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感统训练器材
- 格式:pdf
- 大小:566.36 KB
- 文档页数:14
器材教具明细序号教具名称实物图片功能介绍1 羊角跳跳球跳跳球具有坐、骑、跳、拍等功能,使用安全可靠,有助于锻炼孩子的腿部力量,和掌握平衡的能力。
2 按摩触觉球(感官训练球)1:注意力不集中,好动不安,没有自制力,经常剧烈的跑跳,寻求强烈刺激。
2:阅读事实漏字、添字、串行、计算错误、写倒字、分不清p或q、b或d。
3:情绪不稳定,粘人、怕黑、胆小、爱哭、易冲动、动作笨拙、常磕磕碰碰、易摔跤、握笔姿势不佳、穿衣、系鞋带等自制能力不佳。
3 海洋球池点缀球波波球刺猬球触觉球感统球1:促进大脑功能的发展和成熟2:帮助孩子有效的适应环境3:提高孩子的学习技能和体能4:让孩子享受成就感和信任感4 手柄球跳跳球具有坐、骑、跳、拍等功能,使用安全可靠,有助于锻炼孩子的腿部力量,和掌握平衡的能力。
5 儿童塑料摇摇马1、幼儿手的抓握才能和手臂肌肉的锤炼;2、增强幼儿的自我平安维护认识;3、锤炼幼儿的前庭均衡才能,本体感。
6 双人平衡摇摇马1、幼儿手的抓握才能和手臂肌肉的锤炼;2、增强幼儿的自我平安维护认识;3、锤炼幼儿的前庭均衡才能,本体感。
7 滑梯可攀爬、可钻、可溜滑梯、可捉迷藏,备有活动桌面、模拟望远镜、模拟方向盘、摸拟电话等,功能多样,娱乐性强,安全性高,可供多个孩子一起嬉戏,适用于幼儿园、亲子园等公共场所。
8 球池训练触觉功能的发展,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
适用于触觉敏感或迟钝、身体协调不良和多动的孩子。
孩子在球池里翻滚或跳跃时,身体与海洋球的摩擦接触可以获得丰富的触觉刺激。
9 隧道毛毛虫锻炼宝宝四肢协调能力,开发右脑(宝宝智力),适合1.5岁以上。
宝宝能爬才更聪明。
10 独轮车手推车活动玩具独轮翻斗车可以锻炼儿童平衡感,促进儿童全身肌肉的伸展和活性化,尤其对儿童腰腹、四肢力量很有锻炼作用,同时,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增强儿童体质,提高儿童免疫力。
11 11、小房车/助力学步车儿童可借由脚力前进,协助宝宝锻炼身体肌肉,方向感和全身动作的发展,有遮阳作用的圆弧造型,并具有驾驶盘、虚拟钥匙,车门、后行李箱设备,增添宝宝使用的趣味性。
感统教室解决方案一、什么是感觉统合感觉统合是指个体在日常生活中,将来自不同感觉通路的信息,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以及平衡觉、本体觉等,通过大脑中枢神经的前庭觉进行过滤和辨识,然后把重要的信息传递给大脑,通过大脑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协调整合之后,形成知觉,再指挥身体作出正确的反应,这个过程是吸收有效信息和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过程,即感觉统合,简称“感统”。
二、什么是感觉统合失调感觉统合失调是指外部的感觉刺激信息无法在还在大脑神经系统中进行有限的组合,孩子的大脑对身体各器官失去了控制和组合的能力,而使机体不能和谐运作的现象。
如看到了笔,想把它拿到自己手里,但却不能自如地控制自己的手来完成拿笔的动作。
三、感觉统合失调对孩子的成长有哪些影响科学研究证明:感觉统合失调会导致大脑无法合理安排身体的动作,包括注意力、自我控制能力、协调能力等,这在不同程度上消弱了孩子的认知能力与适应能力,使其无法完成更高级、更复杂的认知活动。
