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阶动态响应(电路分析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1.05 MB
- 文档页数:8
RC一阶电路的响应测试实验报告实验报告:RC一阶电路的响应测试一、实验目的:1.掌握RC一阶电路的响应特性;2.了解RC一阶电路的时间常数对电路响应的影响;3.学会使用示波器观察电路的动态响应。
二、实验原理:由于充电或放电需要一定的时间,电路的响应是有延迟的。
根据电容充电时间常数τ的不同,可以将RC电路分为快速响应和慢速响应两种情况。
电容C的充电或放电方程为:i(t) = C * dV(t) / dt根据Ohm's Law,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为:V(t) = VR(t) + VC(t) = i(t) * R + V0 * exp(-t/τ)其中,VR(t)是电阻R上的电压,VC(t)是电容C上的电压,V0是电路初始电压,τ=C*R是电路的时间常数。
当输入信号为直流电压时,电路将会处于稳态,电容将保持充电或放电状态,直到与电源电压相等。
当输入信号为瞬态电压时,电路将会发生响应,电容充放电的过程导致电压变化。
三、实验器材和仪器:1.RC电路板;2.直流电源;3.示波器;4.电阻和电容。
四、实验步骤:1.将示波器的地线和信号触发线接地。
2.按照实际电路中的元件数值,在RC电路板上连接电阻和电容。
3.将示波器的一个探头连接到电阻两端,另一个探头连接到电容的一端。
4.打开直流电源,设定合适的电压大小,使电路处于稳定状态。
5.调整示波器的触发模式和触发电平,保证波形稳定可观察。
6.增加或减小直流电压,观察电路响应,并记录波形。
7.改变电阻或电容的数值,重复步骤6,观察并记录不同响应特性。
8.关闭直流电源和示波器,取下电路连接。
五、实验数据及结果:实验中,我们首先建立了一个由1000Ω电阻和0.1μF电容串联组成的RC电路。
然后,我们分别给电路输入不同幅值和时间常数的矩形波信号,观察电路的响应。
1.输入直流电压的稳态响应:当输入直流电压时,电路处于稳态,电容已经充电到与电源电压相等的电压值。
一阶电路动态响应实验报告一、实验报告概述一阶电路动态响应这个实验啊,可有意思啦。
这就像是探索电路世界里的一个小秘密一样。
咱这个实验呢,就是要看看电路在不同的初始条件下,它是怎么随着时间变化而做出反应的。
这就好比是观察一个小生物,看它在不同环境里是怎么生存的。
二、实验目标1. 我们要搞清楚一阶电路动态响应的特点。
就像是认识一个新朋友,要知道他的脾气秉性一样。
2. 学会用实验仪器来测量相关的数据。
这就像是厨师要学会用锅碗瓢盆做出美味佳肴一样。
3. 能够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准确的响应曲线。
这曲线就像是这个电路的一张画像,能让我们一眼看出它的变化情况。
三、实验重点和难点1. 重点准确连接电路。
这就像是搭积木,每一块都要放对位置,不然整个电路就没法正常工作啦。
正确读取实验仪器的数据。
这数据可不能读错呀,读错了就像认错了路,会把我们带偏的。
2. 难点理解动态响应的概念。
这个概念有点抽象呢,就像雾里看花,要费点功夫才能看清楚。
对实验中出现的误差进行分析。
误差就像调皮的小捣蛋鬼,要找出它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可不容易。
四、实验方法1. 我们采用的是实验测量法。
就像探险家拿着地图和工具去探索未知的地方一样,我们拿着仪器去测量电路的各种参数。
2. 还有对比法。
把不同条件下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就像比较两个苹果,看哪个更甜一样。
五、实验过程1. 电路连接首先把电源、电阻、电容这些元件都拿出来。
就像准备食材一样,要把做菜的材料都准备好。
然后按照电路图小心翼翼地连接起来。
这时候要特别小心,就像走钢丝一样,一步都不能错。
我会跟同学们说:“同学们啊,这电路连接就像搭乐高积木,每个零件都有它的位置,可不能乱放哦。
”要是有同学接错了,我会笑着说:“哎呀,这个小零件跑错地方啦,咱们把它送回正确的家吧。
”2. 数据测量打开电源之后呢,我们就用仪器开始测量电压和电流啦。
这时候要眼睛紧紧盯着仪器的显示屏,就像小侦探在寻找线索一样。
我会提醒同学们:“大家的眼睛要像老鹰一样锐利哦,别错过任何一个数据。
一阶动态电路响应的研究实验目的:1.学习函数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的使用方法。
2.研究一阶动态电路的方波响应。
