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小结与复习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984.50 KB
- 文档页数:2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教案新人教版课节1课时课题11.1功课型新课备课时间授课时间授课方法演示、讲授教学目标1.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
能说出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2.明确计算功的大小的表达式,以及表达式中每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和单位。
3.能应用公式W=Fs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重点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教学难点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教学器材多媒体或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在物理学里,经常要提到“功”的概念。
力学里所说的功有它的特殊含义。
什么叫功?从本章起开始学习有关功的知识。
二、新课教学一)力学中的功1、阅读课本前两段,知道什么是力学中的功,知道力何时能做功.并填写下列空格: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2、观察课本中前两个图,找出它们的共同点:___________课本中的后两个图中,力都没有做功,想一想这些力为什么没有做功?并写出原因:甲图:没有做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图:没有做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课本第一段,找出力学力所说的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_作用在物体上的力_另一个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阅读课本第二段,了解两种不做功的情况,要知道为什么不做功.通过各个实例可知力学里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必须同时具备,力才做功.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2)物体只要移动了距离,就做了功( )(3)物体从高处落下重力做了功( )(4)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又移动了距离,这个力就做了功( )(5)人提着重物在水平地面上行走,人做了功( )(6)人用力推车,但车未动,人没有做功( )二)功的计算功的计算,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单元总结一、功1.功的定义: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2.功的两个必要条件:① 有力作用在物体上;②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
3.功的公式: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FS W =。
4.功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符号是J,1J= 1N ·m 。
5.功的公式的应用: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 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S 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③功的单位“焦”(牛·米 = 焦),不是力和力臂的乘积(牛·米,力臂单位不能写成“焦”)。
二、功率1.功率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或说成:单位时间内力作做的功。
2.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是表示力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即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3.公式:Fv tW P ==。
4.功率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率单位是瓦特,符号是 W 。
常用单位还有千瓦(kW )、马力。
换算关系:W W kW 73511013==马力,。
5.功率公式的解释:(1)物体在拉力F 的作用下,以速度v 沿拉力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拉力做功的功率等于力与物体速度的乘积,即Fv P =。
(2)利用该公式时要注意:拉力F 必须是恒力,且物体运动的速度应不变;v 的单位必须用m/s,这样算出的功率单位才是W ;速度v 跟拉力F 必须对应,即v 必须是受到拉力的物体在拉力的方向上移动的速度。
三、动能和势能1.什么是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2.影响动能的因素物体动能的大小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物体的质量,二是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
当物体的质量一定时,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其动能越大,物体的速度越小其动能越小;具有相同运动速度的物体,质量越大动能越大,质量越小动能越小。
3.动能是“由于运动”而产生的,一定不要把它理解成“运动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动能”,不运动的物体也具有能量,但不具有动能。
章末小结与提升功和机械能 功定义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 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 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 移动的距离 公式单位 焦耳 功率 定义 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叫做功率 它是用来表示 做功快慢 的物理量公式 单位 瓦特 动能和势能 动能 定义 物体由于 运动 而具有的能 叫做动能影响因素 速度越大、质量越大 物体的动能越 大 势能 重力势能 在地球表面附近 物体由于受到重力并处在一定高度时所具有的能 叫做重力势能。
物体的质量越大 位置越高 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 大 弹性势能 物体由于发生 弹性形变 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弹性形变越大 物体的弹性势能就越 大 机械能及其转化 机械能 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机械能守恒 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 尽管动能、势能的大小会变化 但机械能的 总和 不变 或者说 机械能是守恒的机械能的转化1.在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中,必定有动能和势能各自的变化,而且是此增彼减。
2.动能的增减变化,以速度的增减来判断。
3.重力势能的增减变化,以物体离地面高度的增减来判断。
4.弹性势能的增减变化,以弹性形变大小的变化来判断。