久而久之形成了各种障碍,推迟了孩子的社会化进展,最终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感觉统合失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及学习能力的提高。
(2)、易产生人际关系敏感或社交退缩等方面问题。
(3)、性格上的障碍。
(4)、推迟孩子的社会化进展。
(5)、严重影响孩子心理素质状况。
四、感觉统合失调的初步判断(1)、活动量大,不能持久静坐,注意力不集中。
(2)、动作协调性欠佳、平衡能力较差。
(3)、讨厌被触摸,对一些触觉信息刺激有厌恶感。
(4)、容易与别人发生冲突,攻击性强。
五、感觉统合训练的目标(1)、提供给孩子丰富的感觉信息,使其建立复杂的神经网络通道。
(2)、帮助孩子控制和调节感觉信息。
(3)、帮助孩子对各种感觉刺激做出适当的反应,促进孩子感觉统合能力的提升。
六、感觉统合训练常用的器械有哪些(1)、前庭平衡觉训练前庭平衡觉训练活动包括摇晃和旋转的活动,例如:玩吊桶、荡秋千、晃平衡板、滚圆筒、玩大陀螺等;滑板活动,例如:爬滑板、冲滑板、滑板推球等;(2)、本体觉训练本体觉训练活动包括关节按压、推小车、攀岩、跳床、双人转大笼球、羊角球、圆形平衡板等。
感统器材作用【转载】感觉统合训练的各种器材,都经过特别设计,对孩子有很大的吸引力。
通过这些活动,孩子将获得感觉的大量刺激,从而促动感觉的统合。
拍球、推球:适合身体协调不良、多动症。
平衡台:多动症、自闭症、身体协调不良、前庭失调、手、眼足、身体主要协调。
爬板:多动症、自闭症、身体协调不良。
滑梯:适用于儿童身体协调不良、多动症、自闭症能。
独角椅、羊角球:身体协调不良。
平衡木:前庭失调、多动症、身体协调不良。
大笼球:身体不良、自闭症。
滚筒:触觉敏感、多动症、自闭症、身体协调不良、前庭功能失调。
阳光隧道:触觉敏感或缺乏、身体协调缺乏。
跳床:多动症、身体协调不良、自闭症等。
球池:触觉敏感或缺乏、自闭症、身体协调不良等。
滑板爬主要的感觉输入:前庭、本体、触觉、视觉。
训练目的:促动双侧统合,强化本体-前庭感觉统合。
训练要求:儿童俯卧在滑板上,以腹部为中心,身体紧贴滑板,头抬高,双腿并拢伸直,脚面绷紧,双手同时撑地向前滑行。
滑梯主要的感觉输入:前庭、本体、触觉、视觉。
训练目的:对前庭体系产生强烈刺激,促动头、颈肌的同时收缩以及身体保护性伸展反应行为的成熟,培养儿童集中注意力。
训练要求:儿童俯卧在滑板上,双手抓住滑梯两边,用力一拉俯冲下来,双腿并拢伸直,脚面绷紧,头抬高目视前方,双手尽量朝前伸展。
趴地推球主要的感觉输入:本体、触觉、视觉。
训练目的:1. 增强颈部肌肉的锻炼以及身体协调水平。
2. 改善儿童注意力以及培养儿童坚持不懈的良好品质。
训练要求:儿童趴在地上,球摆放在面前,离墙壁约30-50厘米,双脚并拢,手臂抬起,肘关节不撑地,双手对墙连续推球。
平衡台主要的感觉输入:前庭、本体、触觉、视觉。
训练目的:通过练习统合儿童平衡反应的反射感觉,协助建立前庭固有平衡,发展儿童下肢力量,让儿童学习通过屈伸膝关节取得平衡的方法。
训练要求:儿童两脚左右分开踏在平衡台两端站立,做左右摇晃状并保持平衡,并做排球等运动。
独脚椅主要的感觉输入:前庭、本体。
9岁感统器材训练的活动方案一、训练目标。
1. 提高9岁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包括身体协调性、平衡感、空间感知等。
2. 通过有趣的活动,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训练时间和地点。
1. 时间:每周三次,每次60 90分钟,可选择在下午放学后进行,这样孩子精力还比较充沛。
