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4第3章 第4节第2课时沉淀反应的应用和沉淀溶解平衡图像作业
- 格式:doc
- 大小:120.38 KB
- 文档页数:7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3-4-2 沉淀溶解平衡1.以MnO2为原料制得的MnCl2溶液中常含有Cu2+、Pb2+、Cd2+等金属离子,通过添加过量难溶电解质MnS,可使这些金属离子形成硫化物沉淀,经过滤除去包括MnS在内的沉淀,再经蒸发、结晶,可得纯净的MnCl2。
根据上述实验事实,可推知MnS具有的相关性质是( ) A.具有吸附性B.溶解度与CuS、PbS、CdS等相同C.溶解度大于CuS、PbS、CdSD.溶解度小于CuS、PbS、CdS2.实验:①0.1 mol·L-1 AgNO3溶液和0.1 mol·L-1NaCl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浊液a,过滤得到滤液b和白色沉淀c;②向滤液b中滴加0.1 mol·L-1 KI溶液,出现浑浊;③向沉淀c中滴加0.1 mol·L-1KI 溶液,沉淀变为黄色。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浊液a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AgCl(s)⇌Ag+(aq)+Cl-(aq)B.滤液b中不含有Ag+C.③中颜色变化说明AgCl转化为AgID.实验可以证明AgI比AgCl更难溶3.在BaSO4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BaCl2溶液,产生BaSO4沉淀,若以K sp表示BaSO4的溶度积常数,则平衡后溶液中( )A.c(Ba2+)=c(SO42-)=(K sp)1/2B.c(Ba2+)·c(SO42-)>K sp,c(Ba2+)=c(SO42-)C.c(Ba2+)·c(SO42-)=K sp,c(Ba2+)>c(SO42-)D.c(Ba2+)·c(SO42-)≠K sp,c(Ba2+)<c(SO42-)4.已知K sp(AgCl)=1.56×10-10,K sp(AgBr)=7.7×10-13,K sp(Ag2CrO4)=9.0×10-12。
某溶液中含有Cl-、Br-和CrO42-,浓度均为0.010 mol·L-1,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 mol·L-1的AgNO3溶液时,三种阴离子产生沉淀的先后顺序为( )A.Cl-、Br-、CrO42-B.CrO42-、Br-、Cl-C.Br-、Cl-、CrO42- D.Br-、CrO42-、Cl-5.Cu(OH)2在水中存在着如下沉淀溶解平衡:Cu(OH)2(s)⇌Cu2+(aq)+2OH-(aq),在常温下,K sp=2×10-20。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解析版)1 / 11第第第 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课后巩固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60分)1. 在一定温度下,当Mg(OH)2固体在水溶液中达到下列平衡时:Mg(OH)2(s)⇌Mg 2+(aq)+2OH −(aq),若使固体Mg(OH)2的量减少,而且c(Mg 2+)不变,可采取的措施是( )A. 加MgCl 2B. 加H 2OC. 加NaOHD. 加HCl【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注意从平衡移动的角度解答该题。
【解答】A.加入MgCl 2,增大了c(Mg 2+),使溶解平衡逆向移动,Mg(OH)2固体的量增加,故A 错误;B.加入适量水,使溶解平衡正向移动,Mg(OH)2固体的量减少,由于仍是Mg(OH)2的饱和溶液,所以c(Mg 2+)不变,故B 正确;C.加入NaOH ,增大了c(OH −),使溶解平衡逆向移动,Mg(OH)2固体的量增加,c(Mg 2+)减小,故C 错误;D.加HCl ,消耗了氢氧根离子,使溶解平衡正向移动,Mg(OH)2固体的质量减少,c(Mg 2+)增加,故D 错误;故选:B 。
2. 某温度下向含AgCl 固体的AgCl 饱和溶液中加少量稀盐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gCl 的溶解度、K sp 均减小 B. AgCl 的溶解度、K sp 均不变C. AgCl 的溶解度减小、K sp 不变D. AgCl 的溶解度不变、K sp 减小【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为高频考点,把握离子浓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K sp 的影响因素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K sp 与温度有关,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AgCl 饱和溶液中加少量稀盐酸,c(Cl −)增大,导致AgCl(s)⇌Ag +(aq)+Cl −(aq)逆向移动,则AgCl 的溶解度减小,且温度不变,则K sp 不变,故C 正确。
