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内固定术适应证及固定方法选择应用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4
骨折的内固定术
内固定是在骨折复位后,通过置入金属固定物用来维持复位的一种方法。
临床有两种置入方法:一是切开复位后置入;二是闭合复位后,在X线机等影像设备的监视下插入。
1.材料与性能目前常用的内固定材料有镍钼不锈钢、钴合金钢、钛合金钢、钴铬钼合金钢等,以钛合金的生物相溶性为佳。
少数的骨折部位,如胫骨内踝骨折可用可降解的聚乙烯材料。
2.器材与应用常用的有螺钉、接骨板、髓内针、不锈钢丝、骨圆针、空心钉以及脊柱前后路内固定器材等。
手术所用的特殊器械也需准备,如骨折内固定手术时所用的电钻、螺丝刀、固定器、持钉器、测钉针、持骨器、骨撬等,脊柱骨折内固定手术所用的一般为成套的脊柱复位和内固定器械。
骨折内固定术的适应症有哪些我们都知道当发生骨折的时候可以用骨折内固定术的方法来解决,但是骨折内固定术不是对每一种骨折病症都适合。
那么骨折内固定术的适应症有哪些呢?针对这个问题,医生为我们做了以下具体介绍,想要知道的话就和我一起来看一看吧。
当发生骨折时用金属螺钉、钢板、髓内针、钢丝或骨板等物直接在断骨内将断骨连接固定起来的手术,称为骨折内固定术。
适应症:1.骨折复位后,用外固定或牵引难以保持骨折端复位者,应行内固定:①骨折一端有肌肉强烈收缩者(如尺骨鹰嘴骨折、胫骨结节骨折、髌骨横断骨折等);②关节内骨折,特别是下肢的负重关节,需要解剖复位者;③一骨多处骨折或全身多发性骨折,单用外固定难以维持复位或不利于护理和并发症的预防者;④脊柱骨折合并截瘫,术后为保持脊柱的稳定性者。
2.内固定可以促进骨折愈合者。
如股骨颈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外固定效果差,并发症多,内固定治疗可以提高愈合率,减少死亡率。
3.骨折治疗不当或其它原因所致的不愈合;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症;骨切除术或严重损伤等原因所致的骨缺损等。
在治疗中需要同时作骨移植,必须有牢靠的内固定,才能保证植骨的愈合。
4.按计划切骨矫正畸形后,需行内固定,以保持矫正后的良好位置(如膝、肘部内、外翻的切骨矫形术,股骨转子间、转子下切骨术,脊柱切骨术等)。
5.8~12小时以内、污染轻的开放性骨折,彻底清创和复位后,可行内固定术。
但以简单的内固定物为宜(如螺钉、钢针、钢丝、小型钢板等)。
医生通过上面的内容为我们详细介绍了骨折内固定术的适应症有哪些,如果大家觉得上面的内容还是让你不太明白,或者你还想要了解更多的关于这方面的内容的话,我们有24小事全天在线的专家,随时等着为您解答您的疑问,欢迎大家前来咨询。
骨折固定方法骨折是指骨头断裂或者骨头与骨头之间的连接断裂,通常是由外力作用引起的。
骨折后,正确的固定方法对于骨折愈合和恢复非常重要。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骨折固定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 石膏固定。
石膏固定是目前最常用的骨折固定方法之一。
它通过将患部用湿石膏包扎,使骨折部位保持相对静止,促进骨折愈合。
石膏固定具有固定牢靠、成本低廉等优点,适用于大多数骨折患者。
2. 金属内固定。
金属内固定是通过手术将金属钢板、螺钉等内置于骨折部位,以固定骨折。
这种方法适用于复杂骨折或者需要复位的骨折,能够提供更加牢固的固定效果,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3. 外固定。
外固定是通过将金属钢针或者钢丝穿过皮肤,将骨折部位外固定在体外。
外固定适用于开放性骨折或者软组织损伤较为严重的患者,能够在保护软组织的同时进行骨折的固定。
4. 功能性固定。
功能性固定是指在固定骨折的同时,保持患肢的功能活动。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特殊部位的骨折,如手部、足部等,能够减少固定时间,促进患肢的早期功能锻炼。
5. 药物治疗。
除了上述的固定方法外,药物治疗也是骨折愈合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适当使用抗生素、止痛药等药物,能够预防感染、缓解疼痛,促进骨折的愈合。
在进行骨折固定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固定方法。
同时,在固定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损伤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保持患部的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
固定后的患者还需要定期复查、康复训练,以确保骨折的愈合和功能的恢复。