2. 地点:室内的感统训练室或者室外较为空旷、安全的场地,像学校的操场角落或者社区的小广场(如果允许的话)。
三、器材准备。
1. 平衡木:帮助孩子提升平衡能力。
2. 大龙球:可用于改善孩子的触觉敏感,增强身体的本体觉。
3. 跳绳:提高身体协调性和节奏感。
4. 跳袋:锻炼孩子的下肢力量和身体控制能力。
5. 彩色呼啦圈:用于训练孩子的空间感知和身体灵活性。
四、训练活动内容。
(一)开场热身(10 15分钟)1. “动物模仿秀”教练说:“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变成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啦!让我们变成小兔子,双脚跳着绕着场地跳一圈。
”孩子们就像小兔子一样欢快地跳起来。
接着,“现在变成小螃蟹,横着走回来哦。
”小朋友们就会努力横着移动身体,这时候场地里就像有一群可爱的小螃蟹在爬动。
(二)感统器材单项训练(30 40分钟)1. “平衡木大冒险”在平衡木的一端放上一些小玩具,像彩色的小珠子或者小卡片。
对孩子们说:“小勇士们,你们要走过平衡木,每次只能拿一个小玩具再走回来哦。
如果不小心掉下来,也不要灰心,重新站上去就好啦。
这就像走在高高的独木桥上,下面可是有小怪兽等着抓掉下去的小朋友呢,所以大家要小心哦!”每个孩子轮流进行3 5次,逐渐增加他们在平衡木上的稳定性和自信心。
2. “大龙球按摩之旅”让孩子们趴在大龙球上,双手抱住球的前端。
教练推动大龙球,慢慢地前后左右滚动,边滚边说:“小朋友们,我们现在在坐大龙球过山车啦,一会儿上高山,一会儿下低谷,是不是很刺激呀?”这个过程可以刺激孩子的背部、腰部等身体部位的触觉感受,同时也锻炼他们的身体平衡和肌肉控制能力。
感统教室方案及相关器材配备前言感统是儿童发展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领域,它可以促进孩子的身体控制和平衡感、视觉和听觉接受能力、手眼协调等各方面的能力。
因此,在学校和家庭中,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感统训练环境是非常必要的。
在这里,我们将介绍一个适合学校教学使用的感统教室方案及相关器材的配备。
感统教室方案空间规划感统教室的空间规划是非常重要的,首先需要根据学生人数和教室面积计算出人均可用空间,通常情况下每个学生需要6-8平方米的空间。
接着,需要将感统教室分为不同区域,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区域:•培养平衡感的区域•培养感官协调能力的区域•培养肌肉感知能力的区域每个区域都可以设置不同的器材和活动方式,以满足孩子的不同训练需求。
器材备选下面列举一些适合感统教室的器材,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和预算进行选配。
•平衡球:平衡球可以通过促进身体控制和平衡感的训练来提高孩子的身体协调能力。
•健身球:健身球可以用来进行大坐标运动、肌肉力量训练、平衡训练等活动。
•运动肌肉垫:运动肌肉垫可以引导孩子正确地使用肌肉进行身体控制,从而增强身体平衡和肌肉协调能力。
•重力毯:重力毯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压力刺激的环境,从而促进孩子的感觉运动协调能力。
•摇摆板:摇摆板可以开发和促进孩子的平衡感和躯体感觉。
•单杠、双杠和平衡梁:杠和平衡梁可以帮助孩子发展强壮的身体、平衡感和协调能力。
•触觉球:触觉球可以用来进行手眼协调训练,加强孩子对视觉和触觉的协调能力。
当然,器材的选择不只限于上述几种,根据实际需求还可以选择其他的器材。
