到困难时,能够主动想出解决方案,而不是被动等待帮助。
3、奖励有责任心的行为:当孩子表现出责任心时,应该给予肯定,这样
能够让他们更加明白,责任心是一种好的行为。
4、严格执行规则:保持规则
的一致性,保持家庭的秩序,使孩子明白,只有遵守规则,才能获得良好的结果。
5、鼓励孩子负责他的事情:在家里,可以让孩子负责一些家务活,如洗碗,打扫卫生等,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6、让孩子做决定:可以让孩子在家
里作出一些小决定,比如选择晚餐、服装等,让他们习惯担负起责任,同时也
能培养他们的独立性。
7、培养孩子的耐心:要教会孩子耐心等待,让他们在
不断的实践中,去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更多的责任心。
8、多花时
间陪伴孩子: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和他们一起讨论问题,让他们能够更好的理
解责任心的重要性。
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方法是什么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方法很多,想要培养孩子责任心的家长请看下文,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培养孩子责任心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到你!培养孩子责任心的方法1、言传身教。
教育家陶行知说:“我要儿子自立立人,我自己就得自立立人。
我要儿子自助助人,我自己就得自助助人。
”要培养子女的责任感、事业心,家长首先就要敬业爱岗,有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因为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位启蒙教师。
2、让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
父母的包办行为会使孩子失去责任心。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爸爸妈妈要逐步教导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如果孩子遇到困难,家长可在语言上给予指导,但是一定不要包办代替,给孩子机会把事情独立做完。
3、鼓励孩子做事情要有始有终,承担责任。
孩子好奇心强,什么都想去摸摸、去试试,但是随意性很强,做事总是虎头蛇尾或有头无尾。
所以教给孩子做的事情,哪怕是很小的事情,爸爸妈妈也要有检查、督促以及对结果的评价,以便培养孩子持之以恒,认真负责的好习惯。
例如,当孩子要养些花草动物时,家长在答应前,可以让孩子承诺定时浇水或给小动物喂养等。
4、培养孩子的耐心。
心理学家提出了用“等一下再享受”的原则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例如放学回家后要先完成作业再看电视或玩耍;让孩子学会忍耐,先面对痛苦解决问题,事后享受的快乐才会更大。
否则尽管他们智力不比人差,成绩却因不肯用功而落后。
5、让孩子体验成功。
孩子通过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时,家长要给予积极肯定。
家长的表扬与肯定会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增强其成功感和自豪感,使孩子明白自己能做很多的事、自己应该做很多事并且能做得很好。
培养孩子责任心的建议1、选择适合孩子年龄和能力的事给他做。
让年龄尚小或能力不足的孩子做太难的事,只会让他受到打击,倍感恐惧。
例如,如果你跟他说“把所有房间都打扫干净”,孩子可能会被吓得丧失勇气,因为这样的任务对大人来说,都是很费事的。
但是,例如“把鞋放进鞋柜里”这样的事,就是孩子可以完成的。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有哪些方法责任心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和决策负责任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是每位家长和教育者的重要任务。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可以帮助他们成为自律、独立和对他人负责任的人。
本文将探讨几种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一、树立榜样父母和教育者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他们的言行举止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
因此,父母和教育者首先要做的就是树立良好的榜样,展示出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
例如,父母可以及时履行承诺,遵守交通规则,尊重他人的意见,以此来教导孩子们如何对待责任。
二、给孩子提供合适的责任孩子需要适当的责任,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心。
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父母可以给他们一些家务或学习任务,要求他们按时完成。
通过这些责任,孩子们会逐渐学会承担责任,并体会到责任的重要性。
