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分质供水的二氧化氯消毒试验(一).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3
二氧化氯的检测作业指导书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一种简便、准确的方法,检测水中二氧化氯的含量,并了解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二、实验器材1. pH计2. 称量瓶3. 10 mL量筒4. 100 mL容量瓶5. 洗净的滴定管6. 洗净的滴瓶7. 盖玻片8. 滤纸9. 蒸馏水10. 酸性饱和碘溶液(10 g KI在100 mL水中溶解)11. 还原糖溶液(10 g还原糖在100 mL蒸馏水中溶解)12. pH 7标准缓冲溶液13. 二氧化氯标准溶液三、实验步骤1. 取一个100 mL容量瓶,称取10 mL二氧化氯标准溶液到瓶中。
2. 用蒸馏水稀释该标准溶液,直至液面达到标线。
3. 用滴定管取10 mL稀释后的二氧化氯溶液,滴入10 mL量筒中。
4. 加入2 mL酸性饱和碘溶液,放置5分钟,制备反应液。
5. 用pH计测量反应液的pH值,并记录下来。
6. 取一片盖玻片,将一小片滤纸浸湿后放在盖玻片上。
7. 用滴瓶滴加反应液到滤纸上,直到液面略高于滤纸边缘。
8. 等待5分钟,观察滤纸颜色的变化。
9. 如果滤纸呈蓝色,则表明二氧化氯含量低于0.1 mg/L。
10. 如果滤纸呈紫色,则表明二氧化氯含量大于0.1 mg/L。
11. 如果滤纸呈紫色,并且出现深紫色斑点,则表明二氧化氯的含量大于0.5 mg/L。
四、实验结果分析根据滤纸的颜色变化,我们可以判断水中二氧化氯的含量范围。
蓝色表示含量低于0.1 mg/L,紫色表示含量大于0.1 mg/L,深紫色斑点表示含量大于0.5 mg/L。
五、实验注意事项1. 所有玻璃器皿和滴瓶应洗净并用蒸馏水冲洗。
2. 在滴加反应液时,要小心避免溅出。
3. 在测量pH值时,确保pH计的电极干净并校准。
4. 所有实验操作应在室内进行,避免阳光直射。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使用简便的方法来检测水中二氧化氯的含量,并根据滤纸颜色的变化判断其含量范围。
这对于水处理过程中的二氧化氯控制非常重要,有助于确保水质安全。
天津某高校宿舍楼管道直饮水系统设计分析发布时间:2022-07-27T02:12:35.873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第5期第3月作者:刘聪[导读] 以天津市某高校学生宿舍楼为例,以城镇自来水为原水,根据学生对直饮水的需求及用水特点,刘聪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300073摘要:以天津市某高校学生宿舍楼为例,以城镇自来水为原水,根据学生对直饮水的需求及用水特点,对管道直饮水系统的水质处理、管网敷设、运行成本等进行分析,以保证系统供水的安全性、合理性,为类似管道直饮水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管道直饮水;水处理;运行1 引言我国城市生活饮用水通过自来水供水管网获得,自来水的主要水源为地表水和地下水,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自来水厂传统的混凝、沉淀、过滤处理工艺很难去除某些危害人体健康的溶解性有机物[1-2],且自来水在管网输送过程中仍会存在二次污染。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健康意识的提高,对生活饮用水达到直饮水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分质供水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直饮水的供水方式有分散式和集中式。
分散式适用于直饮水用水量较小或较分散的场所,系统设备简单、输送管道短、维护管理灵活方便,但设备效率低、制水成本高。
