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热点精讲精练之物质结构 热点三 化学键和电子式
- 格式:doc
- 大小:231.50 KB
- 文档页数:4
高考化学结构必备知识点化学是一门以物质的结构为基础的科学,在高考化学中,掌握物质的结构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高考化学中必备的知识点,让同学们能够更好地应对高考。
一、化学键的类型化学键是指由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所形成的连接。
在化学中,常见的化学键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是由正负电离子之间的电荷相互吸引形成的。
例如,氯化钠(NaCl)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通过离子键连接在一起的。
共价键是由两个非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共享形成的。
例如,甲烷(CH4)是由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在一起的。
金属键是由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云形成的。
金属元素通常具有自由电子,这些自由电子能够在金属结构中自由移动,形成金属键。
例如,铁(Fe)是由多个铁原子通过金属键连接在一起的。
二、分子的构成分子是由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在一起的。
分子的构成可以是单一元素的原子,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的原子。
当分子由相同元素的原子组成时,称之为单质分子。
例如,氧气(O2)是由两个氧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在一起的。
当分子由不同元素的原子组成时,称之为化合物分子。
例如,水(H2O)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在一起的。
三、离子晶体的结构离子晶体是由正负离子通过离子键连接在一起的固体结构。
离子晶体的晶格结构通常为正方晶系、立方晶系或三斜晶系。
在离子晶体中,正离子占据晶格的空间点,而负离子填充在正离子的空隙中。
例如,氯化钠(NaCl)的晶格结构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交替排列形成的。
四、分子晶体的结构分子晶体是由分子通过相互作用力连接在一起的固体结构。
分子晶体的晶格结构通常为正交晶系、单斜晶系或斜方晶系。
在分子晶体中,分子之间通过分子间力相互作用,形成晶体结构。
例如,冰(H2O)是由水分子通过氢键相互连接在一起的。
五、金属结构金属结构是由金属原子通过金属键连接在一起的固体结构。
金属结构的晶格结构通常为立方晶系、六方晶系或其他。
在金属结构中,金属原子紧密堆积,形成由正离子和自由电子共同构成的金属晶格。
热点04 物质结构与性质(选择题)物质结构与性质的选择题是江苏高考的必考内容,属于热点问题,本题考查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的相关知识,常涉及如下高频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基态微粒的电子排布式、电离能及电负性的比较)、元素周期律;分子结构与性质(化学键类型、原子的杂化方式、分子空间构型的分析与判断);晶体结构与性质(晶体类型、性质及与粒子间作用的关系、以晶胞为单位的密度、微粒间距与微粒质量的关系计算及化学式分析等)命题形式有两种:一是直接给出元素,围绕给出元素的原子结构、形成的物质等进行考查;二是给出元素的原子的一些结构特点等,首先判断出元素,然后再进行相应的考查。
一、有关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1. 四种表示方法S:2.1. 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说的是价层电子对的空间构型,而分子的空间构型指的是成键电子对的空间构型,不包括孤电子对。
①当中心原子无孤电子对时,两者的构型一致。
①当中心原子有孤电子对时,两者的构型不一致。
对AB m 型分子或离子,其价层电子对数的判断方法为:21=n ×(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每个配位原子提供的价电子数×m ±电荷数) 三、杂化轨道模型的判断 (1)看中心原子形成的价键类型(2)价电子对法四、“两角度”1. 不同类型晶体熔、沸点的比较(1)不同类型晶体的熔、沸点高低一般规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2)金属晶体的熔、沸点差别很大,如钨、铂等熔、沸点很高,汞、铯等熔、沸点很低。
2. 同种类型晶体熔、沸点的比较(1)原子晶体原子半径越小→键长越短→键能越大→熔、沸点越高如熔点:金刚石>碳化硅>硅。
(2)离子晶体①一般地说,阴、阳离子的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则离子间的作用力越强,其晶体的熔、沸点越高,如熔点:MgO>MgCl2,NaCl>CsCl。
①衡量离子晶体稳定性的物理量是晶格能。
晶格能越大,形成的离子晶体越稳定,熔点越高,硬度越大。
高考化学电子式知识点化学作为一门实验性和理论性均较强的科学,其知识点繁多而复杂。
在高考化学考试中,电子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电子式是用来简洁表示原子、离子和分子中电子的分布情况的一种表示方法。
下面我们将从基本原理、应用和常见错误等方面介绍高考化学中的电子式知识点。
一、基本原理1. 原子的电子式表示:原子的电子式可以用不同符号表示,如X、KLMN等。
其中,X代表原子核,KLMN等表示不同层级的电子壳。
通过电子式,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层级的壳层中电子的数量。
2. 离子的电子式表示:离子是原子失去或获得电子后所形成的带电物质。
在电子式中,正离子用原子核符号X加上缺失的电子层级(如KLMN),负离子用原子核符号X加上多余的电子层级(如KLMN)表示。
3. 分子的电子式表示:分子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组成。
在电子式中,我们可以通过化学键了解到分子中原子的连接方式和电子的分布情况。
二、应用1. 原子序数:通过电子式,我们可以推测原子的原子序数。
原子序数是元素周期表中每个元素特有的一个数字,表示了元素的原子核中所包含的质子数。
原子序数越大,原子的质量和尺寸就越大。
