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学案例分析2012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2
2012年十大品牌危机公关案例之八——肯德基“速生鸡”事件2012年,全球最大的快餐连锁店肯德基(KFC)陷入一场名为“速生鸡事件”的公关危机。
这场事件不单单引起了广泛的媒体关注,也对肯德基的品牌形象和经营业绩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详细解析这场品牌危机事态发展的过程和肯德基的应对措施。
1. 事件起因在2012年2月,肯德基在中国的一家供应商车间里被曝出使用含有有害药物克伦特罗尔的鸡肉,这种药物是一种生长激素,可用于人类和动物的刺激生长,但使用后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这种药物在全球已经被禁用,但在中国仍然广泛使用。
这一事件曝光后,肯德基在中国的销售额迅速下降。
同时,许多中国消费者对肯德基已经产生了深刻的怀疑和不信任,这对公司的商业形象和品牌价值产生了非常负面的影响。
2. 企业危机公关处理在面对如此严峻和复杂的危机时刻,肯德基需要采取果断和有效的措施来处理危机,还原公司的品牌形象,赢回消费者的信任。
下面是肯德基在这场危机中所采取的主要公关措施:(1)对供应商进行调查肯德基第一时间对涉嫌违规的供应商进行了彻底的调查,并发表了旨在说明事件并向公众承诺的声明。
肯德基表示,公司将立即从供应链中删除不符合公司政策的供应商,并加强对供应商的监督和审查。
(2)对生产环节进行整改除了对违规供应商进行清理外,肯德基还自查了所有关键的生产环节。
该公司也采取了许多前瞻的举措,如加强自身和供应商的质检流程、化解劳资纠纷等。
(3)通过全球媒体传播正面信息肯德基全球总部紧急发表言论,对中国业务遭遇风波表示同情,并明确表示将承担全部责任。
同时,肯德基全球总部还利用全球媒体传播了公司积极处理危机的措施和努力。
这在一定程度上挽回了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形象。
(4)建立热线通道为了避免因网络传言和不实信息造成的误解,肯德基还建立了一个热线通道,让消费者和公众可以随时联系公司解答疑问和了解公司最新情况。
同时,肯德基还发布了一些细节解答,强迫安全和现实的保障各方信心。
肯德基危机公关案例分析在2012年岁末,由45天“速生鸡”事件迅速发酵而来的“药鸡门”,让肯德基迅速面对了如同中国北方的严寒气候一般的市场上的寒潮。
11月23日,有媒体报道了肯德基中国(KFC China)的鸡肉供应商粟海集团用有毒化学品饲养肉鸡,以便将生长周期从100天压缩到短短的45天的消息。
12月18日,央视对山东一些养鸡场违法添加化学药物的报道一出,速生鸡事件迅速升级成了“药鸡门”。
与其他类型公关相比,关键点公关认为危机公关具有以下特点:1.意外性:危机爆发的具体时间、实际规模、具体态势和影响深度,是始料未及的。
2012年,对于肯德基来说,本应是个值得小小庆祝的年份——1987年,肯德基在中国的第一家门店在北京开张——按照中国人“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的传统,最愿意标榜自己的本地化的肯德基想来也该有理由小小庆祝下。
然而,就在2012年岁末,由45天“速生鸡”事件迅速发酵而来的“药鸡门”,却让肯德基迅速面对了如同中国北方的严寒气候一般的市场上的寒潮。
2.聚焦性:进入信息时代后,危机的信息传播比危机本身发展要快得多。
媒体对危机来说,就象大火借了东风一样。
12月18日,央视对山东一些养鸡场违法添加化学药物的报道一出,速生鸡事件迅速升级成了“药鸡门”。
3.破坏性:由于危机常具有“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特点,不论什么性质和规模的危机,都必然不同程度地给企业造成破坏,造成混乱和恐慌,而且由于决策的时间以及信息有限,往往会导致决策失误,从而带来无可估量的损失。
此次“药鸡门”事件造成了肯德基在消费者心目中严重的信用缺失。
4.紧迫性:对企业来说,危机一旦爆发,其破坏性的能量就会被迅速释放,并呈快速蔓延之势,如果不能及时控制,危机会急剧恶化,使企业遭受更大损失。
“药鸡门”虽是爆发在12月中旬,然而却早在一个月前的“速生鸡”事件中初露端倪。
还有尽管肯德基非常快速地于12月18日当天通过官方微博发表声明,为自己的原材料质量监控体系辩护,却也为时已晚!企业危机公关处理的5S原则:shouldering the matter承担责任原则:危机发生后,公众会关心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利益的问题,利益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因此无论谁是谁非,企业应该承担责任。