集中式适用于直饮水用水量大、用水集中的场所,该系统处理和加压设备布置集中、便于维护管理、制水成本低、但系统和设备复杂、初期投资较大。
集中式主要指管道直饮水系统。
管道直饮水系统,即城镇自来水或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原水经深度净化处理达到标准后,通过管道供给人们直接饮用的供水系统[3]。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住宅小区、高级宾馆、办公建筑、学校等场所。
近年来,高校在给学生创造舒适的学习环境的同时,也致力于提供更为优质的饮用水,学校具有用水量大、用水场所集中的特点,因此管道直饮水系统与传统的校园供水方式(如桶装水、电开水器等)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可合理调配、优化利用水资源,保证校园的用水安全。
饮水中二氧化氯检测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ClO2的研究较多,研究的焦点集中在找出能与ClO2发生专一显色反应而不受其它物质干扰的显色剂。
事实上到目前为止并未发现符合上述要求的显色剂。
现有的显色剂是能与ClO2发生显色反应,干扰物质用其它化学试剂进行掩蔽饮水中二氧化氯检测方法由于液氯消毒饮水会产生致癌致突变的物质,世界上许多国家为了控制这些有害物质的生成量,提高饮水的化学安全性,纷纷采用二氧化氯(ClO2)作为液氯的替代消毒剂。
我国于80年代后期引进ClO2生产技术,它已陆续在水源水污染严重和经济发达地区使用。
由于目前尚无饮水中ClO2的国家标准及其配套的检验方法,这给全面推广ClO2饮水消毒剂带来一定的局限性。
本文就饮水中ClO2的检测方法作简要介绍。
二.检测方法饮水中ClO2的检测方法较多,可分为电流滴定法、碘量滴定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流动注射分析法、极谱法等。
1.电流滴定法美国《水与废水的标准检验方法》中,是使用专用的电流滴定计,调节待测水样的pH至12、7和2,以氧化苯砷为滴定剂,进行四种滴定试验,可计算出水样中ClO2、游离氯、氯胺、亚氯酸盐(ClO2-)的含量。
这种方法是当前测定饮水中ClO2的最好方法之一。
如果电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得以保证,它能够在现场自动测定ClO2。
电流滴定法对技术人员的要求很高,需要经验丰富的化验师操作。
Aieta E.M.等人同样采用电流滴定法,氧化苯砷或硫代硫酸钠为滴定剂,调节pH至7和2,在测定过程中用N 2清除ClO2、Cl2,以分别测定ClO2、Cl2、ClO2-、ClO3-,饮水中它们的最低检测限分别是0.05 mg/L、0.02 mg/L、0.02 mg/L、0.25mg/L。
但这种方法未能消除Mn、Cu、NO2-对测定的干扰。
2.碘量滴定法美国标准检验方法中,ClO2碘量滴定法常常用来标定其标准溶液,而用于实际饮水样品测定,一般会有其它物质的干扰,且饮水中ClO2的残留量很低,故不适用于饮水中低浓度ClO2的检测。
二氧化氯含量检测方法文章一、碘量法珠化99——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 1999.11)第三版1. 配制 2mol/L 硫酸, 10% 碘化钾, 0.5% 淀粉溶液及 10% 丙二酸溶液( 10g 丙二酸加无离子水溶解成 100ml )。
配制并标定 0.05mol/L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
2. 取二氧化氯样液 1.0ml( 若预计其含量 >1.5% ,需经 50ml 容量瓶稀释后取样 ) 。
置于含 100ml 无离子水的碘量瓶中,加 10% 丙二酸溶液 2ml ,摇匀。
静置反应 2min 后,加 2mol/L 硫酸 10ml , 10% 碘化钾溶液 10ml 。
盖上盖并振摇混匀后加蒸馏水数滴于碘量瓶盖缘,置暗处 5min 。
打开盖,让盖缘蒸馏水流入瓶内。
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装入 25ml 滴定管中)滴定游离碘,边滴边摇匀。
