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146.00 KB
- 文档页数:4
一、导学目标1.了解元素的概念和特征。
2.掌握元素的符号、相对原子质量和周期表的基本结构。
3.熟悉阴离子的常见取名规则。
4.了解元素的周期规律。
二、知识回顾自然界中,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各种不同的元素组成的。
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不能再变成其他物质。
元素由相同种类的原子组成,每个元素都有不同的性质。
元素由拉丁文命名,通常用英文字母符号表示。
元素的符号:元素符号是表示元素化学性质的简称,由元素名称的英文首字母或前两个字母组成,大小写通常有区分。
例如,氢元素的符号是H,氧元素的符号是O。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的质量通常用原子质量单位amu(atomic mass unit)表示,1amu≈1/12的碳-12原子质量。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该元素在相对质量标准下与碳-12的相对质量之比。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一般写在元素符号的上方。
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它分为7个横排,称为周期,每个周期中的元素具有相似的性质。
周期表的列称为族,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排在同一族。
阴离子的常见取名规则:阴离子的名称通常由阳离子名称的基础上,改变其尾音而得到。
例如,氯离子为氯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而成,氯的基本名称为氯,氯离子的名称为氯化物离子。
元素的周期规律:周期表的组内元素具有相似的性质,周期表的周期内元素具有周期性的变化规律。
主要有原子半径、电离能和电负性三个周期性变化规律。
三、重点解析1.元素的符号如何表示?元素的符号通常由元素名称的英文首字母或前两个字母组成,大小写通常有区分。
2.什么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该元素在相对质量标准下与碳-12的相对质量之比。
3.周期表的基本结构是什么?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它分为7个横排,称为周期,每个周期中的元素具有相似的性质。
周期表的列称为族,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排在同一族。
4.阴离子的常见取名规则是什么?阴离子的名称通常由阳离子名称的基础上,改变其尾音而得到。
《课题3元素》教学设计(附导学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元素的概念,初步理解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2、会对元素进行简单分类。
3、逐步记住并能正确书写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4、初步能说出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元素概念及分类的探究,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2、通过课堂练习,巩固知识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交流讨论的重要性,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学情分析:学习本节内容时,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涉及了"元素",比如绪言中提到"物质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还有学习原子的结构时也涉及元素符号的书写,同时为了让学生分散记住元素符号,我提前已经教了常见元素符号的书写,但还有部分学生对有些常见元素符号记忆不牢,书写不规范。
再这九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归纳能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元素概念、元素符号书写及意义2、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教学难点:元素概念的形成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教师活动:播放"小洋人"广告视频,提问:这里的钙铁锌指什么?学生活动:观看,思考,回答。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元素的兴趣。
活动探究,进行新课:活动1、元素概念的学习教师活动:PPT展示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其中一种碳原子是指哪一种碳原子?有没有别的碳原子?PPT展示<找一找>学生阅读表格1、2你发现了什么?两组原子在结构上有何共同点?表格1表格2学生活动:回忆,分析,归纳活动意图:指导学生比较图表的异同,进一步引出元素的概念,通过概念含义的分析,帮助学生形成概念。
活动2、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教师活动:提问元素与原子有什么区别?要求学生完成"练一练"。
学生活动:回忆,思考,并完成学案是的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原子与元素的联系与区别和练习题的巩固,加深学生对所学概念的理解,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