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北伐战争
- 格式:doc
- 大小:141.50 KB
- 文档页数:2
第11课北伐战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黄埔军校的建立;的目的、主要对象、主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说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路线,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北伐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通过对北伐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胜利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重点是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后,为了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1926年,国民政府决定出师北伐。
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
经过半年的斗争,进行了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等一系列战役,北伐军从长江流域打到珠江流域。
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武汉一时成为全国革命的中心。
本课的难点是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下,北伐能够取得巨大的胜利,其原因需要从北伐的方针、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以及广大北伐将士的英勇作战、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等几方面去分析,层次较多,因而具有一定难度。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国共合作上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但我们讲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最后被谁给窃取了?(袁世凯)所以为了挽救革命,孙中山决定与共产党合作,因此1924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国民党的新党纲,同意共产党人以个人的身份加入国民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第11课北伐战争课程标准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学习目标1.基础知识。
了解和掌握: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2.基本技能。
通过制作和利用《北伐战争形势图》,概述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和主要对象,培养动手能力、读图识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党员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激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一、黄埔军校的建立1、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这副对联体现了的办学宗旨,就是要培养。
2、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时间:,合作目的:。
作用:。
3、黄埔军校建立的时间,地点,校长、政治部主任,作用。
4、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黄埔军校?二、北伐胜利进军1、时间;目的;主要对象、、;总司令;主要战场、。
2、经过:吴佩孚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是在战场;孙传芳的主力被消灭是在战场。
3、结果: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4、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迁到。
“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齐欢唱”这首歌曲反映的历史事件是,除掉的军阀是、。
5、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的标志是,为什么说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了?三、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时间,地点;性质【合作探究】讨论“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质疑问难】我的问题我们的问题老师的问题【学有所获】【达标检测】1、黄埔军校为中国培养了大量的军事人才,它创办于()A 1912年B 1917年C 1922年D 1924年2、下列不属于广东国民政府出师北伐对象的是()A 吴佩孚B 孙传芳C 袁世凯D 张作霖3、吴佩孚的主力被消灭是在()A 汀四桥战役之后B 贺胜桥战役之后C 武昌战役之后D 南昌战役之后4、北伐过程中,湖南、湖北是主要战场,在这里消灭的军队是()A 吴佩孚B孙传芳 C 袁世凯D 张作霖5、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失败,是由于()A 北伐战争失败B 北洋军阀的进攻C 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D 蒋介石、汪精卫集团的背叛革命6、下列城市作为国民政府所在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广州----武汉----南京B 南京----广州----武汉C 武汉----南京----广州D 广州----南京----武汉。
第11课北伐战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黄埔军校的创立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史实,提高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认知图片的能力;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史实,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历史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准备,掌握查找资料和整理、加工资料的方法。
学习联想和想像的方法,再现历史事件的时代背景和基本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国民革命是顺应时代潮流,推动中国走向进步的重要历史事件,在国民革命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明确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初步认识它的本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难点学生站在当时的角度来看待历史事件,分析历史问题。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孙中山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五四运动”前,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他先后领导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但斗争都失败了。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他亲眼目睹了人民群众力量的不断壮大,开始了他一生中伟大的转变,1924年他改组了国民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使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即国民革命时期。
在这一时期,国共合作领导了北伐战争,把国民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
学习新课:一、黄埔军校的创建1、自主学习(学法指导):(1)、这所军校的全称是什么?(2)、由谁在什么时候创立?(3)领导机构的成员有哪些?(4)、与旧式军校相比,黄埔军校最大特点是什么?学生阅读课本,小组讨论,寻找答案。
2、课件展示(1)黄埔军校概况介绍军校名称、位置、学生状况。
(2)黄埔军校创建背景介绍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第一合作,孙中山在军校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3)黄埔军校组织介绍军校组织领导,总理、校长、党代表、政治部主任、教员。
(4)黄埔军校办学宗旨介绍军校办学特色、培养目标。
二、北伐的胜利进军1、播放国民革命歌,同时提醒学生留意歌词。