活动安排感统教室的活动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安排。
下面列举一些适合感统教室的活动:•手脚配合训练:通过一些游戏和练习,让孩子发展出良好的手脚配合能力。
•视觉追踪训练:通过抛接球或者其他器材,让孩子锻炼视觉追踪能力。
•手臂协调训练:通过不同姿势的平衡球和健身球练习,让孩子锻炼手臂的协调能力。
•动态平衡训练:通过平衡球、健身球、摇摆板、杠、平衡梁等等器材,让孩子保持平衡并进行各种较复杂的运动。
感统教具信息感统初级型教具清单感统标准型教具清单感统高级型教具清单全部感统教具清单(图片及详细信息)感统教具总表(清单)教具编号: GT001名称:滑梯简介:强烈刺激孩子的前庭体系、头部、颈肌同时收缩,促进身体保护伸展行为的成熟。
增进触觉、视觉平衡的发展。
教具编号: GT002简介:调节前庭感觉和触觉,引发丰富的平衡反应,运动中大量的视觉情报、脊髓及四肢的本体感,使整体感觉统合运动功能积极发展。
教具编号: GT003名称:方形滑车简介:调节前庭感觉和触觉,引发丰富的平衡反应,运动中大量的视觉情报、脊髓及四肢的本体感,使整体感觉统合运动功能积极发展。
教具编号: GT004名称:圆形滑车(小)简介:双手滑行、连结车阵、手搭肩、搬运、玩法多样,随心所欲。
教具编号: GT005名称:圆形滑车(大)简介:可坐着或趴卧在滑板上,双手滑行、连结车阵、手搭肩、搬运等,坐板宽大,可两人同坐,大人、小孩都可坐。
教具编号: GT006简介:高级前庭平衡训练器。
强力刺激孩子左右脑发展。
教具编号:GT007名称:触觉平衡板简介:各种不同形状的触点可刺激孩子的脚部神经及全身触觉感。
可任意变换,训练平衡能力,体验行走乐趣。
教具编号: GT008名称:摇滚跷跷板简介:踏板防滑设计,触点稳定、安全,训练孩子前庭平衡,身体协调,培养注意力集中。
教具编号: GT009名称:太极平衡板简介:针对身体协调不良、触觉敏感或迟钝的孩子进行训练,增加前庭及本体感的刺激。
教具编号:GT010名称:踩踏石简介:训练孩子平衡与逻辑思考的能力。
教具编号: GT011名称:跳袋简介:通过在跳袋内向前后左右跳跃,可帮助儿童克服本体感不足及触觉敏感或不足。
教具编号: GT012名称: 88轨道简介:训练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专注力及动作的灵活反应。
教具编号: GT013名称:上下转盘简介:将球放置在轨道上并慢慢地转动转盘,令球在轨道上持续滚动。
训练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专注力及动作的灵活反应。
一、实训背景随着现代儿童成长环境的日益复杂,越来越多的儿童表现出感觉统合失调的症状,如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动作协调能力差等。
为了帮助这些儿童改善感觉统合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学习能力,我国近年来大力发展感统训练。
感统训练器材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在训练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感统训练器材的实训,了解其使用方法、作用以及注意事项,为今后感统训练工作提供参考。
二、实训内容1. 感统训练器材种类本次实训涉及的感统训练器材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感觉统合器材:如圆筒帽、平衡台、独脚凳、触觉板等。
