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五章 物态变化 章末练习题-word文档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224.51 KB
- 文档页数:7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物态变化期末复习练习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下列四种物态变化属于放热现象的是①烧水时,壶嘴冒出“白气”②冬天,湖面结冰③深秋,树上的白霜④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变干A.④B.①④C.②④D.①②③2 . 下列关于物质分类合理的是()A.油、干木棒、陶瓷是绝缘体B.铅笔芯、橡胶、铁是导体C.铁、冰、玻璃是导体D.蜂蜡、食盐、水银是非晶体3 . 静置的密封容器内只有氢气。
若以○表示氢气分子,图中最能代表容器内氢气分子分布的是()A.B.C.D.4 . 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t=5min时,该物质全部处于液态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5min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5 . 下列自然景象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
A.初春,麦田里白雪消融B.初夏,草地上露珠晶莹C.深秋,操场上轻霜涂抹D.隆冬,河面上厚厚寒冰6 . 2×106 mg可能是()A.一头大象的质量B.一位小学生的质量C.一只兔子的质量D.一只蚂蚁的质量7 . 如图中的四个物态变化实例,属于吸热的是A.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B.盛夏,草叶上形成露C.深秋,枫叶上形成霜D.寒冬,河水结成冰8 . 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玻璃窗上“汗”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B.“汗”出在玻璃窗的外表面C.“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D.玻璃窗上“冰花”是水蒸气凝华生成的9 . 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A.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50℃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5℃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10 . 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A.初春,湖面的冰层变薄B.盛夏,地上的水很快变干C.深秋,草叶上出现露珠D.严冬,树枝上形成雾凇11 . 北国风光,冬天“千里冰封”、春天“冰雪消融”,从物态变化的角度看,水经历了A.都是熔化B.都是凝固C.先熔化后凝固D.先凝固后熔化12 . 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出现的是A.始终冰冻的衣服慢慢变干B.教室窗户玻璃内侧出现“冰花”,C.从冰箱里取出的冰棍直冒“白汽”D.从口中取出的体温计被电风扇猛吹而示数减小二、填空题13 . 物质从_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___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从________直接变成________态的过程叫凝华.14 . 晶体熔化过程温度、状态特点?熔化前:______熔化时:__________熔化后:____________-15 . 炎热的夏天,从冰箱内取出-5 ℃的冰块,冰块________(填“会”或“不会”)立即熔化;当冰块全部熔化成水后,其体积_________,比热容_________。
第五章物态变化一、选择题1.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A. 人体的正常体温B. 宜昌冬季的最低气温C.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D. 人体感觉舒适的气温2.下列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其原因分析,错误的是()A. 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较冷,是由于水蒸发时吸热B. 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是由于水蒸气发生了凝华C. 夏天,常用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融化吸热D. 冬天,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固放热3.下列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蒸发和沸腾都需要从外界吸收能量B. 蒸发和沸腾都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C. 蒸发和沸腾都属于汽化现象D. 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4.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 冰化成水B. 露的形成C. 冰冻的衣服干了D. 自然界中雪的形成5.青藏铁路路基两旁各插有一排碗口粗细、高约2m的铁棒(如图所示),我们叫它热棒。
热棒在路基下还埋有5m深,整个棒体是中空的,里面灌有液氨。
热棒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态氨受热发生① ?,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将热量传导给空气,气态氨由此冷却② ?变成了液态氨,又沉入了棒底。
这样,热棒就相当于一个天然“制冷机”。
请问文中空格处的物态变化名称是()A. ①汽化②液化B. ①液化②汽化C. ①升华②液化D. ①升华②凝华6.下列物理现象中吸热的是( )A. 冬天早晨草木上的霜B. 春天早晨常见的雾C. 钢水浇铸成火车轮D. 衣柜中的樟脑丸变小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小红用放大镜看邮票时,若想让邮票再放大些,她应将放大镜稍微远离邮票些B. 高压锅是利用液体沸点随液面上方气体压强的增大而升高,使食物容易煮熟C. 向暖水瓶中倒水,倒入的水越多,音调越高D. 打开电冰箱时冒出的“白烟”,是冰箱内蔬菜水果等蒸发产生的水蒸气8.下列全都属于晶体的一组是()A. 酱油、蜡、铅B. 固态水银、海波、铁C. 冰、沥青、萘D. 金、玻璃、固态氢9.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A. 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B. 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C. 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D. 将衣服晾在向阳、通风处10.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A. 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会变干B. 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啤酒瓶上会出现小水珠C. 有风的天气,游泳后从水中出来会感觉冰冷D. 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上会出现小水珠11.下列现象与物质状态变化的联系正确的是()A. 冬天从嘴里呼出的“白气”﹣﹣汽化B. 电流过大时,电路中保险丝熔断﹣﹣熔化C. 湿衣服晾干﹣﹣升华D. 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凝固12.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可以产生白雾,形成所需要的效果.