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课程考试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 格式:pdf
- 大小:323.20 KB
- 文档页数:4
考评方式与标准
(1)实验内容考核
必修实验安排16学时,根据各专业不同、各授课班不同,从必修的实验内容中选做12学时。
①机械组成及典型机械零部件认识与分析实验(2学时);
②带传动实验(2学时);
③轴系部件设计与分析实验(4学时);
④摩擦学基础实验(2学时);
⑤滑动轴承实验(2学时);
⑥机械系统运动方案及结构分析与设计实验(4学时)。
选修实验安排26学时,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选修,学时不限。
② 型机械拆装与结构分析实验(4学时);
②滑动轴承机械性能测试实验(2学时);
③二维数控平台运动及结构分析实验(2学时);
④步进送料机的设计及组装实验(18学时)。
计分方法:实验单独计分。
(2)设计性大作业:
安排5个设计性大作业,每个大作业的工作量一般为A3或A2图纸一张,设计说明书一份。
大作业内容有:
①螺纹联接结构设计;
②螺旋传动设计;
③带传动设计;
④齿轮传动设计;
⑤轴系部件组合设计。
计分方法:大作业满分为25分(五个大作业,每个满分为5分)。
(3)上机计算安排一个习题
上机计算的内容是:带传动设计编程计算
上机计算及画图,课外安排20机时。
计分方法:电算作业满分为5分。
(4)期末考核
期末考试卷面分数为100分,最后将卷面分数折算成70分(即:卷面实得分数x0.7,为期末考试最终得分)。
本课程综合考核方式及记分办法
本门课程的及格标准:大作业15分以上(交齐五个大作业)、电算作业(或平时测验)3分以上、期末考试42分以上。
没有交齐大作业和电算作业的同学不允许参加期末考试。
基于OBE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方法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机械设计是机械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机械设计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考核,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基于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的教学理念提出了以学生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机械设计课程中引入OBE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目前对于基于OBE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方法研究还比较少见,尚缺乏系统和深入的探讨。
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OBE教学理念的特点,探讨如何在机械设计课程中融入OBE的教学方法,以及如何设置课程目标和设计教学内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这一研究,可以为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教育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OBE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方法,并分析其在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方面的作用。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当前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了解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2. 探讨基于OBE理念的教学方法在机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能力;3. 分析基于OBE的教学方法在机械设计课程中的有效性和优势,为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4. 探讨如何设置并实现“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实现教育教学的质量提升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1.3 研究意义机械设计课程在工程类专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基于OBE的教学方法,可以更有效地实现课程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综合素养。
对基于OBE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可以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教育教学模式向着更加面向学生、注重素养培养的方向发展。
通过探讨和实践基于OBE的教学理念,可以为教师提供更科学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知识,如乐器介绍、作者生平、音乐作品创作过程以及戏曲、民歌的介绍,都可以在文字的基础上加入图片或动态的具体影像,使一些枯燥乏味的文字说明形象化。
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而且还能节省大量的教学时间。
二、视觉信息与听觉信息的采集与借鉴网络信息技术为师生的教与学提供了极为广阔的教学资源,使学生的音乐学习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
(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首先使教师的教学资源大大地拓展了,尤其是音响和视像资料的丰富。
音乐网站多不胜数,可以说,几乎所有的音乐资料都能在网上查询和下载,为动态视像的采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另外,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借鉴各地、各学科的优秀教学方法,特别是动态视像资料和软件,通过选择、裁减、拼接来寻找和完成自己所需要的教学视像材料,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对网络上的各种音乐站点进行收集、筛选,将有关的音乐影像资料进行下载,为学生自主学习使用三、动态视像在音乐教学中的恰当使用(一)动态视像在音乐教学中的定位应该是辅助教学。
因此,动态视像的使用首先是与音乐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要与教学内容相一致,是为音乐形象而服务的,切不可喧宾夺主。
(二)动态视像在教学中的分量、切入点要根据高、中、低不同年级、不同教学内容进行选择。
如在低年级的教学中,视像内容可以丰富一些,直观一些;高年级则可根据需要精练一些,着重于形象的通感、联想和类比,更多的去进行对音乐的聆听。
又如,在以欣赏为主的教学中,动态视像的介入也要适当,应当与单纯音乐的聆听有适当的比例,不能以视像代替聆听。
在音乐知识的教学中,动态视像的使用应与阐述图文、练习相结合,使学生的印象得以加深。
(三)在音乐学习中,将音乐教学内容中有关学科的内容以视觉形象表现出来,让学生在多学科的渗透和互补互阐中加深对音乐学习内容的掌握,如欣赏民族内容乐曲,可给音乐配上相应的民族风情,服饰、地域介绍。
(四)制作专门的教学课件。
将动态视像按教学的设计环节制成课件,有助于教学过程的严密,也有助于资料的积累和交流。
机械设计课程考试方式改革初探摘要课程考试方式改革,尤其是理工科课程考试方式的改革在职业类院校课程改革研究中是热议的内容之一。
改革广泛采用的闭卷考试方式,对培养理工科学生的创新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分析了我院《机械设计基础》课程闭卷考试方式存在的问题,初步尝试采用半开卷考试方式,在分析民意和考试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本课程考试方式改革的初步设想。
关键词人才创新能力培养考试方式改革机械设计培养理工科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理工科教学改革的主流,而考核的内容和方法是其中尤其重要的环节。
《机械设计》课程是我院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更是一门综合运用基础知识解决一般工程实际问题的设计性质课程。
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备解决工程技术方面具体实际问题的能力。
主要讲授机械原理,常用的机械机构,机械零件以及相关设计计算,包含的内容多而且零散。
为了顺应教学改革,我们在教学时注重采用学院现有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注重引导学生将各分散的内容结合,培养学生的设计和查阅资料的能力。
对于该课程的考试方式也进行了改革。
1《机械设计》考试方式存在的问题1.1学生主动学习不够目前我院对机械类专业学生均开设《机械设计基础》或者《机械基础》课程。
基本采用学期末闭卷的考试方式。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在考前复习时,常有学生询问要记忆哪些计算公式以及负责的公式如何记忆,并且学生知道涉及到查表格的知识在闭卷考试时是肯定不考的。
而以往的闭卷考试也的确常有部分试题考的就是计算公式。
学生以应付考试和考出好的分数为目的,为考试而考试,为分数而考试,对于学习内容不重视,甚至产生厌烦心理。
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考前通宵达旦,考后连书和笔记都扔掉的现象更是说明了这个问题。
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的角色,更不用说创新能力的培养了。
1.2考试方式不利于教师评价教学效果《机械设计》课程内容较重要,但是每个章节间又比较分散,采用闭卷的考试方式,知识覆盖面窄,考察点代表性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