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专业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与实践
- 格式:pdf
- 大小:683.91 KB
- 文档页数:2
化工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探索与教学实践摘要:高等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融入意义、融入途径与策略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课程思政,化工专业课程,融入途径,策略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化工专业作为一门重要的应用学科,在培养人才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然而,仅仅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更需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因此,在化工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成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
一、课程思政在化工专业课程中的融入意义1.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化工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入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具有重要意义。
在面对化工领域的挑战和机遇时,学生需要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取向。
通过课程思政的教育,学生能够认识到人的价值在于为社会作出贡献,从而在日常学习和未来职业生涯中坚持正确的道德原则。
化工专业涉及许多复杂的伦理和道德问题,如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
课程思政的融入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这些问题的重要性,培养尊重生命、尊重环境的价值观,促使他们在将来的工作中始终牢记安全和环保的责任。
2.促进学科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化工专业的知识体系庞杂而复杂,学生在学习化学、工艺、安全等方面的知识时,往往容易陷入理论与实际脱节的困境。
通过课程思政的融入,可以将学科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化工专业的发展与国家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
在学习化学原理时,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科学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让他们认识到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
二、课程思政在化工专业课程中的融入途径与策略1.设定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在化工专业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设定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至关重要。
中职化工分析课实施“项目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1. 引言1.1 研究背景化工分析课作为中职化工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只是被passively 授课和让其掌握基础知识,缺乏实际操作和实践环节。
这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和实际能力的匮乏,无法满足实际工作需求。
因此,为了提高中职化工分析课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应用能力,我们需要引入新的教学方法。
项目化教学作为一种以项目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操作,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技能。
通过项目化教学,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中职化工分析课实施项目化教学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因此,对项目化教学在中职化工分析课上的实施进行探索和实践,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项目化教学在中职化工分析课的应用对于中职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和实践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将课程内容与实际项目结合,学生可以在真实的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项目化教学中,学生需要进行实地调研、数据分析、方案设计、实验操作等一系列环节,从而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项目化教学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化工分析课程的学习动力。
在当前人才培养需求日益多样化的背景下,中职学生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难以满足这一需求。
引入项目化教学模式对于中职化工分析课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实施项目化教学,可以借助项目实践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项目化教学还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探索和实践中职化工分析课的项目化教学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践价值。
浅谈中职化工专业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发表时间:2018-11-20T15:16:22.35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8年12月总第285期作者:任琰[导读] 要突破中职化工专业的教学瓶颈,必须掌握目前中职化工教育的实际,创新教学方法,注重技能实训,切实提高中职学生的社会就业适应能力。
阳信县职业中专山东滨州251800近年来,中职教育得到了稳步的发展。
但还存在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构不尽合理、质量有待提高、办学条件薄弱、体制机制不畅等问题。
对此,国家采取了很多针对中职教学的优惠政策。
但从目前本人从事中职化工教育的实际来看,还存在教学模式相对传统、理论和实践相互脱离的现象,以及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理解难度较大、教师教学手段单一等现象。
为此,要突破中职化工专业的教学瓶颈,必须掌握目前中职化工教育的实际,创新教学方法,注重技能实训,切实提高中职学生的社会就业适应能力。
一、中职化工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中职化工专业教学要注重专业化教育,现代化工行业的发展,使得传统化工行业中的各种技术逐渐被淘汰,各种管理理念也逐渐更新,在现代化工行业中,化工施工也应该结合现代化理念,因此在化工专业教学过程中也要不断进行创新和改革。
当前,中职化工专业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理念比较陈旧。
在当前的化工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学理念还比较陈旧,以传授各种化学理论知识为主,传统的教学理念导致课堂氛围比较沉闷,很多教师只是对各种教材进行讲解,因此导致学生对化工专业课程失去兴趣。
2.教学内容比较单一。
在化工专业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理念传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所选择的教材一般都是大纲教材,教师将教材中的知识点罗列出来,进行系统性的讲授,学生被动接受,根本没有真正掌握化工专业的知识要点,也没有进行自主深入的思考,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产生了严重影响。
3.学生自身的基础较差。
很多中职生虽然选择了化工专业,认为化工施工行业有很好的前途,但是学生对化工专业的认识并不清晰;同时,由于很多中职生的基础比较薄弱,对很多知识的理解能力不高,尤其是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化工专业知识,很多学生并不能掌握,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挫败感。
学术与研究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技工院校化工工艺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济宁市技师学院 王伟,陈立文摘要:技工院校化工工艺专业开展一体化教学改革适应了化工企业对于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一体化教学改革过程中,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着改革的进程。
本文对技工院校化工工艺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促进技工院校的一体化教学改革。
关键词:技工院校;化工工艺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自2009年7月启动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以来,全国130余所技工院校、15个专业(课程)进行了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阶段性成果显著。
为进一步做好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技工院校第三批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人社厅函〔2016〕416号)要求,济宁市技师学院被列为“化工工艺”专业一体化课程开发的院校,在“能力本位,工学结合”专业建设思想指导下,开展专业一体化课程开发以及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在探索实践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制约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问题,只有这些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才能促进一体化教学的顺利发展。