2. 电子层级:通过电子式,我们可以获得原子的电子层级信息。
这对于了解化学反应、元素性质和化合价等具有重要意义。
3. 化合价:化合价是指元素在化合物中所能形成的化学键的最大电荷数。
通过分析电子式,我们可以推测出元素的化合价,进而了解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反应活性和性质。
三、常见错误在应用电子式的过程中,我们也容易犯一些常见的错误。
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错误,希望大家能够注意避免:1. 原子核符号错误:在表示原子的电子式中,有时候会出现原子核符号错误的情况。
这可能导致整个电子式的解读错误。
2. 电子层级错误:电子层级的数量和顺序应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进行确定。
不同元素的电子层级不同,应仔细辨别。
3. 过度简化:有时为了表达方便,我们可能会过度简化电子式。
这可能导致关键信息的丢失,从而影响对电子分布情况的正确理解。
高考化学物质结构知识点精讲一、原子结构在高考化学中,原子结构是一个基础且重要的知识点。
首先,我们来了解原子的组成。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而核外电子带负电荷。
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一种元素。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因为电子的质量相比质子和中子来说非常小。
而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
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一定的规律。
电子按照能量的高低分层排布,离核越近的电子能量越低,越稳定。
我们常用原子结构示意图来表示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
比如钠原子,其质子数为 11,核外电子排布为2、8、1 。
在理解原子结构时,要注意几个重要的概念。
比如,同位素,指的是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
同位素在很多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比如放射性同位素在医学和工业中的应用。
二、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工具,也是高考的重点内容。
元素周期表的横行称为周期,共有 7 个周期。
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原子序数递增,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元素周期表的纵列称为族,共有 18 个纵列,分为 16 个族。
主族元素的族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同一主族的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但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元素周期表中还存在一些规律,比如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通常,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族序数(氧、氟除外),最低负化合价等于族序数减去 8 。
此外,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性质也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如原子半径、离子半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等。
三、化学键化学键是使原子或离子相结合的作用力。
离子键是由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
一般来说,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之间容易形成离子键。
共价键是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共价键又分为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同种非金属原子之间形成非极性共价键,不同种非金属原子之间形成极性共价键。
高考化学分子结构知识点总结在高考化学中,分子结构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理解分子结构对于掌握化学物质的性质、反应等方面具有关键作用。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下这部分内容。
一、化学键化学键是将原子结合成分子的一种作用力。
常见的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1、离子键离子键通常存在于由活泼金属元素(如钠、钾)和活泼非金属元素(如氯、氟)组成的化合物中。
活泼金属原子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活泼非金属原子容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离子键。
离子键的特点是无方向性和饱和性。
2、共价键共价键是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根据共用电子对是否偏移,共价键又分为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1)极性共价键:在不同原子之间形成,共用电子对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强的原子,如氯化氢(HCl)中的 HCl 键。
(2)非极性共价键:在相同原子之间形成,共用电子对不发生偏移,例如氢气(H₂)中的 HH 键。
共价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其方向性使得原子间形成特定的空间取向,以达到最大程度的重叠,从而使分子具有一定的空间构型。
饱和性则决定了原子形成共价键的数量。
3、金属键金属键存在于金属单质或合金中,由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的强烈相互作用形成。