实验仪器设备清单:1.示波器 1台2.函数信号发生器 1台3.数字万用表 1块4. 1kΩ电阻X1 ;10kΩ电阻 X1 ;100nf电容X1 ;面包板;导线若干。
实验原理:1.电容和电感的电压与电流的约束关系是通过导数和积分来表达的。
积分电路和微分电路时RC一阶电路中典型的电路。
一个简单的RC串联电路,在方波序列脉冲的重复激励下,由R两端的电压作为输出电压,则此时该电路为微分电路,其输出信号电压与输入电压信号成正比。
若在该电路中,由C两端的电压作为响应输出,则该电路为积分电路。
2.电路中在没有外加激励时,仅有t=0时刻的非零初始状态引起的响应成为零输入响应,其取决于初始状态和电路特性,这种响应随时间按指数规律衰减。
在零初始状态时仅有在t=0时刻施加于电路的激励所引起的响应成为零状态响应,其取决于外加激励和电路特性,这种响应是由零开始随时间按指数规律增长的。
线性动态电路的全响应为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之和。
实验电路图:实验内容:1.操作步骤、:(1).调节信号源,使信号源输出频率为1KHz,峰峰值为1.2VPP的方波信号。
(2).将示波器通道CH1与信号源的红色输出端相接,黑色端也相接,调示波器显示屏控制单位,使波形清晰,亮度适宜,位置居中。
(3).调CH1垂直控制单元,使其灵敏度为0.2V,即在示波器上显示出的方波的幅值在屏幕垂直方向上占6格。
(4).调CH2水平控制单元,使其水平扫描速率为0.2ms,表示屏幕水平方向每格为0.2ms。
(5).按照实验原理的电路图接线,将1K电阻和10nf电容串联,将信号源输出线的红色夹子,示波器CH1的红色夹子连电阻的一端,电容的另一端与信号源,示波器的黑色夹子连在一起,接着将CH2的输入探极红色夹子接在电容的非接地端,黑色夹子接在电容的接地端。
(6).打开信号源开关,示波器CH1,CH2通道开关,观察示波器并记录其波形。
实验九 :一阶动态电路的响应测试(二)一、实验目的:1、 观测RC 一阶电路的方波响应;2、 通过对一阶电路方波响应的测量,练习示波器的读数;二、实验内容:1、研究RC 电路的方波响应。
选择T/RC 分别为10、5、1时,电路参数: R=1K Ω,C=0.1µF 。
2、观测积分电路的Ui(t)和Uc(t)的波形,记录频率对波形的影响,从波形图上测量时间常数。
积分电路的输入信号是方波,Vpp=5V 。
3、观察微分电路的Ui(t)和U R (t)的波形,记录频率对波形的影响。
微分电路的输入信号也是方波,Vp-p=1V 。
三、实验环境:面包板一个,导线若干,电阻一个(1k Ω),DS1052E 示波器一台,电解电容一个(0.1μF ),EE1641C 型函数信号发生器一台。
四、实验原理:1. 方波激励:•电路图:•方波波形:(调整方波电压范围在0~5V ) 2. 积分电路:一个简单的RC 串联电路,在方波脉冲的重复激励下,当满足τ=RC>>T/2时(T 为方波脉冲的重复周期),且由C 两端的电压作为响应输出,则该电路就是一个积分电路。
此时电路的输出信号电压与输入信号电压的积分成正比。
•电路图:(以f=1000Hz 为例)C1100nF•仿真波形:(以f=1000Hz为例)3. 微分电路:一个简单的RC串联电路,在方波脉冲的重复激励下,当满足τ=RC<<T/2时(T为方波脉冲的重复周期),且由R两端的电压作为响应输出,则该电路就是一个微分电路。
因此此时电路的输出信号电压与输入信号电压的微分成正比。
•电路图:(以f=1000Hz为例)•仿真波形:(以f=1000Hz为例)五、实验数据:1.时间常数的计算:6-4;•U i(t)和U c(t)的波形及波形数据:①③3.微分电路:•U i(t)和U R(t)的波形及波形数据:①②③④六、数据分析总结:1.注意事项:(1)将方波波形底端定为基准,使方波激励电压范围在0~5V之间;(2)微分电路图中,若以积分电路的电路只改变示波器的通道连接,要注意不要将电容短路;(3)函数信号发生器的频率调节要结合档位,不换档位可能调不到所要的频率。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动态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特性;2. 掌握一阶动态电路的响应规律;3. 熟练使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实验仪器;4. 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动态电路是指电路中含有电容或电感元件的电路。
在动态电路中,电容和电感元件的电压与电流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导数和积分来描述。