危机传播管理案例分析——毒胶囊事件解析姓名:王会珍学号:U200917739班级:广告0901班毒胶囊事件:黑心药VS良心药食品为人延续生命,药品则为人挽回健康,当食药品安全得不到保障时,最为普通公众,我们该何去何从?2012年,一把胶囊,一个行业“潜规则”,牵扯出了多少出“皮鞋很忙”的闹剧?毒胶囊事件是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食药品领域的又一重大公共危机事件。
“铬超标”、“毒胶囊”严重触动了药品安全的底线,黑心企业丧失了起码的道德底线和商业伦理,一切都让人不寒而栗。
值得注意的是,“毒胶囊”事件所引发的大范围的指责舆论和愤怒情绪,不但指向了涉事的9家药企,更把相关政府部门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是对我国政府部门应对突发公共危机事件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验。
一、案例回顾1.危机周期分析2012年4月9日央视著名主持人赵普在微博上称“不要再吃老酸奶和果冻,内幕很可怕”,引发了人们对工业明胶的关注,问题胶囊浮出水面。
毒胶囊事件自此进入公众视野,并迅速引发了全国医药用品界的轩然大波,公众对我国药品安全问题充满了疑问,导致了社会的恐慌。
这一公共危机事件引起的恶果持续至今,公众对我国药品的质量问题尚未完全消除疑心。
下面我们从危机周期的角度来分析毒胶囊事件。
1.1、 萌芽期(2004年5月~2012年4月14日)2004年,央视《生活》栏目播出了一期名为“入口胶囊 卫生堪忧”的节目,揭露了素有“中国明胶生产基地”之城的河北阜城和山东博兴一些地区的胶囊生产企业,在生产直接入口的药用胶囊时使用来路不明的原料明胶,而且其生产环境恶劣、生产空间不封闭、卫生状况差、工作人员徒手操作等内幕。
图1-1-1央视《生活》栏目曝光垃圾明胶生产过程危机阶段 标志事件不法行为被媒体曝光后,当地政府展开了为期三个月的集中治理整顿。
但问题胶囊只在小范围内得到清查,未得到国家药监局等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没有及时在全国范围内对胶囊行业进行清理,为毒胶囊事件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概况“9.11事件”(又称“911”、“美国911事件”等)指的是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劫持的飞机撞击美国纽约世贸中心和华盛顿五角大楼的历史事件。
2001年9月11日,四架民航客机在美国的上空飞翔,然而这四架飞机却被劫机犯无声无息地劫持。
当美国人刚刚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之时,纽约世贸中心,连续发生撞机事件,世贸中心的摩天大楼,轰然倒塌,化为一片废墟,造成了3000多人丧生。
过程8:45 :波音767-B-223ER在飞离波士顿洛根国际机场不久后就被劫持,撞毁在世贸中心北楼,大楼随后坍塌。
机上人员:92,遇难: 92。
9:03:波音B-767-222同样地在飞离波士顿洛根国际机场不久后就被劫持,撞毁在世贸中心南楼,大楼随后坍塌。
机上人员:65,遇难: 65。
9:45 :波音757-223飞离杜勒斯国际机场后不久被劫持,随后撞向五角大楼一角。
机上人员:64,遇难: 64。
10:20:波音B-757-222飞离纽华克国际机场后不久被劫持,直向华盛顿飞去。
随后高速坠毁在宾夕法尼亚乡间,据猜测是乘客与劫机者搏斗阻止了这架飞机撞向目标。
机上人员:45,遇难: 45。
整个美国都为之震惊,人们陷入了极度恐慌之中引起了全世界的震惊,这是美国历史上遭遇的最为严重的灾难之一。
影响1、〖对美国〗“美国911事件”发生后,美国经济一度处于瘫痪状态,对一些产业造成了直接经济损失和影响。
地处纽约曼哈顿岛的世界贸易中心是20世纪70年代初建起来的摩天大楼,造价高达11亿美元,是世界商业力量的会聚之地,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共计1200家之多,平时有5万人上班,每天来往办事的业务人员和游客约有15万人。
两座直冲云霄的大楼一下子化为乌有,五角大楼的修复工作至少在几亿美元之上,人才损失难以用数字估量。
而且交通运输和旅游业造成严重损失。
美国国内航班一天被劫持了四架,并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确实是历史罕见。