这种雾气是()A. 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B. 干冰迅速熔化后再蒸发形成的气体C. 干冰迅速升华变成的气体D. 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而形成的小液滴二、填空题13.在下列几种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固的是________;属于升华的是________;(填序号)其中②、③、⑤是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过程.①晾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②夏天,冰棍“冒出”的“白气”③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冰④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⑤严冬的清晨,草地上常有厚厚的霜⑥铺柏油马路时,将沥青块放在铁锅中加热.14.在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并用酒精灯对烧瓶微微加热,过一会儿停止加热。
第五章物态变化单元备课
一、本章概述与课程标准要求分析
本章属于课程标准的科学内容第一个主题“物质”下的二级主题“物质变化”中的部分内容。
本章重点安排了两个实验探究活动:探究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和探究水沸腾的规律,利用文字图表等为学生提供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自我评价等学习任务。
二、教学目标
1、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2、能区分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3、会测量温度;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4、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
三、重点
1、三种物态变化以及基本特征。
2、让学生形成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环保意识。
四、难点
三种物态变化过程中的转化以及能量变化
本章课时安排建议
本章共4节,建议用6课时完成,具体课时安排如下:
第1节物态变化与温度1课时
第2节熔化和凝固1课时
第3节汽化和液化1课时
第4节地球上的水循环1课时
复习课及测试2课时。
第五章章末卷1一、选择题(共20小题)1.科学家研制出一种纯度极高的碳化硅晶体,该晶体制成的半导体将大大提高电子设备的效率。
如图是该晶体的熔化图象,a、b、c、d四点中,表示该晶体正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的是()A.a B.b C.c D.d【考点】1G: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分析】图象显示的是晶体的熔化过程,通过对图象中熔化过程的分析,即可得到答案。
【解答】解:A、当物质处于a点时物体温度还没有达到熔点,所以没有熔化。
此时只有固态没有液态。
故A错误。
B、当物质处于b点时物体温度还没有达到熔点,所以没有熔化。
此时只有固态没有液态。
故B错误。
C、当物质处于c点时,物体处于熔化过程中,此时有一部分固体已经熔化,还有一部分没有熔化,所以此时为液固共存状态。
故C正确。
D、此时的物体已经全部熔化完毕,物体所处的状态为液态。
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通过图象明确物体的熔化过程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2.加油站贴有“禁止吸烟”、“请不要使用手机”等警示语。
这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汽油容易()A.液化B.汽化C.凝华D.升华【考点】1H: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分析】根据汽油的特点和物态变化知识来分析。
【解答】解:汽油在常温下就会汽化形成汽油的蒸汽,遇到火花就会燃烧。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的汽化现象,是一道基础性题目。
3.“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
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
对这道诗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B.“晶莹的露”是液化现象C.“凝重的霜”是凝固现象D.“轻柔的雪”是熔化现象【考点】1M:液化及液化现象;1R:生活中的凝华现象.【分析】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根据我们对于液化和凝华的了解来作答。
【解答】解:雾、露是液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霜、雪是固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物态变化练习题姓名: 班级: 成绩: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B.“PM2. 5”是指大气中直径等于或者小于2. 5mm的细颗粒物C.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D.寒冷的冬天室外飘起了雪花,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2.物理学是人类探索自然、认识自然的有力武器,下列自然现象属于凝华的是A.有时江面弥漫的大雾B.秋天花叶上的露珠C.冬天早晨地上的霜D,湖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3.中央电视台大型科普节目《加油!向未来》曾经演示过一个实验:将装有低温液氮的饮料放入西瓜中,如图所示,过了几分钟,西爪被炸得粉碎,主要原因是A.西瓜被冻裂了B.西瓜中含水较多,结冰后体积膨胀C.液氮放出大量的热使西爪受热膨胀炸裂D.部分液氮汽化将瓶子胀裂,进而将西瓜炸裂4.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是100cmB.初中生的质量大约是50KgC.小明上学时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0m/sD.人的正常体温大约是40°C5.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热获得低温B.一瓶啤酒被冰箱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表面会变湿是由于空气液化成的小水滴C.夏天教室地面洒水吹电扇感觉到凉爽是由于水蒸发吸热使室内温度降低D.北方的冬天为了保存蔬菜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华放热6.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深秋,为避免夜间气温骤降时树上的橘子被冻伤,果农经常在傍晚给橘子树喷水,是由于水凝固成冰的过程要放热,避免橘子被冻坏B.寒冷冬天窗玻璃上出现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C.舞台上用干冰制造白雾是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D.清晨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的汽化现象7.关于温度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B.体温计的每小格表示0.2C.常用温度计把冰的温度定为100°CD.常用温度计内的液体通常用水8.沏茶时,玻璃杯的杯壁上常会出现水雾,一段时间后,水雾又消失了,关于这种现象,下说法正确的是()A.“水雾消失”是升华现象B.水雾出现在玻璃杯的内壁上,是汽化现象C.“水雾消失”是汽化现象D.水雾出现在玻璃杯的外壁上,是液化现象9 .下列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其原因分析,错误的是()A.