典例1 如图所示,小球从a 点抛出时具有300 J 的机械能,其中动能为200 J,小球经过b 、c 两点落到地面上的d 点,b 点是最高点,a 、c 在同一水平面内,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小球在b 点的动能为200 JB.小球在c 点的重力势能为100 JC.小球在d 点的动能为300 JD.小球在a 、b 、c 三点的机械能均为300 J【解析】小球从a 点抛出时具有的动能为200 J,在上升到b 点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所以动能减小,小于200 J,A 项错误;小球从a 点抛出时具有300 J 的机械能,其中动能为200 J,则重力势能为300 J-200 J=100 J,由于a 、c 在同一水平面内,所以小球在a 、c 两点的重力势能相等,均为100 J,B 项正确;小球在d 点的重力势能为零,由于机械能总量不变,所以小球在d 点的动能为300 J,C 项正确;不计空气阻力,所以机械能守恒,小球在a 、b 、c 三点的机械能均为300 J,D 项正确。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概念复习课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本节课的复习设计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渗透“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倡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多样化学习方式,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体验,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建构知识网络和升华对概念的理解。
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开放性,关注教学过程的生成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流程作如下设计:小组合作、知识梳理——想想议议、明晰概念——反馈练习、能力拓展---盘点收获、形成体系。
知识梳理环节一方面唤起学生的知识回忆,另一方面建立小组讨论、交流、合作的课堂氛围。
在想想议议、明晰概念环节采用情景创设策略:运用生活中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设计问题,组织教学内容,提出有启发性的引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地参与到实验、猜想、探究的学习当中,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在“用知识”基础上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加深了对旧有知识的认识。
难点的突破,能力的提高,是通过设计的学生活动来实现,让学生充分的想想议议,明晰概念的内涵.教师只是对重点内容进行强调,对难点内容作适当的矫正。
能力拓展题的设计有梯度,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合作、展示、评改,激活学生的思维。
盘点收获环节,让学生构建起完整的本章知识体系。
【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1节功第2节功率第3节动能和势能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二)教材地位:在《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涉及本章内容及要求有:3.2.2 知道机械功和功率。
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功和功率的含义。
3.2.1 知道动能、势能和机械能。
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能量是《课标》中科学内容的三大主题之一,这充分说明了能量在物理课程中的重要地位。
本章通过功、功率的教学,为学生认识能做了铺垫。
由于只要求初中学生初步认识能量概念,所以教科书并未追求能量概念的严密性,而是在功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的关系引入能量的概念——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的复习课。
教材的章节和详细内容包括:1. 功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 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3. 机械能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4. 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转化关系;5. 影响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因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功、功率、机械能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 使学生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转化关系;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功的计算方法、功率的计算方法、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转化关系;2. 教学重点:功、功率、机械能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一个关于功和机械能的实际例子,如提水、推车等,让学生初步理解功和机械能的概念。
2. 知识讲解:(1)讲解功的概念,介绍功的计算方法,示例讲解如何计算功。
(2)讲解功率的概念,介绍功率的计算方法,示例讲解如何计算功率。
(3)讲解机械能的概念,介绍机械能的计算方法,示例讲解如何计算机械能。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讲解几个关于功、功率、机械能的例题,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4. 随堂练习:给出几个关于功、功率、机械能的练习题,让学生现场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5. 知识拓展:讲解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转化关系,以及影响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因素。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如下: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一、功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二、功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三、机械能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四、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转化关系五、影响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因素七、作业设计(1)提水:用力提起一桶水,质量为20kg,高度为5m,求做的功、功率、机械能。
(2)跳伞:一名跳伞员从空中跳伞,降落到地面,质量为60kg,下落高度为100m,求做的功、功率、机械能。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课教案(第一——第四节)教材和学情分析本章内容在全册中起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即是对前面力的 作用效果的进一步认识,又是在后面计算有用功、总功、认识机械效率的基础。
由于学生基础较差,让学生对书本基础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之后,只能列举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知识来解决。
目标1.知道有关功、功率、几种形式的机械能及其转化的基础知识。
2.通过功和功率的计算以及动能与相关因素关系的探究,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主动把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重点1. 有关功、功率、几种形式的机械能及其转化的基础知识的学习。