无论对美国总统布什,对美国民众或者对美国政坛人士来说,9月11日所遭遇的恐怖分子攻击事件都是一次历史性的震撼。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案例分析—以2008年中国爆发冰雪灾害为例学校、院系:重庆文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年级、专业:2010级行政管理姓名:***学号:************2012年12月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高度发展,公共安全的新问题不断涌现,这些问题将会对一个国家或社会乃至整个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也会给政府管理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所以政府应更加重视公共危机事件的发生,并妥善进行公共危机管理。
什么是公共危机管理?政府进行危机管理的意义何在?如何处理好公共危机事件,并对危机事件妥善管理?这是政府值得深思的问题,并具有深远意义,因为进行公共危机管理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形象,也直接影响着国家政治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进而关系到国家政权的生死存亡。
关键词:公共安全;公共危机管理;危机事件引言:现阶段,我国目前处在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发期,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社会进步,国民经济高度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社会复杂化和自然环境不断恶化的背景下,我国公共危机事件不断发生,从2008年初中国大范围爆发的冰雪灾害到5月中旬震惊世界的“汶川大地震”,从苏丹红一号到三鹿毒奶粉,再到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范围内的蔓延等。
这些危机事件的发生给我国政府带来严峻考验,并且这种形势还在加剧,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都将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所带来的严峻考验。
因此,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具有深远意义,政府要不断发展完善公共危机管理的相关措施,积极预防应对危机事件的发生,妥善处理好危机事件发生后的相关事宜。
一、公共危机管理的含义公共危机管理是政府或其他社会公共组织通过监测、预警、预控、预防、应急处理、评估、恢复等措施,防止可能发生的危机,处理已经发生的危机,以减少损失,甚至将危险转化为机会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维护社会和国家安全。
公共危机管理的的主体是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公共危机管理的重点在预防,其功能是防范危机、化解危机。
其主要工作是研究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危机管理案例深入剖析[大全5篇]第一篇:危机管理案例深入剖析在死亡前管理危机——危机管理案例剖析古希腊的一位哲学家曾经这样说过:“人类的一半活动是在危机当中度过的”;同样,美国的管理大师麦克波特则表示:“转换要趁‘变化’正发生之时:即第一,技术的变化,第二,原料的变化,第三,买方的需求,第四,销售管理;而这种‘变化’的解释也就是企业在面临危机的时候所需要解决的途径;在某种情况下,可以这样认为,企业的发展、壮大以及灭亡,50%的机遇是在危机发生时或处理危机的情况下产生的。
”有鉴于此,我们通过廖为建教授对“福”胶集团**、端州月饼事件、蟑螂汤事件、康泰克PPA危机、珠江谣言、泰莱诺止痛事件、**……等一些国内外大中小各类型企业,在面临管理危机的生死关头的一系列公关成败剖析,希望能对今天的在处理企业危机的时候有所裨益。
索尼音响与信息管理日本索尼公司音响产品开拓泰国市场的时候,由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难以取得预计的效果,于是制作了这样的一个广告:如来佛祖闭着眼睛在半寐的状态下接受善男信女的膜拜,似乎是无动于衷;就在这个时候,渐渐地,如来突然动作起来,并四处寻找;而声音也渐渐响了起来,随着优旋律,如来终于喜不自禁跳起了迪斯科,而一侧的索尼音响也赫然显现。
我们姑且不论这个广告片的优劣,但它的轰动效应却是立竿见影。
泰国是一个佛教国家,而索尼却冒昧地拿佛祖来为其产品“闻鸡起舞”,无疑是犯了众怒,于是,泰国责令索尼立即停止播放此广告,同时规定,在随后的一年里,索尼公司不得在任何公众媒体刊登任何有关索尼的信息。