(2)认知能力器材:如注意力训练器材、记忆力训练器材、思维力训练器材等。
(3)情商训练器材:如社交能力训练器材等。
2. 感统训练器材使用方法(1)感觉统合器材①圆筒帽:将圆筒帽戴在儿童头上,通过调整高度,刺激儿童的前庭觉。
②平衡台:让儿童站在平衡台上,进行平衡训练。
③独脚凳:让儿童单脚站立在独脚凳上,进行平衡训练。
④触觉板:让儿童在触觉板上进行触摸、抓取等动作,刺激儿童的触觉。
(2)认知能力器材①注意力训练器材:如划销训练、译码记忆训练等。
②记忆力训练器材:如图片记忆、数字记忆等。
③思维力训练器材:如拼图、积木等。
(3)情商训练器材①社交能力训练器材:如角色扮演、团队合作等。
3. 感统训练器材作用(1)改善儿童感觉统合能力:通过感觉统合训练,提高儿童对各种感觉刺激的反应能力,促进感觉信息的整合。
(2)提高儿童认知能力:通过认知能力训练,提高儿童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等。
(3)培养儿童情商:通过情商训练,提高儿童的社交能力、情绪管理等。
三、实训体会1. 感统训练器材在儿童感觉统合训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多种训练方法,帮助儿童改善感觉统合能力。
2. 在使用感统训练器材时,应根据儿童的年龄、兴趣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器材和训练方法。
3. 感统训练需要家长、教师和专业人士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实训建议1. 加强感统训练器材的研发和推广,提高感统训练的效果。
感统器材手册可以通过旋转盘的运动来锻炼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强孩子的手臂和腿部肌肉力量。
使用方法:孩子可以坐在旋转盘上,手握把手,由成人手动旋转盘,或者孩子自己手动旋转盘。
也可以在旋转盘上做一些简单的运动,如举手、踢腿等。
注意事项:1.在使用手摇旋转盘前,应检查器材是否完好,是否有松动或损坏的地方。
2.孩子在使用手摇旋转盘时,应有成人的陪伴和监督。
3.使用手摇旋转盘时,应注意控制旋转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以免引起意外。
维修和保养:1.定期检查旋转盘的各个部位是否有松动或损坏,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
2.使用后应将旋转盘清洁干净,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四.名称:平衡球组件:平衡球一个,充气管一个器材介绍:平衡球是一种充气的球形器材,表面充满了小颗粒,可以提供良好的摩擦力,防止滑动。
平衡球大小不一,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和身高来选择。
主要用途:平衡球可以用于平衡训练、协调训练和肌肉力量训练。
可以帮助孩子提高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增强核心肌群和下肢肌肉力量。
使用方法:孩子可以坐在平衡球上,双脚放在地上,可以做一些简单的上下运动、左右晃动等。
也可以将平衡球放在地上,让孩子将脚放在球上,进行平衡训练。
注意事项:1.在使用平衡球前,应检查球体是否充气充足,表面是否有破损或漏气的地方。
2.孩子在使用平衡球时,应有成人的陪伴和监督,避免发生意外。