一、化工工艺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一)专业课程设置有待完善长期以来,化工工艺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以传统的理论和实训两部分组成。
在安排学期教学计划时,往往前半个学期为理论教学,后半个学期为实训教学。
实行一体化教学后,专业课程设置则需要根据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重新修订,课程设置上就不再将理论和实训分离开,而是根据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典型工作任务教学,这就造成在课程设置上,必须考虑现有的实训条件进行安排课程。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工作页开发缓慢,实训条件不具备等制约因素的存在,往往出现课程设置不完整的情况,就不得已穿插部分原有的理论和实训课程,造成化工工艺专业课程设置不符合一体化教学改革要求。
《化工制图》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讨通过我们对毕业生的调查分析可知学生毕业后接触化工工艺流程图等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图样很多,可以说化工制图的识读能力对毕业生踏入工作岗位的表现产生很大的影响。
但是一般高职《化工制图》课程课时较少,课程内容多,学习难度大,如何提高《化工制图》课程的教学效果成为专业老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为此我们做了几年的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引入微课,制作《化工制图》课程微课库。
目前化工制图这门课程具备一些网络教学资源,主要是精品课程视频、相关的电子教案、教材、习题与解答等等。
这些资源可以有效的辅助学生进行学习,但是需要比较多的时间,实践证明大部分同学在课下很少观看网络课程。
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正在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
国外可汗课程的统计和脑科学的研究表明,一般人的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时间在10分钟左右[1]。
微课以讲述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8―15分钟的在线短小视频为载体,以知识点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能够通过徽课平台随时随地、轻松自如的进行课程学习[2]。
《化工制图》微课程内容主要集中在制图基础部分的知识点,特别是知识疑难点。
由于课时的限制,不可能反复讲解。
如果能利用微课程,把一个知识点用5-10分钟的时间展示出来,那么学生就可以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反复观看,这样就可以把知识点理解透彻。
5-10分钟的时间也不会产生疲劳感,学生比较乐于接受这样的一种方式来学习。
微课程的设计要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好创意和教学设计。
微课程库建立后,供学生使用主要有几下几种形式:1、预习:通过班级QQ共享,让学生在课前预习,为新课准备。
2、新课导入:上课时先播放一段相关微课视频,为新课的讲解做铺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知识理解:教师先对本章节重点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探究规律,在学生自主学习一段时间后观看微课。
4、课后复习:对于课堂上没有完全理解的学生,可以采用课后观看微课的方式来复习知识点。
2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存在问题当前,课程思政已逐渐渗透到高职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越来越引起广大师生的重视。
但对于专业课程的教学,尤其是化工类专业课程的教学,如何将育人融入到专业授课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必将大大影响化工类专业教学的整体水平。
研究表明[5-6],上述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缺乏专业的思政教师人才,专业教师队伍和思政教师队伍存在明显脱节现象。
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具备较强的专业教学能力,思政教学能力较为欠缺,由于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不足、研究不够,从而导致相当一部分教师参与相关思政培训活动积极性不高,使得课程思政指引下的育人工作较难融入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中。
二是绝大多数专业课教师将重心放在了专业知识教学上,教育教学理念较为落后,不能正确认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之间的关系,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引入课程思政的内涵,忽视了学生德育的提升,进而使得育人工作与专业教学的融合成效不显著。
三是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衔接,没有将课程思政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相结合,往往生搬硬套,没有碰撞出应有火花,大大降低了学生对思政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进而导致高职院校无法将技术技能培养和立德树人教育目标进行有机的融合[7-8],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出现瓶颈。
3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方法3.1 优化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过程中,思政课程是非常重要的基础,为更好地突出思政元素在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中的作用,在化工类各专业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应科学全面优化课程体系,可在思政课程中巧妙融入专业知识,尤其是要契合0 引言当前,全面推进各类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已经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各级各类院校要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2]。
因此,在该背景下,就要求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师在专业授课过程中,尽可能融入思政元素,在教学活动中不但“授业”“解惑”,更要“传道”[3],肩负起立德树人的职责,引导学生实现专业技能和人文道德情操的全面提升。
新工科背景下化工专业工程实践教学模式探索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工科教育理念逐渐兴起,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热点。
新工科教育强调跨学科融合、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培养等方面,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化工专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其工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探索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化工工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新工科背景下化工专业工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探索。
一、新工科教育理念的内涵新工科教育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教育理念,其核心是通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使其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工科教育要求注重工程实践、跨学科融合和产学研深度合作,旨在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的工程技术人才。
在新工科教育理念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需要进行改革和探索,以适应新的时代要求。
二、化工专业工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1.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在新工科背景下,化工专业的工程实践教学应当更加注重实践环节,尤其是实验课和实习环节。
传统的实验课往往只是简单的进行操作演示,学生缺乏思维的参与,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潜力。
应当采取更具挑战性和创新性的实验项目,激发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加强实习环节,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让学生深入到实际工程项目中去,增强他们的实践经验和创新意识。
2. 营造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氛围化工专业的工程实践教学应当促进跨学科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传统的专业教学往往局限于专业知识的传授,学生的视野受到了一定的局限。
应当加强与其他专业的交叉教学,引入跨学科的理念和方法,让学生在工程实践中学习到更多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加强产学研深度合作化工专业的工程实践教学应当加强与企业和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将实践教学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项目实践,让学生深入到实际的工程项目中去,不仅增强了他们的实践能力,还能够更好地了解产业发展的需要,培养出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工程人才。