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较冷,是由于水蒸发时吸热B. 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是由于水蒸气发生了凝华C. 夏天,打开冷饮包装纸,看到有“白气”生成是升华造成的D. 冬天,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几桶水,主要是利用了水凝固放热二、填空题13 .如图所示,对着手呵气,手掌变得非常湿润, 同时感到很暖和,是由于呵出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手掌发生D.湖水干涸11 .你认为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的是()A.课桌的高度约为180cniC.中学生正常步行速度大约是12m/sB.普通教室内的空气质量约为200kg D. 考场内的温度约为60°C12 .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C.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不冷化B.蒸 发在 雪任何 温度 下都 能发 生 D.寒 冷的 冬天 玻璃 窗上 的冰花是 凝固 现象下列现象中, 属于液化现象的是10C.草叶上的露珠(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同时(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导致手掌的温度14 .拉萨市的海拔远高于长沙市的海拔,则两地地面附近的大气压强相比较,长沙市的较;两地市民 在家里用敞口锅烧同样的水,水沸腾时的温度拉萨市的较 .(以上两空选填“低”或"高”.)15 . 2018年1月5日合肥下了一场暴雪,随后迎来一段寒冷时期,“雪后寒”是由于雪 吸热而导致气 温降低,使人感到寒冷。
第五章物态变化一、选择题1.选项中能使蒸发加快的是:A. 用地膜覆盖农田B. 给盛有饮料的瓶子加盖C. 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D. 把新鲜的樱桃装入保鲜盒2.家用白炽灯泡用久了,其灯丝与新买时相比较()A. 变粗了B. 变细了C. 粗细不变D. 无法确定3.冬天,人们说话时,可以看到口里呼出“白气”;夏天,打开冰箱时,也可以看到从冰箱里冲出“白气”.下列对这两次“白气”产生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 口里呼出的“白气”是口里的气体液化产生的B. 口里呼出的“白气”是口里的气体汽化产生的C. 冰箱里冲出的“白气”是冰箱里的气体液化产生的D. 冰箱里冲出的“白气”是冰箱里的气体汽化产生的4.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A. 冰冻的衣服晾干B. 春天冰雪消融C. 冬天窗玻璃上有水滴D. 用干手器将手烘干5.下列现象形成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①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②夏天,自来水水管“出汗”;③秋天,草丛上凝结出露珠;④冬天,冰冻的衣服晾干.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6.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A. 健康成年人的体温B. 我国南方地区冬季最低气温C. 刚从温泉口流出的泉水的温度D. 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室温7.夏天的早晨,在野外经常看到树叶上有晶莹剔透的露珠”.下列关于露珠的形成过程中物态变化正确的是()A. 液化B. 汽化C. 先液化后汽化D. 先汽化后液化8.下列物质中,均属于晶体的一组是()A. 塑料、沥青、蜂蜡B. 明矾、水、石英C. 萘、铁、松香D. 水晶、食盐、黄金9.下列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正确的是A. 蒸发和沸腾都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B. 蒸发和沸腾都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C. 蒸发和沸腾都属于液化现象D. 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无关,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10.如图所示,是某游泳爱好者在游泳上岸后站立时的情境示意图,由图可知()A. 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B. 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C. 水在蒸发的过程中要吸热,使水和它依附的人体温度上升D. 图中游泳爱好者的姿势是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11.秋冬季节,沭河两岸、青峰岭水库周围经常出现浓雾,雾的形成对应的物态变化是()A. 汽化B. 液化C. 升华D. 凝华12.如图所示,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对“白雾”的形成,小明的解释是:(1)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2)气态二氧化碳液化形成白雾以上解释中()A. 第一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B. 第二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C. 两句话都存在科学性错误D. 两句话都没有科学性错误二、填空题13.人工降雨可缓解旱情,在有利的气候条件下,用飞机或炮弹把干冰送入高空,干冰________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于是高空中的水蒸气便________成小冰晶,这些小冰晶逐渐变大,遇到暖气流就________为雨点降落到地面上.(填物态变化名称)14.今年冬天雾霾天气较为严重,为消减雾霾,气象部门择机实施了人工降雨:用飞机在高空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后迅速________ 成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导致空气中水蒸气________ 成小冰晶,这些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遇暖空气时,又吸收热量而________ 成雨滴,落到地面。
第五章物态变化章节测试一、单选题1.关于蒸发和沸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蒸发和沸腾都是在液体内部进行的剧烈汽化现象B. 蒸发和沸腾不能同时进行C.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沸腾需在沸点时才可能发生D. 蒸发不需要吸收热量2.在下列物态变化的过程中,放出热量的是()A. 初春,河面上的冰雪消融成水B. 秋天,雨后的早晨出现大雾D. 冬天,晾晒的衣服渐渐变干C. 夏天,教室里洒水后空气变得凉爽3.豆腐光滑细嫩,经冰冻再解冻以后,会出现许多小孔,成为美味的“冻豆腐”,冻豆腐中产生许多小孔的原因是()A. 豆腐冷缩而成的B. 豆腐膨胀而成的C. 冰箱中的冰霜进入豆腐而形成的D. 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成冰,后熔化成水而形成的4.图是冰熔化到水沸腾的图象(在标准大气下),则说法正确的是()A. 从图中可知,它的熔点是100℃C. 由图可看出冰是非晶体B. 其中BC 段是凝固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D. DE 段是沸腾过程,此过程水需要吸热但温度不变5.祖国的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如图所示的描述中属于吸热的是()A. 冬天冰雪融化B. 夏天草叶上的露珠D. 严冬美丽的冰雕C. 秋天枝头的白霜6.关于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A. 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B. 