3.使用平衡球时,应注意控制平衡,避免摔倒或受伤。
维修和保养:1.定期检查平衡球的充气情况和表面是否有破损,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
2.使用后应将平衡球清洁干净,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一、名称:旋转盘适用人群:适用于身体协调不良的孩子和多动症儿童。
主要用途:通过手摇旋转盘,增强孩子的身体协调和平衡感,让孩子感受旋转的感觉,刺激大脑前庭平衡觉的发展。
训练要点:孩子双手抓住旋转盘的把手,在旋转盘上摇动,使其晃动和旋转。
旋转时的身体活动可以促进肌肉反射信息的发展,对运动企划的养成和提高有帮助。
滑板功能:调节前庭感觉、触觉和本体感觉,引发平衡反应。
训练时间:每周2-3次,每次20-30分钟。
方法:1、静态飞机式以腹部为中心,身躯紧贴滑板,头颈部抬高,挺胸,双手双脚伸展提高,如同飞机起飞状。
6岁左右的儿童可保持这种姿势20—30秒钟。
2.乌龟仰躺让儿童仰卧,抬起头,四肢屈曲抬起,身体呈弓形,仅以腰部着地,并努力保持这种姿势。
6岁左右的儿童,一般可以维持这种姿势20—30秒。
3.乌龟爬行儿童俯卧在滑板上,以腹部为中心,身躯紧贴滑板,抬头、挺胸,头颈部抬高,双脚并拢抬起,以双手伸展慢慢往前爬行移动。
爬行时双手要同时着地,手指张开,手掌和手指都紧贴地板,收缩手臂,对抗手掌和手指与地面的摩擦力,带动滑板和滑板上整个身体的重量移动。
4.青蛙蹬让儿童俯卧在滑板上,以腹部为中心,身躯紧贴滑板,抬头、挺胸,头颈部抬高,双脚如青蛙游泳般屈曲,顶在墙壁上,用力一蹬,使身体贴着滑板往前滑行,同时,双手伸展,像游泳似的从两侧往后划,保持滑板继续向前滑行,滑到接近对面墙壁时,用手控制方向做180度回转,同时双脚屈曲,再蹬、再滑,每次蹬墙后双腿应并拢抬起,脚尖绷直。
5.俯卧旋转让儿童俯卧在滑板上,双手交叉控制方向带动滑板和身体进行原地旋转,左右交替。
旋转的次数由少而多,至100次以上。
⏹尤其适用于严重前庭反应不足的儿童(旋转时手不过中线,而且很少引起头晕)。
6.单人牵引滑行让儿童俯卧或仰躺在滑板上,用手拉着绳子或呼拉圈,指导者牵动绳子或呼拉圈,带动趴在滑板上的儿童做前进、转弯及旋转等任何动作。
7.双人牵引滑行让儿童俯卧或仰躺在滑板上,由两位指导者拉动一条绳子,让儿童手握绳子的中间,以绳索的力量带动儿童的滑行。
可做前进、转弯及旋转等任何动作。
8.滑板过河让儿童仰躺在滑板上,以背部为支撑点,颈、手、脚弯起向上,在手和脚可以够得着的位置上架一条绳索,让儿童可以用手抓住绳索并同时用脚钩住绳索,通过手和脚的协同运动带动滑板滑动。
9.过隧道当儿童在滑板上的爬行动作熟练以后,用积木围成一条曲折变化的通道,让儿童俯卧在滑板上,顺着通道的方向,逐步爬行前进。
可以在通道的一端设置目标物(彩色气球、绒布小动物等),规定儿童拿取到一定数目后即给予一定的奖励,激发儿童的兴趣。
⏹尤其适用于本体感觉失调的儿童。
10.火车厢接龙用积木围成一条曲折变化的通道,让儿童俯卧在滑板上,排成长龙,后面的儿童双手握着前面儿童的双腿,由第一个儿童带领,顺着通道的方向前进。
也可以由前面的儿童用双脚勾着后面儿童的颈部一起滑动。
⏹尤其适用于触觉过分敏感或过分迟钝的自闭症儿童。
11.滑板上投球让儿童趴在滑板上,滑板旁放一篮子小球(小皮球或乒乓球),前方2—3米处放置一只空篮子,要求儿童将球投到前方的篮子中。
⏹增进前庭平衡、颈部张力、手眼协调。
可每天安排儿童投球200—400次。
12.滑板上水平推球让儿童趴在滑板上,面对墙壁,距离墙壁约30厘米,用双手对墙壁做水平推球,待球从墙壁弹回后双手接住再推,如此循环反复。
⏹增进手部的本体感觉,促进眼手协调和双手的协调运动。