一.学习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2.指导学生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说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路线,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二.本课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教学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三.学法指导1.运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讲解北伐战争的经过,培养学生使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的习惯,教会学生运用历史地图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结合教师提供的史料和图片,培养学生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史实的能力。
四.教学流程:导入新课:辛亥革命以后,为了反对北洋军阀的统治,孙中山先后领导过多次革命运动,但均以失败而告终。
他逐渐意识到,要想取得革命的成功,必须建立自己的革命军队。
于是,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他在广州创办黄埔军校,为国民革命培养了大量的军事政治人才。
自主学习一:黄埔军校的建立12.黄埔军校起了什么作用?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自主学习二:北伐胜利进军1.北伐战争的目的是什么?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2.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蒋介石任总司令。
3.北伐战争开始于哪一年?其主要战场在哪里?时间:1926年战场:湖南.湖北4.在两湖战场上,叶挺领导的独立团先后取得了哪两次重大战役的胜利?为第四军赢得了什么称号?战役: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称号:铁军5.哪两个人的叛变革命,使国民革命运动遭到失败?蒋介石.汪精卫自主学习三: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1927年4月,蒋介石在哪儿成立国民政府?这个政府代表谁的利益?地点:南京利益: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习题处理(一)动脑筋: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黄埔军校?他认识到过去自己进行的不懈的革命过程中,所依靠的对象只是会党.新军.各派军阀等,始终没有自己的革命军队。
第11课北伐战争
课标导读
(3)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4)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知识要点
1、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见书52页〈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和旁边的导入框中的对联):
<1>时间:1924年5月
<2>地点:广州黄埔。
<3>人物: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4>办学宗旨: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培养军事政治人才。
<5>办学原因:孙中山始终没有自己的革命军队,过去革命依靠的是会党、新军和各派军阀,
这也是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所以他希望黄埔军校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2、北伐战争:
<1>北伐目的:为了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北伐对象:吴佩浮,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
<3>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
<4>主战场:湖南、湖北。
<5>经过:
①:湖南、湖北战场:经过汀泗桥,贺胜桥,武昌战役,消灭了吴佩浮主力。
②江西战场: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力。
③福建战场:攻入浙江,上海。
<6>结果:北伐胜利进军(北伐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7)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
①建立黄埔军校,创建国民革命军。
②国共合作,成功有力推动北伐战争的进行。
③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英勇善战,冲锋在前。
(8)国民革命失败的标志:
1927年,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
在4月,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9)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帝国主义联合支持国民党右派突然发动反革命政变,
反革命的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的力量。
中考演练
●黄埔军校的建立八上P50 识记
1、1913年7月1日,江苏第一师范学校举行一次有三百名中小学生参加的问卷调查,要求学生列举出自己崇拜的人物,调查统计结果是孙中山榜上有名。
你认为当时中小学生崇拜孙中山的原因不包括()
A.辛亥革命时期的“剪辫”、“放足”行动得到社会的普遍响应
B.辛亥革命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埋葬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成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临时约法》
D.任黄埔军校总理,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
2、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武汉、南京等地正在筹备大型的纪念活动,缅怀中国伟大
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下列活动与孙中山有关的是()
①创立兴中会②创建中国同盟会③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④创建黄埔军校⑤领导北伐战争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3、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两次携手,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作出了重大贡献。
属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所取得的成就有()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建立了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
C.创建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 D.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4、学校准备举办“1919——1949年国共关系图片展”。
右面这张图片应归属的栏目是A.国民革命,打倒军阀 B.十年对峙,战火连绵
C.八年抗战,同仇敌忾 D.解放战争,革命胜利
5、影片《西安事变》中,蒋介石与周恩来互称“蒋校长”和“周主任”,源于他们曾共事于()
A.北京大学 B.工农革命学校 C.京师大学堂 D.黄埔军校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八上P51-52 识记
1、战士们举着“打倒军阀,除列强”的标语,唱着“打倒军阀,打倒列强”的战歌
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是在()
A.五四运动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2、北伐战争时期曾激励北伐将士的口号是()
A.“自强”、“求富” B.“民主”、“科学”
C.“打倒列强、除军阀” D.“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3、下列与右图史实不相符的是
A.战争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袁世凯 B.蒋介石任总司令
C.湖南、湖北是主要战场 D.军队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4、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的对象不包括()
A.袁世凯 B.吴佩孚 C.孙传芳 D.张作霖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八上P52 识记
1、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的标志是()
A.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B.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C.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D.蒋介石破坏双十协定
归纳列举题(共15分)
11、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请列举孙中山的三项主要革命活动。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