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凝固时温度也不变D. 非晶体熔化时,是由固态变成液态C. 熔化时不断吸热升温的固体一定是晶体7.下列所示四幅图中,属于液化的是()A.B.C.D.春天来了,冰雪消融夏天,草叶上形成“露珠”冬天,树枝上形成“冰挂”北方冬天美丽的“雪淞”8.玻璃在200℃时开始熔化,温度升到300℃时还没有熔化完.由此可知(A. 玻璃难熔化B. 玻璃太大了C. 玻璃是晶体)D. 玻璃是非晶体9.如图所示,常温下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上方均盖有一块玻璃分别为a、b,过一会儿可明显看到()A. a、b 两块玻璃外侧均有小水珠B. a、b 两块玻璃内侧均有小水珠C. a 块玻璃内侧,b 块玻璃外侧有小水珠D. a 块玻璃外侧,b 块玻璃内侧有小水珠10.(2016•衡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走进了很多家庭,下列关于汽车的相关知识说法正确的是()A. 汽车在加油时人能闻到汽油的气味,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B. 汽车的汽油机工作的四个冲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做功冲程C. 汽车在刹车过程中,刹车片与碟盘摩擦使汽车减速,在摩擦的过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D. 汽车在冬天时挡风玻璃上会起雾,这是汽化现象11.如图是分别表示四种物质熔化或凝固规律的图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C. 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熔化过程B. 乙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熔化过程D. 丁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12.如图所示为自然界中常见的一些现象,下列选项是关于这些现象的解释,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玻璃窗上的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花草上的小露珠是花草叶子上分泌出来的树挂是水蒸气升华形成的13.如图所示,在大口厚玻璃瓶内装入少量的水,并滴入几滴酒精.塞进塞子后,用气筒往瓶内打气,当塞子跳出时,看到瓶口有白雾出现,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A. 往瓶内打气时,外界对瓶内气体做功C. 瓶塞跳出时,瓶内气体温度降低B. 往瓶内打气时,瓶内气体内能变小D. 瓶塞跳出时,瓶内气体对外做功14.以下一些数据是小明对一些生活现象估计的数值,其中合理的是()A. 夏天的室温约为50℃B. 中学生跑100 米的平均速度约12m/sC. 人一分钟呼吸次数约17 次左右D. 夜晚做作业时提供照明的台灯中电流约1A15.物态变化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液化现象B. 夏天使用空调时,常看到出风口冒“白汽”,这是凝华现象C. 秋天的早晨,花草上经常会出现小的露珠,这是熔化现象D. 冬天的早晨,地面上经常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二、填空题16.今年3 月底.茂名气象部门实施人工降雨,用飞机在高空喷洒干冰,干冰进入云层后迅速________成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使空气中水蒸气________成小冰晶,这些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遇暖气后吸收热量而________成雨滴落到地面.(均填物态变化名称)17.冬季,输电线结冰容易造成倒塔(杆)断线,影响电能的输送.为了保证正常供电,通常要给输电线除冰:在短时间内让输电线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接通,使电路________,输电线中的电流________,产生的________增加,使冰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18.清晨叶片上出现晶莹剔透的露珠,如图所示,露珠的形成是________现象,此过程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中午露珠不见了是________现象.19.环戊烷是一种既容易液化又容易汽化的物质,而且环保,一种新型环保电冰箱就是利用环戊烷代替氟里昂进行工作的.如图所示,环戊烷在管子里流动,当它流经冷冻室时就会发生________(选填“液化”或“汽化”)现象,并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20.冰糖葫芦是许多小朋友的最爱,它的制作方法很简单:将洗净的山楂穿在竹签上,然后将一定量得白糖放入锅中加热,将白糖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后,在山楂上蘸糖浆,等山楂上的糖浆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变成固态,冰糖葫芦就做好了.21.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现实.人工降雨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吸热________,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_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________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填物态变化的名称)三、解答题22.端午节,小承和小冬帮妈妈煮粽子.煮粽子的水烧开后,小承认为要继续将火烧得很旺,使锅内水剧烈沸腾,这样会很快将粽子煮熟;小冬则认为,水沸腾后应改用小火,盖上锅盖,让锅内水微微沸腾,同样能很快将粽子煮熟.你认为谁的想法更合理?请写出理由.23.小龙在煮鸡蛋时发现:鸡蛋放入锅中煮一段时间后,打开锅盖,可以看到锅盖内壁布满了小水珠;将鸡蛋捞出,鸡蛋表面的水在一段时间后会变干.请你解释这两个现象.四、实验探究题24.实验装置如图,烧杯A 中和试管B 中都装有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1)对A 中水加热,当A 中水沸腾后,B 中水________(填“会”或“不会”)沸腾,原因是________.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给A 加盖密封,会________(填“有利于”或“不利于”)B 中水的沸腾.(2)若把B 中的水换成酒精,其他条件不变,则B 中酒精________(填“会”或“不会”)沸腾.(酒精的沸点为78℃)25.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小敏一边观察水中发生的现象,一边从水温91℃开始,每隔1min 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数据见如下记录表格.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温度/℃91 93 95 97 99 99 99 99(1)在此过程中,小敏观察到水中气泡有两种情况,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图________是水沸腾时的情况(选填“甲”或“乙”)(2)分析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_℃,在4min 到7min 这段时间内,水的温度没有变化,但酒精灯要持续进行加热,这说明水在沸腾时需要________.26.小明同学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加热一定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________℃;(2)当观察到有大量的气泡不断________时说明水已沸腾;(3)图乙中能正确表示实验过程中水温度变化的图象是________(选填“A”、“B”、“C”或“D”).由图象可知水的沸腾过程中特点是________.(4)在实验过程中,如果加热时间过长,其原因可能是(写出两条):________、________.