待溶液呈淡黄色时加入 0.5% 淀粉溶液 10 滴,溶液立即变蓝色。
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记录用去的硫代硫酸钠溶液总量。
重复测 3 次,取 3 次平均值进行以下计算。
3. 由于 1mol/L 硫代硫酸钠溶液 1ml 相当于 13.49mg 二氧化氯,故可按下式计算二氧化氯含量:二氧化氯含量( mg/L )=M × V × 13.49/W ×1000[M 与 V 分别为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溶液浓度( mol/L )与滴定中用去的毫升数; W 为碘量瓶中所含二氧化氯样液毫升数。
]广东番禺珠江化工研究所广州九九消毒剂有限公司文章二、二氧化氯(ClO2) 含量的测定--五步碘量法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发布时间:2009-08-13 查看次数:638第一法:五步碘量法(1) 制备无氯二次蒸馏水(蒸馏水中加入亚硫酸钠,将余氯还原为氯离子,并以DPD检查不显色,再进行蒸馏,即得)。
配制并标定0.1mol/L硫代硫酸钠滴定液 (见 2.2.1.3.1)。
配制并标定0.01mol/L硫代硫酸钠滴定液(临用时现配)。
管道分质供水一、简介管道分质供水在我国是一种新兴的饮水方式,指将喝的、煲汤的、煮饭的等入口的饮用水和洗澡、冲马桶、洗衣服等生活卫生用水分开,各自采用不同的管道分别供应;其中,生活卫生用水采用普通的自来水,饮用水是以普通自来水为水源,经深度净化处理而成的优质饮用水,其特点是除去了水中的水源污染物、消毒副产物、自来水管网的二次污染物等有害物质,不用烧开就可直接生饮,因此,又称为管道直饮水,其水质洁净、富氧、活性更益于人体健康。
二、系统组成管道分质供水系统的核心由4大部分组成:优质饮用水设备、变频恒压供水设备、供水管网和管网水循环杀菌设备。
1、优质饮用水设备优质饮用水设备是自来水深度净化处理的核心装置,应用于管道分质供水工程的制水设备应生产含有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的优质饮用水。
目前,优质饮用水的生产工艺一般为:预处理系统+膜过滤+杀菌。
根据原水水质状况,可选择微滤、超滤和纳滤技术生产优质饮用水,但当原水电导率较高时采用一级反渗透亦可获得含有一定量矿物质的优质饮用水。
纳滤膜既能有效去除原水中的有害物质(如有机物、重金属、细菌、病毒等),又能部分脱盐、去硬度、适量保留原水中的部分矿物质、能耗又不高,因而不失为优质饮用水生产的最佳膜技术。
在小型和中型饮水处理系统中,可选用的预处理系统包括微絮凝过滤、砂滤或锰砂过滤、活性炭吸附、软化、精滤和pH控制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管道分质供水工程中选用的净水设备应具有国家卫生部颁发的“净水产品卫生许可证”。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规范市场,国家建设部和卫生部曾于1996年7月联合发布第53号令《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生产、销售、使用无卫生许可证的水质处理器。
2、变频恒压供水设备传统的供水模式采用屋顶水箱和水泵联合供水,水质容易受到二次污染,供水不安全。
在分质供水工程中采用全自动恒压变频供水装置直接提升供水,卫生、安全、可靠,用户随时都能饮用新鲜水,避免了二次污染,且设备占地小、性能稳定、能耗低。
二氧化氯实验报告一预实验实验最初采用亚氯酸钠和柠檬酸反应产生二氧化氯。
根据同济大学周荣丰等发表的论文《直接光度法测定高浓度二氧化氯消毒液》,选定455nm处测定二氧化氯浓度。
论文中说明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时线性范围为50mg/l-2500mg/l;欧研消毒剂的二氧化氯浓度为10%,将其稀释40-2000倍后测得的吸光度均在线性范围内。
由于条件限制,实验没有配制标准二氧化氯溶液,而参照欧研消毒剂进行实验。
当两者吸光度一致时认为两者二氧化氯含量相同。