一阶动态电路的响应规律主要由时间常数决定,时间常数τ = RC或τ = L/R,其中R为电阻,C为电容,L为电感。
一阶动态电路的响应分为三种: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完全响应。
零输入响应是指在没有外加激励的情况下,仅由电路的初始状态引起的响应;零状态响应是指在外加激励作用下,电路的初始状态为零时的响应;完全响应是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的和。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示波器 1台;2. 信号发生器 1台;3. 函数信号发生器 1台;4. 电阻(R1K、R10K、R100K)各1个;5. 电容(C10uF、C100nF)各1个;6. 面包板 1个;7. 导线若干;8. 5V电源 1个。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 零输入响应实验(1)搭建RC电路,电阻R取100KΩ,电容C取10uF;(2)打开电源,使电容充电至5V;(3)断开电源,观察电容电压随时间的变化,并记录数据;(4)重复实验多次,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2. 零状态响应实验(1)搭建RC电路,电阻R取100KΩ,电容C取10uF;(2)打开电源,使电容放电;(3)观察电容电压随时间的变化,并记录数据;(4)重复实验多次,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3. 完全响应实验(1)搭建RC电路,电阻R取100KΩ,电容C取10uF;(2)打开电源,使电容充电至5V,然后断开电源;(3)观察电容电压随时间的变化,并记录数据;(4)重复实验多次,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4. 方波激励实验(1)搭建RC电路,电阻R取100KΩ,电容C取10uF;(2)使用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为1kHz,峰峰值为5V的方波信号;(3)观察电容电压随时间的变化,并记录数据;(4)重复实验多次,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动态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特性。
2. 掌握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方法。
3. 学习使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实验仪器进行动态电路实验。
4. 通过实验验证动态电路理论,加深对电路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动态电路是指电路中含有电容或电感的电路。
动态电路的特点是电路中的电压、电流随时间变化,其响应具有延时特性。
本实验主要研究RC一阶动态电路的响应。
RC一阶动态电路的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分别由电路的初始状态和外加激励决定。
零输入响应是指在电路没有外加激励的情况下,由电路的初始状态引起的响应。
零状态响应是指在电路初始状态为零的情况下,由外加激励引起的响应。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示波器:用于观察电压、电流随时间的变化。
2. 信号发生器:用于产生方波、正弦波等信号。
3. 电阻:用于构成RC电路。
4. 电容:用于构成RC电路。
5. 电源:提供实验所需的电压。
6. 导线:用于连接电路元件。
四、实验步骤1. 构建RC一阶动态电路,连接好实验仪器。
2. 设置信号发生器,输出方波信号,频率为1kHz,幅度为5V。
3. 使用示波器分别观察电容电压uc和电阻电压ur的波形。
4. 改变电路中的电阻R和电容C的值,观察电路响应的变化。
5.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当电阻R和电容C的值确定后,电路的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 零输入响应图2 零状态响应从图中可以看出,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均呈指数规律变化。