五、综合题27.首批“长鼻子”校车在南京投入使用,小明的学校也开通了校车.如图所示.(1)校车行驶过程中,遇到行人时司机鸣笛示意,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2)《校车驾驶员安全管理规定》中明确指出车速不得超过40km/h.“40km/h”是指校车在行驶过程中的________(选填“平均速度”或“最大速度”).(3)细心的小明发现,冬天乘坐校车时,校车的窗户上常常有白茫茫的小水珠出现在玻璃的________侧.(选填“内”、“外”)(4)小明早晨7点乘校车去上学,7点24分到达学校,设小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30km/h,小明乘车地点到学校的路程是多少千米?________.2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地面、海洋、湖面、植物表面、土壤里的水分,每时每刻都在挥发,变成水蒸气,进入大气层.含有水蒸汽的湿空气,由于某种原因向上升起.在上升过程中,由于周围空气越来越稀薄,气压越来越低,上升空气体积就要膨胀.膨胀的时候要消耗自身的热量,因此,上升空气的温度要降低.温度降低了,容纳水汽的本领越来越小,上升空气里的水汽很快达到饱和状态,温度再降低,多余的水蒸气就附在空气里悬浮的凝结核上,成为小水滴.如果温度比0℃低,多余的水蒸气就变成为冰晶.它们集中在一起,受上升气流的支托,飘浮在空中,成为我们能见到的云.全国各地多次采用人工降雨的方法解决旱情.人工降雨的方法多种多样,有高射炮、火箭、气球播撤催化剂法、有飞机播撒催化剂法.其中飞机播撒催化剂法就是用飞机在厚度比较大的云雾中播散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和催化剂(碘化银),从而达到降雨目的.干冰的作用是当干冰变成气体时,使周围的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就附在空气里悬浮的凝结核(碘化银)上,成为小水滴,或者有些水蒸气就变成成为冰晶.冰晶增大到一定程度就会下落,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变成水,跟原来的水混在一起,便产生了降雨.请指出题目中相关语句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和个别物态变化的吸放热情况:(1)水分每时每刻都在挥发,变成水蒸气;________(2)水蒸气就附在空气里悬浮的凝结核上,成为小水滴:________,这个过程要________热.(3)如果温度比0℃低,多余的水蒸气就变成为冰晶:________(4)干冰的作用是当干冰变成气体:________,这个过程要________热.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C2.【答案】B3.【答案】D4.【答案】D5.【答案】A6.【答案】C7.【答案】B8.【答案】D9.【答案】C10.【答案】B11.【答案】D12.【答案】B13.【答案】B14.【答案】C15.【答案】A二、填空题16.【答案】升华;凝华;熔化17.【答案】短路;增大;热量;熔化18.【答案】液化;放热;汽化19.【答案】汽化;吸收20.【答案】熔化;放出21.【答案】升华;凝华;熔化三、解答题22.【答案】答:小冬的想法更合理.因为水沸腾后,继续加热,不论大火还是小火,只要能保持水沸腾,水的温度都相同且不变,而且小火烧还能节约能源.23.【答案】解:(1)现象:锅盖内壁布满了小水珠儿;说明:水蒸气遇到较冷的锅盖,液化形成的小水滴;(2)现象:鸡蛋表面的水在一段时间后会变干;说明:从热水中刚捞出的鸡蛋,蛋壳表面的水会蒸发;答:(1)锅内的水蒸气在锅盖内壁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2)鸡蛋表面的水汽化(或蒸发)。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姓名: 班级: 成绩:一、单选题1.某兴趣小组用甲、乙、丙三个相同的烧杯盛等量的水,采用相同的装置同时开始加热,但所用的导热介质分别为水、油、细砂.加热一段时间后,三种导热介质的温度先后达到一个稳定值(水温100©、油温180笆、砂温250°C),再过足够长的时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烧杯中水均在沸腾B.三烧杯中水均不在沸腾C.三烧杯中水温t甲=t乙=1;丙D.三烧杯中水温t甲<t乙<t丙2.关于热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热传递过程中,吸收热量的物体温度升高B.春天来了,十堰乡村桃花盛开,处处闻到浓浓的花香,这是扩散现象C.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D.热值高的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多3.在图中,描述晶体熔化的图象应为()4.下面所列物质中,哪种物质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A.蜡B.松香C.玻璃D.铁5.在北方寒冷的冬季,把室外的冻柿子,拿到室内,浸没在水盆中,可能出现(A.盆中有水结冰,柿子的温度不变B.盆中一部分水结冰, 柿子的温度升高C. 盆中有水结冰,柿子的温度降低D.以上说法都不可能6.如图所示,表示非晶体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A. D.地球上的水处于不停地运动和相互转化之中,下列不属于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是A. 蒸发B.径流C.水汽输送D. 太阳辐射8.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收热量的是A.秋天的早晨,小草上露水的形成B.寒冷的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C.夏天,冰柜门打开出现“白气D.春天,冰雪消融9.如图是肖敏在完成“观察水沸腾实验”的实验中,通过实验数据绘制的水的温度和加热时间的关系图像, 从图像中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A.在水沸腾前,加热使水的温度一直升高B.水的沸腾时,温度不变的原因是没有给水继续加热C.肖敏在实验中测得水沸腾的温度为98°CD.水沸腾的全过程,水一直从外界吸收热10.对观察到的生活现象,推测其背后的原因是很多热爱科学同学的喜好, 所但往往不一定正确,对下列现象作的推测你认为正确的是A.水煮汤圆可以将汤圆煮熟但不会煮焦,推测出水的比热容大B.满足同一个家庭生活消耗的天然气质量比煤少,推测煤火的温度要低些C.两手互相搓动手会发热,推测出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D.用沾有酒精的棉球擦拭皮肤后感到凉爽,推测酒精的温度一定比皮肤低.11.如图所示是小丽同学总复习时归纳的图形,其中正确的是( )二、填空题12.秋冬季节,有时会出现雾,它是由 _________ 而形成的,这一过程要热.13,下表,为几种物质的沸点,如果在标准大气压下用降温的办法从空气中提取这些气体,那么温度下降时首先液化被分离出来的是物质港态氧沌态氮二氧化碳沸点件C-180-196-78.514.回答下列问题:(1)螺线管通电后,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如图所示,则通电螺线管右端为极,电源的端为正极.£1(2)实验室里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的规律制成的,如图所示,液体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 图.(3)如图所示,电流表的示数是 A,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N,物体M的质量是 kg (g=10N/kg).15.北方的冬天,菜窖里放几桶水,可以利用水使窖内温度不会太低,莱不致冻坏;有人说,融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温度保持在0©不变,但是要热.雪从空气中热,周围环境的温度,所以化雪时更冷.—.—2(16.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C。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第五章《物态变化》章末测试题(70分,7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吸热液化成小水珠B.冰山上的积雪只能先熔化,再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C.江湖河海中的水吸热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D.积雪放热熔化成水归入大海2.以下温度最接近20℃的是()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B.人的正常体温C.人感到舒适的房间温度D.景洪盛夏中午的室外温度3.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有以下几种说法:①使用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认清分度值;②测量时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③读数时应在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④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一定留在被测液体中。