金属键决定了金属的物理性质,如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二、共价键的参数了解共价键的参数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1、键长指两个成键原子之间的核间距。
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化学键越稳定。
2、键能指断开 1mol 共价键所吸收的能量或形成 1mol 共价键所释放的能量。
键能越大,化学键越稳定,物质的化学性质越稳定。
3、键角指分子中两个共价键之间的夹角。
键角决定了分子的空间构型。
三、分子的空间构型1、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VSEPR)该理论认为,分子的空间构型取决于中心原子周围的价层电子对的数目和相对位置。
价层电子对包括成键电子对和孤电子对。
(1)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的计算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σ键电子对数+孤电子对数σ键电子对数=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个数孤电子对数=(中心原子价电子数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最多能接受的电子数 ×结合原子个数)÷ 2(2)常见分子的空间构型①直线形: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 2,如二氧化碳(CO₂),键角为 180°。
2021-2022年高考化学化学键考点总结高考化学考点要点(1)当一个化合物中只存在离子键时,该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2)当一个化合物中同时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时,以离子键为主,该化合物也称为离子化合物 (3)只有当化合物中只存在共价键时,该化合物才称为共价化合物。
..(4)离子化合物中不一定含金属元素,如NH4NO3,是离子化合物,但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
(5)含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A1C13、BeCl2等是共价化合物。
例如:化学键与物质类别的关系高中化学化学键知识点:用电子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实质:(1)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2)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说明: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时要注意:(1)反应物要用原子的电子式表示,而不是用分子或分子的电子式表示。
用弯箭头表示电子的转移情况,而共价化合物不能标。
(2)这种表示化学键形成过程的式子,类似于化学方程式,因此,它要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但是,用于连接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符号,一般用“→”而不用“=”。
高中化学化学键知识点:化学键与物质变化的关系1. 与化学变化的关系化学反应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任何反应都必然发生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2. 与物理变化的关系发生物理变化的标志是没有生成新物质可能伴随着化学键的断裂,但不会有新化学键的形成。
物理变化的发生也可能没有化学键的断裂,只是破坏了分子之间的氢键或范德华力如冰的融化和干冰的气化。
21091 5263 剣22431 579F 垟34486 86B6 蚶28682 700A 瀊x20645 50A5 傥39313 9991 馑f439760 9B50 魐38589 96BD 隽25110 6216 或*32423 7EA7 级22515 57F3 埳。
化学高三选修题知识点总结化学是一门关于物质组成、性质、结构、转化以及与能量的关系的科学。
作为高三学生,我们的化学学习更加深入和专业,本文将对高三选修题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并提供合适的格式进行阐述。
一. 电子结构与化学键1. 电子结构高三选修题中电子结构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我们可以选取以下格式进行说明:元素符号/原子序数/核外电子层结构:氢/1/1s¹氧/8/1s²2s²2p⁴2. 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常见的化学键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以下格式可用于说明:化合物/化学键类型/电子结构示例:氯化钠/离子键/Na⁺Cl⁻水/共价键/OH₂二. 酸碱中和反应1.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对于这一知识点,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格式进行描述:酸/碱/盐/水的示例:HCl/NaOH/NaCl/H₂OH₂SO₄/KOH/K₂SO₄/H₂O2. pH值pH值用于表示溶液的酸碱程度,pH值越小表示越酸,越大表示越碱。
我们可以使用以下格式进行说明:溶液/酸碱性/常见物质示例:非常酸性/pH<2/硫酸中性/pH=7/纯水碱性/pH>10/氢氧化钠三. 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反应物中电子的转移过程,其中一方失去电子而被氧化,另一方获得电子而被还原。
以下格式可用于描述:氧化剂/还原剂/氧化还原反应示例:KMnO₄/H₂O₂/KMnO₄ + H₂O₂ -> MnO₂ + O₂ + H₂O2. 氧化数氧化数是指原子在化合物中的电荷状态,通过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来确定。
以下格式可用于阐述:元素/氧化数示例:氯/Cl⁻/氯化钠中氯的氧化数为-1氧/O₂/氧气中氧的氧化数为0四. 酸碱平衡1. 酸碱平衡的概念酸碱平衡是指酸和碱在溶液中能够互相转化,并且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的浓度满足一定的比例关系。
热点三化学键和电子式
【热点思维】
【热点释疑】
1、书写电子式应注意哪些问题?