13.滑板上抛球让儿童趴在滑板上,面对墙壁,距离墙壁2—3米,双手把一个小皮球或排球,往墙壁30—50厘米高的地方用力抛去,等球弹回时尽力接住弹回的球。
⏹增进视觉的立体判断,特别有益于眼手协调、左右手协调,改善前庭功能和整体感觉系统都很重要。
14.双人推球比赛当儿童对滑板爬行比较熟练以后,让儿童俯卧在滑板上,两人一组,进行水平推球、接球的活动。
⏹增强眼球控制能力,改善视觉、听觉。
15.双人拍球比赛让儿童俯卧在滑板上,两人一组,各人手握球拍,进行拍球的对打游戏。
可用乒乓球、小皮球、粘贴球等。
⏹增进眼球控制、身体形象、视-空知觉.(二)滑梯⏹功能:维持身体姿势的稳定;维持高度的平衡感觉;促进身体保护伸展反应的成熟;促进脑干体系的活跃化。
⏹训练时间:每周2-3次,每次20-30分钟1.俯卧滑滑梯让儿童自己将滑板抱起,放在滑梯顶端的平台上,身体俯卧在滑板上,头、手在前,脚在后,由指导者协助轻轻推动滑板,使滑板由滑梯上自然地滑下来,也可让儿童自己用双手抓住滑梯的两侧,同时用力往后拉,借用反弹力使滑板往前滑行,较快速地从滑板的斜面滑下来。
也可以采用头上脚下的方式,从滑梯上倒着滑下来。
延伸的活动:(1)推球可以培养儿童的有意注意力,锻炼眼球的注视能力,眼物距离的判断能力及手眼协调能力。
(2)取物可提高儿童的有意注意力、记忆力和运动企划能力(3)扔物让儿童滑下滑梯前手拿小球,要求儿童在下滑的过程中将手中的球扔进指定的篮子或纸箱中。
(4)取物——扔物序列活动当儿童从滑梯上滑下时,先让儿童从指定的篮子或纸箱中抓取指定的小球或其他物品,再按要求扔到指定的篮子或纸箱中去。
(5)击打从天花板垂悬一个球,使儿童在滑梯上滑行时可以碰得到,或在滑梯旁悬挂一个或几个标识物,如小布娃娃,绒布小动物等,要求儿童在下滑的过程中用手中的木棒或纸棒或塑料吹气棒击打悬挂在一旁的标识物。
(6)穿帘在滑梯下面挂一个布帘或毛巾帘,让儿童滑下时掀开帘子穿过去。
(7)推墙用塑料积木在滑梯前面堆成墙等障碍物,让儿童在滑下时推开。
也可由两名指导者拿着旧报纸在滑梯的末端形成一面墙,让儿童滑下时穿破“墙壁”。
(8)穿隧道在滑梯上设置一个小隧道,让儿童滑下时穿过预先设置好的小隧道。
(9)捡球从滑梯的前面丢球给他,要求他滑下滑梯后拾起前面滚过来的球。
(10)捡球——抛球序列活动当儿童对上述接球活动比较熟练后,可以在此基础上要求儿童将捡到的球按要求扔到指定的篮子或纸箱中去。
滑板和滑梯上所体验到的前庭和本体感觉的输入,可以纠正异常的触觉系统;减少活动过量或不安、集中注意力。
2.坐姿滑滑梯适用于较小的儿童。
延伸活动同俯卧滑梯。
3.蹲姿滑滑梯延伸活动同俯卧滑梯。
4.立位滑滑梯可以增强儿童空间认知能力、肌肉同时收缩能力,强化前庭感觉、平衡能力、自我保护能力。
延伸活动:取物、扔物、取物一扔物、击打、接物。
4.逆上滑梯(1)俯卧逆行:让儿童俯卧在滑板上,抓往呼拉圈或木棒,指导者拉着呼拉圈或木棒,由下往上将儿童和滑板拉上滑梯。
或在滑梯的上端固定一条绳子,让儿童俯卧在滑板上,双手抓住绳子,交替往前移动,由下而上爬上滑梯的顶端。
(2)仰卧逆行(3)坐姿或站立逆行实践证明,滑板和滑梯游戏,有助于儿童的语言表达、阅读和行为。
(三)网兜吊缆功能:强化儿童的前庭感觉;纠正儿童的触觉系统;提高手眼协调能力和有意注意力。
适用于前庭平衡不佳、触觉敏感或迟钝及身体协调不良的儿童。
⏹训练时间:每周2-3次,每次20-30分钟1.摇篮游戏让儿童轻松随意地仰躺在吊缆中,轻轻地左右摇晃。
可指定一特定的目标,让儿童仰躺在摇动的吊缆中注视目标,强化对眼睛控制的调整。
2.吊缆秋千游戏让儿童俯卧或卷曲仰躺在吊缆之中,由指导者推动吊缆协助儿童进行前后、左右的摆动或旋转。
吊缆的放置以距地面约20厘米为宜。