三、鼓励孩子做决策鼓励孩子参与决策可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当孩子面临选择时,父母可以给予他们适当的建议,但也应让他们自己做出最终的决定。
这样做可以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决策会对结果产生影响,并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四、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自律是责任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父母和教育者可以通过给予孩子适当的规则和约束来帮助他们建立自律的意识。
同时,要鼓励孩子制定并遵守自己的计划和目标,如完成作业或学习任务。
通过培养自律能力,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行为,提高对责任的认识。
五、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意识团队合作是社会责任感的基础,也是培养孩子责任心的重要途径之一。
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参加团队活动,如体育赛事、学校社团等,使他们学会在集体中与他人合作、分工合作,并共同承担任务和责任。
通过团队合作,孩子们能够培养出与他人协作和贡献的责任心。
六、注重奖励和鼓励在培养孩子责任心的过程中,适当的奖励和鼓励是必不可少的。
当孩子完成任务并展现出责任心时,父母应及时给予赞扬和奖励,以增强他们的积极性。
同时,也要给予孩子适度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相信自己能够承担更多的责任。
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责任感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品质,它不仅能够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还能够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会交往能力。
作为父母,我们有责任教导和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具体的方法和策略。
1. 以身作则作为父母,我们首先要做到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
孩子天生模仿的能力很强,他们会通过观察我们的行为来学习并模仿我们的品质。
因此,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要做到言行一致,以正确的行为示范给孩子看,这样孩子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责任感。
2. 给予适度的责任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给予他们适度的责任。
可以从一些简单的事情开始,比如让孩子照顾自己的个人物品,整理自己的房间,帮忙洗碗等。
通过这些小事,孩子能够逐渐体会到责任的重要性,并且学会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3. 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自主能力是孩子发展责任感的基础。
当孩子能够主动思考问题,并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时,他们会更容易理解责任的概念。
我们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些适当的挑战和机会,让他们独立去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4. 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意识在家庭和学校中,我们可以给孩子提供合作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参与家庭琐事、集体活动或者团队项目,孩子能够学会与他人合作,明白自己的责任对于整个团队的重要性。
同时,我们还要鼓励孩子互相帮助、分享和关心他人,这样他们能更好地理解和体会责任感。
5. 给予孩子适当的奖励和反馈当孩子表现出良好的责任感时,我们应该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肯定,这样能够增强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我们也要及时给予孩子合理的反馈,不仅告诉他们他们的责任行为得到了认可,还要帮助他们认识到责任行为的意义和价值,从而进一步巩固和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总结起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需要父母的榜样引领、适度的责任给予、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以及给予适当的奖励和反馈。
培养孩子责任心的习惯三个关键步骤责任心是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的一种积极认真的态度,而培养孩子责任心的习惯是每个家长都应该关注的重要教育任务之一。
