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2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诊断鉴别方法是什么早期诊断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以便制定最佳的治疗手段是关键,关于鉴别诊断,需要根据疾病的两个阶段进行考虑,一是早期仅有虹膜新生血管(NVI),二是晚期已有眼压升高,角膜混浊和血管充血,无论处于哪一阶段,全面而详细的眼科病史和体检通常可以确立诊断,对于真性NVG,病史至关重要,糖尿病,既往的视力损害(提示陈旧性CRVO或视网膜脱离),高血压或动脉硬化(提示可能存在的颈动脉疾病)均有临床价值,即使后节检查外观良好也不应该完全排除NVI。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诊断鉴别方法:1.Fuchs异色性虹膜睫状体炎NVI可以出现在Fuchs异色性虹膜睫状体炎中,患眼一般安静而不充血,新生血管见于房角,外观纤细,壁薄而脆弱,可有自发性前房积血,但出血更常发生于患眼手术后或房角检查时的某些操作中,这些血管可以跨过巩膜突到达小梁网,青光眼相当常见,大多数为开角性机制。
2.剥脱综合征NVI也可出现在剥脱综合征中,这些血管外观纤细,临床检查时容易疏漏,尤其在深色虹膜的患眼上,通过虹膜造影表明,每个NVI患眼都存在着虹膜低灌注,电子显微镜研究表明,血管壁窗孔变小,管腔变细以及内皮增厚,这解释了荧光渗漏的原因,但尚无真性NVG的文献报道。
3.急性虹膜睫状体炎前节炎症能够引起明显的虹膜新生血管,有时在临床上与NVI难于区分,这在糖尿病时尤其如此,白内障摘除以后严重的虹膜炎和继发性虹膜血管扩张与突发性NVG相像,根据目前对于NVI发病机制和前列腺素在该过程中作用的认识,炎症足以引起虹膜血管充血扩张,已有视网膜灌注损害的患眼中更加明显,无论如何,采用局部皮质激素治疗以后假性NVI会消失,而真性NVI将依然存在。
4.急性闭角型青光眼NVG的体征和症状通常表现得突然而显著,因此患者首次发病,患眼既有炎症且眼压60mmHg甚至更高不足为奇,另一方面,NVG的潜在病因,例如糖尿病或CRVO,一般长期持续存在,NVG进入晚期,眼压升高而且角膜混浊,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在鉴别诊断上肯定首当其冲,即使使用全身高渗剂和局部甘油,虹膜角膜角镜检查已不可能,然而,一般可以通过混浊的角膜看见NVI,更加重要的是,对侧眼的虹膜角膜角镜检查将会提供有关线索,因为窄角和闭角型青光眼往往为双侧性,或有通过手术或激光进行虹膜切除的病史。
青光眼症状及治疗方法青光眼是一种进展性的眼疾,其特征为眼内压力的增高导致视神经受损。
它是导致失明的常见原因之一,因此及早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青光眼常见的症状包括视力模糊、眼前黑影、眼部疼痛、头痛、眼红、眼胀、眼珠发硬、视野缺损等。
青光眼的治疗方法主要分为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辅助治疗。
药物治疗是首选方法,主要通过降低眼内压力来减缓疾病进展。
以下是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1. 药物治疗方法:- 局部降压药:包括β受体阻滞剂、贝他睾酮类药物、前列腺素类药物和碳酸酐酶抑制剂等。
这些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降低眼内压力。
- 口服药物:如噻吗心、乙酰唑胺、卡马西平等。
这些口服药物通常用于常规降压药物无效或无法耐受的患者。
- 水合剂:可通过增加眼内液体排出来降低眼内压力。
它们通常用于急性青光眼发作的紧急治疗。
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 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使用药物,遵守每日服药时间和剂量。
- 定期进行眼压监测和视野检查,以评估药物的疗效。
- 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如局部刺激、眼睛干涩、口干等,并及时向医生报告。
2. 手术治疗方法:当药物治疗无效或无法耐受时,手术治疗通常被考虑。
手术治疗的目标是减少眼内压力,从而避免视神经损伤的进一步恶化。
常见的手术方法包括:- 激光治疗:通过激光切割和穿孔来增加房水排出通道,从而降低眼内压力。
- 环形巩膜缝合术:通过在巩膜处缝制一圈缝合线来增加房水的排出,降低眼内压力。
- 眼内手术:例如经皮肤房水减压术、三腔房水减压术等,通过创造新的房水排出通道来减压。
手术治疗的注意事项:- 手术治疗前,医生需要详细评估患者的眼部状况和手术风险。
- 手术后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眼压和视力恢复情况。
- 术后定期复诊以监测眼内压力的变化和评估手术效果。
3. 辅助治疗方法:除了药物和手术治疗,还有一些辅助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控制和改善青光眼的症状:- 避免剧烈运动和重物提取,以减少眼内压力的升高。
