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作文教学法讲义
- 格式:ppt
- 大小:107.51 KB
- 文档页数:52
初中作文讲解课程教案课程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作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
2.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作文的基本结构:引言、正文和结尾。
2. 写作技巧:选材、构思、表达和修改。
3. 常见的作文类型和写作要求。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作文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 提问学生对作文的认知和写作经验,了解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讲解作文的基本结构(10分钟)1. 介绍作文的基本结构:引言、正文和结尾。
2. 讲解每个部分的作用和写作要求。
三、讲解写作技巧(10分钟)1. 选材: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突出主题。
2. 构思:合理安排内容的顺序和结构。
3. 表达:运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表达清晰。
4. 修改:反复修改,力求完美。
四、讲解常见的作文类型和写作要求(10分钟)1. 叙事作文:讲述一个有趣或感人的故事。
2. 议论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3. 说明文:解释一个事物或现象。
4. 描写文:描绘一个场景或人物。
五、写作练习(15分钟)1. 布置一个作文题目,要求学生按照讲解的写作技巧和结构进行写作。
2. 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作文点评和总结(10分钟)1. 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作文,分享写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改进建议。
3. 总结本节课的写作要点和技巧。
教学评价:1.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2. 学生对作文的认知和写作技巧的掌握。
3. 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作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帮助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关注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写作困难,提高写作水平。
初中作文辅导全套讲义一、作文的基本要素作文是一种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文学体裁,它由标题、开头、中间段落和结尾组成。
一个好的作文应该具备以下几个基本要素:1. 标题:标题应简明扼要地概括作文的主题,并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一个好的标题能够让读者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2. 开头:开头是作文的引子,它应该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引起读者的兴趣。
开头可以采用引用名言、提出问题、叙述事实等方式,但要注意不要过于庸俗或夸张。
3. 中间段落:中间段落是作文的主体部分,它应该围绕主题展开,逻辑清晰,观点明确。
可以通过列举事实、举例说明、比较对比等方式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使作文更有说服力。
4. 结尾:结尾是作文的总结部分,它应该对前文进行总结,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结尾可以采用回归主题、提出建议、表达自己的观点等方式,但要注意不要突兀或夸张。
二、作文的写作技巧除了基本要素外,一个好的作文还需要运用一些写作技巧,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有感染力。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写作技巧:1. 使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作文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方式,它可以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
比如使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可以让作文更加形象、生动。
2. 运用丰富的词汇和句式:词汇和句式是作文中的基本元素,它们可以使作文更加丰富多样。
作文中可以使用一些高级词汇和复杂句式,但要注意不要过度使用,以免影响作文的流畅性。
3. 注意段落的结构和连接:作文中的段落应该有清晰的结构和良好的连接,使作文更加连贯。
每个段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句,并且段落之间要有适当的过渡,使作文更加流畅。
4. 注意语法和标点的正确使用:语法和标点是作文中的基本规范,它们的正确使用可以使作文更加规范、准确。
作文中应该注意主谓一致、时态一致、语法结构的正确使用,同时要注意标点的准确使用,以免影响作文的理解和阅读。
三、作文的常见题材和写作要点初中作文的题材多种多样,以下是几个常见的题材和相应的写作要点:1. 描写人物:可以选择一个你喜欢或敬佩的人物进行描写,可以从外貌、性格、行为等方面进行描写,要注意使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让读者对这个人物有更深刻的了解。
教案:初中作文方法技巧全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作文的基本结构,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
2. 培养学生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丰富作文表达。
3. 引导学生运用具体、生动的事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4. 培养学生注重作文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5. 提高学生作文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作文结构:开头、中间、结尾2.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3. 事例运用:具体、生动、有说服力4. 逻辑性和连贯性:段落之间要有清晰的过渡5. 语言组织与表达:简洁、明了、有感染力三、教学过程:1. 讲解作文结构:开头、中间、结尾a. 开头:引人入胜,激发读者兴趣b. 中间:具体、生动、有逻辑性c. 结尾:总结全文,点明主题2. 讲解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a. 比喻:形象、生动b. 拟人:赋予非人类事物以人类特征c. 排比:增强语言节奏感,突出主题d. 对偶:平衡、对称、美感的表达3. 讲解事例运用:具体、生动、有说服力a. 举例说明:用具体的事例来阐述观点b. 引用名人名言:增加说服力c. 借助历史典故:丰富作文内容4. 讲解逻辑性和连贯性:段落之间要有清晰的过渡a. 过渡词语:例如“然而”、“此外”、“另一方面”等b. 逻辑关系:因果、递进、转折等c. 段落划分:合理、清晰、便于阅读5. 讲解语言组织与表达:简洁、明了、有感染力a. 简洁表达:避免冗长、啰嗦b. 明了解释:清晰传达观点,避免歧义c. 有感染力:用生动的语言打动读者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文结构和修辞手法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作文事例运用和语言组织3. 练习法:学生动手练习,教师批改指导4. 互动法: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共同探讨五、教学评价:1. 学生作文完成情况:结构、修辞、事例、逻辑性、语言组织2. 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互动3. 学生反馈:对作文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六、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作文的基本结构、修辞手法、事例运用、逻辑性和连贯性以及语言组织与表达。