新工科视域下高校化工类课程“专创融合”教学改革探索作者:张秋云雷燕慧张玉涛来源:《科学导报》2024年第04期在国家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全面协同育人,对于高等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创新型、复合型及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中,将专业课程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深度融合,建设“专创融合”课程群,是新时代高校实现产学研协同育人的必然途径和有效方法。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作为具有较强工程性、设计性的专业,它不仅涉及多门学科课程知识的学习,还与实验操作、工程设计等实践课程密切相关,其专业培养目标应紧跟化工相关行业的发展,确保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的前瞻性,更好地为社会输送应用型化工专业人才;但现行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与专创融合相去甚远,需对它们进行优化和改革。
基于此,在新工科视域下,为适应化工行业的发展,探索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拟从化工专业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案例库、师资队伍及考核评价机制等诸多方面,对实施“专创融合”教学改革进行探索,以期为化工类专业课程建设提供依据。
将“专创融合”有机融合到课程内容、课堂教学中,是新工科视域下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其可调动工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双创”活力,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针对当前化工行业发展的多元化需求及工程类课程教学内容理论性偏强等情况,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课程知识架构与认识特点有针对性地、合理地修订课程教学大纲,优化重构教学的课程内容,融入专创思想;同时根据不同课程教学内容探索不同的教学设计,并融入课程思政,深入挖掘章节内容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入点,设置专创建设目标,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化工分离工程》第1章内容绪论,专创融入点是化工企业家精神,其专创建设目标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激发专业自信,培养家国情怀;第3章多组分精馏与特殊精馏,其融入点是化工人才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其专创建设目标是创新思维培养及创业技能训练。
当代化工研究〔I。
Modern Chemical Research 2020•23教学研究高校化学化工类专业开设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的实践与探索*卿大咏蒲科羽王娜王金玉(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四川610500)摘耍:安全是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保障,教育部多次发文要求各高校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高校化学化工类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有大量的时间在实验室度过,开展实验安全教育,尤其是开设有学分时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不仅是帮助学生在校期间接受更好的安全教育,更是通过安全教育促进学生安全素质餉提升,为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安全生产奠定基础.本文以高校化学化工类专业开设实验室安全教育的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内容改革、考核评价方式几个方面探讨.关键词:化学化工类专业;安全教育;实践;探索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Setting up Laboratory Safety Education Course for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Majors in UniversitiesQing Dayong,Pu Keyu,Wang Na,Wang Jinyu(Experimental Teaching Center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Sichuan,610500) Abstracts Safety is the basic guarantee f or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and the growth of s tudents.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has repeatedly issued documents to requir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strengthen laboratory safety management and carry out safety education and training.College students majoring in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have a lot of time to spend in the laboratory.To carry out experimental safety education,especially to set up laboratory safety education courses with credits,is not only to help students to receive better safety education in school,but also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s tudents'safety quality through safety education,so as to lay the f oundation f or students to work safety in the f uture.This p aper discusses the curriculum system,teaching content reform and assessment methods of l aboratory safety education f or chemical engineering majors in Universities.Key words: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s safety education^practice}exploration2017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校教学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高校要创新举措,推进教学实验室安全宣传教育,按照“全员、全程、全面”的要求,系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中涉及教学实验室安全的具体内容,通过案例式教学、规范性培训和定期的检查考核等方式,不断提高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和对安全风险的科学认知水平。
职业院校《化工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探索【摘要】职业院校《化工制图》课程教学一直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法单一等。
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从实际课程教学情况出发,探讨了《化工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教学效果评估,展示了改革的成果。
同时指出了未来发展方向,总结了本次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通过本次改革,可以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更好地适应化工行业的发展需求。
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化工人才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关键词:职业院校、《化工制图》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法、案例分析、教学效果评估、教学成果、发展方向、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化工制图是化工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化工装置的绘制与设计能力。
在当前的职业院校教学中,化工制图课程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资源匮乏等。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行业需求,需要对《化工制图》课程进行改革和探索。
化工制图课程的改革不仅仅是为了追求教学效果的提升,更是为了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
职业院校《化工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显得尤为迫切。
为此,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化工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方法和效果评估,以期为职业院校化工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化工制图》课程是化工专业中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可以掌握化工装置的绘图方法和技能,提高对化工流程图的理解能力,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当前职业院校《化工制图》课程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资源有限等。
对《化工制图》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随着化工行业的发展,对化工制图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传统的教学内容已经不能适应行业的需求,因此需要更新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操作环节,以培养更符合行业需求的人才;二是随着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工具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三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