- 注意眼部卫生,定期清洗眼睛,保持眼部清爽。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病因及治疗进展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是一种病因多样、破坏性极强的严重致盲性强光眼,其发病机制至今未明,研究认为可能与新生血管生成阻止房水外流密切相关,常继发于视网膜中央动静脉阻塞、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眼部缺血综合征等。
NVG治疗难度大、效果较差,目前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虽然经过多年研究和发展两种治疗方式均有一定进步,但目前仍缺乏一种可治疗大多数NVG的特效手段。
NVG治疗的目的主要是预防和阻止其继续进展而最终导致视力丧失、失明,而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控制眼压、改善视力的关键。
本研究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NVG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的相关新进展进行归纳和总结,并作一综述。
标签: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发病机制;治疗;进展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是指与新生血管和纤维血管膜有关的一类继发性青光眼,这些新生的病变累及小梁网,造成虹膜与小梁网和角膜后壁粘连,并导致房角关闭、房水外流受阻,这是青光眼的一种特殊类型[1],以眼球剧痛、视力下降、难以控制的眼压增高等为主要特征,治疗起来十分棘手。
目前认为NVG病因多种多样,发病后对眼内组织破坏大,导致视功能严重丧失[2]。
因此了解其病因、及时诊治是降低患者视功能损害的关键。
本文就NVG的病因及治疗进展,作一简要综述如下。
1 病因NVG病因较为复杂,可继发于多种疾病尤其是累及眼后节缺血或局部性眼前节缺血的疾病,如视网膜血管阻塞性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部缺血性疾病、眼内炎症、眼内肿瘤等。
1.1 视网膜血管阻塞性疾病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后造成视网膜缺血和分支静脉闭塞,大量血管生长因子扩散至眼前部,导致各个部位包括虹膜表面或根部、前房角、瞳孔缘等出现新生血管,继而造成房角粘连或变性、房水流出受阻,特别是在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晚期,可引起黄斑区囊样水肿及新生血管形成,这是导致NVG和致盲的重要原因[3]。
青光眼的早期症状有哪些治疗方法1、恶心呕吐专家称,有些人患上了青光眼后,会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
当发生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应警惕青光眼的发生。
眼压升高还可反射性地引起迷走神经及呕吐神经中枢的兴奋,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
2、头痛眼胀眼科专家表示,青光眼的症状有很多,头痛眼胀就是其中的一种。
由于眼压急剧上升,三叉神经末稍受到刺激,反射性地引起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的疼痛,患者常感到有偏头痛和眼睛胀痛。
3、眼压升高专家指出,人一旦患有青光眼后就会导致眼压升高,随之病情就会加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
因此,应适当的控制眼压。
多数青光眼患者早期没有非常明显的症状,一旦有所察觉,损伤就比较严重了。
认识青光眼的早期症状,并警惕这种现象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
1、药物治疗青光眼专家介绍,使用点眼药或内服药来控制房水的产生和增加房水的排出。
在治疗中,要定期测量眼压和视野,以便观察药物疗效。
2、手术治疗所有一经确诊的闭角性青光眼及药物不能控制至目标眼压的开角性青光眼或继发性青光眼,应尽快进行手术治疗。
青光眼一旦确诊,需终生治疗。
3、中医疗法中医已经使用针灸疗法和草药来降低眼内压。
中医中,眼睛是肝脏功能强弱的反应。
4、冷热敷法短时间在眼睛上交互冷热敷可以有助于提高眼部循环:热敷可放松神经,促进循环;冷敷刺激眼部循环。
可以先热敷2分钟,接着热敷2分钟,接着冷敷1分钟,然后重复2-3次,但要总是以冷敷结束操作。
1、冬瓜赤豆汤我们先准备好冬瓜,然后连着皮将它洗干净,和赤小豆一起放在锅里加入适量的水煮好就能够吃了。
2、小麦大枣汤淮小麦50克,红枣10枚,加水适量共煎汤,每日2次,早晚各1次,食枣饮汤。