初中作文写作讲解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作文的基本结构,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
2. 让学生学会运用修辞手法和好词佳句来丰富作文内容。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写出有自己特色的作文。
4. 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写作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作文基本结构:开头、中间和结尾。
2.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
3. 好词佳句的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
4. 创新思维:独特视角、新颖结构、丰富想象等。
三、教学过程:1. 讲解作文基本结构:开头、中间和结尾。
a. 开头:引人入胜,激发读者兴趣。
b. 中间:内容丰富,层次分明,过渡自然。
c. 结尾:点题、升华、余味无穷。
2. 讲解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
a. 比喻:生动形象,增强表现力。
b.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特性,富有情趣。
c. 排比:节奏鲜明,增强语势。
d. 对偶:结构整齐,韵律和谐。
3. 讲解好词佳句的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
a. 描写:细腻生动,再现事物形象。
b. 抒情:表达情感,打动读者心灵。
c. 议论:言之有理,令人信服。
4. 创新思维:独特视角、新颖结构、丰富想象等。
a. 独特视角: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选取独特角度进行写作。
b. 新颖结构:突破传统框架,尝试新颖的作文结构。
c. 丰富想象:发挥想象力,创造出富有创意的作品。
四、教学方法:1. 实例分析:分析优秀作文和典型病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写作技巧。
2. 练习写作:布置作文题目,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写作能力。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心得,共同提高。
4. 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解答学生疑问,促进教学相长。
五、教学评价:1. 学生作文质量:内容是否丰富,结构是否合理,语言是否准确,表达是否流畅。
2. 学生写作兴趣: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写作,对写作有无热情。
3. 学生创新能力:观点是否独特,想象力是否丰富,是否有自己的见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作文的基本结构,学会运用修辞手法和好词佳句,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提高写作兴趣。
初中作文讲课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和思维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内容:1. 作文的重要性2. 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3. 怎样写好一篇作文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认识到作文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对作文的重视程度。
二、讲解作文的基本技巧和方法(15分钟)1. 确定中心思想:写一篇作文前,要先确定中心思想,围绕中心思想来组织材料和展开论述。
2. 选择合适的角度:根据中心思想,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来展开论述,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和趣味性。
3. 拟定标题:标题是作文的窗口,要简洁、明了、有吸引力。
4. 开好头:文章开头要引人入胜,激发读者的兴趣。
5. 内容具体、生动:通过具体的事例、详细的描写,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生动。
6. 结尾要点题:结尾部分要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思想,给人以启迪。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分析一篇优秀作文的结构和内容,让学生了解怎样写好一篇作文。
2. 分析作文中的常见问题,如:立意不明确、论证不充分、语言表达不清等,并提出改进方法。
四、学生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现场构思并写作一篇作文。
2. 学生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五、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作文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继续练习写作,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作文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让学生了解怎样写好一篇作文。
在实例分析和学生练习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写作,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整节课下来,学生对作文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写作兴趣也得到了激发。
但在课后,要注意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初中作文写作专题讲解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作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达思想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
二、教学内容:1. 作文的基本结构:引言、正文、结尾。
2. 写作技巧:观察生活、选材典型、构思新颖、语言流畅。
3. 写作步骤:确定主题、列出提纲、撰写文章、修改润色。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作文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作文的基本结构:引言、正文、结尾。
引导学生理解每个部分的作用和要求。
3. 讲解写作技巧:观察生活、选材典型、构思新颖、语言流畅。
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明白如何运用这些技巧。
4. 讲解写作步骤:确定主题、列出提纲、撰写文章、修改润色。
引导学生掌握每个步骤的关键要点。
5. 练习:让学生现场构思一篇作文,并进行简要撰写。