亚氯酸钠和柠檬酸的实验结果见下表(以下不特别说明时水均为纯净水):按实验序号1重复实验,测不同时间二氧化氯浓度,结果见下表:从以上结果可看出,亚氯酸钠与柠檬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氯浓度可以达到与欧研消毒剂一样的效果,但亚氯酸钠与柠檬酸反应速度较慢,影响生产节奏。
因此又采用了亚氯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氯的实验,亚氯酸钠和盐酸比例根据反应方程式中两者物质的量的比例确定(摩尔比为5:4),结果见下表:从以上结果看,亚氯酸钠与盐酸反应速度明显加快。
二亚氯酸钠与盐酸反应实验在进行此实验前,又查阅了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其中对二氧化氯含量测定规定了两种方法:碘量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中采用的测定波长是430nm,因此以后实验也采用430nm,430 nm 处虽无最大吸收,但氯气、亚氯酸根离子、氯酸根离子、氯离子在此无吸收,不对二氧化氯检测造成干扰。
改变波长并不影响预实验的结论,但测定的吸光度值比455nm测定时偏高。
1 活化时间2.5g亚氯酸钠溶于50ml水,加4ml浓盐酸,不同反应时间下稀释30倍测吸光度,结果见下表:0.5g欧研消毒剂加100ml水,不同活化时间下直接测吸光度,结果见下表:从上表中可见亚氯酸钠与盐酸反应的活化时间至少需10min,在50min内依然可以用,但活化时间还是比欧研消毒剂长约5min。
2 稀释倍数2.5g亚氯酸钠溶于50ml水,加4ml浓盐酸,活化时间20min,稀释不同倍数测吸光度,结果见下表:从表中可见稀释40倍时二氧化氯浓度与0.5g欧研消毒剂加100ml水后得到的溶液中二氧化氯浓度基本一致(略高一点)。
管道分质供水的二氧化氯消毒试验(一)
摘要:介绍了管道分质供水在理化指标和生物指标方面的特点,并对ClO2的消毒效能作了一些研究和探讨。
试验研究表明,ClO2作为管道直接饮用水的消毒剂是可行的;在满足管道纯净水安全消毒的前提下,ClO2溶液投加量为0.3 mg/L时,口感反应可以接受率接近90%。
关键词:分质供水二氧化氯消毒
国内对于纯净水的末端消毒,目前常采用的方法有:臭氧和紫外线消毒法。
这两种消毒方法都具有消毒速度快、广谱杀灭细菌和微生物的优点,但又都存在持续消毒能力很弱(或基本无持续消毒能力)和水质易受到二次污染的缺点。
因此,这两种消毒方法对于瓶装纯净水的生产是比较适宜的,而对于供水管网分布范围较广的生活小区内的管道分质供水系统,存在着水质可能遭受二次污染的不安全因素。
1 消毒剂选择
为了确保管道纯净水系统微生物指标的安全,在试验中引入了安全消毒概念,即在不引入或导致其他污染物——如消毒副产物(DBPs)等进入供水系统的前提下,采用具有持续杀菌能力的消毒剂。
一般,管道纯净水净水站均设在生活小区内,从运行安全性方面考虑,排除了采用氯气消毒方法。
2 持续消毒能力试验
据资料报道,几种常用于饮用水的消毒剂,根据消毒剂生物学杀灭能力、稳定性、持续能力和THMs生成势的高低,可排序如下:
①按生物学杀灭能力排序:O3>ClO2>Cl2>NH2Cl;
②按消毒剂稳定性和持续能力排序:NH2Cl>ClO2>Cl2>O3;
③按THMs和总有机卤生成势的高低排序:O3≈ClO2<NH2Cl<Cl2。
3 二氧化氯的性能
二氧化氯在常温下为带有浅绿色的黄色有毒气体,其味道比氯更大。
遇电火花、阳光直射或加热至60 ℃以上时,极易发生爆炸。
二氧化氯易溶于水,在水中的溶解度:25 ℃时为81.06 mg/L,40 ℃时为51.4 mg/L。
二氧化氯水溶液在暗处和pH中性下可稳定保存。
二氧化氯与微生物接触时,对细胞壁有很强的吸附与穿透能力,能有效地氧化细胞内含硫基的酶,使微生物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氧化分解,导致氨基酸链断裂、蛋白质失去功能,致使微生物死亡。
它的作用既不是蛋白质变性,也不是氯化作用,而是很强的氧化作用的结果。
二氧化氯在较广的pH范围内(6~10)杀菌性能保持不变,二氧化氯与水中杂质的反应速度比氯快。
二氧化氯的强氧化性决定了它的高杀菌能力,二氧化