通过培养孩子们的责任心,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独立性和正确的价值观。
下面将介绍三个关键步骤,帮助家长更好地培养孩子责任心的习惯。
1. 给孩子明确的责任给孩子明确的责任是培养他们责任心的第一步。
无论是家庭生活还是学校生活,每个孩子都应该承担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的责任。
这样一来,孩子们将会逐渐意识到自己在家庭和学校中的重要性,并且明白自己的行动会对他人和环境产生影响。
例如,家长可以要求孩子每天整理自己的房间、帮助洗碗、打扫卫生等日常家务,或者要求他们按时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和课外阅读等任务。
通过给孩子明确的责任,他们将学会理解并承担自己的义务。
2. 建立良好的习惯建立良好的习惯是培养孩子责任心的重要途径。
习惯是长期养成的,通过坚持进行一些小而重要的事情,孩子们可以逐渐形成责任心和自律性。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们制定一些可行的计划,并鼓励他们每天坚持执行。
例如,制定一个每天早上起床后立即整理床铺的习惯,或者每晚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并按时完成。
通过养成良好的习惯,孩子们将会养成持之以恒的态度,并且在面对各种挑战时更加坚定。
3. 倡导积极的榜样行为作为家长,我们需要以身作则,成为孩子们的榜样,并展示积极的榜样行为。
孩子们往往会模仿家长的行为,因此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孩子产生的影响。
通过积极的榜样行为,我们可以教导孩子们如何负责、如何承担自己的义务,并在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时保持乐观和坚韧不拔。
同时,我们也需要及时表扬孩子们的努力和进步,让他们意识到责任心和努力的重要性。
总之,培养孩子责任心的习惯需要家长的关注和引导。
通过给孩子明确的责任、建立良好的习惯以及倡导积极的榜样行为,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养成对自己、对他人和对环境负责的态度。
只有孩子们从小就养成了责任心的习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将更加自信、独立并拥有良好的品德。
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心?现代家庭多为独生子女家庭,孩子们生活条件越优越,越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缺少责任感。
11月12日,本版刊登了一名读者的来电。
她说,儿子今年读初一,有一次,他不小心把家里的相机摔坏了,一点内疚的感觉都没有。
无奈之下,我扣了他两个月的零花钱,用来抵维修的费用。
不料,他恼羞成怒,绝食抗议。
这名家长说:“儿子一点责任心都没有,真不知道该怎么办?”责任心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
一个没有责任心、价值感的孩子,将来很难获得成功。
为此,本版组织了一组文字,让我们来听听专家、家长的观点。
放手让孩子独立做事责任心差的孩子,大多数家境优越。
望子成龙心切的父母,心甘情愿、尽其所有、尽其所能地替孩子做一切事情,满足孩子物质上的一切需要,把孩子的责任担到自己肩上。
结果却使孩子缺乏奋发向上的愿望、缺乏责任心。
那么作为家长,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呢?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以下原则是必须遵守的:1.言传身教。
教育家陶行知说:“我要儿子自立立人,我自己就得自立立人。
我要儿子自助助人,我自己就得自助助人。
”同样,要培养子女的责任感、事业心,家长首先就要敬业爱岗,有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因为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位启蒙教师。
然而,现在有些父母把很小的孩子寄养在亲戚或老师家,等孩子大了或出现问题了才接回家管教。
在这些孩子的眼中,父母就是没有责任感的人,那么这些孩子又怎会听进父母的劝呢。
2、让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
父母的包办行为会使孩子失去责任心,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父母就要锻炼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爸爸妈妈要逐步教导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做之前提出要求,鼓励孩子认真完成。
如果孩子遇到困难,家长可在语言上给予指导,但是一定不要包办代替,给孩子机会把事情独立做完。
两次诺贝尔奖获得者居里夫人曾对自己的女儿说:“你们长大以后,要自己去谋业。
我只留给你们精神财富,决不给你们留下金法郎。
”在居里夫人的影响下,后来女儿成了著名科学家。
3、鼓励孩子做事情要有始有终,承担责任。
孩子好奇心强,什么都想去摸摸、去试试,但是随意性很强,做事总是虎头蛇尾或有头无尾。
所以交给孩子做的事情,哪怕是很小的事情,爸爸妈妈也要有检查、督促以及对结果的评价,以便培养孩子持之以恒,认真负责的好习惯。
