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
- 格式:ppt
- 大小:1.69 MB
- 文档页数:15
苏版初三化学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课题 3 元素★★★回忆上节重点内容★例题:依照下列五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微粒共能表示种元素,这几种元素共同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2)写出 A2B2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图中表示的阴离子是(用离子符号表示)。
★★★必须要熟记的离子符号:①氢离子:H+ 锂离子:Li+ 钠离子:Na+ 钾离子:K+铵根离子:NH4 +银离子:Ag+②镁离子:Mg2+ 钙离子:Ca2+ 钡离子:Ba2+ 铜离子:Cu2+ 锌离子:Zn2+汞离子:Hg2+ 亚铁离子:Fe2+③铁离子:Fe3+ 铝离子:Al3+④氟离子:F—氯离子:Cl—硝酸根离子:NO3—氢氧根离子:OH—⑤氧离子 O2—硫离子:S2—碳酸根离子:CO32—硫酸根离子:SO42—⑥磷酸根离子:PO43—⑦高锰酸根离子:MnO4—锰酸根离子:MnO42—氯酸根离子 ClO 3—★★★【新内容】元素的定义:元素确实是具有相同电荷数(即核内电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的分布情形【按质量计,常考,多看】:生物细胞中(生物体中)、地壳中、海洋中、空气中等等,例如: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海洋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3、元素的分类: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要求:会依照元素名称的偏旁部首将元素分类】4、元素符号:元素用元素符号表示。
元素符号是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表示的,假如第一个字母相同,则再附加一个小写字母加以区别。
5、元素符号的意义:元素符号不仅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假如物质由原子构成,元素符号除了有前 2 条意思,还还能够表示一种物质。
这些元素符号有:【请举例】①金属元素:、、;②稀有气体元素:、、;③大部分的固态非金属元素:如,C 除了能够表示碳元素、一个碳原子,还能够表示金刚石或者石墨这些由碳元素组成的纯洁物;P 除了能够表示磷元素、一个磷原子,还能够表示红磷或者白磷这些由磷元素组成的纯洁物;Si 除了能够表示硅元素、一个硅原子,还能够表示硅这种纯洁物;★假如元素符号前加上系数,就只表示该原子的个数,只具有微观意义。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3 元素知识点一元素一、元素的概念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例如,氧元素是所有核电荷数为8的原子的总称,碳元素是所有质子数为6的原子的总称。
1、正确理解元素概念元素是对原子的分类,分类的标准是原子中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不同种元素原子的根本区别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不同。
同种元素的原子,它们的质子数一定相同,但中子数不一定相同。
例题1、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这两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A.质子数不同B.电子数不同C.最外层电子数不同D.中子数不同例题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属于同一种元素B.核外电子数相同的一类离子属于同一种元素C.核电荷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D.同一种元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也相同例题3、物质NH4NO3由几种元素组成(C)A.1 B.2 C.3 D.4练习题1、A、B、C三种原子,质子数都是x个,但中子数都不相等,则A、B、C属于( A )A、同一种元素B、同一种原子C、不同种元素D、不同种原子2、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该物质由几种元素组成(C)A.3 B.5 C.4 D.6二、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三、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1、元素在地壳中分布不均匀。
地壳中含量占前九位的元素依次是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
谐音记为“养龟铝铁盖,哪家没青(菜)”或“养闺女帖盖头”;按质量计,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差别很大。
2、生物细胞中含量居前四位的元素依次是氧、碳、氢、氮。
3、空气中含量居前两位的元素依次是氮、氧。
四、元素与物质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自然界中,物质的种类繁多,但组成物质的元素并不多,目前人类已知的只有一百余种。
例如,铁是由铁元素组成的,硫是由硫元素组成的,稀有气体氩气是由氩元素组成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是由氧和碳两种元素组成的。
理解辨析1、经常说的补钙,这里的“钙”是物质还是原子?还是元素?是元素五、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的数目有关。
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教案课题3元素第一课时元素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各种元素在地壳里的含量及在生物细胞中的含量。
2、过程与方法学会从反馈练习中及时发现知识疑点,学会对关联的概念进行梳理归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讨论,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领悟自然界基本组成的简单性,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元素概念的理解难点:元素概念的形成,以及元素与原子的关系三、教学方法:采用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探究方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弓I入课题动画播放一段“补钙、补铁、补锌”的电视广告,提出问题:广告中宣传的钙、铁、锌指的是什么呢?二、元素的概念1、多媒体课件展示资料: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元素的知识。
首先,我们一起来阅读一则资料A1、A2、A3三种原子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B1、B2、B3三种原子也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2、提问:请你们分析一下,上面的6个原子,它们在结构和性质上有什么相同点?3、小结: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4、学生阅读P59页一、元素下面的第二自然段:了解碳、氢、氧元素的质子数。
5、设问:有三个兄弟来找我,问它们是属于哪类元素家族?请各位同学一起帮我判断一下【课件】氢的同位素的三个原子图• a ■ ACf三、元素的特点1、提问:搞清楚元素的定义。
我们再来看元素有哪些特点?2、讲解:由定义可知,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具体说就是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因为它是一个总称,所以它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如:没有一个蔬菜、一个水果的说法。
3、小结: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那么在用元素描述物质的组成时,只能说该物质由几种元素组成。
课题3 元素
一、元素
1.概念: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自然界中元素的分布
(1)地壳中含量较高的元素依次是氧、硅、铝、铁,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2)生物细胞中的元素组成(元素种类和质量分数)均相近,含量较多的元素依次是氧、碳、氢。
3.元素的分类
元素
4.元素和原子的比较
思维拓展
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离子间的关系
二、元素符号
1.书写原则
(1)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
(2)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元素符号的意义
(1)宏观上表示一种元素。
(2)微观上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特别提醒:(1)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计量数后,就只具有微观意义,表示若干个原子,不再表示某元素。
(2)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元素符号还可表示这种物质。
如“Fe”可以表示铁元素、一个铁原子,还可以表示铁这种物质。
三、元素周期表
1.概述
(1)周期: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有7个周期。
(2)族:每一个纵行叫做一个族(其中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共有16个族。
(3)元素周期表的起始(第一周期除外):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2.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所在单元格包含的信息
3.规律
(1)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同一周期:从左至右,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
(3)同一族:从上到下,电子层数依次增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