氯能杀死细菌、芽孢、藻类,并能有效地消灭大肠杆菌、脊髓灰质炎病毒、军团病毒等。
在投加量相同的情况下,ClO2的消毒作用比Cl2大得多,而在出水中的残留浓度却较低。
美国的饮用水标准中所列的CT准数(消毒剂浓度与接触时间的乘积),在对地表水进行消毒处理以使99.9%的梨形虫失去活性的过程中,当pH=6~9时,氯为120~270,二氧化氯为54,臭氧为3。
4 二氧化氯持续消毒能力试验
表1为二氧化氯水溶液持续消毒能力的试验结果。
表1 稳定性ClO2持续消毒能力试验结果ClO2投量
(mg/L)0 h48 h56 h72 h80 h96 h104 h空白(嘉源
成品水)0不可
计数不可
计数不可
计数不可
计数不可
计数不可
计数0.20不可
计数不可
计数不可
计数不可
计数不可
计数不可
计数0.30040011不可
计数0.4004001000.500010901.00000000 注表中数据除标注外,其余为细菌总数,单位为:个/mL。
从表1可以看到,当二氧化氯溶液的投加浓度为0.3~0.5 mg/L时,室温条件下敞口容器中的水样在静置4 d(96 h)内,水样细菌总数指标满足企业标准:在104 h时,只有浓度为0.3 mg/L的水样细菌总数超标(不可计数),其余的水样细菌总数试验结果均<10个/mL,仍可达到企业生产标准。
所以,可认为当二氧化氯投加浓度在0.3~0.5 mg/L时,暴露空气时间在4 d以内时,完全可以满足抑制水中细菌生长的要求。
通过上述试验结果和理论分析表明,二氧化氯消毒剂无论在稳定性和持续消毒能力上以及在不引入消毒副产物(DBPs)等方面,均能够满足预期的分质供水管网安全消毒要求,对于管道纯净水,ClO2投量为0.3~0.5 mg/L是有效可行的。
由于二氧化氯具有很高的杀菌性和稳定性,低剂量的二氧化氯便可达到使用效果,而且抑菌作用时间很长,完全可以用于抑制配水管网中的生物活性,这一点对于长距离的配水系统使用二氧化氯是非常重要的。
5 消毒方式与口感关系的探讨
目前,还未见有关纯净水水质口感的研究报道,并且行业内也没有一个量化标准。
为了能够比较客观地评价纯净水经过消毒剂处理后,对水质口感所产
生的影响,特编制了抽样调查表(如表2)。
将不同水质的水样混在一起统一编号,为简化分析研究,将口感评价划分为三类档次,即口感好、口感一般和口感差三类。
在人群样本选择上,采取了中、青年人群占主体,适当让一些少年儿童参加,以增加抽样调查结果的真实性。
表2 各种水质口感调查结果样品编号样品来源
口感评价1超滤水a:口感好(33%) b:口感一般(58%) c:口感差(有异味)(9%)2超滤水+0.2 mg/L ClO2 a:口感好(33%) b:口感一般(56%) c:口感差(有异味)(11%)3超滤水+0.3 mg/L ClO2 a:口感好(24%) b:口感一般(67%) c:口感差(有异味)(9%)4超滤水+0.4 mg/L ClO2 a:口感好(29%) b:口感一般(67%) c:口感差(有异味)(4%)5超滤水+0.5 mg/L ClO2 a:口感好(29%) b:口感一般(60%) c:口感差(有异味)(11%)6市售瓶装水-A a:口感好(46%) b:口感一般(38%) c:口感差(有异味)(16%)7市售瓶装水-B a:口感好(40%) b:口感一般(36%) c:口感差(有异味)(24%)8市售瓶装水-C a:口感好(37%) b:口感一般(36%) c:口感差(有异味)(27%) 注①超滤水:是指纯净水生产工艺中未加任何消毒剂时的出水;
②市售瓶装水:是深圳市内最常见的瓶装纯净水。
6 结语
①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二氧化氯无论在消毒剂稳定性和消毒持续能力以及在不引入消毒副产物(DBPs)等方面,均能满足安全消毒剂要求。
②对于管道纯净水,ClO2投量为0.3~0.5 mg/L是有效可行的。
由于低剂量的二氧化氯便可达到使用效果,而且抑菌作用时间很长,完全可以用于管道纯净水配水管网的安全消毒。
③由于本试验是在静态条件下、并以稳定性二氧化氯为消毒剂得出的试验结果,在将本试验结果应用于管道纯净水生产实践时,还需考虑如下几点影响因素:水力条件差异、微生物环境差异、消毒剂来源的差异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