总之,正确的骨折固定方法能够有效地促进骨折的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希望本文介绍的骨折固定方法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安全,预防骨折的发生。
祝愿大家身体健康,远离骨折的困扰。
克氏针内固定术
【适应证】
1.手及腕部骨折者。
2.须行手及腕部关节的融合术者。
3.断指、断腕、断掌、断肢再植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
1.麻醉根据手术需要,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
2.体位根据手术需要,选择合适的体位。
3.切口根据手术需要,选择合适的切口。
4.手术操作
(1)显露骨折端,清理骨折间隙内的软组织。
(2)在远骨折端内逆向穿入1枚或多枚相应直径的克氏针。
(3)将骨折复位后,把克氏针顺向穿入骨折近端的骨皮质内。
(4)修复骨膜后逐层缝合。
(5)术后石膏制动。
【注意事项】
1.克氏针固定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方法联合应用。
2.克氏针固定操作简单,费用低廉,但牢固性较差,应辅以外固定。
本术式容易造成关节僵硬。
3.骨折固定后,一定要摄X线片,明确克氏针的位置,并进行屈指试验,明确没有发生旋转畸形。
小夹板固定小夹板固定是利用与肢体外形相适合的特制夹板固定治疗骨折。
适应症:①最常用于桡骨远端骨折。
②适用于肱骨、尺桡骨、胫腓骨骨折。
③对关节骨折、关节附近骨折及股骨骨折,多不适宜小夹板固定治疗。
禁忌症:①不能按时观察的患者。
②开放性骨折(如创面小,经处理后创口已愈合,也可考虑夹板固定治疗)。
③皮肤广泛擦伤。
④伤肢严重肿胀,末端已有血循环障碍现象者。
⑤骨折严重移位,整复对位不佳者。
⑥骨折肢体已有神经损伤症状,局部加压可加重神经损伤者。
⑦伤肢肥胖、皮下脂肪多,因固定不牢易发生延迟愈合或不愈合者。
优点:①材料来源广泛,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病人乐意接受。
②操作简单,基层医院可以很好地使用。
③观察方便,可早期发现对位、对线不良及肢体血运障碍等情况,以便随时调整。
④固定范围小,一般不包括骨折部位上、下相邻的关节,有利于早期关节活动,避免关节僵硬、肌肉萎缩及骨质疏松等并发症。
缺点:①对肌肉丰厚部位(如大腿骨折)、长斜形、易短缩移位的骨折,固定力则显不足。
②如使用不当、捆扎过紧及固定时使用的压力垫、分骨垫等,会对肢体造成压迫,出现压疮、骨筋膜室综合症、肢体缺血性坏死等严重后果。
③随着肢体消肿,夹板容易松动,造成骨折移位。
④早期增加病人复诊次数。
[目的和要求](一)掌握小夹板固定的适应症、禁忌症及优缺点。
(二)掌握小夹板固定的操作方法。
(三)掌握小夹板固定时及固定后的注意事项。
[器材](一)夹板的选材:柳木、椴木或杉木等。
胶合板类。
新型材料聚氯乙烯树脂夹板、杜仲胶夹板及纸基塑料夹板等。
(二)夹板的类型:根据伤肢的部位、长度及体型,制成各种不同规格及形状,适合伤肢固定用的小夹板。
(三)辅助材料:1.衬垫:多用1〜2层棉纸。
厚度0.3〜0.5cm之间。
防止夹板长时间直接固定在肢体上摩擦、刺激、压迫皮肤。
2.固定垫:对于移位明显的骨折,可在手法复位后放置固定垫,并用胶布固定。
利用加压或杠杆作用维持骨折断端在整复后的良好位置。
大盘点:骨折内固定物的选择策略及操作技巧!骨折治疗基本概述骨折治疗的基本原则:复位——固定——功能锻炼1.固定的作用:1)维持已整复的位置;2)保障正常骨愈合过程的进行;3)为早期的肌肉关节活动创造条件;4)镇痛、解除肌肉痉挛及预防继发损伤。
2.内固定的适应症:A.有利于骨折愈合;B.有助于简化治疗;C.有利于并发的血管神经损伤的修复;D.有利于减少后遗症发生的机会;E.有利于不宜长期卧床病人的早期离床活动;F.经保守治疗不能取得理想复位者。
3.内固定选择原则绝对稳定(absolute stability)——关节内骨折、简单的骨干部骨折相对稳定(relative stability)——粉碎性骨折1)绝对稳定:-拉力螺钉/ 钢板-加压钢板2)相对稳定:-髓内钉-外固定-桥接钢板常用内固定种类及技巧(一)克氏针和斯氏针1.克氏针与斯氏针:即可用作临时骨折的固定,也可用作确定性固定,单独应用时应辅以支架或石膏。
克氏针-------常用于固定骨折块,直径常小于3mm,用作内固定时有时需要与钢丝联合应用。
斯氏针-------用于骨牵引,直径为3mm-6mm2.克氏针在骨折中的妙用1)克氏针阻挡复位技术当髓内钉偏于一侧时,会引起肢体力线的不正常,采用克氏针阻挡钉技术可以使髓内钉居中,从而复位骨折端。
2)U型克氏针撬拨技术U型针撬拨技术是利用杠杆原理,对侧方移位的骨折端进行撬拨,前提是骨折端得充分牵开,没有骨性阻挡。
3)U型针的支撑作用内踝骨折短缩,通常需要抗滑或支撑固定,而U型针可以起到支撑固定作用。
4)U型克氏针的悬吊固定作用近节指基底粉碎压缩性骨折,利用U型克氏针的悬吊固定作用,维持骨折的高度。
5)克氏针的阻挡作用伸肌腱止点撕脱骨折型的锤状指,利用克氏针的阻挡作用,将末节基底背侧的骨折块复位并卡压固定。
