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内固定的分类、选择及注意事项
- 格式:pptx
- 大小:7.98 MB
- 文档页数:22
骨折内固定注意事项
骨折内固定是一种手术方法,将骨折的骨头通过内部装置(如金属板、螺钉等)固定在一起以促进骨折愈合。
以下是骨折内固定的注意事项:
1. 保持休息和限制活动:手术后需要保持休息和限制活动,以免引起骨折部位的移位或感染。
遵守医生的建议,避免过度活动和负重。
2. 按时服用药物:如医生建议,按时服用抗生素和止痛药物。
抗生素可以预防感染,止痛药物可以缓解疼痛。
3. 保持干燥与清洁:在手术部位保持干燥和清洁是非常重要的。
避免强力冲洗伤口,可以使用温水和肥皂轻轻清洗周围皮肤。
覆盖伤口可防止感染。
4. 规范伤口护理:遵循医生的指导,定期更换敷料或绷带。
如果发现伤口出现分泌物、红肿、疼痛或发热等异常情况,及时就医。
5. 注意饮食和营养:饮食健康并且含有足够的营养对于骨折的愈合非常重要。
食用富含维生素C、D和钙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奶制品和鱼类。
6. 定期复查与康复锻炼:按医生的建议定期复查,以确保骨折正常愈合。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有助于恢复关节功能和肌肉强度。
7. 注意心理健康:骨折手术及康复过程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
保持积极的心态,寻求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如果需要,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8. 遵循医生的建议:最重要的是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注意事项。
如果有任何困扰或疑问,及时咨询医生。
不要自行操作或更改治疗方案。
骨折的固定方法知识点1. 介绍骨折固定方法的重要性和目的骨折是骨骼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断裂的情况,骨折的固定是指将断裂的骨骼部位恢复到正常位置并保持稳定,促进骨折的愈合。
固定方法的选择和执行对于骨折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减轻疼痛、防止进一步损伤,同时提供支持和稳定,以促进骨折恢复,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 骨折固定方法的种类(1)传统固定方法:包括石膏固定和木板夹板固定。
石膏固定主要通过将受伤的肢体包裹在石膏内,以达到固定效果。
木板夹板固定则是通过使用木板夹在受伤部位的两侧,将骨折部位保持在正确的位置并固定。
(2)手术固定方法:对于某些复杂骨折或无法通过传统方法固定的骨折,手术固定方法是常见的选择。
手术固定通过手术操作将骨折部位的骨骼恢复到正确位置,并使用金属板、钉子、螺丝等器械将其固定。
3. 传统固定方法的使用(1)石膏固定:石膏固定广泛应用于不需要手术干预的骨折,如手腕骨折、踝关节骨折等。
该方法主要通过石膏固定骨折部位,使其保持对骨折稳定的支撑。
在固定前需将骨折部位复位,然后用纱布或绷带包裹,使石膏固定后的肢体保持在正确位置。
石膏固定需要定期检查,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更换。
(2)木板夹板固定:木板夹板固定使用两块合适长度和宽度的木板夹住骨折部位的两侧,通过缠绕绷带或绳索将两块木板固定在一起,以保持骨折部位的稳定。
这种方法常用于长骨骨折,如股骨骨折、胫骨骨折等。
4. 手术固定方法的使用在某些情况下,传统固定方法无法满足骨折固定的要求,手术固定成为必要的选择。
手术固定通常需要麻醉,医生通过外科手术将骨折部位的骨骼复位并使用金属器械将其固定在一起。
常见的手术固定方法包括钢板固定、螺钉固定和骨折内固定等。
手术固定的优点是精准、牢固,能够更好地保持骨折部位的稳定,提供更好的骨折修复条件。
5. 骨折固定后的护理骨折固定后,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护理,包括:(1)保持固定部位的干燥和清洁,防止感染。