例如,当孩子要养些花草动物时,家长在答应孩子的要求前,可以让孩子承诺定时浇水或给小动物喂养等。
当然孩子在照顾的过程中,难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时候家长应该进行监督,并告诉孩子疏于照顾的后果,让孩子负起责任来。
4、培养孩子的耐心。
心理学家提出了用“等一下再享受”的原则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例如轮流玩的儿童游戏,小孩如果让玩伴先玩,自己等到最后,一定能享受到没有人催促的乐趣;放学回家后要先完成作业再看电视或玩耍;让孩子学会忍耐,先面对痛苦解决问题,事后享受的快乐才会更大。
否则尽管他们智力不比人差,成绩却因不肯用功而落后。
5、让孩子体验成功。
孩子通过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时,家长要给予积极肯定。
家长的表扬与肯定会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增强其成功感和自豪感,使孩子明白自己能做很多的事、自己应该做很多事并且能做得很好。
怎样培养孩子抗挫折的能力寒假中遇到一些家长,他们都告诉我,看到假期中的孩子无忧无虑,作为家长,他们感到高兴。
但转眼假期就将结束,孩子又将面临新的学习生活,他们特别担心的是,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又将碰到种种挫折,看到孩子面对挫折时的痛苦,他们就感到痛心。
我对这些家长说,其实今天的孩子缺少的就是抗挫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无论对于孩子现在的学习还是将来的工作都是极为重要的。
这些家长听了以后,都向我咨询该如何培养孩子抗挫折的能力。
我想结合学习了魏书生老师的相关文章以后,谈谈如何培养孩子抗挫折能力的一些做法。
一、帮助孩子认识抗挫折能力的重要家长要告诉孩子,无论在学习、生活和将来的工作中,一个人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各种大大小小的挫折。
而看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就要看这个人是如何面对种种挫折的。
家长可以跟孩子讲讲自己怎样面对挫折取得成功的故事,也可以告诉孩子,很多成功者之所以取得成功,就是因为他们善于克服种种困难,有着惊人的抗挫折能力。
还可以从反面教育孩子,如果一个人不具备抗挫折的能力,那他其他方面就是十分优秀,最终也不会有多大的成就。
我可以给你提供这样的一个故事。
有一个大学的高才生去某单位应聘,面试结束以后去看录取的情况,结果发现自己面试的成绩很差。
他经受不了这样的打击,就去投河自尽。
幸亏被好心人及时救起,这时他们家发现那高才生面试的成绩是第一名,是孩子在看成绩时看错了一行。
那高才生欣喜不已,马上去单位报到。
但老板却不要那高才生了,理由是那高才生抗挫折的能力这样差,以后在工作中遇到更大的挫折,那该怎么办呢?家长就可以把这些正反两方面的故事讲给孩子听,让孩子认识到,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培养抗挫折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二、引导孩子乐观地面对遇到的挫折当孩子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挫折的时候,家长要引导孩子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
要告诉孩子,困难是暂时的,一切总会过去。
比如,当孩子在测验中考砸了,在总结经验教训以后,告诉孩子就不要去多想什么了,不要总是沉浸在失败的痛苦之中。
可以让孩子高声地告诉自己:“我是个不错的学生,下一次我就能考好了,我能行,我能行的!”然后可以陪着孩子逛逛商场,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卡拉OK娱乐一下。
让孩子很快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
能很快从挫折中走出来的孩子,往往抗挫折能力就是比较强的。
三、在生活中设置孩子抗挫折的情境孩子抗挫折的能力,是在一次又一次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增强的。
寒假中,或许什么事情都由家长包办。
开学以后,很多事情可以让孩子自己去完成。
比如,刚开学的时候,或许天气还冷,但是,家长要让孩子自觉按时起床;高年级的孩子,早饭可以由他自己去做。
再比如,寒假中的生活或许没有规律,更不要提早起锻炼身体了。
开学以后,可以提出让孩子早起锻炼身体,参加长跑。
坚持锻炼有利于磨练孩子的意志,增强孩子抗挫折的能力。
生活中的这些情境,对培养孩子抗挫折能力是很有效的。
四、推荐孩子阅读名人抗挫折的故事。
上文已经提到,很多名人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抗挫折的能力特别强。
推荐孩子读这些名人如何抗挫折的故事,有利于孩子抗挫折能力的增强。
在看了名人抗挫折的故事以后,孩子们会觉得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就不足挂齿了。
比如,本来我孩子遇到挫折就愁眉苦脸。
在我推荐他读了美国盲聋作家海伦•凯勒的《我生活的故事》以后,孩子的心被震撼了,他情不自禁地说:“我在生活中遇到的挫折与作家比起来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渐渐地,当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挫折的时候,他就能以名人的经历来鼓励自己了。