6)U型钉固定细小的骨折块对于一些特殊位置的关节面骨折块,使用U型克氏针,像钉书钉一样可以将两个骨折块抱在一起,不易退出,还可以将突出的骨折块压迫后复位。
骨折内固定术适应证及固定方法选择应用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骨折内固定术适应证及固定方法的选择应用,以提升患者治愈率。
方法13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获随访,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对应的治疗效果。
结果随访2~18个月,平均随访10个月,术后前4个月每月均需入院复查,随访患者大多恢复良好,骨折愈合时间5~18个月,平均愈合时间11.5个月。
非手术治疗42例患者,优23例、良19例、中0例、差0例,优良率为100.0%;钢板内固定治疗48例,优30例、良15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为93.8%;外固定支架治疗28例,优20例、良6例、中1例、差1例,优良率为92.9%;交锁髓内钉治疗12例,优7例、良4例、中1例、差0例,优良率为91.7%。
结论不同程度骨折患者选用相适宜的固定处理方式,患者均可获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骨折内固定术;固定方法选择;应用
骨折指的是骨结构发生部分或是完全的断裂现象,属于临床常见病症[1-3]。
骨折后患者肢体功能下降或丧失,局部存在不同程度疼痛,并伴随有局部变形或肢体移动,部分还合并有肌肉组织损伤,有淤血、肿胀等症[4,5]。
对骨折展开治疗时,选用适宜的固定方法是关键,其最终目的在于尽可能地恢复肢体功能,本文对骨折内固定术适应证及固定方法的选择应用进行分析,特收集本院2013年2月~2016年3月诊治的13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收集本院2013年2月~2016年3月诊治的13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其中男69例,女61例,年龄17~72岁,平均年龄(44.5±10.2)岁。
骨折原因:车祸52例,跌伤28例,砸伤22例,斗殴致伤13例,其他损伤患者15例;骨折类型:开放性骨折78例,閉合性骨折52例;合并其他组织损伤:肺内脏器损伤6例,脑外伤11例,胸外伤9例;治疗方式:手术治疗88例,非手术治疗42例;开放骨折的Gustilo分型:Ⅰ型17例,Ⅱ型47例,ⅢA型51例,ⅢB型15例。
1. 2 方法患者入院后对伴随其他部位创伤患者,应积极进行对应处理及治疗,完成骨折修复准备后对不同程度损伤患者进行相适应的骨骼固定处理,非手术治疗方式:石膏+小夹板固定+根骨牵引。
手术治疗方式:开放性骨折,Ⅰ~Ⅱ型损伤8 h内肿胀程度不显著患者酌情给予钢板内固定术或是交锁髓内钉固定术,肿胀程度明显者先给予跟骨牵引或是用石膏托,做好临时固定,再按闭合性骨折形式处理。
ⅢA~ⅢB型患者先使用克氏针或钢板固定腓骨,再采用外固定支架来固定胫骨;闭合性骨折,持续进行石膏托、骨牵引等治疗,观察患处消肿,可见皮肤组织褶皱时再行切开行钢板内固定或交锁髓内钉固定。
1. 3 疗效判定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并统计不同固定及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
疗效判定标准:优:患处恢复良好,无神经性血管损伤,患骨生理功能完全恢复或基本恢复,无疼痛症状,步履正常,患者恢复正常生活;良:临床症状程度、骨骼功能等均已恢复到80%以上,存在轻度神经血管损伤,偶然存在疼痛症;中:临床症状程度、骨骼功能等恢复到50%以上,存在重度疼痛,有不严重的跛行和中度的神经血管损伤,日常生活不能进行较重的活动;差:临床症状程度、骨骼功能等恢复不足50%,患骨进行弯屈伸缩等动作比较困难,存在跛行,日常生活仍受严重影响。
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2 结果
2. 1 随访结果随访2~18个月,平均随访10个月,术后前4个月每月均需入院复查,随访患者大多恢复良好,骨折愈合时间5~18个月,平均愈合时间11.5个月。
2. 2 治疗效果非手术治疗42例患者,优23例、良19例、中0例、差0例,优良率为100.0%;钢板内固定治疗48例,优30例、良15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为9
3.8%;外固定支架治疗28例,优20例、良6例、中1例、差1例,优良率为92.9%;交锁髓内钉治疗12例,优7例、良4例、中1例、差0例,优良率为91.7%。
3 讨论
骨折患者就诊后,应坚持复位-固定-功能锻炼的诊治原则及顺序进行恢复治疗,复位是指将骨折骨组织恢复到人体本身解剖关系,由于复位后骨骼不稳定、易移动,因此紧接着需要展开固定步骤,固定方式通常包含内固定和外固定两种,不同骨折类型选择适宜的固定方法是其中关键环节,选择时应考虑每位患者不同骨折程度、人体骨骼特点等因素[6-10]。