在t=0时刻,电容电压uc和电阻电压ur均为0。
随着时间的推移,电容电压uc逐渐上升,电阻电压ur逐渐下降,最终趋于稳定。
2. 当改变电阻R和电容C的值时,电路的响应特性发生变化。
当电阻R增大或电容C减小时,电路的响应时间延长,即电路的过渡过程变慢;当电阻R减小或电容C增大时,电路的响应时间缩短,即电路的过渡过程变快。
3. 通过实验验证了动态电路理论,加深了对电路原理的理解。
姓名:王硕一、实验目的1、研究一阶动态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及完全响应的特点和规律。
掌握测量一阶电路时间常数的方法。
2、理解积分和微分电路的概念,掌握积分、微分电路的设计和条件。
3、用multisim 仿真软件设计电路参数,并观察输入输出波形。
二、实验原理1、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波形的观察及时间常数τ的测量。
当电路无外加激励,仅有动态元件初始储能释放所引起的响应——零输入响应;当电路中动态元件的初始储能为零,仅有外加激励作用所产生的响应——零状态响应;在外加激励和动态元件的初始储能共同作用下,电路产生的响应——完全响应。
以一阶RC 动态电路为例,观察电路的零输入和零状态响应波形,其仿真电路如图1(a )所示。
(a ) (b )图1 一阶RC 动态电路方波信号作为电路的激励加在输入端,只要方波信号的周期足够长,在方波作用期间或方波间隙期间,电路的暂态响应过程基本结束(τ52/≥T )。
故方波的正脉宽引起零状态响应,方波的负脉宽引起零输入响应,方波激励下的)(t u i 和)(t u o 的波形如图1(b )所示。
在)2/0(T t ,∈的零状态响应过程中,由于T <<τ,故在2/T t =时,电路已经达到稳定状态,即电容电压S o U t u =)(。
由零状态响应方程可知,当2/)(S o U t u =时,计算可得τ69.01=t 。
如能读出1t 的值,则能测出该电路的时间常数τ。
2、RC 积分电路由RC 组成的积分电路如图2(a )所示,激励)(t u i 为方波信号如图2(b )所示,输出电压)(t u o 取自电容两端。
该电路的时间常数2T RC >>=τ(工程上称10倍以上关系为远远大于或远远小于关系。
),故电容的充放电速度缓慢,在方波的下一个下降沿(或上升沿)到来时,充放电均未达到稳态,输出波形如图2(c )所示,为近似三角波,三角波的峰值E <<'E 。
一阶动态电路响应实验报告一阶动态电路响应实验报告引言:动态电路是电子学中的基础实验之一,通过对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的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电路的特性和响应。
本实验旨在研究一阶动态电路的响应特性,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探索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的变化规律。
实验目的:1. 研究一阶动态电路的响应特性。
2. 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如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
3. 学习数据采集和分析的方法。
实验原理:一阶动态电路是由电容和电阻组成的简单电路,其特点是电流和电压的变化具有指数衰减的趋势。
当电路中的电容充电或放电时,电流和电压的变化可以用指数函数来描述。
实验步骤:1. 搭建一阶动态电路实验电路,包括电容、电阻和信号发生器。
2. 将示波器连接到电路中,用于观察电流和电压的变化。
3. 设置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振幅,观察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响应。
4. 记录实验数据,包括电流和电压的变化情况。
5. 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绘制电流和电压的变化曲线。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到一阶动态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变化曲线。
通过观察和分析曲线,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在电容充电时,电流和电压的变化呈指数衰减的趋势,随着时间的增加,电流和电压逐渐趋于稳定。