在这个著名的“索尼广告**”当中,对于当初仍算是中小企业的索尼来说,索尼无疑是犯了一个极为低级的错误,事实上,到现在也有相当多的中小企业老板在信息收集方面往往因为局限于公司的实力而无法更多地了解产品推广地的信息,而导致灭顶之灾。
“这是企业在公共关系管理上的失误”,曾经主持《广东核电合营公司理念与行为识别系统》、《香港政府行政系统》等重大课题研究的广东公共关系学会副会长廖为建教授表示:“由于当时的索尼还不了解什么是公关形象的危机所以铸此大错;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公共关系的作用是有利于企业产品的推销、宣传,但决不是简单地等于推销、宣传;同时,公共关系的工作包含对企业的包装、广告,但也并不能就此认为公共关系就是包装、广告。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三篇心理危机是指个体在遇到了突发事件或面临重大的挫折和困难,当事人自己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自己的资源和应激方式来解决时所出现的心理反应。
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1小庄,男,10岁,小学三年级学生,其父亲是个体户,家境较富裕。
因为父亲有外遇,导致家庭不和睦,夫妻经常吵架,家庭缺乏温暖,这使孩子缺少了父爱和母爱,显得自卑、孤僻,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产生了自卑厌学的情绪。
通过家访和了解情况的教师的反映,小庄智力水平属中等,在一、二年级时成绩属中等,但是进入三年下半学期后,学习成绩有较明显的下降,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不及格,数学只有65分。
进入三年级后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主科两科均不及格。
小庄性格比较内向,不大爱说话,若是陌生人跟他接触,他都一言不发。
很难在他口中了解他的结症在哪里,他把学习当作”苦差事”一提起背诵课文,完成作业就头痛,对学习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态度,老师多次找其父母谈心,他父母却说:”这样的孩子没出息,随他去吧!”小庄产生自卑厌学的主要原因无疑是受家庭不良因素影响的结果。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2【摘要】文章结合真实案例,总结出预防、干预、巩固三者相结合的心理危机干预方式,这对于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危机干预;案例;反思心理危机干预是一种良好的心理治疗方式。
无论是从保护学生健康成长的层面,还是从为国家培养合格接班人的角度,各高校都十分重视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同时,帮助大学生走出心理危机的阴影,也是每一个高校学生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一、心理危机干预的内涵心理危机是指个体遇到某些超出自身能力的困境时所产生的暂时性心理失衡状态。
它标志着一个人正在经历着生命中的剧变和动荡,它会暂时地干扰或破坏一个人正常的生活模式,并有可能引发自杀或杀人等严重恶果。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学校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下的学生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因心理危机引起的伤害行为发生或将伤害行为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确保生命安全,使之恢复心理平衡,进而提高大学生应对危机的能力,重新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的过程。
学校危机案例【篇一:学校危机案例】学校危机案例及操作学校危机案例及操作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冯永熙上海出台全国首部学校安全管理地方性强制标准这一部《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管理基本要求》从201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最大亮点是突出人防,首创4类安全人员,强调学校要设立安保机构并配足安保员。
本市中小学、幼儿园必须设立安全防范管理责任人、安全防范管理代表、安全保卫管理人员和保安员等4类人员,组成学校安全防范管理体系。