各种内固定物的使用原则和注意事项(三)3.髓内钉固定髓内钉置人后,骨折段仍可发生对线不良,尤以在干骺端骨折的发生率为高。
这是由于肌肉牵拉力较强而髓腔较宽或骨质情况较差,即使进行锁定,仍可出现骨折固定后的不稳定。
对于这种情况,可在靠近髓内钉的位置拧入螺钉以避免或矫正骨折段问的对线不良,增加内固定的稳定性。
这些螺钉被称为阻挡螺钉,其置入方向要与髓内钉可能的移位方向相垂直。
对于髓内钉固定后骨折对线不良的预防还可通过加用接骨板或外固定来进行。
利用髓内钉固定时还要防止骨折段发生旋转移位,这可通过在对比健侧和患侧骨折段于同样的体位下解剖标志是否一致来判断。
如对于股骨骨折,在近端锁定前,要将近端骨折块绕髓内钉旋转,同时维持髌骨朝前,直到小转子的形状与术前在影像设备中储存的健侧小转子形状一致时为止。
另外,通过近远端主要骨折块直径的皮质厚度的差异也可判断骨折端旋转对位的情况,但可靠性较低。
对扩髓髓内钉一般推荐进行锁定;非扩髓刚性髓内钉由于其直径较细,因此必须锁定。
锁钉和髓内钉之间没有紧密匹配时可能发生摇晃,这时置人2枚或3枚不平行的螺钉可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
远端锁钉是髓内钉固定最薄弱的部分,对远端钉孔最好都置人锁钉以减少锁钉断裂的发生率。
在髓内钉一端使用2枚锁钉时,靠近骨折端的钉孔须锁定,同时骨折端距此锁钉的距离应在2.5cm以上,以维持旋转稳定性,避免工作长度上存在力学薄弱点,降低锁钉和主钉失败的发生率。
在儿童骨折应用弹性髓内钉固定时,术前应拍摄受累骨干的正、侧位x线片,测量髓腔最窄处的直径,所选髓内钉的直径一般在其1/3~2/5;在尺桡骨,髓内钉的粗细应占髓腔的60%以上;髓内钉过细可导致骨折段移位、成角。
在插入髓内钉前,需对其进行预弯,预弯弧度·般为髓腔最窄处直径的3倍,弧弓的顶点恰好位于骨折处。
预弯不充分可导致髓内钉与骨皮质内表面接触过少或无接触,以致缺少力的作用点,因而不能产生固定作用。
多数骨折需2根髓内钉固定,其直径及预弯程度应相同。
护理中的骨折护理选择适当的固定器材与护理方法护理中的骨折护理:选择适当的固定器材与护理方法骨折是指骨头断裂或折断,是常见的骨科创伤之一。
对骨折患者进行正确的固定器材选择和护理方法,能够有效促进骨折愈合、减轻疼痛、恢复功能。
本文将介绍在骨折患者的护理中,如何选择适当的固定器材以及合理施行护理方法。
一、固定器材选择1. 石膏石膏是骨折固定的常用材料。
在选择石膏时,需要根据骨折类型、骨折部位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对于简单的骨折,石膏固定是一种经济实用的选择。
石膏能够提供稳定的支撑,限制骨折部位的活动,促进骨折愈合。
2. 外固定器外固定器是一种通过金属钉或螺钉固定在骨骼外侧的装置,用于稳定骨折断端。
外固定器适用于复杂骨折、开放性骨折以及伴有软组织损伤的情况。
它能够提供更精确的固定,并且便于伤口护理和观察。
外固定器的选择需要根据骨折类型、骨折程度以及患者的年龄和体质来判断。
3. 内固定器内固定器是一种通过手术将金属钉、钢板或针固定在骨折处的装置。
它能够提供更牢固的固定,恢复骨骼形态和功能。
内固定器适用于严重骨折、关节骨折以及需要恢复骨骼形态和功能的情况。
内固定器的选择需要根据骨折类型、骨折部位以及患者的年龄和体质来判断。
二、护理方法1. 保持稳定性在选择合适的固定器材后,护理人员需要确保固定器材的稳定性。
固定器材的不稳定会导致骨折断端错位、移位以及愈合延迟。
护理人员需要检查固定器材的紧密程度、固定点的位置以及固定带的松紧度,并确保患者在活动时不会对固定器材造成不适或损坏。
2. 保持正确姿势正确的姿势有助于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
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造成额外的伤害或不适。
对于下肢骨折患者,应避免长时间坐卧或久坐,适当进行翻身、抬腿操等活动。
对于上肢骨折患者,应避免过度活动或长时间用力。
3. 疼痛管理骨折患者常伴有疼痛,影响其生活质量和恢复进程。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医嘱,进行合理的疼痛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