2. 在电容放电时,电流和电压的变化也呈指数衰减的趋势,但是其衰减速度比充电时要快。
3. 电容的充电和放电时间常数与电阻和电容的数值有关,可以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得出。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研究了一阶动态电路的响应特性,了解了电容充电和放电过程中电流和电压的变化规律。
实验结果表明,一阶动态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变化可以用指数函数来描述,而电容的充放电时间常数与电阻和电容的数值有关。
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深入理解了一阶动态电路的响应特性。
同时,我们也掌握了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如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
通过实验的过程,我们不仅加深了对电路特性的理解,还培养了数据采集和分析的能力。
《电路理论》实验报告专业班级: 自动化1904 姓名: 刘卓 学号:201901020428 实验室名称:电工技术实验室 指导老师: 胡鹤宇、张向华 实验日期:2020年6月15日星期一实验六:一阶电路的响应研究一、实验目的1、学习用示波器观察和分析RC 电路的响应;2、掌握一阶电路时间常数的测量方法;3、了解电路参数对电路动态过程的影响。
二、实验仪器THGE-1型实验台、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电阻实验箱等。
三、实验原理1、一阶电路含有电感、电容储能元件的电路,其响应可由微分方程求解。
如果含有储能元件的电路所列写的是一阶微分方程,相应的电路称为一阶电路。
2、RC 电路的零输入响应RC 电路属于一阶电路,如果没有输入信号作激励,由储能元件的初始储能产生的响应称为零输入响应。
图1(a)电路中,电容的初始电压()00c u U -=,微分方程为:0c c duRC u dt+=微分方程的解为()000c t t--RCu U e U e t τ==≥上式中τ=RC 称为时间常数。
RC 电路的零输入响应反映了电容对电阻的放电过程,其c u 的波形见图1(b )所示。
(a ) (b )图1 RC 电路的零输入响应3、RC 电路的零状态响应如果储能元件的初始储能为零,由输入信号作激励引起的响应为零状态响应。
图2(a)电路中,设激励为直流电压源,列写微分方程为:()cc s du RC+u =U t 0dt ≥微分方程的解为()c s s t t --RC u =U 1-e =U 1-e t 0τ⎛⎫⎛⎫≥ ⎪ ⎪ ⎪⎝⎭⎝⎭RC 电路的零状态响应反映了电容经电阻充电的过程,其c u 的波形见图2(b )所示。
(a ) (b )图2 RC 电路的零状态响应4、RC 电路全响应如果储能元件的初始储能不为零,输入信号也不为零,它们共同引起的响应称为全响应。
RC 电路的全响应有两种表达形式:()010tt c s u U eU -e t ττ--⎛⎫=+≥ ⎪⎝⎭上式说明全响应可以分解为零输入响应分量与零状态响应分量之和。
一阶动态响应首先,我们来看一下RC电路的动态响应。
RC电路由一个电阻R和一个电容C组成,输入信号为电压源Vin。
假设开关刚刚切换到输入信号,电容C初始电压为0。
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可以得到如下微分方程:RC * dVout/dt + Vout = Vin其中,Vout表示电容C上的电压。
这是一个一阶线性常微分方程,可以通过分离变量和积分的方法求解。
将方程改写为:dVout/Vout = -1/RC * dt对其两边同时积分,得到:∫dVout/Vout = -1/RC * ∫dtln,Vout, = -1/RC * t + C1Vout = C2 * e^(-t/RC)其中C1和C2为积分常数。
根据初值条件,可以确定C1和C2的值。
从这个方程可以看出,RC电路的动态响应是指数衰减的形式,衰减的速度由RC的值决定。
当t趋近于无穷大时,Vout趋近于0,因此RC电路可以作为低通滤波器。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RC电路常用于平滑和滤波电路中。
类似地,我们可以推导RL电路的动态响应。
RL电路由一个电阻R和一个电感L组成,输入信号为电流源Iin。
假设开关刚刚切换到输入信号,电感L初始电流为0。