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④D.①②③4.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如图所示。
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A.熔化一部分B.全部熔化C.一点也不熔化D.无法判断5.在标准大气压下,要使水的温度高于100℃,下列措施可以采用的是()A.用猛火加热B.给容器加密封盖子继续加热C.减少水的质量D.给容器加盖后,将瓶内水上方空气抽出一部分6.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夏天自来水管出“汗”B.冬天,从人口中呼出“白气”C.夏天,从冰柜中拿出的冰棒周围冒出“白气”D.放在敞口瓶中的酒精逐渐减少7.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
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是()A.先液化,后汽化B.先汽化,后液化C.只有液化D.只有汽化8.有两杯水,一杯放置阳光下,一杯放置荫凉处,杯中均有没熔化完的冰块,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阳光下的水的温度较高B.在荫凉处的水温度较高C.两杯水的温度一样高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9.在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煤油、水银的熔点分别是﹣117℃、﹣30℃、﹣38℃,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89.2℃,要测量南极气温,应选用()A.酒精温度计B.酒精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都可以C.水银温度计D.煤油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都可以10.下列四幅图象中属于晶体的熔化图象的是()A B C DA B C D11.牙科医生在给病人检查时要用到一个小的平面镜,在放入病人口腔之前总是先放到酒精灯上烤一烤,再进入病人口中,这样做主要是()A.为了卫生,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一下,能杀菌B.为了让病人不感到太凉,放在火焰上加热C.纯属职业习惯,不烤也行D.为了防止口中水蒸气在平面镜上液化,影响看病12.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物态变化-章末练习题-教育文档第五章物态变化一、选择题1.把烧红的铁块放入水中,会听到吱吱的响声并看到有大量白气冒出,这种现象属于()A. 液化B. 汽化C. 先液化后汽化D. 先汽化后液化2.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A. 严冬,河水结冰B. 深秋清晨,草地上出现霜C.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D. 春天清晨,河面上出现大量“雾气”3. 关于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A.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液体蒸发时会吸热B. 初冬的早晨,地面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升华形成的C. 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吸热,温度就会不断升高D. 水的沸点是100℃,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4.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A. 冰冻的衣服晾干B. 春天冰雪消融C. 冬天窗玻璃上有水滴 D. 用干手器将手烘干5.2019年3月1日傍晚,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经过一天一夜坚守,抓住有利时机,分别在东海桃林镇、赣榆抗日山和灌云陡沟乡等地成功实施人工增雨作业。
关于人工增雨作业,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人工增雨可以用抛射干冰的方法B.人工增雨可以将含有碘化银的炮弹打入高空C.人工增雨中抛射干冰是利用干冰凝华放热D.碘化银在高空扩散,成为云中水滴的凝聚核,水滴在其周围迅速凝聚6. 甲、乙两烧杯里都是冰水混合物,甲烧杯里冰少一些,乙烧杯里冰多一些,甲杯放在阳光下,乙杯放在背阴处,在两杯里的冰都还没有完全熔化时,比较它们的温度,则()A. 甲杯里水的温度高B. 乙杯里水的温度高C. 两杯水的温度相同D. 无法比较两杯水的温度高低7.图所示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根据图象所给的信息,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A. 萘的熔点是80℃B. BC段表示萘的熔化过程,历时约3minC. 萘从A点开始熔化,到D点熔化结束 D.萘属于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8.冬天小明从教室外走进温暖的教室,他的眼镜片上出现了一些薄雾,一会儿薄雾又消失了上述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是()A. 先凝固后升华 B. 先液化后汽化 C. 先凝固后蒸发 D. 先凝华后升华9.小花从冰箱里拿出了一个鸡蛋,她发现不一会儿鸡蛋上布满了许多细小水珠,过一段时间小水珠又自动消失了.关于以上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 “鸡蛋上布满小水珠”是凝华现象B . “鸡蛋上布满小水珠”是汽化现象C. “小水珠消失了”是汽化现象D. “小水珠消失了”是升华现象10.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如图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 “飘渺的雾”是汽化现象B. “晶莹的露”是熔化现象C. “凝重的霜”是凝华现象D. “轻柔的雪”是液化现象11.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沸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汤将()A.同时沸腾B.稍后沸腾C.不会沸腾,但能够达到沸点D.不会沸腾,温度低于沸点12.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A. 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B. 盛夏,刚从冰箱中拿出的饮料瓶外壁出现水滴C. 金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D . 寒冬,晾在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二、填空题13.