骨折常用方法很多,外固定有小夹板、石膏绷带、外展架、穿针外固定器等,小夹板固定常用于肱骨、尺桡骨、胫腓骨、桡骨远端以及踝关节等部位的骨折[11-14]。
对一些关节内骨折、关节附近骨折及股骨骨折等多不适合小夹扳固定治疗,可选用石膏绷带固定。
对于严重的肩关节、肘关节外伤,以及某些上肢骨科手术以后,需应用外展架固定。
固定多配合持续牵引来进行骨折治疗,本次研究纳入对象为胫腓骨骨折患者,可选择使用胫腓骨远端牵引或胫骨结节牵引,前者适用于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或膝部骨折不宜用胫骨结节牵引者;后者适用于有移位的股骨骨折,有移位的骨盆环骨折,髋关节中心脱位和陈旧性髋关节后脱位患者的治疗[3]。
通过本次研究可知,不同程度的骨折患者采用相适应的固定方法有利于骨折处的恢复,非手术治疗一般针对较轻程度骨折或单一性简单骨折损伤,一般采用持续牵引配合外石膏托、外展架固定;手术治疗多针对骨折严重,包括复杂闭合性骨折和伴随软组织严重戳伤的开放性骨折[4,5],本次研究的胫腓骨骨折患者通过选择适合的固定治疗法均能获得较优的治疗效果,因此在对骨折
患者展开骨骼复位治疗时应仔细分析,选择最适宜的固定法便于患者康复。
參考文献
[1] 施亚锦,马双,李永宏. 内固定钢板断裂致医疗纠纷2例. 法医学杂志,2013,29(4):305-306.
[2] 成翔宇,纪斌,庞金辉. 骨折的生物学内固定及内固定材料性能分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6(22):4121-4124.
[3] 冉茂权,徐昊,张宝军,等. 胫腓骨骨折治疗方法及内固定方法选择的临床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2013(12):568-570.
[4] 吴运成,何林果,梁开涛,等. 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方法的选择与疗效分析.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1,29(4):
473-474.
[5] 秦君,贾蓉. 针刺、拔罐及功能锻炼治疗中风50例. 陕西中医,2010,31(1):90.
[6] 陈才平,梁再跃,王朝阳,等. 三种内固定方法在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分析.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6(12):1414-1416.
[7] 奚江明,张松生,殷明,等. 不稳定型骨盆环骨折及手术内固定治疗30例临床分析.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9):25-26.
[8] 李海峰,顾三军,寿奎水,等. 胫骨平台骨折应用外支架与内固定的疗效分析.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6):797-799.
[9] 王中哲,李萌. AO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在手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沈阳医学院学报,2009,11(2):91-93.
[10] 王德成,于振山,关骅. 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手术适应证的探讨. 中华外科杂志,2003,41(10):799-800.
[11] 任连斌,李金龙,关云勇,等. 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治疗方法的疗效分析.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43(7):845-847.
[12] 詹晓庚. 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髌骨骨折临床对比分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23):38-39.
[13] 王迅. 肱骨上端骨折的内固定手术治疗方法分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20):24-25.
[14] 杨立新,张则正,王云程,等. 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必要性和疗效分析.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7,28(2):255-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