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6. 总结:强调写作的重要性和持之以恒的练习态度。
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通过讲解作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让学生掌握写作要点。
2. 实例分析法:教师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写作技巧。
3. 练习法:学生现场练习写作,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回答。
2. 练习成果:评估学生现场练习的作文质量和进步情况。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以检验学生的写作水平。
六、教学资源:1. 教案、PPT、教材等相关教学资料。
2. 作文评价标准和方法。
3. 学生作文样本和优秀作文示例。
通过本专题的讲解,希望学生能够掌握作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培养观察生活、表达思想的能力,提高写作兴趣和水平。
同时,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别指导和鼓励,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写作中取得进步。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作文的基本结构,学会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提高写作能力。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写作基础训练2. 体裁多样化训练3. 话题作文训练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写作基础训练一、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作文的基本要素。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讲解1. 作文的基本结构:开头、中间、结尾。
2. 如何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
三、实践1. 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所学知识,共同完成一篇作文。
2.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错误,提出修改意见。
四、点评1. 学生展示作文,教师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2. 学生互相点评,提出修改意见。
第二课时:体裁多样化训练一、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作文的基本要素。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讲解1. 常见的作文体裁: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
2. 各体裁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三、实践1. 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所学知识,选择一种体裁进行作文创作。
2.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错误,提出修改意见。
四、点评1. 学生展示作文,教师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2. 学生互相点评,提出修改意见。
第三课时:话题作文训练一、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作文的基本要素。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讲解1. 话题作文的特点:贴近生活,关注社会热点。
2. 如何选择话题,如何展开论述。
三、实践1. 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所学知识,选择一个话题进行作文创作。
2.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错误,提出修改意见。
四、点评1. 学生展示作文,教师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2. 学生互相点评,提出修改意见。
四、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2. 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否提高?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五、课后作业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一篇作文。
课时:2课时年级:初中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常用的作文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对比等。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作文手法进行写作的能力,提高作文质量。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作文手法的定义及作用。
2. 常用作文手法的运用技巧。
教学难点:1. 如何在作文中巧妙运用作文手法。
2. 作文手法的创新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教材、作文示例。
2. 学生准备:笔记本、作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写作文时,有没有遇到过思路不畅、语言平淡的问题?2. 引导学生思考作文手法的运用。
二、新课讲解1. 介绍作文手法的定义及作用。
- 定义:作文手法是指在作文中运用的一些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使作文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 作用:增强作文的表现力,使作文更具艺术性和感染力。
2. 讲解常用作文手法:- 比喻: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使读者更容易理解抽象的概念。
- 拟人:赋予非人类事物以人的情感、思想、行为等,使文章更具生动性。
- 排比:将相似或相反的词语、句子排列在一起,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 对比:通过对比两个事物或两个方面的差异,突出事物的特点。
3. 分析作文示例,讲解作文手法的运用。
三、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所学作文手法,自选题材进行作文练习。
2.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错误,提出改进建议。
四、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作文手法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以“我的家乡”为题材,运用至少两种作文手法进行写作。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作文手法?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课堂讲解1. 分析学生课后作业,讲解作文手法的运用情况。
2. 举例说明作文手法的创新运用。
三、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所学作文手法,自选题材进行作文练习。
2.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错误,提出改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