学校安全防范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应由学校的校(园)长担任,并在学校管理层中授权一名成员为安全防范管理代表。
学校必须设立适应其性质规模所在区域环境的安保机构立适应其性质、规模、所在区域环境的安保机构,并配足安保员。
学校上下学、上课时段,学校在岗值勤保安员应不少于两名,寄宿制学校放学后的夜间时段,在岗值勤保安员也不得少于两名。
并配学校危机事件界定:(1 )突发事件:自然灾害(地震、雷电、台风水灾)事故灾害(车祸风、水灾)、事故灾害(车祸、火、电、煤灾害)、公共卫生事件(食物中毒、传染病)、社会安全事件(绑架、群架、恐怖事件)、校园意外伤害(运动、拥挤、打架)等。
火电煤(2)自杀与自杀未遂(2)自杀与自杀未遂情感问题、家庭问题、人际冲突、学业压力等。
(1)学业危机事件(2)情感危机事件(2)情感危机事件一般学校遇到的问题(3)校园暴力事件(4)教育方法不当(5)教育处理不当(6)意外伤害事故(7)留守儿童危机一、学校危机干预的程序1. 问题发现及处理学校要建立起通畅的学生心理危机信息反馈学校要建立起通畅的学生心理危机信息反馈机制,做到在第一时间内掌握学生心理危机动态,对有心理危机的同学,周围同学应予以理解、关心和帮助,并及时向班主任老师反馈情况;对有行为异常或近期情绪、行为变化较大的学生,心理辅导老师应给予及时的心理干预,并做好咨询记录;对有严重问题的学生需转介到校外心理指记录;对有严重问题的学生需转介到校外心理指导中心,由心理指导中心请相关专家对学生进行预诊和危机风险评估,提出危机干预措施和初步的治疗建议。
案例分析
该案例的主要内容:作者通过互联网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对911事件前后美国政府、政府情报组织、具有话语权的媒体、大的公司机构的掌门人及主要权力掌控者的宗教身份和宗教联系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大量证据显示这些人都直接或者间接的与耶稣会有着错综复杂、千丝万缕的联系,耶稣会通过其代理人操控着世界的各个重要层面,对因911事件直接引发的伊拉克战争性质提出了质疑,暗示了这是一场排除异己、披着自由外衣反自由的丑恶战争,提醒人们耶稣会看不见的手已经伸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该案例具有哪方面的特点:就911事件及文中所揭示的信息看,该案例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事件发生具有灾难性、具体特殊性、突发性。
针对着美国这样一个唯一的超级大国,
采取了一种特殊的非对称性的突然攻击手段,直接造成了数千人的死亡。
二、事件具有经验征兆的必然性和难以预知偶然性:鉴于多年来对穆斯林世界的打压,积
蓄了多年的仇怨,必然会导致报复和打击,而且早前也有过征兆和预警但被忽视了(宗教极端分子学习开飞机);具体的攻击形式和攻击目标却不能预先确定。
三、因果传导性:导致了美国民众的愤怒,直接引发伊拉克战争,反恐战争成为了新的战
争模式,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进而对整个世界的稳定性和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背后黑幕的隐蔽性:事件背后存在着惊天的幕后阴谋和深层次的宗教观念碰撞,耶稣
会通过其代理人操控着世界的各个重要层面,完全无视人权和人性,打着自由和民主的幌子对宗教异己强烈排斥和无情打击,对世界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作者立场和观点:作者对911事件表面现象和官方公开描述解释深存质疑,通过挖掘在911事件发生前后美国政府、政府情报组织、具有话语权的媒体、大的公司机构的掌门人及主要权力掌控者的宗教身份、宗教联系,发现大量证据显示这些人都直接或者间接的与耶稣会有着错综复杂、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其后对伊拉克、阿富汗的战争也与耶稣会有着联系。
作者虽然没有明说,但是试图让读者感受到911事件背后存在着惊天的幕后阴谋和深层次的宗教观念碰撞,将其归结于天主教耶稣会对911事件的操纵,甚至对全世界的操控,打着自由和民主的幌子对宗教异己强烈排斥和无情打击,对世界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可信性:文章的可信度还是存在着值得商榷的地方,我注意到作者大量引用的是维基百科上的资料,鉴于维基百科的构建和运行管理制度,对于某些特定性的人物和事件描述可能会有失偏颇。
甚至在极端的情况下,某个个人或者组织可以有意的在维基百科上构建作者所罗列的资料。