抗挫折能力的强弱是孩子良好心理素质的体现,家长一定要想办法提高孩子的这种能力,以让孩子能够在学习和生活的风浪中乘风破浪前行。
怎样培养学生的责任心2.劳动习惯养成中培养责任心就在班级的卫生劳动中,有的学生虽然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但做事往往没有质量保证。
如随便拿一把没有洗过的拖把,在教室地面涂涂湿,就拿去放着,这样根本达不到拖地的目的。
我要求他洗干净拖把并绞干才能拿到教室拖地,拖时需用力地拖,把地面的污滞拖干净,角角落落都拖到,这样才算完成拖地的工作。
如果遇到责任心差、不积极完成劳动任务的,要严格要求,发挥“磨劲”,教育学生做什么事都要做得最好,都要向第一看齐,做每一件事每件事都要很投入。
在分配劳动任务时,我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一个服务的小岗位,每天做好一项工作,如拖地、擦窗、擦黑板等,让每个学生明白自己每天的工作,让每个学生有事可做,有责可负,体会“承担责任”的酸甜苦辣,从而激发“积极配合,团结一致”的良好情感,在平素细小的班级工作中培养自我责任心。
我还制订家务劳动承包细则,与家长联系好,每个学生自己划定每天应该完成的家务事,而且要把活儿干好,让孩子从小就懂得家务活应该人人承担。
劳动光荣,懒惰可耻,从小在劳动中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使学生终身受益.3.从小事做起,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集体活动、班级管理中来,对成绩不理想的学生,首要的不是逼迫他们做强化练习,而是寻找一把开启心灵的钥匙。
可以把他们安排到适当的岗位上去,比如劳动小组长、早读评分员等,在具体的工作中让他们建立起与集体的真实联系,使他们感受到自己对他人是有用处的,从而产生自豪感和责任心。
但是,由于小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表现时好时坏,学习责任心时强时弱,这时我们要允许学生有反复,有倒退。
只要我们有耐心,坚持不懈,反复抓,抓反复,好的习惯养成了,责任心也必将增强。
二、在家庭、集体活动参与中培养学生的责任心1.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的责任心目前由于很多家长的包办代替,使孩子自身无任何责任可言,久而久之,其责任意识就被逐渐抹杀或淡化了。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尽管其能力还相对较弱,但是他们已经能够并且乐于去做一些事情,因此作为父母,应该大胆地放手让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力的事情,在这过程中,帮助孩子从小树立起一种责任意识,促进其责任心的发展。
因此我多次和家长一块儿探讨、研究:如何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进行责任心培养为了掌握每一个学生的责任意识状况,我给每个学生建立了家校联系本,每个星期布置一项家庭习惯养成作业,如完成家庭作业的习惯、爱劳动的习惯等,或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制习惯作业。
家长对学生的情况一个星期一个反馈,老师一个星期一个小结。
同时,提倡家长与孩子一块儿谈心,告诉他们怎样在家做爸爸妈妈的好孩子,在学校老师的做好学生,同学的好伙伴,让他们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三、责任心的迁移性我们不难想象,一个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人,何谈对他人负责?一个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人,如何承担社会责任心?但责任心的培养过程,是一个可以迁移的过程。
对于社会责任心的培养可以向家庭责任心迁移,家庭责任心也可以向社会责任心的培养迁移。
对小学生责任心的培养应该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
让小学生在小事上充分感受责任的分量。
哪怕只是倒一次垃圾,洗一块手帕,忠于职守时应给予表扬和鼓励,失责时应给予批评和惩罚。
通过这样的方式强化小学生对他人负责,对自己生存的环境负责。
如发现了孩子的闪光点称赞他“看,今天小明真不错,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真是个负责任的好孩子”从而进一步增强孩子的行为动机。
又如孩子早上动作慢,上学迟到,挨老师批评,通过让孩子承担“失责”的后果,从而懂得上学绝不是自己个人的私事,而是对社会的一种责任,以达到对社会责任的效果。
班级中设置班干部,不仅是为了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更重要的是通过设置班干部,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
因此,不管实行怎样的班干部轮换制,班主任都有一项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培养班干部的能力。
怎样培养小学生班干部呢?一、传授方法学生的才干不是天生就有的,是从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在具体工作中,班主任可以从三方面入手给班干部传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