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可以得到如下微分方程:L * dIout/dt + R * Iout = Iin同样,这也是一个一阶线性常微分方程,可以通过类似方法求解。
将方程改写为:dIout/Iout = -R/L * dt对其两边同时积分,得到:∫dIout/Iout = -R/L * ∫dtln,Iout, = -R/L * t + C3Iout = C4 * e^(-Rt/L)类似于RC电路的情况,RL电路的动态响应也是指数衰减的形式。
当t趋近于无穷大时,Iout趋近于0。
以上是一阶动态响应的基本原理和求解方法。
不同于高阶电路,一阶电路在输入信号改变时的响应情况可以通过微分方程求解得到解析解。
这使得分析和预测电路的行为变得相对简单。
一阶二阶动态电路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学习串联与并联一阶电路的响应特性;2、掌握求解一阶电路的重要参数;3、学会利用示波器分析电路响应,并用频域图分析电路特性;4、学习二阶电路的响应特性及其电路稳定条件;5、练习利用示波器分析二阶电路响应,体验相位响应和幅频响应的相互作用。
实验原理:一阶电路有两种基本形式,串联和并联,它们的特点均在于对信号时间常数t=rC的响应。
其中r为电路中电阻器的电阻,C为电容器的电容。
在外加电压U0下电路的响应可以由基尔霍夫定律表达出来。
串联电路的电压状态方程为:Uc + UR = U0C dUc/dt + Uc/R = U0/RdUc/dt + Uc/(RC) = U0/(RC)t=R*C 表示电路响应的时间常数。
并联电路的电压状态方程为:Uc = I * RC dI/dt + I/R = 0dI/dt + I/(RC) = 0同样t=R*C为响应时间常数。
二阶电路由一个电容和两个电感组成,电等效可以看作一个阻尼振荡器。
为了保证电路的稳定性,我们定义电路的品质因数Q:Q = 2pi * f0 * R * C_L其中f0为振荡器的谐振频率,C_L为负载电容器的电容量。
Q越大表示电路谐振的削减效果越弱,电路的稳态响应时间也越长。
另一个表征电路稳定的量是阻尼系数a=R/(2L)*sqrt(C/L)。
实验中我们会接触两种阻尼振荡器的形式:无阻尼振荡器和过阻尼振荡器。
无阻尼振荡器表示an=0, 此时电路振荡渐进不会消失,一阶上升较快,二阶下降趋势相对平坦,折返特点也非常明显。
过阻尼振荡器an<1,振荡不会消失,响应时间也较长,调节电路特性时需注意an<1而不是an=1。
实验装置:1. 1个函数信号发生器2. 2个示波器3. 1个二阶低通电路电路板4. 1个一阶低通电路电路板5. 量表,接线,信号装置实验内容、步骤及数据记录:1. 测量并记录一阶电路的时间常数。
电路基本参数:R=10K, C=0.1uFa. 连接串联电路,使输出信号为阶跃状,并使用示波器监控输出电压;b. 调节信号发生器使输入信号幅值约为1V;c. 测量信号的主要电压,记录t0,t1,t2,t3等关键时间,建立电路时间响应曲线,并测量电路时间响应曲线的渐近斜率;d. 完成数据拟合,计算电路的时间常数并确定其可靠误差范围。
姓名:王硕
一、实验目的
1、研究一阶动态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及完全响应的特点和规律。
掌握测量一阶电路时间常数的方法。
2、理解积分和微分电路的概念,掌握积分、微分电路的设计和条件。
3、用multisim 仿真软件设计电路参数,并观察输入输出波形。
二、实验原理
1、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波形的观察及时间常数τ的测量。
当电路无外加激励,仅有动态元件初始储能释放所引起的响应——零输入响应;当电路中动态元件的初始储能为零,仅有外加激励作用所产生的响应——零状态响应;在外加激励和动态元件的初始储能共同作用下,电路产生的响应——完全响应。
以一阶RC 动态电路为例,观察电路的零输入和零状态响应波形,其仿真电路如图1(a )所示。
)
(u i )
(u o t
t
2
/T T
2
/3T 0
T
2T
T
22
/3T 2/T S
U S
U
(a ) (b )
图1 一阶RC 动态电路
方波信号作为电路的激励加在输入端,只要方波信号的周期足够长,在方波作用期间或方波间隙期间,电路的暂态响应过程基本结束(τ52/≥T )。
故方波的正脉宽引起零状态响应,方波的负脉宽引起零输入响应,方波激励下的)(t u i 和)(t u o 的波形如图1(b )所
示。
在)2/0(T t ,∈的零状态响应过程中,由于T <<τ,故在2/T t =时,电路已经达到稳定状态,即电容电压S o U t u =)(。
由零状态响应方程
)1()(/τ