3、枸杞羊肾汤粥鲜枸杞叶500克,洗净切碎,羊肾1对,洗净去臊筋后,切碎,大米250克,淘净共煮成粥,分数餐食用。
4、生地青葙子粥生地15克,青葙子9克,陈皮6克,加水适量共煎汤去渣后取汁,加入粳米60克煮粥,每日1剂,连服7天。
5、莲子百合饮我们将适量的莲子和百合加入一些水一起煮,用小火炖,然后用白糖进行调味,每天喝一次,在睡觉之前喝。
青光眼临床表现及分期1.临床前期:一眼已发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另一眼前房浅,房角窄,但眼压正常,无自觉症状,属临床前期。
2.前驱期:在急性发作之前,患者往往在情绪波动、脑力或体力过度疲劳,阅读过久或看电视、电影之后,感觉有轻度头痛、眼胀、恶心、视朦、一时性虹视,休息后自行缓解,称为前驱期。
以后这样小发作越来越频繁,最后终于急性大发作。
3.急性发作期:(1)症状:由于眼压突然上升,患者突然感到剧烈的眼胀痛、头痛。
视力显著下降,仅眼前指数,光感或无光感。
由于迷走神经反射,可伴有恶心、呕吐、易误诊为急性胃肠炎或颅内疾患。
应详细询问病史及检查,加以鉴别。
(2)混合充血明显,伴有结膜表层血管充血怒张,有时有轻度眼睑和结膜水肿。
(3)角膜水肿,呈雾状混浊,有时上皮发生水泡,知觉减退或消失,角膜后可有色素沉着。
(4)前房甚浅,前房角闭塞。
房水中可见细胞色素颗粒飘浮,甚至有纤维蛋白性渗出物。
(5)瞳孔散大,呈竖椭圆形,对光反应消失,是由于支配瞳孔扩约肌的神经麻痹所致。
因屈光间质水肿,瞳孔呈青绿色反应,故名青光眼或绿内障。
(6)眼压急剧升高,多在6.65kpa (50mmHg)以上,最高可达9.31-10.64kpa(70-80mmHg)以上,触诊眼球坚硬如石。
(7)虹膜瘀血肿胀,纹理不清,病程较久者,虹膜大环的分支被压,血流受阻,虹膜色素脱落,呈扇形萎缩,或称节段性虹膜萎缩。
(8)眼底因角膜水肿不能窥见,滴甘油2-3滴后,角膜水肿暂消退,可见视盘充血,静肪充盈,视盘附近视网膜偶尔有小片状出血,有时可见动脉搏动。
(9)滴甘油后作前房角镜检查,可见前房角全部关闭,虹膜与小梁网紧贴。
(10)晶体的改变:由于眼压急剧上升,晶体前囊下可出现灰白色斑点状,棒状或地图状的混浊,称为青光眼斑。
眼压下降也不会消失,作为急性发作的特有标志而遗留。
青光眼斑、虹膜扇形萎缩、和角膜后色素沉着,称为青光眼急性发作后的三联征。
4.缓解期:急性发作的病例,大多数经过治疗,或者极少数未经治疗,症状消失,关闭的房角重新开放,眼压降至正常,病情可以得到暂时缓解,局部充血消失,角膜恢复透明,视力部分或完全恢复。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表现有眼痛,畏光,眼压可达60mmHg以上,中到重度充血,常伴角膜水肿,虹膜新生血管,瞳孔缘色素外翻,房角内有不同程度的周边前粘连,Shield将自虹膜新生血管形成至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病理过程分为3期,即青光眼前期,开角型青光眼期和闭角型青光眼期。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症状表现:
1.青光眼前期(虹膜红变期)
最初可见细小的新生血管芽呈典型的微小毛细血管扩张,多位于瞳孔缘或虹膜角膜角,如用房角镜检查时稍施压力即可使其消失,瞳孔扩大也可遮蔽瞳孔周围的细小新生血管,因此要在扩瞳前作细致的裂隙灯检查,随着病程进展,新生血管可以从瞳孔周围延伸开呈不规则蜿蜒而行,临床上特征性地出现在虹膜的表面,呈细小弯曲不规则的红线走向虹膜根部,新生血管延及房角时,穿过睫状带和巩膜突呈树枝状布于小梁网上。
2.开角型青光眼期
随着病程进展这些新生血管可以完全遮掉原来虹膜的表面结构,而呈相对光滑的外观,由于新生血管管壁菲薄,能见到血柱,故表现为典型的虹膜红变,颜色鲜红,前房水常有炎性反应,虹膜角膜角仍然开放,房角新生血管伴有的纤维组织以及纤维血管膜难以在房角镜下看见,但可阻塞小梁网引起眼压增高,临床表现可类似青光眼的急性发作,突然感到患眼不适,眼疼,充血,眼压常常达40~50mmHg,角膜水肿,有时还可以发生前房积血。
3.闭角型青光眼期
最终纤维血管膜收缩,拉紧血管呈桥状架于房角内,随后虹膜也被扯向小梁网,形成周边前粘连,房角粘闭,虹膜前表面的纤维血管膜收缩,将虹膜后面的色素层拉向瞳孔缘,造成瞳孔领的色素外翻,见到此征通常在同一子午线上伴有房角粘闭,瞳孔括约肌也被拉到前面来,形成瞳孔固定扩大,晚期病例的新生血管可通过粘连处长到白内障性晶状体的表面,在囊外摘除和人工晶状体眼可以整个累及晶状体囊膜,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后期,完全粘闭的房角像拉链样呈现非常光滑的虹膜角膜粘连线,此时新生血管数量可以减少。
温馨提示:虹膜新生血管化的进展变化很大,可在数天内完全粘闭房角,也可数年之内保持稳定而不累及房角,这种相对静止状况可以突然活跃而进展,也
可在任何时期完全消退,一般临床上见到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引起的虹膜新生血管较糖尿病的要粗大且不规则。
原文链接:/qgy/2014/1008/202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