课时分层作业(十八)
(建议用时:40分钟)
[基础达标练]
1.下列有关沉淀溶解平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K sp(AB2)小于K sp(CD),则AB2的溶解度小于CD的溶解度
B.在氯化银的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蒸馏水,氯化银的K sp增大
C.在氯化银的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碘化钾固体,氯化银沉淀可转化为碘化银沉淀
D.在碳酸钙的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通入CO2气体,溶解平衡不移动
C [A项,通过溶度积比较溶解度的大小时,物质的类型必须相同,AB2与CD类型不同,不能比较,错误;B项,溶度积与温度有关,与物质的量浓度无关,错误;C项,碘化银的溶解度更小,由溶解度小的沉淀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沉淀容易实现,正确;D项,在碳酸钙的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通入CO2气体,会生成可溶性的Ca(HCO3)2,错误。
]
2.下列应用或现象主要体现的是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是( )
①热纯碱溶液洗涤油污的能力强②误将钡盐[BaCl2、Ba(NO3)2]当作食盐食用后,常用0.5%的Na2SO4溶液解毒③溶洞的形成④碳酸钡不能作“钡餐”而硫酸钡能⑤泡沫灭火器灭火
A.②③④B.①②③
C.③④⑤D.全部
[答案] A
3.化工生产中含Cu2+的废水常用MnS(s)作沉淀剂,其反应原理为Cu2+(aq)+MnS(s)CuS(s)+Mn2+(aq)。
一定温度下,下列有关该反应的推理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达到平衡时,c(Cu2+)=c(Mn2+)
B.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CuS(s)后,c(Mn2+)变小C.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Cu(NO3)2(s)后,c(Mn2+)变大
D.该反应平衡常数表达式:K=K
sp
CuS
K
sp
MnS
C[根据Cu2+(aq)+MnS(s)CuS(s)+Mn2+(aq)得,
K
sp (CuS)<K sp(MnS),K=
c Mn2+
c Cu2+=
c Mn2+·c S2-
c Cu2+·c S2-=
K
sp
MnS
K
sp CuS
>1,即c(Cu2+)<c(Mn2+),故A、D错误;CuS在溶液中为沉淀,
对上述平衡没有影响,故B错误;加入少量Cu(NO3)2(s),c(Cu2+)增大,上述平衡向右移动,c(Mn2+)增大,故C正确。
]
4.下表为有关化合物的p K sp,p K sp=-lg K sp。
某同学设计实验如下:①向AgNO3溶液中加入适量NaX溶液,得到沉淀AgX;②向①中加少量NaY,则沉淀转化为AgY;③向②中加少量Na2Z,沉淀又转化为Ag2Z。
则表中a、b、c的大小关系为( )
相关化合物AgX AgY Ag2Z
p K sp a b c
A.a>
C.c<a<b D.a+b=c
[答案] B
5.25 ℃时一些物质的颜色和溶度积(K sp)如下表:
物质AgCl AgBr AgI Ag2S
颜色白淡黄黄黑
K
sp
1.8×10-107.7×10-13 1.5×10-16 1.8×10-50
A.向AgCl的白色悬浊液中加入0.1 mol/L KI溶液,有黄色沉淀产生
B.25 ℃时,AgCl、AgBr、AgI、Ag2S饱和水溶液中Ag+的浓度相同
C.25 ℃,AgCl固体在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CaCl2溶液中的溶度积相同
D.在5 mL 1.8×10-6mol/L NaCl溶液中,加入1滴(20滴约为1 mL)1×
10-3mol/L AgNO3溶液,不能产生白色沉淀
B [由四种物质的溶度积常数可知溶解度大小关系为AgCl>AgBr>AgI>Ag2S,故A正确,B错误;由于溶度积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其值不变,C正确;D项中加入一滴硝酸银溶液后c(Cl-)可认为保持不变,即c(Cl-)=1.8×10-6 mol/L,而AgNO3溶液相当于稀释100倍,故c(Ag+)=1×10-5 mol/L,c(Cl-)·c(Ag+)=1.8×10-11<K sp(AgCl),故没有沉淀生成,D正确。