学习物态变化时,老师写了一幅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放热结冰温度不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吸热化水温度未升”.该对联先后包含的两种物态变化分别是________ 和 ________ ,它还说明了冰是一种________ (填“晶体”或“非晶体)14.甲、乙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从图中给出的信息,我们可以判断________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________℃,该晶体加热________min后开始熔化.15.用同一支温度计分别测量某天正午与晚上的气温.两次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乙所示,可知晚上的气温是________℃.当天正午和晚上气温相差________℃.16.水的凝固点是0℃,酒精的凝固点是-117℃,如果把酒精和水的混合液体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冷冻室温度可达-5℃)中,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后,取出混合液,却发现混合液没有凝固.请针对这个现象提出一个猜想________.17.在探究海波和石蜡熔化规律时,小娜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海波的温度/℃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50 53 56 石蜡的温度/℃40 41 42 44 46 47 48 49 51 52 54 56 59 (1)在海波和石蜡这两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________;(2)该晶体的熔点是________ ℃;(3)当该晶体的温度为53℃时,它处于________态.(选填“固”或“液”)18.如图1所示是常用温度计,读数是________℃,如图2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由此判断该物质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19.针对运动损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其原理是用一种叫做氯乙烷的气态有机物,对准损伤处喷射,使人体受伤部位的温度降低,皮肤血管收缩,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变慢,防止伤口处形成淤血,同时减缓人的伤痛感.氯乙烷采用________的方法液化后储存在罐中,喷在皮肤上迅速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________大量的热.20.升华:物质由________直接变成________的过程,要________(吸收或放出)热量.21.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如图,这层霜是由________经过________ 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________ (选择:“会吸热”、“会放热”、“不会吸热或放热”),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________ (选择“内侧”、“外侧”、“内、外侧”).22.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时的操作图.A是操作过程,B是读数过程,C是读取的温度.①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________ ;②B图中读数的错误是________ ;③C图中的读数是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23.如图甲是“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1)把石棉网垫在烧杯下,并将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粉末受热________ (选填“均匀”或“不均匀”).(2)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插入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________。
第五章物态变化
一、选择题
1.把烧红的铁块放入水中,会听到吱吱的响声并看到有大量白气冒出,这种现象属于()
A. 液化
B. 汽化
C. 先液化后汽化
D. 先汽化后液化
2.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
A. 严冬,河水结冰
B. 深秋清晨,草地上出现霜
C.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
D. 春天清晨,河面上出现大量“雾气”
3. 关于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液体蒸发时会吸热
B. 初冬的早晨,地面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升华形成的
C. 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吸热,温度就会不断升高
D. 水的沸点是100℃,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4.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A. 冰冻的衣服晾干
B. 春天冰雪消融
C. 冬天窗玻璃上有水滴
D. 用干手器将手烘干
5.2019年3月1日傍晚,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经过一天一夜坚守,抓住有利时机,分别在东海桃林镇、赣榆抗日山和灌云陡沟乡等地成功实施人工增雨作业。
关于人工增雨作业,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人工增雨可以用抛射干冰的方法
B.人工增雨可以将含有碘化银的炮弹打入高空
C.人工增雨中抛射干冰是利用干冰凝华放热
D.碘化银在高空扩散,成为云中水滴的凝聚核,水滴在其周围迅速凝聚
6. 甲、乙两烧杯里都是冰水混合物,甲烧杯里冰少一些,乙烧杯里冰多一些,甲杯放在阳光下,乙杯放在背阴处,在两杯里的冰都还没有完全熔化时,比较它们的温度,则()
A. 甲杯里水的温度高
B. 乙杯里水的温度高
C. 两杯水的温度相同
D. 无法比较两杯水的温度高低
7.图所示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根据图象所给的信息,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A. 萘的熔点是80℃
B. BC段表示萘的熔化过程,历时约3min
C. 萘从A点开始熔化,到D点熔化结束
D. 萘属于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
8.冬天小明从教室外走进温暖的教室,他的眼镜片上出现了一些薄雾,一会儿薄雾又消失了上述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A. 先凝固后升华
B. 先液化后汽化
C. 先凝固后蒸发
D. 先凝华后升华
9.小花从冰箱里拿出了一个鸡蛋,她发现不一会儿鸡蛋上布满了许多细小水珠,过一段时间小水珠又自动消失了.关于以上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 “鸡蛋上布满小水珠”是凝华现象
B. “鸡蛋上布满小水珠”是汽化现象
C. “小水珠消失了”是汽化现象
D. “小水珠消失了”是升华现象
10.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如图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 “飘渺的雾”是汽化现象
B. “晶莹的露”是熔化现象
C. “凝重的霜”是凝华现象
D. “轻柔的雪”是液化现象
11.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沸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汤将()
A.同时沸腾
B.稍后沸腾
C.不会沸腾,但能够达到沸点
D.不会沸腾,温度低于沸点