就连维基百科创始人Wales,也每每迳自修改评论他本人的维基人物简介,每当有人修改,他就再改回去。
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佛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在全世界有约21.4亿信徒,为拥有信徒最多的宗教。
在西方社会几百年来对天主教、耶稣会都有着种种阴谋论的说法,很多大大小小的事件都会有着对天主教/梵蒂冈教廷阴谋操纵的指责。
宗教在西方社会传播普遍,宗教势力基本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每个层面,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的与宗教发生联系,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同时也会不断的发生摩擦和碰撞,如果因为911事件中某些人都与天主教有联系进而就断定是某个宗教势力幕后操纵,有过武断。
但是作者提供了一个对911事件审视的角度,从危机学方法论的角度上对文章进行深层次的剖析,还是有着很好的研究价值的。
马克思主义的危机学方法论为危机学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历史唯物主义是人们科学认识危机现象的基本立场和方法。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是社会的全部历史及其发展结果,它包括人类社会的全部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在人们精神中的反映,包括现存的一切观念。
对于危机的认识也要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以及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加以理解。
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所构成的全部社会存在本质上不过都是为了人的生存,是为了人的生存危机而历史的发展出来的社会存在。
这些社会存在的存在,实际上可以归结为人的存在,在本质上,这些社会存在的危机也就是人的生存危机。
因此,为了解决个人或者群体的生存危机,完全可能采取极端手段去侵害其他个人或群体的生存空间、生存资源。
以种族、国家、宗教为集体的人群也就可能通过某种手段,制造危机以换取生存空间的拓展、生存资源的丰富。
危机的理解:所谓危机就是指相对于特定主体而言,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客观存在的、可能导向重大负面价值而必须加以认知并作出抉择的特定阶段。
危机既包含存在的客观性、认识的可能性以及价值的负面性的特点,同时又具有主体相对性和时空相对性。
人们与危机相处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面对危机阶段、认识危机阶段、应对危机阶段。
在面对危机阶段,危机的特征体现在具有具体特殊性、突发性、灾难可能性;在认识危机阶段,危机的特征体现在具有难以预知性、因果传导性、经验征兆性;在应对危机阶段,危机的特征体现在具有时间紧迫性、次序优先性、博弈或然性。
就危机本身发生的过程可以分为潜伏期、爆发扩展期、后果展现期
危机的建构性(即危机的有意性)可以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和水平:所谓危机就是指相对于特定主体而言,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客观存在的、可能导向重大负面价值而必须加以认知并作出抉择的特定阶段。
危机具有主体相对性,对某些主体来说的危机,对另一些主体来说不构成危机,或者某些主体为了解决自我生存危机,有意识的去给别的主体制造危机,即所谓的损人利己。
因此,危机是可以建构的,具有建构性的危机往往是外在的、主动型的危机。
危机的建构性程度和水平视乎主体、需求、范围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最大的程度可以运用国家机器或国家联合的强大力量来制造或抵御处理危机,比如第二次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危机。
危机建构性成立,对危机的应急管理有什么样的启示:
提高想象力:防微杜渐、研究机构、
建立监控机制:情报收集、整理、分析、通报、决策
建立应急预案: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应急救援、恢复
加强危机控制:社会意识、社会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