2. 功和功率的计算以及动能与相关因素关系的探究。
3. 学生主动把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意识的激发。
难点学生主动把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意识的激发。
教学过程(一)浏览书本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书P62-73页1.有哪几节内容?2. 在每节内容中,有哪些具体知识?要求:能够在班上交流。
(将指定同学交流)(二)梳理知识要求:1.出示问题。
2.独立答题。
3.展示答案。
4.评价答案。
第一节 功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含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作用在物体上的_________;另一个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_____________.2.常见的不做功的三种情况:(1)有力F 无_____;(如推墙墙不动)(2)有距离s 无____;(如在空中飞行的篮球)(3)有力F ,也有距离s ,但在力F 的方向上没有通过距离s (即运动方向和力的方向_____).(如提着水桶水平前进)3.在物理学中,把___和物体在___的方向上通过的_____的乘积叫做功.计算公式:______,功的单位是_____,符号是__.第二节 功率1.在物理学中,用_____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功与做功所用_____之比叫做功率,它在数值上等于__________ 内所做的功.2.功率的表达式为_____ . 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是_____,符号是__.3. =___,由这个公式可知,在功率一定时,力F 与速度v 成反比,因此汽车在上坡时,司机采取换低速挡的方法减小_____,以获得较大的牵引力.W Fs P ==t t第三节动能和势能1.物体由于_____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动能的大小跟物体的_____和_____有关.运动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大,这个物体的动能就越___.2.物体由于_____所决定的能叫做重力势能.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跟物体的_____和位置的_____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位置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___.3.物体由于发生_________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物体的弹性势能的大小跟物体发生_____形变的程度有关,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第四节机械能及其转化_____和_____统称为机械能.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尽管动能、势能的大小会变化,但机械能的总和_____.(三)应用知识要求:1.出示问题。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通过看书,归纳总结出功、功率的概念,能用生活中的实例理解功、功率的含义。
2、通过讨论、练习会用W=Fs、P=W/t这些公式及变形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通过看书,理解动能、势能的初步概念,知道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能用实例说明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二、学习过程:学习活动1:请同学们看书复习整理功和功率的基本概念(1)功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二是物体在。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功的定义:。
4、功的单位:_____简称___符号____。
5、功的公式:___________变形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功率1、定义:。
物理意义: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式:__________变形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计算题中,如果用到公式P=Fv,必须有推导公式:P=W/t=Fs/t=Fv)3、单位:_____简称____符号____。
即1W=______。
自主评价1: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言,其它小组做出评价和补充。
课堂练兵2:1、下列关于做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凡是受力作用的物体,一定有力对物体做功B、凡是发生了移动距离的物体,一定有力对物体做功C、只要物体受力的同时又有移动距离发生,则一定有力对物体做功D、只要物体受力,又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则一定有力对物体做功2、某电梯的电梯箱连同乘客的质量为1.2t,用时10s从一层上升到七层。
如果每层楼高3m,电梯电动机的功率至少是多少?3、一质量为3000kg的汽车沿着长为5.4km的盘山公路匀速行驶,当它从山脚行驶到高为0.5km的山顶时,耗时15min,汽车发动机的牵引力为4000N,求:(1)汽车的行驶速度;(2)汽车发动机牵引力做的功;(3)汽车发动机牵引力的功率。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小结与复习
一、学习目标:
1、通过看书,归纳总结出功、功率的概念,能用生活中的实例理解功、功率的含义。
2、通过讨论、练习会用W=Fs、P=W/t这些公式及变形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通过看书,理解动能、势能的初步概念,知道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能用实例说明
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二、学习过程:
学习活动1:请同学们看书复习整理功和功率的基本概念
(1)功
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二是物体在。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功的定义:。
4、功的单位:_____简称___符号____。
5、功的公式:___________变形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功率
1、定义:。
物理意义: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式:__________变形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计算题中,如果用到公式P=Fv,必须有推导公式:P=W/t=Fs/t=Fv)
3、单位:_____简称____符号____。
即1W=______。
自主评价1: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言,其它小组做出评价和补充。
课堂练兵2:
1、下列关于做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凡是受力作用的物体,一定有力对物体做功
B、凡是发生了移动距离的物体,一定有力对物体做功
C、只要物体受力的同时又有移动距离发生,则一定有力对物体做功
D、只要物体受力,又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则一定有力对物体做功
2、某电梯的电梯箱连同乘客的质量为1.2t,用时10s从一层上升到七层。
如果每层楼高3m,电梯电动机的功率至少是多少?