12.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
A. 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
B. 盛夏,刚从冰箱中拿出的饮料瓶外壁出现水滴
C. 金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D. 寒冬,晾在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
二、填空题
13.学习物态变化时,老师写了一幅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放热结冰温度不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吸热化水温度未升”.该对联先后包含的两种物态变化分别是________ 和________ ,它还说明了冰是一种________ (填“晶体”或“非晶体)
14.甲、乙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从图中给出的信息,我们可以判断________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________℃,该晶体加热________min后开始熔化.
15.用同一支温度计分别测量某天正午与晚上的气温.两次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乙所示,可知晚上的气温是________℃.当天正午和晚上气温相差________℃.
16.水的凝固点是0℃,酒精的凝固点是-117℃,如果把酒精和水的混合液体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冷冻室温度可达-5℃)中,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后,取出混合液,却发现混合液没有凝固.请针对这个现象提出一个猜想________.
17.在探究海波和石蜡熔化规律时,小娜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1)在海波和石蜡这两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 ________;
(2)该晶体的熔点是 ________℃;
(3)当该晶体的温度为53℃时,它处于 ________态.(选填“固”或“液”)
18.如图1所示是常用温度计,读数是________℃,如图2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由此判断该物质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19.针对运动损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其原理是用一种叫做氯乙烷的气态有机物,对准损伤处喷射,使人体受伤部位的温度降低,皮肤血管收缩,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变慢,防止伤口处形成淤血,同时减缓人的伤痛感.氯乙烷采用________的方法液化后储存在罐中,喷在皮肤上迅速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________大量的热.
20.升华:物质由________直接变成________的过程,要________(吸收或放出)热量.
21.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如图,这层霜是由________经过________ 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
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________ (选择:“会吸热”、“会放热”、“不会吸热或放热”),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________ (选择“内侧”、“外侧”、“内、外侧”).
22.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时的操作图.A是操作过程,B是读数过程,C是读取的温度.
①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________ ;
②B图中读数的错误是________ ;
③C图中的读数是________ .
三、实验探究题
23.如图甲是“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把石棉网垫在烧杯下,并将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粉末受热________ (选填“均匀”或“不均匀”).
(2)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插入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________。
若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________℃.
(3)下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_℃,该物质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能反映上述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是图丙中的________.
24.小明和小华分别利用图甲所示的相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水温与时间关系的图象.
(1)实验时,当看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________ 散发到空气中,就表明水沸腾了.
(2)分析图乙可知,小华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明显较长,最有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3)小明在第9分钟撤掉酒精灯后,发现有一段时间水温依然保持不变.如图乙所示,这段时间内烧杯底部的温度________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杯内水的温度,原因是________
四、综合题
25.阅读材料,回答材料后的问题
过冷水
过冷水是指达到或低于冰点时却没有凝固成冰的水。
水凝固成冰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必须有凝结核。
当温度低到冰点之下时,如果水太过纯净,水中没有一个凝结核来结晶,那么即使在0℃之下也不会结冰,还保持着液态。
凝结核可以是微小的冰晶,可以是水中的悬浮物,可以是器皿的壁。
当过冷水中具备凝结核时,例如投入少许固体,或摇晃液体,都能让水迅速凝固,温度回升到凝固点。
当天空中的飞机穿过有过冷水的云层时,云中的过冷水遇到飞机,会马上结成冰,飞机就容易发生坠机事故。
(1)水在0 ℃以下不结冰是因为水中缺少________。
(2)不仅有过冷水,还有过热水,过热水是指________。
(3)动画片海尔兄弟之冰川危机中有个片段是:一个池塘里的水在零下的温度仍未结冰。
如果你是编剧,你准备让海尔兄弟怎么做就可以使湖水冻起来?________。
26.有霜的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到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0℃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就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
(1)霜是由________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这种物态变化名称叫________.
(2)请根据短文,对“霜”形成的条件提出猜想。
猜想:霜的形成条件是________和________ .
(3)某同学为验证上述猜想,做了如下实验:从冰箱取出一些-10℃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你认为该实验能否验证上述猜想,请简要陈述理由.答: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