书写电子式时,首先要判断物质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形成的大多是离子化合物,非金属之间形成的大多是共价化合物,但要注意铵盐属于离子化合物,如NH4Cl、NH4HCO3等。
2、等电子微粒
(1)常见“10e-”微粒
①分子:Ne、HF、H2O、NH3、CH4;
②阳离子:Na+、Mg2+、Al3+、H3O+、NH+4;
③阴离子:F-、O2-、OH-、NH-2。
(2)常见“18e-”微粒
①分子:Ar、HCl、H2S、H2O2、F2、C2H6、CH3OH;
②阳离子:K+、Ca2+;
③阴离子:Cl-、S2-、HS-。
【热点透析】
【对点高考】【2014年高考上海卷第7题】下列各组中两种微粒所含电子数不相等的是()A.H3O+和OH-B.CO和N2 C.HNO2和NO2-D.CH3+和NH4+
【答案】D
考点:本题主要是考查微粒核外电子数计算
【热点巩固】
1.下列物质中不含离子键的是()
①NH4HCO3 ②NH3 ③BaSO4;④CH3COONa•3H2O ⑤Ba(OH)2 ⑥H2SO4.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④⑤ D.②⑥
【答案】D
【解析】①NH4HCO3中铵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之间以离子键相结合;
②NH3中N和H之间以共价键相结合,不含离子键;
③BaSO4中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之间以离子键相结合;
④CH3COONa•3H2O中醋酸根离子和钠离子之间以离子键相结合;
⑤Ba(OH)2中钡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之间以离子键相结合;
⑥H2SO4中S和H、O之间以共价键相结合,不含离子键;
因此不含有离子键的是②⑥,故选D.
2.下列化合物中,既含有共价键,又含有离子键的是()
A.O2 B.CaO C.CH4 D.NaOH
【答案】D
【解析】A.氧气是单质,不是化合物,故A不选;B.CaO中只含离子键,故B不选;C.CH4中只含C﹣Hr共价键,故C不选;D.NaOH中含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之间的离子键和H﹣O 共价键,故D选;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新制氯水显酸性,向其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后溶液变红
B.Na2O与Na2O2组成元素相同、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但跟水反应的产物不同
C.只存在共价键的物质一定是共价化台物、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
D.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得电子能力越强,失电子能力越弱
【答案】B
4.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 )
①BeCl2②NCl3③PCl5④COCl2⑤SF6⑥XeF2⑦CS2⑧CH4⑨CF2Cl2
A.②④⑦⑧⑨ B.②④⑦⑨ C.③④⑦ D.④⑤⑦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①BeCl2分子Be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2=4,不满足8电子结构,故不选;②NCl3分子中N原子形成3个N-Cl间,N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5+3=8,Cl原子最外层电子数=7+1=8,均满足8电子结构,故选;③PCl5分子中P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5+5=10,不满足8电子结构,故不选;④COCl2分子为C原子与氧原子之间形成C=O双键,C原子与Cl原子之间形成C-Cl,故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4+4=8,Cl原子最外层电子数=7+1=8,O原子最外层电子数6+2=8,均满足8电子结构,故选;⑤SF6分子中S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6=12,不满足8电子结构,故不选;⑥XeF2分子中Xe原子本身最外层有8个电子,与F原子形成共价键,分子中最外层电子数大于8,故不选;⑦CS2分子中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4+4=8,S原子最外层电子数=6+|-2|=8,均满足8电子结构,故选;⑧CH4中H原子满足2电子结构,故不选;⑨CF2Cl2分子中C原子与F、Cl原子之间形成C-F、C-Cl,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4+4=8,Cl原子最外层电子数=7+1=8,F原子最外层电子数7+1=8,均满足8电子结构,故选;故选B。
【考点定位】考查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学生对共价键的理解,掌握8电子结构判断的方法,注意利用化合价(共价键数目)与最外层电子数来分析。
共价化合物分子中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该元素化合价|(或共价键数目)=8,该元素原子满足8电子结构;分子中若含有氢元素,则氢原子不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但它满足K层为最外层2个电子的稳定结构;若为同种元素组成的分子,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与其在分子中形成的共价键的数目之和若为8,则其最外层满足8电子结构,反之不满足。
5.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B.Cl﹣的结构示意图:
C.NaCl的电子式:
D.NaHCO3的电离方程式:NaHCO3=Na++HCO3﹣【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