t S o e U t u --=
可知,当2/)(S o U t u =时,计算可得τ69.01=t 。
如能读出1t 的值,则能测出该电路的时间常数τ。
2、RC 积分电路
由RC 组成的积分电路如图2(a )所示,激励)(t u i 为方波信号如图2(b )所示,输出电压)(t u o 取自电容两端。
该电路的时间常数2
T
RC >>
=τ(工程上称10倍以上关系为远远大于或远远小于关系。
),故电容的充放电速度缓慢,在方波的下一个下降沿(或上升沿)到来时,充放电均未达到稳态,输出波形如图2(c )所示,为近似三角波,三角波的峰值
E <<'E 。
故R t u R t u t i i R )()()(≈=
,因而⎰⎰≈==dt t u RC
dt t i C t u t u i c o )(1
)(1)()(,所以输出电压近似地与输入电压的积分成正比。
)t 积分电路
)(
a
图1 3、RC 微分电路
由RC 组成的微分电路如图3(a )所示,激励)(t u i 为方波信号如图3(b )所示,输
出电压)(t u o 取自电阻两端。
该电路的时间常数2
T
RC <<
=τ,故电容的充放电速度非常快,在方波的下一个下降沿(或上升沿)到来时,电容电压在很短的时间已充放电完成,并早已达到稳态,输出波形如图3(c )所示,为周期窄脉冲。
因而dt
t du RC dt t du RC t Ri t u t u i C R o )
()()()()(
≈===,所以输出电压近似地与输入电压的微分成正比。
)t u
-
图3 三、仿真实验容
1、在图1(a )中,已知nF C k R 1010=Ω=、。
在multisim 仿真软件中连接电路,并由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Hz f V V p p 10005000.4-==-,的方波信号。
利用双踪示波器同时观察)(t u i 和)(t u o 的波形,并在示波器上测量τ值,并与理论τ值进行比较。
2、根据积分电路形成条件,选择合适的R 、C 参数,组成如图2(a )所示的积分电路,其中)(t u i 为V V p p 0.4=-、kHz f 1=的方波。
在双踪示波器中同时观察)(t u i 和)(t u o 的波形。
3、根据微分电路形成的条件,选择合适的R 、C 参数,组成如图3(a)所示的微分电路,其中)(t u i 为V V p p 0.4=-、kHz f 1=的方波。
在双踪示波器中同时观察)(t u i 和)(t u o 的波形。
四、思考题
1、什么样的电信号可以作为一阶RC 电路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完全响应的激励信号?
答: 阶跃信号可作为RC 一阶电路零输入响应激励源;脉冲信号可作为RC 一阶电路 零状态响应激励源;正弦信号可作为RC 一阶电路完全响应的激励源,
2、当电容具有初始值时,RC 电路在阶跃激励下是否会出现没有暂态的现象,为什么?
答:要看电容电压的初始值大小及极性,只有在电容初始电压的极性、大小完全与突加激励相同的条件下,才不会出现过渡暂态变化。
3、在研究方波激励积分电路的响应时,由于T >>τ,使得响应波形)(t u C 在2/T 时间无法达到稳态值,故不能通过实验方法测量τ值。
但在积分电路的响应波形中包含了时间常数
τ的信息,应用什么方法测量τ值?
答:由RC 组成的积分电路如图2(a )所示,激励
)
(t u i 为方波信号如图2(b )所示,输
出电压 取自电容两端。
该电路的时间常数
2T
RC >>
=τ (工程上称10倍以上关系为远
远大于或远远小于关系。
),故电容的充放电速度缓慢,在方波的下一个下降沿(或上升沿)到来时,充放电均未达到稳态,输出波形如图2(c )所示,为近似三角波,三角波的峰值 。
故R
t u R t u t i i R )()()(≈= ,因而⎰⎰≈
=
=
dt t u RC
dt t i C
t u t u i c o )(1
)(1
)()( ,
所以输出电压近似地与输入电压的积分成正比。
答: R=τ/C;τ=RC
4、若将一阶RC 电路改为一阶RL 电路,对于方波激励,电路的响应波形又会怎样?
答:若将一阶R 搜索C 电路改为一阶RL 电路,对于方波激励,电路的响应波形又会怎样由三角波变成尖脉冲。
5、能否用RL 电路设计积分或微分电路,如果能,电路参数设计需满足什么条件?
答: 积分电路:τ>>T ,τ很大,则i 充电速度越来越慢)(0
t u = )(u t R = )(t Ri ≈⎰dt t u L
R
i )( 因此输出信号电压近似于输入信号的电压的积分成正比,输入信号为方波信
号时,输出信号电压为三角波信号。
附上电感仿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