3、一质量为3000kg的汽车沿着长为5.4km的盘山公路匀速行驶,当它从山脚行驶到高为
0.5km的山顶时,耗时15min,汽车发动机的牵引力为4000N,求:
(1)汽车的行驶速度; (2)汽车发动机牵引力做的功;(3)汽车发动机牵引力的功率。
学习活动3:请同学们看书复习整理动能、势能的概念,知道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能用实例说明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3)动能和势能
1、能量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
2、动能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____、____。
3、重力势能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_____、。
4、弹性势能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称为势能,_______________称为机械能。
(4)机械能及其转化
1、滚摆下落过程,速度___,高度___,____能转化为____能。
上升过程中,速度___,
高度___,_____能转化为____能。
由此我们可知:动能和势能可以_________。
2、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总和______,即机械能守恒。
自主评价3: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言,其它小组做出评价和补充。
课堂练兵4:
1、暴风雨来临前,狂风把小树吹弯了腰,这是因为狂风具有______能,被吹弯的小树具有_________能。
2、跳伞运动员从高空的飞机跳下来,在降落伞尚未打开之前的下落过程中,运动员的动能______,重力势能______;当降落伞打开,运动员匀速下落时,他的动能______,重力势能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三峡大坝建成后,使上游水位提高,从而蓄积了水的______能。
在开闸放水后,江水奔涌而下,水的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
4、运动员射箭时用力将弓拉开,在放开箭的瞬间,弓的能转化为箭的能,箭在空中向上飞行的过程中,箭的能增大。
5、飞机在高空匀速水平飞行,不断向灾区空投救灾物资,则飞机的()
A.重力势能不变,动能不变,机械能不变
B.重力势能不变,动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C.重力势能减小,动能不变,机械能减小
D.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6、“神舟九号”载人舱在返回地面附近时,由于受到空气阻力,做匀速运动,则载人舱在匀速下降过程中,它的()
A.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机械能不变
B.势能减小,动能不变,机械能减小
C.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D.势能增大,动能减小,机械能不变
7、在大型游乐场里,小明乘坐匀速转动的“摩天轮”,正在向最高点运动,对此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明的重力势能保持不变
B.小明的动能保持不变
C.小明的机械能守恒
D.小明的机械能减少
三、课堂小结
1、请你对照学习目标回顾一下是否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2、关于功和机械能,你还有哪些疑问?
四、课后延伸:
为了在中考的体育测试中取得好成绩,小雨同学每天都进行体育锻炼。
(1)他先沿着200m长的跑道慢跑锻炼,从6:00到6:10共跑了12圈。
他的平均速度大约是多少?
(2)慢跑结束后开始跳绳。
如果小雨的质量是60kg,他每次起跳高度约是5cm,那么他每跳一次需克服重力做功大约多少焦?
(3)在“1分钟跳绳”测试中,小雨同学跳了160次,而小明同学跳了100次。
试问:测试中,成绩好的同学做功一定多吗?说出你的理由。