]
6.要使工业废水中的Pb2+沉淀,可用硫酸盐、碳酸盐、硫化物等作沉淀剂,已知Pb2+与这些离子形成的化合物的溶解度如下:
A.硫化物B.硫酸盐
C.碳酸盐D.以上沉淀剂均可
[答案] A
7.在T℃时,AgBr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又知T℃时AgCl的K sp=4×10-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T℃时,AgBr的K sp为4.9×10-13
B.在AgBr饱和溶液中加入NaBr固体,可使溶液由c点到b点
C.图中a点对应的是AgBr的不饱和溶液
D.在T℃时,AgCl(s)+Br-(aq)AgBr(s)+Cl-(aq)的平衡常数K≈816
B [根据图中c点的c(Ag+)和c(Br-)可得该温度下AgBr的K sp为4.9×10-13,A正确;在AgBr饱和溶液中加入NaBr固体后,c(Br-)增大,溶解平衡逆向移动,c(Ag+)减小,B错;在a点时c(Ag+)·c(Br-)<K sp,故为AgBr的不饱和溶液,C正确;选项D中K=c(Cl-)/c(Br-)=K sp(AgCl)/K sp(AgBr),代入数据得K≈816,D正确。
]
[能力提升练]
8.已知锌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铝及其化合物相似。
如图,横坐标为溶液的pH,纵坐标为Zn2+或ZnO2-2的物质的量浓度(假设Zn2+浓度为10-5 mol·L-1时,Zn2+已沉淀完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往ZnCl2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Zn2++4OH-===ZnO2-2+2H2O
B.从图中数据计算可得Zn(OH)2的溶度积K sp=10-17
C.某废液中含Zn2+,沉淀Zn2+可以控制溶液pH的范围是8~12
D.向1 L 1 mol·L-1 ZnCl2溶液中加入NaOH固体至pH=6,需NaOH
0.2 mol
D [A项,当溶液pH>12时,Zn2+就转化成ZnO2-2,正确。
B项,依据pH=7时,c(Zn2+)=10-3mol·L-1计算,此时有沉淀溶解平衡存在,K sp=10-3×
(10-7)2=10-17,正确。
C项,当c(Zn2+)=10-5 mol·L-1时认为废液中Zn2+已完全沉淀,所以控制pH在8~12范围内可将Zn2+沉淀完全,正确。
D项,当pH=6即c(OH-)=10-8 mol·L-1时,由K sp可知此时c(Zn2+)=10-1 mol·L -1,即有0.9 mol Zn2+转化为Zn(OH)2,需NaOH为1.8 mol,不正确。
] 9.金属氢氧化物在酸中溶解度不同,因此可以利用这一性质,控制溶液的pH,达到分离金属离子的目的。
难溶金属的氢氧化物在不同pH下的溶解度S(mol/L)如图所示。
(1)pH=3时溶液中铜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________。
(2)若要除去CuCl2溶液中的少量Fe3+,应该控制溶液的pH________。
A.<1 B.在4左右C.>6
(3)在Ni(NO3)2溶液中含有少量的Co2+杂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能”或“不能”)通过调节溶液pH的方法来除去,理由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要使氢氧化铜沉淀溶解,除了加入酸之外,还可以加入氨水生成[Cu(NH3)4]2+,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图可知,在pH=3时溶液中不会出现Cu(OH)2沉淀,则铜元素主要以Cu2+形式存在。
(2)要除去Fe3+的同时必须保证Cu2+不能沉淀,因此pH应保持在4左右。
(3)从图示关系可以看出,Co2+和Ni2+沉淀的pH范围相差太小,不能通过调节pH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4)Cu(OH)2悬浊液中存在如下平衡:Cu(OH)2(s)Cu2+(aq)+2OH-(aq),加入氨水后Cu2+与NH3结合生成难电离的[Cu(NH3)4]2+,Cu2+浓度降低,平衡正向移动,Cu(OH)2固体不断溶解。
[答案](1)Cu2+(2)B (3)不能Co2+和Ni2+沉淀的pH范围相差太小
(4)Cu(OH)2+4NH3·H2O===[Cu(NH3)4]2++2OH-+4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