3.吊缆插棍游戏让儿童俯卧在吊缆中,前后晃动吊缆,在吊缆下方放置一套小木棍子和有着相应小孔的木板,要求儿童双手同时拿起小木棍按顺序插入孔中。
4.坐立吊缆游戏让儿童可以坐在吊缆中,两手抓住吊缆的边缘以保持身体平衡。
指导者晃动吊缆做前后左右的摇动或360度的大旋转。
5.直立吊缆游戏⏹让儿童直立在吊缆上,双脚撑住吊缆底端,双手扶住吊缆上面的绳索,以保持身体平衡。
由指导者推动吊缆作前后、左右的摇摆和360度大旋转,对前庭平衡和身体形象认知帮助较大。
(四)圆筒毛吊缆功能:活化前庭—固有体系;强化触觉体系;矫正重力平衡。
⏹训练时间:每周2-3次,每次20-30分钟⏹训练方法:1.坐姿摇摆和旋转⏹让儿童坐在底板上,双手环抱圆柱,身体紧贴圆柱,双脚以筒底边为支撑环绕圆柱紧紧夹住,以保持身体的平衡。
⏹指导者在操作时,应控制好方向的变化和时间的间隔,时而左右,时而前后,时而作360度以上的大旋转,此期间还应有数秒钟的间歇,这样可以促使前庭体系保持清醒,强化它对感觉信息的过滤及选择能力。
2.站立摇摆和旋转⏹让儿童站立在底板上,双脚夹住圆筒,双手握住上端的绳索,由指导者推动圆筒作前后、左右摇晃及360度以上的大旋转。
还可训练儿童只用一只手抓紧绳索,伸出一只手来接或抓取物体,或是只用一只脚站立,伸出一只脚来踢目标物体,促进手眼协调及姿势运动协调,发展平衡能力及难度较高的运动企划能力。
3.坐在圆筒帽上⏹让儿童双手握住上端的绳索,坐在圆筒的上面。
可丰富前庭固有感觉。
还可让儿童坐在上面做套圈圈游戏,促进手眼协调、姿势运动协调、平衡能力及高度运动企划能力。
(五)四足位平衡吊缆由两块木板和一根绳索构成。
上下两块木板的四个角分别用绳索相联,由上面木板的中间用一根绳索作定点悬挂。
⏹功能:促进前庭固有感觉、平衡感及自我形象、视觉统合、眼球控制及运动感觉发展。
尤其适用于重力感不良的儿童。
⏹训练时间:每周2-3次,每次20-30分钟。
⏹训练方法:1、站立摇晃让儿童站立在上面,双手抓住绳索以保持身体平衡。
可让儿童自由晃动或帮助他进行前后左右晃动或360度旋转。
做360度璇转时,每次持续转动以不超过10圈为宜,转转停停对儿童前庭体系的苏醒帮助更大。
2、蹲、坐、跪、躺、卧由指导者帮助做前后、左右的晃动或旋转。
还可在一旁放置积木或小球、洋娃娃等玩具,让儿童在摇动时伸手去拿取。
3、滑行游戏将四足位平衡吊缆上面的吊绳固定在可前后移动的滑道里。
(1)(站、坐)滑行中击打目标、抛、接、投物。
(2)俯卧滑行捡、拾物品。
(六)圆木柱吊缆⏹功能:增加触觉刺激和本体感觉的刺激;促进前庭感觉输入、统合。
增进平衡、视动协调、运动企划能力。
⏹训练时间:每周2-3次,每次20-30分钟。
⏹训练方法:1.俯卧环抱圆木柱⏹让儿童俯卧在木柱上,用双手双脚环抱着木柱以维持身体的平衡。
先让儿童趴在木柱上体会木柱自然摆动的感觉,再由指导者推动木柱进行前后、左右的摇晃。
摇晃3分钟,停下来休息3分钟,再接着摇晃3分钟,如此循环5—8次,刺激儿童的前庭感受器,让儿童体会由静到动,由动到静的肌肉反应和前庭感觉输入。
⏹延伸的活动:(1)把小绒布娃娃、积木、橡皮等散放在圆木柱下面的地垫上,让儿童俯卧在圆木柱上,摇晃圆木柱,要求儿童以他所能的任何方式紧抱着圆木柱,同时俯身把地上的物件捡起来。
(2)把小绒布娃娃、积木、橡皮等混装在一个纸盒中,将纸盒放在圆木柱下面的地垫上,旁边放置一个空纸盒,让儿童俯卧在圆木柱上,摇晃圆木柱,要求儿童以他所能的任何方式紧抱着圆木柱,同时俯身把一个纸盒中的小绒布娃娃全部取出来放人另一个空纸盒中。
(3)让儿童手中拿一个纸棒或木棒,在晃动的过程中对准目标物击打。
2.骑木马⏹让儿童骑在圆木上,跟骑木马一样,大腿夹紧以保持身体平衡。
这项游戏有助于姿势和平衡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